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大班不敢说话的孩子
- 文档
- 2024-07-28
- 114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教育随笔大班不敢说话的孩子,本文共9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个性,由于每个孩子的生长环境不同,教育因素不同,因此很多性格也会不由而生。有的孩子很开朗,很活泼,有的孩子很内向,有的孩子脾气很倔强……而我们老师要面对每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性格的孩子,需要不断地了解他们,想方设法摸透他们,引导他们,更要改变他们不好的性格。
与平时一样到了吃点心的时候,今天吃的是南瓜粥。由于好久都没吃了,而且是甜粥,所以孩子们特别喜欢吃。我也常常会提醒小朋友,如果吃完了还想要请举手告诉我“老师,我还要南瓜粥。”很多孩子吃了一碗后都纷纷举手,都说:“老师,我还要,老师,我还要……”看着孩子吃得津津有味,一锅粥已经见底了……哈哈!
我仔细地观察着孩子们,正当我来到第一组时发现,3号的小A快把碗里的粥吃完了。当时我心里正想着,他肯定是还要,但我不作声,在一旁等着他跟我说“老师,我还要……”。可是他没有,继续吃着,这下是真的吃干净了,他看看我,还是没说“老师,我还要……”。我还是不理他,他还是看着我,还是不说,我真是心急啊……“小A,你粥还要吗?”我说,他点点头。“那你要说的嘛,‘老师,我还要……’看我干什么,”我说。他还是这样傻傻的看着我,不说话。“你到底要不要”我说,他还是点点头,什么也不说。我真是没辙了,我就教他说“老师,我还要……”可是不管我怎么说,他还是不说。我还故意说:“如果你再不说,那粥就没有了,被别的小朋友盛完了……”当时正有好几个小朋友上来盛粥,我还请他们示范给他看。但是小A就是不说,眼睛有点润湿了,好像是受了什么委屈一样。但是我今天就是不给他盛,除非他说话了。这时锅里的粥真的是没有了,“哦,这个粥没有了,没得吃了,谁让你不说的……”我说。他听了,只好把碗去放好了,心里应该是很难过吧!
事情到了这样还没结束,在全班孩子面前,我把刚才的事情向孩子们进行了讲述。因为我想让孩子明白,不管你有什么事,有什么要求,一定要跟老师说,不要闷声不响的。让孩子知道这样是不好的。从这件事情上我也联想到了早晨来园的情况,并向孩子进行了教育。我希望孩子们早上来园要主动向老师问好,这样才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比如说:某某某,某某某……早上来能主动向老师问好,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表扬。孩子们似乎有点明白……
也许是昨天的事让小A有了些明白,今天早上他居然能主动向我问好,我真是太高兴了,看来这样的刺激还是有用的。我也在晨间谈话时表扬了小A,也希望他以后都能这样,改掉不说的习惯。
每天早上,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我们都会带着所有的小朋友到教室里吃早点,等孩子们吃完早点还会进行点名。小朋友喊“到”可有意思了,环环的“到”很不清楚,像蚊子叫似的。芳芳喊的声音很细但很高。辉辉喊“到”的声音又粗又大,洋洋喊“到”的声音又细又小。涵涵喊“到”的时候,还会把“到”拐个弯喊,逗得小朋友们哈哈大笑。坤坤小朋友喊完“到”以后总喜欢左右看看,看到没人注意他就立刻坐下。从小朋友喊“到”的声音里,就能知道这个孩子的性格,而且不用看就能分辨出是谁的声音。但也有的小朋友,开始喊“到”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的,是经过一番努力才喊的“到”。
上个月,我们班转来了一个新生,小男孩儿的名字叫做锦锦,这个小朋友个性很强,遇到他不愿做的事情就什么也不说了。这天,我点到他的名字时,他一动也不动,我连喊了三遍,他还是没有任何表示,于是我说:“咱们班没有锦锦是吧?那我在他的名字上画个记号,今中午就不分他的饭了哦。”说完我偷偷看了他一眼,这一招也不管用,他还是没有任何反应。于是我又说:“锦锦,今天的小嘴巴是不是落在家里了?老师要帮忙打电话给妈妈吗?”说完我又点了一遍他的名字,他还是不出一点声音,当时我的耐心就开始动摇了,突然发现他低着头,似乎有什么不开心,对这样的孩子不应该批评,批评反而不管用,于是我走过去,蹲下身子对他说:“你是不是觉得害羞,不好意思喊?你跟老师一块喊好吗?”我看到他点了点头,于是我和他一起喊“到”,但这一次他的声音很低,我对他说:“下次高一点老师和小朋友就都能听到了,当我再一次点他的名字时,他终于喊的声音大一点了,他喊完以后,孩子们自觉地给他鼓掌了,我也及时表扬了他,从此以后,在喊到的时候,就能听到他响亮的声音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有些时候我们应该改变教育方式,试着和孩子谈心,消除他心中的顾虑,这样也许会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
