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资源高中地理教案
- 文档
- 2024-06-30
- 109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陆地资源高中地理教案,本文共1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地理《陆地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总体特征以及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其潜力是无限的,使学生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同时使学生懂得利用自然资源要有因地制宜的观点、整体的和综合的观点,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首先使学生明确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双向的,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有影响,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也会产生影响。其次,使学生明确本节侧重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将在后面的学习中涉及。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虽然自然资源属于自然环境范畴,不决定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发展,但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自然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程度对人口的发展有较为重要的影响。第二,自然资源必须经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开发其自然属性,使其经济属性得以实现,成为社会物质财富。对于这一影响教材配有“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示意图,加以说明。第三,以能源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为例,说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因此分析其影响,不能忽视其历史发展特性。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
本节教材是在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知识的深化,因此有些在初中已具备的概念,在本节不再涉及,而是直接应用,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在初中也已经出现过,本节再次提出,是侧重在资源在人地系统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教材为此配备了“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示意图,概括说明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体现人类社会与陆地环境之间所构成的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的活动以及人口的发展有可能打破系统的动态平衡,而自然资源正是人类所依赖的自然环境中最能直接利用的部分,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时,还应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既是同一类物质,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自然资源是从人类利用的角度理解;第二,能源属于自然资源,本节包括关于能源的内容。对于自然资源的分类,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学过,因此这里以列表的形式出现,并强调其利用方式。
关于“自然资源的特点”,教材从四个方面突出了自然资源最重要的、具有共性的特征。其中第一和第二两个特点是讲述自然资源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辨证关系,资源的有限性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可利用“量”的有限性;一定空间的有限性;一定时间内利用能力的有限性。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树立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资源的无限性,是指资源的潜力是巨大的,这里特别强调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挖掘资源潜力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辨证的看待资源的有限性,对资源的利用前景充满信心。资源特点的第三和第四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对于地域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可再生资源其分布一般受水热条件影响显著,因此其分布具有地带性,非可再生资源其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个地域的资源由于其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各种资源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相应的变化。教材以热带雨林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气候、森林、土壤、野生生物等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的观点,整体的综合的观点。
对于能源的概念及分类,教材主要强调了根据人类利用的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划分的常规能源和新能源,至于其他的划分方法,教材没有涉及,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另外对于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划分,应使学生明确,一种能源在没有大规模利用以前,属于新能源,但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入以及其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新能源也就成为常规能源了。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教学,应注意知识的迁移,教材中图像的运用,以及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特点。关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与初中知识应有所区别,应将其深化,可以从分析教材中的示意图“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入手,使学生通过对示意图的分析明确陆地自然资源在协调人地关系系统中所起的平衡作用。另外在分析示意图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陆地自然资源”与“陆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自然资源的分类,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表格说明,必要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实例并将利用方式细化,使学生对资源的分类能够更清晰。
对于“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实例,从对实例的分析入手,说明其特点。前两个特点具有辨证的`关系,为突出这种关系,教师可以列举同一类资源在不同技术条件或不同阶段利用状况的不同加以对比说明。“陆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分析某类可再生资源的分布特点,由此总结得出资源分布的地域性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此类资源或其分布环境发生变化,在此环境中的其他资源是否会发生改变,由此得出“陆地资源整体性特点”。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示意图,首先请学生根据已有的气候及自然带等知识分析热带雨林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由此得出地带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分析示意图,说明资源的整体性特点。
关于“能源”,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能源属于资源,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例说明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能源是哪几种?世界广泛使用的能源的有哪几种?教材提供的两幅图片中的能源是否已经被广泛利用?由此明确“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概念。这部分内容也可放到“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中关于能源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部分进行讲述。
关于“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示意图入手,说明自然资源就其自然属性看,不决定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发展,但对人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通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开发其自然属性,使其经济属性得以实现,成为社会物质财富。对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史,教师可以引用教材中的实例,以能源的发展变化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加以说明。使学生可以意识到对于地理学科某些内容的分析,应从历史思维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某类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1.读“东西两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世界七大洲的名称。
A ,B ,C ,D ,?
E ,F ,G 。?
(2)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世界四大洋的名称。
H ,I ,J ,K 。?
