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的人教学反思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勤劳的人教学反思,本文共20篇,欢迎阅读!

勤劳的人教学反思

《如何写人》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课文有四篇,都是写人的一些课文,这组习作内容也自然是写人了。这节课是侧重的写作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写文章的开头,写文章的重点内容,写文章的结尾,文章的结构方式。同时我以指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而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作为重点。主要结合本组课文里写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来分析判断,哪是人物的动作、哪是人物的语言,哪样的是人物的神态,让学生明确如何去写描写。

为什么要这么详细地设计?因为三年级作文刚起步,在写作格式、结构方式上还没有一个模式,之前我也看过他们曾经写过的作文,内容笼统,该分段的没分,不该分段的却分了,有的一段写下来。所以我用一个大众结构“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引导学生怎样写总述,怎样写分述。

在讲写文章的开头时,我以本单元的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中“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引人出场”来开头;第七课《小摄影师》是高尔基捡到一个纸团-----“以一件小物件”来开头。随后学生以“引人出场”开头表述还不错。同时以人物的外貌、环境等出场的就简短地说了一下。

在讲分述的内容里,以一件典型的事例来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如我在讲如何写人物的语言时,结合《灰雀》里的“孩子,你知道那只胸脯是粉红色的灰雀哪去了吗?、、、、、、一定是飞走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作者是通过语言,让我们明白列宁的爱心,列宁爱鸟,但更爱孩子的品质。又如《小摄影师》中的“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作者通过语言,让读者体会到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心、爱护的品质。《奇怪的大石头》中的高尔基多次提问的语言,突出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通过这些例句,让学生知道语言的重要性。关于动作、神态也是这样找例句分析,让学生明白,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思想,个性特点。

这节课按我的设计,一节课内容是完成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课堂上讲的,多于学生动的,学生没有练笔的时间。这节课是借班上课,没能跟随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但我能估计效果差。

一节课下来,给我的感觉是,这节课上得很失败:一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调动起来,师生互动不是那么融洽,学生动口的始终只有那几个人,因而课堂气氛不活跃;二是知识教得死板,这种框架式的文章结构也许很传统;三是没达到预期的效果。总之这节课既没有特点,也没有闪光点。

今后,这作文教学还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有创新精神的老师请教,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

《人》公开课教学反思

今年我所带的是一年级语文,换了一个新生班级,很多事情就要从头来,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知道他们都在什么水平,才能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人》这篇课文是选自上海辅读学校使用的教材第一单元头手足第一课,其课程内容设置较为简单总共包括“看图认读字词,认识笔画,以及课后习题(听一听,读一读,描一描,说一说)”。

而学生情况在几天的摸索也有了大致的了解,首先做个大致的分层:第一层陈鹏宇、张贵明、张雨欣;第二层谭启烨、况光钟、丛友彬、刘国辉、雷世琦、张立财、蔡雅丽;第三层李南京、杨晓强、彭少敏、徐晓钰。针对第一课我也分别为他们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一层会自己看图认读字词,认识笔画及课后习题。他们整体完成情况较好,张贵明理解方面稍显弱一些;第二层会跟读字词,并在老师的引导和协助下完成对身体部位的指认,认识笔画也能初步的了解其含义,课后习题就完全需要老师指导,其中蔡雅丽、张立财、丛友彬三位同学反应要慢一些,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第三层能安静的坐在教室不影响上课,没有过激的行为问题,简单的跟学。总体来说,学生们还不理解什么是课后习题,所以每次在讲习题的时候,学生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我之后会换一种方式,把习题穿插在课文的讲解上,作为讲完一堂课内容的检测,这样不仅提高学习效率,也能促使学生有兴趣的'不知不觉中完成习题。

由于都是刚来学校的低年级新生,对新的环境还不熟悉,也不理解上集体课的规矩,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作为老师的我不紧要督促学生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并不断改正,提升教学水平,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反思《勤劳人和懒惰人》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用不同的演唱速度来表现勤劳人和懒惰人。

2、根据歌词,大胆地创编勤劳人和懒惰人的动作。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图谱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懂得区分勤劳人和懒惰人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勤劳人?什么样的人是懒惰人吗?

2、有人忙着做这样忙着做那样,很爱劳动是勤劳人,而有些人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做,只想着吃东西、睡懒觉是懒惰人。

3、今天有一群勤劳人和一个懒惰人的歌曲,你们能听出来谁是懒惰人、谁是勤劳人吗?

