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大家分享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本文共13篇,欢迎阅读!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论文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课文中有着大量的诗歌、散文、游记、小说等。这些作品凝聚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因此,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美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几乎每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形式。通过审美的教育,既能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又能使他们具有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美育一直受到冷落,尽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但由于人们美育意识淡薄,往往只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知识性,忽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有现实意义的。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美的思想情感要通过精妙的语言来表现。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论是研究诗词的构思美,还是分析散文的意境美,都是要经过对语言美的分析才能完成。有的作品句式灵活,变化多端,这些都要引导学生去体味、琢磨,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高尔基说过:“文学是借助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语言是美的核心,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赅、言简意深、言简意丰的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要引导学生重锤敲打,使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得以闪光,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孙犁的《荷花淀》,作者为景物连用四个“白”:“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银白的世界”、“洁白的小褂”,反复渲染,一幅幽静高远,色彩优美的夜景呈现在面前。作者用“白”给人一种宁静清幽的感受,寄托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感情。体味作者苦心经营的关键词语,可使学生领略作者用字的匠心。

《荷塘月色》一文语言细腻,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文中的叠词运用精巧传神,给人以美感,堪称一绝,如文中的开头和结尾,作者不愿打破一个“静”字,用“悄悄”出门,“轻轻”回来。这两个叠词巧妙地融进了作者的深沉的心情,与全文的意境、情调也和谐统一。月色下的荷塘呢?“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有“田田”的像“亭亭”舞女裙的叶子。这一连三个叠词,展现了荷塘的“曲线”美和叶子的丰盛美姿。

接着,朦胧月下,微风善解人意,送来“缕缕”荷香。这一“缕缕”不仅写出荷香的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更写出了沁人心脾的温馨。叶美,花美,当然离不开“脉脉”的流水,这一“脉脉”传神之笔,赋予了水的姿和情。它不仅写出了流水的文静之态,更绘出了流水饱含情思之韵。全篇课文像这样的叠词,共有二十处之多,它使文章产生了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教学中如能抓住一些关键性叠词分析,拨动学生美的心弦,启示他们情思萌发,从而也就丰富了他们的审美情感。

文学作品所描摹的形象之所以能唤起读者的美感,是因为经过文字的刺激,能观此思彼。这个“思”就是想象、联想,通过想象能使读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再现文章或诗词中所描绘的人和景,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特别是那些富有诗情画意的情景描写,往往要涉及到景物的形、声、色,因此,教学时就需要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展开联想,使脑中图景清晰起来,立体起来,把书中的’无我之境想象成有我之境,使外物与内情融合,从而引发审美情感。

如《风景谈》中的“沙漠驼铃”就是一幅要求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方面去直接感受美的画面。画面的开头是:“茫茫一片”、“纯然一色”、“寂静”、“热空气作哄哄的火响”,这样的画面让人联想到的是:死寂、干渴、燥热,使人感受到的是肌体的疲惫和虚弱。然而作者笔锋一转:驼队出现了“柔美的铃声”,压倒了“哄哄的火响”,“惺红的大旗”战胜了“柔弱的目光”。驼队的出现带来了生的希望,昂然高步的骆驼队的方阵出现,使人感到无比的壮美。这时不由得使人感到:“是人点缀了自然”,“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这样的感受你能说不是对人性美的一种认识?

文学作品是作者审美观和审美理想的体现。艺术美的力量在于他对审美客体的本质的揭露,读者只有深入到审美对象的内里才能产生与作者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所以,不把审美感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就不能使学生产生深沉稳定的审美情感。

《风景谈》中“石洞雨景”、“花园情侣”、“桃林茶社”、这三幅画面是作者匠心独运,以景衬人,借景发挥的点睛之笔。其中“花园情侣”与“石洞雨景”是组对比的画面。教学时要求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来辨别“美”与“丑”。结论是前者景美、衣美、人平庸,而后者是景丑、衣丑、精神美,联系现实生活,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今天,不也同样需要这种精神美吗?

当今的社会,培养怎样素质的人才能跟时代同步前进?应该首先是对人的意志、品质、情操的培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人的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中虽然写的是他人他事,只要上课时教师带领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同样能收到育人的效果。

法国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名著,他们都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当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这艺术殿堂漫游时,就要挖掘教材中能体现美感的语言文字,调动种种教学手段来感受教材中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善、美。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一定的美学知识,就不能进行审美教育。不论是词藻优美的散文,还是感情丰富的诗歌,离开了美的欣赏,偏离了情感教育,只抓住了一些字、词、句而游离于宏观分析之外,那只能是干巴巴的说教。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教学中寻找美的音符,去拨动学生美的心弦,使他们感受到美就在平凡中,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使他们自觉地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

如果一个西席不注意自己的穿着梳妆,穿着得过于恣意、寒伧甚或邋遢,就会给人一种穷酸迂腐、愚昧傻愣的形象,从而削弱西席的权威、神圣感和感召力。门生一见到这样的老师就会失笑、恶心甚而生出作贱老师的开顽笑。门生一旦形成对老师的反感、下游,就会失去对老师的兴趣和信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相反地,如果一个老师太甚看重穿着梳妆,总是穿金戴银、寻求新奇、奇特、浮夸、吐露等所谓时髦的衣饰发型,又会被以为轻浮而不端庄、浮浅而无内在、油头粉面、满身铜臭,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同时有可能在门生中造成一种不良的导向。可见作为一个西席来说,太甚注意自己的穿着梳妆与穿着太甚恣意都是不妥当的。

