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读后感1000字
- 作文大全
- 2024-07-17
- 118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流浪地球读后感1000字,本文共1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了拯救地球,人类展开一次热血而孤勇的尝试。
在《流浪地球》的影片中,因太阳的枯竭,地球将遭遇灭顶之灾。此时,人类数量锐减至35亿。幸存的人们团结一致,金钱的概念和国家边界模糊了,一个长达25的行星移民计划被提出,进而开始执行并逐步推进。中国,在这个计划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全球领袖角色。太阳枯竭,地球将要撞上木星,遭受灭顶之灾。男主刘启和妹妹以及爷爷在阴差阳错中,加入了中国救援队CN171―11,开启了一段热血沸腾而震撼人心的冒险。
还清楚地记得刘启爷爷的临终之语,记得爸爸的“非法唤醒”、爸爸隔着茫茫太空与儿子对话等情景。这些镜头无不令观众为之动容。在这些感天动地的细节背后,就有着亘古不变的先辈们的自我牺牲精神。妹妹韩朵朵全球广播时,各国还未归家的救援队员纷纷跑去支援,路上一辆辆急转掉头的救援车,无不传递着人性的善良和温暖。哥哥刘启,在冲击波快要来临时,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从高处坠下的妹妹,也让我们感受到这浓烈热的亲情。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那句让我们津津乐道的交委的提醒: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第一次听,很多人都哑然失笑。后来再听到,很多人却心头一紧,然后心塞难过。再次听这段台词的时候,早已是物是人非,车上的驾驶座少了爷爷的身影,车上也永远听不到王磊队长严厉而又为我们担心的警告了。
在影片的最后,CN171―11救援队的众人和来自世界各地救援队的人们,与时间赛跑,共同努力,点燃了木星,拯救了地球!
看了这部影片,一个词一直叩击着我的心灵,它就是希望。那么,我们又是否曾想过,希望是什么?我们是否每一次都握住了那一线希望?电影看到结尾,我也不由得的想起自己,有时候总觉得事情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倒不如放弃,却从来没有想过去创新,没有去尝试在绝望中探寻出新的希望,而是被困难和苦难和击垮,选择臣服于它们。莎士比亚曾说过:“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是呀,漫长的黑夜,会让人感到害怕,会让人感到孤独和绝望,可不管这黑夜有多么漫长,只要我们坚持了,努力了,给自己争取到一点希望,白昼也终将会来临。
人应该生活在希望之中,就算曾经的希望泯灭了,还会有新的希望的之火燃烧起来。如果一个人只管活一天算一天,什么希望也没有,他的生命实际上也就停止了。《流浪地球》影片中的人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拯救地球任务失败时,一开始大家都还活在支离破碎的梦中,不愿意去面对这个事实,不愿意去相信大家就要面临死亡的结果,可是后来大家认清事实真相后,齐心协力寻找办法,终于找到了一线生机,找到一丝希望,最拯救了自己,拯救了地球。这就是希望给人们的伟大力量。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怀揣着希望,朝更好的地方前行。
希望是什么?在我们这个年代希望是指引我们奔向远方的路标,是即便在天涯海角也指向家的方向,是处在困厄之中仍然拥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希望是无比宝贵和无比强大的力量!
努力!就会有希望!
有希望!我们就应该更加努力!
