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小集体学习的探索论文
- 文档
- 2024-05-28
- 107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谈小学体育小集体学习的探索论文,本文共14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小学体育小集体学习的探索论文
“小集体学习”是把学习指导着眼于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上,把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根据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定目标,自我评价,利用小组协调学习、小集体成员相互配合、相互帮助使全体学习者都参加的形式。我校近几年正朝着这一方面的发展并初步趋向完善。
1、“小集体学习”的分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倾向、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潜能,有的学生在这个方面优秀,在另外方面可能会差一些。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并把这些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分组,尽量使学生达到最佳组合,以利于小组开展活动,我在教学时设计了五类分组:一类:心理素质+技术技能素质+身体素质;二类:个性素质+技术技能素质+身体素质;三类:创造素质+技术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四类:思想品德素质+技术技能素质+身体素质;五类:个性素质+创造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技术技能素质
这样每小组可以6-8人,一个教学班可分6-8个小组,一个小组即为一个小集体。在分组时,要注意小组成员相对稳定,最好进行单元分组,因为在这一单元好,不等于在下一单元、学习中就一定好;其次要注意培养骨干力量,且指定小组长。
2、教师指导与学生主体性发挥
“小集体学习”就是相信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力求以“导”为前提“练”为主体,留给学生更多时间,互助互进,共同提高。
2.1 教师的“导”
“小集体学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计划去学习,教师指导的途径应是:引导→发现→点拨→评价。即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中,在学生学习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针对某一问题,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引导,最后评价。
2.1.1 技术技能指导
只有掌握了运动技术和技能,经过反复练习,才能保证身心的全面发展,“小集体学习”有利于增加课中的练习密度,课中绝大部分时间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活动的。这样节省了一些教师组织教学的时间,增大了学生的练习密度,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技术技能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辅导和纠正。例如:在教学前滚翻的基本动作时,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后,发挥小集体作用,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利用每个小集体中好生指导差生的方法进行学习。因此,在全面提高技术动作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练习密度。
2.1.2 合作指导
“小集体学习”中,每个小组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在这个相对独立的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担任一定的角色,通过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协作互补共同努力,共同提高,从而达到整体优势,对提高心理发展水平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除了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对一类分组的学生采用鼓励、暗示、意念等方法,对二类分组的学生多采用激励、比赛、纠正、评价等方法;对三类分组的学生多采用游戏、启迪、联想、比较等方法;对四类分组的学生采用竞争、鼓励、表扬等方法;对五类分组的学生多采用比赛、纠正、启发、比较、鼓励等指导方法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1.3 创造性指导
“小集体学习”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给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自主权,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过障碍游戏的练习时,场地布置、器材摆放,教师只提供所需的器材而让小集体成员自己布置场地、摆放器材。这样形式多样,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学习。又如,在《组字接力》游戏中,各小集体根据自己人数与特点进行组字。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学生主体性的“练”
采用“小集体学习”把过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转换成主动去学习的位置,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2.1 特长的发挥
在体育项目中,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在篮球、乒乓球方面强一些,有的可能在技巧方面强一些等。“小集体学习”对组内有特长的学生委以重任,充当教师角色,能满足学生对影响力的需要。小组学习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特长,并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发展目标,在小集体学习活动中加以训练发展。
2.2.2 个性发挥
“小集体学习”通过小组内的各种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兴趣的带动,促进能力的提高,小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法和教法,突出个性的培养。
2.2.3 情趣发挥
“小集体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在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宽松学习环境中互相交流、协作学习,通过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乐趣”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采用比赛、游戏等形式或情境教学,让学生置于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中,能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自己享受运动的乐趣。
3、“小集体学习”在教学中的意义:
3.1 利用集体内信息交流和互帮互学的动力机制,可以在许多情况下以生生交流的方式缩短教学两方之间在知识、理解力、思维方法方面的差距,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还可以发挥集体学习的“镜子作用”(即把别人当做自己的参照物比自己学得好的是自己的将来,比自己差的是自己的过去)。加深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总结,起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3.2 在体育学习中一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而利用集体中,特别是小集体中的相互承认,相互激励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集体的激励和友爱气氛,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提高教学质量。
3.3 合理地运用小组的划分和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因场地器材不够,难以组织教学的问题。
3.4 根据学生的体能,学习基础,技能掌握的程度进行分组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
4、“小集体学习”的不足之处
4.1 过于注重小集体的狭隘利益,不注意与其他集体的联系,不能正确对待其他小集体。
4.2 喜欢自我隔绝,希望独立于其他集体之外,当小集体或小集体中的个体有不良行为时,进行袒护。不能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3 与其他集体交往时,有侵犯行为和争强斗胜忽视规则、忽视行为规范,可能有不择手段现象,有自己群体、集体的狭隘道德标准与哥们儿的意气。
5、“小集体学习”建议与总结
5.1 小集体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中要相对固定,使集体成员之间形成亲密互助的关系。
5.2 小集体要在教师指导下既有班级共同的目标,又有集体和个人自己的目标。
5.3 要使小集体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分担责任,互助、协力地进行学习。
5.4 一个小集体中要有合适的小组长,对小组长的个别指导要特别予以考虑。
5.5 总之“小集体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应正确对待在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使之更完善更具体。
小学体育课体验式学习的探索论文
一、体验学习的教育学意义和重要价值
1.体验学习就是在精心设计的特定学习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教师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称之为“体验学习”。长期以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已习惯于“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这一单调的教学方法,使得体育教学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参与体育课中一次次反复的机械性动作练习,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劳累,还有烦恼、焦虑,甚至是痛苦。体验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活动教学高度评价体验学习的意义,认为它是学生发展中必须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体验学习应当成为学生主体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体育教学活动的场所开阔,学生都是在不断运动和不断变化中进行学习,为实施体验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从体育教学的本质看,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都要通过本体感受来认识和理解技术要领,从而达到掌握技能之目的,这其中学生的每一次身体练习都包含着一次个体经历。因此,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实施体验学习,而且要重点“挖掘”学生的心理感受,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并以此来焕发体育课堂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体验学习的操作方法
1.初步感知,明确体验学习内容和目标
教师通过语言、问题等形式引出学习内容,向学生陈述教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特别是学习的目标应指向学习主体――学生,以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为宜,因为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充分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学习
教师首先通过语言激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并有主动尝试体验的欲望,再按预定的活动设计方案和情景,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以小组的形式,自我组织、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发现、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小组的'形成以友伴分组为主,也可视具体情况以兴趣或体能分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师生互动要频繁。
3.反思内化,组织交流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学生交流评议。这时教师要发扬民主作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我评价、各抒己见,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以及学习过程中教师本人的观察,对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并对难点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分析其中原理,找出其中的规律。使学生既能达到认知的目的,又能通过观察、思维、讨论等形式,强化其学习技能,还能使学生心理产生丰富的情感思维和正向的内部矛盾,进而获得身心发展的内部动力和技能能力。
