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论文摘要
- 文档
- 2024-06-04
- 110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论文摘要,本文共18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一、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学校教师重视程度不足。不可否认,在现在相当比例的农村小学及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工作重视程度存在问题。校长认为体育学科不是应试科目,在师资力量安排、教学投入以及课程执行等方面存在着不够重视的现象,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能够完全对照课程标准开展教育,认为体育学科是一门副科,教学中随意性较大。从学校与教师重视程度不足方面来看,体育教学工作难以高效开展。
2.必备体育教学器材匮乏。在许多农村学校,教师在体育课上能够使用的合格器材较少,不仅品种少,而且数量少。由于办学经费等方面的制约,部分学校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语数学科相关教学器材设备的购置上,对于体育等学科兼顾不足,导致现有的教学设施无法完全满足体育教学需要。
3.教学研究活动成效不高。在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活动陷于停滞状态,学校在整体教学安排中,只是象征性地安排一些体育教研活动,没有深入开展和精心组织,教师对于体育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有限,导致整个教学研究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切实发挥出对教学活动开展的促进作用。
4.教学课时出现挤占现象。在农村小学,语文、数学学科随意挤占体育教学时间的现象层出不穷,部分教师在任教语术学科的'同时,还兼任体育学科教学,有时直接就将体育课变为了语文、数学的练习课,这一现象在期中考试前后、期末考试前后表现尤为突出,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没有充足时间。
5.特长学生发掘培养不力。在每一个群体中都有着特长生,体育学科也是一样。在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缺乏对特长生进行发掘与培养的能力,部分教师半路出家,缺乏过硬的教学技能,即使发掘出了特长生也难以开展有效性的训练,导致这一工作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二、有效突破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困境的思考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诸多薄弱环节,教师以及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其开展深入思考,结合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与提升,主要应当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重视程度。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学科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将其与学生增强体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结合起来,并上升到全民健身、全民族素质提升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学校要尽可能地为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在教学师资力量安排上尽可能安排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任教,在教学设施上想方设法满足教学要求,强化对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力度,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以科学严肃的专项考核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规范化发展。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够在行动上有效落实,各学校及体育教师应当将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作为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教学成效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2.加大体育投入,满足教学实际需求。作为学校管理层,应当在整体投入安排中统筹兼顾体育教学设施,可以采取对外购置、内部修缮等途径,满足体育教学工作需求。学校还应当积极向上级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反映本学校办学条件状况,争取他们的支持,在财力扶持方面予以照顾,将体育教学设施投入纳入教育经费预算范畴。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改善体育教学设施匮乏的困境,为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基础。
3.加大教研力度,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都应当强化体育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可以按照区域划分的方式,构建结对、辐射两种类型的教学研究团体,以地区龙头校体育教研组牵头,向本区域其他农村小学进行辐射,牵头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活动,以研讨会、座谈会、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让广大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进一步汲取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先进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体育教师驾驭教学工作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4.严格执行标准,不得随意挤占课时。学校应当强化对体育课教学的管理工作,严格禁止各学科随意挤占体育教学时间,尤其是在复习环节,更要保证学生体育课能够正常上起来,做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与身体的适当放松相结合,有张有弛,保证学生身心得到调节。同时,严肃课时执行标准也是保障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任务得以完成的重要基础,只有保证了教学课时这一基础性条件,教学目标才能够顺利完成。
5.加大培养力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农村小学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做有心人,通过运动观察、项目考核等方式,发掘出所任教班级的体育特长生,在教学中予以有意识的培养,如适当提高训练难度、加大训练量等等,并在征得学校、家长与学生同意的前提下,对体育特长生开展专门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体育特长生得到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器材匮乏、教研活动肤浅、教学课时随意挤占以及特长生培养不力等薄弱环节,学校与教师应当开展针对性分析研究,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突破措施,切实有效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成效。
小学体育课教学论文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论文: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搞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一个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必须具有健强的体魄,而小时候正规系统的训练,就需要从体育课开始。抓好中、小学体育教育,也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使中国在未来实现“保持”体育强国伟大战略目标的需要。农村的中小学生,大多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这些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是可以为国家输送大批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也可以使农村中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缩小他们与城镇学生受教育的差距。所以大力发展农村体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势在必行的。但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育观念滞后
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村级小学,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与其他课程不大一致而得不到重视,体育教育仍是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对体育工作可以说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严重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有些家长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性认识中,认为体育只是“玩”,会影响文化学习,因此不支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真正意义便成了“升学”教育,文化水平的高低便决定了“成龙,成凤”与否,强烈的升学愿望促使众多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侧重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虽然这也是国家对人才选拔的正确方针,但对体育来说,却形成了观念的误区。而且,以“体力劳动”替代“体育锻炼”已在诸多
的农村父母心中形成了定势。他们认为,体育无非是身体运动,而农村的孩子,除了在学校里念书以外,其余的时间大多在劳动中度过,在家长们的心中,平时的体力劳动则完全可以代替体育运动。因此,如何处理体育锻炼与体力劳动的区别,如何处理升学与全面发展的矛盾,如何贯彻党的方针,强化农村体育工作的地位,转变人们的观念,端正人们的认识,便成了影响农村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体育教师队伍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
由于经济不发达,许多农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特别是村级小学,专职教师可以说了了无几,即使配备了专职教师,也是挂名的,他们大多数人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即使很有天赋的孩子,没有一位具备体育知识和技术的.老师去培养,去发掘,而靠自己盲目地去练,或在错误的指导下去练,就有可能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而且还有可能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建国以来,国家虽然培养了诸多的体育师资。但是,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农村经济过于落后,都使他们望而却步。所以,导致农村的体育教师极其缺乏,体育教师队伍的短缺,给本就难以开展的农村体育教育雪上加霜。而那些对体育充满渴望的乡村孩子们,在朝气蓬勃的时代没有正确的体育引导,最终即使成长,也只能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无力的弱书生。
三、场地器材匮乏
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匮乏,虽然一部分学校添置了部分体育器材,基本上能够满足学校体育教学
及课外体育活动,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很多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在很多村级小学已“荡然无存”。受经济条件的影响有些学校体育设施不能得到补充。没有场地、器材设施,农村小学生大多只能在户外拍拍球,踢踢毽子,捉迷藏等。在这种现状下,再有水平的体育老师,面对校无场地,无器材的情况也只能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因为体育毕竟是通过运动来体现的,光有满腹的理念,而不去进行身体练习,怎能增强学生体质,又怎能培养出合格的体育人才呢?
四、备课缺少成效
备课作为上课的依据,真的被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起来,按照备课的内容进行教学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受学校办学条件上的影响及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制约,备课只成为一种形式,久而久之又成了体育教师的一种负担。备课簿每学期都是新的,而内容依旧如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内容“换汤不换药”,大部分体育教师在做无用功的局面何年何月何日了结?
