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 文档
- 2024-09-19
- 116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课堂互动教学论文,本文共1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地理教学互动课堂的构建论文
摘要:互动课堂是师生间知识传输过程的处所,其互动的程度和效率和方式决定着教学的结果。文章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从互动课堂的结构化、依存性、开放性、情境性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寻求地理教学互动课堂之路。
关键词:高中地理;互动课堂;构建;策略
“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创设情境,设计情境性的问题和任务,可以促使学生动起来,营建活跃、乐学的氛围。下面,笔者从互动课堂的创建以及情境教学两个方面,谈谈高中地理教学中,互动型教学的特征以及互动性情境教学构建的问题。
一、互动课堂的结构化
新课标下,互动课堂是教师们探讨的焦点话题,师生和谐的对话课堂是互动课堂的代名词,二者在内涵上相同或相通,因为互动课堂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意义上联系的纽带,这个纽带也架起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互动的桥梁,教师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某一个问题,创设情境,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活动,组织学生有序开展小组合作,这些构成了互动课堂的关键因素,使互动课堂结构化,形成互动课堂的“构建场”,使学生在积极对话的课堂中,充分体验、表达和分享。以《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一般按下面的程序而开展活动:
1.呈现情境,提出问题。在课堂之初,教师首先呈现出岩石圈以及地表形态的情境图片,然后提出探究问题:找出地球的内部圈以及外部圈层的范围,分析划分的界限差异;讨论四大圈层与人类的关系。
2.自主先学,合作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后,教师应慢一步,改变自问自答的“设问式”方式,把问题探讨的时间,交流的空间留给学生。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学生在交流自主探讨的成果后,教师适当给以补充和拓展。如:内部圈层相对明显,外部圈层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对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教师可以给以该部分内容的深化和拓展,组织学生讨论岩石圈是否等于地壳,再进入地壳的物质组成的学习……这样,这部分的.教学,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了有机对话,知识、能力与习惯也巧妙通过互动对话而得到发展和提升。
二、互动课堂的依存性
1.角色的相互依存性
互动课堂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角色是不断转化的。师生间的默契的合作,文本是“桥梁”,是沟通师生的杠杆,逐渐引导学生和老师向知识的深层进发,促使生生、师生间的更加和谐的互动。
2.知识经验的互动
教师对教学任务的设计,应首先熟悉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循循善诱,逐渐引入知识的殿堂。如《大气的水平运动》的教学,教师在设计拓展活动时,对于“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的风向、风力的判定以及应用”的教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对“风的形成过程、形成的原因、三种作用力、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的掌握清楚的前提下,再进行这个问题的探讨,否则,学生对基础知识“夹生”,开展探究活动也容易流于形式,陷入无效的泥潭。这个章节的学习中,也开展互动探究活动,如空气的所有运动形式都可以称之为风吗?这个问题的探讨,对于高中生而言,不算太难,空气的所有运动并不都是风,这个也是学生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常识,有时也形成云、雨、雾等,只有空气水平运动才会成为“风”,垂直运动时,就不是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喜欢唱的红色革命歌曲《军港之夜》中的“……海风你轻轻地吹……”这句歌词合适吗?熟悉的歌词,巧妙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并且巧妙结合这个章节学习的知识,因此,探讨起来,学生们既兴致有加,也不会感到坚不可摧,只要稍微思考,答案显而易见,这句歌词不符合生活常识,不合常理,在海滨地区,晚上形成高压,形成海风,“轻轻吹”只可能是白天,而不是晚上。
三、互动课堂的开放性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应布置课后合作探讨的问题或者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实现学习时空的系统化、生态化,不能把学生在课堂上固定在课桌前,课外置之于题海里,这样的教学和作业、学习是枯燥的。而生动、活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作业方式,会让学生感到妙趣横生。如《水循环和洋流运动》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课外作业:考查当地的树木砍伐问题,讨论树木砍伐会给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讨论:水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吗?对于《山地的形成》的教学,课堂结束之际,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的任务:假如你是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时,你会怎样判断断层?根据你的探究,写一篇小报告,和同学们交流你的想法和观点。教师可以稍加引导:从断层处可能存在的主要特征以及通过查阅资料,验证自己的结论。开放性、探究性的课外作业的布置,将课内外紧紧连接起来,既巩固课堂所学,也强化运用和实践,突出“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能力,强化技能。
四、互动课堂的情境性
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效果,是互动开展是否有效的基础,而情境又是互动的基础,因此,情境性是互动课堂的主要标志和途径,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知识,给学生爬越问题的“阶梯”以及体验学习的快乐。但情境教学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让情境成为教学的全部。如《山地的形成》时,呈现默拉皮火山喷发的情境图片,并简单给以讲解:默拉皮火山是印度130个火山中活动最频繁的火山之一,10月26日开始喷发,到11月10日,火山共喷发10次,造成191死亡。问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情境足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果再呈现火山爆发的情境,在让学生说出火山喷发的成因和组成,就难免有画蛇添足之嫌。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探讨不能浅尝辄止,教师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地理问题的解决开展有效互动,让互动和情境成为地理教学的彩翼。
浅谈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论文
随着我国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往单纯的填鸭式教学向以“学生为本”的互动教学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心智的发展。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教学互动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巧妙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在于,转变过去“逼”着学生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的兴趣。比如,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造出贴近生活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概念时,可以先讲一个国王与农夫戏言奖赏的故事,农夫要求的奖赏就是运用了等比数列的知识。这样,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对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重视课前预习,为互动教学做准备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后听课,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已经明白了哪些知识点,对哪些知识点又不明白,这样在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仔细聆听重难点。课前预习是如此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科学指导。就数学学科的教学而言,一般分为三种课型:基础知识课、习题课、复习课。这三种课型的预习方法,应该各有特色。基础知识课重在对新知识的认知,习题课重在解题的方法,复习课重在知识之间的联系。具体就是在基础知识课的课前预习时,重点应放在概念、定理、公理、性质、公式等具体内容的理解上;在习题课的课前预习时,则应放在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上,以及解题中运用了哪些知识;在复习课的课前预习时,将重点放在知识的归纳与习题的综合运用上。对于老师而言,首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预习任务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任务的布置要有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去预习,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其次,要营造浓厚的预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对那些在预习中有良好表现的学生给予肯定,保证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对于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产生的困惑,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进行讲解。
三、重视学生间的互动,提倡小组的合作学习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只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而学生间的互动普遍受到忽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作为师生互动的补充,学生间的互动显得更为重要。高中生与自己联系最多的就是身边的同学,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这样不仅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更能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并能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比如在讲解椭圆的性质时,可以安排两个同学为一组,准备图钉两枚及细线、白纸和铅笔各一。运用这些工具,在图纸上画椭圆,然后改变细线的长度,观察细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看会出现什么现象,最后全班各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在上述活动中,椭圆的概念、性质不是作为结果直接教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参与实验,主动探索,两人之间交流合作,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活动中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两个学生的分工合作,既加强了数学交流,又培养了合作精神。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物教具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的互动
