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论文
- 文档
- 2024-09-14
- 117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新课改下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论文,本文共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新课改下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论文
一提起普通高中音乐班的特长生,从学校的领导到文化课教师到文化课的学生,那真是谈虎色变,好象对音乐特长生有天生的敌对情绪,对这些音乐特长生好多的行为习惯十分看不惯,甚至瞧不起。怎样教育这些个性十足、敢顶撞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做事情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问题学生,让他们走进音乐艺术院校这条阳光大道呢?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想法。
一、音乐教师要有过硬的师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搞音乐特长生培养的教师都知道,我们的生源98%是文化课学习成绩很差的与现在学校所称的问题学生,到我们这里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的,因为文化课是没有希望了。怎样当好这个“伯乐”,怎样去挖掘你面前的这些“千里马”,就要看我们这些音乐专业教师的了。
1、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与精髓。
爱心和耐心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他们,去耐心地教育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些问题学生身上,发现许多闪光的东西。我们音乐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一闪即逝的东西,多鼓励、多表扬,也许会发现,我们的这些所谓问题学生几个星期下来,有的甚至几个月或一年、两年下来,他们真的变了,变得敬重同学了,学习上进步了。例如:我教过的一个男学生,是从平度第十中学转到平度九中的,因为学习成绩一直是班上的倒数第一,科任教师没有管他的,级部主任、班主任找过好多次,无效果。家长无奈才转到我这里,让我死马当活马医,看着办吧!我考察了一下还行,就收下了。上了几节专业课后,发现这个学生有两个优点:一是对老师特别是专业老师非常有礼貌;二是嗓音条件好。因此,我抓住机会及时表扬。我告诉他,你的嗓音条件特别好,专业过了,文化课过不了,岂不可惜?我不是白白为你出了将近三年的苦力吗?经过我的多次劝说和耐心的开导,他的学习自信心大增。经过三年的拼搏,以318的好成绩考入了新疆师范大学音乐表演专业。
2、教师要有一颗理解与宽容的心,学会尊重与相信学生。
理解和宽容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特别是我们这些学音乐专业的学生,因为大都是一些问题学生。但是,在我的课上从来不挖苦学生、打击学生,不揭学生的短处,因为体罚与训斥学生是教师缺乏理智或无能的表现。正因为这样,所以我特别尊重这些学音乐的学生们,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因此,这些学生有好多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我听听。譬如说,他们的同学为其班主任起了一个什么外号,某个男同学与某个女同学要好了,星期天回家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等等,每次我都认真地听,并帮他们分析分析哪些话是对的.、哪些话是错的。
我对学生的理解与宽容,换来了他们对专业的兴趣与生活的信心。 3.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师德当中关键的一条。
(1)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的特殊要求。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这句话也为我们的专业教师指明了方向。
(2)我们的教师对待自己的学生还应该以诚相待。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从不对学生隐瞒什么,并诚心诚意地告诉他们,你的老师曾经当过农民、建筑工人、农村医生、环卫工人,还当过砖瓦厂的技术工人。平度九中“和谐教育”一书,20万字的手写稿件也是我抄写的。老师的真诚,也换来了学生的真诚,因此,我和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教与学的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二、音乐教师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专业教师光有高尚的师德是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因为音乐专业考试考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专业教师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那么音乐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呢?怎样去运用好它呢?