农村体育教学论文
摘 要:体育教学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体育工作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体育;教学;结合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机能正常发展,做到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及其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合理化、科学化。根据多年的教学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注意学生个性与教学有机结合
在当今的小学生中,留守儿童已占绝对多数,他们的体质弱,特别是独生子女。导致他(她)们体质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现实生活中,隔代家长对孩子过度宠爱,不忍心看孩子在体育运动中受苦受累;给孩子吃最好的,玩最好的,什么事情都干依百顺,使得孩子在正常的年龄有着不正常的体重。另一方面就是现实的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性格太孤僻,不喜欢参与大的群体活动,过分强调“个人”为中心,这就严重阻碍了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研究现实的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更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扩大学校的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作为我们体育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的观念,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尽可能多的采用团体协作、相互帮助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广播体操的教学中,适当采用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分组练习中尽可能多的进行相互交流和帮助。小组练习既要讲合作,还要讲竞争,从而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以小组为主体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的进取精神,还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了解、相互帮助。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1、化繁为简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小学生在学习中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简单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学习广播体操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的团体性及一致性更是无从谈起。我在具体教学生学习第二套广播体操中的肩胸运动时,把整套动作进行“肢解”,把较难学的跑跳步动作比喻、分解成小孩子们平时调皮高兴的动作;同时,采用“先进生”带“后进生”的教学方法,通过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尽可能把运动技术简单化,让学生在学习动作要领时一学就懂。在课堂上,老师讲解完动作要领后,让学生根据老师说的要领去做动作,做对了,及时加以鼓励肯定;做的不好,老师再次做示范动作,并帮助他们完成。那样学生就会对自己在课堂的表现会非常满意,感觉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会有成就感,从而很好的提起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2、变烦躁无味为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现在的少年儿童为什么不太喜欢上体育课呢?通过我在实践的体育教学中发现:上体育课太累,搞得一身的臭汗;上体育课时缺乏趣味,每天做同一动作而感到烦躁。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趣味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每天体育课前必须做的准备活动时,不要总是单纯的采用徒手操,在适当的时候采用跑步、游戏、民族舞蹈等形式进行教学。相同两堂课的准备活动学习的技能一样,但是练习的方法不一样,这就增加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多采用“游戏教学法”和“比赛教学法’’进行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尽情的享受“娱乐体育”的乐趣,就应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采用“游戏教学法”和“比赛教学法”进行体育教学。特别是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很适合游戏形式进行体育教学。游戏形式的体育教学是根据小学生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体育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路。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比赛教学法”在形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儿童在学习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娱乐体育”教学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实际可能性,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如在小学一年级“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跳远”的体育教学中,有些小学生因图快或不认真,常常出现双脚起跳,或出现起跑的现象。如果设计成“羊妈妈教小羊学本领”游戏,看谁学的好,同时又跳的远,这样再跳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同时又感觉很有趣。通过“娱乐体育”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从而达到了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的“双赢”。
总而言之,学校体育教育既要教学生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和卫生常识,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更是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用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学校体育教育的道路和意义任重而道远。
浅谈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主要组成一部分,体育课程改革至今,农村体育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发展,作为基层体育教师必须深刻领悟课改精神,克服困难,认真设计和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使学生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影响 课标理念 认识
作为农村体育工作者,深感到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培养未来健康的建设者,为了下一代身心健康,体育教师要组织好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里谈一谈,在农村不利于教学发展的几点因素、体育教学的认识与大家共鸣。
一、影响教学发展不利的因素。
1.农村体育教学,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学校领导、班主任,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体育教学得不到重视和支持(例:占用体育活动时间、添置器材、待遇等)因此,体育教师自暴自弃,工作态度不端正,直接障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心身健康。
2.农村体育课堂教学,随意性太大,严格按照计划(教案)授课较少。因此造成教学秩序乱、差、效果不好,反而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
3.农村中学,班额人数较大(一般60――70人左右)场地、器材的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挫伤。
4.农村中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学生,对体育课缺乏热情。上课无精打采、逃课、请假现象较多,这样影响到学生锻炼和学习。
5.农村中学,体育专职教师短缺,大多数是兼职教师(语、数、外或是其他教师上体育课),他们上课理念是“学生自由,我自由”以自由活动为主,一节课下来,根本没有锻炼和学习的要求,反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6.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学习、机会较少,甚至有的参加工作至今,连县级优秀课都没有观摩与参与,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单调、枯燥无味,仅仅停留在“放羊式”“几个球”“几组跑”和“军体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有质量吗?
这些客观和主观问题,主要责任在于体育教师工作态度。著名教育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二、领悟课标理念精神――是教学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条基本理念,分别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立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可以说这课的性质和四条基本理念是指导我们体育教学的观念和追求,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方面的指导与观念。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认识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
能否设计和组织好每一堂课,是关系到教学质量好与坏的直接因素,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一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二是教学课堂设计要新颖;三是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四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多样化,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和学习,同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明确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制定既要全面,又要具体,目标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学的方向。自己要清楚教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获得什么?
2.教学设计要新颖:在设计教学过程要创新,提高学生兴趣,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途径来愉快地完成教学各项任务。
(1)场地器材布局要合理,即方便组织,又方便教学活动。
(2)充分利用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保证学习练习的需要。例如:跨栏架本用来跨栏,可以用做投射门,还可以用做钻越的障碍物等。
(3)体育练习要花样化、游戏化,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的完成教学任务。
(4)竞争性: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比较强,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比赛性活动,即达到锻炼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结、集体。
(5)体育教师在场地,教材以及教学各个环节来确保安全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体育课设计要丰富多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制定教学内容;更科学的安排练习负荷和密度,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和教学过程规律,运动负荷安排要合理,一般应由小到大,逐渐加大,大中小强的负荷合理交替,要遵循合理的生理负荷原则的基本要求,应符合学生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运动负荷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过大超出学生身心所承受的限度,而且会带来不安全因素(头痛、头昏、恶心、肌肉抽筋、虚脱等因素)。
教学过程中判断运动负荷是否适宜,可以用脉搏进行分析。(指数小120次1分钟,中140――160次1分钟,大170――180次1分钟)。
4.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死板,会使学生的求知欲受到限制。教师要根据课的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对象情况及教学环境的因素,正确合理运用组织形式。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可以进行,男女分组、兴趣分组、能力分组、伙伴分组等,来提高学生锻炼和学习能力,避免教学单调、枯燥。
四、结束语
总之,农村体育工作者要端正思想、更新观念、领悟课标精神,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乐于学、喜欢学、又要让他们知道目的和意义;多采用激励、鼓励性语言教育学生,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朱万银 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高等教材《学校体育学》李祥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摘 要:当今社会,农村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溺爱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通过更新观念、改进设备、完善组织教学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等素质变得日益重要。
关键词:体育教学 农村中学 教学现状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基〔〕17号强调: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改变课堂教学形式是基础,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给学生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体育课程作为一门提升学生体能的实践性课程,制定并实施良好的课堂教学成为必要,但体育教学尤其是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对体育课不够重视。
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首先,学校领导阶层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在一些领导观念中还留有对体育课的传统观念,即体育课是副科,不是升学的衡量标准,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其他学科或者活动有更多的时间,就随意占用体育课,缩短体育课时,更有甚者,将体育课用作劳动、开会等,体育课的实践时间被剥夺,体育课长期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另外一种课程落实无关紧要,即使要落实,也不必安排专职的体育老师,只要有老师带着学生玩即可的观念在学校主管领导中常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其次,体育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一方面由于体育教师的非专业型,另一方面由于领导不够重视,体育教师在学校地位、重要性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肯定,因此在城市优厚条件的吸引下,很多优秀的体育教师都进入城市中学,剩下大部分体育教师也不能以正确、应有的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造成体育教学质量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最后,家长的态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永不变更的期望,尤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父母都以读书为主要出路,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想法作用下,对升学没有直接贡献的体育自然无人重视。