(3)将大洲界线所在地理事物名称填注在相应横线上。
①A与B之间的界线: 山脉、 河、 山脉、
海峡。?
②B与C之间的界线: 海峡、 海。?
③A与E之间的界线: 海峡,沟通了 洋和 洋。?
④A与C之间的界线: 运河、 海、 海峡。?
⑤F与G之间的界线: 海峡。该处有 (洋流)通过,从南极上空看该洋流流向是 (顺、逆时针)。?
⑥E与F之间的界线: 运河。?
⑦A与D之间的界线: 海。?
⑧B与E之间的界线: 海峡。?
(4)将大洋间水域及通道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K与H之间的人工通道是 ,自然通道是 。K与I之间的人工通道是 ,西连 海和 海峡,南接
海。?
(5)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称 。两洲均在 半球,以 运河为分界线。按照语言的使用情况,人们常把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叫做 。?
(6)七大洲中,最小的是 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 洲和
洲。?
(7)南回归线经过的大洲有 洲、 洲和 洲。?
(8)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洋。?
(9)赤道经过 洲的中部、 洲的南部和 洲的北部。?
2.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①代表 板块,②代表 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板块和 板块相撞形成的。?
(2)图中A处与B处相比,地壳稳定的是 处,因为 ;图中C与D相比,海底岩石年龄较轻的是 ,因为 。?
(3)阿拉伯半岛属于 板块,中南半岛属于 板块,印度半岛属于 板块。?
(4)我国台湾岛及日本群岛属于 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西亚的
半岛、南亚的 半岛以及 大陆;马来群岛属于 板块,但位于 、 、 三大板块的交会处,多 等地壳活动。?
(5)下列山脉是由哪些板块相撞形成的?
阿尔卑斯山脉: 板块与 板块;?
落基山脉: 板块与 板块;?
安第斯山脉: 板块与 板块。?
(6)下列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的解释,正确的是(多选) ( )
A.大西洋、北冰洋由板块张裂作用形成
B.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D.北太平洋西部的弧形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7)世界上著名的两大地震带是 与 。我国东临 地震带,西南临 地震带,所以我国是地震灾害
(轻微、频繁)的国家。?
一、单项选择题
(课标Ⅱ)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
1.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 )
A.美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法国
(20浙江文综)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下题。
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 )
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
B.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
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
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
(年安徽文综)右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
3.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 )
A.北美东岸与西欧
B.东亚与南亚
C.北美东岸与西岸
D.西欧与南亚
(2015年重庆一模)6月26日至8月1日,20环太平洋多国海上联合演习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展开,中国首次应邀参加。下图是参加环太平洋军演国家分布图。据此回答4~5题。
4.刚到达军演目的地——夏威夷群岛,部分士兵因温差过大,出现“水土不服”(指人们由于改变了地理环境暂时未能适应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如食欲不振、心慌胸闷等),这些士兵主要来自的国家是 ( )
A.泰国 B.中国 C.马来西亚 D.智利
5.俄罗斯军舰队从摩尔曼斯克港经北冰洋沿岸到达太平洋来监视这次军演,俄舰选择最短的航线,必须经过的海上通道及其附近的洋流分别是
( )
A.苏伊士运河——加那利寒流
B.好望角——厄加勒斯暖流
C.白令海峡——千岛寒流
D.巴拿马运河——赤道逆流
(年安徽高考)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完成6~7题。
6.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 ( )
A.含沙量小、冰期短 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C.水量丰富、落差小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如图所示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8~9题。
8.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9.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如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0~11题。
第一节 七大洲和四大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海陆分布基本情况
了解与陆地和海洋相关的基本概念
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面积大小
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及组成
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能力目标:绘制简易的大洲、大洋经纬分布图
构建大洲、大洋分布的心理地图
根据经纬网图识别七大洲、四大洋的重要地理事物
教学重点:与陆地、海洋相关的基本概念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及组成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教学难点:构建大洲、大洋分布的心理地图
教学方法:设疑---观图---叙述---绘图---识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设问:地球表面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展示幻灯片:地球表面海陆的立体空间分布)
转入新课:今天通过平面地图我们学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第一节《七大洲和四大洋》(幻灯片展示课题)
新课教学:
一 海陆分布
1、设问(幻灯片展示问题):
a.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各占多少?陆地主要集中在哪半球?
b.海陆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c.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布的是陆地还是海洋?
