教学反思: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 文档
- 2024-08-08
- 107热度
- 0评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教学反思: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本文共20篇,希望大家喜欢!
《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教学反思
读书可以使人获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还可以通过书中不同的人物、事件、事物、案例等来强化自己的思想、观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教学反思: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这本是身边很普通的一件事情,但是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却得到了另人难以想象的结果。所以这篇文章让我依然记忆犹新。
这件事讲的是:在某个幼儿园,新学期开始时,在新来的一批幼儿当中,有几个幼儿有不爱睡午觉的习惯,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把他们的床都靠墙放,午睡时就让那几个幼儿面朝墙睡。老师觉得,这样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另一方面还可以阻止他们与其他小朋友说话。没想到不到一个星期这种方案就失败了。有一天,午餐散步活动结束后,老师正带幼儿走向睡眠室。突然,一个叫欣欣的幼儿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您别让我对着墙睡觉了好吗?我对着墙睡觉心里难受。”当时老师愣了,弯腰抱起她说:“那好吧,老师不让你对着墙睡觉了。”他听听了老师的话很高兴,还把这件事告诉了身边的小朋友。看到欣欣的举动,老师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晚上回家后,这个老师在想白天孩子说的话。于是她做了一次试验,把家里的床搬到靠墙的一边,然后侧身对着墙躺下。这时她才感觉到真得很不舒服!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顺着墙往上看,那墙显得很高很高,而且像是要倒下来,于是心里就更加不舒服了。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并意识到自己真是大错特错了!第二天,老师早早来到幼儿园,把那几个不爱睡觉的孩子的床,全部搬离了那面高高的墙,重新摆好。
后来这位老师又想了许多的办法,比如,通过创编故事、诗歌,给他们讲睡午觉的好处和不睡午觉的坏处,让他们听一些舒缓的摇篮曲,并自制一些小奖杯,奖给睡午觉时表现好的孩子等,对帮助那几个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很有效。
读完这个案例至今都让我受益匪浅,使我真正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你都应设身处地的多替孩子想一下。在老师看来,孩子午睡有益健康,所以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让幼儿入睡,甚至有时也像那位老师一样,让不爱睡午觉的小朋友对着墙午睡,为的是免得孩子们之间互相干扰,大家的午睡也就都有了保证。这种方法虽然符合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减少刺激,从而较快的'使孩子进入睡眠状态,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可是我们却没有想一想我们的“方法”是否给幼儿带来了心理上的其他方面刺激,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幼教之友《教学反思: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就像文中所说,欣欣对老师说:“心里很难受。”才引起老师的反思,老师自己试着像欣欣一样对着墙睡觉,才发现真是很不舒服,用眼睛顺着墙壁往上看,觉得墙体好高好高,像是墙壁要朝自己倒下来一样,心里觉得难受极了。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欣欣是幼儿园里的一个小孩呢?其实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不知要比大人大多少倍呢!有时也许孩子会想:“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不这样,而我却一定要这样!他们会把这看成老师的惩罚,一想起受惩罚心里更不是滋味。她越想越难受,越想越害怕,又怎能把事情做的如你所愿呢?也会感到自己被老师从小朋友的群体中分离出来,无依无靠,我们成人往往意识不到,但是,在孩子的心中,他觉得自己成了离群的孤雁,觉得自己独立无援,孤独没有安全感。然而安全感对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欣欣对着墙午睡一样,面临好高的墙壁,看不到周围熟悉的环境和小朋友们,这就使她失去了安全感。新学期开始阶段,孩子从自己过惯了的家庭环境中,被送到幼儿园,一切还不习惯。这样的新环境,已经使她很担心,老师又要她对着墙午睡,本来已经出现的不安全感越发加重起来,真是雪上加霜。
有时我们正是这样,往往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曾经做过,正在做着或是将要做出一些类似“对着墙睡觉”之类的错事,本来是片好心,却办成了坏事。到最后,归根到底,就是我们不懂得也不善于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往往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强加于孩子。好心办了坏事,却自己不知道,更没法纠正,直至铸成了大错。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这正是《纲要》反复倡导的,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时我们所欠缺的,就是像欣欣小朋友的老师一样的勇于反思,并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精神。通过看书学习我才真正明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理解孩子的心理是多么重要呀!只有了解每个幼儿的心理,才能根据不同幼儿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教育儿童必须走近儿童世界,理解儿童的心理,孩子的想法在成人看来比较简单,但也有着他的道理。大人和小孩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如果说大人的世界是现实的陆地,是显而易见的陆地上的一切事实,那么孩子的世界就是海洋,是海底里那一切隐蔽的存在。陆地上有的,海洋里也有,但其中却有着差别。因此,不能用大人的世界来套儿童的世界。在成人看来是变形的、错误的甚至是荒唐的,在孩子眼里却是真实的和正确的,因为他们处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成人不同。