真相上,西席作为一种高尚的职业,一个特别的群体,他担负着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因此,他的.职业特决定了他的衣饰必须质地考究,款式规矩,搭配自然,清洁整洁。也只有这样的衣饰,才是西席得体的衣饰,才不会掩损西席作为“太阳底下最鲜丽的职业”毫光,才不会贬损西席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心胸。端庄慎重、调和雅致、大方得体的衣饰可以表现出西席良好的精神面目,从而塑造了西席良好的职业形象、民众形象,这自己即是一种美的创造,一种美的享受。门生在对这一美的欣赏中孕育发生愉悦的情绪,进而孕育发生浓重的兴趣,从而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特别是门生在对西席衣饰的审美历程中,有可能把老师奉为模范、偶像举行崇敬、模仿,从而给门生一种健康良好的衣饰导向,这是有声教学语言所难于到达的效果。由此可见,西席的衣饰不光是一种自我形象的私人包装,也是一种职业形象的民众艺术,它不光关连到教学的效果,也关连到门生的审美。因此,作为一名西席,我们肯定要珍视自己的衣饰艺术品位,用好自己的衣饰语言,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本免费结业论文来自-

虽然,这里只因此西席衣饰为例,坐井观天,从而说明无声教学语言的重要作用。另外,无声的教学语言还有西席的眼光语、微笑语、姿态语和手势语等体态语言。一样平常地说,自然亲昵的眼光、柔和静雅的微笑、大方得体的姿态,简明有力的手势都与调和雅致的衣饰语一样,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肯定要高度珍视无声教学语言的作用并艺术地运用无声教学语言。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美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形式美;二是内容美. 1追求语言美的目标 1.1 表达清晰是教师课堂上追求语言美的重要日标.清晰就是把话说明白,要表达的层次清楚,而不是含混不清.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也是一门艺术.要想准确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或主观思想,比如描述一种自然现象,阐释一个复杂的道理,表达一番微妙的’情感,并不那么容易.就像绘画写生,同一种东西不同的人画出来可能形形色色;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可能各种各样.这里面不仅是清楚与含糊的区别,还有把握程度上的高低之分.

浅析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课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健康第一

论文摘要:安全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安全教育,素质教育就成为一个不完整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就会缺少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今天,如果学生缺少了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就会缺少必要的防护,那么为他们终生服务的美好愿望就会落空。可以看出,在体育课程中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是完全符合新课标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和理念的。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在当前学校的体育教学教改中,特别倡导“阳光体育”活动,“阳光体育”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它能让全社会、所有学校重视体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从而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成长,把健康放在首位。但是,体育活动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的难免会发生一些伤害事故,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安全上好每节体育课,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同样也成为我们体育人关注的焦点。

一、对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教育观念

1、在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社会中,家长非常重视小孩子的安全,很多家长出于对儿女的保护而出现了对儿童体育锻炼的负面认识,上体育课会给孩子写个假条,或是严格控制孩子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以求平安。

2、在家长和校长对安全事故的极度恐惧中;,在体育教学难免发生事故的现实中,在上级有关部门“校园内绝对不能发生事故”的严令中,整个校园内的体育设施,如单杠、双杠、爬杆、吊环等,有危险性的`器械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球类等在教学中有相撞、摔倒、扭伤可能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自行取消了。

3、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求平安,每节课都只让学生跳跳绳、做做徒手操,考核成绩不是看“绝对成绩”,而是比较虚实的成绩。就如每年的学生素质达标类成绩,合格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虚实的。

4、学生学习负担重,家长注重的是孩子的升学成绩,不是孩子的健康体质。大部分学生平时运动少、体质差,显得“弱不禁风”,有的怕苦怕累怕运动,认为运动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事,所以校园内也出现了一些怪现象:胖子多了,戴眼镜的多了……这就是缺乏锻炼造成的恶性循环。

二、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积极应对,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1、安全来自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体育课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处理方式密切相关。要维护好课堂管理或纪律,首先教师本身要提高思想业务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有真正的责任心;只有教师有了责任心,学生安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只有妥善处理违纪行为,才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更应了解他们的病史,以便合理地安排这类学生,防止因体育教学运动量安排不当导致意外事故。体育教师更要掌握一定的运动医疗常识,这样在遇到问题后,才能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应急处理。 3、体育教师应当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安全保护技能,如场地器材安全布置、运动器材检查保养、教材难易度的搭配、动作练习安全保护等。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没有,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要靠师生共同维护,因此,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教会学生互相保护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要使保护安全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从上述不难看出,当一个体育教师真难,当好一个体育教师更难。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还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掌握一定的医疗常识,同时培育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体育课教学忽视安全与安全教育,就很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健康,甚至造成终身的残疾。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消除事故隐患,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三、通过一些切实可靠的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1、学校和体育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首先要制定好各项规章制度,如《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制度》、《学生体检制度》、《紧急情况处理制度》,要用制度和严谨的工作程序来确保学生安全,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2、体育课由于在室外活动,学生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教学的组织形势有全班的、小组的、个人的,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应是一项具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教学。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体育课堂常规中规定学生准时集合上课、队列合理调动、场地器材合理布置、课堂纪律等都需要学生从集体利益出发,开始遵守、服从指挥。教师要严格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提高学生执行常规的自觉性。例:每节课上下课必须严格执行点名制度,对无故请假的和自行缺课的学生,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和家长。要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做法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从而实现“健康第一”教育观念。

3、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教学安全防范,也是课中最易引发事故的原因,所以,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再进行组织教学,消除对学生健康不利的外部因素,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综上所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加强自身对课程改革的学习和研究,而且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探索学习体育的新路子;不仅要加强安全教育,而且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因为新课标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11月1日起施行。

[3]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2-43。

[4]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14(8)。

[5]李洪体育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6)76-78。

[6]周元超安全逃生自救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2006(8)63-55。

[7]陈颙史培军自然灾害[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10。

[8]唐宏贵李双成黄靖孙计金俄罗斯“生命安全教育”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J].体育学刊,,(6)69-71。

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论文

一、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

1.1较容易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

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知识多种多样,具有包罗万象的教学特征,再加之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都处于尚未成熟的地步。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不停地讲解,在黑板上不停地写,这样下来教师是口干舌燥,学生也听得浑天转向,而且知识还只能停留在语文知识的层面上,无法更加深层次的讲解。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但会消耗教师的大量精力,还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索然无味,从而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多媒体教书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教师的讲解过程,帮助教师营造一种更加适宜学生学习的氛围和情境。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因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一些原本静态的知识变得更加灵动起来,也可以使那些枯燥的知识更加生动和形象,打破教师讲解的时空局限性,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愉悦的、欢快的教学氛围。

