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口语教学的有效途径论文
- 文档
- 2024-09-14
- 107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谈高中语口语教学的有效途径论文,本文共1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谈高中语口语教学的有效途径论文
作为一门语言,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就要求学生达到基础的表达能力。然而,目前的英语教学仍然重视词汇、语法和句式的记忆,对学生的口语学习重视力度不够。再加上英语不是母语,学生对英语口语存在“开口难”的心理障碍。因此,学生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无法实现顺畅的语言表达与交流。对此,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口语交流环境,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与领路人,其作用在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迫于升学率和绩效考核的压力,许多英语教师已经被应试观念深深影响。并且,我国目前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考核仍然是以笔试为主,对口语交际能力的检验几乎没有,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们对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也不甚重视。此外,我国目前的高中英语口语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者本身的英语口语交际机会就十分匮乏,而且教师的口语水平也不十分理想。
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自身口语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学生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力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让自己成为与学生们共同交流学习的伙伴,而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且,学校也应该为广大的英语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通过聘请外教定期培训交流、鼓励教师去国外学习、深造等等方式,以切实提高教师们的口语水平。
二、引进鼓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动力,也就是说,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会推动着学生向着某个学习方向努力,从而通过不断的推动让学生培养起对知识的学习兴趣。有些习惯好、学习认真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动机很明确,学习成绩进步较快。但是,学习动机并不是先天具备,它是可以通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推进,后天塑造而成的。对于外语学习来说,由于第二语言与母语的交流模式和思维方式都有所差异,学习来就相对较困难,许多学生也就因此而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因此,教师应该多采用鼓励机制,通过对学生的不断表扬,帮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形成学习动机。
当学生有所进步的时候,英语教师应该把握好时机,及时地对他们做出鼓励与肯定。例如,当学生正确地回答完问题之后,英语教师及时地说“You are very good.”或是“Well Done!”“Nice work.”等充满激励性的话语,而当学生的表达出现差错的时候,也不要直接否定,应该注意措辞,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避免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
三、优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对于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是否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适当调整教学手段,使得口语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以牛津版高中英语模块1 Unit 1 School life一课为例,在口语教学的设计时,教师可以把口语教学的内容同单词的预习联系起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门学科,如Art,Math,Chinese,之后让学生用英语说出喜欢以上科目的原因。在学生进行表达的时候,可以辅助设计出相应的卡通图画,如音乐学科(Music)可以与“pleasure,relaxation”等单词相联系,进而让学生讨论音乐的形式,如“jazz music、pop music、country music、classical music”等等。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指导,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要注意课堂教学任务与讨论内容的紧密结合。对各科目的讨论应有所平衡和侧重,让学生能够理解讨论的主题。当课堂气氛被带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讨论“School life”中的“rules”,即规则和规定。在讨论时,教师应尽量避免说教式的讲解,而是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多表达多发挥。
四、模拟生活化情境,创造真实交际环境
成功的外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情境,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所学运用机会。由于英语口语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学习英语口语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用其进行交流。为此,教师在口语教学中要尽量做到口语生活化,为学生创造更多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在英语口语交际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比如,在学习将来进行时态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家人在一起对话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父母、兄弟姐妹等角色,用“What will you be doing at this time next Monday?”句式进行互相提问与回答,让学生体会将来进行时态的用法。
总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是很多的。随着教育对英语口语的重视不断加深,只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提升自身口语素质的同时能够不断创新,因材施教,通过不断的训练与培养,相信学生的口语水平一定会上升,高中英语的口语课堂也将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
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的有效途径论文
一、研究教材,挖掘情感
语文教材选用的大都是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情感的文章。“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荷塘月色”的清幽淡雅;“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闺怨之愁;“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的游子思情;“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磅礴气概;“可堪回首,佛狸祠下”的亡国之悲……这些作品中有着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饱含情感,感染力极强,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审美能力,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质。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深入到教材之中,对这些文章进行深刻地理解和分析,挖掘出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在课堂上把这些丰富的感情传达给学生,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
二、巧设情境,激发情感
设境激情,是语文课堂上的一种常用的情感教学有效手段。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创设某种特定的环境或场合,营造出某种特定的氛围,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的意境之中,从而与作品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同老师的教授产生默契,与作者产生心灵相通。我在教学《归去来兮辞》时,由于时代隔膜,学生体会不到陶渊明辞官归隐、摆脱羁绊的自由欣喜,读起来毫无感情,于是我创设如下情境加以引导:“又是一个周末的早晨,阳光明媚,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你走在放假回家的路上,一抬眼,家中的高楼院舍举目在望,家中的乖乖狗发出‘汪汪’的叫声早已出门相迎了,此时的你将会情不自禁地哼上小曲,加快脚步奔向家门……”,沉闷的课堂一经引导,学生顿生感悟,顺着老师的思路说下去,思家的情愫油然而生,归家的欣喜愉悦不言而喻。再读课文,学生就轻而易举的感悟到陶渊明归家时“舟遥遥以轻r,风飘飘而吹衣”的轻快自如。再如,在教学李清照的《一剪梅》时,可以播放《一剪梅》歌曲的古筝伴奏,营造一种悲凄伤感的气氛,便于引导学生入境,产生情感共鸣。
三、利用资源,丰富情感
多媒体等先进教育技术设备,能够实现图形、文字、声音、影像的有效结合,便于营造情感体验空间,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形象世界,创造出与文本表达需要相适应的特定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渲染之中得到情感体悟。在教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幅优美动人的“春江花月夜”图景,并配乐朗读。通过音乐的熏陶、声情并茂的朗读、形象逼真的画面的感染,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之中,让学生体会到诗中哀怨低回的感情基调,能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感悟作品中所传达的游子思妇的相思离情。语文老师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体验情感。比如老师在讲一篇文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好手头教辅资料或网络资源,去了解作者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等基本文学常识,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容易地体会作者是处在什么样的年代,怀着怎样的心情,经过了哪些波折和心理变化才写出的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借助资料自行了解杜甫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报国无门、晚年颠沛流离的生平经历,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很快地读出杜甫诗歌中所表现的身世感慨忧国伤时之情。