儿童很小就问一些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如“我是从哪里来的?”“星星为什么爱眨眼睛?”在他们的眼中万物皆有灵性,他们喜欢和花草讲悄悄话,为布娃娃洗脸、穿衣服;他们爱憎分明,只理解“是”与“非”,对人评价不是“好”就是“坏”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无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常以自己的思想方式去行动。如,对玩具汽车的构造产生好奇,但有不理解抽象的理论讲解,索性拆开来自己琢磨,在自己拆装的实践中得出自己的理论,会用自己的哲学来构建汽车的原理。
所以我们应当用儿童的心理来看待孩子。孩子为什么拆坏汽车?下雨天为什么偏偏爱在水里跑来跑去,如果耐心些,孩子会告诉你他的道理,你也自然会从孩子的哲学中了解它的想法,了解他的思维方式。
我们常说要用一颗童心,一份爱心去对待孩子,其实无需扮演或伪装,只要能理解“儿童的心理”,用“儿童的心理”看待儿童世界,就自然能理解他的言行,也自然能引领儿童从“海洋”走向“陆地”。
然而,我们有时正是缺少一颗童心而已。让我们重新拾起那无瑕的童心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
如果一个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婴儿,知道他妈妈是并不想让他来到人间或是想生下来就把他送给别人,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悲伤、愤怒和绝望。都说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温暖的……可是。当一个人格没有完善,心智并未成熟的女人当了母亲,那么他的母爱就会是孩子的噩梦。
如果你具备以下的品质,单亲母亲也可以让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第一:自强,独立;
第二:积极,乐观;
第三:温柔,温暖;
第四:责任,担当;
第五:豁达,善良。
都说上苍有好生之德,身为母亲不是你给予孩子生命,就有扼杀他的权利。如果你消极悲观,如果你焦虑迷茫,如果你冷漠而并不懂得爱。如果你只是想用孩子去拴住一个不爱你的男人。那么,女人啊,请洁身自爱,对于母亲这个神圣的领域,请您慎入。
时间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做了什么?什么是我们最值得去做的?关于这个问题,除了我们为之付出行动,还有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好与否。最好的思维模式是善于思考,簇拥大自然,更需要我们携手家人,携手孩子,体验领悟,让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生活也各有不同,彼此之间就是互相学习,增加经验方面的讯息。孩子总有最天真的一面,他们都希望受大人的关心和保护,孩子的健康乃至生活方式对学习、对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的.身体更强壮呢?首先就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少让孩子吃零食。俗话说:活动筋脉,强身健体,运动贵在坚持。
目前,全民健身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要跑一起跑”的国民身体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为拥有一副好身体,无论是晨间还是傍晚,男女老少都乐于根据自身身体状况积极推崇倡导运动主旋律。就说我们一家人吧,我和孩子父亲都是跑步爱好者,我们在孩子接受小学教育之前参与国际马拉松比赛达10余次,跑的是一种面对困境和压力、乐观向上的精神。我们的这种跑步行为方式也鼓励感染了身边很多的朋友,我们带领着孩子们一起奔跑,大家都越来越喜爱参与此项跑步运动。最初孩子们均没信心坚持下去,但通过试跑5英里、8英里……后,倍增孩子们的勇气和毅力,不仅让家长们在事业上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也让孩子增强了锻炼身体的意识,明白有好身体才有一切的道理。
教育孩子除保持传统美德以外,更需秉承勤俭、爱国、包容、善良、感恩,“百善孝为先”。所以我们一定要教会我们的孩子塑具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人和睦友爱相处的基本道德礼仪品格,树立一种与人为善的阳光情怀。
正因为如此,我们许多家庭成立了爱心团队,我们带着孩子曾前往云南鲁甸、庐山地震灾区护送灾后救援物资。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和更多的爱心人士前往乐山马边彝族、阿坝九寨、凉山西昌等全国各地偏远贫穷山区为当地学生送温暖送爱心活动,孩子们也随行积极参与,让孩子们感知和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懂得感恩身边的一切。
阳光雨露,我为你呵护。可爱纯真的孩子,我们家长更希望孩子们学会独立坚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生命是一种声音,一种鼓励与叮咛,犹如薄雾清泉下委婉的音乐。我们感谢时间,因为时间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和孩子进行了融心平和的交流。
我们家长值得为孩子做表率的地方是随着时间去深思深悟,为孩子付出的行动集思广议,不叹为惊止。让孩子具备一种勤学动脑的思想理念。关于诸如此类教育孩子成长的经验方法让我们交给时间去处理,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与阳光同行、风雨兼程,让孩子在心灵的乐园里欢乐漫舞。
作为我是一位70后的大龄青年,由于晚婚晚育,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偏向成熟理性、朴实忠厚,因而让孩子或多或少在性情方面比较成稳,少了些许活泼。较之年轻妈妈们科学时尚的教育方法,我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学而知之更多”,学无止境,除了配合老师辅导孩子的课本知识外,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多读书,读好书,也让阅读成为一种好习惯,真正的让孩子变成社会上快乐学习、健康生活的优秀学生,积极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家长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助一臂之力吧!
