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反思
- 文档
- 2024-10-04
- 119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反思,本文共1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牛献礼
一、创设情境
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们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为了方便家长找位置,你怎样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昵?
生1:我坐在第4排的倒数第一个。
师:你这个“第4排”是从哪里开始数的?
生1:从门口开始数。
生2:我在第2组。
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你的家长能知道你坐在哪儿吗?
生2:我是第2组第3个。
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就能把你的位置确定了。为了方便,我们把左边这一组定为第一组,正数第一个同学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好吗?
生:(齐)好。
师:现在统一了标准,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你只说出你好朋友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生用“第几组第几个”来确定好朋友的位置)
反思: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通过创设“怎样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在生活,1,的应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二、探索方法
(师连续写了几个“第X组第X个”之后)
师:唉!老师写的速度跟不上大家说的速度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一个更简单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使我写的速度快一些?想好以后,请写在练习纸上。
(生独立思考,探索确定位置的简单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生1:我的方法是七3。“七”表示第7组,“3”表示第3个。
师:你为什么把前一个数写成汉字,后一个写成阿拉伯数字呢?
生1:我想把这两个数区分开,让看到的人不会弄混。
生2:我的方法是7(3)。”7”表示第7组,3表示第3个。
师:后而的“3”为什么要加括号呢?
生2:也是想把这两个数区分开。
生3:我的方法是7、3。我用“、’,把两个数隔开,这样别人就不会把两个数弄混了。
师:大家觉得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都是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
师:为什么要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呢?一个数不是更省事吗?
生:因为只有确定了他是第几组第几个才能确定他的位置。
师:这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
生:第一个数表示第几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个。
师:大家真是了不起!想到了可以用两个数分别表示“组”和“个”来确定位置。其实,大家的方法已经很接近数学家的方法了,他们也是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只不过是用“,’,把两个数隔开,这种表示方法叫数对。
师让生把黑板上的“第几组第几个”改写成数对的形式。
“数对接龙”游戏:老师说数对,让该生起立,其他学生说出他的名字;再让该生说数对,大家说名字,依此类推。
师:如果想让第一组的同学全都起立,你认为该说哪些数对?
生:该说(1, 1) ,( 1, 2) ,( 1, 3) ,( 1, 4) ,(1,5)、(1,6)。
师:(多媒体显示这些数对)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数对的第一个数都是1。
师:如果想让各组的第3个同学起立,又该说哪些数对昵?
生:该说(1, 3) ,( 2, 3) ,( 3, 3) ,( 4, 3) ,(5, 3) ,( 6, 3)。
师:(多媒体显示这些数对)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数对的第2个数都是3。
反思:教师在新知的生长点上质疑:“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一个更简单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使我写的速度快一些?”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究新知的空间。学生在这种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下,主动地尝试和思考,创造出了多样化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而认知水平也恰恰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正是在这种师生交流中,,折射出人类逐步发明用数对确定位置所经历的某些过程,也折射出学生建立概念的艰难历程,而这此恰恰是最有价值的活动。
三、应用拓展
1.出示“小青班上的座位表”。(表略)
师:你能说出小青的位置吗?
生:小青在第3组第2个。
生:小青的位置是( 3, 2)。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了,如果我们把每个同学的位置看成一个点,就成了这样的图形。
(多媒体显示,把刚才的`图片抽象化,每个同学只用一个点表示)
师:现在你还能很快说出每个同学的位置吗?
生:能。
师:如果我们在图中,再加上几条线,每个同学的位置就更清楚了。
(多媒体显示,动态出现横线和竖线,生成方格图)
师:小敏的位置在哪儿?(2, 1)表示的是谁的位置?
2.下图是小青学校附近的地图。根据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用数对表示学校的位置吗?
(2)游戏:猜地点。
(3)任选你想去的一个地点,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
(全班交流:指名说数对,大家说地名)
(4)图上(3, 2)和(2, 3)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师小结:数对表示位置时不仅要用两个数,还要看清两个数的顺序。
( 5)小青想去的地方是在(4,__),它是哪里?能确定吗?为什
么?