四、加强诵读,体悟情感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闪烁着思想光芒,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富含思想精华的句子,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例如在教读《离骚》时,就要抓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等名句,通过反复多遍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就能从读中悟出屈原的那种洁身自好,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也积极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入意境。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唤起学生的内心视象,形成美妙的视觉画面,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例如,在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李白遭权贵排挤,被放出京的遭遇后,再听老师激情昂扬、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这样就能把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神奇壮美的'境界中,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使诗词所描绘的景象,所倾吐的蔑视权贵、向往自由的情感,叩击学生心灵。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途径、方法还很多,例如: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积极情感影响,以情引情,要以自己热烈高涨的情绪、丰富多彩的情感去组织课堂教学,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熏陶学生;再如,可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朗诵比赛、表演课本剧、小品等角色体验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体验情感、表现情感;还可以根据情感体验的需要,巧设导语,诱其入境……
总之,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进行情感教学的契机,语文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抓住机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课堂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是能引导学生走进丰富的情感世界,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高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关口语交际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教师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教师应立足学一生的生活,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既定口语训练内容的同时,以囊“整合”为手段开发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嚣说话兴趣,为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语文紊豢养的提升创造条件。
一、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在教口语交际《狐狸和乌鸦》时,教师首先用FLASH动画创设情境:狐狸自从上次用诡计骗到了乌鸦到嘴的肉后,便一下子“声名远扬”,它自己也很得意。这一天.狐狸和乌鸦又相遇了,狐狸抬头看见乌鸦又叼着一块肉……“这一次乌鸦会不会上狐狸的当?狐狸能得逞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思维的阀门被打开了:有同学说:“亲爱的乌鸦大姐,你好吗?你的.孩子们还好吗?听说你最近又出新专辑啦,还在森林音乐会上得了第一名昵!由于小弟生病未能给你捧场,真是遗憾至极。相请不如偶遇,您就给我再唱一首吧……”;还有同学说:“亲爱的乌鸦大哥,上次是我不好,我自责至今。你可一定要原谅我,否则气坏了身子,我可担当不起哟!你倒说句话呀……”课堂异常热闹。
二、与科学的整合
《科学》课上有一个内容是调查身边的绿化情况。我便以此为契机,设计了口语交际课《学校绿化情况调查》。为了让孩子们有丰富的交际内容,我先请同学们到校园中进行深入调查,搜集对自己有用的资料。口语交际课上,有的同学介绍自己从校园网上绿化情况统计中得知的信息,有的自信地阐述着目前学校绿化的现状,还有的同学则抓住绿化遭破坏的现状,倡议大家要爱绿、护绿……在整个交际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对感兴趣的话题畅所欲言。这既提高了孩子们的人格素养和交际能力,又对孩子们进行了环境意识的教育,达到了与自然学科整合的功效。
三、与社会实践的整合
学校每年都要举办“跳蚤市场”,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把大社会融入学校这个小社会,锻炼学生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活动前,我便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与他人更好地进行交流7作为一名销售员你会怎么做?碰到有人讨价还价怎么办?……通过精心的准备,交易会上,“小老板们”争先恐后地抢着生意,吆喝声像潮水一样时起时伏:“快来看一看,瞧一瞧,所有商品大优惠。”“千年等一回,难得好机会,每样五毛,五毛一样。”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洋溢在交易会场上……同学们在过足买卖瘾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与生活实际的整合
《打电话》这一口语交际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在教学设计时,我以教材为载体,但不拘泥于教材,充分挖掘文本资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电话交际情境。
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阶段。首先展示电话铃声,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回忆,为学生用实物表演打电话交际活动打下基础。
②利用教材,展开训练阶段。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时空,帮助学生掌握打电话的基本技能。③发散情境,巩固训练阶段。教师根据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打电话情境(打电话祝老师节日快乐、向同学询问作业、邀请同学来做客……),学生自由选择对象演练,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
五、与新闻情境的整合
我们的周围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事件发生,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也以自己独}视野分析、评价着这些事件。在教学过程中;曾尝试适时引进新闻情境作为口语交际自源。如5.12汶川大地震,学生从电视、网络、报纸等途径了解到不少有关地震的内容,我便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受到了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假如你是一名著者,你想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你会如何帮灾区的人民重建家园?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假如有一天,地震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独特的见解,着实让我体会到了学生感受的深刻。
通过对以“整合”为重要手段的口语交际课的实践探究,口语交际资源市场得到了开拓。学生越上越爱上,越说越爱说、越会说。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为了真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我们都成为有心人,去开发和拓展更为丰富的口语交际市场。
探索语感教学的有效途径论文
有人读《白杨》,仅理解为是对一种高大挺拔的树木的描写,有人却由此联想到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具有坚强性格的人们;有人学《繁星》仅看到一幅海天星空图,有人却能融情于景,透过语言文字读出作者淡淡的思乡之情。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者对语言文字感受能力的不同。可见,语感能力会直接影响阅读效果。只有对语言文字有了敏锐的感受力,才能读出文字所表达的深刻意义。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有哪些有效途径呢?通过自身教学的积累和他人经验的借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语言文字的准确把握中产生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脱离语言文字、进行架空分析或生搬字典释义去理解词语,造成分析不到位的情况。其实,文章中的词语应区别对待,有的只要意会,有的需要简单说明,而有的能揭示特点,具有语感作用,则需仔细揣摩,透彻分析,准确把握。例如《繁星》中能显示海上繁星特点的词“半明半昧”,就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当时身处大海仰望星空的情境。教学时,我在学生自身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出这里的“半”是指星星忽明忽暗,闪烁不定。陆地上虽然也能看到星在一闪一闪的,但海的上空气流流动大,星光有时被遮住,所以一 暗一明、一明一暗闪动得分外明显。学生认识到这点,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也就有了感知。
对有些词语,不仅要从个体上去分析,还要从语句、语段上整体把握,找到作者写作的出发点。如《老水牛爷爷》中的一段外貌描写是作者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的,显得分外传神。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古铜色”,更要理解到这是一种健康的肤色,是老水牛爷爷经常参加劳动风吹日晒的结果。“声音像洪钟”不仅告诉我们他嗓门很大,更要认中体会到他的直爽与开朗。而整段的外貌描写旨在展示一位身材魁梧、健壮爽朗的北方老汉的形象。学生理解深刻了,读的时候,这一形象便会浮现于脑海之中,自然读出语感来。
二、以激发情感来引发语感对于一些具体、生动能引起感情共鸣的课文,就要充分发挥形象和情感的感染、熏陶作用,使学生得到认识上的升华,美学上的享受,情感上的满足,从而引发学生的语感。如《春蚕》结尾的教学,我这样设计:①“又添了一些银丝”为什么不说“又添了一些白发”?②这里包含什么感情?使学生理解:银丝是美的,把白发比作银丝是一种赞美,饱含着敬重。一个孩子竟能发现母亲比过去多了一些银丝,看得这么细,表现出对母亲的由衷的敬爱。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就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正是语感所包含的心理因素之一。
人的认识可以起整理、组织人的情感的作用。如教学《第一场雪》时,我将写作背景与文尾的俗语、谚语结合起来,揭示出丰收在望,人们将能过上好日子,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关切国家、人民前途的喜悦之情。学生了解了这一点,读起来特别起劲。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这样在认识的同时产生的情感,并由此而引发出语感的。
三、从美感中挖掘语感有些课文写得特别美,怎样把学生带进美的意境,由美感来增进语感呢?可以运用优美的描述性语言。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中,我就“贪婪地吮吸甘露”这句作了描述:细雨如丝,雨蒙蒙,树蒙蒙,杨梅树从沉睡中醒来,它正在兴旺地生长,它需要大量的水分,绵绵的春雨来了,多甜美啊,杨梅树贪婪地吮吸,像婴儿嘬母亲的奶汁一样,吸得多欢呢!这真是‘春雨绵绵润杨梅’。”描述,把美的主体放在美的环境中衬托,使学生感受到了杨梅树贪婪吮吸甘露的图景,由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物的美,情的美,并由此产生语感。
从语感中体味美感,以美感增加语感。如《火烧云》一课的教学,我抓住“变化极多”,一步步突出云的美,霞光的美,通过众多描写颜色变化的词语展示万里长空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的壮丽图景,极力使学生从语感中体味到美感,以美感增语感,保持课文美的基调。同时我还运用了幻灯,在云彩的基础上依次出现马、狗和狮子的形状,进行配乐朗读。通过这些辅助。强化视听形象,加强美的感受,增进语感。