1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的心理受家庭和谐因素影响,尤其是对儿童心理素质发展影响深远。在民主和谐的家庭里,孩子勤奋好学、文明自尊,而在争吵的家庭中,孩子性情也跟着暴躁、行为自私、放纵,缺乏安全感。
所以,父母正确处理家庭成员关系才能为孩子营造温馨的港湾,才有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反之,若父母之间、家人之间处事自私、不断争吵,孩子的心理也不会得到正常的发展。
2
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的能力
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的事情不要代替包办,而是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家里的事情学着做,主动积极地协助父母做好家务,让他们认识到这是应尽的责任,养成从小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孩子需要安全感但不是依赖感,一个孩子需要稳定的感情联系或者归属,但是同样他也必须要学会独处,家长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训练,比如让他自己待在安全的房间里。除此之外,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需要回应,而不是凡事满足,否则,过度的溺爱会让孩子变得骄纵任性,养成坏习惯,最终对孩子和父母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3
多让孩子接触社会
孩子迟早都要离开父母独立成长、生活,有的家长却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导致孩子看到生人就害怕,长大后容易害羞、退缩。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团结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长大以后也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
所以,孩子懂事时就要让他适应新环境,对胆小的孩子鼓励他多接触人,或引导孩子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积极处理各种矛盾,让孩子从不断的协调、交流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不给孩子机会,他的心理素质是不会自然形成的。
4
正视孩子的缺陷和错误
如果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有所不同,比如孩子有点胖,个子比较矮小,或者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喜欢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家长一定不要否认这些事实,正确的做法是积极地和他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正视现实、尝试接受现实,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才是让孩子能够正视自己,培养自信的正确方式。一味的逃避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无法面对自己,觉得自己很丢脸,形成心理障碍,甚至自卑,自闭。
同时,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要否定孩子的人品,更加不要为孩子贴标签,像你为什么那么笨?为什么那么粗心等等。否则不仅伤害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会让孩子变得缺乏自信,自我怀疑。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孩子可以健康快乐成长,那么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当代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和他的女儿周婷婷之间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故事:婷婷刚开始做数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对了一道。如果换了别的家长或老师,也许会很失望很生气,还可能会道出一连串抱怨的话,性子急的也许会一巴掌下去。也是啊,错一道题情有可原,错九道题就不可饶恕了。但周弘却满怀深情地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这麽小的年龄做这麽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做对了一道。”当时婷婷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说:“爸爸,你小的时候会不会做?”“我肯定不敢做,像你这个年龄,这麽难的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婷婷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她仅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 这个故事很耐人寻味:是学习者聪明呢?还是教育者智慧?不言而喻。教育者的智慧体现在对学习者的百分之十,甚至于百分之一的优点的发现、夸大和欣赏。做到这一点很难,但你一旦做到了这一点,便会使学生找到自信,找到聪明的感觉。说明孩子开窍了,也说明你的教育走上了正道了。
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喝彩,尤其是在他们表现拙劣的时候。 教育者啊,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欣赏和喝彩!没有欣赏哪来的才气?没有喝彩哪来的精彩!而欣赏和喝彩便是赏识教育的精髓。 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许多教育者信奉一个“罚”字。完不成罚十遍,二十遍,看你听话不听话,再不听或不会就罚一百遍,令人闻而丧胆。有的教育者信奉一个“奖”字。在我的班上就有这麽一个学生,期中考完试后追着我要看成绩,而且满脸的兴奋。当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急于知道成绩时,他说:“我爸爸答应我了,只要平均分能及格就给我XX钱。我现在只差语文了,只要再得30分就没问题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更有甚者,有些教育者信奉一个“打”字。上课不好好听讲,打!不完成作业,打!成绩不合格,打!成绩不合格还总偷偷的去打游戏机,“照死里打!看你长不长记性。”遗憾的是有些孩子“记吃不记打”,成了打不死的吴琼花,而且在拳脚之下磨练了意志,成了个蒸不熟,煮不烂,压不扁,咬不动的铜豌豆。 而赏识教育信奉一个“行”字。“你真行!”“太棒了!”“很了不起!”……一个“行”字满足了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要求。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这人世间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我就曾经吃过抱怨的苦头:有学生上课不听讲或不完成作业,叫到办公室数落一通,有的还要叫家长,将学生的毛病列个清单出来,家长和老师一起数落,一块抱怨。学生呢,低头认罪,检查反省……,没过两天,依然如故,也许更甚。 学着赏识一下,也许会好些?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找到差生张X、王X,对他们说:“今天课上表现不错,老师很高兴。如果能坚持这一周,会得到一封表扬信,拿回去给家长看。”“真的吗?”两人很兴奋。之后的几天,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虽然不是很优秀,但进步是明显的。于是他们各自怀揣着一封表扬信兴冲冲地回家了。没过几天,其中一位学生家长来学校见我,说孩子这些天变化挺大,写作业不用催了,还总说老师对他好,我听了心里很得意,嘴上说:“孩子是个好孩子,挺懂事的,以后别总批评他。” 有些学生,爱读书,文笔也不错,每回看过他们的日记,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夸奖几句:“你真有文采!”“你很有才气!”“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骄傲。”在这之后,我发现他们的日记内容越来越丰富,读的书越来越广了,而才气也真的越来越浓了。如赵润、魏紫鹃、孔敏等。
