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秋水阁记》阅读答案
- 文档
- 2024-10-04
- 117热度
- 0评论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钱谦益《秋水阁记》阅读答案,本文共4篇,希望大家喜欢!
钱谦益《秋水阁记》阅读答案
秋水阁记
钱谦益
①阁于山与湖之间,山围如屏,湖绕如带,山与湖交相袭也。虞山,嶞山也。蜿蜒西属,至是则如密如防,环拱而不忍去。西湖连延数里,缭如周墙。湖之为陂为寖者,弥望如江流。山与湖之形,经斯地也,若胥变焉。阁屹起平田之中,无垣屋之蔽,无藩离之限,背负云气,胸荡烟水,阴阳晦明,开敛变怪,皆不得遁去豪末。
②阁既成,主人与客,登而乐之,谋所以名其阁者。
③主人复于客曰:“客亦知河伯之自多于水乎?今吾与子亦犹是也。尝试与子直前楹而望,阳山箭缺,累如重甗。吴王拜郊之台,已为黍离荆棘矣。逦迤而西,江上诸山,参错如眉黛,吴海国、康蕲国之壁垒,亦已荡为江流矣。下上千百年,英雄战争割据,杳然不可以复迹,而况于斯阁欤?又况于吾与子以眇然之躯,寄于斯阁者欤?吾与子登斯阁也,欣然骋望,举酒相属,已不免哑然自笑,而何怪于人世之还而相笑与?”
④客曰:“不然。于天地之间有山与湖,于山与湖之间有斯阁,于斯阁之中有吾与子。吾与子相与晞朝阳而浴夕月,钓清流而弋高风,其视人世之区区以井蛙相跨峙而以腐鼠相吓也为何如哉?吾闻之,万物莫不然,莫不非。因其所非而非之,是以小河伯而大海若,少仲尼而轻伯夷,因其所然而然之,则夫夔蚿之相怜,鯈鱼之出游,皆动乎天机而无所待也。吾与子之相乐也,人世之相笑也,皆彼是之两行也,而又何间焉?”
⑤主人曰:“善哉!吾不能辩也。”姑以秋水名阁,而书之以为记。崇祯四年三月初五日。
【注】:嶞,山形狭长的样子。陂,河岸。寖,同浸,渗透之意。吴海国、康蕲国:海国公吴祯,蕲国公康茂才,均为明初大将,协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天机:自然。
22.根据文中相关信息,作者以“秋水”名阁,是取 (人名)《秋水》之意。(1分)
庄子(周)
23.第③段写主人登阁产生“黍离”、“江流”之悲,其作用是什么?(3分)
悲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1分)与上文登阁之乐形成对比,(1分)为下文领悟到乐与悲不过是人的主观感受作铺垫。(1分)
24.结合上下文,对文中划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C )(3分)
A.世间万物没有不是这样的,也没有是这样的。
B.持肯定的立场去认识世间万物,这样的方法是不对的。反之亦然。
C.顺着所肯定的方面就去肯定,世间万物没有不被肯定的。反之亦然。
D.对世间万物的态度,要么持肯定的立场,要么持否定的立场。
25.概括结尾主人言“吾不能辩也”的原因。(3分)
因为登阁不管引发怎样的情绪,也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对这种行为有什么看法,在庄子等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看来,都没有什么区别,(2分)何必拘泥这些世间的`俗见。(1分)
26.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本文是如何将情景理有机结合的。(4分)
首段描绘山河环绕下的秋水阁的景色,令作者产生心旷神怡之情。第二段点出登阁之乐。第三段触景生情,联想到相关历史人物,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悲怀。(2分)第四段移情入理,举《秋水》中井蛙、腐鼠的例子,论述万物莫不然、莫不非的哲理,以庄子的天机自然来缓解内心的苦闷。最后一段则借秋水名阁,表达了人生态度。(1分)全文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情景理交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分)
聊且园记
钱谦益