二、欣赏歌曲熟习旋律,初步感知速度的快和慢。

1、这首好听的歌唱的就是勤劳人和懒惰人。勤劳人做了什么事?懒惰人又做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谱)

2、看着图谱学念歌词。

三、进一步熟习旋律,了解歌词,初步演唱歌曲。

1、教师示范唱,幼儿聆听。

2、刚才老师唱的这两段歌曲的速度一样吗?哪里唱得快?哪里唱得慢?为什么要不一样呢?

3、幼儿分角色演唱歌曲。(一组为勤劳人,另外一组为懒惰人)

四、尝试边唱边表演,通过动作进一步感知快和慢的'变化。

1、他们做了哪些动作?请你来学一学。

2、怎样唱怎样做能表示出勤劳人与懒惰人的不同?请随着琴声的变化边唱边表演。

五、尝试创编歌曲。

1、人们还可能在哪里劳动呢?

2、做什么事情呢?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诙谐幽默又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本身是十分优秀的儿童歌曲作品,因而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没有多久孩子们都学会了而且特别喜欢唱,在活动中老师把重点放在了理解歌曲并创编歌曲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很快用厨房的各种工作代入到歌词中去,编出了新的歌曲,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听到他们在唱这首歌,也会经常加入新的歌词。

《山石土田人》教学反思

“山、石、土、田、人” 这一课是识字(一)的二节看图识字课。要求在学习汉语拼音后,认识“山、石、土、田、人”5个独体字。这5个字笔画不多,但是要想写好并不太容易,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按笔画记住字形、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分清“山”的笔顺,写好“石”字是教学的难点。

一、“图”“字”结合,

课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日、月、水、火”,学生对象形字的来源和造字方法有了一些认识。而“山、石、土、田、人”孩子们都不陌生,因此本课我没有逐一识字,而是在课始就先出示“山、石、土、田、人”对应的五幅图画,让学生说一说都是什么,接着打乱出示“山、石、土、田、人”的古代象形字,让学生来猜一猜这些字都念什么,能不能和上面的图画连线,学生很说出相应的.答案,这时候我追问原因,学生回答是因为图和字很像。由此实施了进一步理解“象形字”的设计意图。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认字写字过程中,通过说笔顺、书空描红仿写巩固了认字效果。电教设备的使用帮助我把每个字的书写过程、占格要求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仿写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关于“山”字的拓展训练。

“山”的教学中当进行到组词这个环节时,学生组了很多关于山的词语,如火山,大山等等,而书上出现了“山山水水”一词,对于这个词语我在备课时研究不够透彻,没有充分挖掘出内涵,所以只是把词语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实际上这里所蕴含的词语知识是AABB词语形式的初步认识。如果针对这个词以对比的形式来进行拓展,效果肯定大不相同。例:先读一读“山水”和“山山水水”让学生带着动作来试着多读读,感受山山水水。然后介绍这样的词语是AABB的形式。接着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这样形式的词语,比如大大小小,上上下下等等。如此渗透本课的读写结合点。

2、笔画教学中“土”字笔顺难点的突破。

“土”字只有三笔,看起来简单,而在说笔顺时学生却出现了问题,他们习惯用两横一竖的笔顺来写,我在处理是是采用了反复强调的方法,虽然给足够重视,效果却不太理想,如果我先让学生观察笔顺表中“土”的笔顺变化和前面“山”的区别,学生就应该看出,“土”的笔顺是“十土”。不是一笔一笔的呈现的,这是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总结“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律,难点自然就被突破了。

四、教养中的深思

刘老师指出低年级的教养工作不仅要注重外在素养的培养,重要注重心理素养,也就是“内强素质”这主要表现为“勇敢”和“自信”,教师可通过评价与来提高学生的“勇敢”和“自信”,如:“你很会学,既知道……又能……。”“你很自信”等等。

另外刘老师还提到了低年级教师要“稳”而“实”,只有教师“稳”才能稳住学生的“心”和“情”。训练更是要扎扎实实的训练不能走过场。

几年来得低年级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低年级的教养任务真的是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形成了良好的教养,才能静下心来认真、踏实的学习。所以一定要提醒自己如何去做,如何去培养。

