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师德演讲稿
- 文档
- 2024-07-05
- 113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师德演讲稿,本文共12篇,欢迎参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演讲稿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天职。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责任大于天,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崇高。每一位教师都要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大爱的情怀,才能成为让学生满意、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教师。
教育只有充满爱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上海教育界的老前辈吕型伟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是播撒爱的种子,教育应当让爱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引导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让孩子们充满阳光、充满梦想并成就梦想。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是要用爱心来培育爱心,用人格来塑造人格,用灵魂来呼唤灵魂。
“爱”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一个“爱”字,点出了教师最高尚的品质,也道出了教育至高无上的境界。上海教育界的老前辈、从事语文教学半个世纪的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教师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一个心眼为学生,为了他们今天的.成长,为了他们今后长足的发展。于漪认为,教师上课不能只在课堂上,否则,教育的效果就会随着声波的消失而销声匿迹;课要教在学生的心中,要在学生心中萌芽开花,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基因。于漪对每一堂课的要求,都是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能的发展、思想情操的陶冶融为一体。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高度。
“爱”是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爱让教师走进孩子的心里,也让孩子爱教师、信教师、学教师。只有师生情感互通,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才能情通则理达,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一位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够使一些学生因为仰慕其魅力而喜欢其教授的课程,以后就从“爱”科学变为“迷”科学甚至“痴”科学,进而终身从事这个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并取得杰出的成就。所以,一位受学生敬重的好教师,永远是学生心中的人生路标,引领学生一生健康成长。
“爱”是推动教育创新的动力之源。我们正在推进的教育改革,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好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但理想与现实往往有很大的反差。我们都理解要坚持教育公平,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会不自觉地偏爱资优生,冷落学业滞后、调皮不安分和身心有障碍的学生。我们都知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但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好问、质疑、好动容易粗暴地压制。我们也都知道课程改革要注重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递进,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依然习惯于题海战术和教书育人两张皮,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创新能力不足、道德认知与行为背离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里的根本问题,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教育的本源价值是“育人”,而不是“育分”。当然,我们也看到很多优秀的教师对学生始终怀着最深厚的爱,他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为学生减负、让学生增能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潜心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道德人格。这一切,都源于对学生的爱,源于对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感。有了这一点,教师就能自觉地把爱心转化为责任心,进而把责任心转化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师爱是一种母爱,但又超越母爱。人们常把师爱比作母爱,其实师爱既要有母爱那颗真诚、炽热的心,更要有超出母爱的科学和理性。师爱是全面的,不仅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更要关心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全面协调发展。不仅要公平关爱每一个学生,更要对学业和身心等方面遇到障碍的群体赋予特别的爱和关心。师爱是包容的,既要鼓励学生的成长进步,也要包容学生的调皮、幼稚和暂时的落后。师爱也是严格的,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地袒护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学习、为人和做事严格要求、精心辅导、循循善诱,同样也是对学生的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德模范演讲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xx二小的xx。首先,我要感谢各级领导和各位老师,是你们的厚爱和支持,让我有机会走到台上表达我的感恩与感动。同时,我又感到深深的不安和惭愧,因为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大家却给予我如此高的荣誉。下面是我每天在岗位上所做的点点滴滴,请各位批评指正。