4.再次反复,升华体验
学生根据交流评议的结果,进行自主性的反复思考和体验练习,是知识、技术和能力巩固强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以激励性信息指示为主导地位。因为此时的学生除了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外,学习的方法也已得到改进,可利用激励性信息指示,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与此同时,可开展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竞争,使学习活动充分焕发活力,显示体育运动的魅力。
5.体验成功,组织评价
这一环节是自主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是以此来回味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检验体验学习的效果。教师首先组织开展组际交流,让各小组陈述学习情况,效果如何?学到了什么?对以后的学习有怎样的希望?促进组间了解,发展学生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然后由教师采用结果性评价,针对学习目标,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效,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产生新的动力。
三、体验学习的实施建议
1.体验是学生发展需要
探索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能否得到积极有效的发展时,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能否把握有关当前教育中的一些焦点问题:体验学习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对学习主体的尊重。它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不是从教材出发,而是从学生发展现实需要出发,切实把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准则。
2.关注过程和结果
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感受自己的感情活动,并关心他们的体验;其次,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知觉、思维、注意等一系列心理功能共同参与体验,促使学生心理真正发生变化;再次,要尊重和接受学生对于观察的不同感受,以促进他们个性的成长。
3.营造平等和谐的体验环境
首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充分地体现平等与和谐。每一个学生应从教师身上感受到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语言必须符合规范,提倡使用体现民主、平等、关怀、友爱的教学用语。
4.学生自主体验学习活动和教师的组织指导
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活动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精心策划和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创设自主体验学习活动的情景,明确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习活动的进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选择适当的时机和问题组织学生研讨,创造讨论气氛,帮助学生疏通思想,理清思路,帮助学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摘要: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学生今后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大部分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小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导致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严重制约了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小学体育教育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
1.1体育教育教学理念落后。
自古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个重文化课程、轻体育课程的现象。人们在传统教育思想理念的深深影响之下,在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压力之下,很多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自身对小学生的体育教育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首先,对于学校老师而言,他们普遍认为学生的文化课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课程都没有文化课重要,经常使得学生的体育课被文化课占用,大大减少了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其次,对家长而言,其对孩子重视程度最深的也是孩子的文化课程,在家中与孩子谈论最多的是文化课,辅导最多的也是文化课,而对于体育课几乎没有涉及,使得孩子在潜意识里也觉得文化课才是最重要的。最后,对学生自身来说,由于家长和老师都经常性地强调文化课程的重要性,再加上这时候是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父母和老师长期的说教中,也逐渐形成深刻的学习观念,即学习至上。
1.2体育教育的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教育作为一个人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好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尽管我国在很长时间内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小学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仍然比较呆板单一,缺乏新颖性和多样性,对于体育教育来说更是如此。在小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多数老师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竞技体育的学习和训练,而没有真正地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教育,这违背了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竞技类体育的传授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重复的锻炼,这会大大降低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强调教师传授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良好发展。
1.3体育教育的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一般来说,小学的规模本身就不大,很少有完备的体育教学设施和设备,这些教学设施很难满足整个体育教学任务的需求,总体来说,当前的小学体育教育中,学习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投入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就体育场地而言,目前的大部分小学中普遍存在体育场地不足的现象,例如,一些小学根本没有足球场地,一些小学有篮球场地,但也十分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小学生体育课堂的练习需求。就小学体育师资力量而言,我国小学中普遍存在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一些小学的体育教师是由文化课的教师来担任的,这些文化课教师并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学水平,学校严重缺乏专职的体育教师,导致小学生不能从小获得体育专业技术的支持。
2发展小学体育教育举措及建议
2.1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成绩第一、体育无用的观念已经在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党的要求下,我国的教育方针主要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尤其是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事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家长、老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并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首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和组织者,老师应该高度重视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清体育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能只是一味地将学生文化课的成绩作为教学第一目标,要注重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其次,作为家长,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认清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养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最后,作为班级和学习,要积极营造全民运动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充分感知体育运动的魅力,从而充分理解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2.2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做一件事情是充满兴趣的,毫无疑问,他会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这件事情中,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如此。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强,如果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那么对体育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育中,有必要培养和调动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不能仅仅让学生进行轻松悠闲的游戏活动,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体育时间,向学生传授具有运动项目的锻炼技能和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从而积极投入其中进行相应的锻炼,以提升自己的体育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作为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家长,可以注重孩子兴趣的挖掘与培养;作为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对体育项目进行相应的指导,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运动天赋与潜能。
2.3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
由于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的匮乏,作为学校,应该有必要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首先,学校应该大力购买体育设施和设备,以充分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其次,由于学校具有非盈利的性质,资金的获取渠道有限,因此,小学还可以通过社会集资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资金以保证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最后,由于当前很多小学缺乏专职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学习有必要加大专职体育教师的招聘力度,加大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整体上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对体育老师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作为政府,应该加大对学校的投资力度,在财政方面给予更大程度的支持,充分保证小学在体育教育方面资金的充足。
2.4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