这一课得到了太多的宝贵经验,我会努力将它实施于将来的教学之中,让自己和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人的生殖》一节的教学是七年级生物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了解了动物及人的结构层次、被子植物的一生、本学期关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等相关知识后开展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下列相关知识:人体是由一个细胞即受精卵细胞发育而来的;被子植物的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导入新课时,通过复习上节课人类的原是祖先是森林古猿提出新的问题,我们每个人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从而引出本节教学内容:“人的生殖”。面对大部分学生比较害羞的情况,教师以大方的态度面对学生,指出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认识人体的生殖系统和胚胎发育的过程。通过教师教学态度的感染,逐步使学生情绪放松,以比较正常的心态面对这一敏感问题的学习。

本节教学的成功感受:

1、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让学生“自学”,这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对生殖问题的神秘感和害羞的心理。对一些重点知识教师应及时强调学生注意,如睾丸和卵巢的功能、受精卵形成的部位等。对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问题教师应做准确地讲解,如胚胎在子宫中的发育过程、分娩的过程。

2、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是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的大好时机。通过分析怀孕期间孕妇的体重变化、分娩过程中的剧烈疼痛、从新生儿到今天的你和我,我们每一个人的父母尤其是母亲都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每一个人都应该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通过大量精子中最健康强壮最优秀的一个才能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是学生认识到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奇迹,每一个生命都是最优秀的。从而启发学生懂得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相信自己也是最优秀的一个。

本节教学中有待提高的方面:

1、本节教学中关于中学生男女生深度交往问题未涉及。

2、外界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拓展不够。

《人的生殖》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的由来》中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节介绍的是人的个体形成方面的内容,涉及男女生殖系统、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等。七年级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学生的性意识已经萌动。一方面对人的生殖有一定的神秘感,渴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往往又怀有羞怯的心情。面对学生的这种矛盾心理,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将欲说还羞的“人的生殖”变成学生正面了解性生理知识、树立正确学习观、形成良好价值观念的主要载体呢?下面我仅对本节课的情感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反思。

从植物的双受精过渡到动物的有性生殖,再从有性生殖导入到人的生殖。这样做就像两个相互信任的朋友在交谈一件他们感兴趣的事,把人的生殖与学生学习过的生物圈中其他植物和动物的生殖相联系,让学生觉得人的生殖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而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巧妙地打破学生碍于面子不敢大胆学习的心理,这样就能够使学生顺利地进入本节的学习。

在课前给学生留一个作业“回家问问父母在孕育自己的过程的那些事”由于学生对个体生命的由来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此项作业对于学生进一步感受生命的来时不易非常有益,同时,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这样的亲子活动有利于培养亲子间和谐的关系,带着明确的目的,让学生了解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

在课堂上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从爸爸妈妈那里了解到的自己生命最初的故事。在交流分享中学生们被自己的故事感动着、被同伴的故事感动着,在这种感动中,每一个人都充分感受到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离不开亲人付出自己的`努力,成长是多么的不容易。感动于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之情油然而生。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多可少,关键看教师是否了解学生原有的价值趋向是怎样的,如果能够在备课前提前进行一个问卷调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相信教学效果会更好、更有效。

人的生殖历来都是生物学中的难点,以前教师对该部分的内容觉得羞于启齿,所以选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能够大大方方地讲科学知识的教师也时常担心自己会变成“教唆犯”,担心原本对该方面无知的学生,对这些知识产生过分的兴趣,所以就选择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目前从各种渠道了解的关于人的生殖方面的知识并不少,这些知识不但科学性参差不齐,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往往使得学生只了解生理知识,而在性道德、情感以及生殖保健等方面的教育相对来说非常缺乏。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节课的教学中将学生的认识进行了提高和升华,将生理课扩充为感悟生命的诞生,将落脚点置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人类生殖的每个环节,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产生的不易,父母为孕育生命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生命的影响,以及过于轻率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要学生在知道人类生殖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要珍惜生命,体会要爱戴父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审慎的人生态度。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达到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的目的。

教学中教育学生:1、珍爱生命,知道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充满着冒险和挑战,每一个人能够降生都是非常幸运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

2、慎重对异性之间的深度交往,生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不能孕育健康优质的新生命;流产等通过外力终止孕育生命的过程,常常还会对生育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不育的遗憾。