(二)体育教学设备落后、欠缺。
首先,体育器材缺乏,这几乎是所有农村中学都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因为体育课在升学中的地位使得学校在体育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场地器材严重缺乏,对体育课的正常教学产生了影响。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课面临的问题,就是场地不足,资金短缺。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和场地每年都要进行维修,这部分资金主要由学校自己投入,但学校较为匮乏的资金链决定其对体育设备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即使一些学校购买了体育器材,但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加上缺乏专门的保管人员,造成学校在体育器材上的匮乏。
其次,场地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按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小学生人均场地面积应不少于5平方米,中学生不少于6.8平方米。但大多数农村学校显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部分中学人均场地面积在2平方米左右,绝大部分超过3平方米。不同省区各类学校基本上都有球类场地和不同规模的田径场地,但距国家的规定尚有一定的差距。
(三)教学内容单一,组织形式落后。
有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教给学生要考试的内容,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内容。大部分教师和学校都是围绕体育达标和高考体育加分这项政策进行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考试内容定的,对于非考试范围内的,学生必备的体育技能则不加理会,这直接导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另外,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没有新意,一味地重复使用,没有科学性与系统性,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阶段也是目前农村中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组织形式,部分教师惯用指导、控制等强制性措施,采用“圈羊式”组织教学,要求学生毫无新意地机械模仿,教学中态度严肃、教条。或重教不重练,控制死,练习少。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组织形式,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贯彻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要提高农村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农村体育教学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一)转变观念。
第一,更新观念,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功能,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等。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只有树立科学的、新的观念,提高认识,才能更好地推进课改,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制定正确的发展措施,加强领导,规范管理。要依据“课程标准”制订出学校与学校实际相符合的体育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等,按要求开足体育课,同时学校有关部门要定期督查,确保体育课的正常开展。上级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教委颁布的体育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教育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组织管理和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二)改善设施。
针对农村中学体育场地不足和器材缺乏现状,我们需要通过多种解决渠道改善这一教学条件。首先,申请上级教育部门用于体育教育的拨款,尽量增加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尽可能地补充各类体育教育设备。其次,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农村体育教育现状,让社会各界及时关注农村体育教育问题,运用社会这一巨大资源,逐步弥补农村中学资金不足。最后,探索农村学校自力更生的解决模式。在充分发挥已有器材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就地取材,鼓励中学教师和学生自制部分沙包、跳绳等体育器材,解决体育器材短缺问题,满足农村体育教学的需要。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在农村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如在排球垫球教学中,纠正学生的不良动作,采取学生两两组合、互相指出不足的形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农村体育课堂上,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有效方式,可依据学生体育水平的差异分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另外,针对农村中学体育设备欠缺困难,我们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体育课上安排跑、跳、投等不需要很多器材和设施的活动,同时注意进行一些具有农村特色的发展学生协调性、灵活性、创造性的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此外,在体育活动中运用合理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德也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改变体育教学中只发展学生“四肢”的现象,更要发展学生的头脑,丰富学生的思想。
总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进步,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等方面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更关系到国家、社会的人才标准,应该受到社会各界和学校管理者、教师的高度关注,要探索有效的改善途径,提高农村学生的体育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洪海.如何提升初中体育教育[J].文学教育,,(9).
[2]许冠忠,王宗平.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改革策略[J].体育与科学,,(4).
[3]李东彬.中学体育教学应如何贯彻素质教育[J].体育学刊,,(6).
[4]徐国宏,朱洪金.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J].教育视野,2010,(4).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邓州市7所农村高中(一高、二高、三高、四高、穰东高中、白牛高中和张村高中)的体育教师(其中女教师10名,男教师46名)和200名学生(随机抽选,其中男生120名、女生80名)为调查对象。以邓州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图书馆相关文献资料,并且从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对7所农村高中的体育教师发放问卷56份,回收52份,回收率93%,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89%。对7所农村中学随即抽取的高一、高二和高三的200名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6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95%。
1.2.3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采用Excel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2.4访谈法
根据课题需要,深入7所农村高中,对老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访问,了解体育教学工作的相关内容。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课开设情况
7所农村高中高一、高二学生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基本上都能按大纲保证开课学时。由于高三学生处于高考备战阶段,每周开设1节体育课。
2.2体育师资情况
调查7所农村高中体育教师52人。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邓州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青壮年教师是邓州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师的主体,但是女教师的比例偏低,不到总体育教师人数的五分之一,性别结构不合理。邓州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师的学历整体上水平较低,本科及以上学历较少,专科学历较多,教师的'的职称结构也基本合理,然而在所有的体育教师中,研究生的比例偏小,人数仅为3人,专科比例较大,还有个别教师是中师学历。教师和学生的比例还不是很合理,依照国家规定,体育教师平均代课4个班,每周8节课,每班58人,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232,工作量有些偏大。
2.3场地、器材设施情况
根据实地调查,7所农村高中的田径场都不是正规的田径场;有些不符合国家标准;基本上都有篮球场但是数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平均每所高中6块;排球场基本没有;乒乓球台多为水泥浇筑,为露天摆放;单杠双杠虽然有,但是却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一般不用。(表2)从表3可以看出,7所农村高中体育器材配置的数量较少,经实地调查,并不是所有的器材都能用,有些已经损坏,基本上满足不了上课的需要。根据实地调查:7所农村高中的场地、器材设施与国家规定的配置标准相差较大,7所学校拥有的器材数量不平衡,器材设施的配置也不太合理。
2.4体育课上课情况
调查中,虽然7所农村高中都有体育课,但是体育课仍然有被占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做清洁卫生占用体育课,为了参加某些学科评比占用体育课,还有其他学科教师为了赶进度或者补课占用体育课。说明体育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管理不到位;存在重文化轻体育的现象;还有就是体育教师对工作不负责。
2.5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据调查,两操是农村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都能够正常开展,7所农村高中基本上每天下午都有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但是活动项目仅限于篮球、乒乓球等很少的几个项目,其中有很多学生不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在教室或宿舍呆着。缺乏组织和必要的管理,虽然7所农村高中每年都组织运动竞赛,但是基本上都是篮球赛、越野赛等几个项目,形式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参加的同学很少。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邓州市7所农村高中都能按大纲正常开设体育课;体育教师的师资情况偏低,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落后,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每个学校都有体育课存在被占用的现象,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管理不到位,体育教师对工作不负责;课外体育活动形式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参加的同学很少。
3.2建议
切实落实国务院颁发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根据农村的实际条件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和卫生工作”。学校要摆正体育的位置,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树立“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扩大体育教师的数量,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考察和评估,严控体育教师聘任。加大对农村高中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体育设施。严禁其他学科占用体育课,对于体育课选择性的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利用本校的有利条件,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喜欢体育课,爱上体育课。抓好两操的执行,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形成热爱运动的风气。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论文1500字
一、现阶段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农村体育教学的内容单一、固定。
现阶段国家为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学生在每学年会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检测,这一检测结果会输入到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检测系统中,与学校的教学质量相挂钩,这是一件好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学校对体育教学的关注。但这种制度也存在着缺陷,因为这些需要达标的项目是固定的,同时其测验与检测均由学校单方面来完成。这就造成了有的学校为了达标只让学生学习需要达标的项目,对不需要检测和达标的项目便不让学生进行学习,也不纳入平时的教学中,甚至有的学校在达标检测的时候弄虚作假,虚报、谎报检测数据。这样的后果是把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长期下去,学生的体育素质根本没有办法得到保障,不但不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乐趣,还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二)学校体育器械不足、场地建设不健全。