多媒体技术以及实物教具是一种有效的、先进的认知工具,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在几何画板软件下,计算机可以画出各种函数的图像,不仅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等情况,而且还能准确地度量出所需结果。再比如,通过拖动鼠标这样的操作,让学生感受计算机屏幕上图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变换、测量、作图等工具处理图形,可以让学生发现图形变化的规律性,这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生动,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在立体几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各类多面体与旋转体的实物教具,让学生通过对实物的多方位观察、多角度的审视后形成对多面体与旋转体的直观认识,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物教具进行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互动中,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维活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学生练习反馈,教师评判,形成良性互动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推理与计算,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练习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练习或讲解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纠正,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激励性评析。比如,不少学生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总是束手无策,显得很害怕,因为大多数老师是将应用问题分成“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溶液配比问题”等等类型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往往是先识别类型,然后套公式,做对了一个“行程问题”,遇到另一个“工程问题”却不会了。或者可以让整体掌握了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讲解,在学生之间形成互动,达到在互帮互助的情况下对知识融会贯通。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要让教师和学生真正互动起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政治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课堂互动对每一门科目的课堂教学来说都非常的重要,为了增加课堂的乐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初政治课程也不例外,之前政治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政治的热情,应该建立完善的课堂互动模式,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找到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初政治;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策略方法
之前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大多采用的是课堂说教的方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听课的兴趣很容易被消磨,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关注学生的听课动态,不断地让学生融入课堂环境来。政治知识不只能够靠记忆进行学习,而是需要边听课边理解地进行学习,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与教师的沟通交流,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课堂互动模式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教师深一步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为了在课堂上能够有效的互动,教师首先建立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政治知识没有学习的兴趣就谈不上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就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政治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在课本上的政治知识都能够应用于生活或者在生活找到。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在平时的生活关注与政治有关的事情,这样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就能够增加对政治知识的了解,从而增加对政治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还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教师应该把握好每一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利用这种优势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每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的尝试都需要教师对方法进行调整,让自己的授课方式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地为学生在听课过程遇到的困难做出解答,要聆听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意见,在争取大部分学生的建议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够为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做出良好的铺垫,只有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才能够不断地提高。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关心社会热点,关注时事新闻,通过对身边事物的了解从而逐渐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这样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能够更加轻松。
二、结合案例进行教学
为了进一步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程度,教师应该在备课的过程搜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案例进行分析讲解,这样在对案例产生关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政治知识的兴趣,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变多,同时也可以增加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机会,案例教学的方式主要是让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断培养学生通过生活学习课本知识的意识,这样学生的思维将会变得更加灵活,对事物的看法也会增加更多的角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主动地将课堂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找到共同语言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案例教学的方式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融入政治课堂去,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分析案例的过程来表达出来,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体会到学习政治的乐趣,这样形成的良性循环就能够使得课堂的互动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的资料,所以课堂的互动模式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在进行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对政治知识不断地熟悉和掌握,从而解决了学生不喜欢学习政治的问题。
三、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为了让学生注意到课堂互动的重要性,教师适当地安排课堂时间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进一步讲,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自主探究政治知识就是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所在,所以学生在进行知识探究的时候能够与其他的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这些都能够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展现出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也应该注重教学策略,教师在采用这种方式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将注意力专注对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上,一定要维持好课堂的秩序,避免学生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从而浪费时间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在集思广益的过程能够对问题产生新的想法,但是在学生讨论之后一定要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对讨论结果的整合,这样学生对待问题的思路才能够确保正确性。这种教学方式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挥的空间,又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学习上,这样的教学效果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地提高。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因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才能够保证讨论持续地进行下去。而这些思路的产生是通过课下的准备工作完成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带给人们很大的方便,当然也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便捷,进一步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在课下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料,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自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搜集学习资料的网站,使得他们能够通过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者在搜集资料之后在同学之间进行分享,这样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都会提高,通过小组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还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都能够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动力。
四、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
为了丰富政治课堂的教学,合理地采用方便快捷的多媒体技术也能够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提供良好的平台,互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增加课堂上的乐趣,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就能够满足这种教学和学习的需求,说教的讲课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听课情绪,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互动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视觉的感受进一步增加听课的乐趣,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比较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从而减少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困难,所以教师在进行课件准备的过程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一种课堂互动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应该不断地进步,合理地利用现代科技带给课堂教学的便利,进一步构建多元化的课堂互动模式,这也是现代教育对教学的要求。初政治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自主的探究,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并且能够将各种合理的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发挥它们的共同的优势,从而让学生在接受教学的过程注重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听课习惯,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互动的优势,增进师生之间的联系。
作者:林安文 单位:广东省廉江市塘蓬学
参考文献:
[1]安伟玲.初政治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关爱明天,(4).
[2]王欣.初政治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文理导航旬刊,2015(7).