xx年我大学毕业后,满怀激情走进教育这片热土。95年9月开始担任小学英语教师,后来担任教导主任。我连续多年一直担负3个或4个班的英语教学,甚至是跨级上课,校长为减轻我的工作,打算让其他老师兼上一个班的英语。我想:这样一来,我是轻松了,但是他人的负担不就加重了吗?我婉拒了校长的好意,自己想方设法挤时间完成各项工作。我白天完成教学任务,晚上再回校完成教务工作或档案整理。有时上级要检查资料,我甚至开通宵,天一亮,擦一把脸,又上课去了。很多时候工作到晚上12点,基本上每个周末都在学校加班。记得有一次我发生了车祸,撞伤了小腿,走路也非常困难。我在医院仅仅住了三天,就坚持出院。回到学校让人搀扶着到三楼上课,我用自己的刻苦努力,为完成岗位工作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对一个老师来说,接一个好班当然高兴,但接到一个不理想的班却是一个挑战。我原在xx一小工作,记得我接手的四(3)班。成绩原是在全级末尾,部分学生纪律散漫。学习习惯差,对英语毫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我,爱上英语课。因此,我想尽办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用趣味吸引他们。简单的说教和训斥,既浪费时间,效果也不好,还可能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坏印象,所以,关键是上好课。于是我认真备好第一节课,准备各种各样的教具和奖品。一开始还有几个学生不留心,讲闲话,我没有批评他们,只是用目光提醒他们。我继续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例子及灵活的方法来上课。慢慢地课堂静了下来,每到精彩处,欢声笑语不断。课后,很多学生回家后把我的“傻事”说给家长听,说我很搞笑。我知道我已经走进了学生的心里,有好的开始了。但要全部同学努力,必须先从我做起。每轮到我下班,我都是很早下班组织学生读书或跟学生交流。在课堂上,因材施教,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的工作热情影响了学生,他们的内心有了变化,开始喜欢英语,喜欢我这位老师。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整个班成绩也上来了,期末参加市抽检,我班成绩排在镇第二名,学校第一。古语说:亲其师则信其言,信其言则随其行。学生信任我,无论多辛苦也愿意跟着我学。五年级时,部分优秀生参加市英语竞赛,我班获奖人数最多,其中xx同学获全市冠军。参加xx优秀生竞赛,xx同学英语获镇的第一名。XX年9月,我调到二小工作。教师节那天,我收到了他们送来的一个心形大卡片,里面齐刷刷地写满了全班同学的签名和祝福。一个老师能让教过的学生怀念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这一点,我没有遗憾。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曾经教过一个叫xx的同学,学习基础差,英语只有30几分,而且家庭环境不好,长得矮小,个人卫生差,身上经常有些异味,胆小、自卑,有些调皮的同学都欺负他。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也找到了教育的切入口。在课堂上,我尽量给他创造机会,让他发言或上台表演,感受老师对他的关爱。同时,降低他的作业难度,有些过难的作业,不要求他做,消除他的畏难情绪。放学后,把他留下来和其他同学一起接受无偿辅导。这时,我特意把他抱在腿上,他非常惊讶。其他同学“哄”一阵大笑:“老师,他那么臭,你也抱他?”xx也不好意思,他说:“老师,快放下我吧!”我说:“那好,你今后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他点点头。从那时开始,他慢慢地有改变了,每天都刷牙洗澡,勤换衣服,身上再也没有异味了。班主任和我及时与家长联系,不断地督促他,表扬他。期末考试xx同学得了59.5分,虽然还是最后一名,但我对他说:“你的进步是最大的,已经很了不起,继续努力。”在班里总结时,我大力表扬了他,肯定他的进步,并建议全体同学为他鼓掌,我给他一个大拥抱,并送给他一本精美的笔记本作为奖品,他笑得很开心。从此,他得到同学们的尊重,同学们也愿意跟他作朋友,他变得自信了。我也获得同学们的尊重和爱戴。共2页,当前第1页12“师德模范”演讲发言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日常工作常常会跟自己的家事发生冲突,这并不奇怪。记得XX年11月,我母亲被诊断患上晚期肺癌,对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住院的那一天,碰巧我又要在台山进修学校为老师培训,为了不影响培训进度,我强忍内心的巨大痛苦,坚持完成任务。那年我担任六年级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12月我既要辅导学生参加台山市第一届英语口语比赛,自己又要参加江门市讲课比赛,还要照顾病重的母亲。我心力交瘁,对母亲说:“我不想参加比赛,我想放弃。”躺在床上的母亲说:“儿啊!这是一个机会,你不要辜负领导的期望,我没事。” 校长也同意让我请假,但我最后与家人商量好,白天由我爸爸照顾,晚上我来照顾。白天在学校完成各项工作,晚上才回到乡下照顾病危的母亲。等母亲睡了,我在她床前备课、批改。我还要按时喂她吃药,为她按摩。连续几个月每天虽然只睡3个小时,但从未请过一节假,真正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天道酬勤,我付出的心血并没有白费,我的讲课获得江门市一等奖。当我把好消息告诉母亲时,她笑了,我却哭了。我所辅导的学生黄美嫦,刘婷婷分别获得台山市第一和第二名。黄美嫦同学还获得江门市二等奖。后来,我母亲病逝了,我办好母亲的丧事之后,又马上回到学校上课。我用自己的坚强,既照顾了亲人,教学工作又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任教毕业班英语成绩名列全镇第一。
常常有同事对我说:“老师,不用那么搏命!”其实我并没有,我只是做了份内事,因为我面前有我学生的爱戴,旁边有领导和同事的激励,背后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老师们!xx年来,我不曾为我的早出晚归而后悔,也不曾为我的挑灯夜战而遗憾。我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迷恋,对学生的无比热爱,默默地付出着,辛勤地耕耘着!在这里再一次感谢上级领导和同行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我会更加珍惜已获得的荣誉,时时反思自己,常怀感恩之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工作,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次的师德培训,会议中宣传了国家政策和党的重要思想,教育规划纲要。聆听了领导和专家给我们教师们又一次的精神洗礼。我的感慨很多,受益很深。 听了赵谦翔和万平老师的教学生涯的讲述,我敬佩奋战在一线的前辈们。
当一个人的心真正动摇了,才会用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梦。今天我用文字记载我的心情,我的教学经历4年多,如果一天一天,扎扎实实地算起来,时间很漫长。经常暗自告诉自己向专家,大师们学习她们崇高的品德和境界,不会的知识和技能,没关系,从头学起来。
每年一到一批孩子们从幼儿园毕业的时候,我们忍着内心的舍不得,要读小学了,孩子们又懂事,能干了许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幼儿园是让幼儿梦想成真的地方。
我小时候,就想着长大了可以当老师,我喜欢,尊重那些曾经教过我的老师们。记得刚开始我很想进幼儿园――――幻想着一位美丽的天使带着学多可爱的小鸟和五彩缤纷的花朵在飞舞的梦境。在我的冲动和勇气下,我被小朋友喊着老师,我既兴奋有感觉到有点(实在不敢当 )。刚开始我吃了不少苦头,被十几个调皮捣乱的小屁孩整得坐在墙角哭了,委屈啊,无助啊。一个月三十天,每天都在熬着过,入不敷出,只有几百块 ,很迷茫,决定放弃了(很多同事教了几年就不做了)。后来发现因生存需要,一个成年人总不能呆在家看电视,上网吧?不得不做老师,扪心自问,其他的不擅长,既然爱当老师,就是块做老师的料,接着就是向专家型,教研型发展,做社会需求的分子。
国家的政策到课程改革,需要校园,教师队伍又要落实到每个教师个人的信念和追求。可想而知,一个老师的师德多么重要,最重要的基础劳动力是我们教师。
所以作为教师要 敬业;教师要为自己的这份工作感到幸运,尊敬,佩服自己的职业。