2学生看书并回答(课件展示结论)
二 陆地
1、陆地基本概念
a大陆、半岛、岛屿、群岛、地峡、大洲(课件展示概念名称)
b 学生看书
c 看图巩固识别基本概念(课件展示亚洲地图)
2、七大洲
七大洲分界线(课件展示问题)
a学生看图查找
b 看图巩固识别分界线(课件展示世界地图)
七大洲的位置
A宏观把握七大洲的位置(课件展示问题及要求)
a学生看图并叙述(课件展示世界经纬网图)
b 绘图(方格经纬网图上绘制)
B 具体把握各大洲的组成及重要的经纬线(课件展示问题要求)
a学生看图并叙述及组成(课件展示各洲经纬网图)
b识别并标注重要的经纬线及地理事物:
亚洲范围:中高东经,中高低北纬
经度: 60°E———东西经180° 30°E(西亚土耳其)—120°E(中国)
纬度:10°N(西亚、南亚)—70°N、 10°S(东南亚)——70°N
60 0 E 经线: 乌拉尔山脉、咸海 、伊朗与阿富汗的国界、阿拉伯半岛东侧
90 0 E 经线: 叶尼塞河 、阿尔泰山脉、吐鲁番盆地、昆仑山东侧 ( 青海与新疆、西藏的界线 ) 、不丹、孟加拉恒河河口
120 0 E 经线:漠河西侧、秦皇岛、渤海中部、青岛、太湖、杭州、福州、台湾西侧、菲律宾群岛西侧、澳大利亚西侧
课 题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州界线、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分布
3.准确识记世界主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 能力目标 各大洲的分界线;世界主要海峡的轮廓及其重要性;七大洲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板块运动和世界的六大板块。
德育目标 世界的整体性 教学重点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教学难点 板块运动和世界的六大板块。 教学过程 导入:七大洲四大洋的概况?
新授:一、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 名言警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河北丰润新军屯中学高三年级教案
教学过程 ⑵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三、七大洲地形特色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洲名
地形主要特征
对气候的影响
亚洲
⑴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
非洲
⑴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⑵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⑶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
赤道穿过大陆中部的位置和起伏和缓的地形,使非洲气候南北对称分布;东非高原地势较高,虽在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
欧洲
⑴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⑵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⑶冰川地形广布 中部为平原,山脉分布于南部和北部,使西风影响的范围广大,温带海洋性气候东西分布较广。
北美洲
⑴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⑵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⑶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冷暖空气畅通无阻,气温变化幅度大,气候的大陆性强;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西岸气候狭长分布;水汽主要来自东部大西洋,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南美洲
⑴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⑵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西部山脉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气候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气流深入,山脉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处西风带背风坡,降水少
考纲要求:
1、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自然背景。
2、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3、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势预测:
1、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为背景,结合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考察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线路,对社会,经济,环境等的影响。
2、以某区域工程建设为背景,考察我国资源分布特点及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知识回顾: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
自主学习: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2)自然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经济原因
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2)矿产资源中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很低。
(3)长期以来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1)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3)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 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合作探究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如下表所示(以西气东输为例):
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配置 西气东输工程 资源
调出
地区 ①资源储量丰富;
②资源产量(或潜在产量)巨大;
③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消费量远小于资源生产量,能够满足输出 西部地区天然气储量巨大,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天然气消费量小,天然气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社会发展较慢。
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的分布是很不均匀,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很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而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资源却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实施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案例,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于区域发展的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本案例来拓展视野,探讨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的原因和现实意义,以进一步了解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分布不协调问题的解决,是实现东西或南北经济社会双赢的战略。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要求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可以联系经济地理中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思路,从而准确的把握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本校学生基础较差,兴趣不高导致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所以我在讲授新课的时候会创设情境,留疑问,多启发,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展开,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兴趣,和老师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 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2.通过创设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的进行国土整治,变区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方法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然资源的分布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差异,往往出现区域资源赋存量和需求量之间的矛盾,人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协调好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本节我们学习资源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 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型案例——西气东输工程
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东部用户管网建设。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二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全长4900多千米,规划全线贯通,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4)经过的地形区:
一线依次经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几大地形区。