四、通过朗读增强语感朗读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进文字的鉴赏力。那些优美的诗词,抒情的文章,往往通过反复朗读,体验出文中美味,使学生充满感情。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话言文字的敏锐感觉的表现。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通过朗读,使学生产生语言直觉。如《第一场雪》中的“银条儿、雪球儿”,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跟老师反复读,仔细玩味,要求读出亮晶晶、蓬松松的感觉。然后,让学生去掉“儿”读,通过前后对比,感到前者读得轻柔,读出了美的意境。
想象活动是语感所包含的又一个心理因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感知语言文字时,能准确而迅速地在脑子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如《再见了,亲人》分别描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送别志愿军战士的场面。朗读时,要启发学生在脑子里“过电影”,想象大娘熬红的双眼,小金花挂在腮旁的泪花,大嫂拄着的双拐,这一幕幕使之成为鲜活的形象,就有助于语感的形成与提高。
语感训练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要与情感、美感融为一体,有机组合,要在朗读中得到增强。我坚信,只要重视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就能提高阅读效果。
初中语文口语教学论文
王春虎
(河北省平泉县小寺沟中学)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还更加注重于人才是否具有口语交际能力,是否能够将自身所学知识表达出来和与别人进行交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好,学习成绩很高,而在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这些都是忽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造成的后果。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口语教学工作呢?
一、结合教材与生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专门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实现人人想说的课堂局面。例如,教师可以让胆子较大、口语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口语演示,让胆子较小、口语较差的学生进行评论,这时再对评论学生展开鼓励和表扬,久而久之,提高口语较差学生的说话兴趣。其次,教师要模拟口语交际环境,调动学生的口语交际热情,将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口语交际练习“与家长对话”内容时,教师可以模拟生活情境,针对家长不让学生上网这一话题,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家长,一组扮演学生,让他们在课前做好准备,通过这样的模拟,学生不仅能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还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体会父母的心情。
二、结合口语与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之前讨论写作素材和写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针对作文,很多学生往往感觉找不到可写以及不知道怎么写,这就需要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收集素材比赛、好词好句欣赏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等,还可以让学生针对同一作文话题,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交流出来,看看自己在立意、布局谋篇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口语作文训练等等,让学生及时交流,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这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J].文学教育:中,(04)。
[2]周建新。五勤:初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J]. 才智,2011(08)。
初中口语教学论文
【摘 要】
初中英语口语必须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不要局限于课堂,或有老师在的这么一个空间中进行做对话,而是大胆的无拘无束的通过模仿、复述,组织各项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觉学习,在宽松、宽容的环境下练习口语,同时通过同学和老师的合理评价,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关键词】英语口语;模仿;课堂活动;小组活动;评价
一、进行有意识的模仿练习,增强学生复述能力
神经语言学研究表明,不论是什么年龄开始学外语,都要经历与小孩呀呀学语相似的阶段。因而模仿对口语学习十分重要。模仿练习可以采取听、读、背,看英文版的电影,动画,唱英文歌曲等各种方式。而复述是高级模仿,复述主要是在原材料的基础上把大意说出来。让学生复述教材里的课文,或讲故事,要求学生抓住文中的几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和经过。复述较长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通常都会作一个口头示范,让学生有效地模拟。复述练习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述材料的语言精华,增强知识,减少中式英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设计各种课堂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敢说、愿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一个家庭都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包括农村在内。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的一些简单单词,和简单的问候语,例如,apple,banana,等,这就从小的培养了学生的性格开放,敢于说,不有局限于在课堂上害怕紧张,这就改变了传统农村学生思想单纯、性格内向等种种原因,同时也改变了英语口语课堂出现冷场现象。为我们现在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即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在对某事物有着浓厚兴趣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所以教师每天要利用上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课前给学生讲一个英文小故事,或是一个笑话。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英语的“乐”同时了解西方文化,感受西方人的幽默,激发他们探索那些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但是和我们有不同语言,不同习惯的.人们的生活。要了解他们就要学习他们的语言,就从说开始。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也用所学英语知识给大家讲内容不限,可以是故事、笑话、演讲等,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倾听,讲完后指出其中的语音或语法错误,老师也要作适当的评价,并打一个分数作为口语的平时成绩。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上网搜索,找出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这样既预习了课文,又提高了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在一单元结束时,要求学生在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并用自己本单元所学知识写一篇作文并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读出来,让其他学生给予评价,老给予正确的指导,虽然在表达中还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强烈的表现欲已经使他们充满自信,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
三、组织口语活动小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全面的挖掘他们的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设计各种课堂活动之外,还要给予他们一些奖励,例如奖个小红花,讲个小本子来“诱惑”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分组时,既考虑学生的性格、兴趣的特点,又注意到了男女搭配,基础差异,特别是选定小组长非常重要,既要口语基础好,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又要有较强组织能力。他们应该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一座桥梁,起着联络、沟通作用。小组各成员分工明确,听说两条线,给每个人开口说话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做主人的自豪感。
四、在情境中进行英语口语教学
新编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紧密围绕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生动有趣的素材又可以营造出一个个准英语环境,搭建一个个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厚。把学生带到真实的交际情景中,可以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发挥想象力并进行创造,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给予积极有效的评价
在进行口语训练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要多给予积极的评价,营造宽容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说乐说。老师的评价与学生在口语课中的某些问题行为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并注意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1)既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注重生生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给予的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可以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而小组同学给予的肯定能够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学生的自我评价则让学生有了充分认识和肯定自我的机会