创业; 课程上的创新改革,必须符合时代,社会的需求。
乐业; 把事业当乐趣来做,产生内需力和自信,苦中有乐,才会更用心,做的更好。
这个职业有一个共同点――播种幸福的人。所以教师本人必须是一个具有幸福价值追求的人。教师生涯,可以平凡,不可以平庸。我们给自己增强教育的活力,避免产生职业怠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重视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要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要符合社会需求。
我们面临的挑战成了智慧的演练, 艰巨的任务成了宝贵的机遇。
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在举手投足之间。只要当了老师,就不是自己了。是孩子的引导者。
人民群众对老师们的期望很高。
对这份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我们需要持之以恒,专业要精益求精,从小目标到大理想我们要坚定信念,我们每一天,随时随地都是走在教育的路上。
唐僧有梦――西天取经。我们也有梦, 用心来做到最好,创造奇迹, 精心营造每一个时刻,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阅读训练及答案
①幼儿园开学那天,孩子哭闹不止,双手紧抓校门,就是不肯进去。众人围观之下,使出浑身解数的妈妈有点急了,语言和动作越来越粗鲁。这时,一位老师闻讯赶来,先抚摸孩子凌乱的头发,又擦掉他脸上的泪珠,再加上几句轻声的安慰。“暴风雨”很快平息了,小朋友虽在哽咽,但还是乖乖牵着老师的手走了,妈妈目送着孩子也绽放了笑容……
②这样的一幕,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品味,老师对孩子的细致与体贴,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幼小的心灵,这满满的师者爱心,不正是在校门口守望的父母们所期待的.吗?“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一番话,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③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一座少女雕像时,投入了全部精力、融入了所有爱恋。最终,爱神被他打动了,赋予雕像以生命。有了爱,就有了蓬勃的生机,就有了跃动的灵魂,“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对教育真谛的生动诠释。教师虽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从事着“仁而爱人”的事业。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惟有倾注爱心,三尺讲台才会成为梦想起飞的平台。
④有人说,爱是理性的太阳,照耀着世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不惜失去双腿,这是舍己为人之爱;大量乡村教师拿着微薄收入坚守课堂,这是克己育人之爱;无数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两鬓斑斑无怨无悔,这是敬业成人之爱。爱岗位、爱学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每一位好老师都是一张教育的名片,他们看似平凡,却以一生写尽了人间大爱。
⑤当年,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写下这样一段话: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时至今日,这段话依然发人深省。
⑥“能走多远,关键看你有多爱”。心中有了爱,就是燃灯者、举火者,他们提供的光亮,足以照耀孩子们的前程,足以照亮我们民族的未来。
1.标题就是本文的论点,在文章中,这一论点的提出在第②段,那么第一段是否可以删去?请从议论文结构和内容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3分)
2.文章第③④段是 论据,第⑤段是 论据,它们依次从不同的角度 地证明了文章论点的正确性。 (3分)
3. 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请仿照这一句式再写一句赞美老师的话。 (3分)
每一位好老师都是一张教育的名片,他们看似平凡,却以一生写尽了人间大爱。
4. 第⑥段结尾一段把具有爱的老师比喻成“燃灯者”和“举火者”,而且能够“照耀孩子们的前程”,“照亮我们民族的未来”。这些话语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谈谈。 (4分)
答案解析:
1.第①段不能删去。从结构上看第①段属于引论,它是议论文的一部分;从内容看,通过一则故事讲述教育中爱的重要性,可以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有力证明论点。
2.事实 道理 层层深入
3.(略)
4 老师有了爱心,就能培养起孩子们美好的心灵,就能帮助孩子们走好人生的道路;民族的未来属于孩子们,有着美好心灵的孩子们才能民族的希望。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去年教师节前夕,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一番话,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早在《经济观察报》有篇社论中提及一件事情至今都让人记忆犹新:有19位家长的联名信,终于让学校劝退了一个五年级的少年,这是两年前深圳一所小学发生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让人们怀有如此强烈的敌意?他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自控能力不如人,也不像其他同学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家长们担心他影响自己的孩子。这个残障男孩,曾经就读于特殊儿童学校,有着相对不错的智商,钢琴演奏水平七级,没有攻击行为,母亲为了让他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把他转到普通小学。但家长们不容。一个学期后,他们说,再不劝退这孩子就“不客气”。他想上学,学校不让他进教室,他溜进去,坐在最后一排;学校搬走了他的课桌椅,他站在教室最后,靠着墙,“站得老直,像一朵蘑菇”。
一声叹息。不仅仅为这个少年,更为他的同学们。对于小学生来说,所见所闻都对将来个人品格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个特殊孩子的到来以及离开,会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什么?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示范效应?世界应该是宽容的还是狭隘的?对待特殊群体、弱者群体,应该予以爱心还是施以隔离甚或敌意?
家长们出于对子女的爱护,为孩子争回了清净的学习环境,但却错失了给他们提供“爱的教育”的机会——虽然,他们或许也一直在教给孩子爱与宽容,但这次他们用行为告诉孩子,如果存在哪怕只是微小的利益冲突,别说善待,伤害他人也是合理的。也别光怪家长,整个社会忽视爱的教育已经太久了,我们从来不缺宣言和口号,但却做不到知行合一。整个社会在功利的轨道上奔跑太久,已经忘掉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应有一些关乎精神的东西。这19位家长,都是五年级小学生的父母,他们已被“小升初”拖得身心疲惫,无暇顾及心灵养分。教育沉疴使然,社会痼疾使然。