发生在王洋身上的事就更令我意想不到,他的文笔很差,日记内容也少得可怜。但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破例将他的一则既短小又平淡的日记张贴在教室里以示表扬。第二天,王洋便将一个新买的日记本拿给我看,很精制的日记本而且还带密码锁的。谁也没想到,这个时常不交作业的差生,从那天起至今快一年了,一直在坚持写日记,连假期也很少间断。细想起来,这个巨大的变化就缘于我的那次小小的赏识行为。 最近,我在班上开展了课前五分钟“美文欣赏”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什么原因呢?看看赵静同学的日记是怎么写的:“星期四下午,就该轮到我读书了,为了找好的,写出好的感受,我挖空心思,希望明天能表现的出色……,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大家时,心好象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读着那篇,不知怎的,手不听使唤的颤抖。走下讲台时,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使我开心的笑了,我放松的呼出一口气。分数对我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明白了:要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这种“最棒”的感觉难道不是教育者要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而这种“最棒”的感觉又是大家欣赏的掌声烘托出来的,是教师精心的设计创造出来的。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赏识教育创造机会。 教师赏识学生,同学赏识同学,自己赏识自己。
打开《陶行知教育文选》,你会看到这样一段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假教育”让我们把目光关注在“分数”上。 “真教育”让我们把目光关注在“人”身上。 如果我们把目光关注在“分数”上,那个做十道题只对了一道的聋孩子,你给她打多少分?你又会怎样对待她? 赏识教育是让教育者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真教育”。 让我们牢记: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教育,请从赏识起步,并将赏识进行到底。
一、说教与体验
因为安全教育的特殊性,所以说教的形式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有效。在给孩子讲道理时,正确的方法是面对孩子并要有眼神的交流,语气要平静并适当加重,语速不要太快,表情要适当严肃不能让孩子感觉是在开玩笑、做游戏。要让孩子通过你的语气和神态体会到事情的重要和严肃性。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体罚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因为孩子往往只记住了体罚本身的痛苦而不能正确地联系原因,特别是小年龄的孩子更是如此。另外,及时的说教才能让孩子将规则和事件联系起来记忆下来,“翻旧帐式”的说教毫无意义。
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让孩子通过体验来加深对安全的认识。比如抓住家人或孩子的同伴生病受伤治疗的时机,通过谈话和观察让孩子体会到受伤的痛苦,建立伤害与行为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认识。我们也可以抓住孩子的学习特点,以讲故事做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体会到什么可能会造成伤害和痛苦,我们应该怎样做。
二、规则与榜样
建立比如“厨房不是小孩子应该去的地方”这样的家庭安全规则是非常重要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模仿性极强,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在比如饮食、睡眠、遵守交通规则等生活习惯上主动和自觉地按安全规则行事,可以潜移默化地给予孩子正面和良好的教育。
三、一致与强化
在安全教育中,家庭所有成员对孩子的要求和教育方法必须保持一致。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家长还要积极寻求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及时与教师沟通,以免造成孩子心理和认知上的紊乱,影响良好安全习惯和行为的建立与巩固。
孩子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会比较差,而良好安全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家长要有耐心,注意随时督促和观察,经常提醒。当孩子一个好习惯、好行为出现时家长要及时给与鼓励和表扬,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和习惯。
又是年终将近之时,孩子在家时间会随之延长,各种不安全的因素也会随之增加。安全问题是老话重提,但又不得不提。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在家的安全,让每个家庭成为安全温馨的港湾,让每个孩子远离意外伤害,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孩子健康快乐相信是每个老师和家长的愿望,从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孩子慢慢长大成为一名小学生,这中间包含了多少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诲。孩子们是天真的,可爱的,好学的,不管他们感兴趣的是哪方面,他们的求知欲都是那么的旺盛。不信您想想看,在家里问:“为什么?”最多的一定是您的孩子,因为他们真的有那么多的问题想要得到答案,有那么多的知识想要学习。
孩子的健康我想不需要更多的强调了,孩子以后的一切发展都建立在孩子健康的基础上,而孩子的健康我个人认为包含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上的健康强壮,我们可以通过对孩子身体机能的了解来判断和加以改善,心理上的健康也亦然,我们可以通过我们对孩子心理上变化来及时调整我们的教育目标,让孩子更好的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并在良好的心态下面对学习和生活。
我的女儿妞妞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自尊心强,有些胆小,有些内向。说实话,她的成绩并不理想。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妞妞的学习状态属于慢热型,理解能力并不是很强,学习过程中需要她认真,重复练习和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行,这点上妞妞做的有欠缺。每次孩子没考好的时候也很难过,有时候她认为自己明明认真学了,为什么还是考不好,几次下来孩子有了情绪。这时候其实我也很着急,但是我知道自己不能在孩子面前过多的表现不满的情绪,我需要的是鼓励孩子,让她完成她的心理建设,重新制定学习计划和树立学习信心,让孩子知道努力了就一定有回报。妞妞也有几次考的不错,我并没有特意的表扬她,知识告诉她这才是她该有成绩,并不需要特别的表扬。这就是她做到了认真,专心,不畏难的结果,那么以前她没有考好的那几次是不是也说明了她并没有自己想的那样努力呢?!
我见过因为父母的要求脱离了孩子的实际情况,从而带给孩子很大的压力,让孩子变得怕学习,变得自卑,不和老师家长同学交流。这样的情况就说明了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如果这时候家长还是一味的强调成绩而不去发现孩子心理上显性的问题,那么就会让孩子生活在压抑,痛苦之中,这样的状态孩子是根本不能够正常学习的,更遑论快乐的学习了。长久下去孩子将不在信任家长,老师,学校,认为自己的一切痛苦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本能会让他们逃避学习,逃避家庭和学校。其实基础知识的学习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有的学习的很快也很好,有的学习过程相对来说比较慢,接受能力也比较弱,但是只要孩子们愿意学,家长再针对孩子的特点给予有力的帮助,假以时日你会看到孩子带给你也是带给他们自己的惊喜!