由于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体育有必要丰富体育教学的相关内容,创新和完善体育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体育项目的锻炼技能和方法,还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体育教学还需要将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己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和技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身心素质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远.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发展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52):211.
[2]程帅.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J].新课程(小学),(1):206.
[3]王硕.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方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小学体育课堂阳光体育思想探索论文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前景。通过阳光体育教学理念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向阳光。虽然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状况相对较好,但身体素质却令人们担忧。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处于最佳的状态,通过科学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建立,可以使学生紧张性的思维得到放松,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因此,在整个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过程中,不仅应该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强化身体素质,还应该锻炼基本的.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们树立更好的发展方向。
二、阳光体育思想下优化小学体育课堂的探索
1.建立健康成长的体育教学理念。在现阶段小学阳光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做到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应该将健康发展作为指导性的思想,提高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优化教学调整的基本结构,及时更新教学的相关活动内容,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促进学生们的健康发展。其次,应该在活动建立的过程中充分展现阳光体育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而且也应关注学生健康意识的养成,充分实现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念。最后,应该将科学性的课程模式作为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使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实现主体性以及实践性的活动模式,使小学生养成积极锻炼的思维模式。
2.建立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活动实践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充足的观察时间,这对于促进学生们全面的发展有着充分保证,同时也可以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性的保证。因此,在现阶段体育体育活动的建立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活动内容的建立要大胆、创新,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内容,激发学生们的体育才能,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用于探索的个性化特点。例如,在进行前滚翻教学时,可以充分引进实践教学,通过木块与球的实验,让小学生思考哪种物体更容易进行翻滚,当然学生们会很肯定地回答“当然是球体了”之后,让学生自己探究前滚翻的动作,然后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从而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实现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3.引进时尚体育的教学理念。在现阶段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引进时尚性的课程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使学生在教学体验过程中充分掌握运动的乐趣,同时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现阶段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掌握时尚理念活动教学的最终意义,通过新颖化、趣味性教学理念的建立,将相关的活动理念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率,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保证。总之,在现阶段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引入阳光体育的课程教学模式,将体育教学作为阳光体育的基础性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主体性,通过创新性思维模式的建立,不断优化基本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在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保证。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索论文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由于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导致教学效率较差。因此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能够根据当前教学改革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就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体育学科在我国小学教学中受到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导致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亟待提高。新课改对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意见,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发展角度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文章就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一、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体育学科在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中所受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虽然新课改发展以来,各体育教师逐渐加强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开始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形式化现象严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仍然不足,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体育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不足有关,教师对新课改内涵的认识不够清晰,导致教学观念没有与教学形式同步,因此才会限制教学改革的效率。
2.教学内容不够合理。
新课改指出,小学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学生的体魄,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意识。要树立终生体育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体育知识和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的目的不只是竞技和比赛,还包括日常的运动和基本的锻炼。但是,从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仍然集中在竞技类体育项目上,而对于非竞技类体育项目,教师的关注程度和教学力度明显较低。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对需要参赛的学生的培训力度明显要更强,而对于一般性活动的学生,教师通常会采用放任的态度。这种教学内容的设置明显不够合理,是小学教育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
3.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灵活的教学方法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进行体育思想的渗透。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的先转来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较为僵化,主要教学形式仍然是教师先演练一遍体育动作,然后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需要引起注意。
二、小学教育教学对策
1.创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并加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重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不少小学教育教师仍然认为体育在教学中的地位较低,导致教学积极性较低。学校应该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指导,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视性。此外,小学教育教师还应该要认识到新的时代下要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的销量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促进学生在技能上和思想上的全面发展。
2.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置需要与课程目标相符合,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是应该要充分结合课程目标和教材进行综合分析,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根本目的进行合理的设置。竞技类项目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虽然强调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体育意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完全取缔竞技类体育项目。教师通过对竞技类项目进行改造也可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运动中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体育精神。例如,教师可以将竞技类的体育项目规则进行简化,让学生可以在平常的体育运动中尝试竞技类项目,甚至教师还可以将竞技项目和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游玩中学习到更多体育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体育学习效率的提高。此外,教师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天气、季节、体育运动的作用等各方面内容进行设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单一落后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结果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多样,如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教学法以及探究学习法等。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体育教学内容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为了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效率,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并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林秀春,徐瑞芳,姜秀英.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J].体育科学研究,,03:87-90.