带班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你的班上总会有几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如果老师不去细细的观察了解,也许你会认为不爱说话是因为性格内向,其实不然。
今年我带的是小班,对于这群刚入园的小不点儿来说,除了做好每天正常的教学任务和常规培养以外。我觉得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和孩子们相处快一个学期了,在每天的共同学习生活中,我发现班上也有不爱说话的孩子,刚开始也许是因为幼儿年龄小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对周围的一切感到陌生。但时间久了,如果还有孩子不爱说话,那就需要走近孩子,分析原因了。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孩子表现出来不爱说话的原因有很多。
如:我们班一个叫冯思雨的孩子,刚入园那会儿她和很多孩子一样,每天入园都会有情绪的波动,不是哭,就是不说话,有时还会找各种原因要回家,经过我们的鼓励和教育,现在的她已是非常能干的孩子,在我们的小百灵评选中,那个带领其他十一个孩子演唱《劳动最光荣》的就是她。内向、文静、不爱说话,但是却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听、用小嘴巴大声唱、用心去了解的小女孩。
如我们班一个叫张俊杰的小男孩,他平时总是以笑面对我们每一个人,很少听到他说话,我们发现其实他特别想说,特别想表达自己的意见,可是由于表达能力的有限,表达不出来。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引导,我们发现现在的他表达起来虽然字句不怎么让人能听明白,但他有了想说、愿说的欲望,这是让我们觉得很值得骄傲的。
来过我们班上课的老师或是听课的老师,是否注意到,我们班有几个孩子,他们说话口齿不清楚,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在家中和爷爷奶奶说土话,有时老人还洋不洋土不土的和孩子说话,时间久了,孩子说话也洋不洋土不土,让人听不明白,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年龄小,发音器官不完善,而导致口齿不清楚。像我们班的曹静怡、陆轶辉、就是这两种原因,在刚开始时不爱说话,因为觉得说了别人也听不懂,就变的不怎么说了。我觉得做为老师在面对这样的孩子时就需要给予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和肯定。记得何冬亚老师在一次我们班试教的时候,她就跟我说,你们那几个孩子说的我一点儿的听不懂,但幸好我自己对故事有所了解,我大概知道他想说的是什么,所以还是以肯定的话鼓励了她。的确、这样的孩子在受到一次次的鼓励和肯定之后,他们会对自己充满自信,会用更多的语言与大家交流,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告别不爱说话。
最后,最典型的不爱说话的孩子就是由于胆小害羞,这样的孩子在班中比较普遍一些。他们往往不只是不好意思当众讲话,有时连在游戏活动中拉拉别人的手都不敢,那怎样能使这些胆小害羞的孩子在生人或众人面前大胆讲话呢。我们也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例如:组织幼儿活动时多注意这方面的内容。如玩找朋友游戏时,老师多去找这些害羞的孩子几次,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们,用亲切的歌声与他交流。