1、音乐专业教师过硬的音乐理论知识是专业特长生成才的基础。
音符——音值组合——音程——和弦——调式——移调乐器——半音音阶——常用的记号……这些理论知识,专业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例如每年的音乐专业理论考试,我的学生回来后告诉我说:“老师,理论知识试题很简单,可很多的外地同学说这题难死了,为什么?”我只是笑笑,没回答。这是因为从音符到常用的记号学生们掌握得非常熟练,所以就不难了——我心里很清楚。
2、专业教师一双敏锐的耳朵,是保证音乐学生成才的前提。
专业教师素质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点是:灵敏的耳朵。无论是歌唱、演奏、舞蹈,都离不开耳朵,所以,专业教师不能光唱得好、弹得好、舞得好,耳朵更要好,这样才能符合音乐艺术专业高考的要求。老师们可能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民族、美、流行唱法金银奖的歌手其差别就在音乐的综合素质上。因此,这就要求音乐专业教师要把视唱练耳重点来抓。
综上所述,一个合格的音乐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高尚的师德+过硬的专业+广泛的学科知识。三者不可或缺,它们相辅相成。如果我们学生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条件,那么起关键性作用的就是我们教师。“爱其师,信其道”,我们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过硬的专业和广泛的学科知识,才能培养出符合高等艺术院校有专业特色的好学生。
初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情感培养论文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大众物质水平不断提升,音乐特长的培养受到社会及多数家庭的重视和关注。对初中音乐特长生来说,学习声乐不单单是学唱几首歌曲而已,声乐老师承担着学生声乐启蒙的任务,为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引路者。如何针对音乐特长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声乐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尤为重要。文中从开展声乐教学的方法入手,介绍培养声乐教学情感的方法。
一、声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现阶段,多数学生并未科学认识所学的声乐知识,时常出现一味追求声音高度的情况简单认为能唱高音即可达到相应的演唱水平,从而忽略情感表达对学习声乐发挥的作用。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一系列围绕情的方法,可以说是略有成效。
(一)激趣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无法对声乐教学保持长久的兴趣,会面无表情、声音无力的演唱,且容易出现见异思迁的情况,声乐学习上难以长进。因此可知,引发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目前,多数学生均存在严重的追星热,对自己熟悉的、喜爱的歌唱家、歌手非常感兴趣,教学老师可借助媒体、电教等方法了解艺术家们追求艺术的艰辛及获取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愿望。
(二)点评教学法
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著名歌唱家的作品及声乐教育家教学录像,指导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分析、研究作用,从演唱技能、方法、情感等层面感染学生,提升学生对声乐演唱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起初学习声乐时,老师可采用直观的电化教具让学生感受声乐课程,随之由老师开展恰当的点评,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初步印象,激发学生对声乐课的兴趣。针对学生学生声乐中存在的问题,让其观看某些教育家的教学录像,使用对比法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随后教师开展点评和指导,让学生弄清楚自己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进行解决。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借助手势、眼神等辅助手段表现自身的情感,确保演唱的内容更富有魅力。
二、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策略
声乐和情感是歌唱中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歌唱技能和情感是歌唱的整体,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对初中音乐特长生开展教学时,必须加强整体训练,促使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融为一体,锻炼学生养成心灵歌唱的好习惯。
(一)发声教学中融入情感表达
多数声乐教学者在指导学生开展发声练习时,对气息、共鸣、咬字吐字等环节的训练过于机械化。因此,声乐教学中可使用以声带情的方法展开训练,从而满足声音技巧训练的要求。例如:开展连音训练时,多数学生会出现发生不连贯的情况,这时,教师采用恰当的语言进行阴道,将每个音节比喻为粒粒珍珠,声音犹如采用一条线将珍珠串起来,如果这条线断开,珍珠就会全部洒落。这种比喻极为简单且形象,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连音发生技巧,从而完美地表达出来。进行发声练习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一同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想象自己想要表达的意境和画面,确保发声练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歌曲教学中融入真实情感
声乐教学中的歌曲作品有深、浅、难、易之分,歌唱教学效果几乎展现在歌曲曲目演唱中。日常教学时,声乐老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依据学生不同的条件、特点选择恰当的歌曲。首先,不要挑选难度过大的曲目,导致歌曲演唱力不从心,无法驾驭或难以施展所学声乐教学技巧,更谈不上情感表达。其次,要准确认识一首歌曲演唱的效果不单单以歌曲大小难易判定,哪怕是一首非常简单的曲目,只要学生长的细腻、完整,能够让听者产生共鸣,就表明达到演唱的艺术要求。同时,要依据不同风格的作品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让学生掌握各个民族不同的风格、技巧,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深入理解作品表达的.感情
开展声乐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入了解每一部作品的内涵,掌握作品的处理方法,理解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成为开展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部门。一首歌曲的长短,均凝聚着作曲者强烈的情感,歌唱者要充分挖掘并体会所表达的情感。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对表达作品情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实施声乐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正确分析作品、理解及处理作品,让自身的情感融入音乐作品中,采用放松且充满激情的状态进入演唱意境,从而完美表达作品的真实感情。
总之,声乐教学是一项难以阐述的复杂工程,声乐教学并无固定的教学模式,必须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声乐教学要求老师在学习前人优秀经验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恰当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声乐中放飞自身情感用心体会音乐的内涵,将每一次演唱音当作自身情感的表达。
创新能力培养下音乐教学论文
一、激励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师怎样增强学生表现欲望的自信心并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他们,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以此减少或消除学生的内心理障碍,使学生轻松的表现自己并鼓励学生的创新,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另一方面是音乐教师应该组织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加并积极表现,尊重学生的创新。把学生引入音乐的世界,使学生着迷于音乐,给学生创造了更好的表现机会和创新时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音乐教师要适当加强学生的音乐技能训练,帮助学生的表演更加自如优美。有的学生天生聪明伶俐善于音乐表演,也有很好的表演设计,也有很好的创新,但是因为音乐技能的缺乏以至于表演行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所以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时,学生才能更加自由、更加深入、更加灵活的参与到音乐的表演里。