[2]李江.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7:56-57.
[3]牛晓雷.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6).
[4]何录兰,李勤,李群英.湖南省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标的教学效果评析[J].体育学刊.2005(03).
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的探索论文
摘要:小学体育的趣味性教学对于我们农牧区基层学校和我们基层的教育工作者而言能够对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起到重要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得学生体育技能得到锻炼的同时磨练了孩子的意志和品格,不但使同学们锻炼了身体,还陶冶了情操,同时开阔了视野,掌握了一些游戏和比赛的规则和技巧。并且可以逐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自觉体育锻炼和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同时掌握一些运动的规律和技巧,保证我区小学体育教学任务的实现和由传统体育教学向体育素质教育的顺利过度。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游戏;情境
小学体育教学承担着学生素质提升的任务,教师要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并且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使体育课更具生机和活力。
一、让游戏成为小学体育课的主旋律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作为体育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利用学生的这个天性和特点发现和挖掘他们的体育兴趣。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不要以单纯的.教授体育运动技能为主,要根据学生的提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终身体育的目标。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竞技性,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竞赛活动,使学生的竞争意识被激发。而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形式,趣味性强,生动而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但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还能培养学生坚强的品格和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的精神。体育老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经常运用体育比赛和趣味性的游戏,在具体的应用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项目和比赛内容的设计,通过创新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来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合理地编排一些竞赛性游戏去练习,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投掷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比赛折纸飞机,比比谁的飞机飞得高、飞的远,学生都特别感兴趣,很快就进入了投掷训练。在给低年级同学上体育课时,我还经常把体育锻炼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即丰富了体育课,同时还增加了体育课的趣味性。比如一边练跳绳,一边教小学生们说顺口溜,使本来乏味无聊的运动立刻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再如在四五六年级孩子足球课教学时,我由一个球的滚动练习的游戏开始,首先让学生认识正确动作的重要性,感受足球的特点,和踢足球的乐趣,然后进入学习部分,大部分学生一开始就被我所设计的游戏吸引而注意力集中了,兴趣也就激发了。通过学生在练中乐、玩中学、玩中练、使学生的好玩的天性在体育游戏中得以体现。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游戏避免了传统体育课的动作练习的枯燥感和单调感,从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由过去的不爱上体育课,怕上体育课,变得爱上体育课。体育游戏这种方式的适度合理的应用能够使体育教学更具吸引力,使得学生更好地感受体育的精神和魅力,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体育意识,同时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和品格,从而实现学生技能提升的同时。体育游戏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体育是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的中心在于玩,在玩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游戏教学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游戏的“玩”中,学生愉悦身心,情绪积极愉快,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在玩中达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同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完成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游戏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比赛创设情境,教师以语言饱满热情,就会给学生以激励,以鼓舞,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多用一些表扬激励的语言,多用一些肯定的语言,“你能行!你们很棒!你能够做到!”,使学生增强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体育教学中“情境”运用要把握时机,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课堂情境创设部分可以通过我们生活中的生产,劳动,以及学习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且模仿各种劳动、运动、活动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且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小学生想象能力丰富,他们见到某种事物,便会产生丰富的联想,甚至模仿这些事物的动作或者特点。身为体育工作者的我们可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把教学、动作和游戏模仿融为一体,在教师提前预设精心设计的的情境中锻炼。例如在上“找春天”这节课时,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与帮助下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自己主动创造出很多奇妙而有趣的的动作。准备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完成的,教师的语言饱满热情。就会给学生以激励,以鼓舞。如在耐久跑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万里长征的游戏环节,既解决了耐力练习的枯燥,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锻炼了身心,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在这样的活动中,使学生的智能和体能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师预设的情境教学中,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小学体育的趣味性教学对于我们农牧区基层学校和我们基层的教育工作者而言能够对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起到重要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得学生体育技能得到锻炼的同时磨练了孩子的意志和品格,不但使同学们锻炼了身体,还陶冶了情操,同时开阔了视野,掌握了一些游戏和比赛的规则和技巧。并且可以逐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自觉体育锻炼和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同时掌握一些运动的规律和技巧,保证我区小学体育教学任务的实现和由传统体育教学向体育素质教育的顺利过度。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探索论文
[摘要]现代的今天,随着课程的改革与深入,合作学习模式越来越被我们所认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扬长补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丰富孩子们的头脑,使他们勤于思考,乐于互助,学生素质明显提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提高
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出:“三人行,必有吾师”,指出了合作学习重要意义。现代的今天,随着课程的改革与深入,合作学习模式越来越被我们所认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扬长补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丰富孩子们的头脑,使他们勤于思考,乐于互助,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在不断的教学实践探索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精彩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关键,只有学生对内容感兴趣,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出学习动力。我通常很注意导语设计。孩子们对童话故事、谜语、视频图像、实物等都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在新课开始前都会设计一个能引人注意的导语,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在途中孙悟空化缘到三张饼,4个人怎样分才公平呢?学生们会积极主动的思考,想解决的办法。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