我认为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严肃的,还有可能对他们来说是繁重的,但是学习一定是快乐的,学到知识在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直到长成参天大树。拥有知识的人是非常快乐的。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对学习充满信心,才是培养孩子的第一步。考试成绩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却能代表孩子这段时间的学习状态,状态不好没关系,我们一起来调整,一起来改进。孩子,妈妈还是那句话,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不管你学什么,你感兴趣的是什么,只要你认真就一定能收获学习带给你的快乐。孩子,学习的快乐将影响你的一生,妈妈可以不看重你的一两次成绩,让我们一起成长,为了你的未来,我们一起努力!
最后再说一次:“我的女儿,请记得妈妈爱你,我会陪着你,见证你的成长!”
真是时光飞逝,刚刚从儿子的尿布屎片中解脱出来,转眼儿子已经快要四周岁。这一路初为人父的焦头烂额,也伴随着儿子成长的欢声笑语。
孩子一天天长大,学说话,会走路,用好奇的双眼接触着周围的世界,慢慢有了自己的认知和习惯,教育孩子的问题也因此成了初为人父母者所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可怜天下父母心,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也有“恨铁不成钢”的。在我,只有一个简单的愿望――愿孩子快乐健康成长!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一、给孩子温馨的爱,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爱的港湾。要让孩子在父母的温馨的爱中得到熏陶,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种下爱的种子,使孩子从小就感受爱,学会爱,分享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健康的基础。有了爱,孩子内心才会踏实;有了爱,孩子做事才有自信。曾有学者研究表明,给孩子温馨的爱,可以促进孩子智力的发育。
二、培养孩子做事的耐心和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基本行为习惯。
有耐心,负责任,是做人做事的两个基点。作为父母,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耐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比如孩子在玩玩具时,经常会由于玩具没能摆弄好就耍小脾气,乱扔乱摔,这时家长应该严肃地加以批评,教育孩子不应该耍小脾气,然后再耐心地指导孩子如何才能摆弄好;有时孩子玩过后玩具丢得满地都是,这时家长也应该进行教育,引导孩子一起动手收拾整齐。
三、鼓励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克服自私和唯我独尊心理。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苗,个个都是小太阳,容易养成任性、自私的毛病。比如玩具(哪怕是别人的)不跟伙伴一起玩,糖果不跟伙伴一起分享,东西看到他眼里就是他的。这时家长就要多费点心思来进行引导,一般不宜强制地要求他,最好是进行鼓励引导,比如说试着让他们互相用各自的玩具交换着玩,或者声明“谁能做到把玩具与小伙伴轮流着玩,就奖励谁一颗糖果”,一般常可奏效。另外家长平时应该有意识地经常让孩子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以此培养孩子的团队观念和合作意识。在家里孩子有时“自觉”地把糖果分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时,大人们应该欣然接受,而不要为了孩子能多吃点而“婉拒”了他的“美意”,因为这样可能会挫伤他“慷慨”的积极性。
四、为孩子留下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灵空间,给孩子一个充满笑声的童年。
孩子应该是快乐的。既要严格要求,培养孩子良好的基本行为习惯,又要避免事事束缚,过度压制孩子的心理需求。一般原则性的问题严格要求,其他事情大可留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释放空间。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坚持疏导而非堵截,更不能一味地压制。因为,有压制就终有一天会有反弹。
五、认真对待孩子的刨根问底,保护孩子宝贵的好奇心。
孩子天性好奇,喜欢问这问那,刨根问底。对此,家长应该认真回答,不可敷衍应付,更不可不懂装懂,乱说一通。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今天家长的回答,孩子有可能铭记一辈子。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应尽量用孩子所能理解的语言或形象来描述解答,遇到不清楚或不懂的就老老实实跟孩子说“对不起,这个爸爸不知道”。家长可以把问题抛给孩子,却不可以把错误留给孩子。
快乐是孩子的一切,孩子是快乐的一切。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孩子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育儿心得)
如何让孩子快乐成长
如今的孩子们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一人独大,不免会出现一些性格、习惯上的不足,这样的孩子到了幼儿园更多的表现为霸道,不遵守常规且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破坏性。
如何教育这些难缠的孩子实在令人头痛,例如我们班的李玉波就非常非常调皮,孩子们都不喜欢他。他总是抢别人的东西,只要是他想要的东西,不管在谁的手中他都要抢过来,谁要是不服从,就会遭到他的“拳击”。班上为他而告状的声音总是连绵不断,而告状声越多,他做的坏事也越多了。还用手抓人,还经常咬萌萌小朋友,一天内就咬了萌萌三遍,我看到萌萌的两只手背上都有深深的鲜红的牙齿印。
对玉波这样的孩子,我们曾多次教育他,批评他。奇怪的是,不管发生什么事,对他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他不会因为受表扬而兴奋,也不会因为挨打批评而掉眼泪,为此,我没少告诉他的父母,从与他父母的交谈中,我了解了玉波的'父母对孩子管束比较严厉,特别是他的爸爸。到园就要求他不能欺负小朋友、要听老师的话、要改掉坏习惯等等,玉波的外婆告诉我,在家做错了事或者不听话了,就会批评、挨骂、还经常挨打呢。我明白了玉波在家里,其心理受到压抑,产生了“怨气”,到了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往往成了他的“出气筒”。而这种情绪在幼儿园中就会有意无意地爆发出来。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1、善于观察孩子的闪光点
当老师整理室内卫生的时候,玉波喜欢帮老师扫地,我就以赏识他的语气对他说:“玉波,你真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如果以后你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上课时认真听讲,那老师和小朋友就会更喜欢你了。”他点了点头,说:“嗯,好的。”