众所周知,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一座少女雕像时,投入了全部精力、融入了所有爱恋。最终,爱神被他打动了,赋予雕像以生命。有了爱,就有了蓬勃的生机,就有了跃动的灵魂,“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对教育真谛的生动诠释。但是,教育光注重学业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懂得爱。当年,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写下这样一段话: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时至今日,这段话依然发人深省。是的,一个会爱的人,才会有包容、乐善、诚良等美好品质,这些都是生命中的精神养分,存在于人性深处,需要被激发。一个人没有它,如同失去心灵;一个社会没有它,如同失去灵魂。
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一个冷漠的眼神、一句刻薄的话语、一次不公平的对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没有立德树人的仁心、没有诲人不倦的耐心、没有有教无类的公心,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温度的。正如一些教育界人士的疾呼,许多教师不缺知识,不缺方法,缺的是爱心,缺的是责任心。今天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回到人本身、关注人的成长。
近期,美国一位自闭症患儿代言人莉莎和abc电视台联手策划了一期节目:《你会怎么做?》——短片旨在测试,当自闭儿在公共场合出现不恰当行为时,公众的接纳程度。在新泽西一家餐厅,由演员扮演一家四口,其中男孩是自闭症患者。落座不久,男孩开始自言自语,来回走动,甚至去拿了别人盘子里的食物。这时,餐厅里没有人抱有异样眼光。按照预定计划,如果公众没有反应,另一位演员就开始演出,他指责孩子父母,要求他们把孩子带回家。这时,人们不再沉默,他们开始指责这个提出苛刻要求的男人,并安慰孩子的母亲。最后,在众人围攻之下,男人离开了餐厅。节目组出现后公众恍然大悟,主持人随机采访一位顾客问其为何挺身而出,她说:“我是为了那个孩子。”
听起来很让人艳羡?这是自幼潜移默化教育的结果。比如,教育机构会鼓励孩子去做义工,成为社会的志愿服务者,这将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经历——看过了人间苦难,才懂得更好地去爱和包容。
我们也不要太悲观,我们看到了19位家长的联名抵制,也看到了有的父母带着两三岁的孩子,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做志愿者。北京有一位自闭症孩子,小学六年一直得到学校和同学的帮助。升入初中后,学校特意把他与小学的“好哥们儿”安排到同一个班。军训时,“好哥们儿”拉着他的手给他鼓劲;开学第一天,“好哥们儿”的妈妈陪着他的妈妈站在校门外,目送他远去。中国在缓慢进步。
有人说,爱是理性的太阳,照耀着世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不惜失去双腿,这是舍己为人之爱;大量乡村教师拿着微薄收入坚守课堂,这是克己育人之爱;无数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两鬓斑斑无怨无悔,这是敬业成人之爱。爱岗位、爱学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每一位好老师都是一张教育的名片,他们看似平凡,却以一生写尽了人间大爱。教师虽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从事着“仁而爱人”的事业。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惟有倾注爱心,三尺讲台才会成为梦想起飞的平台。
“教育能走多远,关键看你有多爱”。心中有了爱,就是教育的燃灯者、举火者,他们提供的光亮,足以照耀孩子们的前程,足以照亮我们民族的未来。
[教育与学术论坛]
因在学校里受到了“侮辱”,年仅12岁的少年从21楼自家卧室的窗口跳楼自杀;
小学生拨打“122”报假警,一度使某市的“122”报警台处于半瘫痪状态;
某镇初一男孩,竟拿着5元钱试着到美发厅“泡”小姐;
公共汽车上经常有一些中学生,甚至是女生,说起话来,满嘴污言秽语,旁若无人……
令人不解的是,在学校,孩子们不是没听过思想品德课、不是不知道那么多的大道理,但还是不断有问题发生。一些诸如娇气、自私、浪费、懒惰、软弱、缺乏爱心、自理能力、集体观念淡薄等“毛病”还是时常在孩子身上显现。
以上描述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孩子们的德育素质在下滑。作为现存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却会让我们在惊诧与漠视之间,在加强德育工作与孩子们的实际需求间加以反思: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提升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中,能做些什么,同时它又缺少了什么?
关于德育--
在许多孩子眼中,每周一两节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就是德育。当不停地翻书的时候,那就是快考试了。
国际上许多教育专家认定:现代教育思想核心,70年代是学会生存,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不但要学会生存,而且还要学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
而这些要求对我们的孩子来说,也许是“无用”的--它无法给他们带来学分。这就是我们学校德育的尴尬: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道德素质却缺乏科学的评判,成为可有可无的事情。
“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她给我们上思想品德课,有时就改上语文课了。”
“我们现在上初二,刚上初中时候还好,一周两节课,后来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了。”
“平时,老师对你们进行品德教育吗?”
“有事就讲,没事就算了。”
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位小学生和一位初中生的话或多或少道出了现在德育教学中存在的一种现象:或是课堂集中灌输,或是能省则省。而那些写在德育成绩单上的则永远是孩子们对德育知识点的记忆。故而你也就不难理解,讲起道理来,学生可以说得头头是道,而做起来,则是另一回事了。这就是“学校的智力训练和道德训练之间的分割,获得知识和性格成长之间的分离”现象。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有思想品德课、中学有思想政治课、大学有马列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但是这些课程并不能涵盖德育的全部内容。虽然这些课程也是德育,但不是完整的德育课。尽管我们可以把其他德育内容放在学校的党团队工作、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中来实施,但是这些德育实施途径毕竟不像课程那样有科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固定的教室和课时,有专门的教师,有一套检查评价的手段,因此在时间、空间、人才、物力上得不到保证,而成为‘软’任务,容易落空或流于形式。”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认为,“课堂教学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
