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唐湖春行》教案及赏析习题
- 文档
- 2024-06-24
- 105热度
- 0评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钱唐湖春行》教案及赏析习题,本文共16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为主,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二、揭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2、听录音朗读,感染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学生齐读诗歌一遍 (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大家猜一下作者是如何游西湖的?
(2)、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3)、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四、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2、生自学;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
五、三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3、举例说明本诗中引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4、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
5、师生共同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钱唐湖春行》教案 初一
《钱唐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如何对《钱唐湖春行》进行教学呢?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教学中诵读是重点,要加强诵读指导,其次注重诗意的体会、再现在诗歌语言的品析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② 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①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② 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 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式。 学法:自主、合作的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
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书课题)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每写好一首诗,都先让老人先读,不懂就改诗。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称为“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三、朗读
1、自读,标出不会读的字词(抽一名学生读)
2、纠错,范读(听节奏及感情)
3、指导断句(意义划分法)
4、学生自由读
5、指名朗读
6、齐读
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
地点:钱塘湖 季节:春 事件:行(骑马游春) 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
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
五、理解内容
明确:结合注释,四人一组合作完成课文理解
六、赏析(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引导)
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明确:“春”、“行”
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注:抓题眼)
2、诗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寻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 | |
水 几 谁 乱 浅 绿
面 处 家 花 草 杨
初 早 新 渐 才 阴
平莺 燕 欲 能 里
云 争 啄 迷 没 白
脚 暖 春 人 马 沙
低 树 泥 眼 蹄 堤
3、行程找到了,现在我们看看写了什么“春景”?哪些属于初春之景? 明确:春景-------水、云、鸟、树、泥、花、草
初春之景(细节描写)-----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早莺 新燕 乱花、浅草
4、诗中哪句诗流露出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诗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体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因为还是初春季节,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来展现出大自然刚从沉睡中刚苏醒过来。
七、小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轻快明丽,令人目迷神驰。
赏析诗歌的方法:抓题眼、寻景物、悟诗情(重点)
作业布置
1、赏析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背诵此诗
板书设计 所行 孤山寺 贾亭西 湖东 白沙堤对春的西湖春景图 所见 水涨云舒 莺歌燕舞 花乱草绿喜爱和 赞美之情 所感 最爱 行不足
教学反思:
(1)注重文言文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培养语感,体会情感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多读、精读、美读中对诗意逐步了解,以至熟悉诗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读,进一步品味诗的好词妙句,感受诗中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体会诗文的情感美。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最后达到诗词教学的目的,熟读成诵。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探究能力
赏析诗中的好词妙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在合作小组中讨论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对诗中情景的表演更是对合作探究的训练与提升。
(3)多媒体教学手段激趣
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音乐,有关的春的图片,有关的`课件,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使教学的内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⑷、倾听诗乐,强化想象力,感受诗歌意境。
诗歌与音乐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很多诗就是为和乐而作。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在教学中若能把它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将能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诗中的情感氛围,感受并体验着诗人的喜怒哀乐。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这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诗歌文字的精妙。
⑸、用心动脑,编演课本剧,培养创造力。
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编演课本剧,可以帮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钱唐湖春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1分)
⑵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答案】
⑴最爱 ⑵C
22.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3分)
2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分)
参考答案:
22.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23.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9.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 (2分)
10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3分)
11.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10.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2分)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2分)
答:
参考答案:
10.诗歌鉴赏。(4分)
(1)(2分)答:“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l分;“早春美景”,l分。
(2)(2分)
答: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8. 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
9. 展开想象,把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现的情境描写出来。(2分)
▲
参考答案:
8.(2分)准确地描绘出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意对即可)
9.(2分)答案略,所写内容要符合诗句内容,语句要优美。(对“乱花”“浅草”有描写即可)
鉴赏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 “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敬仰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据《唐语林》卷六载,贾公亭建于贞元年间,未五六十年后废。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冬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冬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它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它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它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将其写入了诗中,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这就是因为人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无比美妙的春光,有很多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头来,仍然只有几首作品能广为传诵。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其他人,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钱唐湖春行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三大诗人是指谁吗?(白居易、李白、杜甫),那么有谁愿意介绍介绍白居易这位大诗人?(白居易,唐代杰出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留下诗作近三千首。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 。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尽情欣赏钱塘湖的美丽景色。
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二、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导语】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下面就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读一读。(学生试读)
同学们,读书是有讲究的,是有技巧的。譬如说,诵读古诗时:
友情提醒:(1)读准字音;(2)读清节奏;(3)读出韵味
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诗歌,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画出的节奏和韵脚是否正确,如果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xi) 水面/初平/云脚低。(di)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ni)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ti)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di)
学生再次齐读诗歌一遍
三、品味诗歌
1、精读--理清游踪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理解诗文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穴”。本文的文眼是什么?诗人说“行”,行踪是什么,你能找出依据吗?