师小结:人家刚才用的“第几组第几个”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实际上都是用横、竖两个方向的数来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
反思:通过把座位表上学生的位置由实物变成点,再动态显示横线和竖线,最后引入以坐标出现的学校附近的地图,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由实物图抽象出坐标图的概念。这样既尊重了教材提供的要素,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的教学目标。
3.数学史话:介绍笛卡尔和坐标的故事。(略)
4.介绍经纬线的知识。
(课件显示)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东经116°。
反思:通过拓展延伸,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略)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应该从教材入手,深入研究,用活教材,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活学、活用。在课堂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教学植于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现结合《确定位置》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案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咱们中国成功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你们看了吗?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播放开幕式图片)
引入:开幕式上演员们站在指定的位置进行表演,如果有一个演员忘记自己的位置,你想想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结:看来确定位置很重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评析:课始我设置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演员的位置确定这一场景,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情,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事事用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会感悟,建构方法
谈话: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正在广播操表演,我们一起去参观。
(课件显示,动物做操图)
师:它们的队伍排得很整齐,你能找到第一排在哪里?
(学生出现4种不同的想法。)
师:一般,我们把横的叫排,竖的叫列,习惯上把最前面的一排叫第1排
师:从左往右数一数,每一排有几个小动物?
生:每排有5个。
师:第1排第1个是谁呀?
生:是小猴。
师:那小熊在第几排第几个呢?
(学生出现:第3排第2个、第2排第3个两种答案)
师:你们觉得谁说得对?
生:我觉得是第2排第3个,因为横着的最前面一排是第一排。
师:讲得很好,横着的最前面一排是第1排。那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的这只小兔在第几排第几个?(出示左耳朵弯弯的小兔头)
生1:第1排第5个
生2:我觉得不对,老师喜欢的是左耳朵往下弯的小兔,应该是第4排第2个
生3:我也同意第4排第2个,老师喜欢的是没长胡子的小兔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最喜欢哪只小动物?你能说出它在第几排第几个吗?
(学生都跃跃欲试,于是让同桌互相说自己喜欢动物的位置及名字)
师:刚才,我们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了小动物的位置。在确定位置时,一般从前往后数第几排,从左往右数第几个。
【评析:课始创设小动物做操的情境,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充满生活气息的做操画面,与学生平时生活密切相联,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初步感觉到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联系自身,初步应用
师:现在大家能不能也用确定小动物位置的方法,说说你的位置是第几排第几个?你的同桌是第几排第几个呢?(指名两生回答)
师:说得真棒!除了用第几排第几个来确定位置,我们还可以用第几组第几个来确定位置,从你们的方向看,把最左边的一列定为第1组,往后依次是……
生:(教师指,学生分组说),第2组.第3组……第8组;
师:把每组的最前面一个定为第1个,往后依次是……
生:(教师指,学生个别说)第2个,第3个……第6个。
师:现在你能不能用第几组第几个来说明你和你好朋友的位置,其他小朋友仔细听,说出这位好朋友是谁?
(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师:老师也有很多好朋友,有一位坐在第2个
生:老师,你还没告诉我们是第几组呢?
师:(恍然大悟样),哟,瞧我多粗心呀!他在第1组第2个。
生(全体):是杨晨
师:对,就是杨晨,最近他上课可认真了,老师希望大家都成为他的好朋友帮助他共同进步,好吗?
生:好!(杨晨同学得意的微笑)
【评析:与学生自身紧密相联的座位,更是学生感觉趣的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与认识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说说自己坐在第几排第几个,说说好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个”,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也有效地巩固了这部分知识,“猜猜老师的好朋友是谁”故意只告诉第几个,而不告诉是第几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确定位置要有两个数,降低了学习难度,进一步使学生明确确定位置的方法,学生学得轻松而又扎实。】
三、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师:刚才,我们确定了小动物和小朋友们的位置,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要确定位置,请大家想一想,哪些地方也要确定位置?大家可以讨论(学生讨论、交流)
师:我们的教室门上写着102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1楼,2就是2号教室,102就是1楼2号教室
师:1楼我们也可以说是楼房的第一层
师:动物宿舍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一起去拜访他们(出示动物之家图)小猴住在第几层第几号房间?
(有了生活经验的支撑,学生很自然地说出小猴在第2层第3号)
师:那你想去拜访哪个小动物,它住在第几层第几号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同桌互相说想拜访的小动物房间的位置)
师:刚才我们确定小动物房间的位置,是用怎样的方法?