这个假期,我们全家人看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还看了由它改编的同名电影。虽然电影和书的出入挺大的,但是讲的都是地球人想办法要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的故事。为什么地球要去流浪呢?因为太阳即将发生氦闪,也就是说太阳快要死亡了。发生氦闪后,太阳将不再是恒星了,而成为一颗由恒星爆炸而生成红巨星。
地球上的科学家们计算出了太阳发生氦闪的时间大概是四百年内。所以想出一个方法,就是在地球上安装上万台功率巨大的推进器,先把地球的自转停下来,然后再让推进器把地球推向离地球最近的人马座的比邻星。虽然比邻星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但是还是非常遥远,有4.3光年的距离。地球大概需要2500年才能到达新家。
太阳为什么会死呢?氦闪是怎么回事?我们目前的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宇宙是有寿命的。比如太阳的寿命大约是100亿年。目前太阳已经50亿年了。在《流浪地球》这部小说里,作者是这样假设的:太阳将在四百年内发生氦闪。氦闪就是太阳内部的氢快要燃烧殆尽、全部转化为氦,氦元素的聚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之后,太阳将变为一颗巨大且暗淡的红巨星,它膨胀到如此之大,地球将在太阳内部运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氦闪爆发中,我们的星球已被汽化了。所以,地球要在太阳死亡之前赶紧移民外太空恒星系。
这部小说的构思和想象力都非常丰富,场面恢弘,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我觉得这部小说实际上也在提醒人类――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一定要到意识到环保节能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万一未来的哪一天真是需要移民去外星系,我们的地球还能适合长久的“流浪”吗?也许还没有等到移民外星系的那一天,地球就“千疮百孔”了,物种灭绝殆尽了。
我们要做到物尽其用,节约使用各种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更多清洁易得的能源,逐步淘汰污染严重、难以分解、对地球环境危害大的垃圾。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说:目前地球上每分钟消失一种植物,每天消失一种动物。这远远高于自然的“本底灭绝”速率。这是一个警钟。我们要给人类自己和其他生物一个安全和适宜的环境。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我们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才能够延续。
看完《流浪地球》后,第二天我便去书店买下了刘慈欣的这本原著――《朝闻道》。
《流量地球》是书中九篇独立科幻小说的第五篇。刘慈欣以宏大瑰丽的想象作翅膀,飞跃千年的漫长时光,向我们展开了以生命与人性为基调的史诗级画卷。作为科幻文学爱好者,我的心在翻开书页的那一时起便被牵绊住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论语・里仁》中的一句经典。其中“道”指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文中角色物理学家丁仪在面对“在知识密封准则下宇宙是不可知的,那么余生已无意义”的情况时,脱口而出“你把宇宙的终极奥秘告诉我,然后毁灭我”,义无反顾地走上真理祭坛,用生命交换了宇宙大统一模型的奥秘,最终化为璀璨的火球升上天空。也许所有为科学之美着迷的人,都是愿意用生命去交换真谛的人,他们的双眼在望向银河时,一定会映着晶莹的星光,也映着余生的梦想。正如文中的排险者所言:“对宇宙终极真理的追求,是文明的最终目标和归宿。”
也许文中频繁出现的理科词汇会让作为文科生的我有如堕五里雾中的感受,但是这并不能阻挡我放飞绮丽的想象力,我可以用想象来弥补许多奥义。粒子加速器,宇宙坍缩,真空衰变,中微子通讯系统……科学的美有时候并非一定要通过工整机械化的文字说明来了解,闭上双眼,在意识勾画的世界里,科学的美依然可以如烟花般绽放开来。
这样一本科幻小说集,尽管充满了刘慈欣的非凡想象与各式各样的于普通人而言的晦涩知识,但又不乏真情与感触。读到文中的人们对于人马星系那新的生存家园的渴望时,那就像期待着某一肆虐已久的癌症的解药的研制成功一般,不禁感同身受;读到“落日飞船不是飞向太空,而是潜入地球深处”时,我的心仿佛瞬间被灌了铅,重重地沉入无边深渊,滞后的真相如海潮般席卷而来,我不禁屏息,慨叹有些东西真的只有失去了才会知道珍惜;读到“像往常一样,上帝低头站在那里,那扫把似的雪白长胡须一直拖到膝盖以下,脸上堆着胆怯的笑,像一个做错了事儿的孩子”时,又不禁被这幽默笔调给逗地噗嗤一声笑出来。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神圣的地方难以触及,也许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一种念想,甚至是一个梦罢了。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追寻它的权力。正如即使在地大外语系,对科学怀有爱的人也不能让心中对于科学的渴望被磨灭。无论身处何处,仍需奋力追寻。正如“梦想越远越好,因为它一直在前方的某个地方”。
但愿我们都可以找到内心的“道”,一朝闻道,便可言夕死而矣,无悔。
过年期间,大年初一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和妹妹看了《疯狂的外星人》和《飞驰的人生》之后,听好多同学说《流浪地球》不错,所以我们在过年回来又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未来某一天,太阳的寿命到了极限,再不久就要产生大爆炸,所以人类前所未有的团结,拿出所有的科研技术,在地球上建立了一万个推进器,给地球提供能量,把地球推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
这个计划的时间是25,刚看到这个时间的时候,我想:这个计划得几百代人的努力啊!任重而道远。还有太阳真的会爆炸吗?不管在技术上是否能实现,故事的发展总是有曲折,在地球流浪的路上,远离了太阳,地表温度下降到零下八十多度,所以把人类搬迁到了地下层生活,只是看不到星星。
地球表面零下80多度的时候,风雪飘摇,曾经繁华的北京和上海不在了,真的是没法想象:在外面不超过一分钟可能就会冻死了,必须得携带氧气和做好保暖措施。在地球靠近木星的时候,受到木星强烈的吸引力,地球的流浪之旅的轨道受到了影响,直接要撞向木星了,同时地球表面出现了大地震,太平洋板块出现断层和推移,岩浆淹没了杭州地下层。
在最关键的时候,大家想到了点燃木星计划,因为木星上90%都是氢气,利用最强烈的冲击波,把地球推开,从而避免地木相撞。
牺牲了很多的人,尤其是吴京主演的孩子的父亲,估计很多人当场都要掉眼泪了。
关于人类物种继续延续这个问题,科学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太阳确实会在五十亿年后爆炸,木星可能会吸收宇宙更多的质量,成为新的恒星,散发光和热,吸引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围绕起其转动。
当然所有的一切只是推测,木星是否会在太阳陨落之前变成新的恒星发光发热,中间的时间又是多少?