1)侍御莱芜李君雍时谒余而请日:“余为园于城之北隅,其中亭之日可以。槐柏翳如,花竹分列,凿沼矢鱼,蹲石阴松,此余之所茇①也。其东亭之日学稼。植以梨枣,杂以柿杏,亭之后除地筑场,诛茅为屋,沟塍迕错,鸡犬识路,此余之所作劳也。其西亭之日学圃。树桑成阴,蔬得以避喝,渫井为池,土得以滋坟,荣木周遭,瓜果狼籍,此余之所食也。折而南,其中有斋日则喜,夹窗助明,琴书搘柱,余之所抱膝而深居也。梅树盘纡,编为虎落,丛生蔓延,香雾杂遝,树之眉日梅花深处。东树桃李,西树杏,交亚蔽亏,为梅外藩,以明余之比于梅也。其北则老树攫挈,茂林晻霭,三径未绝,窗如深山;又折而西北,地势忽泻,清池呀然,长林覆之,若眉著面。桃李缘堤,莲藕盈池,无时不花,余之所行吟而觞咏也。合而名之曰聊且园。子其为我记之。”
2)余惟侍御荷橐簪笔,供奉赤墀②,今且巡行云中、上谷间,宣威种落,一丘一壑,岂其所有事乎?东夷不靖,浃辰③而克我河东,士大夫之辱,不止于四郊之多垒也,又何燕游之足云乎?侍御之名园日聊且。聊且之为言,苟然而已之辞也。今之苟然者多矣,苟然于庙堂而国论坏,荀然于疆圉而戎索④坏。侍御之所谓苟然者,园亭燕游之事而已,其所告诫于世者,不已多乎?若以附于止足之义,如公子荆所云,其于聊且之云,固不相背,要亦所谓同枕而异梦者,何足以发侍御之指哉?侍御戮力王家,为天子复河东故地,正佟夷⑤之诛,使吾辈得握三寸管,为太平之幸人。他日幅巾杖屦,访侍御东海之滨,坐斯园而访陈迹,以余知言者也,其乐为何如?
3)天启元年四月初五日记。
【注】①茇:在草舍住宿。②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因以丹漆涂饰,故称“赤墀”。③浃辰:古代以干支纪日,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为“浃辰”。④戎索:戎人之法,泛指法令。⑤佟夷:古代对满人的蔑称,满族多佟姓,故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槐柏翳如,花竹分列 翳:茂密
B.凿沼矢鱼 矢:捕射
C.余惟侍御荷橐簪笔 荷:继承
D.东夷不靖,浃辰而克我河东 靖:平定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明余之比于梅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子其为我记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今且巡行云中、上谷问 且秦强而赵弱
D.要亦所谓同枕而异梦者 弃甲曳兵而走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桃李缘堤,莲藕盈池,无时不花,余之所行吟而觞咏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侍御之所谓苟然者,园亭燕游之事而已,其所告诫于世者,不已多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全文看,作者为李雍时写《聊且园记》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10处)(5分)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答案:
8.C(荷:扛,担)
9.A(A。连词,表目的,”用来”;B。介词, “替”/介词, “同、跟”;C。副词,“将要”/副词,”况且”;D。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
10.(8分)(1)(4分)桃李沿着(环绕)大堤,莲藕长满池塘,没有什么时候不鲜花盛开,这是我散步喝酒吟咏诗歌的地方。(译出大意2分,落实”缘”“花”各1分)
(2)(4分)侍御所说的苟且,就是在花园亭台间宴饮游玩这些事罢了,他要告诫世人的,不已经很多了吗?(译出大意2分,落实”苟”“燕游”各1分)
11.(4分)①赞扬李雍时非苟且之人,而能为国效力建立功业;②借此告诫世人,强调国家尚不安定,应以国事为重,不可苟且。(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2.(5分)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答对两处给1分)
译文:
莱芜的侍御李雍时拜访我并请求说:“我在城北建了一个园子,它的中亭叫‘可以’。槐树和柏树都长得很茂盛,花和竹分别排列,凿开池塘捕鱼,嶙峋的石头耸立在阴凉的树下,这就是我住宿的地方。它东边的亭子叫学稼。种上梨树枣树,混杂栽种柿子树、杏树,亭后修整土地、筑造场地,铲除茅草结庐安居,沟渠和田埂交错,鸡犬都能辨识路途,这就是我辛苦劳作的成果。园子西边的亭子叫学圃。栽植桑树形成绿荫,种菜能够用来避暑,淘去井中污泥形成池塘,土地得以更加肥沃,茂盛的树木生长在周围,瓜果杂乱,这就是我平时所食用的东西。改变方向向南,其中有间房子叫则喜,双层的窗户有助于光线更明亮,古琴和书籍靠着柱子,这是我抱膝而坐、幽居独处的地方。梅树盘结回旋,编成篱笆,聚集生长,向四周扩展,香雾纷杂,梅树的上端写着“梅花深处”。园子东边栽种桃树李树,西边种杏树,交错遮蔽,半隐半现,是梅花外部的屏障,以此来表明我自比于梅花之志。园子的北部则是老树枝叶披覆,茂盛的树林重重叠叠,园中小径蜿蜒没有尽头,深远如进入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又折向西北,地势忽然向下,流水下泻,清池深广,高大的树木覆盖着它,就像眉毛附着在人脸上。桃李环绕大堤,莲藕长满池塘,没有什么时候不鲜花盛开,没有一个晚上没有明月,这是我边走边喝酒吟诗的地方。所有的亭子合起来命名为聊且园。你一定要替我为它写一个记。”
我想李侍御负书担橐,插笔于冠,供职皇宫,今天将要去云中、上谷间巡行,向那些种族部落宣扬威力,一座小山、一片沟壑,哪里是他应该有的事情呢?东边的夷人还没有平定,很短的时间就攻克了我河东地区,(礼记上说: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士大夫的耻辱,不仅在四郊有很多危机,又哪里是宴饮游乐的丰足呢?李侍御把园命名为聊且。聊且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就是苟且随便的.意思。现今苟且的人很多,在朝廷上苟且国家的大政方针就会受损,在边防方面苟且法令就会受到损毁。侍御所说的苟且,就是在花园亭台间宴饮游玩这些事罢了,他要告诫世人的,不已经很多了吗?如果从依附于止足之义的角度来说,像公子荆所说,他对于取名聊且,本来就不相违背,所谓睡同一个枕头却有不同的梦的情况就是应该的,那用什么来阐发侍御的意图呢?李侍御全力为君王,替天子收复河东旧地,确定对满人的声讨,使我们这些人能拿着毛笔,做太平盛世的幸运之人。将来有一天,裹着头巾,拄着拐杖,到东海之滨来拜访李侍御,坐在这园子里,并查访其旧迹,并因为我了解到这番话,那种快乐又是怎样的呢?
天启元年四月初五日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聊且园记钱谦益
侍御莱芜李君雍时谒余而请曰:“余为园于城之北隅,其中亭之曰可以。槐柏翳如,花竹分列,凿沼矢鱼,蹲石阴松,此余之所茇bá①也。其东亭之曰学稼。植以梨枣,杂以柿杏,亭之后除地筑场,诛茅为屋,沟塍chéng迕错,鸡犬识路,此余之所作劳也。其西亭之曰学圃。树桑成阴,蔬得以避暍yē,渫xiè井为池,土得以滋坟,荣木周遭,瓜果狼籍,此余之所食也。折而南,其中有斋曰则喜,夹窗助明,琴书搘zhī柱,余之所抱膝而深居也。梅树盘纾shū,编为虎落,丛生蔓延,香雾杂遝tà,树之眉曰梅花深处。东树桃李,西树杏,交亚蔽亏,为梅外藩,以明余之比于梅也。其北则老树攫挐ná,茂林晻àn霭,三径未绝,窗如深山;又折而西北,地势忽泻,清池呀然,长林覆之,若眉著面。桃李缘堤,莲藕盈池,无时不花,余之所行吟而觞咏也。合而名之曰聊且园。予其为我记之。”
【译文:莱芜的侍御李雍时拜访我并请求说:“我在城北建了一个园子,它的中亭叫‘可以’。槐树和柏树都长得很茂盛(翳:茂密),花和竹分别排列,凿开池塘捕鱼(矢:捕射),嶙峋的石头耸立在阴凉的树下,这就是我住宿的地方(茇:bá,在草舍住宿)。那东边的亭子叫学稼。种上梨树枣树,混杂栽种柿树、杏树,亭后修整土地、筑造场地,铲除茅草结庐安居,沟渠和田埂交错,鸡犬都能辨识路途,这就是我辛苦劳作的成果。园子西边的亭子叫学圃。栽植桑树形成绿阴,种菜能够用来避暑(暍yē:中暑或变色等),(渫xiè:1.除去,淘去污泥;2.泄,疏通。)淘去井中污泥形成池塘,土地得以更加肥沃,茂盛的树木生长在周围,瓜果杂乱,这就是我平时所食用的东西。改变方向向南,其中有间房子叫则喜,双层的窗户有助于光线更明亮,古琴和书籍靠着柱子(搘zhī:支撑,支持),这是我抱膝而坐、幽居独处的地方。梅树盘结回旋(盘纾shū:盘结回旋),编成篱笆(虎落:篱落;藩篱。古代用以遮护城邑或营寨的竹篱),聚集生长,向四周扩展,香雾纷杂(杂遝tà:拥挤杂乱),梅树的上端写着“梅花深处”。园子东边栽种桃树李树,西边种杏树,交错遮蔽,半隐半现,是梅花外部的屏障,用来表明我自比于梅花之志。园子的北部则是老树枝叶披覆(挐(ná):通“拏”,执持),茂盛的树林重叠云气昏暗(晻àn霭ǎi:昏暗的云气),园中小径蜿蜒没有尽头,深远如进入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又折向西北,地势忽然向下,流水下泻,清池深广,高大的树木覆盖着它,就像眉毛附着在人脸上。桃李环绕大堤,莲藕长满池塘,没有什么时候不鲜花盛开,这是我散步喝酒吟咏诗歌的地方。所有的亭子合起来命名为聊且园。你一定要替我为它写一个记。”】