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生活在一起这个历程本身就有教育作用。德育不是一门课。作为一个整体教育,它涵盖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用智育的方法来进行德育显然是不够的,德育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一点,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忽略了。
关于教材--
有的学生说,那是“纯而又纯”的书本教育。书上讲的道德在社会上用不上。
“在我们的课本中,最干净的除了劳动课,就是思想品德课。”不要以为小学生的话是在和我们开玩笑,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出我们的教材缺陷:在德育工作中忽视德育的层次性和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既不能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也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应该说,在以往的学校德育中,受一种简单泛道德主义意识影响,把德育简单政治化,很少考虑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具体情况。”北京师范大学金盛华教授认为,“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并且需要得到尊重,因此在方法上应注意和他们讨论道德价值的取向,决不能灌输;小学生的是非判断标准还没有建立,则应注重他们在德育活动中自身的积极体验。这些应在教材中得以体现”。
北京十一学校杨学权书记深有感触地说,来自现实,反映学生实际情况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思想难题以及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贴近学生,问题具体,材料鲜活的教材,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不然,学生依旧会说,老师讲的都正确、很崇高、很伟大,但在实际生活中我用不上。
丰富的社会生活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影响下,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出现“黄毒赌”、“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消极影响下,如何教育学生增强遵纪守法观?在升学考试、职业选择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教育学生具有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积极进取的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全人格、人际关系的调整能力?包括传统道德中“仁者爱人”、“成人之美”的友爱思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修齐治平”的集体主义精神、“见利思义”、“先义后利”的价值取向等如何体现它的时代要求?“应该说,德育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而不是十几年不变制。”詹万生主任说,“德育教材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都应涵盖在德育这个内容体系中”。
关于教师--
现在有些品德课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古板,学生形容这样的老师叫“冰冷的心,冰棍的脸、枯躁的语言,古板的眼”。
长期从事德育研究的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谈道,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教”。表面看来好像不是教育,而实际上却是深刻的教育,因为教师已把教育内容渗透在游戏、谈天、生活之中,是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让学生自然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德育更应如此。学生会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甚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理论上说,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我们的教育状况,尤其是德育,却不能令人满意。众多教育方案改了又改,依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原因何在?除了宏观上旧教育体制与社会新的发展不适应外,微观上教师自身素质不足以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品德,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师身教的效果往往优于言教的效果。”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林崇德教授认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时至今日,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一些消极现象还严重存在着。教育观念上,许多老师不能建立完整的学生观和素质观,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是“以分数论英雄”,在分数的功利面前,谁还注意对品德的要求。同时,有些教师又人为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每一个学生的感情投入是不平均的,而对所谓的好和坏,又没有一个发展观,既然谈不上公平,又何来品德的培养。具体的师德体现上,有的年轻女教师穿超短裙、吊带裙去上课;有的教师往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脖子里灌凉水、或是差几分及格就扇几记耳光;还有的请来家长对号入座,念到谁的分数谁的家长就起立,如此等等。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将自己超然于道德之外,将自己的伦理原则与受教育者的伦理割裂开来。在这样的师德下,又怎么谈得上德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师爱与学生建立起感情,它不仅能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品德的形成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德育缺点什么]
C189班主任 邱水平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座右铭。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塑造灵魂者要先做到心灵美,这是真、善、美的先决条件。我正是凭着这份真挚的爱,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形象的感染、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愉悦,使他们学会了分辨真、假、善、恶、美、丑,学会了珍爱与回赠。