1.2能够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学改革就是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能够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改善并创新出新颖的更加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通过方式方法的创新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兴趣也能够增强。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仔细全面地讲解完一篇文章至少需要两节课的时间,有的课文篇幅较长或是难度大一些的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并且每一堂课教师都会不停地讲解,不停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即使是这样教师最后还是会觉得这篇文章没有讲解得太透彻,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还是差那么一点点。然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就能够有效地减少教师写板书占用的时间,教师在应用氛围中也不用再绞尽脑汁地思考和描述了,利用计算机技术打破知识与时间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情境再现,就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更加直观的想象。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有的地方教师没有用太多的语言去讲解,学生就已经掌握在胸了。

二、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弊端

多媒体教学除了教学优势之外,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教学弊端。计算机长时间应用于教学领域就会产生一定的教学误区。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较好地掌握多媒体应用的尺度就会让学生陷入观赏画面欣赏音乐等表面的现象之中。教师也会越来越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等等,接下来我们就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2.1多媒体教学不能体现语文的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简单环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并且利用自己的激情来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同时用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去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和实施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让师生在思考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而上述所说的这些是多媒体教学无法比拟的。即使它能够为学生创设出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却无法进行思想及思维的交流。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之后,教师便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操作中,学生眼睛及思维也都大部分停留在了多媒体的屏幕之中。这样就会失去语文教学的情感交流部分,也就无法完成语文的个性化教学。

2.2多媒体的滥用容易把学生局限于特定的情感和思维之中。语文知识具有含蓄性、情感性、象征性、模糊性和隐喻性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加注意和节制地滥用多媒体教学就会给学生营造一种特定的学习环境和思考方式。也就不能够在教学中传达语文的真正内涵。

三、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坚持的原则

我们想要真正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需要走出多媒体教学困惑,看清多媒体教学的利弊,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来做出真实有效的选择———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能够重点把学生放在首位;其次教师要以教学为出发点,要使自己的选择能够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最好;最后要坚持尊重语文学科本身拥有的特点和规律,切记滥用或是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和手段,不要盲目地利用多媒体技术。

初中教学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乡土地理需要教师提升素养

课堂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推动,想要围绕乡土内容是地理教学这样的一个核心,教师本身就必须提升其专业素养。依据熟悉的乡土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更多是时刻结合周围环境,挖掘带有亲切感的乡土素材。教师自己平时就要时刻留心相关的课程资源,对于重要的素材必须信手拈来、成竹于胸,对于一些专家的观点也要仔细研究和反复推敲,对于先进的教学思想要努力学习、扬弃其中,对于一线的教学同仁则要互相提点、虚心求教,对于师生提出的教学质疑还要自我反思、解决困难。另一方面,学校也要组织更多相关的教学活动,加大关于乡土地理的教学培训力度,完善高质量的教学设施。如果依然存在部分教师缺乏地理信息技术水平的情况,学校就要及时组织学习活动,真正地提高教师开发利用资源的水平。教师和学校共同营造乡土地理的学习氛围,珍惜外出探讨研究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学习资源。

二、运用乡土内容作为课前导入

将熟悉的乡土内容与地理教学巧妙结合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做到日积月累、步步为营。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地理学习的时候,往往留恋于教材中美丽的图片而忘却学习的真正内容,长久之后流于形式而抵触地理教学内容,为继续学习地理留下大患。无论是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都会深受打击,严重者更是无心于地理学习,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学生对于乡土地理中尤其是自己身边的’地理环境如地表形态、土壤植被、地理资源以及农业活动等兴趣浓厚,希望通过课堂的学习对此深入了解,而不是现在课堂中只言片语带过。教师要善于运用好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满足其好奇需求,而不是当作旁门左道连连阻止。在地理教学的导入环节就可以微妙地利用这种学习情绪,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迸发出学习的活跃性。诸如我们学习天气该章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展示这几日周围天气的图片,有针对地提问学生这些到底是晴天、雾霾或是大雨,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拉开整节课的教学序幕。一来从身边的乡土地理很自然地过渡到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使人倍感亲切、如临其境;二来牢牢抓住学生们的眼球,使他们片刻就能聚焦于课堂,而不是缓慢进入课堂状态;三来将乡土内容渗透于地理课堂,为之后如介绍地理中天气的特殊符号等教学内容起到铺垫作用。

三、围绕乡土实况进行课中讲学

对于教师而言,初中地理的掌握犹如探囊取物,然而对于这阶段的学生却是困难重重。例如我们在讲授季风该章节的时候,学生对于此概念其实是面面相觑的,他们只知道当地夏天经常刮东南风,冬天则刮西北风,季风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教师此时就可以结合乡土内容,向学生们介绍夏天之风来自于海洋,因此潮湿和炎热;冬天之风来自于蒙古和西伯利亚,因此干燥而寒冷。这两者分别就是常见的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学生在听到如此解释之后必当会豁然开朗,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慢慢揣摩其中原理。教师在学生有所感悟之后,可以拓展出各地季风产生的原因,当然也可以就当地情况作出一个系统的解释,季风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生活的具体影响也必须一一指出。在教学完成之时,还可以普及一点如中国称的台风与东南亚称的旋风以及北美称的飓风是同一之物,此类的课外小知识,在夯实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讲学的小小负担。

四、课外开展乡土资源调查实践

初中地理中很多现象的产生和影响,如果在课堂讲授时,对于学生而言仍然抽象无趣,教师就可以有序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教学实践。在保证学生完成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话题,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利用情况,师生共同进行实地考察,然后根据调查所收集来的信息数据,对当地的资源利用状况作出合理的评价并给出适当的建议。寓教学于调查之中,让学生体会地理现象。结合乡土内容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犹如星星之火,笔者认为在地理教师专业过硬的基础上,课前、课中、课后时时紧绕,日后在地理教学之中可以成为燎原之势。

