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崧文言文翻译
- 作文大全
- 2024-07-23
- 129热度
- 0评论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崧文言文翻译,本文共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刘崧文言文翻译
原文
刘菘,字子高,泰和人,旧名楚。家贫力学,寒无炉火,手皲裂而钞录不辍。崧幼博学,天性廉慎。兄弟三人共居茆屋,有田五十亩。及贵,无所增益。十年一布被,鼠伤,始易之,仍葺以衣其子,居官未尝以家累自随。之任北平,携一童往,至则遣还。晡时吏退,孤灯读书,往往达旦。善为诗,豫章人宗之为《西江派》云
翻译:
刘松,字子高,是泰和人。原来的'名字叫刘楚。家境贫寒,致力苦学,天寒没有炉火,手都冻裂了但是仍然抄录不停止。他自幼就很博学,天性清廉谨慎。兄弟三人共居在草屋里,有薄田五十亩。等到他显贵后,也没有增添任何田产。十年都用一条布被,直到被老鼠咬坏,才更换掉,但仍然把它修补改成衣服给儿子穿。做官时从来不让家人跟随在身边。到北平上任时,只带了个书童,到达北平后就把他打发回去了。黄昏时差吏们下班,只有他孤灯读书,常常是一直到天亮。他善于作诗,豫章人有推崇他为“西江派”的说法。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日:“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日:“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日:“臣不敢醉,但任重贵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日:“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日:“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丢失的牛。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交给他步行而归。过了一会,指认牛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处罚。'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
延熹八年,朝廷征召他,授官尚书令,后升任南阳太守。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和气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语言、神情急躁。刘宽一向认为若以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属吏犯了过错,他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只是为显示羞辱,始终不对其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总是推让给下属。有时出现了灾异,他就引咎自责。每次巡视属县,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看见老年人总是与他们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人们被他的道德和行为所感化,风俗人心一天天地改善。
熹平五年,代许训担任太尉。灵帝很爱好学术技艺,每次召见刘宽,常让他讲解经书。刘宽曾经在座位上显出醉酒入睡的样子,灵帝问:“太尉是醉了吗?'刘宽仰起头回答说:“臣不敢醉酒,但深感责任重大,内心忧虑如醉。'灵帝很看重他的说法。
刘宽曾经招待客人,派仆人去买酒。隔了很久,仆人醉醺醺地回来了。客人忍不住,骂道:“畜生。”刘宽即刻派人去探视这个仆人,怀疑他会自杀。并对身边的人说:“他是个好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侮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害怕他会去死。”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让侍女送上肉汤,故意打翻沾污了官服。侍女匆忙收拾,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他的性情气度如此。国内的人都称他是长者。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参考译文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父亲期公,任衡阳太守;哥哥盛公,性情高傲,没有做官。凝之倾慕老莱子、严子陵的为人,把家里的财产全部赠送给弟弟和侄子,在荒郊野外盖房子,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不吃,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品德行为。州里多次尊敬地推举他任西曹主簿,推荐他出任秀才,他都没有就任。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陪嫁很丰厚,凝之把钱财全部分散给了亲友。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夫妻二人一起乘坐竹子做的粗陋的车子,到集市上去购物卖掉多余的产品,所得钱财除了应付日用以外,剩下的全部施舍给别人。
录
只要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释
其实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
要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刘氏善举文言文翻译
原文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
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有一个孩子。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终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刘氏就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宿舍衣物全部被烧光。大家不仅给他衣服,还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寡妇的情意呀。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原因。
字词解释