还有地球它的寿命,科学家推测也就是个五十亿年,当然前提是在我们保护自然,不破坏大气环境的各种条件下,那么太阳也是五十亿年的寿命,地球是否会随着太阳一起发生爆炸或者陨落,使得整个的流浪计划出现问题呢?到时候不仅仅是地球的“流浪”,应该是全人类换一个星球了呢?
作为我们人类,对于五十亿年只是我们其中的一个瞬间,整个人类的发展和文明肯定是越来越好,向着可持续发现前进,所有的一切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发展。自然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浩瀚的宇宙更是如此。
作为我们人类,还是回归当下,努力地生活好每一天,不管是追逐明天,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还是能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只是一代又一代人,慢慢努力的结果。
我也要努力学习,争取多学习有关科学的知识,为保护环境,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活下去”这个沉重的词对于生活在优渥环境中的我们来说也许是杞人忧天,但在《流浪地球》中“活下去”却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让我懂得了对生命的敬畏。
许多年以后,太阳内部能量耗尽,体积将膨胀变大,并会吞噬邻近的几个星球,地球也难逃厄运。由于太阳的衰竭,地球陷入了冰川时期。亘古以来,缔造生命与希望的太阳,变成了死亡与毁灭的象征。在生命的绝处,人类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选择了放手一搏,于是地球逃脱计划开始实施了。人类在地球一侧装上一万座“地球发动机”,将整个巨大的地球化为移民方舟,逃离太阳系,前往四光年外的新家园。逃亡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但在生死考验面前,人类靠着顽强的意志和聪明的智慧战胜种种磨难,最终得以逃出生天……
这部科技感十足的影片在春节期间一上映就好评如潮,票房更是一路飙升,甚至超过了去年的《红海行动》。
我想,这不光是宏大壮观的影片画面让挑剔的观众们大饱眼福,更是因为影片所反映的主题拨动了大家沉寂在内心深处的那根久违的弦,引起大家强烈的共鸣——对生命的敬畏。
《流浪地球》虽是一部科幻片,但它带给我们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一个沉重的话题,那就是当我们的生活走入绝境时我们该如何去面对。
俗话说“蝼蚁尚且偷生”,即使在火海中这看似卑微的生命也能释放出强大的求生欲,它们抱成团,智慧地以球体的滚动方式最快地逃离火海,以生命的牺牲换取生命的重生;白居易不也写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可见,世间万物,无处不在告诉我们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好的脚步往往是赶不上磨难的步伐的。
“阳光总在风雨后”,“梅花香自苦寒来”。自然规律的演变时刻警示我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我们必须负重前行。在生活走入绝境时,我们应该要有《流浪地球》影片中人类的智慧和决心,也要有蝼蚁火海逃生的勇气,更要有草木盼春的坚持。
生活中令人痛心的事却时有发生:因为生病看不到希望的病人跳楼轻生的;因为工作不顺而轻易放弃自我生命的;因为一时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负气离家出走的;也有同学之间因为一点小摩擦而大打出手的……放弃生命,伤害别人,都是一种对自我的放任,对生命的践踏!人生路远,哪有一路坦途?山河跌宕,哪能一帆风顺?四季更迭,怎能没有风雨?望而却步可能穷途末路,勇敢前行相信柳暗花明。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不顺,与人类逃离地球,与蝼蚁火海求生,与草木枯荣的磨难相比,我们有什么理由轻易退缩?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呢?