3、尊重和感谢父母,尤其是母亲。母亲孕育和生育我们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重负,我们要感谢父母的爱心和责任心所创造的生命的奇迹。

4、良好习惯的培养,烟、酒、药物等都会导致胎儿畸形,所以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坚持,是对新生命的承诺。

在教学中不但让学生对生殖过程有全面、科学、准确的把握,而且比较突出引发了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感悟,珍惜生命、爱戴父母以及良好的习惯行为的养成等情感教育。不但有知识主线——人类生殖的过程,而且还有一条情感的线路清晰可见,即感悟新生命的诞生。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的感悟,母亲孕育孩子过程的感悟,整个孕育过程中意外因素对生殖影响的感悟等,贯穿始终。使得教学活动时对学生的影响成为点点滴滴的渗透和感悟。

《动物.植物.人》教学反思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的一部分,本单元以生物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动植物之间不同与相同的机会。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在发展观察技能,所以本课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以及游戏、给动物分类等活动去比较动物,用多种形式记录、表达、描述交流结果。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导入部分我制作了多种多样的动物的课件,紧紧抓住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让他们尽情地去辨识,说一说它们的名字,让学生充分感知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再让学生说说最喜欢的动物的什么,并要说明理由,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与描述能力,又为后面的.比较、讨论动物的不同和相同作了铺垫。

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课,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训练刚起步,就要求教师重在指导,所以在比较两种动物的异同点时我先作了集中指导:大家一起观察猫和兔子的图片,说说异同点。选这两种小动物是因为孩子们对它们比较熟悉,男女生比赛看谁找异同点的多,激发了孩子们的观察热情,我有意引导学说一说两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命共同特征、不同点是什么?结合生活中的观察,学生七嘴巴舌各述己见课堂热烈、相互补充达到高潮上,抓住时机我发给每个小组一套动物卡片,要求选出两种最喜欢或最熟悉的动物进行比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这样一来,学于记双重达标,学生乐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气氛热烈,秩序井然,你不难想象:学生勇于探索得劲头会随着兴趣伸向远方......

本节课内容是人的生殖,有学生提前问我这节课是不是自学,我肯定的告诉他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共同学习。原来学生都已经知道这节课要上什么内容了,心理既害羞又很好奇。

一上课我就直接入主题,人的繁衍要依靠生殖,生殖就要依靠生殖系统,那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何,生殖过程又是如何完成的?学生开始在下面就有点议论了,顽皮的嬉笑。

这节课要他们归纳出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结构及其功能。我在大屏幕出示相应图片,这个时候学生们就沉不住气了,嬉笑的有,害羞的有,惊奇的也有……。我告诉他们生殖系统每个正常的人都有,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些结构,渐渐的学生能够进入学习状态并能在我提出问题时回答出“精子”“睾丸”……等词。男生比较大胆活跃,带动了学习气氛。我将男生殖系统简单说一下,将重点结构和其功能板书,然后再介绍女性生殖器官结构和其功能并将重点板书。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了解了生殖系统的结构,然后就是了解生殖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由于前面预习时间控制不好,所以到这里时间有些紧迫,我让他们先预习生殖过程,了解了生殖过程还想给他们看一个视频的只能留到下节课了。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还教育学生:1、珍爱生命,知道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充满着冒险和挑战,每一个人能够降生都是非常幸运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

2、慎重对异性之间的深度交往,生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不能孕育健康优质的新生命;流产等通过外力终止孕育生命的过程,常常还会对生育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不育的遗憾。

3、尊重和感谢父母,尤其是母亲。母亲孕育和生育我们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重负,我们要感谢父母的爱心和责任心所创造的生命的奇迹。

4、良好习惯的培养,烟、酒、药物等都会导致胎儿畸形,所以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坚持,是对新生命的承诺。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中不但让学生对生殖过程有全面、科学、准确的把握,而且引发了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感悟,珍惜生命、爱戴父母以及良好的习惯行为的养成等情感教育。不但有知识主线——人类生殖的过程,而且还有一条情感的线路清晰可见,即感悟新生命的诞生。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的感悟,母亲孕育孩子过程的感悟,整个孕育过程中意外因素对生殖影响的感悟等,贯穿始终。使得教学活动时对学生的影响成为点点滴滴的渗透和感悟。但在时间的安排上还需把握。