小学数学课堂的互动的本质教学论文
【关键词】:课堂互动本质数学思维
一、互动不等同于简单的游戏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是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学生的动手实践决不应该等同于简单的游戏活动。
请看案例:摸球
布袋里放着红色和黄色小球,要求同桌合作,各选一种颜色小球,轮流着从布袋里摸球,摸出一个后放回搅匀再摸,各摸10次,谁摸到自己选择球的次数多谁就获胜,之后提问:为什么摸的次数都是10次而红球出现的次数这么多?让学生由此进行猜想和推测,再倒出布袋里所有的球进行验证。
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在摸球的操作活动中感受到“不确定性”,而由“红球出现次数多”的现象,让学生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并对布袋里两种球的个数作出猜想。但是,由于学生不知晓老师的意图,摸球就变成了纯粹的`游戏。
二、互动的数学活动是互动的思维活动互动不是为求热闹,而应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能因课堂的动手实践而降低了思维的要求。
仍举“摸球”案例。
有1-6号的球,出示“甲每摸到号码大于3的球,就得1分;乙每摸到号码小于3的球,就得1分;摸出3号球,甲乙都不得分”的比赛规则后,马上让同桌的两个学生进行比赛。这样,课堂气氛也许会非常热烈,但在热烈之后学生将得到什么呢?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对于比赛规则,可能大多数学生会不在意,但也可能有些学生很敏锐地发现是不公平的,明知比赛规则是不公平的,那为何还要进行这种无意义的比赛?相反,那些未曾发觉“不公平”的学生,再经历一番“摸球”会思考哪些有深度的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中间的活动更应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着的思维的活动。不让学生进行游戏比输赢,而是让学生思考这种方法是否公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以独立思考,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展开讨论,在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以求给学生正确的思维导向,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数学意识。我想,这种效果不是简单的动手所能产生的。
三、互动是顺着学生的思维,又高于学生的思维
所谓顺着学生的思维,就是要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生认知冲突,产生新问题;而高于学生的思维,则是指让学生在与原先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自己纠正或完善先前的想法,进一步揭示知识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
激发起求知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内驱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在省悟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一句话,学生惟有“悟”,才能把握知识的真谛。
小学体育课堂互动的教学分析论文
一、开展小学体育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课堂反馈环节是体育课堂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小学生的自身身体机能的发育状态,导致一些体育项目也随之受到一些技能上的限制。因此,在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和学生形成互动,亲身经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阻碍,总结教学反馈信息有助于老师在教学方案的制定上更加完善。小学体育活动的比赛竞争形式居多,在竞争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会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成功与失败、自信与气馁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学生加强自身情绪化波动的承受能力,老师依照反馈信息,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体育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忽视学生感性认知能力上的互动
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中,将课程学习定位在锻炼学生身体机能良好发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本理念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感性认知能力的培养。任何一个教学学科的开展都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在体育教学课程上也是如此,文化认知素质教育是每个学生在任何学习阶段都要永无止境学习的内容。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过分注重体育活动项目对学生身体健康的锻炼和课堂气氛的活跃效果,忽视在体育竞赛过程中心理变化过程的素质教育,进而影响体育互动教学的目标既定效果。
(二)在互动过程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新教改目标要求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知识内容进行一定的抛砖引玉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遵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老师指令式与学生服从式的教学状态开展知识内容上的灌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学科探索的积极性。以教师为主体导向作用的互动形式,不利于课堂互动效果的实现。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互动形式下体育课堂教学多元化的探索方向,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积极进取。
三、引导小学体育课堂互动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在师生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中开展课堂教学。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讲求完善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在师生互相合作交流中,对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活动上的启迪,对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加以引导。老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跟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关系的同时,与学生一起探索新知、发现问题。在体育课堂开始前老师可以选取两种活动方案,让学生们再次根据兴趣进行自主选择,投票相对较多的方案获胜。充分抓住学生的学习胃口,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向为导向,进行教学方案的选取和实施,为课堂互动模式的有效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构建互动教学课堂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机制适用于任何一门教学学科中,在其教学效果上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构建小学体育课堂互动教学的评价机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加以鼓励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促使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在体育课程的教学环节中,体育活动表现互动模式,根据小学生的运动特点,团体体育活动项目居多。老师可以建立评奖制度,在体育比赛中分出胜负,对胜出的'团队给予奖励,给学生们竞争的动力是完美完成任务的前提。老师对学生的情感评价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进行情感评价。构建互动课堂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认识,端正学习态度。综上所述,通过对引导小学体育课堂互动教学的方法的相关探讨,详尽分析了互动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不足之处、开展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针对小学生的自身发育特点和年龄阶段的学习状态,制定有效的沟通互动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无压力的互动环境。恰当利用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加以培养。注重体育课程活动项目的制定上,贴近实际生活。让小学生在身体机能协调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健康发展。
创建互动的语文教学论课堂论文
在基础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现今,语文教学论学科的课堂应该跟上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变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职前教育中习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我认为,变革传统的语文教学论课堂中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授课形式,创建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用互动的教学论课堂构建学生互动的理念
新的学习理念认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是人的教育”,教学应该关注“人”,应该“以人为本”,学习不应当是学生被动无奈地接受知识,而应当是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在语文教学论的授课中,我们应该把学习的主体让给学生,让学生在最基础的活动――课堂活动中积极地“动”起来。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教师适时点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地构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实,在学生的脑海里,有许多教育的感性认识。他们十几年的小学中学学习经历,包括大学阶段已经走过的这一段历程。这些鲜活的经历使他们对教育有许多感触。教学论课堂上,教师不妨把再现和评价反思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感悟去分析语文教学现象,积极思考理解。让他们以一名曾经或正在遭遇者的身份去审视现今的教育模式,比照研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再理性地加以引导点拨。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灵深处去认识新的教育理念,让教学理论通过感性的介入内化成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知识、态度、信念和价值,从而把它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其效果要远远好于我们教师的单方面说教。
二、用互动的课堂锻炼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
语文教学论课堂的突出特点是,它不仅要求学生有理论的把握,还需要学生把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落实到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去。因此,理念是内隐的,不是师范生知道或理解就可以了,运用才是关键。师范生必须有一定的语文教学能力,才有可能在教学实践中去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可以说,语文教学论的学习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去实践,然后反思升华,接着再实践,如此反复螺旋上升,最后把理念和能力有机融合起来。语文教学论的授课课时量相对比较少,要完成从理论讲述到实际操作的一系列训练时间比较紧张。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策划中来,师生一起研读教材,协商取舍,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重点深入讲,难点分散讲,实用的多讲,自学的不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课上精上好。其次,要把互动贯穿在教学论学习的实践操作环节中。
一般情况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教育教学理念以后,教学论老师就会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教学的模拟演练。但是,很多时候会有这样一种情形:每个学生都会非常关注自己所选择讲授的一篇课文的内容,而不关心其他同学所选择讲述的课文内容,大家都满足于完成一次演练过程。我们分析一下,拿一个班45名同学算,如果一名同学试讲用10分钟,全班同学讲一遍则需要用450分钟,即需要9个课时才可以完成,这还不能加上老师的指导点评。即使如此,绝大多数学生的收获仍然仅仅是自己所选择讲述的一篇文章而已,这样的高耗低效,不利于学生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在互动的课堂上,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三个角色来参与试讲活动。第一个角色是听课的中学生,以中学生的眼光关注试讲教师的讲授,依照中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进行审视,予以评价;第二个角色是语文教育同行,以语文教师的要求来衡量所讲课文,评析课文思路、详略安排等方面;第三个角色是教育专家,要求学生站在一个理论高度,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贯穿与否来评价试讲。这样,学生就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全方位的参与者,听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听课中的理性思维成分增多了。全班同学讲一篇,他们每个人的收获就是全班人所选语文教学内容的总和,甚至更多。因为在学生试讲以后,师生共同参与的评课讨论会使大家对试讲的认识评析更加深入。