一、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加里宁说过:“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前,周围有几百双精细的敏感的且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我对加里宁说过的这句话有很深的感悟。我平时特别注意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我的言行中受到良好的熏陶,要求学生做的事,我身体力行。现在的学生大多在家娇生惯养,很任性,不爱劳动。每学期开学初学生轮流值日时,总有学生不扫地,但我不责怪学生,而是亲自带着学生去扫,教他们去扫,一周后,也许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吧,绝大多数孩子都能按照值日制度进行规范地值日。由于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班上纸篓时常是空的,而地上却到处是纸屑,我就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健康卫生教育,并亲自捡起纸屑放入纸篓,在我的言行熏陶之下,同学们纷纷将纸屑放入纸篓,班上再有学生不注意将纸屑扔在地上,或者乱扔纸屑的,马上就会有人指责,这样久而久之,班上学生都养成了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在冬季,班上的学生时常迟到、缺课,我总是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不要迟到、缺课,有特殊事情不到学校应主动请假。我对学生这样说,自己也总是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来,我从没有因私事请过一天假,每天学生早读时,我总率先来到班上,在我的影响下,学生迟到、缺课的现象渐渐地减少了,养成了按时上学,不迟到,不缺课的良好习惯。我正是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平凡的小事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实施德育工作
为了更好地实施德育工作,我会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在班级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刚接手158班时,有三分之一的男同学留给班主任的电话号码是假的,根据这一情况,我立刻组织专题班会“诚实也是一种男子汉气概”,告诫他们,做了错事,就要敢做敢当,不要怕老师告诉家长,而且,老师也保证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告知家长,事实上,我也是这样做的。慢慢地,同学们都觉得我可信赖,不但告知他们家的电话号码,还主动邀请我到他们家去做客。167班习文同学家庭经济条件差,在班级主题班会上,我倡议学生应该献出一片爱心,组织学生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有的学生捐钱,有的学生捐学习用品。班上有的学生成绩比较差,我就在班上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的活动,让学生们关心身边的同伴,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结成一对,在学习上帮助他,无论作业,还是碰到什么问题,成绩好的学生都要帮助成绩差的同学。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我通常都要在班上开展“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主题活动,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一切”,幸福的生活是靠劳动创造来的;劳动最光荣,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习劳动人民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产,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培养学生从小就热爱劳动、勤俭朴素的良好品德风尚。我平时就以这些很平常的活动,以“知、情、意、行”的方式实施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风尚。
三、热爱班主任工作,关爱学生,做学生爱戴的老师
真正的教育其实是爱的教育。只有对祖国热爱,对事业热爱,对学生热爱,对工作热爱,才能教好书,管好班级。参加工作19年,我当了15班主任。班主任被人戏称为世上“最小”的主任,可班主任工作之艰辛,对学生的影响之大却是外人难以真正体会到的。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中学生又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期,班主任的工作作风、言行举止对学生来说是一部无字教科书。我常常扪心自问:“作为班主任,我够格吗?”并以此警示自己用实际言行不断修身立德,不断提高育人效益。“高山流水觅知音”,“士为知已者死”……这些名言典故无不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相交知心的重要性。面对这个时代的学生,我们有许多困惑:他们个性差异大,自主性强,表现欲望高,信息渠道广,身体发育快,成熟早……要想当好班主任,我们就必须深入地去了解他们,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我热爱班主任工作,喜欢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担任班主任,我感悟最深的是,作为老师,有时候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阵热情的掌声,一次善意的举动,对于老师可能只是举手投足的瞬间,但是不经意之间,你可能在孩子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甚至会改变她的一生。我想这才是教育的真谛--用爱去点燃生命。爱心是最好的肥料,用它灌溉的花朵最美最香。“赠人玫瑰,手留余香”。19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深受感动的是,现在,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我的手机里总是装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问好,这里面,绝大部分都来自我曾经的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走。” 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时刻以此自勉。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做着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但在这些最平凡不过的事情中我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承诺、为了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在努力寻求内涵发展而无私地付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学习、开拓进取,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
乔乔
没有爱就没有孩子健康的成长演讲稿
偶然间,看了不知曾几何时拷贝在我自己电脑里的某教师的师德师风演讲稿,深有同感――师爱无疆。也一如本人常挂嘴边的一句歌词: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为你付出的,再多也是值得的!确实,这就是我们的教师。作为莘莘学子,已经深有体会:遇到这么富有责任心的教师是自己一生的荣幸和幸福!