生1:我们是用第层第几号来确定的
生2: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第几号是从左往右数的
师:讲得真好!刚才在拜访小猴时,我看到它有一个大书架上面放了好多书。(出示书架图)
师:你想看哪一本?放在第几层第几本?(指名几生回答)
师:小猴子把它的书放得整整齐齐的,使我们一看就知道要找的书在哪,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师:看完了书,我们再去电影院看看
(出示电影院坐位图,扩充为6排,单号扩充到15座)
师:这是电影院的部分座位,我们先看看第一排在哪?(学生根据标示,找到第一排)
师:每排的座位又是怎样排列的呢?
生1:双号在左边,单号在右边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有两位小朋友很着急,他们找不到座位了
(出示两位小朋友和他们的票,3排8座,5排13座)
师:你们能帮帮这两们小朋友找到座位吗?
(指名两生将找到的位置在座位图上圈出)
师:那你知道3排8座的前后两个座位各是几排几座吗?
生:是2排8座和4排8座
师:5排13座的左右两个坐位呢?
生:是5排11座和5排15座。
【评析:练习部分处理得好会令整堂课锦上添花,处理不当,则会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于是我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拜访小动物”“选择你想看的书”“在电影院帮小朋友找座位”等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也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用途,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四、趣味游戏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要确定位置,很多游戏中也常常要确定位置。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个游戏。听清要求:每4人为一组,每组有一袋9个图形,除组长外,每人任意拿3个,等会组长按顺序读一个要求,你们就按要求在方格纸规定的位置摆一个。
(学生小组合作摆图形,集体交流,展示合作成果,及时表扬合作得好的小组)
【评析: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同时真切的体会到,数学可以用到生活的很多方面,连平时玩的游戏里也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
基于这个理念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趣味游戏,首先让学生根据组长报的要求在方格纸上摆图形,最终学生兴奋的发现摆出一颗“爱心”,,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趣味游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组内各人分工明确,组与组之间又有竞争,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整个游戏中,既让学生动口,又让学生动手,有动有静,有张有弛,学生学以能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确定位置
师:课后,大家可以用学到的方法再试着说说生活中有关物体的位置。
【评析:全课总结,简洁概括的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生活中,使课堂与生活相互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的习惯。】
反思: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他们对此已有着或多或少的认识。因此,我在本节课中,注重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不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性,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他们所喜欢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数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课堂数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观小动物做操,拜访小动物,找喜欢的书,帮小朋友找座位等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的.设置,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身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及不同的生活场景为学生搭建参与的平台,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交流情景,把合作交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创造了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入阶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测,创设了矛盾,有效地激发了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展开阶段,先是交流确定“第几排第几个”的方法,然后交流用统一的方法确定动物的位置;最后师生合作游戏;应用阶段的每一道练习,都没有离开相互的合作交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新知。
三、体验成功,形成良好数学情感
在小学数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
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注重实践第一,注重氛围的创设,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中,让学生在说说“自己的位置,同桌的位置,好朋友的位置”等过程中,个个参与其中,气氛轻松和谐,从中享受参与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自信。这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这种良好的学习情感,正是以后学习更我知识、迎接更多挑战所不可缺少的。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抽象的数学会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内容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会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会不断地在生活中去应用数学,同进也会不断地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促进他们自身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甚至还会迸发一些灵感和创新火花。
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关注学生的参与热情,关注学生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与能力,关注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数学学习也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真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才能让数学的课堂更加精彩!