2、利用平时班级活动对孩子进行鼓励
在班内评比栏中,我们用红色卡纸为小朋友剪好了许多小星星,来表示他们一周的表现。每当我班认识到数字几,我就贴几颗小星星表扬今周最棒的孩子,例如,我们今周认识到数字8,我就用8颗星星来表扬最棒的孩子。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玉波的积极性,他在今周的表现是7颗星,我便借机和他谈话:“下周你能得到最多的星吗?他的回答也是肯定的。活动不仅教育了玉波并且还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理解了7添1是8,理解了8的实际意义,同时也知道了数字8可以代表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
3、家园联系架起我和家长们沟通的桥梁
用微笑随时关注孩子,我们要给予孩子们多一点理解,多一份尊重,多一些宽容。利用一切机会给予他们特殊的关心和照顾:在日常生活中,我创造各种机会请像玉波这样的孩子帮老师做一些小事,当他们完成以后我及时的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时间一长,孩子们会自然感到老师是爱我的,我应该听老师的话。
教育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玉波成了我的小影子,而其他像玉波一样的调皮孩子也因玉波的改变而改变。家长们也实现了他们的承诺,不再打骂孩子,还经常陪孩子谈心,一起做游戏等。
家长温柔的话语,老师有力的握手,其力量胜于百句训斥孩子的话语。在家长和老师爱的感召下,玉波的破坏行为改变了许多,也不再随便打小朋友了。很多孩子成为了他的好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绝对开心的小酷哥。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的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我们应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家园合作,共同正面教育,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在爱的环境里快乐成长。
教育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细心而又细致的工作,时时事事注意,持之以恒,方可见成效。
2、孩子可塑性极强,教师不能随意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
3、孩子做对了要积极、适时进行鼓励,给与肯定。做错了也不要抓住不放,而是耐心引导孩子。
每次一说到说课,对于我个人来说还是比较害怕和紧张的。其实有时候只是害怕这种场面和过程。一个人说课的好坏,它取决于你每次教学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说课活动也相当于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在每次的比赛和考编活动中都有,说课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通过本次的说课演练,让我们对说课活动的方式和技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在活动前师训负责人也通过自己对说课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考编活动中的心得跟我们全体老师做了一个小小的讲座。从她的讲述中,再加上自己的领悟,也对说课活动中总结了点滴技巧。比如说在阐述教材分析时应该先说说孩子的原有经验和分析幼儿的现状,以及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对幼儿有些什么帮助。通过怎么样的方式、方法对孩子的哪些方面有所提高。再说准备中应该说清楚知识经验准备和物质材料的准备,分别有哪些?这样评委一听就明白了需要用到哪些准备,哪些经验孩子在活动前是需要达到的。讲述各个环节时要仔细的讲清楚孩子们在活动的环节分为哪几部分,这些部分分别是由采用了什么方法和策略。这样一来可以让评委听得明明白白。更重要的是在讲述过程时一定要说清楚难点、重点在哪个环节突破,用什么样的提问和方法解决重难点。通过说课的讲座再一次升入,让我感受到说课的环节以及该怎么说,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在抽到主题式说课——马路上的车,其实这样的主题在中班第一学期时,我们也上过,而且一拿到这样的主题,就知道可以设计多领域的教学活动。我经过思考和梳理后,把教学活动的主方向定位社会,其实马路上的车子有很多,无论从外形、颜色、功用来说都有很多。所以把活动的重点定为了解各种各样车子的功用。难点定为设计各种功用的车子。在环节的设计上采用层层递进和各种策略同时进攻的方式,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在环节的设计上可能考虑的点有点多和复杂,涉及的面太广了,可以在范围上加以缩小。不然在活动的展开上对于幼儿来说太难了,也不利于教学知识点的挖深和扩展。
虽说在这次说课演练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也让我感受到说课的这种氛围,相信在一次次的学习和演练中会让我有更多的收获。
两个多月的实习,一步一步的走过来,在生活的这条路上留下了实实在在的足迹。回想起来是那种偶尔会不由自主出现在你脑海里的幸福感。
而这两个多月的实习让我体会最深的便是那教学态度与教育情怀,都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是彼此之间的情感和知识传递的相互联系,其中需要一个度的把握。在教学中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是完整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当你在课堂中融入与他们相关的常识和趣闻时他们是兴致很高的,这也是教师灵活教学的必要性,认真的态度才能让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就像我自己在开始教学时只是停留在课本知识看教案,备练习题发现课堂效果并不好,我就开始回想高中时我喜欢的老师什么样子呢?幽默、热情讲台就像是他们的舞台活活的让知识成为了一个动态理解。怎样转换我的讲课方式一度让我困惑,通过看优质课并与指导老师探讨后,我找到了我在教学上的优势,我与学生的年龄差距比较小,接触的事物成长的环境是差不多的,我就开始走进学生把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到一起,得到了很棒的效果,当我看到学生们都抬头望着我听我讲的时候那真的是精神上巨大的满足。后来我又引入实验视频,简单教具,化学的教学特点也让化学课充满了神奇与乐趣。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更是体会颇多,教育需要一种情怀,真挚而自觉。如果你认为教师有绝对的权威,那可能就有些偏颇了,刚开始教学时最在意的是班里的学生成绩,优秀的表扬成绩差的就批评,可渐渐的就体会到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当学生有了逆反心理时,那也就说明可能你做错了,以心换心,情感的相互感染让班里不是死气沉沉。