二、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适宜环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创新活动,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创新潜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来对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使音乐课堂更有学习氛围和活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室进行精心设计,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了音乐的海洋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入音乐创新的状态。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自己喜爱的课外音乐活动项目的机会,满足了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欲望,发展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的'课余文化得到了充实,所以音乐教师可以拓展音乐教育空间,组织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类型,让学生没有了课堂的束缚,使学生可以大胆的、自由的、自信的进行自我展示。因此,音乐课外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更能彰显学生的个性创新魅力。
三、在音乐教学的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给学生选择创作内容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生活经历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适量的给学生选择创作的主题。如果学生创作的主题为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或素材选自学生们的生活,这样就会很容易的激起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灵感,这样才可以很容易的让学生找到创作的思路,更加容易的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进行创作之前,教师准备一些作品为学生进行示范和作品分析,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创作表现手法。音乐创作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只有灵感是不够的,学生必须掌握创作的技巧,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广阔。比如,教师再给学生讲解“重复”创作的手法时,教师可以列举出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然后为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在作品分析的过程中学习到“重复”的创作手法。如《走进新时代》(旋律节奏重复)、《映山红》(旋律重复)等,学生通过作品分析来掌握“重复”的创作手法,学生学会了这些创作技巧后,才可以自由的进行音乐创作和创新。
四、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心理特征,然后选择欣赏的作品。这样音乐教师在上欣赏课之前,了解到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那么学生们就不会厌烦这节课。比如,学生们的生性活泼可爱、聪明好动,形象思维较抽象思维更敏捷伶俐,那么音乐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就要选择一些旋律优美、节奏活泼、情绪鲜明、形象丰富等音乐作品,这样可以使学生们更容易的投入到欣赏中。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音乐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审美自由。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教师根据音乐内容又通过故事情节引导或通过图片说明把音乐语言化。教师的这些做法是完全不对的,这些做法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的自由审美、欣赏的权利。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知道,人类的性格、情感经验等方面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学生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想法,这时教师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引导学生,那样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思路范围就缩小了,从而音乐教师不能把自己的音乐思路强加给学生,音乐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审美自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总之,创新是人类对真善美永无止境的追求,是音乐教学与时俱进最强最美的音符。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将有更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勇于创新,勇于创造性开展音乐教改的探索活动,不断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音乐教育这门具有创造性的特殊学科能为建设社会祖国造就更多有开创意识的有用人才。
浅析高中新课改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应使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知道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素质有重大作用,对培养学生成为真正意义的学习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
心理专家指出,紧张的学习气氛,制约着人们智慧的潜能的发挥,而宽松的民主学习气环境,可以诱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的萌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议论,相互交流,争议辩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给学生创造一个思维的环境,以鼓励的手段,去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时捕捉学生的智慧灵感,对学生在学习敢于创新的行为,加以表扬肯定,能使用权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挥,使学生养成敢于探索,敢于开拓,敢为天下先的求新精神。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要全心全意地和学生交朋友,使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有利于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互补新型合作关系,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使学生具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想学,乐学,创造性地学习。学生的创造性调动起来了,学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就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育的最终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二、建立各种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能创新
许多有成就和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处了自己的勤奋努力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合作学习,善于讨论,通过和别人的交流探讨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丰富了自己思想,拓宽了自己的视野。现在的社会是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靠单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前后四个同学,也可以随机交换位置。教师起好引导作用,充当好管理者,咨询者,顾问等多种角色。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交流,各种各样的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提高了,群体之间互补作用可以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学会创新