(2)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相结合。对各个学生进行横向评价,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对那些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采用肯定的评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口语教学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英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所重视和加强,这对于学生整体英语成绩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和素质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口语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长期坚持。总之,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英语口语的成功秘诀的话,那就是一句英语谚语“Practice makes perfect.”,它道出了英语口语教学与训练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向友明.为中国英语一辨[J].外语和外语教学,,(5):11-12
[2]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口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8-24
[3]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J].现代英语,1995,(4):7-11
[4]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 [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4):3
高中口语训练三阶梯 论文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高一到高三的语文教学中,我坚持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 课堂口语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一阶段的“自由演讲”式训练
首先,老师应当给学生信心和勇气。高一的学生初次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讲话,需要勇气和胆量。俗话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心,并明确告诉学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勇往直前了。
其次,向学生宣布进行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1 )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尽可能演讲自己 写的围绕某一主题的一段话,也可以录用平时摘抄的好的文字;(2)所讲内容不限, 只要是积极健康;(3) 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让每位同学都能听清;(4)每节课原则上是一课一人,按学号轮流;(5)每人脱稿演 讲时间不超过三分钟,不少于一分钟;(6)同学上台时,大家鼓掌欢迎,讲完后, 无论讲得怎样都应报以掌 声。结束后,老师作简要评分。
高一阶段的自由演讲,由于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兴致很高,可准备的材料很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内 容相当丰富。因此,从学生演讲的内容看,有学生自我介绍的;有讲自己兴趣爱好的;有回顾自己最难忘的一 段经历的;有谈异国风情的;有讲成语故事的;有讲名人轶事的;有讲热门话题的;有说我的爸爸、妈妈的; 有谈我的老师的;有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经验的;甚至还有讲我的弱点的`等等,涉及面很广。通过演讲,无论 讲者听者,都拓宽了自己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高一阶段是口语训练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口语 表达能力都存在差异,演讲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那些胆量小、口头表 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不仅要及时鼓励,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尤其是每次讲话结束,老师 评定分数时,要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信心和自尊。
经过这一阶段的练习,绝大多数同学消除了胆怯的心理,对每课一讲的训练产生了兴趣,特别是每节语文 课上都有可能出现新奇的演讲内容,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但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就锻炼口语来讲,还只能是量的积累阶段。只有逐步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到口语训练的必要,训练才能真正 达到目的,逐步形成为语文素质。
高二阶段的“命题演讲”式训练
“命题演讲”是“自由演讲”基础上的提高,它符合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求知愿望和心理要求,也是使 课堂口语训练活动深入下去的必然趋势,否则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
这一阶段我采用两种训练方法:
第一种是以科代表为首,由各小组长、学习委员和同学代表组成“命题小组”,负责出演讲题目。每次演 讲后,由老师指定一名学生进行评分,并于课前向学生公布。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快速构思、列提纲、打腹稿,语言要连贯、流畅、严
[1] [2] [3]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过去,语文教学也十分重视口语训练,但忽视了语言的生活实践交际功能。
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规定,使语文的交际功能尤为突出。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口语交际正是小学语文教学围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所设置的一项教学内容。那么,本人就生活实践中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探讨,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及分析
口语交际是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有这样一种观念,语文的学习主要是书面语的学习。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地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口语交际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素养被提了出来,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语文综合能力一起在每个学段的目标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在开展课标下新一轮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口语交际教学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尽管如此,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策略、评价手段和方法,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仍处于自发的阶段。教师逐渐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推行新课程标准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问题,首先是针对当前学生整体上口语交际能力不高的现状提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倾向的影响,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现象根深蒂固,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较慢。这些都成为了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迈向成功的绊脚石。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只要有兴趣,便有了自觉性。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也是如此。激发他们的兴趣,就等于激发他们的自觉性,这便成功了一半。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重要途径。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首先,老师生动的语言,便可以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里充满神奇的想象,欲罢不能,丰富的想象使他们想说,争着要说,比如,《倔强的小红军》的教学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那凄凉艰难的声音伴随着老师生动的语言描绘,使行军过草地时勇敢面对困境不畏牺牲的情景再现在学生的脑海,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争着诉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
其次,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使学生有话想说。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它直观形象,帮助我们生动地再现了情境,达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如在教学《鲸》中,我把齿鲸和须鲸的动画图像利用电脑屏幕投影出来,齿鲸和须鲸怎样呼吸的样子就历历在目。学生兴趣盎然,争相介绍它们是怎样呼吸的,说得活灵活现,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培养。
一、语音理论知识的讲解应该有所取舍
系统的语音理论知识的讲解应该考虑到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有些语音知识可以少讲或者不讲,而有些知识的学习,对他们的学习还是有帮助的,就可以讲。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讲授语言理论知识,对于提高普通话语音能力帮助不大。大量的语言知识只能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会让学生认为学习语言很困难,增添学习的负担,而且教师口语的课时并不富裕。比如,在教学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的训练时,教材是将声母分为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类,发音部位又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和舌根音七类;发音方法有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和边音五类。韵母分为四呼等。这些知识是对语音系统的分类和概括的描述,学生学习这些系统的理论知识,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对他们掌握声母、韵母的实际发音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些知识可以少讲。
二、口语训练与实际教育教学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口语表达能力,体现了教师口语的重要性。我们学校培养的是具有西藏特色的小学教师,教学对象主要是县乡村的学生。教师把西藏小学课堂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从而就会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比如著名的教育学家斯霞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后,要求学生用“饱满”一词造句,学生只会用植物类词造句,于是教师用身姿语引导学生的思路,从而掌握了该词的意思。但是西藏的学生主要是以藏族学生为主,其母语是藏语,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单纯的用态势语教学学生就理解不了,而且往往告诉给学生词典的.解释,虽然解释得很清楚,但是学生还是不能真正的理解,在此可以将意思一样的藏语的词语拿来帮助理解,效果会更好。