《流浪地球》看似告诉我们人类这个大群体在面临绝境时生命的大逃亡,实则也告诉我们要懂得对生命的敬畏,要学会在绝境中去创造,要习惯在磨难中去锻炼,要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更要知道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
在大年初六的那一天,我和爸爸以及妹妹我们三个人走进了电影院,看了一个大年初一刚上映的一部国产科幻片,名叫《流浪地球》。
其实在刚开始决定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并不是因为它的剧情有多吸引人,而是只是单纯的想要看3D的电影,但是3D的就只有这部和《疯狂的外星人》这两部。然后为了视觉上的享受,所以就选择了这部电影。
电影的刚开始是一个名叫刘培强的地球领航员,因为地球的危机,而不得不去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而对自己即将要离开儿子和父亲而去国际空间站的叙述。为了父亲和儿子能够更好地活下去,他把他们安排在了地下城。然后过去,他的儿子刘启长大了,但是不甘于一直在地下城生活而带自己的妹妹韩朵朵隐藏自己的身份逃了出来。并用从姥爷那儿偷出来的车钥匙,开着车带着妹妹一起上路。后来被后来被查到之后关了起来,但是在姥爷来救她的时候,突然,墙面开始晃动,地面也不断的抖动,这使他们明白了,是地震来了,所以他们拼命的往外逃生,并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还救了隔壁牢房的一个名叫Tim的外国小伙,他们结伴而行后然后开上车,飞快的往外奔跑,但他们赶往下一个安全站的时候,忽然被一支CN171-11的部队因执行任务而征用他们的车辆,他要用他们的车运送火石到下一个安全的地方-杭州站,因为只有火石才能让停止的行星发动机重新运作。所以他们一路上都在艰难的运送火石,以至于连刘启的姥爷也送了命。最后,他们一心想要运送的火石还是没能保住,他们的希望也破灭了。当他们所有人都暗淡的时候,刘启忽然又想了一个办法,他想起以前爸爸曾对自己说过的话,说木星上全是氢气就像是一个气球,如果达到足够的数量就会爆炸。既然地球现在正向木星撞去,他们就可以改造一个点火装置,用它来引爆木星,然后再用爆炸的冲击力来推开地球使它离开太阳系的运行轨道。有的人负责装载火石还有的人负责改造点火装置,每个人都在拼尽自己的全力,只是希望能保住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最后虽然很不容易,但是他们终于成功了。这也多亏刘启爸爸的牺牲,虽然刘启之前想的这个办法很好,但是他们的点火装置在没有到达木生之前就已经达到了最大限度。于是身在国际空间站的刘启爸爸,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或是地球上生存的其他人,驾驶着国际空间站以及带着20吨的燃料向着木星直直撞去。总算刘启爸爸的牺牲没有白费,木星的爆炸足以把地球推向远方。这时,地球就正式踏上流浪之旅。
看完这部电影我才知道,我们整天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对我们有多么重要。于是我希望呼吁广大人民群众一定要保护环境,不要让我们的地球母亲在受到伤害了。
20xx年春节,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异军突起,口碑炸裂。坦白说,这种类型的电影不是我的爱,奈何家里大小两位男士都喜欢,我就陪着去看了。
《流浪地球》中,太阳急速衰老,整个太阳系将在3后毁灭,面对这空前的灾难,人们决定把地球整体迁移到最近的恒星系半人马星系中,这个计划被命名为“流浪地球”,预计需要花费2500年,跨越100代人。
何其严酷!
何其艰辛!!
何其宏大!!!
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薄弱的,科学方面的设定也颇多漏洞。然而作为国产科幻大片,对我来说,最难得就是它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精神,给《流浪地球》打上了深深地中华烙印。中西方文化区别早在神话传说中就初现端倪。古代希伯来人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圣经》记载:“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而中国神话认为太古时期,地球像鸡蛋一样漂浮在太空中,盘古花了一万八千年间不断地挥舞着他的巨斧,最终把鸡蛋被劈成两半,分为天地。有趣的是,老祖宗似乎一开始就知道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太空中漂浮的巨星,这样的认知虽然只是出于想像,但也算得上洞见先机了。除了创世之外,关于洪水的传说也有显著不同。中国传说大洪水导致世界成了海洋,残存的民众困守在高山上。鲧、大禹等人临危受命,通过不断地尝试,最终解决了洪水问题。而在《圣经》中,洪水成了上帝惩罚人类的手段,只有诺亚在上帝的指示下造出了诺亚方舟,从而躲过一劫。
“我们还有孩子,孩子也还会有孩子”的台词让我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面对太行王屋二山的阻碍,愚公没有选择搬家,而是决心移山并发出“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豪言壮语,他的决心和意志迫使天帝不得不妥协。而《流浪地球》的精神同愚公移山一脉相承,面对太阳系即将毁灭的危机,人们没有被动等待救世主的降临,也不是少量精英的悲壮逃离,而是全体人类共同努力,带着地球去寻找新的家园。对比《星际穿越》等科幻片,《流浪地球》更看重家园,即使走,也要带着地球一起走。因为地球上有数以十亿计的人民,没了人,又谈何重建文明呢?