学问学问学着问着,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这说明学生是在思考,在不断进步,其实我们不用怕学生给我们过不去,提出问题作为教师我们有解决不了,这很正常我们不要为了所谓一点尊严而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布鲁纳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提问的空间和氛围,变学生做答为集体研讨后予以归纳。要让学生亲自参与收集,分析信息,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以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内因,教师和教材是外因,教师就是要通过各种渠道,采用种种方法,通过外因促使内因的转化,发挥他们自身的主动性达到学生自己教自己。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重要措施。质疑问题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氛围,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利用条件,自觉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感受去体验问问题带来的.欢乐,着力提高其成就感,真正学会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思考,快乐应用。
四、在活动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一直贯穿的主线。新教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教学过程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讲究效果,防止空洞说教。教学方法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因材施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学生需要掌握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中分析社会现象,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过程中,消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操作将课本的知识变成具体现实的问题。如在讲到基层民主政治的内容时,针对听证会这部分内容,我让学生自己模拟操作。中学生中带手机很普遍,已经影响到了上课,学校发了通知要求学生禁带手机,通知下发后,效果并不怎么好,学了民主政治这部分内容后,我就让学生自己搞个听证会。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开始发海报,邀请学校领导参与,同时联系学生家长代表,并请了校报记者,选出了学生代表,由思想活跃的几名同学组织,听证会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近二节课的讨论。整个过程搞得组织得很好,学生的创造力和认识让我们感到惊叹,学生不仅学将课本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思想认识也在活动中得到了提高,真正实现了政治课教学的目的,整个组织活动中显示了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大大推动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总之,政治课教学是个创新的过程,也是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作为中学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开拓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就需要我们立足实际,注重效果,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新课改下阅读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论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能够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阅读训练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而书面语言的训练又离不开字词句篇,进行朗读、听话、说话、回答、笔练等等。所以,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把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评议综合训练。其中说话训练是写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阅读课文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的知识含量大,有丰富的口语训练内容,因此,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我们应充分利用和发掘。
一、仿照句式,让学生会说。
句式仿说是说话训练的一项最基本的训练内容,对低年级的学生更适用。它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熟练表达技能。阅读教材中句式的类型非常丰富,如陈述句、疑问句、祁使句、被字句、把字句、比喻句、排比句、递进句等等。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可达到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目的。如在《蜜蜂引路》课文中有“一边……一边……”的句式,训练时,可先指导认真读原文:“列宁一边走一边看……”读后让学生体会这种句式的构成特点。接着让学生表演动作,口述自己看到的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两件不同的事,然后让学生自由进行仿说。经过三步的进行,由扶到放,层层深入,使学生牢牢地掌握了该句式的特点,达到了运用自如的目的。
二、发挥想象,让学生有话要说。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选形成的过程,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教材中,有些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虽尽而意未完的感觉,让人思考与流连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去发掘出那些深含着的因素,以用作说话的材料,无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学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对学生说:“这个喜欢葫芦的人还会再种葫芦吗?如果他第二年还会种会怎样做呢?请小朋友帮忙,说出这个人今后会怎样做。”经过启发,学生们高兴极了,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展开想象,争相给这个古人来设计未来:经过这事后,种葫芦的人是如何吸取了教训,明白了什么道理,再种葫芦他怎样管理……最后得到了许多大葫芦。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说话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在《东郭先生和狼》一文中,老师教完后,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老农的帮助,东郭先生会怎样逃离狼口?学生就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已有知识储备进行想象,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
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培养兴趣,并在创设情境的美感中感知教材,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以美去激发爱,以情感为纽带,在实际的感受中去认识事物,让学生有感而发,说出内心的感受。在教学《燕子过海》一文时,我让学生张开双臂,踮起脚尖学燕子飞的动作,在幻灯上出示一望无际的大海,一边播放事先录制的海浪声,同时我富有激情地朗读起来:“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一群小燕子要飞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它们不分昼夜地飞呀飞,飞呀飞,有时狂风卷起了巨浪,哗,哗,有时大雨不停地下,淅沥沥,淅沥沥……可小燕子还是不停地飞呀飞。”此时学生也不停地“飞”,直到疲倦了,才让他们停下休息。这时让学生说说刚才的感受,学生经过亲身体验,都争着说:“太累了!”“手酸腿软,浑身无力。”“真想趴在桌上睡一觉。”于是我趁机让学生找出表现燕子“累”的句子,将“落”、“伏”与“飞”、“站”作比较,学生由于感受深刻,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燕子很累,没有力气再“飞”;“落”字可看出燕子的心情很焦急,巴不得一下子就到达甲板休息;“伏”说明燕子连站的力气都没有了。师:是啊,同学们飞一会儿就叫酸叫累,而燕子却要飞多少个日日夜夜啊!累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现在有机会让它们休息,它们真该好好休息了。可过了一会儿,它们又展翅起飞了。这时的你,难道没有被燕子所感动?那你想对燕子说些什么呢?此时学生心中的话,就像决堤之水,滔滔不绝。有的说,你飞过大海真是太辛苦、太艰难了;有的说,你的决心真大,意志多么坚强,我要向你学习;你真勇敢,以后我绝不伤害你了;还有的说,燕子祝你一路平安!就连“崇敬的目光”、“沉重的心情”这些较抽象的词意,都能说出自己的见解来。这样创设情境,学生想说,在说中既活跃了思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逐步提高说话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把握机会,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乐说、善说起来。
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