(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2、题目中“春行”可见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了,那是春天的哪个阶段呢 ?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明确:写的是早春。从“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看出。
3、早春诗人来到钱塘湖观景时所站之处在哪?
(孤山寺北贾亭西)
4、作者登上孤山寺背面贾亭西侧的山上看到什么?
(湖水和浮云)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整句之意是 “水面开始与湖堤一样平了,低垂的浮云好像与湖水相连。”
这是春天湖面的特点(水云相映)这是诗人所见到的春色景象(春水春云)
5、那么诗人除了见到“春水春云”外,还见到哪些景物?先在承接部分找找:(早莺新燕)
同学们,莺,燕多不多?(不多)你从哪可以看出来?(几处、谁家)“几处早莺”是说“莺不多” ,“谁家”犹言某家。(注意:这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很大限制的,用语也极有分寸)
那么这些莺,燕在干什么?(“争暖树”、 “啄春泥”)
为什么“争暖树”。(从一个“暖”字来看,暖树是向阳的枝头,黄莺争抢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未尽,它们还惧怕早春的寒意;) “啄春泥”,(“衔泥”是为了筑巢,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湿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了。)
而“早”、“新”,这两个字,写出了人们初见莺燕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在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的消息的使者。人们或许会想:连黄莺、燕子都来了,身上厚重的棉衣应该脱掉了,应该像黄莺、燕子一样,欢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小结: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有莺有燕,真可谓是一副“莺歌燕舞”图,颔联是写鸟
⑸、问: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行”字)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教师:诗人在这用“乱花浅草“写西湖早春的景色,这也是诗人所见。
⑹、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呢?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4、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四、结束语
同学们,钱唐湖实在令人陶醉,令人向往,《白蛇传》的动人传说发生在这,白娘子与许仙千年等一回,一千年太久,只愿朝夕--但愿你们能早日有机会去领略一下如此仙境般的美景---杭州西湖!
杨思立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全文鉴赏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 人敬仰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 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据《唐语林》卷六载,贾公亭建于贞元年间,未五六十年后废。白居易写此诗 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冬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 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冬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 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 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 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 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它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 媚;燕子是候鸟,它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它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在 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 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 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 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
“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 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 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将其写入了诗中,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这首 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 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 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 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 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知识扩展】
钱塘江概述
钱塘江在古代被称为“浙”,全名是“浙江”,跟它所在的省一个名字,钱塘江跨度很长,一般来讲,地处富阳段的钱塘江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的称为钱塘江,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钱塘江,大家去观潮的大部分是这个段。
钱塘江是浙江省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河长500多千米,流经安徽和浙江两个省,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钱塘江潮被誉为是天下第一潮,自然钱塘江观潮也成为了世界一大奇观,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就会有大批的游客前来观潮,可谓是万人空巷。
《钱唐湖春行》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品读诗歌音律之美,品析诗歌的语言之美,品味诗歌的情感之美,并能当堂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品析诗歌的情感之美
一、导入课文
师: 大家一定很好奇今天老师会带给大家一段怎样的语文之旅呢?那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插上想像的翅膀随着老师的声音一起开始我们的这短短四十五分钟的旅程吧!
教师朗读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师: 请问同学们能猜得出这是写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物吗?
生:西湖的春季
师:中国历史上,在杭州当刺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宋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西湖美景的诗文。所以又有人称他们为“风流太守”。其中苏东坡写过的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名诗,大家小学时学过的,能回忆一下吗?
生:《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那白居易笔下的西湖究竟是浓妆还是淡抹的呢?现在请大家拿出笔来,再跟着老师的声音,把我们听到的文字投影在纸上。老师读一句你写一句。你认为这个字怎么写就怎么写。提个小小的要求大家千万不要翻书。
(学生随时老师的朗读开始默写活动)
师:现在请大家迅速把书本打开到68页,看看自己写的完全和原诗吻合吗?请问全对的同学举个手。那么接下来请大家大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一下,为你什么你会将此字写成彼字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白居易不用你想的这个字呢?读完之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二、作者简介
师:那我现在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师:请问你了解白居易吗?在哪得知的?