用温暖的手握着他,他就会多一份胆量、少一份害羞;当我们一起玩娃娃家时,请能力较强的幼儿与他们一起活动,多和他聊聊天,说说娃娃家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等,当他们有得意的作品时,不妨让他们在老师和小伙伴面前给大家讲一讲,我们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他们多说话,更多的是为了让他们变得勇敢、自信。相信这是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李静怡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刚入园时一句话也不说,老师家长跟她说急了还打人。说实话,接收一个这样的孩子,实在是让老师犯怵。刚开学的时候,我不怎么理她,先是在一边慢慢的观察,她一直不肯开口讲话,不管老师怎么诱导。过了一段时间,也许是慢慢的适应了环境,跟小伙伴玩儿的时候,开始有了笑容,老师跟她讲话的时候不是对老师不搭不理了,而是能认真的坐在那儿听。虽然这个孩子有时候有点好动,但是别人不惹她她一般不会去招惹别人。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的走进她的心里,让她对老师没有防备,让她知道老师是爱她的。所以我一有空就跟她讲话,虽然我说了半天她一句话也不答,但是慢慢的她就有了回应,他能用表情来回应我,我说到她感兴趣的事情时它会笑一下,猜出她心里的想法时她会不好意思。这几天,李静怡显得很活跃,能主动去跟老师讲话,还偶尔来告小朋友的状,这对于一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进步,对于老师和家长都感到高兴。
有一天,在上“宝贝在那里”这一活动课时,当我说到“我的眼睛在这里”时误把手指在了鼻子上,李钦政见我把手指错了位置,大声笑了起来,站在一边的李静怡见李钦政这么笑也大笑起来,这时候我刚想开口制止他们,见李静怡第一次在老师们面前笑得这么开心,我也笑了 ,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觉得心里满足、高兴,觉得她的笑真美,希望天天看到她的笑。
不只是这一件事情,有好多的事情,不只是这一个孩子,还有好多这样的孩子。在反思孩子行为的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很多时候老师的言行举止会左右孩子的言行举止,如果老师对孩子关心多了,注意多了,孩子们会喜欢你,信任你,相反,孩子们更加沉闷不言。最主要的,我们要学会赏识孩子,懂得赏识不同水平的孩子。只有给予像李静怡这样的孩子以充分的关注、赞美、激励,才能使他们敢于表达,敢于表现,也能使它们健康、快乐地度过美好的童年。
皓皓是我们班一位不爱讲话的小男生,每天早上来园时从来不愿意开口跟老师打招呼。你跟她说话,他总是难为的畏畏缩缩的看着你。但是他每次上数学课,美术课时,作业完成的十分的出色,常常受到我的表扬。我面对这样的一位学生我改怎么办呢,于是我翻阅了有关幼儿个别教育的书,我总结出了这样的几点:
一、日常生活中多与他讲话
我每天早上来园时,主动地先和他打招呼,消除他对于我不必要的害怕。到幼儿园问他看到些什么有趣的,我总是想方设法让他讲话。
二、巧妙运用角色游戏,让他愿意讲
在平时的角色游戏中,我总是让他担任银行工作管理人员,或者是图书管理人员,让他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能力,也通过他与幼儿经常性的交流,从而慢慢的减少他对于老师的畏惧感。这样让他从游戏中能到了锻炼。
三、美术活动中让他乐意讲
记得有一次手工活动“包糖果”我先让幼儿尝试自己看着我报糖果的过程,打算我先示范一遍让小朋友来讲讲我第一步做了什么事情,第二步,做了什么。我在这个环节中想要培养幼儿在上手工课时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以后的上课时,不会轻易地走神。同时,这样也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让皓皓小朋友来讲讲的手工制作的步骤,我知道对于小班幼儿来讲不会表达,他们只会说简单的几个字而已,但是我还是努力地进行着这一个过程。同时我也让幼儿对于报糖果有一个概念。没想到在制作过程中皓皓小朋友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一个作品,我让他在最后的展评中来选选最喜欢的作品,他选择了自己的包的糖果。这是锻炼他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时机呀!