中学生物教学中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更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生物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尤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笔者认为,要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科学认识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发展思维为核心,以培养情趣为动力,以实验为手段,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增强基本技能运用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科学价值观。

关键词:教学;素质教育;中学生物;生物实验

素质教育是把人的自身素质结构的完善和提高作为教育的基本目的与职能,是运用文化手段促进人的自然素质的社会化,使人的自然素质得到改造,融进社会的新质。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时,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也应纳入素质教育的内容。

1生物教学应以发展思维为核心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体验的程度,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感受体验的机会,课外也要给学生感受体验的时间与空间。课外应让学生多自我思考,自我融合、整合知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才能使学生获得自我体验的时间。因为学生只有通过自我体验,才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研究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他们才会激发创新灵感,产生思维火花。

2生物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情趣为动力

生物学是一门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学科。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利用课外活动经常引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开展实验研究活动,开辟第二课堂。笔者从实践看来,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让学生变得乐学、喜学。例如,教师可利用课外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采集制作昆虫、植物标本,进行花卉、农作物栽培,设计实验等,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引导的艺术性。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创设“参与”气氛,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实验,在实验中充分感受快乐和趣味。培养学生的情趣,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巨大的动力和热情,又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3生物教学应以实验为手段

生物教学以实验为手段,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鼓励学生重视生活实践。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重视知识,忽视智能和实践。事实上,智能及实践是各种能力的集中体现和综合运用,是最为重要的科学素质。生物教学应重视实践教学,大力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展各种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质。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几个要点,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或许有所帮助。

3.1细心观察,提升兴趣。生物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些观察型题目,让学生观察某一时期、某一动植物的发展。如常见动植物的辨认,四季花开花落的’变化。学生对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感性认识直接从感官得知。再如农产品保鲜措施的原理;中耕松土为什么能促进作物的生长;酵母发酵的现象与原理;甚至像如何养好盆花等都是这方面的素材。这样,学生可以在观察中识别、获得知识,激发兴趣。

3.2学会思考,拓展思维。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旁栏思考题,这些思考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问题。如“人体缺铁或锌时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吸烟容易患肺癌?”;“苹果储存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活用这些知识,既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又让学生懂得在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中应该注意什么,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补充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学生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问题情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3.3大胆假设,积极动手。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挖掘和开发生物学实验在学习中的功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引导学生改进教学实验,例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存在着实验材料菠菜易受地域、季节的限制,实验步骤多、实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进行改进和研究。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笔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探求其中可以转化为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成为新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例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是一个验证性实验,我们可以多提供一些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对照实验;可以让学生探究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所需温度条件对反应速度和颜色的影响;可以让学生探究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是否可以相互替代。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

3.4社会实践,调查生活。社会是生物教学最好的课堂。教师可结合课程进度,鼓励学生进行调查。比如对本校、本地区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对环境污染对生态的影响等进行调查,学生调查后将调查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在此过程中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从而充实了头脑,用活了知识,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应以发展思维为核心,以培养情趣为动力,以试验为手段,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必须提出的是,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多方位充分利用开发学生潜力的因素,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继军:浅谈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1).

[2]丁盛茂:走进生物教学的艺术殿堂[J],中学生物教学,2003,(22).

[3]张贵榜:“转变”生物教学方式[J],陕西教育,2005,(6).

[4]陈德志:浅议素质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理化生教研,2010,(5).

[5]马长义: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养教育,新课程研究,2010,(173).

一、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硬件跟不上,实验室设备陈旧且数量少

在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知识过程中,进行物理实验是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直观的表达出语言无法描述的现象,更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这门课程的兴趣。但是从目前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因经济状况或思想守旧,对学校的教学资源分配不合理,投入到教学用具方面的资金不足,使得物理实验设备不充足,从而导致物理实验课进行的较少。除此之晚,有的物理教师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认为学生只要学好理论知识、考试能得高分就可以,做不做试验无所谓。教师的这种想法使得本没有多少的实验课进一步减少,从而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更难学懂,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对初中物理的重视不够,课业多学时少

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决定,初中物理这门课在中考中分值比例不高,因而在升学率决定学校好坏的环境中,学校对物理的重视程度难免的会低于语文、数学和英语这几门高分学科,甚至于有的学校会把物理边缘化。正是由于学校的这种轻视物理的态度,使得一些任课教师也对物理产生了轻视,从而导致学生对物理的轻视。这也是导致初中物理课业多却课时少主要原因。

3.教师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落后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物理这门学科的教材增加了新的内容,因此对物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了新的要求。一部分教师不能透彻理解新课改的要求,对新的知识的教授方法也不熟练,还是采取老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边记边听的老旧教学模式。但这种方法却不能有效的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更使一部分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丧失信心,从而造成学生的成绩下降等一系列不良问题。

二、对初中物理教学问题的对策

1.增加实验室,更新实验设备

鉴于物理实验在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学校和物理任课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应定期对物理实验室进行维护,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对老旧设备及时更新换代;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实验室数量,来确保每位同学在进行实验课时都有自己的仪器,能独立实验。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开展物理实验,并鼓励每位同学都能动手实验,用实验现象来验证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例如在学习“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这一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拿两块磁铁当面给学生演示,并让同学自己感受一下两块磁铁的吸引力与排斥力,给学生最直观的现象,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2.学校加强重视,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弥补少课时问题

学校不应因初中物理在中考中占分比例小于语数外三科而忽视物理的学习,只有学校加强重视才能让任课教师重视从而达到让学生重视初中物理这门学课的学习。对于课程多课时少这一问题,学校首先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课时,而不是盲目服从上级安排;其次要多召开教师研讨会,加深教师间的学术交流,探讨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最后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及时告知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也要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