生: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是唐代大诗人,代表作有《白氏长庆集》。
师:那请问你是从哪了解到这些信息的呢?
生:语文书68页下文注解1那里有介绍。
师:说得很好,老师还告诉大家对一个作家的了解我们往往可以从以下五个字入手:名、时、地、作、评。现在请看屏幕我们一起将白居易的相关简介一起朗读一下。
(学生齐读)
三、重点品析语言
师:那请一位同学说说刚才的默写你写错了字吗?是哪个?为什么?
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类似刚才那位同学的误会?
(师下堂巡视,关注学生易错字。)
师:我刚才看了一下,大家主要错了这几个字上,“脚”、“渐”、“没”、“浅”字。我们有同学把“脚”,写成了“角”,为什么呢?
生:是因为它不理解“云脚”的含义。下文注解有说到“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师:是的,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的雨丝的下部叫“雨”
师:那还有“渐”字有同学把它写成了“溅”。你们能分析下为什么不能用“溅”字来替换?
生:因为“溅”往往是用来描述水花的,而这里说的是乱花。所以不能用。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准确。我们看到“乱花”这个词,眼前会浮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我们又想到了之前学过的一篇文章中的哪段文字呢?
生(齐背):朱自清的《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师:那大家再想想看诗人游西湖是用什么方式呢?步行、乘船、还是……?
生:是骑马,因为后面说的“没马蹄”。
师: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点了。我们可以想像诗人在西湖边上信马由缰,眼前的乱花景象让诗人渐渐地眼花缭乱了。所以这个“渐”字无法用别的词语取代。
师:那还有同学把“浅草”的“浅”字写错的,大家说“浅草”一词
又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同样之前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又有相关的描写,是哪一段呀?
生(齐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师:除了这一段之外,老师还给大家补充一首诗,那是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师范读全诗)。请大家说说哪句话是写出了浅草的特点的?
生:草色遥看近却无
师:还有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把“绿杨”的“杨”写成了“阳”,那为什么诗人要写成这个“杨”呢?
生:因为这里写的是绿绿的杨柳。
师:我们来看看这一句里的“绿”和“白”字的妙处。白居易是一个把弄色彩的高手,用我们现在的话就是擅长混搭。其实我们小学时就学过他的一首诗,在里面他大胆的运用表现色彩的词去描摹了一幅春色图。同学们还记得吗?
⑴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1分)
⑵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答案】⑴最爱 ⑵C
22.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3分)
2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分)
参考答案:
22.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23.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9.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 (2分)
10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3分)
11.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10.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2分)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2分)
参考答案:
10.诗歌鉴赏。(4分)
(1)(2分)答:“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l分;“早春美景”,l分。
(2)(2分)
答: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8. 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9. 展开想象,把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现的情境描写出来。(2分)
参考答案:
8.(2分)准确地描绘出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意对即可)
9.(2分)答案略,所写内容要符合诗句内容,语句要优美。(对“乱花”“浅草”有描写即可)
《钱唐湖春行》导学案
一、小组预习成果展示
1、简介诗人
2、解释词语
早莺: 暖树: 新燕: 浅草: 乱花:
3、朗读这首诗
二、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诗描绘画面,参考句式:
从————中我看到了————。
从————中我听到了————。
从————中我感受到————
三、赏析古诗
1、赏析方法:
(1)、赏物像(描绘了什么?)
(2)、抓特点(怎么描绘的?)
(3)、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4)、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2、赏析以前我们先找到作者描绘了初春西湖的哪些景物?
3、举例: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处”、“早”写出了初春黄莺还不多,“争”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黄莺竞相飞上枝头欢歌的景象。展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4、小组合作赏析剩下的六句话
5、小组抽签展示
四、背诗(比一比)
五、拓展
1、我来鉴赏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第二句话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惊讶、惊喜)
2、三四两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赏析。
2、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描写西湖的古诗,同学们喜欢春天和西湖吗?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描写西湖的诗句。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可以记录下来,看一下那个小组积累的多。小组展示。
六、赏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 “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1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交代了诗人的行踪,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2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写出初春燕子还少的特点,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 “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
尾联直接抒情,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钱唐湖春行》学案设计参考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
1、品味语言。
2、体会意境。
3、诵读并背诵。
三、学法指导:
1、认真朗读诗歌,划出表示地点和描写景物的词语。
2、认真阅读“知识链接”,划出有关律诗和绝句的相关知识,并完成预习案。
四、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有“诗魔”之称。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2、写作背景: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3、有关古诗的知识: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称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可分为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预习检测案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争暖树( ) 啄春泥( ) 没马蹄( )白沙堤( )
(二)、解释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争暖树: 行不足:
(三)、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言 诗。首联是:( )
颔联是:( ) 颈联是:( ) 尾联是:( )
课堂探究案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思考回答:
(1)、诗人春游钱塘湖的行踪是怎样的?
