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观后感,本文共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观后感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观后感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它将影响人一生的发展。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更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通过观看幼儿园视频,我学到了很多,总结了五莲县机关幼儿园的经验。

一、教师的表率作用是促进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前提

幼儿年龄小,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面对幼儿,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幼儿一个学习的榜样。

二、创设班级礼仪教育特色环境是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基础

1、布置文明礼仪的墙饰。

我们在创造礼仪教育环境上下功夫,围绕“文明礼仪大家做”这一主题来创设班内大小环境,布置活动室四周。通过这些无时不在的环境熏陶,自发、广泛的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制约着孩子的行为,营造良好的文明礼貌教育氛围。让孩子、教师、家长在浓郁的礼仪氛围,主动自然地习得礼仪。

2、制定文明礼仪用语,学会礼貌动作。

让幼儿从用好礼貌基本用语:请、您、早上好、再见、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用好体态用语:微笑、招手、点头、鞠躬、握手、鼓掌、起立、请让、敲门等基本礼仪行为开始。

三、把培养幼儿良好文明礼仪行为贯穿于各项教育活动中是有效途径

礼仪教育目标、内容根据年龄特点,围绕个人生活、同伴交往、社会公德、节庆活动、敬老礼仪、传统礼仪六个脉络展开,与主题活动和幼儿一日活动紧密结合。

1、在主题活动中纳入文明礼仪教育,在真实、自然的交往活动中学会文明语言及礼貌动作。

2、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讲文明礼仪,让孩子们在娱乐中体验“文明”行为。使良好的礼仪行为得以强化。

3、借助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落实文明礼仪行为,一年中有许多个节日,充分利用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的教育,萌发幼儿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家园配合教育是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保障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发挥家园互动教育,使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连续性。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会充分认识到: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在实践中,不但有利于规范教师、家长的教育行为,营造幼儿园、家庭和谐文明的教育氛围,还使幼儿在社会上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小公民,让我们都成为文明礼仪的使者。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作文600字

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虽然各种媒体网络经常报导不文明的现象,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中国人还是讲究文明的.。

一次外出旅游,我们坐的汽车总是跟在一辆小轿车的后面,然而他们的车轮扬起的尘土,一阵阵的落在我们的车前窗上。车上的游客们都憋得难受,司机叔叔却始终控制车速,缓缓而行。终于找到了一处可以超车的拐弯处。前边的车停住了,下来了那位开车的中年人,他坚决让我们把车开到前边去。他认为他的车始终开在前边,对我们太不公平,他自己没法开得心安理得。我们的车终于开在了前面,大家开始有说有笑。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愉悦的心情是多亏了那位中年司机的文明让车。

隔日,我们的车在路上撞着一只狗,只不过轻轻地“碰”了那只狗一下。那只狗叫着跑开时,腿稍微有点儿瘸。司机叔叔说:“我们去找这只狗的主人吧!不然我心里很别扭。”几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找到了狗狗的主人,司机叔叔向他郑重的道歉,并主动留下名片、手机号码、驾驶号码……在回来的路途中,司机叔叔心里的“别扭”跑了,一路上又说又笑。

我想,文明一定不是要刻意做给别人看的一件事情,它应该首先成为使自己愉快并且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正如那位文明让路的中年司机,他不那么做,就没法儿“心安理得”;正如我们的司机叔叔,不那么做就“心里很别扭”。

文明是一种道德精神,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任何法律来约束的,而自觉由人们来遵守,并逐渐演变成人们的一种习惯。当我们认为道德不再是应该履行的一种义务,而像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时,真正的文明才离我们不远了。

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是不是应该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未来新中国的文明,就让我们来传承吧!