教育需要一种情怀,动威而不动怒的心态。刚开始进行教学时,在宿舍里听到最多的就是岗友们彼此之间的诉苦,“真的被这帮孩子气死了”成了口头禅,也包括我。思考后发现学生表面服从老师的严格管理,其实内心是有怨言的,而每一次教训了学生后自己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后来我渐渐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会因学生的小错误而大发雷霆;不会因学生捣蛋而满腹牢骚,少些怒火,多些平和;少些批评,多了些倾听,不怒而威,亲切而受人尊敬一直是我想追求的,我也会接着努力。
两个月的实习,给我提供了一个不断思考,慢慢把心静下来的环境和机会,时代在不断的变换,在教学上给了我们这一代更多的创新机会,我也相信指导老师在刚开始时就告诉我的那句话“多经历,多付出,多参与,多提升”,行程刚刚过半,每一步也意味着又是新的开始。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他人烦恼,审视自己的所谓烦恼,重新评价自我,正确面对烦恼;写作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认识自我,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挫折等。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背景音乐《小小少年》,教师导入
开展一次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的活动。假如你是主持人,你将怎样开展这个活动?
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案引导进行下一步活动。
二、案例分析
1.投影案例:
案例1
我的爸爸妈妈老是吵架,一点儿小事就“唇枪舌战”,争吵不休,我每天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感受不到一点儿乐趣和温暖。我真不想回家了!家对我还有什么意思呢?只会增添我的烦恼!
案例2
我一直是妈妈的乖乖女,可是现在我对妈妈烦透了!只要有同学打电话来,她总会用狐疑的眼光打量我;放学我们男女生一起回家,她就会再三盘问;我出去玩,她也要追问有没有男生……妈妈怎么这样呀?我都烦死了!
2.小组讨论,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帮他们化解烦恼?推荐发言人各抒己见。
倾诉、换位、转移、沟通、咨询(可向专业人士咨询,包括“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在中国起步较晚,在欧美发达国家进行“心理咨询”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3.推荐帮助:
网站:知心姐姐、春雨网---湖北青少年心理在线、
栏目:《心理访谈》
文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何其方《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4.师:大家帮他找到了这么多化解烦恼的方法,我们回顾一下自己的烦恼,现在是不是也找到了化解的方法?你打算尝试用哪些方法来化解自己的烦恼?
5.学生发言,教学反思《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6.替朋友解脱烦恼。
7.小组讨论,推荐说得最好的同学上台交流。
8.教师从口齿、举止、普通话及内容、情感等方面稍作评价。
三、心灵鸡汤
1.教师投影展示名言:
2.你能把自己对烦恼的感悟也用名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吗?学生尝试写作。
3.学生上台投影展示并朗读自己的名言警句。
四、结束语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正确面对烦恼,也有了自己对待烦恼的看法和态度,下一步你打算怎样安排?
2.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教师略作指导。
3.教师补充活动安排:请同学们回家后了解爸爸妈妈、亲人朋友、兄弟姐妹的烦恼,尝试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为他们化解烦恼;还可以建立班级网站、班级博客,为同学们服务。
4.在背景音乐中师语:
烦恼伴随我们成长,见证着我们成长,成长中的我们要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过滤烦恼,驱赶心中的阴霾,让灿烂阳光洒满心田,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
教学后记及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我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把听说读写作为教学的支点,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案例分析为形式让学生触类旁通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梯级的语言和写作的训练,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亮点:1.这样设计,由他人的案例入手避免了学生仅限于表层的诉说及不愿启齿的烦恼,目的是尊重孩子敏感而强烈的自尊心、隐私,给他们提供了借鉴的范本,由他人触及自己从中收获面对烦恼应采用的正确方法。2.这样的设计,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对“写”的能力的训练。虽然我强调用一定的形式,但是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他们所表述的方式也应该是色彩纷呈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无形中会增添语言的美感。3.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体会到交流的快乐,同时也让学生在朗读倾听中寻找自我,寻找自信,让烦恼真正成为我们下一次成功的基石。
今天学习《成长》。
课堂上,我问:“读了课文,你觉得约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积极回答:“是个不乱花钱的、勤劳的孩子?”
我继续深入,“你知道他的父母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学生茫然,片刻之后,有学生发言:“他的父母希望他将来更有出息。”
又有学生发言:“他的父母希望他将来赚更多的钱。”
没有一个学生想到他的父母希望他学会生活。
我不能责怪学生,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已经不错了。因为学生不在意大利,而是生活在中国。
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教育孩子在这个人山人海的国家中,要奋力拼搏,要出人头地,否则,就只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孩子读书,只是为了将来更有出息,能赚更多的钱。我们忽略孩子的个性,压榨孩子的想象,逼着他们走上那条考试的路。在我们的教育下,孩子逐渐成为考试的机器。
我有些颓丧:“可怜我的孩子,难怪有本事的人都要移民。哎——”
自认为比较成功的几个地方:
一是,整体教学设计的把握较好,不论是从环节的设置,还是时间的分配都比较合理。
二是,对教材的挖掘和研究比较到位。
三是,对于知识性的体系建构,知识性的结构分析,能力的培养比较成功...