西周尹吉甫曰:“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天塌地陷怎么办?补天撑地!太阳多了怎么办?射下来!洪水来了怎么办?修水利!……这种人定胜天地精神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中,代代相承,所以中国人无论面临天灾亦或人祸亦或外侮,都有无数先辈置生死于度外,换取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
战天斗地的中国人,书写了五千年的文明史;战天斗地的中国人,傲骨铮铮从不折腰;战天斗地的中国人,必将重回荣耀巅峰!
《流浪地球》是由“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作品的改编电影,影片故事设定在20xx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地球已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对于这部影片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精致又宏大的特效了,完全脱离中国电影“五毛钱特效”的设定,经费爆炸的特效实在很让人惊叹堪称“好莱坞水平”,将未来地球真实地呈现,末世场景整体比较流畅,带给观众视觉的冲击,从地下城到空间站,每个环境都是精心设计过的,科技感十足,没有任何细节会让人出戏,比如货车的球形方向盘、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赤道转向发动机的入口、给重元素聚变发动机挖掘原料的矿区、全世界的救援队大出动。大场面如被冰封的世界,被炙烤的家园,在一万座行星发动机推动下的地球,被木星引力捕捉的星球,这可以说是目前中国科幻的巅峰之作了。
所谓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科幻大片,我认为并不是中国第一次拍出了好莱坞质感的科幻片,恰恰相反是因为中国第一次拍出了区别于好莱坞的中国式科幻片。解除地球危机可谓是科幻片里老生常谈的主题,试想《流浪地球》里的危机发生在欧美,那又会怎么样?欧美普遍的解决方法是放弃地球,开飞船出去宏大的宇宙探索新的家园。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千百年来对土地的依恋,对家园的深情,让他们牺牲再大,痛苦再多也要带着地球一起逃命。其次,欧美主要宣扬个人主义,他们拯救世界的英雄往往只是一个人,而《流浪地球》中,拯救世界的是全人类,每个人都是英雄。最后就是感性与理性之差了,欧美科幻信奉理性,他们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冷静克制,所以欧美不会使地球“流浪”,更不会有不会有刘培强炸毁空间站这个结局。作者刘慈欣也说,理性上,他会选择飞船派,但“流浪地球”的概念更具美感。正是中国人这种更在乎家园和亲人的感性,成就了《流浪地球》的浪漫,所以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科幻片。
作为一部被吹捧得很厉害的科幻片,制作团队历时四年完成。但这毕竟是中国科幻的第一部作品,也有一些不成熟。大到前期过于冗长的剧情陈述,小到英文字幕中错误用词和拼写都或多或少的让人有些失望。比如空间站休眠系统看似高级,但休眠很简单,苏醒也随意。主角刘启提出木星表面的氢气和氦气引发爆炸,利用其推力,脱离木星的这个方法本因为moss的计算结果而直接否定不尝试了那又为何因为一个小孩的想法动辄联合国呢?而且理性且冷静的联合国居然因为一个父亲的感情而同意执行那样危险的尝试,是不是有点草率了?还有女主韩朵朵最后的“强行煽情”也完全没跟当时紧迫的节奏挂钩。人物没有特点,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台词没有经过细细打磨,剧情缺乏铺垫,较为仓促,立意深度不够,无法引起共鸣和灵魂叩问。综其看来国产科幻片还是有待提高。毕竟《流浪地球》只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启航之作,不是巅峰之作,不是封神之作,所以我认为褒是要大于贬的。
这是一个讲述了地球在即将毁灭时,人们拯救地球的故事。主人公刘启从小父亲便在空间站工作,为地球和全人类的生存做贡献。而刘启也因小时候父亲对母亲放弃治疗而怨恨他的父亲。从小就随姥爷生活在地下城中,可他却因为要躲避第二天归来的父亲而带着妹妹逃出地下城,随后被编入救援队运送火石,这之间他经历了许多,姥爷的死让他意识到自己错了,这之后他慢慢成长,最后历经种种磨难,他利用小时候父亲跟他讲过的知识和伙伴们一起拯救了地球。
从一开始的笑到最后的泪,它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撼,是深刻的感悟。
那个被称作户口的少年,我想没人会不喜欢他,他不仅因为勇敢让我们记住他,更因为他的成长让我感动,就像人们喜欢林黛玉一样,我们喜欢刘启不是因为他是影片中的主角而是他在成长,让每一个人看到一个时刻在时刻变化的刘启,他是一个英雄,但在成为英雄之前,或许是一个熊孩子但我们依旧爱他,因为他真。
姥爷是一个善良且有大智慧的人。他会在地下城陪那个熊孩子长大,自己却慢慢变老。他不怪女婿做的那个决定,即使他因此失去了女儿,他会在路过以前的家的时候跟孩子们说起那个他们素未谋面的姥姥,是那样温柔。他会在临死前还想着让孩子们活下去。面对死亡,他不会恐惧,他是一位英雄。
刘培强少校是一个为了整个地球而牺牲的英雄,是永恒的存在。在作出让妻子放弃治疗而下葬的决定时他也会心痛,那是他的爱人,亲人,可是他没有办法,他要让儿子活下去。最后的最后,他与儿子在隔空对话中和解,但这一次是永别,他终于成了那颗最亮的星,但要以生命作为代价,但他无悔,因为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地球和人类的存在而死。
韩朵朵从一个胆小的初中学生到最后变得勇敢坚强,经历那么多她成长了,她知道希望是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救援队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组织,在他们心中只有全人类和地球,自己的生命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在茫茫宇宙中,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可他们在坚持、在捍卫、在不顾一切的努力拯救地球。没有人不怕死,可是在危急时刻,生命在民族大义之前又算得了什么?