3.教师应改变教学思路,改善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标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现在学生的思路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任课教师改变教学方法与思路是势在必行。首先,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有什么看法以及他们平时是如何自己学习物理知识的,只有了解学生是如何想的,才能制定最适合教学方法。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教师可以把课本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增加课堂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讲摩擦力时,就可以通过讲人走路时鞋子与地面的接触产生了摩擦来引入摩擦力这一概念。这会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快速记住这一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结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以后物理知识的学习,因此重视初中物理的教学是各初中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如何有效的处理好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任课教师应从自身着手,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教学视频的制作和选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教学视频可以从网络的开放教育资源中选取,也可以由教师亲自动手制作.一般来说,教学视频的长度大约控制在10分钟左右.这样规定主要是基于学生有效注意力时间的考虑.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发现,网络上符合要求的初中物理教学视频非常少,因此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学会自制教学视频.自制教学视频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所以为了制作出较高质量的教学视频,物理教师必须要深入地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如果知识储备不够且又急需制作教学视频,那么则可以请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帮忙,或请其它学科对教学视频制作技术掌握较为精湛的教师帮助.除此之外,在教学视频的结尾阶段,为了巩固同学们的所学,我们还应该适当设置几个问题.诸如,执教《太阳能》一课的时候,在教学视频的结尾阶段笔者设置了这样几道问题让学生回答:(1)何谓太阳能;(2)太阳能目前应用的领域主要有哪些?(3)还有哪些领域亟待开发?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帮助同学们有效地回顾相关的教学内容.

2课堂中的自主合作探究

一般来说,课前教学视频仅仅只是针对一些重难点问题进行教学.如果要想真正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成效,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我们教师还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同学们进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从而对相关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例如,执教《太阳能》一课的时候,在正式上课阶段,笔者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进行自主探究:太阳能有哪些优点.经过同学们的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究之后,有同学回答说:“太阳能是非常巨大的.”有的同学说:“太阳能的供应时间非常长久.”有的同学说:“太阳能非常容易获取.”有的同学说:“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且使用起来比较安全.”听到同学们的回答,笔者总结性地说道:“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太阳能的优点是很多的.”接下来,又在黑板上出示了几个主题,让同学们分组进行探究:太阳能目前主要有三大利用方式:(1)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2)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3)光化转换———光合作用.请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各选一个主题进行探究,探究太阳能每种利用方式的具体情况,并撰写研究报告.由于当时是在计算机机房上课,因此同学们可以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的信息,进而完成研究报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同学们很快就可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问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总而言之,在翻转课堂的正式教学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仅仅只是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处于主导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

3课堂成果的交流和评价

经历过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过程之后,我们还需要组织相关的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成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让自身的思维得以更好的发散,且能够取人之长补己所短.例如,执教《太阳能》一课的时候,经过合作学习之后,各小组的同学均完成了本小组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完成之后,笔者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研究成果汇报.在汇报结束之后,还要求其它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讨论和评价.当所有小组的同学均完成了汇报之后,笔者再进行总结性评价:“同学们今天的学习表现都非常不错,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均有效地完成了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涉及到太阳能三种利用方式中的具体领域,且拥有非常详细的行业调查数据.对于这一点来说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用于成果交流和评价的时间并不是非常充分.为了让成果交流和评价更加充分,笔者还要求各个小组的同学将研究报告上传到相关的网络交流平台上,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与评价.这样的讨论和评价方式突破了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可以让讨论和评价表现得更为深刻.

4总结

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运用是有效的,也是值得大力推崇和提倡的,它将学习的主动权适度地还给了学生,让课堂教学呈现出更高的成效。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论文

随着高中地理课程的深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了目前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课题。但是,现如今很多课堂依然是教师在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的得到落实。通过实践证明,学生自己领悟到的知识才能真正让其受用一生,并形成一种技能。

关键词:高中 地理教学 主体性 培养研究

1 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每个有都拥有主体性的特质,主体性中包含着自主性、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在课堂之中,有成熟的学习方式以及独立的见解是学生主体性的主要表现,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才能够真正独立自主的学习。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实质。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且要以引导性的方式帮助学生走向知识的海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能够有效的养成各种习惯,提高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2 学生主体性确实的原因

如今,尽管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由教师包办学生的一切,使得学生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学生的自由发展更是无从谈起。目前,很多学生在学校中并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或独立性往往有着严重的`缺陷,虽然在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可与教师的教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更严密的来说,是教育的方法和观念并不适合时代发展中学生的需求。

如今,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正是学生主体性缺失的主要原因,其表现一般为:教师课改意识淡薄,对新理论不关心,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认为高分数才是好的;认为没有时间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一些教师固执的认为讨论、探究等活动会导致课时变少,导致教学效率变低;而还有一些教师,他们认为新的方法实践起来比较困难,不愿意去主动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这些错误的思想和行为,都导致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3 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要途径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应明确的知道,主体性的发挥与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这种又要的影响。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尽力改变自身过于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并将探索出来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进行落实。

3.1 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高中地理课程要求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完成从单纯的传授者到引导者角色转变,客服师生之间不平等的关系。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强调,教师不应在教学在教学之中居高临下,但很多学校的高中地理教学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强调,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缺乏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不是主动的探究,而是被动的灌输,使得很多学生感到学习过程十分疲惫。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展开。无论是什么教学活动,教师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不是在课堂上完全支配。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设定一定的自由时间,给予学生自由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互相合作、思考中获得知识,提升自我。并且,教师还应让学生在教学中全面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在教学中师生做到互动,分享活动中获得的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能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变成单纯的“填鸭”式教学。师生之间的信任,可以让双方做到共同成长和提升。

3.2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一般来讲,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或是教师放课件,学生看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仅仅是作为观众的形式在听课,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学习的内容只停留在老师教的范围之内,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已经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学中

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学生都不敢在教学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有什么问题也不敢问,在这样教学氛围的熏陶下,很多学生都缺少主动探究的能力,主体意识非常淡薄。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其主体地位的一种自觉意识,是创造性的一种表现。学生主体意识的强与否,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影响颇深,因此,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非常紧迫的。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紧张的心态放松下来,对学生的态度应友好亲切,让学生敢于把自己的疑惑问出来,而对于后进的学生,教师也应多以的鼓励的形式,增强其对地理的自信心,真正的让学生的思想自由,成为课堂之中的主角。