自认为比较成功的几个地方:
一是,整体教学设计的把握较好,不论是从环节的设置,还是时间的分配都比较合理。
二是,对教材的挖掘和研究比较到位。
三是,对于知识性的体系建构,知识性的结构分析,能力的培养比较成功。四是,整体课堂节奏把握较好,比较紧凑、干净、明晰。
几点不足:
一是,对学生的调动不够到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当然从传统的角度看这不是问题)。
二是,对于两个基本词语在课堂上解释的不够清楚,就是“权利”和“义务”。
三是,在做“教育的作用”时,授课的的实际情况与设计中有一个小的次序不一至,所以衔接的有点勉强。(应该是:分析作用;学科调查;“培根”名言,然后是归纳分析。实际情况是将后两者的次序颠倒了。)
几点反思不论什么样的理念,不论是那种教学设计,教师的基本功和基本素养还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我们这种“常识”性的课程;对于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性的教学,必须要对教学设计有相应的预案或者应变能力(如,当我本来设计学生一定能够回答出“两基”时,其实全班没有一个能够回答的上,我只能代替;调查学生喜欢什么学科时举手的人很少,于是我只能变了一种方式,即先叫起学生,再问他喜欢什么学科,然后说出理由)。
小学生活令人难忘,五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五年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综合性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
我班根据教材上的活动建议和班级实际情况,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综合实践活动 ,同学们共同制作出一本“班级纪念册”,纪念册里融“师恩难忘”“精彩瞬间”“运动场上”“艺术天地”“集体荣誉”“美好祝愿”四个栏目,在“集体荣誉” 栏目里,学生搜集了五年级中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所获得的荣誉。 “艺术天地”栏目里有“最难忘的一件事”,用习作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有同学们的合影,并加上了标题,记录自己成长的点滴;擅长画画的为同学画像后写下了心里话,记录下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师恩难忘”栏目里不仅有老师对同学们的口头评语、书面评语等,而且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合影,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通过《班级纪念册》的制作,孩子们充分表达了对母校深深的爱。
不足的地方,就是学生在写赠言时,仍缺乏有针对性的语言,虽然知道应“因人而宜”,但在语言的表达上,仍存在表面化、笼统的缺点,有待于进一步指导。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成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后安排了课外探究活动,既让学生丰富了知识,又将课堂的知识带到生活中作为指导检验。当学生们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知识时,又将这些知识带入课堂丰富学习。这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品德课来源于生活,通过交流、分析、演示、讨论、判断、评价等多种手段,将生活范例上升为理论、经验后又去检验学生生活。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锐地捕捉有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课堂模拟情景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学生通过个例分析、课件演示、图片讲解,明白如何避免伤害;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技能;学会救护小常识。
探究活动关于“了解常用自救药品”的探究活动探究目的是:通过了解一些常用的自救药品,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
探究内容是:
1、创可贴的作用
2、药棉的作用
3、纱布的作用
4、红药水的作用
5、医用酒精的作用
探究形式是:
1、到学校医务室请教校医。
2、查阅相关书籍或者网站。
在具体教学中,我借本课让学生学习对人物的外貌描写,知道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五官、长相、身材、穿着、打扮等,先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让学生就地取材用两三句话说说自己的同桌,学生饶有兴趣,很有成就感,学习兴趣更浓。另外抓住重点段也就是最后一个自然段里的重点句子:“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以及“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同时出示课文插图2,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关句子读一读,借机进行作文训练:如何把句子写“具体”,以“冷”为例,要求所说的句子中不能含有这个字,例如学生说的句子:“下雪了,老爷爷呆在家里烤火,路上叔叔阿姨们都戴上了手套、围巾、帽子,人们的嘴里都能吐出白雾了……”接着分析句式,这是两个双重否定句,告诉学生双重否定句就是肯定的意思,让学生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句子,然后加大难度,让学生联系生活用“不是……不是……而是……”说句子,有些学生很会活学活用。最后情感升华,“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经历,同学们自己揭题“成长”,并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及收获。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到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中还提到,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在这一堂课中,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有所收获,我们都得到了“成长”。
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快乐学习》的第1课,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三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两年的学校生活,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初步形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这为进步提升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但是,升入三年级后,随着课程内容的加深、学习任务不断加重、学习难度逐渐加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烦恼的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是思维发展中最艰难的一个阶段,孩子们刚刚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发展的程度也不平衡。这一时期若不注意引导,有的孩子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学,这就是为什么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对于很多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要学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学习”的概念还只局限于学校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不知道什么是终身学习,更不明白人为什么需要终身学习。
因此,本课重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懂得学习是人成长的需要,并且需要终身学习;引导学生理清学习的概念,理解并树立新的学习观,懂得学习的空间、途径、内容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生活处处皆学习。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这节课,做到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始终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因为我创设了一个人人参与的学习交流的氛围,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每个孩子在教学中都始终洋溢着积极参与的热情。本节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始终有效融为一体。学生的交流没有流于形式,参与面广,几乎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课堂发言,而且孩子们也是有感而发。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