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优美古诗及赏析

关于清明的优美古诗及赏析

清明的优美古诗及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清明的优美古诗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借清明是的景物抒发自己思乡的内心。

2、《清明日》

【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赏析:既然要“关门好静眠”,似已厌倦繁华。按说,一个致仕的人,若真的厌倦繁华,正求之不得,又何必兴“唯有杨花”之叹?表达作者都官场的厌倦。

3、《清明》

【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赏析:借写清明,写出了过去读书人的贫困生活和苦学精神。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在清明体会着深深的`个体孤独。“野僧”,又可以说是诗人的写照。

4、《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赏析:表达作者水田园和隐逸的快乐。

5、《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赏析: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的喜悦之情。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赏析】

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赏析】

诗人温庭筠以旁观的眼光写了几个场景:晨露末消,如画美女便结队春游,去时露水打湿了她们的衣裳,归来已春风和煦,柳丝飘舞了;沿途达官贵人的马车横冲直撞地驰过;斗鸡场上剐从笼中奔出来的斗鸡急躁不安地呱呱乱叫;时而又从皇宫内苑飞出几粒打鸟的弹子。在描绘官内、宫外一派游乐盛况时,温庭筠对上层社会耽于游乐的侈靡风气也略有微讽。全诗画面转换迅速,节奏明快,色彩秾丽。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清明日对酒(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诗歌首联两句是远景,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据此,我们不妨这样想,诗人在清明节这一天来祭扫,未到坟茔聚集之地,即以目睹此景,因墓地往往在深处,怕妨路径,故一眼必是望到远景。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南北山头多墓田”,“南北”当是虚指,意即四面八方。

破阵子·春景(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