近日在网上流传很广的视频:在广州地铁上,一位老人与一名20多岁的年轻小伙,因为上车时小伙插队争抢座位而发生口角。上车之后尽管位置空余,但两人之前的争执还是升级,最终大打出手,一分钟内血溅车厢。这令人深省的血案,是因为年轻人没有认识到文明素养的重要性,没有把文明礼仪变成自己的习惯。文明是习惯,是积累,文明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去经营。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引导必然是关键。

孔子说过“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若要防微杜渐,我们要从当下就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不是单凭一点酵母,就发起来了吗?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虽然我们不是太阳,不能将整个社会照耀,但是我们可以做一只萤火虫,用微光将自身点亮。我们可以努力加强自身的文明修养,为转变种.种不文明行为作出点滴贡献。

相信有同学去过欧洲,日本或者新加坡,就很有体会。大的不说,只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极少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左右并没有车辆的情况下,安安静静等红灯,老太太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我相信他们高尚的思想,离不开他们从小对文明的认知,而现在,文明已经不是一种硬生生的规定,而是自然而然的习惯。

然而,在我们的校园里,似乎还有一些不文明的习惯。有些同学集会时在下面自由地说话,楼道和教室还会看到食品垃圾随手乱扔,在食堂用餐后不收拾用过的餐具,自习课随意讨论聊天、课间时不时还会脱口而出几句刺耳的粗话。尽管学校作出了规定,班主任也一再要求,但总有人放纵自己,或稍有好转,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原态。

我们作为师大附中“以天下为己任”的学生,我们是优秀的,也正因为优秀,所以我们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我们不仅要赢在学业上,而且要赢在文明程度上。从今天开始,我建议每个人要对自已和同学暗暗进行“三比三反对”,一比仪表,谁更端庄、清爽,反对染发、烫发、披头散发;二比语言,“请、你好、谢谢”这些礼貌用语,反对脏话、粗话;三比行为,谁更有修养、守纪律,反对举止粗俗。在“三比三反对”之中,让文明成为我们的习惯,让文明在校园蔚然成风。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沏一杯清茶,让茶香伴着书香溢满书房。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捧着书,细细品味这四个字——文明美德。

大家或许要问,什么是文明美德?从大的方面讲,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一种进步,是思想的科学,行为的端正,习惯的改善,思想的提高,品质的提高。

但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人评价人的标准在其外表,而不在其内心。岂不知,美者未必德,不美者未必不德。

其实,文明美德是在生活中的小事上表现出来的。举例来说,平日里一到饭点,不少同学你推我搡,挤成一片甚至插队,打饭后不把饭菜吃完;有些同学用餐完毕离桌后,餐盘餐具却没有及时归位而被留在原处。此时的文明美德又从何体现?有序排队,打饭时向食堂阿姨道谢,吃饭时不浪费,用餐后把餐盘放到指定区域,这些小事做起来并不难,却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家教与品质。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你的言行举止。是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是关键时候,细节决定成败。

文明美德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粒种子,只要你注重它,用点点滴滴的小事去表现它,它就会生根发芽。这些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如果你失去了今天,那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是金钱买不到的;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礼仪,你就彻底失败了,因为你失去了做人的根本!社会文明是建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文明美德之上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完善个人修养。个人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高中生美德,具备中华民族的美德,让美德之花伴我们成长,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拥抱文明美德,手拉手,一起成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二(4)班的明媚,今天我国期下讲话的主题是:让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成为一种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与此通理,在学校要成为合格的学生,最基本的就应该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校规校纪,这对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但扪心自问,我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行为规范吗?排队时推推搡搡;走廊上行走追打跑闹;课间休息大声喧哗;与人交谈用语不文明……说起这些,真的让我们自己都有些无地自容。我认为有了错误不要紧,只要我们能及时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在进步。如见到老师长辈问好,弯腰捡起乱丢的垃圾,自觉排队上下车,上下楼梯右行礼让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规范,却都是我们以后立身处世最基本的规范和素养。

大家都知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日常生活中也希望自己拥有好习惯,但是好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里知道该怎样,未必能养成好习惯;必须亲自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在此,倡议同学们做到:

一、尊重师长,友爱同学,文明有礼。

二、衣着朴素大方,注意仪容仪表。

三、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

四、保持安静,交谈轻声细语、走路矫健轻快、轻声关门、物品轻拿轻放。

同学们,让我们从一举手、一投足、一声亲切的问候开始;从学习、生活、交往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从自身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生活起居、学习行为、与人交往等方面做起,把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变成自己的好习惯。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坏习惯会使你丧失良机,一个好习惯则将促使你走向成功。人才至上、人品至本的高科技时代,细节决定成败,欲成大事者必拘小节。同学们,我们要坚持文明礼仪、遵守行为规范,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国旗下讲话稿: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近日在网上流传很广的视频:在广州地铁上,一位老人与一名20多岁的年轻小伙,因为上车时小伙插队争抢座位而发生口角。上车之后尽管位置空余,但两人之前的争执还是升级,最终大打出手,一分钟内血溅车厢。这令人深省的血案,是因为年轻人没有认识到文明素养的重要性,没有把文明礼仪变成自己的习惯。文明是习惯,是积累,文明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去经营。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引导必然是关键。

孔子说过“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若要防微杜渐,我们要从当下就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不是单凭一点酵母,就发起来了吗?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虽然我们不是太阳,不能将整个社会照耀,但是我们可以做一只萤火虫,用微光将自身点亮。我们可以努力加强自身的文明修养,为转变种种不文明行为作出点滴贡献。

相信有同学去过欧洲,日本或者新加坡,就很有体会。大的不说,只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极少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左右并没有车辆的情况下,安安静静等红灯,老太太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我相信他们高尚的思想,离不开他们从小对文明的'认知,而现在,文明已经不是一种硬生生的规定,而是自然而然的习惯。

然而,在我们的校园里,似乎还有一些不文明的习惯。有些同学集会时在下面自由地说话,楼道和教室还会看到食品垃圾随手乱扔,在食堂用餐后不收拾用过的餐具,自习课随意讨论聊天、课间时不时还会脱口而出几句刺耳的粗话。尽管学校作出了规定,班主任也一再要求,但总有人放纵自己,或稍有好转,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原态。

我们作为师大附中“以天下为己任”的学生,我们是优秀的,也正因为优秀,所以我们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我们不仅要赢在学业上,而且要赢在文明程度上。从今天开始,我建议每个人要对自已和同学暗暗进行“三比三反对”,一比仪表,谁更端庄、清爽,反对染发、烫发、披头散发;二比语言,“请、你好、谢谢”这些礼貌用语,反对脏话、粗话;三比行为,谁更有修养、守纪律,反对举止粗俗。在“三比三反对”之中,让文明成为我们的习惯,让文明在校园蔚然成风。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让节约成为一种美德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各位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清华附中永丰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越来越完善和先进,校园文化越来越富有内涵。我们学校正在成长为海淀北部新区一颗璀璨的教育之星。但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浪费和不文明现象,却成了学校建设与同学们健康快乐成长的不和谐因素。

在我们身边,你是否关注过这样的现象:水龙头旁没人,水却在哗哗地流着;上室外课时教室里无人,灯却照开;白天光线充足,教室、办公室拉紧窗帘,灯却全部打开;有些同学去食堂吃饭,没吃几口就把饭菜全部倒掉;餐后你周围是否有的桌面一片狼藉,用餐人却已经消失无踪;教学楼三层连廊的绿植观赏区,总会有一些被折断的花枝;中午当你想要安静的阅读时,却有人在图书馆追跑打闹,目无他人地享用零食饮料,甚至把食品包装袋夹在图书中。