苏教版的对空间观念的知识安排跨度较大。一年级上册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二年级上册用“第几排第几个”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用东、南、西、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二年级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方向;用方向词描述行走路线。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六年级下册才学习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虽然教学跨度大,但六年级的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对本单元内容已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作基础,学习起来也不困难。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也是为了和第三单元《比例尺》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设计意图:
总体来说,设计时我结合具体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其意图在于体现新课标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反思感悟:
一、激发认知冲突,唤发学习激情。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孩子在自然中引发冲突,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为后面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借用情境,诱发冲突,点燃激情。在教学中,我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设了“海上搜救演习”的情境,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与新知进行联接,让情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演习中,“搜救艇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不断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造成心理悬念,唤起了探究的欲望,使学习目标更明确。
2、旧知为媒,引发冲突,促进探究。知识如同大树,新知乃是“新枝”,如“新枝”生长点处引发冲突,学生对新知会掌握得更牢。我在通过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让学
生先确定指挥舰正北(西)的物体位置,再到确定指挥舰东北方向的物体位置,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两艘搜救艇都在指挥舰的东北方向,如何准确地描述各自的位置呢?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探究的阶梯,引领他们对旧知进行充分地思维加工、深化和发展,促进新知的形成。
3、动手操作,酝酿冲突,感悟方法。在新知的教学和学生的探索中,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参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性认识来产生学习的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乐趣,提高自己接受知识的能力。运用直尺和量角器确定9号艇的位置时,学生在“测量哪个角度”、“怎样摆放量角器”中产生了一些认知冲突,但这种冲突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很有意义,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渐明确了测量方法,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经历确定位置全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我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确定一、二号艇的位置,明确在一个平面内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随后,通过三、四号艇位置的确定让学生明白要想知道物体的精确位置,在描述方向时要加上角度。确定五、六、七、八号艇位置的时候,学生不仅了解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而且通过反复地观察和练习,能熟练地掌握并口述出“搜救艇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九号艇位置的确定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需要孩子利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出九号艇在指挥舰的什么方向和什么距离,看的出来,孩子对于量角器的摆放和角度的测量容易产生错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先让学生说说测量哪个角,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谁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谁重合,再请学生动手操作,并且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最后再请学生到黑板上示范,这样的环环相扣使学生逐渐清晰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确定“明珠”号货轮的位置,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观测点”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要素之一。观察——交流——操作——分析——比较,这个确定位置的全过程学生是亲身经历的,也是由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实践能力,向课外拓展。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一个个实用而有效地学习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紧联系起来,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学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确定搜救艇和“明珠号”货轮的位置就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请学生运用方向和距离的方法和数对的方法在一个平面内找宝藏,并小结这两种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共通之处,将前后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拓了课堂学习的空间。请孩子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三位空间中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更是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延展到课外,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总之,本节课的,我注重让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测量、画图等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是有用的,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同时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强化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自然而然地得获得数学的素养。
本节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课本是这样告诉学生的:竖排叫做列,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逻辑前提,但是让学生明白站在不同的“观测点”来观察结论是不同的,确定位置要有统一的标准,有着一定的意义。总的来讲,从课堂同学们的表现来讲,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很好的得以实现,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几个方面需改进:
1、课堂的引入,不是那么的有吸引力,没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统一标准作为前提,作为确定位置的需要,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
2、在整节课的设计时,因为知识比较简单,安排了自学环节,交流时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交流环节有些流于形式,前面来展示的面比较窄,教师引导语言没有跟上,造成学困生没有吃饱。