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非常落后,有器械没有场地,有场地没有器械,或者什么都没有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使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二、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有全局意识和为学生长远考虑的意识,从思想上提高对农村体育教育工作紧迫性的认识。同时,相关部门要从舆论导向、体育课程、师资队伍、督导评估等方面制定更加合理、可具操作的制度,为体育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要自上而下提高对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及作用的认识,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功能,即把体育教学理念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目的和要求结合起来,把体育放在与其它考试科目同样的地位,让学生、家长、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对它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大力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特长。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培养不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我们要把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作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学习、探索,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较强的专业素养。此外,学校也要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去承担体育教学,把具有体育专业的教师调到体育教学的岗位上来,让其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农村体育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切实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
近年来,虽然政府对农村学校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但由于诸多原因,仍不能跟上农村学校的发展速度,以致于造成了体育教学中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相关部门就要设立专项资金,切实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
三、结语。
总之,要想彻底改变现有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落后现状,不是空喊几句口号、出台几份文件就能解决的事,也并非一两个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解决。但我们坚信,只要国家、地方政府、各级教育职能部门以及学校都足够重视农村体育教学,就一定能使它产生好的改变,迈上一个新台阶。
农村小学教学论文
《品德与社会》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解决问题和清除烦恼,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充分享受成长的快乐。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容易亲近的人。小学生对某一个学科的喜好,由于年龄认知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无论课内课外,教师都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把师生关系推向和谐。师生之间做到了心相通、情相连,学生的心扉就自然地向老师敞开了。在这种师生关系下进行教学,肯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欧洲新教育家德可利乐认为:“兴趣是水闸,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和指引注意流下来。”因此,要根据教材和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汇报收集的材料,看图说话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在上课前几分钟,我脸带微笑让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学生讲述后给予表扬与肯定,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接着让学生介绍图片,让学生爱上《品德与社会》课,由此完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
三、走进生活、学会实践
《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课堂上学生受到教育,纷纷议论学校的环境卫生做得不够好:校园内学生乱扔废纸、食品袋 ,走廊、教室的墙壁乱涂乱画,有部分学生把垃圾倒在垃圾池外。如何改变这些现状呢?怎样才能让学生所掌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我便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开展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号召全班学生见到垃圾主动拾起,见到不良的行为大胆指正。把学生与其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体验、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结合语文教材,提高教学实效性
语文和品德与社会两学科存在着关联性和融合关系,虽说语文课和品德与社会课,对学生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但对人的培养却是异曲同工。语文和品德与社会两学科之间的融合,增强了知行合一的力度。这两门学科在携手走向共同的目标:帮助学生形成“道”──好的品行和素养。以语文和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的内容为例: 语文第二组《詹天佑》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就有着关联性和融合关系,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包含了三个学习主题:(1)不能忘记的屈辱;(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詹天佑》的历史概念促进了对《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的历史学习的理解,《詹天佑》一文用具体的人物事迹印证着“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人们所做的努力。同时,詹天佑作为首批留洋儿童之一,作为日后成长起来的工程师而非政治人物的角色和行为,也丰富了品德与社会的历史学习。有助于学生历史地、发展地理解和认识社会。可见,我们可以利用语文教材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更精彩,更圆润,更智慧。
五、面向农村,对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教育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良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以美冶人,对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教育
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教师还应该运用美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以道德情操的陶冶。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我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着力刻画、揭示人的灵魂美――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的美。我在上六年级下册《男生和女生》这一课中,时时教育学生如何和女生交往,男生如何对待女生,男生要处处树立美的男子汉形象。男女同学互相帮助,互相提醒,互相学习,互相提高,营造一个美好的学习空间。此外,我还经常运用艺术的手段,如唱歌、绘画、听音乐等来熏陶学生的心灵,强化道德意识,做到情理交融。,积极的、健康的、高尚的、美好的道德情感就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陶冶之下,逐渐在学生身上形成。所以《,品德与社会》课如果没有美育的渗透,是决不会取得成功的。
目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我们这些乡村老师在思想上重视起来,以实际行动去参与;只要我们自我实践、自我突破;只要我们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我们的课堂达到和谐高效。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体育课程新标准》为重点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出操、集队、集会纪律,做好出操、集队、集会常规训练,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注意加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树立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个性,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激烈竞争奠定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三、四年级学生一般为8—9岁,属于人体发育的童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9—10岁开始突增,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女生均早于男生。四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
2、三、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不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四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灵敏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
3、三、四年级学生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可塑性比较大,富弹性,坚固性较差,不容易骨折,且容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身体姿势的培养和练习前的准备活动。
4、三、四年级学生肌肉中含水率较高,肌肉细长而且柔嫩,大肌肉群发育比小肌肉的发育要早因此,要多安排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在注意发展大肌肉群的同时,也要注意小肌肉群的发展。
(二)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三、四年级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2、三、四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3、三、四年级学生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4、三、四年级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
5、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愿意听表扬,要求老师采取公平态度,老师批评不当,就不乐意,特别是女生。
三、教学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学生将能够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用技能:学生将能够: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运球等;做出基本体操的动作;做出单一的体操动作,如滚翻、劈叉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空情绪学生能够体验并简单描述进步或成功时的情绪表现;观察并简单描述退步或失败时的心情。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学习领域的各个具体的目标,以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快乐的发展。
5、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重点:
安全教育,队列队形,立定跳远
五、教学难点:
安全教育,前滚翻
六、教学措施及注意事项
1、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小学生好胜心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3、因材施教,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4、高年级的学生可采用一些分组轮换的方法,由小组长带领进行练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
七、教学进度
一
引导课,课堂常规
学习课堂常规,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二
1、安全教育;
2、游戏:一切听从指挥
三
1、徒手操;
2、正确做眼保健操
四
1、队列队形
五
1、复习广播操预备节、伸展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
2、复习广播体操,认识到广播体操的健身健心作用
六
1、复习广播操体侧运动、体转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七
1、蹲踞式起跑;
2、培养学生跑跳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柔韧、灵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八
1、蹲踞式起跑;
2、游戏:换物接力
九
1、30米加速跑
十
1、30米加速跑
2、游戏:迎面接力
十一
1、跳长绳
十二
1、跳长绳
2、游戏:跳大绳接力
十三
1、立定跳远
十四
1、立定跳远
十五
1、前滚翻
十六
1、前滚翻
2、游戏:叠杯游戏
十七
期末测试
测评
十八
期末测试
一、学情分析
我任教六年级两个班,学生通过这几年的上课基本了解上课的要求,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根据学生生理特点来看,灵敏和柔韧性是这段时期重点发展的项目,同时有必要辅助速度练习。根据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柔韧成绩还可以,学生的体形练习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为更好的服务于以后,要多做些速度练习。
二、教材分析
六年级体育基础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各学习领域“水平三”目标的规定及活动和内容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而选编的,用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活动实践,它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走和跑的练习中,主要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为主要学习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主要的内容围绕着学校的趣味运动体育项目进行开展教学法。.六年级的测试项目是400米,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侧重学生的柔韧练习。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对于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升审美素质,陶冶情操,均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开展该项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推动体育、艺术课程改革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常识和方法。
2、进一步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四、教学任务:
1、继续抓好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执行体育教学大纲及课程计划,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正确引导学生能自觉锻炼身体。
2、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钻研,通过听随堂课,备课笔记和课后小结;教研组老师应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共同成长的过程。