我们都知道,水、电、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源。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非常匮乏。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而被我们浪费掉的一度电,如果用于工业生产,它可以织布8.7米,加工面粉16千克,可以灌溉0.14亩田地,生产15瓶啤酒,采煤23千克。一度电,如果用于日常生活,它可以让冰箱运行整整一天,可以让电风扇运行15个小时,可以烧开8公斤的水,还可以看10小时的电视,开空调90分钟……这是仅仅一度电的用途和它所产生的价值。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节约为美。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应当自觉肩负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责任,树立勤俭节约意识,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1. 节约每一滴水,水是生命之源。以“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为荣,以“浪费水源”为耻,随手关紧水龙头,避免长流水,学会循环用水,掌握节水小窍门。

2.节约每一度电,电是文明之光。随手关灯,做到人走灯灭;可用自然光时,就让灯管“休眠”,创低碳校园,从节电开始。

3. 节约每一粒粮食。以“光盘”为荣,以“剩饭”为耻,坚持“餐餐不余”.

4. 自觉做一名文明有礼的中学生,勇敢向身边不文明行为说不。

下课文明休息,不追跑打闹;餐后自觉收好餐桌;在图书馆内不吃东西,安静借阅; 校内外,见到老师主动问好。

亲爱的同学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做文明有礼的示范者,积极行动起来,以主人翁的精神投身于创建文明、节约型校园的活动之中,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让节约成为一种美德!

最后,预祝同学们在明天开始的期中统一练习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全体老师及同学:

大家早上好!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使文明成为一种习惯。先说说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吧。20xx年暑假,我和几个老师一起去欧洲旅游,从下飞机开始,无论去哪里,都能让我感受到欧洲的文明。有一次,我们去卢森堡旅行,在这条路上上了车,经过一条没有信号灯的路时,我和几个老师习惯性地站在斑马线附近,向左右看了看,想找一辆车少的时候过马路。但是,使我感到奇怪的是,当我看见有人要过路口时,车却又慢了下来,又远了,而当我们还在犹豫时,最靠近路口的那辆车却依然放下玻璃,向我们招手让我们先走,这时我想到的第一个字就是“文明”。另一天,我们从瑞士返回意大利,由于道路维修,发生了交通堵塞,前后被堵的车辆都看不见了,这时我又发现了一个现象,所有的车辆都有序地停在行车道上,没有一辆车在中间穿插,更没有一辆车通过紧挨着应急车道。另外,在欧洲坐公车、地铁,人家都会礼貌地让你先上车,在公共场合讲话都很温和。有时排队是为了干什么,从不拥挤,也从不插队,即使只是两个人都很自觉的排队。从未见过乱丢垃圾,无论到哪里,都看不到垃圾,到处都是干净的。

回家后,我一直在想,其实,在公路上上车让行人,在公路上开车不要挤,不要占用应急车道,这些都是司机们的常识,上下车主动礼让,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人多时自觉排队,不要乱扔垃圾,这些都是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经常教育我们的行为准则。但为何我们周围的环境与欧洲截然不同呢?为何欧洲的文明程度如此之高?看起来主要是因为两个字――习惯。

文明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文明与不文明都是习惯造成的,有文明的人,无论他身在何处,或遇到什么情况,不经意间举手投足,言行举止就是文明。反之,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文明习惯,就是在强迫他遵守各种文明礼仪和规则,即使他硬要做,还是“强盗装书呆子”,学不成,做不成,做不成。

自从进了青竹湖,老师就告诉我们要注意哪些文明礼仪:讲究个人卫生,衣着整洁,不留长发;语言文明,待人热情,礼貌待人;言行规范,文明用餐,珍爱食物;不乱扔乱扔,随手捡垃圾;入室即静,入座即学,不在教学区打球等;其实,对于这些细节,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绝大多数同学都见贤思齐,严于律己,脚踏实地,不断追求文明的脚步。所以,我们现在的校园,在绿树成荫的红墙之间,到处弥漫着知识的芳香,文明的气息。然而,在这充满活力的校园里,也不难发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买饭插队甚至不排队,带食物出食堂,乱丢废纸杂物,弄脏墙壁、课桌,践踏花草等,在上周的主题班会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不文明的画面,即使是昨天下午,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同学横穿球场草坪,乱丢牛奶盒的现象。原因在于,我们仍然有一部分人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小个子。虽然知道文明的准则,但要身体力行成为一个文明的人,也就是没有真正养成文明的习惯,是很困难的。

的确,一个习惯的形成和改变都不能一蹴而就,坏习惯的消解,文明习惯的形成必然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孟子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我们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文明就会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从而融入到每一个青竹湖人的血液里。记住中国的一句古话:心美,环境美!