二线依次经过: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华南丘陵、珠江三角洲洲等地形区。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教材P83图5.2所示)
——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2)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2.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2)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
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
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④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3)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煤 炭 天然气 优点 ①开采成本低②储存、运输方便③价格便宜 ①清洁②使用方便③燃烧效率高④比较价格低 缺点 ①使用不方便②燃烧效率低③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①开采、储运难度大②技术要求高③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思考
A. 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点拨:从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方面思考。
B. 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从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煤炭的缺点逐渐明显,加之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方面思考。
C.,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点拨:通过比较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预测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 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1)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
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4大气区。
(2)开发利用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的: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207月正式开工建设,一线工程实现全线贯通,二线工程规划20全线贯通。)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3.主干管道:
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二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全长4900多千米,规划年全线贯通,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
——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能源消费量很大。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资源贫乏,一次能源主要靠区外供给。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
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⑵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
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
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④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⑶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煤 炭 天然气 优点 ①开采成本低②储存、运输方便③价格便宜 ①清洁②使用方便③燃烧效率高④比较价格低 缺点 ①使用不方便②燃烧效率低③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①开采、储运难度大②技术要求高③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思考
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点拨:从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方面思考。
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煤炭的缺点逐渐明显,加之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方面思考。
3.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点拨:通过比较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预测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⑴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
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⑵开发利用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活动: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
1.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点拨:西部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等,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点拨: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3.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
提纲挈领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和降水的水平分布规律及主要气候类型。
3.世界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4.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分布、世界面积大国及领土。
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占29%。
分布特点: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在任何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各大陆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
某些大陆还南北对称,某些大陆的东部边缘被一连串的岛屿群环绕,形成向东突出的岛弧。
二、世界陆地
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概念
一般把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叫做大陆,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半岛。
世界最大的陆地是亚欧大陆。
世界最小的陆地是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世界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2.七大洲及其分界线
(1)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及亚洲和大洋洲岛屿部分。七大洲中,欧洲、南极洲没有热带,非洲、南美洲没有寒带,亚洲、北美洲跨寒、温、热三带。
(2)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各大洲分界线:
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欧非两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三、世界的海洋
1.洋、海、海峡概念
广大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排列)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它的面积比较小,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大致隔开。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仅以海峡相连。海峡是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的水道,往往成为重要的海上航道。
【学习目标】
说出地表面的海陆面貌,能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界线
结合地图,能描述各个大洲的地形特点
【导学过程】
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
群岛:近的一组岛屿
大陆岛:大陆岛是大陆的“本家”。多分布在大陆边缘的外围。在地质构造上与附近大陆相连,只是由于地壳变动或海水上升,局部陆地被水包围而成岛屿。 (如台湾岛 )
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和冲积岛(如崇明岛 )
半岛:陆地伸向海洋,三面环海,一面连陆的部分
海峡:被夹在两块陆地之间,两端连接两大海域的狭窄通道(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白令海峡、朝鲜海峡)
地峡 SHAPE MERGEFORMAT :连接两块陆地间的狭窄部分(如克拉地峡.中美地峡)
边缘海:又称陆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一侧以大陆为界,一侧以半岛、岛屿或岛弧与大洋分隔,水流交换通畅。如黄海、东海、南海、鄂霍次克海等
内海:深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被大陆或岛屿、群岛所包围,仅通过狭窄的海峡与大洋或其他海相沟通的水域。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如渤海和波罗的海
陆间海: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如地中海和加勒比海.