三、用互动的课堂激发师生的创造欲望
对于从事语文教学论的教师来说,互动的教学其实并不轻松。因为开放的课堂更难经营。如果是教师单方面的课堂讲授,那么,教师只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讲出来就可以了。可是,要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良性互动,而且恰当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好互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对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和引导、要准确、切实把握互动的主题,要在互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不使互动流于形式。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互动成为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互动的课堂是活态的、运动的、生成的,它灵动着生命的气息,会随时出现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难以预设的教学情境。因此,上好这样的课程是有难度有挑战的,教师需要随时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灵活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及应变课堂的能力。这样,课堂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重复,教师的创造性将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以应对课堂的变化。而教师富有创造性的课堂经营,将会对学生起到感召鼓励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改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作为突出问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关注人的发展。要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能够切实做到这一点,就应该营造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互动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看作学习的第一主人,让学生在互动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成长,主动地、快乐地学习。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关键条件在于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我们必须转变教师教育系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未来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为此,在语文教学论课堂上创设互动的教学模式将是培养师范生的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医学教学中课堂互动策略的研究论文
一、医学教学中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分析
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灌输式,在大学课堂也是如此。教师讲,学生记笔记,已经成为当前各个高校最主要的课堂教学方式。当然对于公共课,由于选课人数众多,这种讲授方式无可厚非。而对于小课堂的专业课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充足的互动时间,并且通过课堂互动,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医学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医学与其它门类不同,它的综合性比逻辑性以及推理性都比较强,因此,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索,认真总结,将所学知识综合起来,才能对疾病的成因、临床表现以及发病的机制等进行记忆。特别是在诊断疾病时,需要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然后做出诊断。因此,这就需要在教学时,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互动是双向的,教师向学生提问,同时针对疑难问题,学生也可以向老师进行质疑。通过互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于所学的知识也能记忆的更加牢固;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针对他们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清晰的直观的认识。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这样不同基础的学生情况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便于教师因材施教。
二、医学教学中课堂互动策略分析
前面已经明确了医学教学中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课堂互动的相关策略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动必须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医学课程有些内容学起来比较难以掌握,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在互动的时候,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在提问中逐渐明确学习的重点,进而掌握相关的`知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授支气管哮喘时,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定义上。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包含了多项内容,包括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以及哮喘病的本质。这么多的内容只有对定义充分理解了,才能真正的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这个定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比如,哮喘病的发病原理是什么?其临床有什么表现?哮喘的本质是什么?学生通过回答教师的提问,加深了记忆,对定义中的内容也有了明确的区分,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抓住互动的良好时机
课堂教授所需要的互动,并不是一节课都要一直向学生进行提问,而是在坚持传统讲授方式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机会与学生进行互动。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互动教学:首先,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部分学生出现走神以及厌烦神态时,可以适时的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将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再次拉回到课堂上来;其次,在学习新内容的时候,这个阶段,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不了解,因此,可以设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上课时能够抓住重点;再次,当学习到一定程度,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一节课的讲授快要接近末尾时,课本上的知识基本上讲授完毕,这个时候,教师要有意识的设置一些拓展思维的问题,启发学生,使他们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究,以便收获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3.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互动
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因此,可以说,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将来学生毕业之后,都要从事医生职业,都要与病人打交道。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引导教学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提问:一位患者,咳嗽严重,并有血吐出,针对这种情况,是由哪些原因所致,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检查来确定病症。这都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以后的实践中,学生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不会手足无措了。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师要寻找一些实际的案例在课堂上讲授,通过提问,让学生分析,以便训练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
4.要掌握课堂互动的技巧
在医学教学中,提问方式是多种互动技巧中的一种,教师应该掌握多种互动技巧,不应该只使用一种方式进行。通过笔者自己的教学体验,总结了几个互动技巧:首先,直接提问与间接提问相结合,对于一些定义性的问题,可以进行直接提问。而间接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使其更好的思考问题。例如,在讲授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时,可以向学生提问造成这种病的病原体有哪些,然后根据病原体来激励学生思考,寻找治疗的方法;其次,追问法,学生回答完教师的一个问题后,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提问,从而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例如,在提问“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定义时,可以进一步提问其本质,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个病症的了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医学教学的时候,通过课堂互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医学课堂教学的课堂互动策略进行了分析,期待本文的论述有助于医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实践探析
朱文洋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梁岔镇中心小学)
摘 要:互动教学策略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挑战,它能够创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
新课程教学目标改革开启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应试性灌输,而是要朝着互动交流、相互沟通的方向发展,打造活力、生动的高效课堂,这其中的互动不仅局限在话语沟通上,同时还包括情感、情境等方面的互动,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在互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和热情。
一、加强情感互动
数学的教学需要注重情感力量,消除学生对数学抽象符号的厌倦感,因此,课前教师应该单独抽出几分钟组织情感互动交流,可以通过设置小游戏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此来鼓舞并振奋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在黑板上写出一连串数字5 10 15 20 25――让学生观察并找出隐含在字符串中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其中教师可以用一问一答的启发式引导方法来展开学生之间的互动,一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些学生认为:这些数字都是以0或5结尾的数字。给予这部分答案的学生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另一学生则反复思考得出了:他们都依次是“5”的倍数。同样给予这部分学生掌声。
这样的课前情感互动交流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会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主动接受数学这门课程,同时也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防止单调的灌输模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获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和良好的教学效益。
二、情境互动教学
在情感教学的基础上也要加强情境互动教学,鉴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育期,更加倾向于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形象的情境,()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来加快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上做排队游戏,让学生通过数队伍中的学生数来明确班长在第几排第几个,教师又在哪一排等。