(2)、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什么时段的景色?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课文哪句诗中直接表现出来?
二、精读诗歌,深入理解内容
合作探究:诗人妙笔生花,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早春图画?
首联:水涨云舒 颔联: 颈联: 尾联:
三、品读诗歌,品味形象的语言
分组合作讨论:你认为诗中那些词和句用得恰到好处?为什么?
可采用:“我认为---------------------这个(些)词用得好,因为它写 出
或“我最喜欢------------------------------这一句,读了这句诗 ,我仿佛
看(听、感受)到了 ---------------------------------。”的模式交流。
四、背诵诗歌
课堂训练案
小试牛刀
一.按要求填空:
1、描写春到西湖,以禽鸟的活跃突出盎然春意的两句诗:
2、写西湖花草生气勃勃,妩媚动人的两句:
3、表明作者最爱的景致,看不够,赏不够,乐而忘返的留恋之情的句子是:
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三、请再写出两句描写春的诗句:
大显身手
诗人最喜爱的是湖东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写出白沙堤美丽的景色吧。100-200字。
拓展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是一首 言 诗。
2、比较一下两首诗的异同,谈谈你对春天的印象。
附录:
《钱塘湖春行》赏析
整首诗写出了白居易对西湖的喜爱和赞叹之情。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我们现在每每有逛景不如听景的体会,或是听朋友介绍,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这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呀。试想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头来,我们仍然只能吟诵几位大诗家不多的几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光临的时候,才像孔雀开屏般地展现她那惊人的美艳?西湖的鸟儿,只有到了大诗人白居易面前,才“争暖树”、“啄春泥”不成?其实不论何时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们不是也知道这样的名句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
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我们,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仔细想一想,没过马蹄的草地其实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观赏这样的草坪根本用不着在春天赶到西子湖畔,在我们的街头绿地就可以了,不过,横在我们与草坪之间的恐怕有一块醒目的标牌:“请勿践踏草地”,于是,一切与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刹那间,变成了一句严肃的警告,而今天都市里的人们对自然景观而非人造景观的漠视或无动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不过,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之胜。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
《钱塘湖春行》读后感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称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有很多著名的诗词,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暮江吟》、《长恨歌》等,其中描写景物的《钱塘湖春行》,给人以清新明快、平易近人的感觉,更令人耳目一新。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本诗虽只有四句之短,但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春色和诗人对钱塘湖景观的赞美、喜悦之情。第一句描写春面初平的湖上早春景色。“初平”紧扣湖面早春气,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准确无误。第二句通过莺歌燕舞的描写,表现早春大自然刚从沉睡中苏醒后的活力。“争”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初春的鸟儿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热闹场景,表现出其蓬勃生气。而“几处”、“谁家”,则点明早春二字,莺燕还不多,与“早”、“新”相互照应,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可与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池塘生青草,园柳变鸣禽”相媲美。第三句描写乱花迷眼、草没马蹄的景象,通过花草的生发,表现方兴未艾的盎然春意。第四句写出诗人游春时欢快喜悦、留恋不舍的心情,并点出湖东春行的最好处,即烟柳笼罩下的白沙堤,白居易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白居易带领民众筑堤浚井。所以他最迷恋的就是这个,诗人陶醉在这迷人的湖光春色中,流连忘返了。《钱塘湖春行》,诗写湖上看到的早春景色。全诗结构严密,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出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和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不仅如此,诗人还善于把握景色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本诗不只是歌颂春光烂漫时的美景,而是为人们展示出一种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景象,令人心驰神往,向往无比!