洋: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2.“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陆地占29%,海洋占71%。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
七大洲的平均海拔高度排序(单位:m)由高到低依次是:南极洲(2350)、亚洲(950)、北美洲(700),非洲(650)、南美洲(590)、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350)、欧洲(340)
3.各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60°E: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30°E: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80°W: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峡
非洲、欧洲分界: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南极洲、南美洲分界:德雷克海峡
4.亚洲、欧洲、SHAPE MERGEFORMAT 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完全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 完全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
完全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完全分布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地跨东、西两半球的大洲:亚洲(西伯利亚东端)、欧洲(冰岛)、非洲(佛得角群岛)、大洋洲(太平洋岛屿)、北美洲(格陵兰岛)
地跨南、北两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5.七大洲经纬度位置分布
大洲 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 相关位置特征 亚洲 26°E—169°W 10°S—80°N 赤道穿过马来群岛,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带,跨东、西半球 非洲 17°W—51°E 35°S—37°N 赤道穿过中部,南、北回归线通过,以热带为主 欧洲 10°W—66°E 36°N —71°N 处于中、高纬度,以温带为主 北美洲 170°W—20°W 7°N—20°N 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 南美洲 82°W—35°W 12°N—54°N 赤道、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大 大洋洲 110°E—130°W 30°N—47°S 赤道、日界线通过,跨东西、南北半球 南极洲 360° 62°S以南 跨经度最广,大部分在南极圈以内 6. 部分重要经纬线
0°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英国(伦敦)、伊比利亚半岛、非洲西部、几内亚湾
3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欧洲西部、黑海、西亚西部、非洲东部(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6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俄罗斯、中亚西部、西亚东部、阿拉伯海
9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俄罗斯、中国西部、南亚、孟加拉湾
12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俄罗斯、中国东部、东南亚(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
15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俄罗斯、日本东部海域、澳大利亚东部
60°W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格陵兰岛、北美东北部、西印度群岛、南美中部
90°W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北美中部(五大湖西部)、墨西哥湾、中北美、南美西部太平洋
120°W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北美西部(加拿大中西部、美国西部)
赤道穿过的主要地区: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亚洲(马来群岛)
北回归线穿过的主要地区:中美洲、墨西哥湾、非洲北部(撒哈拉)、红海、亚洲(阿拉伯半岛、波斯湾、中国南部)
南回归线穿过的主要地区:南美北部(巴西高原)、非洲(南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北部
30°N纬线穿过的主要地区:北美中部(美国)、非洲(埃及尼罗河口)、西亚、中国南方、日本南部
40°N纬线穿过的主要地区:北美中部(五大湖)、欧洲(地中海沿岸)、黑海、里海、中国西北、华北、日本北部
5个主要地理位置
( 0°,0°)几内亚湾 (30°N,30°E ) 尼罗河口 (23°26`N, 90°E )恒河三角洲
(30°N,120°E )长江口 (23°26`N , 90°W )墨西哥湾
亚洲30 °E ,169 °w 10°S ,70°N
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小亚细亚半岛
岛屿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疏球群岛、台湾岛、马来群岛
欧洲10 °W,66 °E 35°N,北极圈
半岛:斯堪的纳维亚~、伊比利亚~、亚平宁~、巴尔干~
岛屿群岛: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撒丁岛、科西嘉岛、西西里岛亚洲
非洲20°W ,50 °E 35 °N ,35 °S
半岛:索马里半岛
岛屿:马达加斯加岛
美洲30 °W,150 °W 53°S,北极圈
大洋洲100°E,140°W 23.5°N,40°S
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 (夏威夷群岛)
岛屿:北岛、南岛、塔斯马尼亚岛
南极洲 跨经度最广的洲 纬度最高的洲 长城站(62°S,58°W)
中山站(69°S, 76°E)
7. 世界四大洋
太平洋18000万平方千米: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主要边缘海和内海有:白令海、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 ;主要岛屿群岛半岛有:台湾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密克罗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朝鲜半岛等
大西洋93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二大洋,轮廓呈“S”型,航运发达;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主要边缘海和内海有:比斯开湾、几内亚湾、墨西哥湾、加勒比海等
主要岛屿群岛半岛有: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西印度群岛等
印度洋75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大洋,北部为特有的季风洋流,位于热带;位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 主要边缘海和内海有: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等
主要岛屿群岛半岛有:斯里兰卡岛、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半岛等