通过情境的设置能够为学生营造形象的教学氛围,化抽象的知识为形象的感受,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必需的技能。
三、加强学生间互动教学
课堂互动教学还应该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为了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互助,使学生养成讨论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组,几名学生一组,共同致力于课堂问题、难题的相关讨论,这其中要注重小组成员的互补性搭配,各小组成员以承担小组整体成绩的职责进行合作互动,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就是为小组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可以是一道数学难题,或者几个计算题等,让小组学生合作讨论数学难题的解决途径,相互研究数学的正确解决方法,接着设置几个计算题,让小组学生每人一道计算题,相互比拼谁的运算最快速、最精准等。
在任务驱动下,各小组成员都会积极努力,全力以赴地解决问题,而且其中会伴随着相互间的'讨论与沟通交流,这样就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
四、经常开展讨论会,增进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不仅局限于知识本身的交流与讨论,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等的交流、互动与讨论,教师要意识到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而且要明确不同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不同知识内容的学习感受与学习体会,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专门的学习心得交流讨论会,让学生通过学术交流讨论说出自己在各个学习章节、各个知识项目中的感受,并鼓励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会,供全体学生交流和分享,教师也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发言情况等给出评价和总结,让不同等级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正确、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明确科学的题目理解思路,从而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去解答问题,不断调整与转变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缺点和弊端,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和目标。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情况等开展单独的师生交流讨论,让学生能够主动说出自己的数学学习难处,开展课后一对一辅导、一对一教学等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教师必须注重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交流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更加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陆卫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互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3)。
生本教学的课堂互动的教育理论论文
摘 要:生本教学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其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把传统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在此基础上它提出了“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领悟”“内核生成课程”“课程整合”等系统性的课程思想,还进一步提出了“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教学互动”等教学理念。其最大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的课堂教学互动思想。正基于此,课堂互动是生本教学的最重要体现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生本教学 课堂互动 角色意识 有效提问平等 合作探究
一、课堂互动的认识
课堂互动实质就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它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有效“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学资源之间的一种有效互动。
生本教学的“四突出”正是课堂互动的完备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前置作业中学生自学理解的知识和内容,让学生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探究学习,提高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其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不断加强,课堂教学互动的效果更有效。
二、课堂互动的策略方式
课堂互动是课堂的本质特性,课堂交流是课堂互动的过程。无论是学生知识经验获得、心智的开发、能力的发展,还是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依赖于课堂活动中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的课堂互动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调节课堂互动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和保持课堂互动有效性。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策略方式。
1、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课堂互动的前提。生本教学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引领者。怎样指导、怎样引领,让学生动起来,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课堂上的互动需要教师运用智慧去引领,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指导和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和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互动;没有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没有课堂互动的驾驭自如。因此,课前应准备:⑴对数学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要有准确的把握,确定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⑵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有充分的了解,确定备课的针对性。⑶对教学进程要有清晰和周密的思考,确定分层次教学。⑷对所辅助的教学用具和教学手段要有精心的选择,确定时间的有效性。⑸对课堂可能突发的事件要有预见,确定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有效互动。所以说,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课堂互动的前提和基础。
2、转变教师角色意识是课堂互动的保证。生本教学理念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对学生而言,倡导学生学习要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和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意识。从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的传统教学方式中走出来,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明确课堂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创设丰富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互动中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动有趣的有效互动场所。因此说,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从而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着、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为此,教师的教学重心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而不是过分关注教师如何“教”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少教或不教。
在生本教学课堂互动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的人物,而是要积极转变角色,成为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一员。体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互助、合作、交流。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心灵沟通和精神的交融,教师要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个体展现在教师面前。因此,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教师应做到:⑴不能搞“满堂灌”,应给予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主动表现、共同参与的机会。⑵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使一部分学生成为互动的主力,另一部分学生成为互动的摆设。⑶认真倾听,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寻找学生思维的火花。所以说,师生、生生之间平等、互助、合作、交流的课堂互动,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
3、设计有效提问是实现课堂互动的有效手段。提问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平台。在一般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⑴问题简单直观,缺少思考价值。⑵形式单一机械,缺少思考趣味。⑶问题疑惑不明,缺少思考方向。这些问题提出,课堂互动平淡乏味,无课堂互动效果。
教师的提问要做到:⑴难易适中,使问题的难易程度落在学生的“最近的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提问的内容应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一般,逐步深入教学内容关键处,提出具有思考价值,能够巩固已学知识、启发思维活动、引起所学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的问题。⑵提问的形式要多样化。可将问题设计成填空、选择、判断、改错等多种形式,也可以设计成“问题串”的形式,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深刻认识。提问时既可以师生对答,也可以生生互答,教师在适当时可点拨导思;也可以由学生向老师提问疑惑问题,以此提高学生思维的主动性。⑶教师要努力创设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情景,在学生观察、实验、类比、猜想、推理、反思的过程中,适时提出关键问题,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和探索的途径。⑷提问要有开放性,以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和课堂互动的空间。问题可让学生有多种解决方式策略,多种思维方向策略,多种操作方法策略,以此产生更大的互动空间,增强互动的有效性。⑸提问要有启发性、量力性、语言的明确性,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课堂上常有的学生不注意或不耐心听别人回答问题,所以在一位学生发言之后,还可以让另一位同学复述或概括别人的发言,以此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学生倾听的注意力。
4、合作探究是课堂互动的重要形式。生本教学课堂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合作探究学习,它是课堂互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效地增加了生生互动的途径。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易出现学生无目的的瞎聊,表面上热闹,实则是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等现象。为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采用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较差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有机调配。