选择了责任,就选择了艰苦、选择了付出、选择了挑战,也选择了成功。作为教师,为了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更新观念,时时把握规律,处处尽心尽责,天天艰苦奋斗,像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在乡镇工作了10多年,见过不少调皮的学生,耳闻目睹过一些老师放弃一些所谓的“无法救药”的差生。当时觉得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甚至于是支持的。因为适当的.放弃,是为了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那些更需要关注的同学。若真的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为何要一厢情愿呢?何况这些学生不买账,“强扭的瓜也不甜”嘛。
在这里为师教书的日子里,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育好自己的学生,更是从没有要放弃一个学生的念头,也总是在责怪自己能力上还欠缺教好学生的本事。熟悉我们班情况的人,也许会这样认为,如果放弃某某几个,对搞好我班不是会更好吗?其实,我何尝不是这样想的。说句心理话:对于几个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也曾经多次有过放弃他们的想法,但从没有这个举动。因为按照自己的作风和性格是做不到的!也因为更深地认识到:一个学生对于这班集体来说,是几十份之一而已,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与其将其捧手上,也不将其压在棒下。更希望的是,能正如有专家所言,激发孩子对更高一级、更美好教育的期待,改造其学习做事做人的心向,使其对自己的人生、生命、生活充满期待,这就是作为教师应努力去做的工作。所以,教师没有理由去放弃学生。
关于学生的种种问题,常思考着是否存在学校一些对学生教育“无为无能”的现象?如果有,又是什么原因滋生了这种现象?观念改变,敢想敢做,这才是关键所在。如今学校很流行两句话: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以前总觉得这些东西仅是一种口号,一种超越现实的教育理念。而现在我觉得它不仅是指导我们教育和管理的一种理念,更是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我们的周围,我发现无论是领导、班主任、老师,还是职工,他们都有一颗博爱的心,他们从来不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俗话说:学生犯错误,上帝也原谅。给机会学生犯错误,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也许这就是我们学校深受家长信任的原因之一;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或许是我们老师始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原因。关爱每一个学生,这就是教师对孩子最普通的爱,也是最深刻的爱。
爱是我们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态度和最高原则。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天职。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责任大于天,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崇高。每一位教师都要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大爱的情怀,才能成为让学生满意、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教师。
教育只有充满爱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上海教育界的老前辈吕型伟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是播撒□,教育应当让爱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引导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让孩子们充满阳光、充满梦想并成就梦想。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是要用爱心来培育爱心,用人格来塑造人格,用灵魂来呼唤灵魂。
“爱”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一个“爱”字,点出了教师最高尚的品质,也道出了教育至高无上的境界。上海教育界的老前辈、从事语文教学半个世纪的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教师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一个心眼为学生,为了他们今天的成长,为了他们今后长足的发展。于漪认为,教师上课不能只在课堂上,否则,教育的效果就会随着声波的消失而销声匿迹;课要教在学生的心中,要在学生心中萌芽开花,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基因。于漪对每一堂课的要求,都是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能的发展、思想情操的陶冶融为一体。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高度。
“爱”是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爱让教师走进孩子的心里,也让孩子爱教师、信教师、学教师。只有师生情感互通,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才能情通则理达,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一位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够使一些学生因为仰慕其魅力而喜欢其教授的课程,以后就从“爱”科学变为“迷”科学甚至“痴”科学,进而终身从事这个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并取得杰出的成就。所以,一位受学生敬重的好教师,永远是学生心中的人生路标,引领学生一生健康成长。
“爱”是推动教育创新的动力之源。我们正在推进的教育改革,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好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但理想与现实往往有很大的反差。我们都理解要坚持教育公平,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会不自觉地偏爱资优生,冷落学业滞后、调皮不安分和身心有障碍的学生。我们都知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但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好问、质疑、好动容易粗暴地压制。我们也都知道课程改革要注重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递进,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依然习惯于题海战术和教书育人两张皮,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创新能力不足、道德认知与行为背离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里的根本问题,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教育的本源价值是“育人”,而不是“育分”。