摘要: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新的学习方法,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知道运用何种方法学习,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听讲、阅读、思考、交流的积极性,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根据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对所学知识发生过程进行自主思考,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又培养他们主动探求知识,自愿学习知识的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思想品德 新课改 学习的能力
一、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往往是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对一切教学活动越俎代庖;而学生只是知识的消极、被动接受者,往往情绪低落,萎靡不振,这样摧残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是学习成功的基础。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是“演员”;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导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服务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过程中发现,在合作中增知,在质疑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求,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环境中学到知识,磨砺意志,锻炼思维,提高能力。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见兴趣在学习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启发,不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渴求。学生学时索然无味,疲于应付,教学效果事倍功半。面对政治理论抽象枯燥,学生乏味厌学的状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应尽可能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养成自愿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我们的教学还要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这样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要多从现实生活出发,去搜集一些热点话题、典型案例,并设置一些特殊情景,调动学生发言的热情,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探索,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多民族国家”时,让学生联系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部论坛等新闻时事;在讲“科技创新”时,让学生联系“神九”、“嫦娥二号”、“蛟龙一号”、“辽宁舰”航母等科技成就;在讲“民族精神”时,让学生联系抗洪救灾、汶川地震等救援场面等等。并由此让学生自行设计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顿时绽放,求知的欲望随即高涨。
三、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使个体的智力因素转化为学习的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注重学习方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但现在的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作为教师应通过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师可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学任务编写学习提纲来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在讲每节内容之前,先向学生展示学习提纲,也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以自己或小组合作的方式编写自学提纲,整理知识内容,编写知识结构图表等。这样,不善于学习的同学也能在提纲的引导下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也可以通过时政热点,用不同字体,不同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总之,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课本知识,而且学会怎样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利用活动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倡导的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探究知识,在探究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生是主体的'理念,改变“教师中心论”及传统的课程授课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平台。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主动探究、展示才能的空间,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其主动参与讨论、探究,使其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热点评说、板报设计、座谈讨论、模拟活动等形式各异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取得理想的效果。真正实现新课改中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我还经常把时政热点话题、当地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时事辩论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知识抢答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并让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说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在参与中脑、口、手并用,增长知识和技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搞社会调查,这样的活动,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能使学生主动探索、思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产生一种共同参与的成功感,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最大动力。
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渠道。
世界各国对目前教育发展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把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看作是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电视、录像、电脑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以其直观性、科学性、生动性等诸多优势,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思想品德课特点,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搜图片、举案例、查数据、设情景,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借助科技媒体自主学习,从中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并引导学生与网友交流信息,探讨问题。最终使媒体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教会学生多少知识,关键是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使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论文
杨传泰
新密市苟堂镇初级中学,河南 新密 452370
中学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学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得到全面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尤其要把体育教学放在重要位置,要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单靠某种教学形式或某种教学方法并不能解决问题。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会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当学生对练习感兴趣时,会表现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教师的讲解,认真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当教师布置练习时,他们会一丝不苟、认真刻苦,勇敢顽强地完成。当学生对此练习无兴趣时,上课时会心不在焉。这样经常延误练习时间,而且影响完成动作质量,还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兴趣了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事实证明,只要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和自身的需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刻苦进行锻炼,克服主客观困难,逐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的方法