这节课在最后的这几个班越上越顺手了,本节课有几个问题要注意一下,记录下来以后好注意。

在讲生殖系统时,要先领着学生观察膀胱、精囊腺、前列腺的位置,并告诉学生第一条线的名称是精囊腺,并让学生写上。这样可以教会学生的观察方式并打破学生的尴尬气氛,督促学生快速完成图4和图六。第一个班没有这样做,让学生自己看,很多学生无从下手,耽误了时间,还有卵巢和输卵管也需要提醒学生。

在讲生殖过程时,先看视频在讲解排卵受精的示意图可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再做学案,这样学生学习的难度就下降了,而且有利于记忆。关于图9胎儿、脐带和胎盘这里学生很难理解,要结合图9加以讲解并提问学生:胎儿和母亲的血液相融吗?胎儿和母亲的血型一致吗?以加深对胎盘作用的理解。

学生已经通过性健康课,对人类的生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了解仅限于对生理过程的认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将认识进行提高和升华,将生理课扩充为感悟生命的诞生,落脚点置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本节课一个突出的亮点。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得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来讨论和面对生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课堂气氛活跃,讨论充分,思维活动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生殖过程本身的顺序,就是上课的思路,脉络清晰,知识落实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达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比较好地运用了数据资料,给学生较强的冲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引发教师深入思考的几个问题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师在本节课中对此做了一些努力,但是当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问:“为什么你想知道这个问题?你这个问题是怎么想出来的?你怎么想出这个问题的?”等,学生不一定要说清楚这些,但是这样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作深入思考,真正做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新课程倡导探究。探究的方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也不是每节课都是完整的探究活动,可以在每节课上进行其中的某些环节的训练。本节课中的探究活动,不但是新发现和再发现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纸上随时记下自己的假设,或者对要探究问题的理解,看完录像或资料后,再解决问题。

3、教师要适时对学生所做的解答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归类,如母亲在孕期所承担的压力可以有来自心理上的、身体上的等等,生活习惯的影响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过类,这样能带给学生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

4、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如为什么要珍惜生命?为什么要爱戴父母?这是学生一生中要不断思索的问题,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将这样的思维活动变成一种习惯。

“人的生殖”一直以来都是生物教学中教授较为困难的一节,对学生来说,好奇心强,课堂氛围难以把握;对教师来说,许多教师对该部分的内容觉得羞于启齿,常选择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而且往往使得学生只了解生理知识,而在性道德、情感以及生殖保健等方面的教育相对来说非常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把目标定位两条主线,将生理课扩充为感悟生命的诞生,将落脚点置于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人类生殖的每个环节,都要不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产生的不易,父母为孕育生命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要学生在知道人类生殖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要珍惜生命,体会要感恩父母,培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人的生殖》这节课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受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许多教师对该部分的教学内容都羞于启齿,常选择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而正值青春期的学生们觉得人的生殖过程很神秘,对这节课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孩子们一方面渴望了解有关人生殖的知识,另一方面又怀有羞怯的心情。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题,课前,我让每位学生采访了自己的妈妈,了解有关自己出生的信息;导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让学生意识到人的生殖过程并不神秘,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从而巧妙地打破尴尬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顺利地进入本节课。

对于“人的生殖系统”这部分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然后,巡回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示意图,让学生明确各个生殖器官的名称和功能;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性器官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打破对性的神秘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

对于“人的生殖过程”这部分教学内容,我在要求学生掌握人的生殖过程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时,我以人的生殖过程的知识点为主线,一步步渗透进情感、价值观教育。

1、通过了解受精过程,同学们知道了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起始于数亿个精子中最优秀的那个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体会到每一个人能够降生都是非常幸运和不容易的,学会尊重、珍爱生命 ;体会到每个人在生命起始的那一刹那就是最优秀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不负生命的意义与美好,勤奋努力,争取做一个最优秀人。

2、通过了解胎儿的发育过程,同学们知道了母亲孕育和生育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上所承受的重负。孕期,母亲把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胎盘和脐带给了胎儿,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把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给了母亲;怀胎十月,母亲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等负担都加重;最后在分娩的时候,母亲又忍受着剧烈的难以忍受的阵痛。体会到母亲为孕育生命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要学会尊重和感谢母亲。