地球的毁灭固然因为太阳的膨胀,但换一个角度想何尝不是人类的错?如果不是我们只求发展,不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那么地球或许会更好。一个人的眼睛红了,那么他的心就变黑了,钱永远都挣不完,挣不够,但生命只有一次,地球只有一个,我们不该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放弃让自己幸福的机会。科学发展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请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请摒弃你那金钱至上的陈腐观点。地球是我们的母亲,不要让她流浪,她需要一个幸福安稳的家,我们也需要。
最早知道刘欣慈是看完《星际穿越》,在豆瓣上看影评的时候,有网友指出它和刘欣慈的《三体》有相似的地方,从此,对《三体》作者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这次,亚马逊推出限时免费的电子书正好有刘欣慈的另一部小说《流浪地球》,于是不是科幻迷的我便拜读了此书。
全书一开始不是很吸引人,作者的文笔并没有那种让人一读就上瘾的快感,我甚至硬着头皮往下读。随着地球发动机迷的往下解开,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缓缓打开了,奇特的想象夹杂着浓浓的科学迎面而来。为什么要建造地球发动机,如何逃离太阳,地球未来如何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把你带到一个神奇的科幻世界。就像你刚拿到一幅画,拿到之前,别人都说好,你刚一打开,什么啊,就是一些市井小民而已,你硬着头皮缓缓翻动,靠!清明上河图。。。。。。
《流浪地球》是一部短篇或者说中篇小说,由于篇幅的原因,人物不够饱满,情节不够紧凑,但是仍然可以凭借神奇的想象征服你。最精彩的一段是在逃离木星的时候的描写,当地球非常靠近木星的时候,可以清楚的看到木星将地球整个笼罩住,巨大的斑纹清晰可见,你可以想象是多么震撼的场景。为此我还专门去百度搜索关于木星的知识,研究它巨大的体积和重量,看看它著名的大红斑。
科幻作品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既有已知的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又有作者天马行空的幻想,让你分不清是虚幻的还是真实的,在这种半朦胧的状态中跟着作者思路走下去,你会如痴如醉。倘若你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家或者一点科学常识都没有,对这类作品肯定是免疫的。
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看的第一篇有关科幻的作品是郑渊洁童话,童话里写到皮皮鲁和鲁西西无意中到了一个地方,发现那里是控制地球的操作室,而地球只不过是更高级的生物的一颗卫星而已。幼小的思维瞬间感觉膨胀了好几倍,因为读到了从来未有过的神奇幻想。这让年幼的我既兴奋又害怕。高中有一段时间也常常买《科幻世界》,每次读到精彩的作品总是觉得心里又回到第一次看郑渊洁童话的兴奋和害怕中,那种如幻如真的体验却是真真切切的。
但是,此书也有一些bug,比如,远离了太阳,没有了光合作用,没有了植物,食物链被破坏,人类在这几个世纪是怎么生存的呢?不可能一直靠存货过日子。其次,首先赖以生存的氧气就缺乏了,可能连起码的呼吸都没有了。最后,越往地下走,温度会越来越高,怎么修建大型的城市呢?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大年初七,我终于迫不及待地拉着老婆进了电影院把《流浪地球》看了。从一月份听到这部即将上映的科幻电影简介开始,到我写这下这些文字的此刻为止,我几乎每天都会关注这部电影的各种评论,直到最终我也忍不住心痒痒,想说点自己的感受。
不喜欢科幻的人可能不会太多关注这部电影,即便它的票房现在已近40亿,即便它早已轻松干掉了春节档全部其他电影,稳坐华语电影史亚军位置,向冠军发起了挑战,上了新闻联播,并且被全球称赞,即便它已让你感动到泪流不止,在电影结束后你可能最多就给一个“还行”的评价。老婆的感受大概就是这样,喜欢喜剧的她甚至在看到一半的时候说不喜欢这样的电影,因为影片前半部分基本都是笼罩在一种悲伤压抑的气氛里,不停地死人,所以尽管后面我们都看到泪奔,也改变不了她不喜欢这类电影的事实。事实上,我看喜剧、剧情、爱情或者军事片时也会有类似的感受,比如像56亿票房冠军的《战狼2》,我不仅没进电影院,甚至只是在网下载后,半小时内拉着看完的。但《流浪地球》不同,它让我感觉兴奋,因为它是我喜欢的类型,科幻。
有人说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有人说它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科幻电影,也有人在吹毛求疵地理性分析它有许多不科学的地方。事实上对于为何人工智能莫斯判断,以助推器引爆木星表面氢气来避免地球和木星碰撞的方案成功概率为0,而最终却成功了,我也有很大的疑问。如果硬要我解释,我认为是几十亿地球人求生的念力和甘愿为希望做出的自我牺牲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我来说,一它是科幻,二它是个好故事,三它让我感动,这就足够了。观影是一种体验,不是上课学习,能带给我一种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新鲜感,这才是最让我兴奋的地方。