北冰洋1300万平方千米:世界最小,纬度最高,气候严寒,被冰雪覆盖,(大部分洋面终年结冰)地处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位于北极圈内,被亚、欧、北美三大洲
所包围;主要边缘海和内海有:巴伦支海等 ;主要岛屿群岛半岛有:新地岛、北地群岛等
8.四大洋的分界线
大西洋和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和通过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往南直抵南极大陆)
太平洋和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和通过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146°51′E经线(往南直抵南极大陆)
太平洋和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和通过南美洲火地岛南端合恩角的67°W经线(往南直抵南极大陆)
太平洋和北冰洋:白令海峡
北冰洋和大西洋: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岛一线
9.四大洋的有关排序
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深度由深到浅: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表面温度由高到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10.世界主要的海峡(运河)
SHAPE MERGEFORMAT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SHAPE MERGEFORMAT
朝鲜海峡 德雷克海峡 土耳其海峡
SHAPE MERGEFORMAT
曼德海峡 麦哲伦海峡 马六甲海峡
SHAPE MERGEFORMAT
直布罗陀海峡 苏伊士运河 英吉利海峡
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岛屿、海沟、海盆、海岭
SHAPE MERGEFORMAT 【学以致用】
选择题
1.下列有关运河和海峡的叙述中,属于错误的一条是( )
A、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 B、麦哲伦海峡分隔南美大陆和火地岛
C、基尔运河联系北海和波罗的海 D、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墨西哥湾
2.位于两个大洲之间的海峡有( )
A、麦哲伦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英吉利海峡 D、马六甲海峡
3.下列哪个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4.①②③所在的大洲分别是( )
A、非洲、大洋洲、南美洲B、南美洲、非洲、大洋洲
C、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D、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5.④⑤⑥三个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读下图,回答6~8题。
6.有关图示大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濒临两洋,地跨东西两半球 B.濒临两洋,位于西半球
C.濒临三洋,地跨南北两半球 D.濒临三洋,位于北半球
7.关于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形名称正确的是( )
A.①海岸山脉、②科迪勒拉山脉、③大草原、④拉布拉多高原
B.①内华达山脉、②落基山脉、③密西西比平原、④阿巴拉契亚山脉
C.①科迪勒拉山脉、②内华达山脉、③密西西比平原、④拉布拉多高原
D.①落基山脉、②内华达山脉、③中央大平原、④阿巴拉契亚山脉
8.流经图中③地形区最大的河流及其注入的海域,正确的是( )
A.圣劳伦斯河——大西洋 B.圣劳伦斯河——圣劳伦斯湾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占29%。
分布特点: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在任何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各大陆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
某些大陆还南北对称,某些大陆的东部边缘被一连串的岛屿群环绕,形成向东突出的岛弧。
二、世界陆地
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概念
一般把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叫做大陆,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半岛。
世界最大的陆地是亚欧大陆。
世界最小的陆地是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世界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2.七大洲及其分界线
(1)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及亚洲和大洋洲岛屿部分。七大洲中,欧洲、南极洲没有热带,非洲、南美洲没有寒带,亚洲、北美洲跨寒、温、热三带。
(2)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各大洲分界线:
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欧非两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三、世界的海洋
1.洋、海、海峡概念
广大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排列)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它的面积比较小,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大致隔开。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仅以海峡相连。海峡是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的水道,往往成为重要的海上航道。
【学习目标】
说出地表面的海陆面貌,能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界线
结合地图,能描述各个大洲的地形特点
【导学过程】
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
群岛:近的一组岛屿
大陆岛:大陆岛是大陆的“本家”。多分布在大陆边缘的外围。在地质构造上与附近大陆相连,只是由于地壳变动或海水上升,局部陆地被水包围而成岛屿。 (如台湾岛 )
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和冲积岛(如崇明岛 )
半岛:陆地伸向海洋,三面环海,一面连陆的部分
海峡:被夹在两块陆地之间,两端连接两大海域的狭窄通道(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白令海峡、朝鲜海峡)
地峡 SHAPE MERGEFORMAT :连接两块陆地间的狭窄部分(如克拉地峡.中美地峡)
边缘海:又称陆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一侧以大陆为界,一侧以半岛、岛屿或岛弧与大洋分隔,水流交换通畅。如黄海、东海、南海、鄂霍次克海等
内海:深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被大陆或岛屿、群岛所包围,仅通过狭窄的海峡与大洋或其他海相沟通的水域。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如渤海和波罗的海
陆间海: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如地中海和加勒比海.