同学们,习惯是把双刃剑,好的习惯是你一生中不能积累的财富,而坏的习惯会阻碍你前进的步伐。对此,我想向全体教师和学生提出如下倡议:一、培养爱校思想,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关心学校的发展,爱护学校的环境,维护学校的形象;二、培养公德意识,努力做到“以身作则”;三、始终保持一颗感恩之心,摒弃冷漠,播种善良,勤俭持家。

希望大家行动起来,做文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与文明握手,告别陋习,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让文明在校园随处可见,让文明在校园发出自己的声音!

谢谢大家!

各位老师、同学:早上好!

热烈祝贺我校OM队获第35届世界头脑匹克中国区决赛第一名。

我校OM队员们在老师的指导和他们自身的努力下,获得了应有的收获,与此同时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我们全校师生都衷心祝贺你们,向你们学习,也希望你们能在接下来的参加世界比赛的选拔中再次获胜。张校长在开学典礼上提出:学校是我家,我们一起建设它。我想,OM队员们已经为学校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的确好消息令人振奋,深受鼓舞。但近期看到一则关于联合国公布全球国民素质排行中国排名在后十名的国家之列的消息着实让我纳闷了好久,“文明礼仪之邦”的中国,何时反而成了“不文明”的代名词了?虽然不愿相信也不愿接受这样的结果,但仔细想想,在日常生活中,在国内外的旅游途中,在新闻报道中,确实是看到过很多不文明的现象,排名后十并不一定真实,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逢节假日出游与日俱增,但与之对应的公民素质却没有相应的提升。对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不文明行为仿佛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习惯,这才是我们文明古国的最大的忧患。

我还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丹麦的钓鱼者会在对钓上来的鱼端详一番,也经常会摇摇头,将鱼放归大海。原来,丹麦法令规定,任何人都不得捕22厘米以下的小鱼。所以,钓鱼人十分认真地对待鱼的大小,哪怕是单独垂钓,无人监管,他们也能自觉遵守这一法令。这需要的是一种精神支撑,一种文明习惯。

文明是一种习惯,文明素质是不需要提醒的,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自然成”。可见,文明习惯要从小培养,文明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日可成,也不是靠说教养成,而是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运行,在生活细节中自觉训练来养成。

观察我们学校的很多同学在小学阶段已经养成了一些好习惯。如果说,小学更多的是听老师怎么教你怎么做,那么中学阶段同学们更多的用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文明习惯的继续养成靠的是你的自觉和自律。

正是由于大部分同学们的自律,才能换来我们大同初级中学的校园的温馨与美丽。每天从早上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很多同学礼貌地向老师同学问早,有些同学甚至在门口停下来鞠躬问好;下雨天我们执勤班同学一刻不停地为同学送上装雨伞的塑料袋,与此同时,我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同学自己带好塑料袋,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把湿湿的雨伞装进袋子里,而我们的清洁工阿姨们也在不停地擦干地上积水,防止同学摔倒,雨天的这一场景足以说明我们已经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当你的文明给别人带来温馨时,你也会感受到其中的快乐,当你无意中这么做了,文明也就成了一种习惯。当然,在习惯没有完全养成之前,有些同学也表现出不文明的行为,但经过教育后,本学期我们草坪上奔跑的学生少了,教室的环境卫生比上学期干净了,盥洗室里擦手的纸扔在外面的情况好多了。