3、通过了解导致胎儿致畸的因素,同学们知道了烟、酒、药物等都会导致胎儿畸形。体会到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坚持,是对新生命的承诺。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母亲的伟大,在于孕育了生命,在于哺育了生命,养育了生命,更在于教育了生命热爱生命。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有母亲的爱,最后在《烛光里的.妈妈》背景音乐声中,按照我的预期目标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的知识讲授。课后,孩子们利用周末帮母亲做家务,并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给自己的母亲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母亲节日的祝福,同时也表达对母亲爱和感谢。经过这样的处理,一节普通的生理课,变成了情感教育课,让学生在道德观、人生观等方面都得到了升华。

七年级下册生物主要讲的是生物圈中的人,当学生拿到新书时,看的最痴迷的就是第二节《人的生殖》,甚至有学生经常问我说:“老师,第二节讲不讲啊!怎么讲啊!”。我知道这个年龄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人的生殖感到既新鲜神秘,急切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又羞于启齿,不好意思询问。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每次我们都要花一节课的时间来讲解这节课,甚至还要联系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坦然地认识自己。

首先,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上课坦然对待,不要有什么羞耻感。所以,在导课时,我先出示了一朵漂亮的花朵问:“你们看,这朵花漂亮吗?你喜欢看吗?”学生们大喊:“漂亮,喜欢!”紧接着我说,这是植物的生殖器官,我们看的时候从来没有感到害羞,所以认识自己的生殖器官,我们也不应该感到害羞,要坦然面对,就像对待我们的鼻子、眼睛一样。从而巧妙地打破尴尬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顺利地进入本节课。

对于“人的生殖系统”这部分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欣赏视频,形象直观地认识男女生殖系统;然后,出示人生殖系统示意图,让学生明确各个生殖器官的名称和功能;最后,教师强调重点识记的器官。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性器官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打破对性的神秘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

对于“人的生殖过程”这部分教学内容,我在要求学生掌握人的生殖过程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时,我以人的生殖过程的知识点为主线,一步步补充生活化知识、渗透进情感、价值观教育。

1.在讲受精过程时,我们讲到了精子如何进入女性体内,宫外孕是怎么回事,早孕的危害等等,虽然这些问题课上讲比较敏感,是一些负面的消息,但是学生觉得新奇,想知道怎么回事。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知道青春期的他们应该怎么做,不要怎么做,做了后会有什么危害,从而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2.男性一次生殖活动中可以产生数亿个精子,正常情况下,女性每个月只排出一枚卵细胞。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起始于受精卵,受精卵是一个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形成的,这就说明我们每一个人的形成就是当时那个最优秀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了。从而体会到每一个人能够降生都是非常幸运和不容易的,学会尊重、珍爱生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不负生命的意义与美好,勤奋努力,争取做一个最优秀人。

3.通过了解胎儿的发育过程,拓展了相关的生活化知识,比如:羊水的作用、胎儿血和母体血会融合吗,融合后的危害是什么,妈妈的体型变化等等。同时,同学们知道了母亲孕育和生育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上所承受的重负。孕怀胎十月,母亲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等负担都加重;最后在分娩的时候,母亲又忍受着剧烈的难以忍受的阵痛。体会到母亲为孕育生命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要学会尊重和感谢母亲。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母亲的伟大,在于孕育了生命,在于哺育了生命,养育了生命,更在于教育了生命热爱生命。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有母亲的爱,最后在《烛光里的妈妈》背景音乐声中,按照我的预期目标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的知识讲授。课后,教师要求孩子们利用周末帮母亲做家务,并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给自己的母亲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母亲节日的祝福,同时也表达对母亲爱和感谢。

本周主要学习了生殖系统,具体内容是人的生殖和发育。鉴于学生处于青春期,对此部分内容敏感,有些学生可能想了解又不敢大胆看书,所以我布置了本周内回宿舍时,必须携带课本,必须预习或复习本章内容。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这样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其二,关于生殖系统的结构,难以理解。课本图片学生有可能看不懂,教师要稍作介绍,主要指出男性精子排出时经过的结构和女性卵细胞排出时经过的结构,还有精子进入输卵管的通道,这些问题都要结合图片介绍,让学生自己指图说出过程,有利于掌握和理解。

其三,关于二、三节,第二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可结合实践、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理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自身的变化,切实了解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从而做到驾驭自我,自我调节,健康的生长。第三节主要是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掌握计划生育的具体措施,应该注意的是,关于避孕措施的介绍要强调一下,普及这方面的教育。