3、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课外文体活动,引导学生能自觉锻炼身体,使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4、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5、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对于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升审美素质,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推动体育、艺术课程改革的发展。
五、教学方法
1、教学中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激励学生学习。
2、教学中收放结合,有意识让学生自我锻炼,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六、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2、从游戏、竞赛手段人手,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养成自觉的锻炼的习惯。
3、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4、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
一、全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体育基础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各学习领域“水平一”目标的规定及活动和内容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而选编的,用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活动实践,它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水平一”的活动与内容目标要求,把所编的队形练习、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滚动和滚翻、攀登爬越、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等诸项内容统一归类,称为“基本活动”。这些内容,都是一些最简单的身体基本活动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实用性技能,没有典型的运动项目。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简单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正常生长发育,增进身体健康。学生在身体活动当中,伴随着丰富的心理活动和各体育群体社会性的交往活动,感受到友好合作,团结友爱的情趣,体验自信、健全的个性心理。通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合作、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优良作风和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小学一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但对体育基本活动的动作概念和方法了解很少,因此,基本活动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各种体育活动的技术和技能打下一定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把本来较为简单的动作教的复杂化,也不宜已竞技性运动项目的训练手段运用于基本活动的教学。
二、教学总目标
1、进一步了解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尝试和方法。
2、进一步学会一些基本活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三、教学重难点
1、养成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
2、队列和队形练习。
3、小学生广播体操。
4、各种跑、跳、投练习。
四、教学方向
培养体育人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全面发展人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展学生的体能,发展学生各项技能,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性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五、教学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做到深入了解教材与教材有关的书籍及材料。谢号角案,做好示范和讲解,使学生能有从客观和主观上学习。
2、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知识起到指导,纠正学生错误为主,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3、及时进行考评,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进度
本册教学目的和目标
教学目的: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以《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越上一个新台阶。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 健康第一 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本学期体育组将狠抓体育常规,提高堂课质量,根据大纲,新教材,积极组织好体育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体育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根据新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备好室内和室外课教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水平,理论水平,教学和教科研能力。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严守学校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统一运动服装,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建立好体育科研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科研,多统计数据,以论文的形式来汇总。上课多练,多讲,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 两操一舞活动 ,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室内广播操的训练,举行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本学期的体育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新课标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并更好的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在已有的训练经验上不断的总结提高和完善。在总结过程中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正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组内教师要开展好听课、评课活动,分管体育的校行政要加强随堂听课并及时反馈意见,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是长跑传统项目学校,建立健全完善的校级运动队框架,是长远的事。按照体育竞赛计划表,认真抓好的训练。制定好周密而详细的计划。每天保证训练一个小时。并规范运动队训练制度,要求各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为我校能成为体育特色学校而积极努力。加强田径队训练,争取在小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最大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九月份
1、制订体育工作计划,召开体育教师会议,部署学期体育工作。
2、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认真进行体育教学工作。
3、各训练队制定训练计划,健全梯队建设。
4、一年级认真训练广播操。
十月份
1、一年级广播操验收。
2、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十一月份
1、做好《冬节三项赛》测试、上报工作
2、积极组队参加区毽绳比赛。
十二月份
1、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2、各训练队认真进行冬训。
一月份
1、考查学生体育成绩。
2、总结体育组学期工作。
3、体育资料归档。
摘要: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激发,都是新课改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如何创新小学体育方面的教学显得更重要。本文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予以分析,并结合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提出小学体育教材教学的游戏化这一思路。游戏化体育教学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身心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教材教学;游戏化
一、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并不是特别让人满意,一些老师只是按照教育部的教学指示教学,不仅缺乏创新意识,而且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极为缺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于老师大多言听计从,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田径的认识和学习兴趣,这样老师的责任就更重大了。体育田径教材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田径课程中。
二、小学体育田径教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资源相对短缺
一方面是教学场地的有限性。虽说田径是一项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运动,但在学校,尤其是小学,田径场就是体育田径教学的主要场地,可用于教学的场地有限,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获取体育田径知识的主要信息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一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不能与时俱进。
2.教学目的的功利化
一些人把那些体育赛事中的田径当成是田径运动的唯一表现,将体育田径当成是一种竞技体育,久而久之教师也在教学中传输这一观点,对于体育田径的误解进一步加深,小学体育课程的意义不复存在。另外,老师可能过于追求竞技项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一味重视投、跑等动作的教学,忽视了学生自身需求,造成孩子们学习兴趣的丧失,不仅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不利于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提高学生对体育田径的学习兴趣显得格外重要,对体育教学进行游戏化改革就显得更必要。3.教学手段的单一化每当上体育课的时候,一些老师的做法就是将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简要说一下,教授几个简单的动作要领,看着学生练习一会儿,然后让他们自行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显得比较单一,很难让小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发挥。
三、小学体育田径教材教学“游戏化”的应用及意义
介于小学体育田径教材教学中存在的些许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建议,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化”的元素。
1.提供更丰富的自主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田径这项运动中,就应该做到迎合小学生好动与活泼的天性。教师可以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几种不同的教学器材,允许他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适宜在田径课上进行的活动,并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例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小型的趣味接力赛,落后的一方将要进行个人才艺展示,努力让学生在比较融洽、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体育田径;还可以为学生们设置障碍跑道,在跑道上放置各种小型障碍物,例如手绢、沙包等,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的距离下拿到一定的障碍物,分小组进行,获得做多的小组获胜,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2.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游戏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扮演的角色一直是说教者,也就是说,很少真正参加到学生们的活动中,小学生对老师只是言听计从。但实际上,如果老师能够转换角色,与学生一起互动,在体育田径教学中和学生打成一片,这将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我认为,老师可以加入到学生的游戏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举一个例子,老师可以设置一个场景,最好是大多数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画片,将全班所在地方设想成一个逃生场地,进行一场逃生游戏,让每一位同学扮演,一个角色,可以是逃生者,也可以是阻止逃生者卫士,让老师也参与其中,一起完成整个逃生行动,相信这类游戏化教学的进行,不仅会让学生在游戏中使身体得到一定的锻炼,而且将进一步增进师生关系,让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显得更轻松。
3.鼓励学生在游戏化教学中提高素质
在小学生的眼中,老师就类似于权威,老师的任何一句话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老师的任何举动都应该注意。即使是在游戏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可能全部集中,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善意的提醒。另外,一般来说,小学生在进行较长时期的体育锻炼之后很容易产生疲惫感,意志力随之慢慢消减,老师应该采用激励暗示法,比如说讲讲自己当年在进行体育训练时的努力与坚持,以此增强学生的意志力,激励他们努力完成任务,扮演好在游戏中的各种角色。我们还可以通过男女生接力赛的形式,在互相协助、共同完成的过程中达到玩与练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在玩得开心的同时,实现训练目标。田径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具有广泛迁移性和对终身体育锻炼有深刻影响的基本技能,并对现有田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拓展,让学生从单一的动作技术学习向提高综合运动能力和实际生活所需要能力方向发展,形成适应日常生活和娱乐所需要的自然实用的运动技能和技巧。在体育田径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运动技能体验中真正提高运动技能技术,增强学习效果。将游戏融入到体育田径教学这一思路,利于改变学生体育学习的心态,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老师们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寓教于乐,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四、结语
游戏化教学本来就是一种更加符合当代需求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田径中,使他们的身心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应当推广和应用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范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体育学刊,20xx.05.