三、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要结合藏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训练
国家教委在1992年颁布的《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试行)》中规定,师范类学生的教师口语能力内容上可以分为正音、口语和教学用语三个部分。根据这个规定,结合藏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上:第一阶段针对西藏藏族学生的发音特点,强化学生音准训练,学好普通话的音调。我们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偏远落后的农牧区,因为这些地区基础教育落后,所以许多学生到初中才开始学习汉语,语言的学习环境主要是学校,所以学生普遍存在识字量少、在用汉语说话时语言缺乏连贯性、用汉语说一句话时往往出现语调不准,受母语影响等问题,一方面,教师应当对学生强化个别声母的发音,前鼻韵母的发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的发音。尤其是上声和去声的发音,轻声的发音,熟读上声的重要词语和轻声必读音节。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发音技巧,读准每一个音。上声的变调情况比较复杂,出现的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比较多,在教学上是一个难点,教师应该讲清上声调的变调规律,让学生熟悉变调规律,反复练习,尤其是加强重点词语的训练。轻声声调的变调现象也比较复杂,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作为教师也是要讲清它的变调规律,尤其是轻声调在非上声后的读音学生常把它读成了“34”的调值,教师尤其要强调,从而让学生掌握,特别是掌握必读的轻声音节。尤其是在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时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声调,声调偏误现象比较明显。存在的问题是阴平和去声的调值基本正确,阳平和上声的调值存在偏误。比如:疾痛、仍然、炎热、谜语、着急等等,这五组词语的第一个音节是阳平音,应该读成“35”的调值,学生往往把它读成近似于“21”的低降调。这里所说的上声调读音的错误和偏误现象主要是指上声调的变调现象。也就是说上声调的变调现象主要有两种:上声在上声前读成“35”的调值,如语法、小鸟、写法等;上升在非上声前(阴平、阳平、去声)读成“21”的调值,如美丽、北京、笔直等。针对上声调的变调的错误读音或者是语音偏误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上声调在上声调的“35”的调值往往读成近似于“21”的调值;二是把上声调在非上声调前“21”的调值读成“35”的调值。轻声调的读音也出现错误。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主要有两种音变:一是轻声在非上声后,读短促的低降调,调值是“31”,比如“他们”、“凳子”、“耳朵”;二是轻声在上声后读为短促的微声调,调值是“34”的调值,比如“我们”、“本事”、“眼睛”等。轻声调的读音是藏族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一是哪些应该读轻声音往往分不清;二是把轻声音在非上声后,应该读低降调的,调值是“31”的几乎读成了“34”的调值。第二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听辩能力。学生虽然能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是用汉语表达思想时,常出现辞不达意,语无伦次,甚至用藏语的语序进行汉语表达。其一通过朗读训练,可以使朗读者储存大量的词汇,作品中的恰当的词语、严谨的句式、优美的修辞手法,这些都可以丰富朗读者的知识储备,能够积累语言表达所需要的词汇和材料,而且朗读过程中可以掌握语流语调和朗读的技能技巧,这些都可以提高教师口语的表达能力。藏族学生在进行普通话测试中能读准每一个字、词,但是在读某一个语言片段或是说一句话时,常常出现语调错误的现象,所以每一个字词的读音,只能是说明该字该词的基本的读音,能读准它们的读音,并不能就说明掌握了汉语普通话的基本的语调,汉语的句子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的连读才能体现汉语普通话的基本语音特色。因此通过朗读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汉语普通话的基本语调。1.朗读的内容不要难,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由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切合实际的训练内容。2.训练的方式,可以通过教师示范读、播放录音等形式。其二听辩训练。有关言语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从这一组数据中我们知道“听”在日常言语交际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在教师口语能力中听辩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听辩训练的内容。一方面字词辩音,可以辩别声调的读音,声母、韵母相同的两个词,声调不同,意义也不同。还可以听辩学生的发音,找出他们的发音特点、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帮助纠正。另一方面辩别说话的意图,也就是通过话语表面的含义理解其真正的含义。第三阶段,训练学生学习教学中的常用语体,掌握教学用语和教育用语。教师口语应该贴近小学生,被小学生理解接受,要注意发音规范准确,吐字清晰,词语通俗易懂,语法浅显简单,语速缓慢。教学口语是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工作语言,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配合以目光、手势、表情、动作等体态语的辅助手段。训练并掌握课堂教学环境中使用的导入语、讲授语、过渡语、提问语、应变语、结束语等技能技巧,训练紧紧扣住教学实践,走进西藏小学课堂,找到在实际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现象,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小学教学。教育口语是教师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教育时所运用的语言。训练学生在学校里面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不同特点),不同的场合选取恰当的教育口语,训练的方式有沟通语、启迪语、表扬语、鼓励语、批评语等。
四、结语
基础教育改革和具有西藏特色的小学课程对西藏高校师范专业教师口语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教师口语的教学模式与西藏小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与西藏藏族师范生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切实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优化课堂,从而提高教师口语的教学效果。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论文参考
【摘要】
教师是学生口语交际过程的引导者,点拨者,鼓励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说话能力。
【关键词】
交际 提高 能力
【正文】
新大纲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口语交际”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人意。特别是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更是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课堂常常遭遇尴尬局面,常有学生不肯交际等情况发生。如何改变现有教学状况,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先搜集后交际。
《父母的爱》主要是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师生必须预先搜集有关“父母的爱”相关的资料,忽视这一点,学生的口语交际必定是静态的,课堂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进行本次训练之前,我们应该先让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然后再加以整理选择,最后确定自己的交际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进行了口语交际,而且也为自己提供了以后的写作材料。
由于经过预先的资料搜集,学生都有话可说,而且所说的内容也比较有条理,课堂气氛活跃。
二、创设交流平台
口语交际的切入点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达到能交流的目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交流的平台。在教学《父母的爱》时,出示第二则小故事图片(一位父亲正在厉声呵斥成绩差的孩子),师生共演第二则小故事,创设交际情境,激发交际欲望,师生互动,做好交际示范,为后面的交流做好铺垫,这是第一个交流平台。然后再创设的第二个平台:假如冯刚的爸爸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去劝说他?教师扮演冯刚爸爸,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和语气委婉等。通过这些交流平台的创设,鼓励学生多说,体现出对口语能力培养的层次性。
三、说话训练要有层次。
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是这次“口语交际”的教学重点。只要通过如下几个层次的教学,就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先通过出示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几个小片段,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口语交际”的另一个话题,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这是前一个话题的拓展,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最后是给爸爸妈妈讲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促使父母正确教育孩子。
四、重视能力训练。
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把知识转化成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在进行《父母的爱》教学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转述能力的训练,这是我们高年级口语能力训练的一个要求。当学生在转述别人的感言的时候,我先提出:“那你从你们组的交流中,都获得了些什么?”最后通过句式的指导,帮助学生达到把话说完整,把话说具体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一、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小学语文交际教学,更多的老师认为口语交际就是平常的口头作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普遍做法就是,先给学生安排训练的理论题目,然后再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浏览性的检查,这样错误的认识不仅没有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还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第二,学生缺乏主动性。
我国的教育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不仅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的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缺乏实践性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交际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待人态度的培养。
然而,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性的交际训练依然十分缺乏。