4 结语

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主学生塑造主体性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而这也是教育者的理想。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全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摒弃过去一人控制课堂的做法,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问、讨论,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出学生在课堂上“主人翁”的地位,真正的变成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李青.人教版高中地理“问题研究”专栏的教学实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 朱继美.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

[3] 魏丹丹.新课程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钢琴教学中学前教育论文

一、用脑思考———Head

1.音符的认知

高职学生生源生源质量大幅下降。学生大多来自县、乡、村。因此,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钢琴的演奏基础几乎为“零”,有的学生甚至于从未见过钢琴。学生在初次接触五线谱时都会很茫然,不知该如何下手。于是,我在给学生上课的初期,就告诉学生五线谱的线就像我们的手指,而间就是我们的手指间。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了解线与间的关系。

2.拍号、节奏、节拍的认知

作为音乐的基础组成部分,节奏是学生必须要清楚的问题。首先拍号,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拍号的知识,用到四二或四三或四四拍的时候,告诉学生其强弱规律,如强、弱、强弱弱、强弱次强弱,同时因为这样的拍号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可以数1、2、3、4;八分音符1234。培养学生正确的节奏感要让他们看清谱子上拍号、节奏、节拍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提示、提问,所以教师不要心急,如:弹《春之歌》,汤普森曲。学生在完成这首曲子时,教师要引领学生看拍号(四三拍),调号(A大调),音符(例:5—3),休止符(四分休止符)附点,连音线,渐慢,等等这些谱面上的音乐标记然后范唱,让学生对旋律熟悉,对节奏熟悉,对标记熟悉。所以学生练习总需要一个过程。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效果。

二、用心体验———Heat

乐谱是作曲家对生活的感悟,激情的迸发,悲伤的’宣泄,爱情的向往,所以学生在初次接触到乐谱时教师应该给一个示范,让学生从乐谱的整体上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音符、力度标记、休止、快慢等音乐标记,并通过这些标记去领会和表现音乐中作曲家的情绪,然后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步的用科学、全面地了解乐谱中的标记,以及音乐中的情绪。

三、用手表达———Hand

音乐的旋律始终是流动的,音乐也有起承转合,起———开始,承———推动,转———小高潮,合———结束,把这些音乐语言表达清楚,就能像人在说话。我们在说话时是有情绪的,我告诉学生比如快放暑假啦,大家的心情是激动,越临近放假时大家越激动;然后终于放假啦,大家的心情虽然还是那么激动,但是这时已经有些平静啦,音乐中也是一样,每个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动脑筋,用心去体会,如果演奏时心里有感情的,那么演奏时你所弹出的音乐也是有感情的。

四、用耳倾听———Hearing

对于“零”基础的学前教育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良好的音乐感觉呢?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那就是:“培养你的耳朵,让它帮你演奏。”就是说学生在弹奏时不单纯用手来完成音乐,还要加上耳朵这个听觉器官。钢琴作品中和声的模进,色彩,声部,都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耳朵。如:弹《小赋格》,齐波里曲。所谓赋格,是根据一个主题进行模进进行发展得来。学生在完成这首曲子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要看谱面上的标记,还要告诉什么是主题,什么叫模进,什么叫多声部,如弹到最后的位置左手是4拍,而右手还在弹两个声部,这时要告诉学生试试能不能听到两个声部中的比较上面的音,这时学生就要有个心理准备,静下心来去准备好仔细的听,但如果我们不告诉他这个地方是多声部,他们就不会去静下心来去找这个多声部的音。教师要给个信号,让学生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去听,使他们在演奏的过程中,注意聆听和声的模进,乐句的衔接,多声部的“立体”的色彩变化,引领学生完成演奏,感受音乐的美。

学生只有感受了音乐的美,才会发自内心的喜欢音乐,自然而然的就愿意多练,在练习过程中再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与鼓励,学生基础再差,也会有所提升,在学业进步的同时自信心也有了增强。通过运用多层同心圆钢琴教学法让教师钢琴教学的初期就要把所以的因素融合进去,使钢琴教学的形态呈网状,而非单一的点状或线状,使音乐不再只属于音乐学院学生的专属品,让学前教育专业“零”基础的学生也能通过教师的努力,自身的兴趣,来完成自己对音乐的诠释,让音乐充实自我,快乐自我。

中法新媒体教学比较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国内的艺术教育正面临新的转型,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作者通过对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的考察和交流,选取其新媒体课程为切入点,介绍专业教学课程设计与教学特点,以此探讨新媒体艺术教育的多样性。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教学 创意思考 跨界互动.

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简称“巴黎高装”)创立于1766年,其前身是皇家绘画学院,1823年改名为皇家绘画学院及机械艺术学院,1877年成为国立装饰艺术学院,1925年正式更名为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巴黎高装学制五年,为欧盟国家一类学科学校,在学校200多年的教育发展中,其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多次开创了欧洲艺术教育改革先河,现在已经与140多家全球知名大学、文化机构及高端科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培养出许多在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大师级人物,由此成为欧洲最负盛名的艺术院校之一。巴黎高装奉行的宗旨是创新、合作、多学科性。在教学管理上实行精英式高等艺术教育模式,所有课程以法语授课。学校在每年的一月份举办一次校园开放日。目前,巴黎高装设有10个学科领域,每个学科需要5年的学习和专业培训,毕业后可获法国文化部签署颁发的国家文凭(ENSAD)。目前,学校的专业方向有建筑装饰装修(Architecture Intérieur)、空间艺术(Art-Espace)、动画电影(Cinéma d’Animation)、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DesignGraphique/Multimédia)、产品设计(Design Objet)、纺织品设计和原材料设计(Design Textile et Matière)、服装设计(DesignVêtement)、图像印刷(Image Imprimée)、照片/影像(Photo/Vidéo)、舞台设计(Scénographie)。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课程围绕基础知识开展。在基础学科学习阶段,学校提供图像设计和空间设计相关的基础课程教学,学生要学习素描、油画、雕刻、新技术、色彩、照相、录像、艺术史等课程,此外,学校还开设有人文科学、色彩与版式、绘画、立体构成等基础教学。三年级以后开始进入图像或空间领域的专业课程。图像领域的课程包括版式、计算机、插画、书法、动画、印刷与出版技术、全科美术师和多媒体美术设计等。空间方面的课程包括材料、建筑、照明、计算机、色彩、室内设计、舞台装置、实用设计、家具、织品和服装设计等。