《画画火柴人》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组织同学们学习运用火柴人的形式表现人物结构和动态,同学们表现的人物动态丰富生动,有很自由的想象和创造,并组合成场景,有趣生动。不足在于,人的大小还需要进行处理,拓展可以更广。通过本节课,我们也看到了多种的课堂设计,侧重点不一样,课的设计也就不一样,学生作业的效果虽然差别大,但是我想训练的目的各有达成 。本课是湘版美术教材里综合、探索课型。低年级的孩子对于画画兴趣浓厚,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他们很想画出自己所思所想。但由于绘画技法的局限,孩子们在画人物时往往不易画准人物的动态,画面上常常出现的是站立的或者动态僵硬的人物,这样使得画面不够生动。

这节课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能更清楚、直观的了解人物的各个动态并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能学会动作人物动态的画法。

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中我设置了大量的游戏激趣,让孩子们被火柴人的世界深深吸引。在人物动态环节我不仅用范画演示,也亲自示范各个动态的`画法,让孩子们能更直观的学习。

最后的作品完成环节,我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然后画在自己的画纸上,通过课堂作业的反馈,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在孩子们的作品中看到了多种人物动态,达到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最后作品展示环节,孩子们的画和创编的小故事也非常的精彩。

《人与动物》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还似乎有一种理还乱的感觉,当中的诸多环节还不算成功,对于课堂的处理确实值得再思考。

首先,这次的经历让我心中留有遗憾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始终如一地饱含激情和热情,并且不能轻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是对教师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而我这次就是没有经得起这样的考验。

其次,在本次习作课,我考虑更多的是自己应该如何上好它。所以在选择材料上,我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根据已有的经验去设计,而考虑到孩子方面确实还不够。师傅的一句话让我对这堂课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人类残杀动物的图片我找了许久,花了不少心思,但这些图片过于血腥,震撼力太强,也许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灵。这又不得不让我佩服师傅对教学的敏锐力,以及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是啊,我们教师教书是为了学生,一切都要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而我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虽然花了不少精力,但更多考虑到的是选取的图片如何配合我这次的作文教学,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血腥的.图片是否会给学生的心灵留下阴影。看来,我要对自己的这堂课重新定位了。

再次,“如果你是被捕杀的动物中的一员,你想对这些捕杀你的人说些什么?”如果这个问题换成直接以动物的名字呼出,“藏羚羊,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小海豹,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可以更加入情入境,投入到我的课堂中,畅所欲言了。

最后,在作文评价环节中,这也是很关键的一步,由于我没有状态,随便抽取了3个学生的作文,蜻蜓点水式的点了一下,没有进行系统的评价和修改的指导,一堂习作课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今后,是要多学习,多听听习作的观摩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争取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让孩子们爱上写作,写好作文。文

作为教师与家长双重身份的我,从多年的教学工作与辅导孩子的生活中对作文有了一点浅显的认识。我认为为在小学阶段,孩子至少要学会十一种类型的篇目,才算会写作文。它们分别是:留言条、日记、书信、建议书、看图作文、写人的、写景的(含状物)、写场面的、读(观)后感、缩写、编童话等。当然这是较细化分,如果按体裁,那么则是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几大类,但是小学阶段不必掌握这么工具性的划分。低年级训练重在前五种,中、高年级在此基础上则重在后六种。

我的这节五年级作文课就是针对年段特点进行设计的。我最初设计的初衷是想让学生学会写人物,然而,在学生以前的作文中我发现他们写的人物近乎白描,一点都不生动,也不够鲜明。所以,我决心一定教会他们写作文,而且,作文虽然已然成了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黑洞,但是我想通过我的类别作文教学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我觉得这节作文课我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使课讲起来生动、形象,并且直观、全面地让学生明白该做些什么。这是信息技术以外的媒介所不能实现的。而且这次的设计制作是在我学习了国培之后,掌握了较多的多媒体制作和应用技术之后做的,之前一些我不懂和解决不了的技术上的“难题”,也都迎刃而解了。看着自己的幻灯片,那美感极强的画面,让自己也陶醉其中。另外,我的幻灯片不是花瓶摆设,它突出了我要呈现给课堂的所有重要的东西。紧扣作文教学训练的常用步骤:审题——选材——列提纲——打草稿——修改。