二、确定合作学习的任务,促使同学们独立思考和探究
不是全部的知识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所以在课前,教师要结合本堂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始应训练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第二小学姚淑芹法。讲清楚合作规则,如何发言、如何纠正错误、如何倾听等。小组长的选择尤为重要。好的小组长可以带出一个积极向上,富于探究,敢于发言的团队。在确定合作目标后,要给同学们足够的独立思索时间以及动手操作机会,不要急于要答案,流于形式这样就失去了合作探究的意义。一般需要两个月的训练,小组合作才能走上正轨。
三、促进孩子们相互协作,培养
团队意识“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孩子们喜欢他的老师,才会对他的课感兴趣,所以,教师不应该包办代替,讲堂上要放开手,让同学们独立思考,彼此沟通。以前的课只要师讲生听,同学们听得越认真越好。现在应该让学生主导课堂,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把权力交给孩子们。教师只要适当引导,领好路就行。如“元、角、分”教学中,对于如何付款,我就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任务是:应付28元,你有几种付款方法,并且汇总,看一共想出集中付款方案。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这的让我很意外,他们相处的方法竟然比我还多。
四、合理构建合作小组,职责明确
结合班级具体情况,每组4—6人比较合适,每个小组要好中差搭配,学生性格互补,讨论前每个成员先独立思考,记录自己想法,然后再由组长安排发言顺序,当组员发言时,其他人要注意倾听,最后集体讨论并记录最终结果。我在经过反复实践得出,每次小组对问题探索的时候,先让中差生发言,后让表现优异学生发表意见,这样避免有的孩子不动脑筋,人云亦云。小组中组长负责组织监督,专人负责记录,总结汇报,分工不应该固定,应定期轮换,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小组评比,及时给予肯定
合作学习中的评价不但是老师对学生做出,其中也包括组内学生间互评,组与组之间互评,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很重要,评价时,既要评价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他的情感表达、语言表达情况。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多用积极向上的语言,少责备。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同时要使孩子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要请求对方做出进一步解释。学生评价时,要教给学生怎样表达,如某某同学,我很赞同你的观点,某某同学,你真棒,我很佩服你;某某同学,你的方法我不同意,我认为应该是这样……合作学习,不仅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活泼充实,还拉近了孩子之间的距离。学生的讨论多了,可以让他们之间建立深厚的友情,多了了解和沟通,少了紧张。虽然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但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碰到一些问题。如:有的讨论内容缺乏难度,学生没有思考和发言兴趣,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还有的给学生看书思考的时间短,甚至没有看书时间,直接进入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讨论结果可想而知。这样合作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制约了同学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在以后教学中加以克服。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走进课堂,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也是对教师的素质、学生素质能力的考验,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
[摘要]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已列为高中必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任务和教学目标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较好地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研究性课题选择时既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内容,又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选题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实施阶段主要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模式,教学作为建议者、协助都和倾听者,注重知小组的交流,在交流时积极采用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手段。在学习成果的评价中,更注重研究过程的评价,而非结果的评价,注重学生在研究中的学习体验。在整个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时刻注意“育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观念。
一、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0月份,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揭开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 篇章。在“纲要”中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生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为实现“纲要”所提出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我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探索。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基本特征是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研究性学习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中“课程是满足人的生长和个性整合需要的自由解放过程”的思想,以及认知同化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内部积极从事学习的过程”的'理论,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习在进行课题研究中,主动获取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意识,同时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性学习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同时在完成研究性课题时,必然使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大大得到加强,从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和合作的手段。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实现“纲要”所提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研究性学习要求“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模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这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里所要提出的问题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选题中必须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题,充分发挥思维的发散性和开放性,教师可提出一些参考课题。同时在选题时应注重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水平,选择的课题必须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针对小学信息技术各模块教学要求,可以分别根据不同层次提出以下几类课题,供学习选题时参考:
(一)知识探究性课题:这是研究性课题的最低层次,学生在学到某一方面知识后,进一步拓宽学习范围。
1、画图教学课题:如何利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色彩在表现各种不同内容图画时的作用等课题。在完成此类课题时就提倡选择不同的软件进行研究和学习,如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精灵画笔、小白雪等作图软件。
2、文字输入和处理教学课题:怎样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写作文;怎样制作成绩表、课程表等各种表格;怎样编写班级知识小报;各种文字处理软件在应用中的优缺点等课题。在研究时注意不同软件的横向比较,以应用为目的选择不同的软件进行学习。所采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可以是;写字板、word、wps等。
3、多媒体制作:如何帮助老师做课件,如何利用电子幻灯片组织班队会等课题。
(二)知识综合性课题:综合性课是指把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于学科学习中,在完成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综合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将多学科知识融入信息技术课中,在解决综合问题时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应于学习生活中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语文《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开展收集全国各地的纪念碑图文资料,并运用媒体技术制作出“纪念碑大观园”,在自然学科中,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探索动物的进化,生物种类多样性,动物习性与环境关系等课题。这些课题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使用多种媒体,解决各学科中的研究性课,既拓宽了知识面,更促进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上课题只是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课题,可以作为学生选题的参考,在一定基础上更要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三、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和实施