当然,如果故事的科学依据能更充足,这种体验可能会更有魅力。但这并不妨碍毫无科学依据的故事一样能吸引人,比如动辄就干掉一个太阳系,甚至瞬间灭了一半宇宙生灵的《复仇者联盟3》,比如影屏无法展现的小说《神墓》,相对来说,一个挡道的木星就让地球人灰头土脸,总觉得有点小屋见大屋,但真实与虚幻一样都有魅力。地理课上我们都学过,地球和太阳都是有寿命的,只不过相对于太阳剩余50多亿年的寿命而言,人类不到百年的寿命实在是短暂到只能用近乎静止来形容。因此我们总觉得太阳死亡是一件很遥远的事,但其实从理论上来说,那也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生存危机也是由此将引发的一系列必然事件。科幻作品,或许可以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一些指引,或者只是我们排遣生活压力的精神大餐。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流浪地球》都是一部好电影。
曾经,假期我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提前在网上下载一堆电影,然后一口气连着看完,不感兴趣的拉着看几分钟完事,感兴趣的就慢慢看完。一看一整天,就像大学时跟某位同学周末打台球一样。而花钱进电影院看电影,在我看来完全是浪费。但四件事情的发生把我看电影的地点从卧室成功变成了电影院,一是真正好看的'电影现在已经在网上下载不到了,版权都已被保护;二是儿子从不给我机会安静地看完一部完整的电影,只能找一个他不在的地方才能看;三是与家庭工作隔绝的电影院,可以让我享受短暂的宁静;四是国产电影拍得越来越好了,而且我期待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比如科幻魔幻。
因此,尽管电影票价在涨,我反而越来越多购票观影。从我期待的《寻龙诀》,到老婆期待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有给人惊喜的《白蛇缘起》和《来电狂想》,也有让人失望的《云南虫谷》,有过情人节用的爆米花剧《一吻定情》,更有严肃深沉感人的《流浪地球》。这是一种很健康的娱乐方式,我不再认为在电影院看电影是浪费钱,因为比起缺钱,现在更缺少可以安静享受一部电影的宁静时光。
《流浪地球》观后感1000字
我们这个时代比较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是希望——题记
比较近,又看了一遍春节期间上映的大片,《流浪地球》,顿有感触。
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太阳系很快会被太阳所吞没,人类于是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制造了数万台发动机来推动地球,让其离开太阳系,去数万年外的新家园。在这个故事中,充满了爱与拯救,忠诚与勇气,牺牲与希望。1
“希望”是这部电影的关键词。电影的开头,便是韩朵呆教室的场景,老师问“我们这个时代比较珍贵的东西是什么?”班长回答:“是希望”。是的',只有有希望,才能有信念;有了信念便会有成功的可能。接着,刘启便出现了。他戏群雄,带着韩朵朵出去看看世面。他偷了姥爷的车卡,骗来了2套衣服。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刘启的自大、狂妄,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少年。
后来,他们遇到了CNI71小队,去运送杭州的火石。不幸的是,在上海,上楼之时,火石过重,姥爷韩子昂危在旦夕。在千钧一发之际,刚子毅然决然跳下了3楼,费尽了全身之力,将韩子昂奋力推进了一间室内,自己则被落下的电梯永远地埋在了楼底。对,这就是希望、尽管韩子昂比较后没有逃离死亡,可刚子依然选择去流浪。
空间站中,正准备回地球的刘培强,听见地星木星将会相撞,他使决定留了下来,拯救地球。在知道大空站放弃拯救地球,莫斯“叛逃"“流浪地球“改为“火种“计划后,刘培强与马卡洛夫来到空间站外,不幸的是,马卡洛夫太空服破划破,他却依然说了一句:“刘,冰会化成水的,我相信我们的子孙还可以在贝加尔湖钓鲑鱼。”于是报着希望,撒开了手,飘入太空。刘培强忍痛进入总控室,作为刘启等人行动的坚强后盾,他被莫斯科惹怒了:“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是的,这就是人与机械的区别,人是一种有希望的生物,而机械不是
听到李一一的计划后,因火焰只喷射到五千公里,无法进入木星;刘培强与联合政府商量,比较终联合政府同意用空间站中的三十万吨燃料引爆木星:“无论比较终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于是,刘培强驾驶飞船,载着三十万吨的燃料,与刘启做星空下的决别,刘启哭了,木星爆了,地球活了……对,这就是希望!虽然刘培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却换来数十亿人的生命与人类文明的悠久传承!