当然,我们也看到很多优秀的教师对学生始终怀着最深厚的爱,他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为学生减负、让学生增能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潜心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道德人格。这一切,都源于对学生的爱,源于对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感。有了这一点,教师就能自觉地把爱心转化为责任心,进而把责任心转化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师爱是一种母爱,但又超越母爱。人们常把师爱比作母爱,其实师爱既要有母爱那颗真诚、炽热的心,更要有超出母爱的科学和理性。师爱是全面的,不仅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更要关心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全面协调发展。不仅要公平关爱每一个学生,更要对学业和身心等方面遇到障碍的群体赋予特别的爱和关心。师爱是包容的,既要鼓励学生的成长进步,也要包容学生的调皮、幼稚和暂时的落后。师爱也是严格的,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地袒护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学习、为人和做事严格要求、精心辅导、循循善诱,同样也是对学生的爱。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天职。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爱我们的学生。学会俯下身子看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所有孩子的心灵都是向往美好的东西的。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坏的,无道德的。在教师的眼里,之所以有一无是处的学生,有让人失望的学生,是因为教师高高在上,居高临下,以过高的要求和标准看待一般学生。学会俯下身子,仰视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心中的形象变得高大,有了这种感觉,你就会发现学生的许多优点,对学生肯定、鼓励就会发自内心,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体会到真诚的关爱。
师爱是师魂,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也是教师从业的最基本要求。师爱绝不仅仅是对班主任、辅导员的基本要求,所有的教师、管理服务人员都要具有爱的品格和胸怀。教师的责任大于天,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崇高。每一位教师都要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大爱的情怀,才能成为让学生满意、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教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班主任工作论文(五年级下册)]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读书启动活动仪式讲话稿
各位教职员工:
下午好。
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而师德教育又是两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一学期,学校以“爱的教育”为主题,开展了“爱在校园”的教师节庆祝活动,召开了“因为爱,所以爱”的家长会。
本学期,根据区教委师德教育工作安排,我们将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活动,引导干部教师学习霍**老师的.先进事迹,在干部教师中大力弘扬廉洁至上的高尚师德,通过读书、演讲等形式,宣讲“爱的故事",传递爱的品格,颂扬爱的精神。
活动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读书领会阶段,时间大致是4月份;第二阶段:撰写征文阶段,时间大致是5月份;第三阶段:演讲评比阶段,时间大致是6月份;第四阶段:汇报展示阶段,时间是9月初。
参加人员为全体在职的干部、教师和后勤管理人员。读书篇目为《把爱献给教育的人——霍**》和《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今天的赠书仪式就是本次活动的启动会,我们力图通过读书,使全体教职工进一步审视自己的工作的意义,思考工作的方法,改进工作的态度,提高工作的水平。
工作中,我们发现个别同志身上还存在着对师德理解不到位,行为出现偏差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急躁,责任意识不强,在极个别教师身上甚至还有“甩包袱”的苗头。
通过读书,我们要认真领会学习霍**老师终身从教、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以爱执教、文道统一的教育思想,孜孜不倦、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通过读书,我们要认真体味霍**老师的教育箴言,品读霍**老师的育人故事,见识霍**老师的教育经典,进而感受霍**老师师德的真谛,沐浴霍**老师育人智慧的光辉,吸取霍**老师教学艺术的滋养。
书中还有“阅读拓展”的内容,希望各位结合拓展要求认真思考领会,提升认识,在教学行为上实现跟进。
为此,我提几点具体要求:一、读书要实,倡导在书中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二、内容要真,教师可以把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践行“爱的教育”的表现用手机记录下来,列入自己的“教育故事”;三、素质要强,参加活动的教职工要把读书作为提高修养的途径,在学习中,对照自己的工作进行思考,不断提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学育人的能力;四、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协调,做好管理保障和后勤保障。
期待大家在读书学习活动中,收获感动的同时,收获成长,收获作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幸福!
谢谢大家!
**年3月30日
霍懋征,女,1921年9月18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教师之家。多次荣获北京市模范教师,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先后担任北京市妇联副主任、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下面为大家带来著名教育家霍懋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快来看看吧。
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更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她自称是一个平凡的人,周恩来总理却称她为中国的“国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她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在她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她爱每一个孩子,“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60多年的从教生涯,她创造出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没有向一个学生动过气……她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的时代,依然是教育工作者解决德育问题的“良方”。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