巴黎高装的动画新媒体教学是笔者考察的重点。动画艺术专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动态影像的理论系统学习与技术实践后,学生能够用自己视角和手法阐述作品的创意。学生不仅能够胜任动画行业要求,同时还能适应艺术电影、音乐和广告视频、幻灯片、机构影片、品牌推广、视频游戏、系列设计、互联网、实验电影、故事片、装置等相关行业的工作要求。新媒体艺术是指创作中采用非单一媒体手段,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声响效果、光影、电影、幻灯片及文字等多种媒体进行创作的形式。新媒体相关课程有运动的影像、主题研究(当代艺术和摄影)、影像的思考、电影和交互性、理论化的工作室、展览的技术、图像的美学和艺术史、叙事的`历史、摄影作为活动性的肖像等。部分选修课程有游戏的人工智能、新媒体构成、艺术和程序设计等。毕业作品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美学性,需要把艺术研究和个人探索相融合。毕业生不仅要掌握与动画创作相关的各方面技能,同时还要能够适应新媒体制作和影像实验工作室的工作要求。

一、创意草图与表达课程.

巴黎高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授都非常重视作品中的“创新性”与“表达”,即如何通过作品清晰地呈现出作者的创意思路。Planche(译为:插图,有未加工的含义在其中)作为创作设计课中一项很重要的作业,包括发散创意的线性图、思维路线图、灵感来源的素材集、脚本,以及对作品技术执行、功能、细节等多方面的文字叙述等。教授一般都选择在学期初下达一个任务书,如设计一个交互式的网站,或者一个动画短片等。学生可能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来寻找灵感来源和绘制草图,编写文字信息和脚本,包括对作品的引用也要体现在这些草图中。教授只在第一次课或前几节课上介绍一下教学的内容,后面的课程便是一对一的讨论草图、脚本和思路的进展,余下的案头整理工作全部交由学生自行完成,这样就需要学生在课下大量翻阅资料来思考创作内容和找寻灵感。学生必须主动参阅和学习大量有助于他们完善理念的知识和脚本信息,这个过程中教授也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推荐一些没有查到或者是相关联的设计、艺术家、动画短片等。通过这样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已有的作品和来源就可以确立在 Planche 作业中,这个过程让学生梳理了思路,而且在寻找过程中就会了解和避开某一个已经完善或者存在的作品,同时也确立好自己的原创作品,这种思考工作模式也为学生今后进行独立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作课中还有一个环节——创意表达,教授每次都会安排几名学生阐述他们的主题构思和创意脚本的整理工作,然后根据表述内容由班级其他学生进行提问,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授只是作为观众,负责记录台上学生的表达和台下学生的提问,这门课主要是考察学生的研究进展和创意表达能力,所以会提前给学生一到两周的准备时间,最后的成绩是根据学生研究深入的程度、所选题材的趣味性、个人主见的比例,还有临场思维的清晰等多方面因素打分。这样的现场创意答辩作业在一个学期的课程中要完成多次。在Planche 这类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中,教师所担任的角色更像是剧组的总制片人,学生像编剧和执行项目分组导演,通过这类课程的反复训练,学生对作品中的“创新性”与“表达”会有新的认识。

二、影像的思考

绘画与图像的转换课程这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课程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对新媒体学科的认知。课程前期会追溯绘画艺术和影视艺术的结合、绘画艺术与影视艺术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绘画以一种动态的影像形式出现,图像也受益于绘画的内容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而发展。课程后期向学生介绍当代新媒体艺术和图像影视等方面的文章、出版物和讲座录像等资料。在学术方面为学生打开了理论知识的大门,鼓励学生在了解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后去自行地深入和研究。同时,对当今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和互联网社会所带来图像的无限复制性,人们对新媒体的一种习惯性的漠然等相关社会现象进行介绍。课程过程中会举例分析多部影片,其中就有《毕加索的秘密》,这部视频作品是法国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在1956年拍摄的影像,该部影片介绍了毕加索的绘画,同时也通过图像语言探索绘画和观众之间新的联系。该课程作业要求学生在学期末,对一个新媒体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撰写10页的论文,对一个新媒体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同时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

影像的思考教学过程始终在实例、理论基础和专业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教授在课堂上会把研究思路呈现给学生,这不仅是图像文字的组合,更像是一个阶段向另一阶段的延续。通过了解这些教学内容,笔者也得到一些启示,在教学设计安排上可以从面的概述,变成点、线、面结合的形式,将教师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展现给学生。

三、教学跨界的互动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交叉学科的出现,巴黎高装的学生也不再局限于本专业领域的学习,比如一名平面设计学科的学生会去关注动画专业课程,这类现象在法国的设计院校也非常普遍。因为在毕业创作选题时,他们必须寻找到一个新的主题和切入点,这就需要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储备相关知识,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点跨学科选修其他专业课程。学校的教学方式是开放式的,授课教授会邀请相关动画公司或新媒体设计工作室的市场主管和动画师来到课上,让他们直接与学生交流,介绍即将推出的作品和设计概念等。通过这些沟通,学生可以更真实地了解他们所学专业的应用范围和行业需求等信息,为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起到很好的作用,公司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交流了解学生情况,为今后发展寻觅人才。

在巴黎高装考察期间,笔者了解到每年学校入学考试挑选学生非常严格,无论本国学生还是留学生,每年只收取300欧元注册费,同时作为公立办学,免费向学生提供所有的学习材料用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对技术前沿和设计市场发展非常关注,他们具有第一线的设计与创作经验,杜绝纸上空谈,课堂讲授的是业界前沿知识和艺术设计实验理念,鼓励学生思考未来。学校在管理与教学理念上奉行的是精英化的教学模式,在经历200多年的发展后成为享有国际盛誉的学校。反观国内的艺术教育在经历了大规模扩招后,为社会培养提供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人才。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民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日益增长,艺术教育需要适应和服务国家的战略发展变化,为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做好人才储备。

四、结语.