同学们,从上学期开始,我们的盥洗室了安装了电热水器,现在教室里都装了空调,这些设施的添置一方面为师生的办公和学习环境更加舒适,从另一角度来说,同学们若能在使用这些公共设施的时候,懂得爱护学校公共设施,那也是我们自觉培养文明习惯的很好的途径。本学期,学校推出了中午15分钟的心理操,那一刻只有悠扬的音乐和吴娇老师柔和的声音,让同学们上午的疲惫得到了缓解,身心得到了休整,这时,谁都不会大声说话去打破这一刻的宁静的氛围,久而久之,我们会习惯于适应环境和氛围,不会让自己的行为显得格格不入。由此,我想,如果我们早上进入教室以后,也有意识地不破坏教室的安静,就像走进图书馆的那种感觉,让安静地晨读也成为一种习惯,那该有多好。

从今天起,我们学校图书馆的老师又为每个年级的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杂志,放在走廊里供同学们借阅,无人监管。由于目前杂志量有限,不能满足同学们同时借阅的需要,因此,刚开始,更希望同学们根据杂志架上贴着的借阅规则阅读。如果每位同学能按要求执行,我想,所有同学下课后都有机会随便翻翻,阅读到你感兴趣的文章。

同学们,学校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文明是幸福校园生活的保障。自觉遵守文明准则,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将受益终身。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作者/张伟雄

1.阅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阅读在字典里的解释是:看(书、报、文件等),并领会其内容。其实,广义的阅读,远远不止是这些,它包括上网、看电影、旅游等等。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思维发展、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的理解是:一切通过眼睛观察获得信息,这一过程就是“阅读”。

“半亩方螗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首千古传诵的《观书有感》,作为一名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朱熹,这么早就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并且断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可见,阅读是一个人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只有会阅读的人才能学会学习,才能不断补充知识,获得新知,从而推陈出新,有所创新,社会、科技才会取得不断地进步。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读者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是创造意义。

2.三年级是养成自主阅读习惯的关键期

2.1作文刚起步,亟需词汇量的增加

新课程标准中,尤其重视学生良好阅读的习惯培养、形成和保持。小学第一学段目标,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个学段学生刚刚接触文化知识,首先就应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过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

那么学生升入三年级,步入第二学段的初始阶段,更应该延续第一学段的良好习惯.以我班三(1)班的学生为例,我接手这个班时,全班的阅读兴趣不浓,学生在课余时间不会主动阅读。即使班上的图书角有两百多本图书,也是无人问津,如同摆设。

2.2思维开始转型,抽象复杂的思维可以接受更多的文字信息

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现负加速变化:年龄增加,智力发展趋于缓和。

根据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我们知道,一二年级的学生“具体运算阶段”,其标志是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活动,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教学论文 )其思维认知水平将进入到“形式运算阶段”,其特征是抽象思维的发展和完善。这时的学生不再将思维局限与具体的事物上,他们开始运用抽象的概念,能提出合理可行的假设并进行验证,知道事物的发生有多种可能性,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具有更大的弹性和复杂性。因此,三年级的学生,大脑思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接受更多文字信息的水平。

2.3学生学习动机中,多了一份阅读需要

学生进入三年级,很多低年级的习惯已经不再适应其自身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自主的因素占越来越大的比重,学生不再是在低年级时的被动学习,更多地是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因为学生对接触到的世界有了更加强烈的欲望去了解、去探索。他们开始摆脱接受式的知识灌输,逐渐走上摄入式的主动学习。

三年级的语文学习,这种现象就尤其明显。因为经过低年级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所以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基础条件,换句话说,他们已经有了自主学习的“本钱”o当他们的动机中多了一份阅读的需要,他们的阅读将进入更加积极的状态。因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当阅读需要推动学生去阅读,并把阅读引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激发人们进行这种活动的内部动力。这种阅读需要即表现为浓厚的阅读兴趣,对学生的阅读活动将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阅读习惯的养成,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应措施

3.1抓好早午读前,宝贵的读书时间

官井头小学的作息时间能够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小学生通常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中午通常不休息。学校早上开放的时间是7:05am,中午13:30pm也已经开始允许学生进入学校。而此时离规定的早午读时间早了半个多小时,那么如何处理好这段时间的安排呢?