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老师没有准确理解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质内容,大多时候老师都错误的将口语交际当作口头式作文课,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不仅没有发挥口语交际的实效性,还使学生的交际训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
然后,口语交际的训练只限于部分成绩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第四,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
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大多老师都简单的理解为教材内容,而没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
因为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就导致了学生实际口语交际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第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立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和兴趣,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思维的广阔性以及发散性。
因为思维的广阔性不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条件,还是促进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关键因素。
老师要经常性的给与学生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述。
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的角色,从教学内容出发,给学生设定一个交际情境,如果第二天狐狸和乌鸦又一次相遇,那它们又会发生故事呢?老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故事补充完整。
通过这样的情境对话,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第二,提供足够交流空间。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充分的互动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来达到思想意识交换的目的;也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个主要体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来进行一种思想上的平等交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口述的教学过程。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
再如集体式互动,集体式互动包括小组学习模式的交流、全班学生的共同交流以及面向社会的广泛交流等。
这种集体式的交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面,还能有效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第三,引导学生掌握交际方法。
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通过传授口语交际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的进行口语交际。
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口语交际的实际价值。
如在学习《木兰从军》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花木兰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木兰从军”的故事表述出来,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锻炼,更是对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全新考验、挑战。
针对我国目前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改进不足并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和实际训练,这不仅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范德生 工作单位: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范家集小学
口语交际教学三部曲论文
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崔峦语)如何完成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呢?下面以人教版试用修订本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为例,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看一看,学习口语交际。
本册教材每次口语交际都配有图画,还设计了提示或问题。教学的第一步可围绕图后的'提示或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创设的情境想象图中的人物是怎样进行口语交际的,同时明确本次训练的基本要求。如复习六后的口语交际主题是“买文具”。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并想一想:图中的这个小女孩在买文具时可能会说些什么?售货员可能会说些什么?这两个小同学怎样做才能买到自己满意的文具?设计前两个问题的目的是利用教材所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图中的人物是怎样进行口语交际的。在此基础上利用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领悟到本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1.向售货员说明自己想买什么样的文具。
2.询问文具的价格。
3.在听取售货员产品介绍和建议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精心挑选文具。
4.在与售货员进行口语交际时用上“请问”、“您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这样,就为后面的口语交际练习打下了基础。
二、演一演,练习口语交际。
在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扮演图中的人物,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再现图中人物的交际过程或/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安排相似形式的口语交际练习活动,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为学生练习口语交际提供机会。如教学《打电话》,在学生明确打电话要求的基础上可组织学生扮演图中的“妈妈”、“小梅”、“亮亮”、“金露”等人物角色表演打电话。
三、练一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如学习了《让我告诉你》,可把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或事情讲给同学听,讲给家长听。学习了《说绕口令》,主动把自己知道的绕口令说给同学听。
析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传统的幼师教学重技能、轻文化,而语文教学重阅读、轻口语,学生不喜欢上文化课,不重视语文课,教师也忽视口语训练。针对以上问题,在幼师语文口语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论文关键词:表演;幼师;语文;口语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认为,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就自然而然地会运用,所以重阅读教学,轻口语训练。而实际上,学生缺少的是自然而然地运用所理解的语言的能力,更没有或很少有自觉运用语言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很多学生是“会看不会用,会写不会说”。幼师学生不重视语文课,认为口语练习可有可无,口语表达能力低下。
幼师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忽视口语训练,主要有两大原因:
(1)学校注重专业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课,忽视文化公共课。一直以来,传统的幼教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过硬、知识丰富、能力强的学生。专业过硬首先放在第一位,有的教师还提出应“视专业为‘敲门砖’,视就业为‘指挥棒’”,有的职业学校甚至告诉学生:“你可以文化课不强,但是必须专业扎实。”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大多数学生课余时间主要用在舞蹈、唱歌、弹琴、手工、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专业技能和专业文化课上,不重视语文课,更不重视语文课上的口语训练,导致口语表达能力不强。
(2)语文课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锡庆曾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始终处于一种沉默寡言的‘退场’状态,而教师本应该是教练,却一如既往地喋喋不休地‘登台表演’。”这段话用来描述幼师语文课堂教学再合适不过了。由于近年来职业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幼师专业也不例外,加大了语文教学的难度。学生基础较差,加之幼师语文课堂陈旧的教学方法,口语教学更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幼师学生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语文课堂得“动”起来、“活”起来,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还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乐”中“学”。表演就是其中的一个好方法。
语文口语教学中的表演就是运用戏剧形式创造课堂情境,让学生担当角色并进行表演,不仅能让学生练习胆量,也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有以下优点:
(1)可以把教材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将学习教材、理解教材、运用教材结合起来;
(2)可以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读、说、演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愿望得到实现。
如何在幼师语文口语教学中运用表演
幼师学生的表演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语文课上一蹴而就的。笔者结合幼教专业特点,根据幼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把表演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1)幼师一年级:故事角色的改编和表演;
(2)幼师二年级:课本剧表演;
(3)幼师三年级:童话剧表演。
(一)故事角色的改编和表演
课堂上宁可要深刻的部分,也不要平淡的全部。故事角色的改编和表演,让幼师语文课堂“鲜活”了起来。改编的可以是一个简短的故事,如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笑话故事等,也可以是一篇课文的部分片段;可以诠释所有的人物,也可以重点刻画一两个角色。角色表演的运用场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如导入激趣、情节过渡、内容诠释、课文总结、课外拓展等方面都可以运用故事角色表演的方式。总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编、自导、自演。