1、…者…也:判断句,…是…。 2、昼:白天。 3、耕:耕种。 4、竟年:终年,一年到头。 5、如:像。 6、是:代词,这样。 7、贫:贫穷。 8、辄:往往。 9、相:代“贫困者”。 10、济:救。 11、偶:偶尔。 12、以:把 13、遗:赠送。 14、之:代“无衣者”。 15、咸:全,都。 16、称:称赞。 17、然:然而。 18、诫:告诫。 19、与:为。 20、为:做。 21、善:好事。 22、本:根本;准则。 23、卒:死。 24、殆:几乎。 25、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尽:没有。 26、给:给予。 27、伐:砍。 28、方:才。 29、第:房屋、府第 30、善举:做好事。 31、疾:勤奋的;努力地 32、憾:怨恨;抱怨。 33、刘氏以己之衣遗之:第一个之是“的”,第二个之是“他们”代指邻居。 34、斗升:此指一斗一升。 35、育:生养 36、竟:整,从头到尾。
句子理解
1.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就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是这样。 2.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为别人做(好)事,是作为人的本分,哪一个人不会遭遇紧急的事情呢?文言知识 释“辄” “辄”是个文言虚词,解释为“就”、“往往”、“常常”、“总是”。上文“辄以斗升相济”,意为往往用一斗一升的粮食救助他人。成语“动辄得咎”,意为动不动就受到批评。道理 《刘氏善举》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 。多给别人做好事的人,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善有善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刘家儿子“方悟”,他“悟”出了对别人做好事,别人也会回报自己的道理。
刘沈处世文言文翻译
原文
刘凝之⑤为①人认所著履②,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③履耶?”即予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
此虽小事,然④处事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注释
①为:被。②所著履:穿的鞋。③卿:你。④然:但是,转折连词。⑤刘凝之:南朝宋隐士。
译文
刘凝之被人指认说自己穿的鞋是某人的,就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他。那人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把刘凝之的鞋子送还回来。刘凝之就不肯要了。沈麟士也被邻居指认说自己穿的鞋子是邻居的。沈麟士笑着说:“是你的鞋。”然后就给他了,邻居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送回来沈麟士的鞋,沈麟士说: “不是你的鞋吗?”沈麟士看看,笑着就收下了。这虽然是小事,但是处世应当像沈麟士,不应当学刘凝之。
作者
苏东坡,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刘沈处世》阅读题
1.(1)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
(2)作者认为“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的理由是什么?(4分)
2.就要毕业了,请你在送给好友的照片后面以《自题小像》为题创作一首小诗,或表达友情,或自我素描,或抒写志向。(4分)
答案:
1.(1)2分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日|是卿履耶|即与之。(错、漏、多l 处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为止)
(2)4分刘凝之冷漠傲慢,不肯取回原鞋,不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对方很尴尬。沈麟士宽厚待人,坦然取回原鞋,使偶然失误而认错鞋的邻人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评分要点:(1)要有诗昧(2分>:(2)主旨符合题目要求(1分);(3)语言形象精练(1分)
刘氏善举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1]
译文
姓刘的一个人是一个乡里的寡妇,养育(有)一个孩子。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她善良。然而她孩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
母亲告诫他,说:“和别人相处要善良,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母亲(指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几乎全部被烧光。乡亲和邻居们不仅给他衣服,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氏的恩情!这时刘氏的孩子才明白母亲的友善的举动。
注释
1、者:……的人
2、昼:白天。
3、耕:耕种。
4、竟年:终年,一年到头。
5、如:像。
6、是:这样。
7、贫:贫穷。
8、辄:就。
9、相:动作偏指一方(刘氏者对邻居)。
10、济:救济,帮助。
11、偶:偶尔。
12、以:把。
13、遗(wèi):赠送。
14、之:代词,代“无衣者”。
15 、憾:怨恨。
16、咸:皆, 全,都。
17、称:称赞。
18、然:然而。
19、诫:告诫。
20、与:与,偕同之意。
21、为:做。
22、善:好,好的,善良的。
23、本:根本;准则。
24、卒:去世。
25、殆(dài):几乎。
26、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尽:没有。
27、给:给予。
28、伐:砍。
29、方:才。
30、第:房屋、府第。
31、善举:慈善的事情。
32、举:行动、举动。
33、疾:快,急速。
34、刘氏以己之衣遗之: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他们”代指邻居。
35、斗升:旧时量器;此指一斗一升。
36、育:生养,养育
37、竟:终。
38、竟年如是:终年像这样。
39、时:那时
40、念:想,惦念。
41、乃:是
42、疾:急,此指努力
附阅读答案: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释:遗(wèi):赠送 殆尽:几乎全部烧光了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昼则耕于田间( ) ②竟年如是( )
13、翻译句子 (2分)
乡里咸称其善。
14、本文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2、白天 这,这样
13、乡里人都说(称赞)她好(善良)。
14、如:善有善报,要学会乐于助人;帮助了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