其实,也许我们做不到电影中,刘启,刘培强,王磊,刚子及数千万人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了希望,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一次考试,一次赛跑,一次比赛,只要我们心中有希望,困难也许就会迎刀而解!
流浪地球动人心,光明希望无止尽!
走!去流浪!
从电影《流浪地球》爆火后更多的人知道了大刘——刘慈欣。一般来说,电影追求的声光的刺激效果,和小说细致的描述很不同,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专门买了《流浪地球》看看。结果是个不太长的中篇,和电影的设定也很不相同,可能第二编剧让剧本更像电影。
读完小说甚至无法记住其中的人物,似乎是人民推动的历史,而不是某个史诗里的英雄。大刘是个典型的北方男人,想法天马行空,不求严谨细密,从宏观上勾勒出故事的场景,没有一丝儿女情长。他的故事像极中国历史,由男人书写,即使走进小说的里的女性也是承担了男人的角色。在地球停转前,人们穿过地平线,当黑夜和白天被分开,黑夜里发着蓝光的核聚变发动机都很宏大、壮观。在任何时代都会对家庭造成巨大冲击的三角恋却轻描淡写的几笔带过,而且还是发生在家长和老师之间,出轨的男人就像出差几天,回来还是平淡如水的过日子。大刘并没有专门去描写此时人们的道德和心理,只是通过事情体会到道德已与过去显著不同。大刘对人类社会历史推动的方面有着深刻的见解,通过几个小孩的争论体现了“飞船派”和“地球派”的争论。人类在重大问题面前,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地对更深层上“往左也对,往右也对”的命题争论不休。这样的故事会让一部分女性读者不喜欢。
最令人惊奇的是当加速时代的那代人老去地球快飞出太阳系边沿,却发现太阳根本就没有爆炸,一般的天文爱好者都可以去另一个半球用天文望远镜看看挂在天空如乒乓球大小的亮星。人们群情激奋,在艰难的流浪中积累的不满情绪爆发出来,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将联合的政府的官员和流浪地球行动的支持者们推上断头台(不,应该是速冻台)。刑罚,不需要闸刀和子弹,只需拿出保温服的电池,让他们在零下180的低温下快速冻成冰棍。当惩罚结束,大快人心之时——太阳爆炸了,很快水星金星火星被吞噬在变大的太阳里。这些被推上速冻台的人们,变成真身雕像被人们当成英雄纪念碑。人们总是在既得利益面前变得短视和冲动。这是大刘惯用的手法,《三体》中逃跑的地球战舰的相互攻击也是用了类似手法,发起次声波攻击的章北海舰队,被对方舰队用真空晚了一把“空城计”然后掉进埋伏圈,资源被掠夺人被当成干粮。一种不道德被另一种暂时看上去“正义”的不道德打败。在生死面前人类总是短视和残忍。
地球流浪漫长的2500年才能到达目的地最近的比邻星座,需要72代人前仆后继的努力完成。大刘没有往后写,出了太阳系在茫茫宇宙中流浪的地球和星球上的人类更加艰辛,太多未知的危险和无能为力,超出了人类在目前自身科学建构内的想象力。
从科学上讲,这里面有很多物理模型是完全不可能,比如如果这样加速地壳会像蛋壳一样被挤破。故事好在是科幻,不是科学。一个故事无论科幻还是魔幻,是作者对更深层次的人性的思考,好在更像未来真实的样子。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