3、在学生“说数学”的训练上还要加强指导,会说、说的明白、简洁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可以省略让小老师来代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5篇】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一课,主要教学用方向和距高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高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有关问题难点是能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在前面学段,学生已经学会用东西、南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八个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在进入新课时,我先限孩子们一起复习如何用运六个方位来描述具体位置,不仅复习了旧知,从而慢慢引导孩发现,想要知具体位置,除了方位,还要知道兵体角度以及具体距离,接着开始进入新课教授。
在探素新知阶段,我先出示了课本上的情境图,以猴山为就测点,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描述大象馆、猫馆、鹿苑分别在猴山的什么方向。接着让学生发现方向坐标被平均分成子四个直角,而每个直角又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30°用课件漠示“北偏东和“东偏北”,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验收鲜艳的课件来区分“--偏--°”,逐步引导下,孩子能够快的说出相对的“--偏--°”,例如“北偏东30°”,孩子能形报快发现也可用“东偏北60°”来描述具体位置。
情镜图上的角度是直接给子学生的,并没有让学生用量角帮来实践。在下面的练习中,有一题要学生亲自用量角器来量出角度,我借此样次与学生一同复习了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但算是一举两得,在练习中,我要求学生把要量的角标由未,并且把度数标出米以混司但在后来的习题中,发现学生还是会把55°看成45°,这说明量角问题需要加强。
教材是按“方位一角度一距离这样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出示,我遵循了这样的处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才出示了“距离”,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也比较循序渐进。“距离”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所以没有多大问题。我把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说清楚“--偏--°”上。
从练习中,发现学生对于本课的知识点掌握的相对牢固,就是在描述其体位置上,语言不太完整,这将是今后该加强训练的地方之一。
大家好!这天我执教的资料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
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它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节资料既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又是第三学段学习坐标等知识的铺垫,它对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环境都有较大作用。本课教学目标:要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并能够主动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初步感受坐标系知识。透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生活入手,探索方法。第二环节:联系实际,运用数对。第三环节:拓展升华,开启思维。第四环节:数学故事,抛砖引玉。四环节紧密联系,从探索到运用,再到拓展升华,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逐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成功之处: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对。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比较抽象的,但在生活却有很多“原型”,如学生的座位位置。因此,我从学生可感可知的座位位置入手,由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从而建立数学模型,贴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数对确定位置。在联系实际,运用数对环节,设计了四个练习。第一个练习,在方格纸上给出各建筑物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第二个练习,给出数对,让学生动手操作找位置。第三个练习,破译密码。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一练习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都能投入其中。第四个练习,五子连珠。在课前,经过了解,下五子棋是学生个性喜爱的游戏活动。活动中,让两名学生用数对下棋,其他同学当参谋,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兴致浓厚,既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也让学生稍稍简单了一下。
3、注重拓展教材,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学生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又让学生了解利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介绍著名科学家笛卡尔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觉到,课虽上完了,但探索还在继续,同时教育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理想和奋斗确定自己人生的位置。
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用心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不足之处:
1、当学生初步感知座位的行和列,会用第几组第几个确定座位位置后,我在抽象、引出“数对”表示上有些突然,不免有灌输之嫌。其实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确定位置时用了两个数,让学生自己试着用一种比较简明的方式表示位置,展示交流之后再引出数对的正确表示方式。
2、在做练习环节的第二题时,主要是学生说,我在电脑操作。就应给学生一个自己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交流。
3、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较单一。除了语言评价,还能够用微笑、眼神等方式。
困惑:
数对的引出是从教室现场的座位抽象出来,还是从有方格的座位表中抽象出来?哪种方式更加科学?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简单、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带给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后一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被老师带入到学习中来,由学生的位置引入新课的.学习。透过老师的归纳引导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发现行和列正确叙述方法。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老师要使学生始终有问题要思考,这样他们才会注意力集中,透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才能让他们在交流和讨论中获取新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本节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课本是这样告诉学生的:竖排叫做列,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逻辑前提,但是让学生明白站在不同的“观测点”来观察结论是不同的,确定位置要有统一的标准,有着一定的意义。总的来讲,从课堂同学们的表现来讲,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很好的得以实现,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几个方面需改进:
1、课堂的引入,不是那么的有吸引力,没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统一标准作为前提,作为确定位置的需要,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
2、在整节课的设计时,因为知识比较简单,安排了自学环节,交流时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交流环节有些流于形式,前面来展示的面比较窄,教师引导语言没有跟上,造成学困生没有吃饱。
3、在学生“说数学”的训练上还要加强指导,会说、说的明白、简洁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可以省略让小老师来代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的第一课时内容,教师在这节课中关键把握了两点:一是抓住了数对的数学本质,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二是关注了学生的真实起点,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对生活位置的认识,提升到对数学位置认识。
一、抓住数对的数学本质,循序渐进。