故事角色的改编和表演对道具、场地和化妆的要求比较宽松,但要注重表现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如《晏子使楚》部分情节的表演,表演者应该把晏子的沉着冷静、不亢不卑和机智善辩,楚王的盛气凌人、傲慢无礼,侍卫的阿谀奉承等表现出来。再如《矛和盾》成语的表演,要注重展现这个人自相矛盾的吆喝声,以及别人指出他的问题后其尴尬的表情。《祝福》部分情节的表演要重点刻画祥林嫂的眼神和鲁镇人的神态。
(二)课本剧表演
课本剧就是把学生学习的课文改编成戏剧,用学生表演的形式来营造课文中的环境、情节、人物,讲述课文内容。课本剧不像课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一个舞台,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一个全新的故事。
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是建立在改编之上的一种再创造,因此改编是课本剧表演的灵魂。课本剧的原材料来自教材,因此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要把课本读活、读出形象,启发他们在读中找戏,发展形象思维和想象联想,将静态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动态的情境构思。
在改编、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
(1)舞台布置及道具的准备要简单而实用。道具的使用是为了更形象地展示环境、背景以及人物身份和情节发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刻意地去追求难度。
(2)人物对话的表演是重点,应掌握好语调、速度、节奏,最大限度地为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服务。
(3)演好一个角色,就必须理解所演角色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同时,依据学生的理解,鼓励其更加个性地表演。
(三)童话剧表演
童话剧表演是低幼年龄孩子所喜欢的,是小学和幼儿园经常开设的课外活动,也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根据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表演的“游戏”,是舞台戏剧表演的一个分支,属于儿童话剧的范畴。在童话剧表演中,角色可以完全由教师来担任,也可以师生共同完成表演,还可以让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表演。在游戏中,孩子自然地学到了优美的语言,体会到积极的情感,明白了生活中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为每个孩子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和场所。作为幼师学生,未来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掌握编排、表演童话剧能力是必备的'专业技能。
童话剧表演的核心是每一位演员都要有颗童心。演员通过声音表情、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来创造性地再现儿童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动物形象以及没有生命的事物形象,要比成人的话剧更儿童化、形象化、游戏化,内容更加夸张,发挥更大的想象。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本色表演就可以了,但对于成人,表演童话剧需要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放低身姿和孩子对话,才能体味儿童的语言,才能贴近儿童的生活;只有拥有一颗童心,在舞台上才能扮演得生动,才能入戏。
除了有颗童心、表演投入外,童话剧还要妆化得好、服装到位。儿童剧的妆不同于生活妆,也不同于成人表演的舞台妆,要求夸张、形象和富有童趣,和表演的动物、人物、事物身份相协调。例如,扮演猫,就要有胡子;扮演老虎,头上就要有“王”字;扮演风婆婆,就要有飘逸性;扮演大树,就要有枝干等。服装也需要专门定做,要符合角色的身份特点。
表演在幼师口语教学中的延伸
在班级分小组进行童话剧表演,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为观众有限、场地有限。只有登上真正的“大舞台”,才能激发学生心底真正的表演激情,这个舞台就是年级童话剧汇演的舞台,在全校师生的面前公演,并评选出“最佳剧目”、“最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舞台美工”等奖项。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去幼儿园演出。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师学生知道什么是孩子真正喜欢的表演,什么是孩子喜欢的童话剧。
表演被视为艺术教育,受到教育界的热烈欢迎。幼师语文独有富于表演形式的另一番天地——童话剧表演,特有的幼师培养目标,让表演教学通过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手工、雕塑、建筑等多学科的有机配合,对学生口语教学的影响就不是单纯靠其他传统口语教学形式所能达到的,幼师语文口语教学课堂的表演艺术应当受到重视。
搞好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与策略论文
摘 要:语文是一门开展一切学科教学的基础性学科。可见,在高中阶段搞好语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该应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开展“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天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导他们的创新兴趣,打造一个高效的语文教学新天地。
关键词:高中语文能力培养 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在现在的教育大背景下,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仍是课堂教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仍是课堂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重点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高中语文创新教育开辟道路。以下两种创新教育方式是在实践中已经被运用并初见成效的。
1.启发探究式
这种教学方式以“提问―探究―析疑”为特征。首先,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计,要提出开放性即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要具有启发引导性,即提出的问题能体现教学目标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同时,问题既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问题的内容及述数的文字要适合于学生的程度又要注意由易到难、由较低认识层次发展到较高认识层次。其次,要注意学生的探究过程。要相信学生,在发问之后给学生时间去思考,让他们独立自主地学习。鼓励学生提出多种恰当的答案并接纳、容忍学生不同的答案,以增强其创新思维的能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不完整的答案鼓励学生做进一步探讨和整合。
2.活动式
“活动式”教学方式是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通过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学生喜欢的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加强语文实践环节、培育学生创造品格的重要方式。高中阶段可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语文活动有很多。比如征文、辩论赛、演讲赛、朗诵赛、模拟节目主持、影评活动等。这些活动很多学校在全校范围内举办过,但参与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因此,语文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认知和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意个人意志的培养
积极情绪与学习效率提高是密切相关的。好的情绪使人精神振奋,不好情绪则抑制智力活动,使学生态度消极、注意力分散。根据现阶段的考试出题方向看,注重理解、分析的能力。 有些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意志顽强的人在遇到困难时会知难而进,反复领会课文的内容,为自己开辟一条通路。而意志薄弱者在遇到困难时便会知难而退,畏缩不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培养学生个人意志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相当重要。比如,在讲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时,同学们总觉得课文内容很难理解,对课文不感兴趣,有厌学心理。教学过程中联系鲁迅的其他著作和课文预习提示提供的写作背景,深刻理解这篇杂文的针对性和战斗作用。抓住犀利、幽默的语言深刻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利用课文运用大量贴切的比喻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去领会鲁迅先生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结合时代背景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坚定了他们的个人意志。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归纳概括能力
众所周知,语文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对所学的内容形成完整而规范的知识体系。学习之后,及时地总结归纳,能够让学生知道议论文遵循“观点与材料相统一”的规律,复杂的记叙文仍有“线索联缀全篇”的特点,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规律,阅读小说要抓住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形象的把握,戏剧欣赏要突出分析戏剧矛盾。
现在我们所用的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所表现的主旨有相同或相近之处,却分布在各个单元中,在学完之后,我们可以把这些有一定共性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归纳概括,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比如《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虽然这三篇文章体例不同,作者所处的时代不一,在表达方面也各具特色,结论也各有千秋:《过秦论》指出秦王朝“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以希望汉武帝施行仁政;《六国论》开门见山地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最后指出若北宋王朝“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阿房宫赋》则指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来针砭唐王朝最高当权者的奢靡之风,希望唐王朝能以史为鉴,否则会“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但它们都又异曲同工:借古讽今,以史纳谏。通过归纳,既能让学生熟知三篇文章相同的主旨,又能让学生熟悉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体例、不同的语言风格,更好地把握古代论说文的特点。