[2]王仕云.新课改下小学体育创新教学探析.新课程导学,20xx(19).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广,体育教学工作在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受到了较为显著的重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课堂教学内容得以丰富,从而达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本文主要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的运用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为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贯彻和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教学;作用分析
所谓的体育游戏就是通过相关分离从游戏项目中独立出来的学科之一,其基本内容包括走、跳、跑、投等,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规则进行创造和改变的形体动作活动之一,属于游戏的一种。[1]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该种游戏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由于其来源于游戏,具有易行性、趣味性、集体性、竞争性、社会性等优势,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阶段性学习活动中,并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体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对教学参与者的重视。[2]
一、激发小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大都是通过徒手操、慢跑等形式引导学生热身,这些方法虽然有着实效、安全的优势,但是,难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改变,并把普通的徒手操、跑步等运动融入到游戏过程中,让小学生在愉快玩耍过程中达到热身的效果。[3]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改编将慢步改成学生喜欢参与的追逐跑游戏,让小学生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达到运动全身的效果,还能够保证其学习兴趣能够得以提升,活跃体育教学氛围,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二、更好地导入新课内容
学习属于循序渐进的活动,所有人在与新事物接触过程中要能够顺利度过适应期,体育学习也是这样。为了能够保证体育教学活动达到目的的要求,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要能够做好铺垫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掌握新的技能。若在铺垫过程中使用游戏来加以替代,则就能够让他们在轻松语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相关技能,保证之后的教学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4]例如,小学体育教师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掌握篮球运动中的运球技巧,可以组织他们参与到“运西瓜”活动中,让小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并将篮球作为西瓜进行运动。在游戏中不仅能够保证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还能够更加熟悉和了解球性,从而保证后期的运球学习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这种游戏导入教学法为新内容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消除学生存在的抵制情绪
在很多小学生意识里,体育课程就是炎炎烈日下的机械做操、枯燥跑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近较为深刻地遗留在学生的内心,从而导致他们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进一步影响体育教学效果。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尽早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体育教师在开课之前可以通过游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情趣,并将教学内容更好地和教学设计融为一体,让小学生在游戏比赛中体会体育情趣。[5]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随机将学生分为两组,并让他们都参与跳远、跳高比赛中,并对一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技能指导,通过系统的练习之后这一组学生的比赛成绩肯定要明显高于未接受指导的一组,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3]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减少学生存在的抵触情绪,从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四、通过举一反三来发挥学习迁移作用
所谓的学习迁移就是表示一种学习活动对其他学习活动产生的影响。学习迁移有着较广的范围,小学生凡是经过学习得到的态度、知识、技能、行为方式都能够在具体的条件下实现迁移。[6]为正负两种,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做到合理安排、认真分析以及科学运用,保证迁移所具有的积极性得到发挥,降低出现负迁移的可能性。由于体育技能学习有着自身的规律,因此,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时,要能够更加灵活科学地使用迁移规律,促进他们的体育技能得到提升,并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体育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工作之前、兴趣导入阶段通过辅助游戏来进行教学活动,保证这种辅助游戏的内容形式和教学内容类似,小学生在这种游戏技能之后,就能够将其转移到学习活动中。[7]例如小学生在参与到青蛙跳荷叶游戏中对跳跃动作加以模仿,就能够掌握关于跳远的相关技能。[8]
五、结语
体育游戏在我国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小学体育教师通过对体育游戏的合理应用,就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其学习兴趣,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得以丰富,进一步达到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9]让小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游戏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实现自我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珂.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S2:294-296.
[2]陈月荣.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科技,20xx,07:236-237.
[3]刘保华.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20xx,15:115-116.
[4]张杨.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xx,01:190.
[5]刘海军.浅析小学体育游戏教学[J].学周刊,20xx,35:189.
[6]郁佳园.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xx,26:204.
[7]徐琼.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xx,03:268-270.
[8]孙寅超.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xx,25:66-67.
[9]蔡锦勇.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xx,16:163.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这对于新时代下的体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从赏识教育的角度进行合适的处理,以免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体育教学与赏识教育进行深入的探究,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提出优化措施。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赏识教育;应用研究
引言:
教学与赏识教育应该注重以学生为本,主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进行具体的开展。作为体育老师,在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要对学生做好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辅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1.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小学生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应用赏识教育时要紧密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否则不但不能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反而会对体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从感知和注意力方面上来看,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持续时间较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意志特点上来看,小学生身体生长较快,他们精力充沛而且活泼好动,所以自制力不强,在体育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不遵守纪律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于其身心发展特点恰当引导并实施赏识教育。从性格特点上来看,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往往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实现的,因此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盲目将学生进行等级划分,而应该一视同仁地实施赏识教育。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依旧还是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由于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所以给教师带来许多难题。因此,为了便于管理和学生的安全,所以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的内容变得死板,教学方法非常单一。这就让小学体育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让这些正处于童年的孩子们失去了儿时的快乐。导致小学生从小就开始讨厌上体育课,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本来应该是学生最“生龙活虎”的时候,但是却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问的互动较少,教师为了便于实施教学活动和管理,缺乏多种教学手段和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应用,因此小学生从教师身上得不到较多的关爱和赏识,这会导致小学生缺乏自信。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挑选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有必要将赏识教育实施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由于小学生所特有的性格、情绪、意志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在恰当的时机予以肯定和赏识,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促进教学过程更好的进行。