1.教学的内容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学生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在同一活动中,常因能力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学生产生兴趣的程度不一。学生对适合能力水平的活动期望大,获得成功结果的`可能性就大。
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上球类课时,男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目,而这项运动又能充分表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团结友爱有非常好的作用。
2.教学的过程
教师在安排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年龄、性别、体质情况和接受能力等。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法措施,会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节奏鲜明,效果显著,有利激发学生自始至终投入练习。(体育教学论文 )学生在接受、学习一项教学内容时,教学的过程显得非常重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在一个班中,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快的和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应用分组教学。如:跳高等项目,体重较大的学生和弹跳力协调较差的学生,首先要建立自信、消除恐惧心理,一些辅助练习对他们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学的方法
教学的方法在体育课或训练中举足轻重,教师的业务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体育课和训练中,教师的讲解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加之教师动作示范准确、优美,学生就会很快地领会动作要领,如讲解含糊不清,示范动作不准确,不优美就会影响学生对练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上课前应仔细,认真学好、吃透教材,对每次课的练习难度要有充分研究。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情绪影响较大,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优缺点,用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当学生练习成功时,及时表扬;当学生练习失败时,及时鼓励,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但如果表扬不当,言过其实,也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教育为主的方法,多运用良好语言刺激,可以增强学生情绪的正向变化。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最好不直接提出批评,而采用正面提出要求为好。
教师应熟悉学校的环境、场地、器械,在课前与项目相适应的场地上,器械的布置井然有序,合理得当;教师精神抖擞,语言简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注意力集中,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体育教师应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改进组织教法,并同课外相配合,促使学生对体育有兴趣、爱好,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对运动技能掌握快,教师课中的正确引导、合理的教材搭配,可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学生需要体育运动以缓解学习上的压力和精神负担,同时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能帮助他们精力充沛地进行学习。体育运动项目各不相同,学生对体育也有所偏爱,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准确优美的示范、科学新颖的组织方法去诱导,使学生在活跃、愉快的体育教学气氛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生物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论文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形成知识的广泛迁移能力可以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有利于认识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生物教学经验,认为以下几点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人们普遍认为完美无缺的定论提出质疑。它不仅满足于去想“这个问题原来是这样的”,而且要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是那样的?”如在讲述高中《生物》课本中生物的无氧呼吸时,教师告诉学生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物质是乳酸,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不产生酒精?甚至有人会问:若产生酒精结果将如何?针对学生中出现的这种求异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借题发挥,激励学生作深层次的思索和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愉快地启动思维过程,达到提高知识迁移能力目的。
二、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
所谓比较,就是将各种事物或其个别部分、特征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和关系。由于两种学习情境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成分或因素,共同的成分越多,一种学习就越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迁移。在教学上应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精确、深刻地分析所学知识的同和异。
教材中类似的易混淆的知识点很多,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细胞分裂与分化;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极核与极体;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自养型与异养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蛋白质、酶与激素;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等等,它们之间既有差别,又有相似,正确地引导学生对这类知识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自觉完成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
三、指导学生进行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能力是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有关知识点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运用图文结合法读取图中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四、创设问题情境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从中挖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辅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问题,将其设计成有一定情境的生物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学生会发现洋葱表皮中某几个紫色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不能发生分离,或分离后在清水中不能复原。当学生对这些已产生的问题情境解读之后,教师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接着问:动物细胞是否有质壁分离现象?