确定位置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遵循从区域范围到精确表示的一个过程,一年级上册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五年级上册使用数对,精确描述物体在点上的位置,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在本课例1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四个层次的设计,让学生逐步感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第一层次,创设情境,让学生随意表示位置方法,感受到二维空间上确定位置存在的必要性。第二层次,依托原型,明确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第三层次,逐步抽象,过渡到用数对的方法确定点子图上交叉点的位置;第四层次,应用方格图,在不断抽象、方法不断简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坐标思想的本质。
二、关注思想的逐层渗透,层层深入。
数对的发现和使用,对数学界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它的价值在于发现一个几何的对象,可以用数来描写,而数所满足的关系就是方程。因此在小学阶段,用数对确定位置首当其冲便是坐标思想的渗透。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只是直角坐标系的雏形,需要让学生对“唯一确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一个有序数对与平面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有基本感悟,因此在例2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四个层次予以不断深化,渗透坐标系中原点和方向的意识。
第一层次,在教学中多处渗透先列后行的意识,如从左往右,从前往后出示箭头,这其实就是指名了关键要素之一“方向”。第二层次,教师明确地点出了关键要素之二“原点”(0,0)的重要性,因为对于确定位置而言,原点即参照点恰恰是第一位的。小学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但从有利于后续学习的角度分析,教师不得不提。第三层次,让学生对同一张方格图展开研究,利用写出不同的数对展开比较、辨析,深度感知“任意两个有序的数都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这些都是坐标思想的集中体现。第四层次,从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回归生活实际,教师还让学生了解了一维的围棋、二维的国际象棋以及三维的地球经纬线。所以本节课教师对于模型思想的构建绝不是固化的,而是一个具有生长性的生态过程。
三、把握学生的需求走向,自然生长。
首先,教师以从教室中的座位图中找小军的位置为学习起点,借助观察角度不同、表示方法不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要有统一的观察标准和表示方法的学习需要,感受到二维空间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其次,介入“列与行”的概念教学,不作任何无意义的探索,直接把把数学的规定教给学生,简短而又明快,自然高效;第三,通过开展“限时记录位置”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化的表示方法,交流创造意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不仅仅只是单纯“创造”数对,而是用自己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在互动交流中适当引导,逐步让学生感受到统一规范描述数对产生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同一行、同一列数对特点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形成同一行中,行不变列变;同一列中,列不变行变的基本认识,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构建整体的思维模式。整个过程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了充分而客观的预设,环节流畅,过程清晰,真实而有效。
四、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步步为营。
本节课中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使用始终做到高效整合,使得整节课一气呵成、主题鲜明。从开始教学所使用的座位情境开始,到中间部分的根据点写数对,再到方格纸上找数对,观察同一行、同一列数对的特点,教师都是建立在同一张方格图中的,使得学生感受到今天所学习的知识万变不离其宗,将这些知识都清楚地建立在了平面坐标系上。最后的图形变形组合练习部分,从梯形变形为平行四边形,再到平移梯形,每层练习环环相扣,一脉相承,在逐步升级的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研究思维也在逐步升级,使得整个探究过程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的快乐的学习过程。
古人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粒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协调则身体健康。本节课,教师牢牢抓住数与点的一一对应性,正是明确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灵魂”所在。从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个结果而言,若离开了深刻理解的前提,学生岂不仅是机械模仿而已。所以,有了数学思想之魂,才可能真正拥有数学事实之魄。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这次上的公开课《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既是第一学段的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的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教学本课要求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经过听取有经验的老师们的意见及反复修改,我终于完成了《确定位置》这一达标课。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有:
1、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教材,目标明确。
2、遵从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注重拓展教材。
4、有效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
5、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当然,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她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至少有如下几点需要改进:
1、说好朋友位置时,学生用左右前后说得多了点,应及早刹车,引入组排。
2、教师的活力在本节课中还有待加强。我应该有更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愉快的学习知识。这是我以后该加强改进的。
3、教案记得不够熟,在揭示课题时过度语有点乱,在练习已知数对找对应点的时候差点漏了,还好课件帮了忙。
4、本节课需要在教学难度中有所拓展,由于本节课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讲授知识第几组第几排的时候增加了讲授什么是列什么是行这一知识点。由于时间差个一两分钟,所以新旧知识的比较、提升没来得及讲。看来下次上课时应该把各个环节安排的紧凑点,就能把比较提升、部分讲完。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如有不足,还望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平时的生活中同学们已经初步接触过数对表示位置,只不过没有规范书写,如我班表示第一组第三个就用1--3表示。用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教学中我抛出大象馆在猴山东北面,你能找到大象馆的具体位置吗?引导学生发现还要知道具体的方向。接着我又抛出大象馆在猴山的东偏北30度,现在你能指出大象馆的`具体位置吗?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还是不能找到,那么还要知道什么呢?学生马上能说出还要知道大象馆到猴山的距离。通过这三步的练教学,学生知道了判定方向的方法,再由学生描述,方向就准确的多了,最后用语言写出来。
。
“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反思
――牛献礼
一、创设情境
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们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为了方便家长找位置,你怎样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昵?
生1:我坐在第4排的倒数第一个。
师:你这个“第4排”是从哪里开始数的?
生1:从门口开始数。
生2:我在第2组。
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你的家长能知道你坐在哪儿吗?
生2:我是第2组第3个。
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就能把你的位置确定了。为了方便,我们把左边这一组定为第一组,正数第一个同学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好吗?