研究性学习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重要地位。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问题,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合作既是学习的物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同时也培养了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分工细化,而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更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要求学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共同制定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共同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是一个建议者、倾听者和协调者的作用。例如在画图和文字处理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对不同画图软件和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实现功能进行研究并得出不同结论,教师再组织不同小组利用机会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学习的面更广了,在小组学习中也培养了协作学习能力。
在研究性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重层次性,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学习水平,建议学生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可实现性。
四、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要重在过程而非结果,重在全员参与。因此,应该以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态度,学生在研究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生在研究中所获得的成果情况和学生所得到培养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在实施研究性课题时,获得哪些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形成什么样的信息素养。注重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应主要采用实际操作和学生作品展示方式。
总之,研究性学习通过学生首先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既课题),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借助网络等各种信息工具,通过个体的主动探索,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由于受知识水平限制,所选研究性课题与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课题有所不同,但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的教学观念。真正形成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索论文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最近教学的热点。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和理论出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重的要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也不完全适用于每门学科。
1、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具有共同学习任务,明确任务分工的情况下进行的合作性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分工合作,是小组成员间互动交流的过程,个人的任务是小组整体任务的一部分。
2、小组合作学习涉及的基础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涉及的基础理论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是人脑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构建联系的过程,所有的新知识都不可能从空白学起,必定是建立在以前旧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更加注重的是知识结构的构建。[2]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进行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构建出符合自己思维逻辑的知识体系。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3]从认知发展的角度讲,注重的是儿童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等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全方面的综合发展。
3、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重的要点
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好处,它能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一定的提高,但这并不是说小组合作学习就适用于所有的学习课程。在这里我把学习内容划分成2个种类,第一种是必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二种是采用和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都可以的。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重的要点进行了讨论。
3.1 从数的认识中谈分组原则:数的认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数学的第一步,这部分的内容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分组,在分组的时候我采用了一个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之所以采用这个原则,是为了保证每一组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同的学习任务,毕竟老师不可能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但是为什么又要求组内异质呢?这是为了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孩子都有事情可做,通俗的讲,就是让聪明的孩子进行任务的分配,让平常一点的孩子进行具体任务的完成。这里可能有的学着会认为学生应该一视同仁,觉得我这个老师的教学理念有问题。在这里说明一下,“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正是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表现,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生认知能力是有差别的这个事实,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对所有学生都进行一样的教学目标设定。比如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有的学生一节课就可以学会所有的知识,老师给了100分的课堂评价,而有的学生只能学会1-5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有的学生能掌握加法,但是不是很熟练减法,这些学生老师在给课堂评价分数的时候应该是40分?50分?不及格?都错了,同样应该是100分,有人说这样的课堂评价分数还有意义吗?所有的学生都是100分。这里提出我的另一个观点,课堂评价分只有0分和100分,虽然说的有点极端,但这正是我的想法,下面说下理由,首先,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他做出不同的要求,如果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那他掌握1-5这5个数字并且学会5以内的加减法就会很轻松,如果学生能力较差,那他能认识1-5这5个数字的时候,跟那个既能认知1-5这5个数字又能学会5以内加减法的学生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是一样的,他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已经是他最大努力的结果了,我凭什么不给他100分。要知道所有的学生都用了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精力进行了相同内容的学习,能掌握多少是他们自我认知能力的结果。这里可能就有人问,虽然是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精力同样的学习内容,但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玩耍导致他没有学到自己应该学会的内容呢?这就是我把课堂评价分数设置为0分和100分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我会给他们0分,我的100分是对认真努力学习学生的一种表扬,而0分则是对上课贪玩不好好学习学生的告诫。