⑴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1分)
⑵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答案】
⑴最爱 ⑵C
22.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3分)
2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分)
答案
22.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23.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9.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 (2分)
10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3分)
11.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由整理,仅供参考:
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10.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2分)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2分)
答案:
10.诗歌鉴赏。(4分)
(1)(2分)答:“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l分;“早春美景”,l分。
(2)(2分)
答: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8. 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9. 展开想象,把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现的情境描写出来。(2分)
答案
8.(2分)准确地描绘出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意对即可)
9.(2分)答案略,所写内容要符合诗句内容,语句要优美。(对“乱花”“浅草”有描写即可)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钱唐湖春行》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诗歌紧扣季节特征,抓住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绘声绘色地描写方法;
2、把握诗歌结构巧妙、浑然一体的特点;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字里行间饱含的喜悦之情和对西湖无比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文中相关词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难点诗人对景物特点的准确把握和概括
教具准备多媒体(班班通)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 学 流 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小故事
大道理励志小故事
一只老鼠走遍天涯海角,打算去寻找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世上最伟大的东西,不正是他日日见到的“天”吗?
于是,他去找天。
天告诉他:云比天伟大,因为只要云来了,天就被遮住了。
老鼠就跑去找云。
云告诉他:风最伟大,只要风一吹,云就被吹跑了。
老鼠再跑去找风。
风告诉他:墙最强大了,风一吹到墙那里,就被挡住而消失了。
老鼠再跑去找墙。
墙告诉他:老鼠最厉害了,老鼠一来,墙就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老鼠这才恍然大悟:天生我材必有用,世上没有绝对伟大的东西。
大道理:老鼠眼中的世界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不要总是羡慕别人而忘了自己的才干,只要尽心尽力发挥自身所长,又何须向外寻求呢?
(多媒体展示)
导入新课学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走进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到西湖游玩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进行概括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4、学习诗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诵读
课文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钱唐湖春行》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为主,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二、揭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2、听录音朗读,感染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学生齐读诗歌一遍 (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大家猜一下作者是如何游西湖的?
(2)、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3)、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四、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2、生自学;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
五、三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3、举例说明本诗中引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练习及答案
1.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 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5.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贾亭西”终,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最爱”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钱唐湖春行》的课堂实录
《钱唐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钱唐湖春行》的课堂教学应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
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亲眼感受一下吧!
(配乐,投影风光图片)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呀?
二、检查预习及课下积累(5分钟)
师: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游览一番吧?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
1、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
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
(指一生说)
(幻灯片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2、课下积累
师:《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所作。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啊,在此地做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是谁呢?他就是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师:
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他们灵感,更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啊。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们,也记住他们千古传颂的诗歌。
师:你还能说出描绘西湖的诗句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出示目标:(1分钟)
师:欣赏完这两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歌,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大屏幕!
目标导航: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一定能达到目标!
四、读一读 领略诗之韵(6分钟)
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但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三、读出感情。
2、下面我们进入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读一读 领略诗之韵。
3、学生自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诗歌。
4、点名朗读,同学纠正,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
5、听录音: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师: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画出的节奏是否正确,如果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幻灯片)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6、齐读诗歌一遍
师: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五、译一译 通晓诗之意(5分钟)
师:在同学们诵读声中,不知不觉我们到了西湖,西湖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现在如果请白居易先生做导游,他所吟诵的古诗啊,我们可能听不大懂,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
译一译 通晓诗之意
(出示投影)请自由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讲解诗句意思。
2、生自学;师巡视,将学生有疑难的共性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师备案: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五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4、全部讲完,学生齐读诗歌一遍。
师:好!同学们对本首诗的内容理解得不错了!下面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表现的意境。
六、品一品 探寻诗之妙(6分钟)
1、师:从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自信已经充分的建立起来了,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环节,老师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幻灯)品一品 探寻诗之妙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思考: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哪个阶段的景色? 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呢? 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钟后,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回答,比谁回答准确。
2、学生自学,师巡视。2分钟后检测、交流。
(分析过程:a.让多名学生回答,并从诗中找出词句作证;b.其他同学加以补充;c.师引导辨析)
答案:
1) 水、云、莺、燕、花、草;春水初涨平堤岸、春云舒展贴近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
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早春
学生进行赏析,师适时点评、鼓励。
在此环节中,如遇到学生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赏析。 “几处”.“谁家”,改“处处”、“家家”好不好?为什么?文章写的是初春 “几处”和“谁家” 突出了初春事物都还很稀少。如果换成了 “处处”和“家家”,那就不是描绘的早春之景了
师:大诗人白居易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是因为他极为讲
究对语言的锤炼。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