余惟侍御荷橐簪笔,供奉赤墀②,今且巡行云中、上谷间,宣威种落,一丘一壑,岂其所有事乎?东夷不靖,浃辰③而克我河东,士大夫之辱,不止于四郊之多垒也,又何燕游之足云乎?侍御之名园曰聊且。聊且之为言,苟然而已之辞也。今之苟然者多矣,苟然于庙堂而国论坏,苟然于疆圉而戎索④坏。侍御之所谓苟然者,园亭燕游之事而已。其所告诫于世者,不已多乎?若以附于止足之义,如公子荆所云,其于聊且之云,固不相背,要亦所谓同枕而异梦者,何足以发侍御之指哉?侍御戮力王家,为天子复河东故地,正佟夷⑥之诛,使吾辈得握三寸管,为太平之幸人。他日幅巾杖屦,访侍御东海之滨,坐斯园而访陈迹,以余知言者也,其乐为何如?
天启元年四月初五日记。
【译文:我想李侍御负书担橐(橐tuó:口袋),插笔(簪:zān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这里作动词,插)于冠,供职皇宫(赤墀chí:皇宫中的台阶,因以丹漆涂饰,故称“赤墀”,代皇宫),今天将要去云中、上谷间巡行,向那些种族部落宣扬威力,一座小山、一片沟壑,哪里是他应该有的事情呢?东边的夷人还没有平定(靖:平定),很短的时间就攻克了我河东地区,士大夫的耻辱,不只在四郊有很多危机(礼记上说: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又哪里谈得上宴饮游乐呢?李侍御把园命名为聊且。说聊且,就是苟且随便的意思。现今苟且的人很多,在朝廷上苟且国家的大政方针就会受损,在边防方面苟且法令就会受到损毁(戎索:戎人之法,泛指法令)。侍御所说的苟且,就是在花园亭台间宴饮游玩这些事罢了,他要告诫世人的,不已经很多了吗?如果从依附于止足之义的角度来说,像公子荆所说,他对于聊且的取名,本来就不相违背,如同睡同一个枕头却有不同的梦,那又怎么值得用来阐发侍御的意图呢?李侍御全力为君王,替天子收复河东旧地,正声讨满人(佟夷:古代对满人的蔑称,满族多佟姓,故称),让我们这些人能拿着笔,做太平盛世的幸运之人。将来有一天,(幅巾杖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一种鞋)头裹幅巾手拄竹杖,到东海之滨来拜访李侍御,坐在这园子里,并寻访其旧迹,因为我明白这番话,那种快乐又是怎样的呢?
天启元年四月初五日记。】
【注】①茇:在草舍住宿。⑦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因以丹漆涂饰,故称“赤墀”。③浃晨;古代以干支纪日,自子至亥一周十二雪为“浃辰”。④戎索:戎人之法,泛指法令。⑤佟夷:古代对满人的蔑称,满族多佟姓,故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槐柏翳如,花竹分列翳:茂密
B、凿沼矢鱼矢:捕射
C、余惟侍御荷橐簪笔荷:继承
D.东夷不靖,浃辰而克我河东靖:平定
答:C(荷:扛,担)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明余之比于梅也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子其为我记之不足为外人道也
C、今且巡行云中、上谷闻且秦强而赵弱
D、要亦所谓同枕而异梦者弃甲曳兵而走
答:A(A.连词,表目的,“用来”;B.介词,“替”/介词,“同、跟”;C.副词,“将要”/副词,“况且”;D.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
lO、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桃李缘堤,莲藕盈池,无时不花,余之所行吟而觞咏也。(4分)
译文:(4分)桃李沿着(环绕)大堤,莲藕长满池塘,没有什么时候不鲜花盛开,这是我散步喝酒吟咏诗歌的地方。(译出大意2分,落实“缘”“花”各1分)
(2)侍御之所谓苟然者,园亭燕游之事而已,其所告诫于世者,不已多乎?(4分)
译文:(4分)侍御所说的苟且,就是在花园亭台间宴饮游玩这些事罢了,他要告诫世人的,不已经很多了吗?(译出大意2分,落实“苟”“燕游”各1分)