生:(齐)好。
师:现在统一了标准,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你只说出你好朋友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生用“第几组第几个”来确定好朋友的位置)
反思: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通过创设“怎样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在生活,1,的应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二、探索方法
(师连续写了几个“第X组第X个”之后)
师:唉!老师写的速度跟不上大家说的速度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一个更简单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使我写的速度快一些?想好以后,请写在练习纸上。
(生独立思考,探索确定位置的简单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生1:我的方法是七3。“七”表示第7组,”3”表示第3个。
师:你为什么把前一个数写成汉字,后一个写成阿拉伯数字呢?
生1:我想把这两个数区分开,让看到的人不会弄混。
生2:我的方法是7(3)。“7”表示第7组,3表示第3个。
师:后而的”3”为什么要加括号呢?
生2:也是想把这两个数区分开。
生3:我的方法是7、3。我用“、’,把两个数隔开,这样别人就不会把两个数弄混了。
师:大家觉得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都是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
师:为什么要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呢?一个数不是更省事吗?
生:因为只有确定了他是第几组第几个才能确定他的位置。
师:这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
生:第一个数表示第几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个。
师:大家真是了不起!想到了可以用两个数分别表示“组”和“个”来确定位置。其实,大家的方法已经很接近数学家的方法了,他们也是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只不过是用“,’,把两个数隔开,这种表示方法叫数对。
师让生把黑板上的“第几组第几个”改写成数对的形式。
“数对接龙”游戏:老师说数对,让该生起立,其他学生说出他的名字;再让该生说数对,大家说名字,依此类推。
师:如果想让第一组的同学全都起立,你认为该说哪些数对?
生:该说(1, 1) ,( 1, 2) ,( 1, 3) ,( 1, 4) ,(1,5)、(1,6)。
师:(多媒体显示这些数对)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数对的第一个数都是1。
师:如果想让各组的第3个同学起立,又该说哪些数对昵?
生:该说(1, 3) ,( 2, 3) ,( 3, 3) ,( 4, 3) ,(5, 3) ,( 6, 3)。
师:(多媒体显示这些数对)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数对的第2个数都是3。
反思:教师在新知的生长点上质疑:“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一个更简单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使我写的速度快一些?”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究新知的空间。学生在这种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下,主动地尝试和思考,创造出了多样化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而认知水平也恰恰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正是在这种师生交流中,,折射出人类逐步发明用数对确定位置所经历的某些过程,也折射出学生建立概念的艰难历程,而这此恰恰是最有价值的活动。
三、应用拓展
1.出示“小青班上的座位表”。(表略)
师:你能说出小青的位置吗?
生:小青在第3组第2个。
生:小青的位置是( 3, 2)。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了,如果我们把每个同学的位置看成一个点,就成了这样的图形。
(多媒体显示,把刚才的图片抽象化,每个同学只用一个点表示)
师:现在你还能很快说出每个同学的位置吗?
生:能。
师:如果我们在图中,再加上几条线,每个同学的位置就更清楚了。
(多媒体显示,动态出现横线和竖线,生成方格图)
师:小敏的位置在哪儿?(2, 1)表示的是谁的位置?
2.下图是小青学校附近的地图。根据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用数对表示学校的位置吗?
(2)游戏:猜地点。
(3)任选你想去的一个地点,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
(全班交流:指名说数对,大家说地名)
(4)图上(3, 2)和(2, 3)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师小结:数对表示位置时不仅要用两个数,还要看清两个数的顺序。
( 5)小青想去的地方是在(4,__),它是哪里?能确定吗?为什
么?