就我的教学流程而言,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紧密相联。

第一环节,“审题”的常规训练。关于作文的要求一定要仔细阅读,从中提炼出关键,确定作文题目的类别。

第二环节,“选材”的重要训练。这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手段和成功的要素。选材时要仔细斟酌、对于文题涉及的内容心中有数。写人物的,就要搜寻记忆宝库中关于某人的外貌、性格等特征。考虑表现出人物的主要事件的各要素。通过事例来表达出对人物的看法。

第三环节,“列提纲”的必要训练。列提纲是写作文的预备式。如果提纲列得好,那么整篇作文便可见一斑了。写作顺序确定:总——分,还是总——分——总,或者是平行叙述或描写,确定主次,最后罗列出大致的结构、各部分的意思,确定中心思想。此环节的完成其实也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积累的,更帮助作者形成了简要的腹稿。

第四环节,“打草稿”的独立训练。这一环节是将对作文的个人理解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其实,教学中写草稿也可以像前几项那样以口头的形式交流,也就是口头作文,这样可以启迪思维,有据可依,也可充实和完善腹稿,教学实际中这一方法屡用不尽,效果甚佳。在写的过程中,要分清详、略,运用学过的多种知识:词、句、段乃至篇,借鉴有益的地方,自己也应创造新颖的,杜绝人云亦云。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觉得以后要更多一些地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更多地让他们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写出属于他们真正要落成,必求打下稳固的根基;如同典籍书卷,雕琢排列展现精华。当然,作文更是一种创造,是少不得作者的想像力的,这想像力的培养也如同语言习惯和素养一样,应当在平时加以注意和训练。

本节内容从知识的难易程度上看,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展示等环节,让学生自己获得新知识。特别是在评价过程中,我采用让学生互评的方式:抽取小组中学习较好的学生对另一组的书面展示进行口头点评,并根据常规的“三分制”标准,给小组打分。同时,其他小组在点评后若有质疑,可以积极提出,教师酌情奖励小组1-2分。运用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小组间可以展开激烈的竞争,同时也促进了个人的积极参与和组内的协调配合。

通过本节的教学,我发现,让学生自己点评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地介入,指导学生合理的对各小组进行打分。比如,导学案的“合作探究|”中例1的第3题与其他几道题相比,问法更灵活一些,其答案无法从课本文字中直接找到,要靠学生根据有关图片进行观察、比较。而且有关“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区别”从图形上看,不仅有大小上的不同点,而且有的小组在展示的时候写到:“X染色体形状像X,Y染色体形状像一个大黑点。”学生这样的回答与我们的正确答案有一定的出入,但是实际上,后者的回答并没有错,学生是将看到的如实描述出来。所以,教师在这个时候应指导点评的小组打分,并说明原因:“这是人工整理后的染色体排序图,实际上在人体的体细胞内,性染色体成立体结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会有些不同,所以说X染色体与Y染色体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大小上。但该小组能通过合作讨论,对图片上的染色体进行了认真的比较,他们也是将看到的进行了总结、归纳,所以该小组展示答案得满分。”这样做,既让学生客观的理解、掌握了知识,还激励和刺激了小组内的合作。

因此,在学生进行点评时,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点评情况,从学生自身水平出发,给小组进行合理的打分,而并不是仅凭正确的答案才能给满分,我们在评价时应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问题的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正确答案。这一点我们在让学生进行点评时,也应该强调到。

《人的性别遗传》这一节课主要讲述了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要求学生知道生男生女的原因,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教学内容不多,时间较充裕,可以穿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结论,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本节课我做了以下安排:

首先,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其次,学生自主预习P37教材内容,并认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男女染色体排序图”的对比,完成导学案的学习提纲部分,再分小组讨论,明确男女染色体的区别。

接着,小组成员用围棋子或硬币模拟探究实验,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从理论上了解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后代男、女的理论比例为1:1。

再通过“全国六次人口普查”调查结果的展示,学生得出结论是现实生活中男女的比例不是1:1,学生在关注社会的基础上提出质疑:人口比例失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此安排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了解性别比例正常的重要性。

最后整合知识,解决问题,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反馈。

这节课总体来说,采用“问题――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学效果非常好。一节课在观察、探究分析、模拟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活动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也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