11、从全文看,作者为李雍时写《聊且园记》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案:(4分)①赞扬李雍时非苟且之人,而能为国效力建立功业;②借此告诫世人,强调国家尚不安定,应以国事为重,不可苟且。(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10处)(5分)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答:(5分)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答对两处给1分)
译文: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钱谦益《游黄山记》阅读答案解析及句子翻译
由祥符寺度石桥而北,逾慈光寺,行数里,径朱砂庵而上,其东曰紫石峰,三十六峰之第四峰,与青鸾、天都,皆峄山也。过此,取道钵盂、老人两峰之间,峰趾相并,两崖合沓,弥望削成,不见罅缝,扪壁而往,呀然洞开,轩豁呈露,如辟门阖。登山者盖发轫于此。
里许,憩观音崖。崖欹立如侧盖。迳老人峰,立石如老人伛偻,县崖多奇松[1],裂石迸出,纠枝覆盖,白云蓬冒松起。僧曰:“云将铺海,盖少待诸[2]?”遂憩于面峰之亭[3]。登山极望,山河大地,皆海也。天将雨,则云族而聚山;将晴,则云解而归于山。山河大地,其聚其归,皆所谓铺海也。云初起如冒絮,盘旋老人腰膂间,俄而没顶及足,却迎凌乱,迫遽回合,弥漫匼匝[4],海亦云也,云亦海也,穿漏荡摩,如百千楼阁,如奔马,如风樯,奔踊却会,不可名状。荡胸扑面,身在层云中,亦一老人峰也。久之,云气解驳,如浪丈水势;络绎四散,又如归师班马;倏然崩溃,窅然不可复迹矣。回望老人峰,伛偻如故,若迟而肃客者。缘天都趾而西,至文殊院宿焉。
黄山自观音崖而上,老木搘径,寿藤冒石,青竹绿莎,蒙落摇缀,日影乍穿,飞泉忽洒,阴沉窅窱[5],非复人世。山未及上曰翠微。其此之谓乎?升老人峰,天宇恢廓,云物在下,三十六峰,参错涌现,怳怳[6]然又度一世矣。吾至此而后乃知黄山也。
(节选自《游黄山记》清·钱谦益)
[注]:[1] “县”,同“悬”。[2] “盖”,同“盍”。 [3]面峰之亭:背靠着山峰的亭子。[4]匼匝(ǎn zā)周匝,环绕。[5] “窅窱”,同“窈窕”。 [6] “怳”同“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辟门阖辟:开
B.则云族而聚山族:丛聚,簇拥
C.则云解而归于山归:返回
D.却迎凌乱却:但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登山者盖发轫于此于其身者,则耻师焉
B.扪壁而往泉涓涓而始流
C.其此之谓乎?月出于东山之上
D.其东曰紫石峰其孰能讥之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铺海”本是黄山的奇观。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从云起到铺海再到云散的全过程,写得生动、具体,让读者能从中领略到这一奇观的实况。
B.首段作者详细介绍了登山行踪,从钵盂、老人两座山峰之间,摸着崖壁到达一个敞开的开阔地,这里是许多登山者出发的地方。
C.作者着力描写了黄山“云铺海”的雄奇景象,白云从山脚升起,很快盘旋在老人峰的腰脊之间,一会儿就没过了山顶。
D.黄山从观音崖而上,老树支撑在路上,老藤覆盖着石头,飞泉从崖上洒落,让人感觉好像不再是人世间;登上老人峰,更是一幅奇异的景象。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由祥符寺度石桥而北,逾慈光寺,行数里,径朱砂庵而上。(4分)
(2)里许,憩观音崖。崖欹立如侧盖。(3分)
(3)缘天都趾而西,至文殊院宿焉。(3分)
参考答案
4、D却:退下来,后退
5、B连词,表修饰关系(A介词,“在”或“从”;介词,对。C助词,宾语前置;助词,的。D代词,它的;语气副词,难道。)
6、C“云铺海”的景象是先盘旋在老人峰的腰脊之间,一会儿就没过了山顶山脚。
7、(1)由祥符寺度过石桥向北走,越过慈光寺,走了几里路,经过朱砂庵向上攀登。(度逾径各1分整体语句通顺1分
2)走了一里多路,在观音崖休息,观音崖像一个倾斜的车盖一样斜立着。(憩欹立侧盖各1分)
3)沿着天都峰山脚向西走,到了文殊院,然后住在那里。(缘至焉各1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