洋: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2.“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陆地占29%,海洋占71%。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
七大洲的平均海拔高度排序(单位:m)由高到低依次是:南极洲(2350)、亚洲(950)、北美洲(700),非洲(650)、南美洲(590)、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350)、欧洲(340)
3.各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60°E: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30°E: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80°W: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峡
非洲、欧洲分界: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南极洲、南美洲分界:德雷克海峡
4.亚洲、欧洲、SHAPE MERGEFORMAT 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完全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 完全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
完全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完全分布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地跨东、西两半球的大洲:亚洲(西伯利亚东端)、欧洲(冰岛)、非洲(佛得角群岛)、大洋洲(太平洋岛屿)、北美洲(格陵兰岛)
地跨南、北两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5.七大洲经纬度位置分布
大洲 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 相关位置特征 亚洲 26°E—169°W 10°S—80°N 赤道穿过马来群岛,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带,跨东、西半球 非洲 17°W—51°E 35°S—37°N 赤道穿过中部,南、北回归线通过,以热带为主 欧洲 10°W—66°E 36°N —71°N 处于中、高纬度,以温带为主 北美洲 170°W—20°W 7°N—20°N 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 南美洲 82°W—35°W 12°N—54°N 赤道、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大 大洋洲 110°E—130°W 30°N—47°S 赤道、日界线通过,跨东西、南北半球 南极洲 360° 62°S以南 跨经度最广,大部分在南极圈以内 6. 部分重要经纬线
0°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英国(伦敦)、伊比利亚半岛、非洲西部、几内亚湾
3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欧洲西部、黑海、西亚西部、非洲东部(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6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俄罗斯、中亚西部、西亚东部、阿拉伯海
9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俄罗斯、中国西部、南亚、孟加拉湾
12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俄罗斯、中国东部、东南亚(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
15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俄罗斯、日本东部海域、澳大利亚东部
60°W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格陵兰岛、北美东北部、西印度群岛、南美中部
90°W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北美中部(五大湖西部)、墨西哥湾、中北美、南美西部太平洋
120°W经线穿过的主要地区:北美西部(加拿大中西部、美国西部)
赤道穿过的主要地区: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亚洲(马来群岛)
北回归线穿过的主要地区:中美洲、墨西哥湾、非洲北部(撒哈拉)、红海、亚洲(阿拉伯半岛、波斯湾、中国南部)
南回归线穿过的主要地区:南美北部(巴西高原)、非洲(南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北部
30°N纬线穿过的主要地区:北美中部(美国)、非洲(埃及尼罗河口)、西亚、中国南方、日本南部
40°N纬线穿过的主要地区:北美中部(五大湖)、欧洲(地中海沿岸)、黑海、里海、中国西北、华北、日本北部
5个主要地理位置
( 0°,0°)几内亚湾 (30°N,30°E ) 尼罗河口 (23°26`N, 90°E )恒河三角洲
(30°N,120°E )长江口 (23°26`N , 90°W )墨西哥湾
亚洲30 °E ,169 °w 10°S ,70°N
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小亚细亚半岛
岛屿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疏球群岛、台湾岛、马来群岛
欧洲10 °W,66 °E 35°N,北极圈
半岛:斯堪的纳维亚~、伊比利亚~、亚平宁~、巴尔干~
岛屿群岛: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撒丁岛、科西嘉岛、西西里岛亚洲
非洲20°W ,50 °E 35 °N ,35 °S
半岛:索马里半岛
岛屿:马达加斯加岛
美洲30 °W,150 °W 53°S,北极圈
大洋洲100°E,140°W 23.5°N,40°S
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 (夏威夷群岛)
岛屿:北岛、南岛、塔斯马尼亚岛
南极洲 跨经度最广的洲 纬度最高的洲 长城站(62°S,58°W)
中山站(69°S, 76°E)
7. 世界四大洋
太平洋18000万平方千米: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主要边缘海和内海有:白令海、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 ;主要岛屿群岛半岛有:台湾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密克罗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朝鲜半岛等
大西洋93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二大洋,轮廓呈“S”型,航运发达;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主要边缘海和内海有:比斯开湾、几内亚湾、墨西哥湾、加勒比海等