其目的就是形成一种互补,每小组4人为宜。这样可使组与组之间有可比性,组内充分交流和合作探究,促进组间相互学习。每学期可调整至少一次的小组划分,以便于让学生有更多的交往空间。小组学习时,让学生有条理性思考,说清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会用数学语言陈述逻辑思维过程,做到说理有据,层次分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小组向全班交流学习成果时,要鼓励其他小组积极补充或发表不同的见解。小组讨论时,教师要不断地深入各组内,参与学生学习探究,从中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及时指导学生纠正并正确引导。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要求小组成员实施“兵教兵”学习,要求较好的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还要帮助较差成员实现个人目标,以便实现小组目标。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不仅有利于生生互动,而且有利于了解他人学习方法,从而增进学生之间彼此感情,互相借鉴学习方法,达到共同提高学习的效果的目的。
让有效互动成就高效课堂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高效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互动,但是我们往往将课堂互动停留在口号上,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使用。本文探讨一下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有效互动,从而成就高效课堂。
【关键词】多向交往,课堂气氛,教学调控
“课堂教学是师生心理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有效的课堂互动,能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有效互动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地位突出,作用显著。那么如何通过良好的课堂教学互动成就高效课堂教学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课堂教学互动是教学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具有传达信息和满足个人心理需要的功能。一般来说,师生交往包括单向交往、双向交往和多向交往三种基本形式(见图1)。
单向交往双向交往多向交往
图1师生交往的三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更多地使用单向交往的形式,单向交往缺少情感上的互动交流,更容易强化教师的“权威角色”,容易造成教师的独断专行,不符合当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利于协调师生关系。比较之下,多向交往更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正如教育学家林格伦所言:多向交往具有多层次、自主性、求异性、情趣性、差异性等特点,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互动总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实现的,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良好课堂教学互动的前提条件。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应注意几点:1、树立教师威信。教师的威信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学识威信。高深渊博的知识,讲课时的旁征博引、风趣幽默会吸引多少关注的眼神,无需任何言语,学生自然就会专注于课堂学习。二是人格威信。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折射出来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威信永恒的光环,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三是情感威信。“情感交流是师生之间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黯然失色,反而越发珍贵起来。
2、掌控教学难度。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诫我们,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应该使教学难度位于“最近发展区”内,所教授的内容过于简单,缺少应有的激情,出现应付课堂的散漫局面。反之,难度系数太大,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范围,会产生厌学情绪。为此,在课堂探究的情境设计时,我总是围绕高考题的模式对针对性、时政性强的'情境进行比较,进行筛选。探究问题的设计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样在老师的主导下,学生的学习主题作用就发挥的淋漓尽致了。
3、竞争―合作性互动模式。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提倡民主、竞争与合作,即竞争―合作性互动。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我通常把学生按学优生、一般和学困生均分六个组,组内推荐一个组长和一个主发言人,以组长为中心开展组内交流合作,并开展同其他学习小组的竞争。通过组内合作学习,使得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变得“息息相关,荣辱与共”,而小组之间的竞争更激发学生的荣誉意识和潜能的发挥,从而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调控
《政治生活》中有这样一个原理:为了弥补单一市场调节的不足,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良好的课堂教学互动,也需要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调控。一方面是对知识传授状况的有效调控。尽管教师预先备好课,但是课堂教学活动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反应适时对知识数量、知识难度和知识传输速度进行有效调控,以促进课堂教学互动的高效进行。第二方面是对教学情境进行有意识地调控。对教学情境的控制,目的在于维持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消费心理面面观》一节,我发现几个学生注意力分散,对教学内容不以为然时,我让其中几个学生模拟身边的典型事例,分析解释各种不同的消费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一堂课下来不仅有效地传输教学信息,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智能和个性品质。第三方面是对学生思维的调控。
教师的“教”不能仅仅落脚在教会的层面上,“教”是为了“不教”,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灵活调控学生的思维,扩展、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习《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节,关于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我让学生合上课本,结合生活实例分析:每个同学,作为消费者,当你去商场购物时,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了,你会怎样?反之,价格下降了,你会怎样?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价格上升,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顺着同学们的回答,我进一步提问,若是大米涨价了,你会减少购买吗?很多同学的思维就开始出现矛盾冲突,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启发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接着,我继续创设问题情境,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的汽油、柴油继续上调价格,这对有意向购买轿车的家庭会产生影响吗?学生的思维在问题解决中不断得以深化、拓展,最终全面辩证地概括了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良好的课堂教学互动使课堂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动人的旋律,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内涵。知识在互动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正所谓“课堂教学互动呈良性反应时,课堂就会出现生命的涌动”。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摘 要:互动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是交流、合作、对话、交往的有效结合。论文对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指出了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互动教学 策略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交流、互动的过程,只有做好课堂的互动教学才能够使得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采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入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教学情境的营造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前提: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辅导者、引导者、知心朋友。当学生思维受阻、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作为一名辅导者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当学生困惑迷惑的时候加以引导,使其掌握学习和生活的正确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学生生活、心理方面面临困难的时候,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换位思考,以使得学生的精力不被分散。
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而和谐。“居高者”只会使得教师脱离学生而孤独存在,“中间人”不仅能够让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激情。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帮助能够使得学生以一种感恩的心来学好这门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与学生做朋友能够从根本上找到学生的需要,用学生的建议来优化整个语文课堂教学。
二、关键:课堂互动教学活动的设置
调查显示,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活动主要有这样两种:
1.课堂朗读互动活动
课堂朗读,以读带讲,让重读来加深记忆并且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但是这种互动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以自我的主体性特征完成自主性的互动学习。教师所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动口,必要时动手,但是动脑的程度相对较低。这种朗读一般运用于诗歌、散文、文言文、生字词语的记忆中。
解决的方法有三种:开展互动性比较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子、疑问句、感叹句等进行小组讨论,自我分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朗读模式的运用。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对文章已经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自我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能够培养学生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进行自主性学习。 2.课堂问答互动教学
课堂问答教学一般分为:
①开放性问答,即学生根据自我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回答。语文是一个思维的结果,每个人都有个人独特的思维。开放性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形成自我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②悬疑性问答。悬疑性问答又称为推理性问题,这种问答方式主要是采取悬疑问题设置的方法使得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不断的连续性提问,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③评论性问答。评论性问答主要分为两种:评价性问答和辩论性问答。这种类型的问答不仅要求学生对文章本身进行理解还要进行延展性的思考,分辨出文章思想的利弊并且根据自我的实际对课文的主旨和内容进行深度性的思考。这样的问答方式能够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筛选,让学生自主投入到课堂的互动中来。
三、多媒体情境式合作性教学方法的运用
多媒体的多向互动性教学主要体现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例如:在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行教学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小说中的风雪进行展示,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风雪情境描述的作用,并通过讨论、辩论、问答的方式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展示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来丰富大家对课文的理解。
四、结束语