3.2 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了5个小组,并在课堂上举办了一次竞速比赛。游戏背景和游戏道具:学生有很多学习文具和娱乐道具,比如笔筒,文具盒,足球,手帕纸盒。墨水盒,水杯,甚至还有健力宝,肥皂等很多小物品,我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胡乱放在一堆,告诉学生,这就是今天游戏的道具。游戏规则:游戏中,小组的5个成员要把这对乱七八糟的小物品放置到教室前面名字的大箱子里,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最后哪个小组速度快,哪个小组获胜,获胜的小组成员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我告诉学生,“今天老师作为裁判,在讲台上进行计时,现在同学们有3分钟的时间进行作战计划的交流,现在3分钟倒计时开始”。我按下秒表之后走下讲台巡视,听学生们讨论的作战方案,我发现平时比较活跃的学生这时候会主动积极的出谋划策,平时人缘好的学生会进行任务的分配,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会受到其它同学的鼓励,让他选择一种类型的物品搬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对于教师而言,最终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图形,了解图形,让学生在回家后能自信的指着足球对爸爸妈妈说,“这是球形,我还知道咱家的茶几是长方体,我睡的床也是长方体。”从上面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学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入日常生活元素,以玩游戏,讲故事,画图画等各种方式把生活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运用。
4、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学生认识学生的基础。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和理论出发,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重的要点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1]王作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41-42.
[2]张存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11):32-33.
[3]唐平.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个案研究———永川市来苏镇来苏小学微型实验[D].重庆师范大学,2006.
小学体育教育学习心理研究论文
一、小学体育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中的体育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更多的还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很多家长和学校都忽视了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导致体育教学体系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体育教材的选用上理论性超越实际的可操作性。例如大多数的教材内容都会罗列很多有趣的运用项目以及其开展过程,但实际课堂上教师往往由于担心学生的人身安全而取消了相应课程的教学,而仅是挑选几项诸如跑步、跳绳、跳远、跳高、篮球、足球等简单的运动项目,造成课堂与教材的严重脱节。二是很多小学的体育场地器材不足、运动空间有限。很多小学为了节省教育经费都会在硬件设施上准备不足,一般都只是一片狭小的运动场地上几个破旧的运动器材,学生放羊式地聚在各处聊天,等待下课,身体完全得不到很好的运动。三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手法单一、枯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由于体育学科长期以来一直得不到重视,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手法上创造性和创新性不高,一般都是按部就班的.几个动作教过之后,其余时间安排学生自由活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让人堪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心理来更好地开展教学。
二、小学体育教育如何适合小学生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通常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流露出的心理状态,包括学习目的动机、学习思想态度、学习兴趣爱好、学习欲望、学习情绪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根据学习群体构成的不同,学习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比较小、课业负担不重、学习压力也轻,而且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通常都比较积极主动,喜欢到外面玩,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学习目的和动机都比较单纯,很容易兴奋,但常常表现的独立性比较差,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是很强。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定要根据小学生实际的心理特点,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相应的课堂教学,丰富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初探的论文
摘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能力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体育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和培养团结的意识。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优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小组合作、现实意义、实施策略前言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现了有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体育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已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而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往往不能给全体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及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形成。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试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一位学生创设了“无威胁”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在瑞典举行的世界教育大会,把“学会合作,学会共处”作为会议的主题,并认为它是21世纪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尝试合作小组教学也是现代教育基本理念之一。倡导合作学习来自两个渊源。第一是寻求教育机会均等的尝试。在种族、民族混合的新型班级中人们发现,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依然存在着明显的种族隔离倾向,于是人们试图将不同种族的学生编入同一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增强不同种族学生之间的直接交往,结果证实这种方式有助于改善种族关系,实现教育过程中的种族平等。第二是提高学业成绩的努力。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相互倾听,共同阅读,友爱互助,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业成绩。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在教学中,将4至6名学生按性别、能力、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等混合编组,形成一个异质学习团体。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作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
2.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
2.1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体现“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反映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使学生在相互交往中,在共同达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开发主动精神,从而提高认识水平、运动技能技巧,促进非认识因素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也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2.2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具有浓 厚的情意色彩,这正是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2.3为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形成创设条件良好的自主学习品质要求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能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气馁。而小组合作学习却有助于这些良好品质的形成。小组合作学习能淡化教师权威、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的增强,注重了学生互动式、互助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赞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
3.对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3.1传统体育课教学活动是按部就班式的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对人过分地注重了教育适应社会的价值,而忽视了教育促进人发展的价值,不重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也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了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体育课上,体育教师是主体,学生只能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一切行动听指挥。从课堂的准备部分开始:慢跑、做操;基本部分:某种练习,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纠正错误、再讲解、再示范、再练习。结束部分:集合、小结、下课。这样一节课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从表面上看这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上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被体育教师忽视了,那就是学生的心理感受。