中国正在从传统制造大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型,无论是学术研究机构还是具有科技含量的企业,都在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培养出未来的创新型艺术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用艺术创意的方式影响社会、改变生活。在教育全球化进程提速发展的今天,艺术教育工作者要多做横向比较,清楚自己的位置,明确艺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摘 要】MOOC的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热点,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教学流程与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区别;其次重点研究了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重构:重新定义教师角色、设计课程组织,教学评价与考核;最后是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重构在软件专业课程中实施。

【关键词】MOOC;教学流程;重构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Software in Specialized Courses Teaching Process Reengineering Based on MOOC

JIANG Wei-xiang ZHU Li-hua WANG Xiao-gang

(Dept. of Software Institute,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Abstract】The MOOC teaching mode is the trend and hotspot i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ing process based on MOOC difference; secondly, focus on the teaching process reengineering based on MOOC: redefining curriculum design, organ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role of teachers, teaching evaluation; finally is the teaching process reengineering based on MOOC in software professional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MOOC; Teaching process; Reconstruction

0 绪论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的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MOOC 的兴起,给传统大学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一个人,无论是谁,通过一部电脑或其他上网设备、网络,就能学习和授课,而且可以与全世界的人们一起学习,通过学习把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结起来,这是过去的人们难以想象的。MOOC 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MOOC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流程。为提升MOOC课程的使用效率需要重构现有的教学流程,从而实现教育流程的根本性变革。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研究基于MOOC的教育流程重构:重新定义教师角色、设计课程组织,教学评价与考核;最后是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重构在软件专业课程中实施。

1 传统的教学流程与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

传统教学流程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安排好上课的.课程、上课时间、考核方式等,学生按照设置好的教学计划上课。传统的教学流程的主要缺点:

(1)学习时间长,教育资源不均。传统的课堂往往在40分钟左右,所以在传统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且随着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不够均衡,故而引起择校、择班等现象。

(2)学生参与度低,教师难以广泛了解学情。在课堂上,学生往往疲于听课,做练习,课后的自习反思时间少之又少,所以学生能参与思考和课堂活动的机会非常少。而且一般一个班级的学生容量在40人左右,老师要深入学生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很困难,加上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主要是听课和做作业。

(3)解惑过程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课堂的解惑活动往往是教师通过抽查或自我感觉,通过课堂讲解大部分学生提出的疑点。很难做到全面性和针对性。

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效果上MOOC的组织形式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如下优势:

(1)组织教学活动成本较低,所有的网络工具都是免费的,只是在初期构建整个应用环境时教师的工作强度较大,但是教学活动环境搭建完毕后则可以沿用很久,而传统的教学活动则每节课都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

(2)学生受益者多,传统的教学活动由于时间场地等原因只能是教室的学生参与,而MOOC则没有这些限制,所以参与人数可以无限增加。参与时间也不受限制。

(3)学生参与度深,由于MOOC采用的是异步的非实时交流方式,并且鼓励学习者与教师之间以及学习者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探讨,所以所有学生都可以加入到互动中来使的学生真正地进入到了深层次学习当中。

(4)学习的连续性,由于学习环境在网络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一次学习活动的主题可以持续地被讨论和研究,而在这个对主题的反复研究和推敲的过程中,主题更加明确,从而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充分、更深入。

(5)学习成果的积累更容易,在整个学习讨论活动中的所产是教学资源、形成的问题和结论等研究成果以及学习者和专家的交互和互动过程都能够被记录下来,方便学生反复学习和巩固。

2 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重构

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需要重构教学流程。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流程再造取得了显著成效,节约了经费,提高了效率,极大地促进了MIT的教学科研发展。流程的重构可以分为四个步骤:①流程的分析和再设计阶段;②流程的试验阶段;③流程的试点工作阶段;④流程模型的全面实施阶段。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重构包括: (1)教师角色定义

基于MOOC的教学时教师或许不再是传统的单一教师形象,教师群体将会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其中有主讲教师,有辅导教师,有助教,甚至还有“导演(教学设计专家)”、“舞美(课件设计专家)”和“道具(教学资源专家)”等,在这一批人的通力协助下,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的组织

在MOOC的教学模式下,课程的组织不再是传统的讲授模式, 学生在家通过看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来到课堂上做作业并和大家讨论。将MOOC和课堂结合起来,高校的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在网上学习最优秀的授课视频,到课堂上后,可以和本地老师、同学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交流。(下转第24页)

(上接第28页)(3)教学评价与考核

教学评价与考核流程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基于MOOC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考核方式不再是单一的一种方式,可以包含在线学习学习成绩、平时测试成绩、最后线下考试成绩。学生学完之后可以根据辅导和讨论的学习情况对于教师进行教学测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MOOC平台快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统计学生学习情况。

3 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重构在软件专业课程中实施

《计算机导论》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以我院软件学院学生为例说明基于MOOC的《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实施。软件学院350多学生全部选修《计算导论》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时需要8名教师参与教学,每周六节课。

4 小结

基于MOOC的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MOOC的教学流程重构是MOOC教学的重要的基础,只有重构教学流程,MOOC的课程才能顺利的实施。重构教学流程重点包括教师的角色定义、课程的组织与教学评价与考核。下一步研究的方向是基于MOOC的学习如何评价与考核。

【参考文献】

[3]徐晓飞.抓住MOOC之机遇 促进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01.

[4]李华,龚艺,纪娟,谭明杰,方佳明.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3.

[5]高淼,陈希,范有雄.MOOC下的高职教育改革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