2.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不足
2.1教育形式化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学的重点发生了偏移,教师只是重点关注学生的体育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关注力度不够,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深刻的认知,只注重表面形式,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监督,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将赏识教育进行真正的实施,也无法有效落实。
2.2教学方式有待提高
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方法不能过于单一,传统的说教模式在当今的学生个性化发展下很难有长远的应用。目前,我国小学生个性明显,如果在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方式,只是通过说教或者是指责来进行,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影响,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教学工作很难有效地开展,造成得赏识教育失败。因而,为了保障赏识教育的有效性,在方法上有待提高。
3.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1体育老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关爱
体育老师是整个教学的执行者,也是赏识教育的实施者。因此为了保障赏识教育有效性和针对性,以及使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体育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建立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增进和学生之间的感情,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解,进而对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的帮助。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过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解。第一种方式是针对个体进行谈话沟通,第二种方式是问卷调查。通过谈话沟通能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真实度较高。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着缺点。很多学生更注重个人隐私,因而会对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些排斥,逐渐与教师产生心理隔膜,赏识教育工作很难施展。而第二种方法问卷调查,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学生的个人隐私,但是都是由于学生个人的回答,所以在真实性上略有降低。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体育老师应该结合实际的班级情况制定相应地了解方案,为赏识教育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增进师生感情的同时,使教学工作效率最大化。
3.2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打造乐观,团结向上的班风
体育老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对学生生活以及学习方面的指导与辅助,来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对于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个性优点,不要对学生进行斥责,或者做出一些伤学生自尊心的事情。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一名学生不仅贪玩,叛逆心理极其严重,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还打扰到别的同学,我并没有直接点名批评,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提醒。下课后我主动与该学生进行面谈,发现该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我对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充分的了解学生情感所需。这名学生逐渐感受到了体育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主动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取得了较好的赏识效果。同时在班级中要不断的增加相应的学生之间交流活动,例如在苏教版的体育教学中,在进行第1课的学习时,目标为在徒手做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在课堂中,就可以尽可能多的组织同学们开展集体的体育锻炼活动,在集体进行交流活动之中,逐渐的渗透赏识教育,教育学生之间要互敬互爱,懂得关心。例如可以在实际中增加趣味田径等活动,对于活动场地的要求较低,对于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不需要专业的田径训练场地,空地、水泥地、操场等场地都可以成为趣味田径体育教学活动的范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条件安排适宜的活动内容。教育部门所引进的趣味田径教学活动还具备一定的观赏性,降低了其竞技难度,活动形式较为丰富,教学教具较为新颖,学生能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相加油打气也切实实现了赏识教育良好的教学成果。
4.结束语
作为体育老师应积极探寻如何将赏识教育和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巧妙地渗透赏识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亲密、互信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体育足球教学实际问题
(一)足球教学没有贴近学生实际情况。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近年来广受推崇,小学生在课余时间活跃在足球场上,但是当他们一旦真正进入体育运动学校进行正规化、系统化的足球专项学习后,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足球技术的提高和单一、大运动量训练,导致对足球兴趣下降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足球教学活动都没有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将足球运动的教学活动与日常体育教学活动等同对待,让足球运动教学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没有考虑到小学生没有基础的实际情况,小学生一下子面对强度极大的足球运动训练,身体受不了、心理上也接受不了,导致足球教学效果较差,长期得不到优势化的发展,导致足球技能的提升也变成了难题。
(二)足球教学没有发挥特有的魅力。足球运动有着独特的魅力,足球是世界性的体育运动,它体现了体育运动中力量与速度的完美结合。它的速度、节奏、运动、力量和线条的舒展给了参与者一种美妙的享受。这种美是力量之美、速度之美、心灵之美被赋予了一种精神———竞争的精神,这种足球精神应该是足球魅力的核心部分。受它的启发,我们看到了激情和技术并沉迷于狂喜的状态。足球的这些魅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却没有体现出来:第一,教师组织了过多的技术训练与耐力训练,没有挖掘出足球运动的竞争魅力;第二,教师考虑到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对足球竞赛活动的危险性采取了绝对规避的解决办法,导致课堂上参与的足球竞赛机会特别少,自然就影响了足球魅力的发挥。
二、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依循学生特点。
1.避免重复训练。小学生不喜欢重复性的训练活动,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避免重复训练的设计,最好能够通过多种手段来组织足球技能训练。例如:教学“颠球”技术的时候,为了避免重复训练,教师一共设计了四层训练内容。第一层,对于初学者进行徒手做无球模仿颠球练习。第二层,用脚颠带绳的球或装在网兜里面的球。第三层,两人一组合作练习,一人拿带绳球辅助,另一同学练习颠球,拿球同学观察并纠正动作,二人交换反复进行。第四层,有技术基础之后,进行两人一组进行颠球接力竞赛活动。从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足球训练从初级到高级训练要有一定的层次性的安排,同时采用独立训练和集体竞争的方式来进行训练活动的组织,避免重复的活动引得学生有厌学心理。
2.遵循由易到难。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的原则,教学中,要从吸引兴趣开始,从难从严要求,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能力。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技术动作,有必要激发、诱导和直观的教学,坚持说话的本质,多练习,少说话,多踢原则。除了在指导教师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外,还要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了示范,正确的行动是最生动、直观的教学演示,它可以真正通过视觉感知动作要领让学生形成技术动作的初步概念,然后反复反复练习,逐步掌握技巧。一般技术动作单一演示容易,如踢、运、停动作。教师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努力中逐步适应。更复杂的运动和在实践中的进攻和防守技术,示范往往不能充分显示结构过程和行动的关键细节,这就需要使用一些助剂,如:黑板、图片、视频和课件,通过技术动作的间接形象的视觉感受,促使学生足球技术的提升。
(二)挖掘足球魅力。
1.挖掘足球技术足球技术的提升要深入挖掘,让学生能够针对技术提升来进行针对性的提升。例如:在进行“8人传球”的教学的过程中,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足球传球技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己深入挖掘技术要点,教师要设计试炼、竞赛、评价的教学模式。首先,讲解8人传球游戏的方法、规则和比赛的记分办法;把学生分成8人一组,在指定的场地上进行试练。其次,组织学生分组比赛,挑战记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最终教师总结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再次组织学生完成游戏“开火车”传球接力游戏,要求学生排成四路横队,每人两手侧平举当一节车厢,由排头同学拿球钻圈,到排头把球回传到排头,排头第二位同学出来接应,再钻圈依此类推,到这堆同学全部完成一次为止,时间短为胜。在进行这个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游戏竞赛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传接球需要注意的动作要点,考虑到怎样更好地用脚内侧传球,提升传球的准确率就需要控制脚的力度等。这样的挖掘技术的教学方式,学生理解更为直接,效果更为理想。
2.创建和谐关系体育足球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和谐的教学关系,以此来展现足球运动的魅力。在训练过程中,使用“不错”、“可以”、“好”、“无畏”、“勇敢”等鼓励语言。要多鼓励,少批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表扬要适当,要重视启蒙,既要肯定结果,又要指出缺点,要正确地批评错误,并及时指出并改正。对于进步较慢的学习者应热心帮助,加强辅导,根据训练水平,分阶段培养战术思维和足球比赛技能,提高学生的训练技能。最后,教练员要善于在竞赛活动过程中稳定学生的情绪,保证学生正确看待竞争活动,胜不骄败不馁,能够拥有正确的体育精神。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的优化措施要依循学生特点,挖掘足球魅力,让足球运动能够在小学课堂上生根发芽,确保足球运动在小学就树立广泛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军玲.增强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4,(06).
[2]孙金华.小学体育课足球教学之我见———快乐小足球[J].当代体育科技,2014,(16).