3.2教材内容陈旧,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对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必然导致体育课死气沉沉,学生无精打采。体育教师忽视教学研究,传授多、探索少。在教学中一味填鸭式的灌输、包办代替,以为向学生传授得越多越好,致使学生不善于独力思考,习惯于循规蹈矩,缺乏独立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教师没有热情,学生失去激情,学生的个性也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这样的现象还可以举出很多。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要求相距甚远,与时代的发展的要求不符。
4.体育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4.1选择和创建小组合作活动的学习策略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参与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但长久以来,大部分学生习惯了做听众,没有一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无所谓个性的发展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既有集中的合作性,又有个体的主动参与,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
4.2首先,创设合作的舞台在体育教学中,我运用游戏教学模拟“临时合作伙伴”。让学生根据游戏不同要求与同学合作。如:“捕鱼网”游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场地内,先有两位同学手拉手合作捉同学,捉到一位同学就多一位合作伙伴,依此下去最后形成一个大鱼网,把所有的同学都捕完就算完成游戏。在此游戏中,活跃了课堂氛围,也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4.3其次,运用“小集团学习法”
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分成几个小集团。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利用小集团的协同学习,使全体成员经常地合作学习锻炼。通过小集团成员练习时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互相监督,进一步学会合作学习。由此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需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我控制的本领。
4.4再则,给学生创造更多合作机会每次课我都开辟了“课课练”天地。要求学生在这特殊的天地内,根据教师的不同要求,通过学生间合作自学、自我锻炼计划。教师根据学生合作自锻的情况,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指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敢于探索,把学到的知识逐渐积累,运用于实践锻炼中。久而久之,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兴趣、动机相对要强烈一些,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
平时,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愿、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的发展。如:在投掷教学中,我首先多准备一些投掷的器材,然后引导学生自由分组自选器材,进行练习。教师对每组的练习进行点拨、指导,能获得投掷成功的都给予表扬。然后,对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小组再进一步要求,对那些没有获得成功的小组,教师在语言上先激励,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启发他们根据小组状况不断调整要求。从而使每位学生、每个小组都获得相应的成功,也树立起参与学习、参与竞争的信心。
组织全班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创新的内容以讨论交流的形式,激发学习热情、发挥小组合作精神、挖掘个体的学习潜能。例如:跳跃教学中的“模仿各种动物跳跃”,通过小组学生合作创新、展示交流、全体讨论,使学生由被动学为主动学,激起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也拓宽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5.结束语
通过近二年多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与实践,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普遍提高了,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变,合作的意识也提高了,活跃了课堂氛围,也享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因材施教,创设了学生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效的解决了体育教学中学与教的关系。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课题,要求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伯英,曲宗湖编著《体育教学论》四川教育出版社[2]郭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操作模式》中国教育学刊第5期[3]李耀民,《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实践探索论文
一、创设体验情境,探索知识源泉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着力点之一。现代研究表明,小学生的体验、探究、发现是融汇于学习过程之中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体验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如,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时,笔者创设了一系列让学生体验的情境:1.让学生用卷笔刀削圆柱形的铅笔,要求削到铅笔头很尖为止。2.告诉学生:没有削的一段铅笔是圆柱体,削好的笔尖部分是圆锥体。并提问:请观察圆柱体和圆锥体有什么关系呢?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形成探究问题:圆锥体的体积如何计算呢?求圆锥的体积该从何入手呢?3.在讨论后形成共识:圆锥是圆柱的一部分,它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关。4.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何关系?5.做实验,探究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二、动手实践,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学会”,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引领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走进学生主动实践的天地。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课前带领学生来到操场,进行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活动一:两名学生离开100米的距离,互相喊对方的名字,学生发现几乎听不到声音。活动二:在200米的操场上跑5圈,学生感觉气喘吁吁,有些累。活动三:学生走1000米,由教师来计时,看需要多少时间。经过这些活动,学生对千米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正因为有了这些活动的铺垫,当引出“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之后,让学生具体描述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时,学生们都觉得1千米的距离是很长的了。方案有:
1、用米尺量1000次。
2、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3、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00步。
4、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5圈。
5、绕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6、还可以看摩托车和汽车上的里程表来测量。这些描述的生成,对学生建构1千米的.概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知识价值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不仅在体验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样,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如,学生觉得1秒的时间太短暂了,根本做不了什么事。笔者马上利用课件展示:飞机每秒约飞行250米,喷气式飞机每秒约飞行500米,卫星每秒约飞行8000米等等。当一连串的图片和数据出现时,学生们露出惊讶的神情。这样的体验活动给学生带来了不少震撼,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又如,在学习“统计”之后,可设计一些调研活动:调查居民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并结合环保知识加以分析;调查学校营养早餐学生就餐的情况,并分析卫生、节约等方面的问题。再如,学习了“比例尺”之后,可让学生试着画学校平面图、家庭平面图等,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多为学生营造愉悦的体验氛围,和学生共同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学生共同分享体验的快乐,进而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