互动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发展学生主体才能够使得教师的机械讲授变为学生的主动性接受。总之,语文教学必须讲究方法。互动性教学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教学的一种艺术,师生之间的互相配合、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是教学得以良性发展的前提也是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但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才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更好地开展互动性教学,提高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英漫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现[J].语文教学与研究,。
[2]李页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界,。
[3]赵联标初中语文教育创新方法刍议――试论“大课堂、大综合、大讨论”的大语文观[J].科学咨询,2009。
乌沙镇老乌沙小学:窦友祥
数学的学习过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互动,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发展、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的思考中去,更好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数学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实现师生之间人格的相遇、精神的交往与心灵的理解。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乃至教师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舞台,时时闪现出生命的灵性与活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
一、情感诱导,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师动生不动”。究其原因,我想主要还是教师没有注意到互动首先是一种师生之间情感、情绪上的互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的认知因素,还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双向和谐发展。教师要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努力营造充盈生命活力、促进智慧生成、洋溢生活气息、呈现灵动色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如,在“三角形的认识”学习时,我用投影出示一个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的三角形,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学生感到很好奇,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是锐角三角形,有的说是钝角三角形,有的说是直角三角形。为什么呢?能说说理由吗?此时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他们大胆联想,各说各的道理。有的说: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所以它是锐角三角形。有的说:我只看到了一个锐角,那另外两个角,可能一个是锐角,另一个是钝角,所以我猜它是钝角三角形
这样,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从而使课堂充盈生命活力、生成创新智慧、呈现灵动色彩。
二、学法指导,促进师生互动的开展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强化自主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加强指导,才能切实提高互动的实效性,让学生在互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学生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数格子的方法,以至于在数的过程中不断地有错误出现,一时无法准确地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启发:今天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将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其面积呢。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大胆联想,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同学们不仅发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而且还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再旋转180°,与下面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样,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学习方法的点拨、指导,不但使学生很快得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时也让学生在互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了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灵感,产生了创造性见解。
三、引导探究,落实师生互动的目标
互动的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的教学活动,它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提取和运用,关注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便是小学数学互动课堂活动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动机和行为,增强其探究心理和尝试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促进思维的拓展。
如,在学习“可能性”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游戏导入:在一个口袋中装有一红二白三个玻璃球,让五名同学分别从中摸出一个球,每人摸三次,看看有几种可能情况?学生在摸球中一般有三种可能,即全是红球、两白一红、全是白球。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你认为上述哪一种可能性最大?为什么?此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讨论热烈起来,急于探究其原因。同学们通过积极思考,主动去探索,最终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这样,教师适时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互动交流中,不仅建构起新知识这样而且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进能力的发展,并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
四、互动评价,推进师生互动的进程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推进师生互动的进程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因此,小学数学的课堂评价应由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过程性评价,让师生在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中,以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推动力量,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评价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迸发出智慧火花。
如,比较3/5和4/9的大小。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交流得出以下几种
方法:(1)先化成小数,再比较;(2)根据和1的一半(即1/2)进行比较;(3)先化成同
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4)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大小。由于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这时我再把四种方法交给学生小组评价,选择最佳方案。
学生在小组评价中,有以下几种看法:(1)第一种方法比较容易想出来,但计算时有些麻烦。
(2)第二种方法虽然比较简便,但如果都比1/2大或者都比1/2小,就不容易比较出来。
(3)第四种方法最佳。(4)四种方法都可以,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用。
这样,让学生合作评价,不仅能获使学生获得各种不同看法的理论依据,而且通过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对比分析,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取长补短,使互动变得更为有效。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鲜活互动,是积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内在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需要,更是教育价值的永恒追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动态的、互动的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不但能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在互动中不断生成智慧。
摘要:在新课改实行的背景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从而更好的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但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努力营造更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生互动;探究
学生和教师是数学课堂的两大主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不应成为孤立的两个个体,而是要联系成对立统一的整体。学生和教师之间必要、密切的互动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所需具备的因素,也是营造轻松愉悦课堂氛围所必备的因素。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化解单调枯燥的数学授课过程,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以教师单一的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位置,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压制,这种教学模式明显不符合新课改对初中课堂教学的要求和期望。虽然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课堂教学中知识生成和传授的过程,但在具体教学中,仍存在教师霸占课堂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中缺少独立思考的过程,欠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为了教学进度,过多替学生思维,帮学生出主意、出点子,学生由于缺少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对于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以暴露出来,长此以往则会造成知识学习不扎实等问题。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一直在课堂上讲、学生默默听课做笔记,师生间互动几乎没有,甚至仅有的互动就是教师问听懂了没有,还有哪里没懂,这类没有实际意义的互动成了初中数学课堂仅有的互动模式,导致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过强,在遇到问题时没有主动思考的愿望,而是单一想要得到答案,缺少自我思考的过程和求知的欲望。同时,这种课堂模式还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对教师产生畏惧的情绪,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或是唯命是从,或是不予理睬,学生和教师没有必要的交流和讨论过程。当教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时,绝大多数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解题思路,可能只有个别学生找到了解题方法,教师习惯于提问成绩好的学生,当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得到了正确答案时,教师往往会认为所有学生都掌握了解题方法,而实际上,教师是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真谛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而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恰恰忽视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