利用质壁分离现象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通过转换问题情境,由植物细胞的结构学生想起动物细胞的结构,由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就会联想到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五、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对比方法,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以旧促新,以新带旧,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例如,高中生物必修1的第三章介绍了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但较抽象笼统,而在第五章中则又着重讲述了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抓住新旧知识间的密切联系,在前面的学习中让学生重点掌握叶绿体的结构,而后面学习光合作用时,先用一定时间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两相结合,使学生更易于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总之,教师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使学生顺利实现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正迁移,在教学中既要准确分析、熟练把握好学生学习的各种知识、技能之间的共同要素,又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的概括水平和对知识技能之间相似关系觉察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新课改视觉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论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教师由原来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创生者,课堂教学也自觉地由单纯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与引领者,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教师的角色与地位发生了转变。教师要主动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合作、互动的位置上,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并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1、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
教师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校要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和激发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教师必须尊重每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要尊重智力发展迟缓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自己和老师是平等的,他们才不会顾虑自己正常的过失,大胆参与到教学中来,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培养起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开掘自身潜能。教师的这种帮助不应是自上而下的灌输,更不是威严的教育,而应该是平等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自主自发的参与者、辅导者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者。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身上,从而激发起学生自主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自主地合作地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解放教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经常反思
要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反思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对此进行审视和分析,时刻提醒告诫自己:自己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同时,更应该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能耐心对待学生的进步和成熟。
唯如此,教师才能在学生犯错时亦保持一颗平常心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也才能在认可了教科书时同样听得进学生质疑的声音,也才能有效地由自己而延伸至学生,挖掘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自主意识,培养起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备课――储备课堂生成资源
要重视备学生的活动这一关键环节。一位好的教师不光是自己拥有渊博的知识就可以了,而且还需要懂得了解学生。教师需要在平时随时注意观察、分析、掌握学生的言行举止和学习动态,而且要在备课的同时能随时随地照顾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合作探究,多一点自主训练的时间,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获取知识的主动者。只有这样,才不会在上课过程中提出过分详实、艰涩的问题,使学生遇到此类问题时有畏难情绪,妨碍他们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也只有这样,才不会在课堂上提出过分简单无意的问题,让大部分甚至全部同学觉得自己全懂后索然寡味,进而影响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只有重视备课,才能在掌握学情动态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将会展现的一幕幕,从而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在课堂中处理有关问题,不致于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由于准备不足、考虑不周而伤害学生参与的自尊和热情。我们需要因为已经备好了课,所以能尽量地保护学生、呵护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老师。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人,这种主人翁意识能否被彻底地尊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是否周详缜密,否则,这将是一句空话。
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要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独立地或合作地提出问题来,就不愁没有解决的办法。在现如今,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多为接受知识的“粉碎机”,老师只有硬塞、硬灌输,学生才会咀嚼,否则机器只是空转,即学了若干年仍然是囊中羞涩、腹中空空。我想,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大凡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完文章不能说就没有了问题,事实上没问题就是大问题,暂时的平静难以掩饰住潜在的危机。因此,要让学生大胆地质疑、大胆地提出新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或由老师帮助解决,从而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究的好奇心理,把学生真正吸引到问题的海洋中来,捕捉知识的信息,充实探险的队伍,在合作中培养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梦想的加工厂
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地放权于学生,让他们成为能自主支配自己的学习的主人。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新课改提倡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是要从学生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生活学习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学生的成功中体现出教师的成果。课堂中的活泼是学习的正常气氛,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应该受到教师的保护和鼓励,而不是“善意的扼杀”。课堂中,学生的正襟危坐、敢想不敢言调动不起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我们不是放得过分了,而是放得少了。惟有继续放权,才能保护好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和天然的求知欲,从而在这种天性的指引下,让他们大胆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和开发。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