总之,创新能力和概括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高中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语文学科功能和创新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语文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培养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给学生以自由,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把语文素质的培养作为终极关怀,为祖国的发展培养创造型人才而作贡献。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英语语法是指英语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点是两者都表示教学所经过的程序,而教学模式指具有理论支持的教学活动的操作框架,是得到经验支持的,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要教好英语语法项目,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有意识地开展,那么,就必须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一、有效的语法教学模式:讲授模式
语法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但应选择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掌握语法的教学模式。可以简单地说,语法也是词与词之间的运用规则,因此,英语语法属于概念性知识,那么,有效的语法教学模式就应该是讲授模式(Presentation Model)。讲授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步骤:阐明目标与设置情境(Clarify aims and establish set)、呈现先行组织者(Present advance organizer)、讲授新知识(Present learning materials)、检查理解程度及拓展思维(Check for understanding and strengthen student thinking)。
“阐明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以此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阐明目标一般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明确学习意义。“设置情境”一般通过简单复习先前所学知识、提问、讲述相关趣事等形式,使学生进入准备学习状态。
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学习任务进行之前教师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目的是以旧知识来导入、整合和联系当前教学任务中的新知识。呈现先行组织者这一环节对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尤其重要。既然知识在人们的大脑里是以类似于金字塔的形式存在的,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应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在先前所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不断完善其大脑里的知识体系。
讲授新知识一般采用“规则—例子—规则” 的策略(rule-example-rule technique),即先讲清定义、原理、结构等知识要点,然后再举出相应的、学生熟悉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最后,重新概括陈述知识要点。
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程度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检测的。具体的形式有作业、测验、提问以及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还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最有效途径是通过交谈,主要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谈论所学知识,而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整合新旧知识,建立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断深入理解更复杂的知识间的内在关系。
以上这四个步骤是有机的整体,每一个步骤根据学生等实际情况可以调整,但不能省掉。
二、讲授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语法项目很多,主要有动词将来动作的表达法、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定语从句、被动语态、情态动词、名词性从句、主谓一致、动词-ing形式、构词法、动词过去分词、倒装、省略、虚拟语气等。这些语法项目都可以也应该运用讲授模式来教学。下面结合讲授人教版必修1的Unit 1间接引语来阐述讲授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一)阐明目标与设置情境
阐明目标比较容易,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实,告诉学生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接着,顺势复习相关已学知识,如通过提问等形式,概括出学生所熟悉的四个句子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并分别设计这些类型句子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情形,让学生进入准备学习新知识的状态。
例如,讲授间接引语时,直接告诉学生:“Today we’ll learn indirect speech.”接着,通过提问来设置情境:“Who is absent today?” 那么,有学生会说出缺席学生的名字:Tom。教师就说:“John, please tell me with the complete/full sentence.” 因为这个句子简单,所以就会有一些学生能够答出来。然后,教师向另一名学生提问:“Kate, Please repeat John’s words.” 教师再向另一名学生提问:“Mike, can you tell us what John said?” 这时,教师要注意,教师可以不要求学生说出正确的句子,只要让学生产生模糊的间接引语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没有缺席的学生,教师通过谈论天气、询问年龄、打听做作业的时间等方式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二)呈现先行组织者
呈现先行组织者是语法教学的关键一环,对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生进入准备学习状态以后,教师应在屏幕上呈现为讲授间接引语而设计的先行组织者(见图1)。引用某人的话主要有两种方法: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直接引语,因而接下来要学习的是如何用自己的话转述某人讲话的'准确意思。图1也让学生明白了要学的知识在语言知识体系中位置,从而有意无意地把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体系里,使学生大脑里的英语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
例如:“Just now Kate and Mike retold us John’s words in two different ways. That means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ways for us to quote/retell a person’s words to someone else, and the two ways are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In fact, we’ve already learned direct speech. And today we’ll learn indirect speech.” 然后,重复上面的学生的回答,作为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例子,通过让学生分辨来加深理解引用某人的话可以用两种方法。
(三)讲授新知识
讲授新知识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第一堂课以陈述句的间接引语为教学任务。采用“规则—例子—规则”的策略,要讲清间接引语的定义、结构(人称、时态、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要注意,每一项新知识要点讲授以后,一定要列举相应的例子(与非例子),直到大部分学生理解为止,因为概念是通过例子与非例子的区分来获得的。然后再概括重述知识要点,确保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
例如,开始讲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正板书左侧1/3栏里写出“间接引语”这几个字,并另起一行写出:“定义: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建议板书用汉语,用英语陈述)。然后,教师把直接引语John said:“Tom is absent.” 和间接引语John said Tom/he was absent.写在副板书(黑板右侧1/3栏)上。教师要进行比较,突出标明其差异。然后,在正板书中间1/3栏上概括写出间接引语的“特点、引号、时态、人称”(用四行)。现在,学生对间接引语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以后,在屏幕上再举一些事先准备的例句,如“It is warm”, “I am 15 years old”, “He did his homework in his room yesterday evening.”等等,并通过转换练习,逐步归纳出间接引语的特点,即“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分别写在人称的下方)等方面的变化。每一项新知识要点归纳以后,列举相应的例子(与非例子),直到大部分学生理解,最后概括整理,确保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
(四)检查理解程度及拓展思维
如前所述,理解程度主要是通过大量练习来检测的。其实,教科书的编著者都精心设计了相应的练习,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这些练习。例如,人教版必修1的Unit 1里就配有由易到难的练习。因此,教师讲授间接引语以后,就应安排做第五页的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里的练习1、2、3。值得注意的是,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正板书里的间接引语,是为学生掌握正板书里的知识要点服务的。因此,学生答对或答错时,都要用正板书里的知识要点作为判断标准,多次不断地接触正板书里的知识要点,以达到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正板书里的知识要点的目的。最后,教师要求学生用口头陈述间接引语的知识要点,归纳间接引语的特点,比较间接引语与直接引语的差异。通过这样的口语表述活动,学生既能够整理所学新知识,也训练了逻辑推理等思维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讲授模式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模式。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按照阐明目标与设置情境、呈现先行组织者、讲授新知识、检查理解程度及拓展思维等四个步骤进行。其中,呈现先行组织者是语法教学的关键一环,对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Arends.Learning to Teach[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鲁子问。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孙鸣。英语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J]。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简介】金舜英 (1962- ),朝鲜族,吉林延吉人,硕士,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学科教育教研室副教授。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讲授模式的应用
吉林省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金舜英
【摘 要】阐述语法教学模式中讲授模式的四个实施步骤:阐明目标与设置情境、呈现先行组织者、讲授新知识、检查理解程度及拓展思维,探讨讲授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