主要岛屿群岛半岛有: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西印度群岛等
印度洋75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大洋,北部为特有的季风洋流,位于热带;位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 主要边缘海和内海有: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等
主要岛屿群岛半岛有:斯里兰卡岛、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半岛等
北冰洋1300万平方千米:世界最小,纬度最高,气候严寒,被冰雪覆盖,(大部分洋面终年结冰)地处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位于北极圈内,被亚、欧、北美三大洲
所包围;主要边缘海和内海有:巴伦支海等 ;主要岛屿群岛半岛有:新地岛、北地群岛等
8.四大洋的分界线
大西洋和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和通过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往南直抵南极大陆)
太平洋和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和通过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146°51′E经线(往南直抵南极大陆)
太平洋和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和通过南美洲火地岛南端合恩角的67°W经线(往南直抵南极大陆)
太平洋和北冰洋:白令海峡
北冰洋和大西洋: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岛一线
9.四大洋的有关排序
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深度由深到浅: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表面温度由高到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10.世界主要的海峡(运河)
SHAPE MERGEFORMAT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SHAPE MERGEFORMAT
朝鲜海峡 德雷克海峡 土耳其海峡
SHAPE MERGEFORMAT
曼德海峡 麦哲伦海峡 马六甲海峡
SHAPE MERGEFORMAT
直布罗陀海峡 苏伊士运河 英吉利海峡
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岛屿、海沟、海盆、海岭
SHAPE MERGEFORMAT 【学以致用】
选择题
1.下列有关运河和海峡的叙述中,属于错误的一条是( )
A、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 B、麦哲伦海峡分隔南美大陆和火地岛
C、基尔运河联系北海和波罗的海 D、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墨西哥湾
2.位于两个大洲之间的海峡有( )
A、麦哲伦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英吉利海峡 D、马六甲海峡
3.下列哪个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4.①②③所在的大洲分别是( )
A、非洲、大洋洲、南美洲B、南美洲、非洲、大洋洲
C、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D、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5.④⑤⑥三个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读下图,回答6~8题。
6.有关图示大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濒临两洋,地跨东西两半球 B.濒临两洋,位于西半球
C.濒临三洋,地跨南北两半球 D.濒临三洋,位于北半球
7.关于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形名称正确的是( )
A.①海岸山脉、②科迪勒拉山脉、③大草原、④拉布拉多高原
B.①内华达山脉、②落基山脉、③密西西比平原、④阿巴拉契亚山脉
C.①科迪勒拉山脉、②内华达山脉、③密西西比平原、④拉布拉多高原
D.①落基山脉、②内华达山脉、③中央大平原、④阿巴拉契亚山脉
8.流经图中③地形区最大的河流及其注入的海域,正确的是( )
A.圣劳伦斯河——大西洋 B.圣劳伦斯河——圣劳伦斯湾
高中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案范文
提纲挈领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和降水的水平分布规律及主要气候类型。
3.世界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4.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分布、世界面积大国及领土。
陆地和海洋
教学目的
1、了解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即世界的大洲和大洋)。
2、读图了解各大洲的分界线。
3、进行知识的迁移---世界主要海峡的轮廓及其重要性。
4、了解陆地的五种地形及海底地形。
重点和难点
各大洲的分界线;世界主要海峡的轮廓及其重要性。
七大洲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板块运动和世界的六大板块。
教学用具准备
学生用书、高考图册、资料书等。
教学方法
引导读图法、讲授法、讲练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等。
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完成导学案008基础知识梳理部分(15分钟)
老师归纳总结:
(一)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二)七大洲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
(三)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第二部分: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导学案008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大陆与大洲
一、学生通过导学案009,掌握
常见的五种地形
温馨提示:从海拔、地势起伏、相对高度等方面来掌握
六大陆的经纬网和轮廓特征(查地图册)
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完成导学案部分),对照地图册
二、课堂练习—导学案 课堂研究、随堂练习
三、作业布置(见导学案009)
第三课时 世界各大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一、学生分组展示,然后点评
七大洲地形特色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洲名 地形主要特征 对气候的影响 亚
洲 ⑴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