我相信在经后的幼儿园的生活中,他会愿意开口和我打招呼,愿意和我讲话,我期待那天的'来临。
昨天早上要集体活动的时候,张小茜还在吃点心,等大家都坐好“同字形”的时候,她的点心还是那么多!教师看了一下,有点着急了,因为上的是计算课,有一个环节是小组合作的。于是有点生气地质问她:你怎么吃这么慢啊?没想到她还是无动于衷,慢慢舔着糕点,就是不吞下去。小朋友都说她:当组长的人还吃这么慢,要换一个当。听到小朋友这么说,小茜急了,眼角红了起来。教师问她:怎么了?不想被换掉组长吗?那你要吃快一点。她点点头,可是依旧不将点心吞下去。又有小朋友说要扣掉她的红旗,她却哭了起来。这么闹肯定有原因,可是任凭教师如何问,她就是不说有什么事情!时间五分钟五分钟过去了,着急的教师换掉她的大组长,小茜哭着说:我是要找妈妈!再问她为什么,她就什么都不说了。于是教师又扣了她一面红旗。
到了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书写数字“1”,小茜在教师的劝说下愿意书写了,教师也答应她写好一个“1”字就让她找妈妈。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她终于说自己是肚子痛,于是找李医生看看,回来喝了点水,可是她心情依旧不好,还是一直往妈妈的教室看。
教师跟小茜妈通了电话,决定由妈妈来问她发生了什么事!一翻折腾后才发现,原来因为她肚子不舒服,大便到小短裤上了。
怪不得她一直不坐椅子,老往卫生间跑,还一直吵着要妈妈。
面对这个聪明伶俐,却不爱说话的女孩子,我觉得很愧疚。其实在她往卫生间跑,自己抓着小纸巾的时候我就应该意识她与往常不一样了。却因为她的不爱表达,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误会、伤害了她!真是枉为十几年的老教师了。
今天早上,小茜没来幼儿园,这更加重了我愧疚的心理,打了电话给她,虽然她不说话,但知道她有在听,于是告诉她肚子不痛了就要来上幼儿园,下午要玩表演游戏,这可是她的最爱呢!
下午,小茜终于来了,穿着彩虹裤,看起来很有精神,而且情绪也不错。一来教室就跟小惠、教师打招呼!孩子就是孩子,一点都不会计较。在游戏活动前,她就一再表示自己要玩《小熊请客》,我当然是满足了她。也重点关注了她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健康状况不错,情绪也很好,扮演的小猫、小公鸡等角色也都很投入,我悬着的心放下了一些。在练习书写数字“2”的时候,小茜没有练习薄,教师就拿了一本新的给她,她非常开心地说:谢谢老师!我趁机将她搂在怀里,悄悄地告诉她:老师很爱你,这本练习薄是奖励今天玩表演很棒的。以后如果你有什么事情,可以悄悄地告诉老师,老师会想办法帮你解决的。她点点头说了一声“好”就蹦蹦跳跳去写字了。
经过这次的误会,我不断地反省着自己的教育行为,平时只关注那些爱表达的孩子,却忽略了那些不善于展示自己的孩子。其实,越是不愿意表达的孩子,越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去关注他们,从细微之处发现这些孩子的需要。
老师们正在为室外环境创设忙碌着,孩子们在我们的身后边看边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老师,你画的真好看!”“快来看,咱大班老师用的是黄颜色,中班老师用的红颜色。”“我喜欢红色,你看多新啊?”…….正听着孩子的你一句我一句自言自语与交谈,“老师,你们是用什么在画啊?”接过孩子的问话,我笑着对孩子们说:“老师用的是漆,这好多的颜色都是漆……”还没等我把话讲清楚,只听见中班的孩子“7,7像镰刀割青草。”大班的孩子“7有6种分合法,7可以分成6和1,6和1合起来是7……”呵呵,好丰富的孩子啊!见到一个孩子说,其余的孩子也随声附和着,于是,幼儿园里,响起了一片7的分合组成式的话题。
看到孩子们饶有兴趣的说着老师教给她们的这些数的知识,我先是微笑着点头示意,“恩,刚才小朋友们说的不错嘛,对于数的组成掌握的很好啊?那老师要问了,刚刚我说的漆是这个数字7吗?”刚才还兴致勃勃的孩子们,听到我的问话,孩子们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原本的吵闹声嘎然而止,面面相觑的看着我。“不懂了吧,孩子们。这是油漆的漆,漆是专门用来涂门窗用的,是一种有味的液体,可以用来保护我们的门窗、桌子等,不是我们数字7,它们是同音不同意,这下明白了吧。”“老师,是不是,数字7就是7个小朋友,7块糖的7。刚才老师用的是红漆的漆,漆门的漆啊?”“对啊,这下小朋友们用的太好了”。我们练习一下,这个组词……
听到孩子们通过老师的一番解释,重新找到了要说的话题,我要说,以后跟孩子说话交流一定注意要把话说的在形象、在细致一些,让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消除,借此机会,我便与孩子就着画面进行了,对数字与颜色的认识,进一步让孩子们感知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以及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还有怎样正确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融知识与我们的环境创设结合中,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以及词汇的运用能力。