[3]鲁莽.小学生足球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改革对策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0).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作为体育老师要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享受体育教学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论文
体育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教学要以“快乐体育”为基础,“终身体育”为目标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价值。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教学氛围
教学既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间进行情感互动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的好坏,会对学生的情绪状态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果。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尚未成熟,如果教师可以跟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成为好朋友,那么他们就会喜欢上老师,同时也会喜欢上老师所教的课,这样一来,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反之,如果师生间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相互之间非常严肃刻板,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惧怕老师的心理,更严重的还可能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走到学生中间去,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要处处为学生着想,关心和爱护他们,用慈善的态度,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首先,教师要用和善的语言、温和的态度,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从而主动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生碰到问题或出现差错时,要用和蔼可亲的语气与态度,从内心思想上去理解和支持,关心和鼓励他们,引导他们鼓起直面难题的勇气,怀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
二、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从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体育课堂仍然千篇 一律,即:教师讲解动作要领之后做出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周而复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长此以往,体育课堂将失去原有的活力和生命力,学生也逐渐丧失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实践证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因此,教师要采用生动、有趣、活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投篮”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碰到篮板得一分、碰到篮筐得两分、投进篮筐得三分”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投篮要领,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再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谜语:两手用力撑,两脚用力蹬,团身能滚球,展体是雄鹰。让学生猜一下这是什么动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再如,在教学“4×100米接力跑”时,教师可以有意安排实力有点差距但是相差不大的两组学生进行比赛,结果不出学生所料,稍微强一点的队伍取得了胜利,此时教师对学生们说:“那你们相不相信,只要我跟输的这一组队员谈一会话,他们就能赢?”学生们纷纷表示不可能,结果当老师把接棒的技巧告诉这一队的队员之后,他们真的赢得了比赛。学生们的疑惑感越来越强,纷纷猜测其中的原因,并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了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技能,拓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三、合理利用体育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体育游戏和其它游戏活动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与教育意义,它不仅有着锻炼游戏者身体素质的效果,同时还对游戏者的智力启发具有积极的影响,促进游戏者全面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体育游戏已经成了最佳的选择。例如,在体育准备活动中引入游戏,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报数字、反方向运动、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口令做运动等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快速进入准备状态。如,在教学球类运动之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击鼓传花”、“人手一球”等游戏活动,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传球方式,促使学生进行各种肢体活动,并快速有序的分发运动器材。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小猫钓鱼、龙传球、支援前线、换物赛跑等游戏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针对这一特点,可以在教学小学“双脚连续向前跳”的教学内容,改为“龟兔赛跑”的游戏活动,事先让学生自己制作小兔子的头饰和乌龟的背壳,然后在课堂上带上这些自制头饰,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让学生开始“龟兔赛跑”的游戏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在不知不觉中牢牢掌握了“双脚连续跳”的技术要领,而且有效促进了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明白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做人的道理。可见,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和辛苦而获取的快乐体验,才是最宝贵和最持久的,才能使学生真正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同时,教师要以新理念为教学指导,不断探索和发现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育规律,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22-123.
[2]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210-211.
[3]蒋丽芳.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03):90-91.
[4]林彩霞.论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体育科学研究,20xx(04):156-157.
一、“拓潜教学”模式界定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整体健康水平。”以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人物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注重启发学习者的内在潜能,培养从自身角度感知世界的能力,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人生最高境界。学生在适当的教学方法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潜能能够被充分激发,综合素养由此全面提升。我逐渐形成以拓展学生潜能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总结出“拓潜教学”模式。拓,即开拓、拓展;潜,即潜能、潜力。“拓潜教学”模式即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挖掘并拓展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身体潜能、创造潜能、社会潜能、艺术潜能。我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各教学法的特点,在教学中侧重于拓展学生不同方面的潜能。体育教学方法灵活交叉使用,虽各有侧重,但最终均指向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的开发拓展,如课程标准所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拓潜教学”模式实施
(一)以分层教学法拓展身体潜能。小学体育课程首要的课程价值是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学生因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身体素质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拓展学生的身体潜能要有差异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我实施分层教学法,即在学生身体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所有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适合自身情况的提高,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由此获得体育锻炼的成功体验,进入主动参与、积极提高的良性循环状态,身体潜能得到持续的激发与培养。我将分层教学法贯穿于备课、授课、评价各教学环节中。在备课环节,将足球动作按难易程度分类,预设不同身体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与侧重内容。在授课环节,制定有层次的三个学习梯度:第一学习梯度针对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内容是颠球、原地踩球,任一脚三次颠球总数、30秒双脚踩球次数总和达到基本要求数即可;第二学习梯度针对运动能力中等的学生,学习内容是颠球、运球、射门,三项学习要求有所提高,如射门要求做到距球门线10米处连续射5次定位球;第三学习梯度针对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内容仍然是颠球、运球、射门,但学习要求已提到较高水平,如射门要求做到距球门线12米处连续射5次定位球。在评价环节,我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将评价等级划分为及格、良好、优秀,在等级之下划分细项,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具体情况的评价,对自身身体潜能进行主动持续的自我激发。
(二)以主题教学法拓展创造潜能。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复杂的高水平心理活动,要求人的全部体力与智力向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水平发展。具备创造力对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足球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其内在深藏的创造潜能,持续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主题教学法紧紧围绕学生开展,主题鲜明、乐趣横生,能够激发学生的足球兴趣,使其自主积极投入其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创造潜能。主题教学法是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框架中基于开发学生潜能、跟踪学生思维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具备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动态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对相关原理与方法的掌握。我确立的教学主题注意做到从不重复、富于趣味性,使学生感受体育课程的丰富多彩,激发自愿、自觉、自发投入学习状态,长期坚持思维拓展,创造潜能自然而然得到开发与提高。“花式足球”主题受到学生欢迎,我为学生示范绕球、跳球、颠球等花式足球技巧,鼓励学生拓展思维,配合自身身体状态,自主创造花式足球动作,为之命名,在足球活动中实际运用并加以改进,在此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与创造潜能于充满趣味性的主题中悄然得到提升。
(三)以比赛教学法拓展社会潜能。课程标准提到,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与群体的密切关系,树立对自我、群体及社会的责任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非与生俱来,需要通过拓展社会潜能持续培养。小学生在体育项目比赛中思维始终高度活跃,根据比赛进程积极思考,能够配合同伴争取最佳成绩,易于拓展包括团队合作、竞争意识、拼搏精神等要点的社会潜能。在足球教学中引入比赛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竞争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足球项目极其需要个体之间的协调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我努力完善校内足球竞赛制度,使制度趋于稳定、利于教学。在足球教学过程中,组织足球班级联赛、年级挑战赛、校园足球联赛,要求任教班级参与比赛场次每学年不少于10场。配合学校主动承办本区域内足球比赛,鼓励任教班级积极参加,学生参加比赛积极性高,培养了浓厚的足球兴趣,在比赛中均奋勇争先、团结合作,充分激发拼搏精神、团队精神、集体意识等社会潜能。
(四)以陶冶教学法拓展艺术潜能。艺术能帮助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学科融合的日益发展,体育与各艺术门类的联系日益紧密,体育有着运动美的展示,艺术对美的追求也从未停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艺术潜能具有可能性与必要性。基于足球教学拓展学生的艺术潜能,使其身与心、技与艺、才与情高度统一、全面发展,实施陶冶教学法最为合适。陶冶教学法指有计划地设置环境氛围,利用情感因素,使学习者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应用于足球教学中,有机融合音乐、舞蹈、美术等学科,共同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我要求学生应用美术学科知识,在足球练习之余制作足球宣传黑板报、布置足球文化橱窗等,熏染足球校园氛围,使其感受足球运动之美与艺术创作之美。同时,鼓励学生以足球基本技巧为基础,创编“足球舞”,将音乐与舞蹈艺术融入其中,使其对足球运动之美有所感悟,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身心舒展状态中提升审美能力,艺术潜能得以拓展。歌德说:“没有人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力量,直到被激发出来。”体育教师应努力探索全新教学模式,充分拓展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之成长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冯蕾.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01):93—94.
[2]刘继宏.美国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主题方法研究[J].体育与科学,20xx,34(05):47—50.
[3]汤薇.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xx,(07):68—70.
[4]杨红.关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探讨[J/OL].体育世界(学术版),20xx,(03):168—169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