2.1树立师生平等观念: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地位的平等是开展师生互动的必要前提,教师并不应该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要和学生站在一起,处于平等的位置。教师应改变说教者的传统观念,将自己看成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需要完成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的任务。只有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内容,改变学生为教师是从,盲目遵从和附庸教师的话等现状,使学生敢于在教师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真正起到作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教师改变单向教学模式:在素质教学的观念下,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从教学向导学转变,学生要从接受向自学转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重视,更要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便学生的回答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教师也要耐心倾听,想方设法开发学生思考的思路,让学生在不断思维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切勿直接打断学生的想法。总之,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最关键的就是要转变对自身角色的设定,使自己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启发者,同时要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向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2.3应以互相理解为师生互动基础: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意味着一个双边教学的互动模式,这种互动模式不仅仅体现在数学知识的互动上,更应以日常情感和沟通的互动为基础。教师需要在与学生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和交流,只有充分理解彼此的想法和观点,才能顺利的进行互动。如果学生和教师两者间缺少必要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很难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也会认为教师的观点太过专治,不易理解。所以,只有师生心灵间的距离拉近了,师生互动的课堂才能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教师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总结
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初中数学课堂的重要形式,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趋利避害的选择,利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璇,刘晨来.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打造高效英语课堂[J].亚太教育.2016(04)
[2]闫峰,盛春玲.中小学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3)
[3]赵丽昕.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3)
[4]张萌.初中数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利用和推广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课堂互动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论文
【摘要】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应用及课堂互动等综合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课堂互动将被动接受和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科学教学;课堂互动;实践探讨
我院现有中西医结合、针推、全科医学、临床医学及检验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儿科学课程设置大多为36,54,72学时,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尤其是中西医结合专业,课堂授课时必须分别介绍中西医的相关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内容较多,而课程时间较短,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传授本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和理论,按传统的讲授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改进和尝试,即以课堂讲授为基础,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配合课堂互动形式。通过对学生总成绩的分析、比较,课后与学生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掌握儿科学的基本内容和技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1 方法
根据课程设置和安排,儿科学大多安排在大学四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已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和大部分临床课程,对医学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对大四学生来讲,他们的自学能力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明显提高,因此,我们分别在03级和04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儿科学教学中采用了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在下课前10 min左右,教师将下节课的讲授内容以课余作业的形式提出,要求学生准备,明确通知学生下节课先由他们自己对问题逐一讲解和解答,再由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讲授,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内容。
2 优势
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其优势体现在2个方面。
2.1 成绩分析
通过与上年度学生总成绩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采取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平均成绩明显提高,见表1。
表1 3个班级学生平均成绩比较 (分)班级n平均成绩02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4863.5403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4676.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5379.65
2.2 课余调查
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后,学生反映良好。初起由于学生存在胆怯心理,不免有些紧张,但通过多次锻炼后能力明显提高。由于这种方式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提高,便于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新生儿黄疸这一章节,其中有关新生儿黄疸的定义、分类(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等问题,学生回答讲解十分到位,但对新生儿为什么容易发生黄疸这个问题回答的不是很准确、不够全面。教师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详细讲述,突出重点,归纳总结。①新生儿胆红素来源多,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生成的红细胞数量多,出生后血氧浓度提高,过多红细胞破坏,新生儿红细胞寿命70~90 d,比成人短20~40 d,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短等。②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完善,肝脏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使胆红素结合过程受限以及新生儿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③新生儿肠肝循环特殊,新生儿肠道细菌少,不能将结合胆红素还原为尿胆元及粪胆元,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使部分结合胆红素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迅速被肠黏膜吸收进入血循环,增加了肠肝循环。由于上述种种因素,很容易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黄疸。而且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生理状况尚处于不稳定阶段,功能不完善,由于饥饿、缺氧、胎粪延迟排除、酸中毒、颅内出血等因素均可使黄疸加重,因此新生儿出生后60 %的足月儿和80 %早产儿都会出现黄疸。还要突出重点讲述病理性黄疸的病因病理等,使学生对新生儿黄疸的生理因素和产生病理性黄疸的因素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并对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治疗手段、严重黄疸造成的危害等一一加以介绍。通过归纳总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全面掌握本章节知识。
3 讨论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尤其是课堂互动形式,其优势不可否认,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部分学生胆怯心理较重,讲述时声音不够洪亮,影响了整个课堂听讲效果;其二,学生讲述时内容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欠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经过分析探讨,一致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反复多次地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充分利用时间,例如在课间见习结束后利用节余时间,组织学生针对该患儿病情分组讨论,组织互动式的病案讨论,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复习相关知识和集体讨论等方法培养临床诊疗思维能力。一般选择与教学大纲相吻合的较典型且有一定难度的病例,至少应具备主诉、现病史、中西医体格检查阳性体征和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以10~15人为1组,对该病例的西医诊断、中医诊断及证型、辨病辨证依据、病因病机分析、进一步检查项目、鉴别诊断及治则治法、处方和治疗方案等各抒己见,然后各组推举一位同学介绍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对难度较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联系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讲解,给出正确答案。病案讨论过程是多种信息多向交流的过程,通过讨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表述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临床诊断、治疗和分析处理儿科疾病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儿科教学过程中经常采取这种方法,循序渐进,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要培养学生对知识内容学会加以整理、总结,全面掌握、突出重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最终达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内容、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播课堂互动教学反思
20xx年的新冠疫情,我们的线下教学走上了线上直播,我们不能看到学生上课的状态,而及时的互动既能调节课堂气氛也能了解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积极思考。
起初在教学时,我没有和学生互动。学生隔着屏幕也不能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学生很容易分神。
在一次线上的教学中,课文有一个词语需要学生了解并积累“金黄的”,除去文章中现给的词语,我也分享了两三个“金黄的稻谷、金黄的'头发”,我分享的词语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本来以为学生也说不出几个,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我很吃惊,他们分享了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并且能活学活用。听到学生稚嫩的童声,金黄的沙滩、金黄的油菜花、金黄的麦子、金黄的项链……从这一次的互动经历中,我渐渐相信了隔着屏幕学生还是能做到认真听讲。
语文直播教学中,可以利用互动去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学生在申请连麦时体会到了新奇和快乐也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当学生看到自己出现在屏幕上,自己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同学和老师看到,这无疑也是对学生礼仪的测验。当学生如愿像家长用微信那样发语音时,我们也能体会到孩子发音频分享自己答案的快乐。
线上互动是线上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保证互动效益的最大化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老师在出示问题时要想一想如何让问题变得更有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问的问题是否对本课的学习有用,不可为了互动而互动,这个问题适合什么样的互动方式呢,身处在线上教学的我们在备课时都要弄清楚,更要在一步步的实践教学中去学习汲取有益经验。
线上互动方式、方法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