不爱说话的孩子教育随笔
每天早上,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我们都会带着所有的小朋友到教室里吃早点,等孩子们吃完早点还会进行点名。小朋友喊“到”可有意思了,环环的“到”很不清楚,像蚊子叫似的。芳芳喊的声音很细但很高。辉辉喊“到”的声音又粗又大,洋洋喊“到”的声音又细又小。涵涵喊“到”的时候,还会把“到”拐个弯喊,逗得小朋友们哈哈大笑。坤坤小朋友喊完“到”以后总喜欢左右看看,看到没人注意他就立刻坐下。从小朋友喊“到”的声音里,就能知道这个孩子的性格,而且不用看就能分辨出是谁的声音。但也有的小朋友,开始喊“到”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的,是经过一番努力才喊的“到”。
上个月,我们班转来了一个新生,小男孩儿的名字叫做锦锦,这个小朋友个性很强,遇到他不愿做的事情就什么也不说了。这天,我点到他的名字时,他一动也不动,我连喊了三遍,他还是没有任何表示,于是我说:“咱们班没有锦锦是吧?那我在他的名字上画个记号,今中午就不分他的饭了哦。”说完我偷偷看了他一眼,这一招也不管用,他还是没有任何反应。于是我又说:“锦锦,今天的`小嘴巴是不是落在家里了?老师要帮忙打电话给妈妈吗?”说完我又点了一遍他的名字,他还是不出一点声音,当时我的耐心就开始动摇了,突然发现他低着头,似乎有什么不开心,对这样的孩子不应该批评,批评反而不管用,于是我走过去,蹲下身子对他说:“你是不是觉得害羞,不好意思喊?你跟老师一块喊好吗?”我看到他点了点头,于是我和他一起喊“到”,但这一次他的声音很低,我对他说:“下次高一点老师和小朋友就都能听到了,当我再一次点他的名字时,他终于喊的声音大一点了,他喊完以后,孩子们自觉地给他鼓掌了,我也及时表扬了他,从此以后,在喊到的时候,就能听到他响亮的声音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有些时候我们应该改变教育方式,试着和孩子谈心,消除他心中的顾虑,这样也许会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
大班教育随笔:说话要先举手
一天在晨间谈话的时候,我问小朋友们:“两天不见了,你们最想谁啊?”我本以为他们会说最想老师了,可是他们大都却说:“我最想雷飘飘了。”我表示很伤心地问道:“难道你们都不想我的吗?”“老师,我最想你了。”王文豪马上接道。“我也想你的。”此时一个接一个的声音响起。“真的吗?我也很想你们的。”我说。之后,我又问道:“那这个假期,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去哪里玩了吗?”“我去了大润发。”“我去台湾风情园。”“我去了……”我笑着说:“那你们都去那里玩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啊?一个一个说啊。王峰林雨,你来说说看。”“我去玩了……”这是一个很开心也很有趣的一次晨间谈话。
本以为两天不见,小朋友们上课也会比以前乖一点的,可是没想到啊,我才刚开始上课,下面有好些个小朋友都在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于是,我走过去轻轻摸了摸这些个小朋友的头,意思是让他们专心上课。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又开始讲起了话来。这次,我再也忍不住地说:“在讲什么啦?两天没有见了,有好多话想跟旁边的小朋友讲是哇啦?但是现在是上课的时候,等会下课了,你们再跟旁边的小朋友讲好不好啊?其实我也有很多话想跟你们说,但是我忍住了等到下课再跟你们讲。”接下来,我又继续上课了。在这两天中,每次上课都这样,小朋友都还处在放假的兴奋中,上课总喜欢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好象就有说不完的话似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不能放纵,要让他们认识到,现在已经上学了,不再是放假的时候了,上课也应该有上课的样子,不能随随便便讲话了,讲话要举手,老师允许了,才可以说话。所以,面对讲话厉害的几位小朋友,我让他们站了起来,先站个十分钟,然后,让他自己认识到上课的时候是不可以随便讲话的,最后让他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对我做了一个保证:“以后我上课再也不随便讲话,想要讲话先举手,上课认真听老师说……”
对于大班的孩子,我们试着让他们学会自己意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能一味地任由他们或者严厉批评。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