师小结:人家刚才用的“第几组第几个”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实际上都是用横、竖两个方向的数来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
反思:通过把座位表上学生的位置由实物变成点,再动态显示横线和竖线,最后引入以坐标出现的学校附近的地图,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由实物图抽象出坐标图的概念。这样既尊重了教材提供的要素,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的教学目标。
3.数学史话:介绍笛卡尔和坐标的故事。(略)
4.介绍经纬线的知识。
(课件显示)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东经116°。
反思:通过拓展延伸,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略)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叙述。
21世纪教材第二册中的《确定位置》一课,具有很强的生活性,那怎样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切入点呢?对于今天的孩子,大部分有去影剧院看电影的亲身经历,而拿着电影票对号入座的过程不就是在确定位置吗?于是我这样引入:事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座位号,听到上课的铃响后,根据手中的票去找自己的座位;有的很快找到了座位,有的找错了座位,有的找不到座位很着急。这时我说:“没找到座位的同学暂时先找个位子坐下来,看来,我们根据票找位子还有一定的困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好吗?”同学样齐声说:“好”,目光中充满了期待,我说:“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谁愿意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找到的?”玉佳说:“我的座位号是3排6号,我先找到了第三排,再找第6号。”我说:“其实生活中的排也叫‘行’,接着我让同学说说自己所在的行,并用‘行’来确定自己的位置。”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介绍着自己朋友的位置,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了“列”,之后我让全体同学站成队列,说说自己在队列中的位置。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其它确定位置的方法吗?同学们讨论后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家住在二单元6号,单元号也是确定位置的方法。”有的说:“我家住在北大街17号,街号也是确定位置的方法。”我问:“还有吗?”课堂上一片沉默,突然王英杰说:“老师,我在华山小学一年级一班,小学年级班也是确定位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
上面的教学案例,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觉得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项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生活化”的数学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宝贵礼物。
二、生活中的数学,必须依赖实践活动,使数学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师应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如在上面的案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和朋友在教室的位置,在队列中的位置,让学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教室里,在队列中,在自己身边,从而感悟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人人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形成“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学习风尚。
三、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堂教学不能受书本限制,教师找到它在生活中的原型后,应让它在生活中得到丰富与延伸。
《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我的主要思考方向。
1 本节课的教学先让学生看情境图,说出小军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小军坐在第4 组第3 个”和“小军坐在第3 排第4 个”确定小军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叙述准确了,又显得太罗嗦。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2 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行、列的含义与确定行、列的规则,再有意识让学生用行、列的方式描述小军的位置,即小军坐在第4 列第3 行;然后根据这一描述的方式引入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就表示“行”数;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用行、列描述其它的位置,并尝试着用数对表示出来。课堂上学生合作愉快,讨论积极热烈,因而学生很容易接受并理解了用行列描述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确定位置》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资料。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方向等表示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知识。本课的主要资料是:在具体情境中能准确的用“数对”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本节课教学结合新课标“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解决”的思想,我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路,设计丰富多采的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身边找到数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良好的求知环境。
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由于学生对第几排第几个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谁坐在“第2组第5个”位置上产生了纷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教学中的确定位置是不完全相同的,学生认识到确定位置也是要有必须标准的。当学生明确了用“第几组第几个”的形式能够确定一个人的位置之后,教师引出“数对”,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在班上的位置,然后出示几个不完整的数对,为学生设置了障碍,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解答、揭谜,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了“数对”。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潜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学习难点。
总之,教学要贴近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设计了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透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身边找到数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良好的求知环境。
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由于学生对第几排第几个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谁坐在“第2组第5个”位置上产生了纷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教学中的确定位置是不完全相同的,学生认识到确定位置也是要有一定标准的。当学生明确了用“第几组第几个”的形式可以确定一个人的位置之后,教师引出“数对”,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在班上的位置,然后出示几个不完整的数对,为学生设置了障碍,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解答、揭谜,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了“数对”。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学习难点。
3、评价方式的多维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本节课教学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这样的总结方式:请你评价一下你自己这节课的表现,你觉得你能摘到哪颗星,想把它放在什么位置上。结合全课的教学,设置了“守纪星”、“智慧星”、“探究星”、“合作星”,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老师的赞赏和肯定,使课堂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了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的做法,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张扬。
总之,教学要贴近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设计了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认识方向》这节课是参加新乡市优质课评比,课上延长了5分钟才下课,听课的老师对我说:你怎么不挑一些好学生来回答问题,这又不是随堂课,有这么多领导来听课,你看那个宋全回答问题一直说不到正地方,多耽误时间,还会影响评课的'效果。听了同事的话,我的内心一直不能平静下来: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其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说实话,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顺顺利利,学生配合的恰到好处,但是这不是实实在在的教学。
有的学者就提出,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包蕴者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新课程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即使他学的很困难,也要使他相信,老师和同学们并没有嫌弃他,并没有把他和其他同学区分开,课堂上人人平等,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学会。
有人曾经说过: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我非常赞同这句话。每当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认可的时候,当他们露出自豪的笑容的时候,我内心是最激动的,那是我的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那是最美妙的时刻。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