于是,经过权衡,与其让学生在这段时间放任自由,倒不如让学生在这段时间有所收获。把这段早午读前的半个小时转变为宝贵的读书时间。这学期初,我就开始引导学生要养成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的习惯,基本上每天都在灌输“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并且还采用了积极的强制措施,由班长带头并负责监督。开学初的两游。基于这个原因,我每周利用语文兴趣活动课,组织学生前往图书馆阅读,学生来到图书馆后,利用不超过五分钟的时间挑选好自己喜欢的图书,开始阅读。每逢这节课,同学们都显得特别兴奋,从他们灿烂的笑容当中我看到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通过阅读课的训练,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的时间,但是学生阅读的纪律却产生了明显的好转,比如:阅读时应采用默读方式,不指读,不议论,不随意走动等。学生在阅读课的良好表现也慢慢的迁移到课堂,连班风也逐渐好转起来。

3.3习惯养成前允许有反复

“习惯”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o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习惯。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有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或行动方式。开始实施早午读前读课外书时,学生坐在课室里,貌似在读书,但是时不时会有学生交头接耳,课室里熙熙攘攘的。这时就要沉住气,要坚持下去。开学一个多月以来,我每天坚持和学生一起读课外书。以正确的坐姿、认真的态度,坚持的精神,告诉学生一个信息,老师也是坚持每天读书的。学生在老师影响下也逐渐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课室里的读书氛围逐渐浓厚起来,迟来一点点的学生都会轻轻地移动桌椅,生怕弄出声响影响其他同学。当然,有时学生也会出现反常,这就需要老师的督促,及时总结表扬,鼓舞全班士气,特别表彰先进,同时也严厉地批评肆意违反纪律的学生,并且借助班队干部的协助,“几管齐下”,经过一个多月的重复和坚持,学生基本上来到学校的第一习惯就是阅读了o

3.4课外延伸,家校合作,共造阅读氛围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截然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

所以要想孩子真正把阅读成其为一种习惯,就必须要有一个切实有效的家校合作,才能将这种阅读氛围形成。通过家访三(1)班的学生了解到,在家能自觉读书的少之又少,所以家访每一个学生家长,都会和家长进行交流孩子阅读的问题,只有要家长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长才会更加积极的配合你,反过来就可以强化老师在学校营造的阅读氛围。学生在校、在家都生活在一个浓浓的书香卷味中,自然会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学习能量。会读书的人往往比那些不读书、不爱书的懂得会思考,会学习o一个人提升自我的关键因素就是要看其自我充值,自我提高的学习能力。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综上所述,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充分发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一种习惯。正如孔圣人所说:“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当“阅读成自然”之时,学生全面发展基本条件就已经具备了,而且会极大的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

让礼让成为一种习惯

背起书包走出家门,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向你张开怀抱,一辆辆新型机动车与你擦肩而过,此时,你已经与忙碌的交通打上了交道。交通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我们形影不离,密不可分。发达的交通能为我们带来便利和舒适,但也增加了许许多多的隐患与威胁。

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26万起,死亡73484人,受伤304919人。这组庞大数字是否让你不寒而栗?

电视上报纸中还屡屡出现这样的报道:

10月25日傍晚6时许,一名女子在唐家鸡山巴士站附近横过马路时,连续遭遇两车撞击和拖行,当场死亡。

1月16日23时20分,珠海大道南屏镇广生小学路段,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小客车,在由东往西方向行驶时,与四名路人发生碰撞,撞坏了两辆单车,酿成三人当场死亡、一人受伤的惨剧。

京珠高速公路广珠路段横沥大桥上五车相撞。其中三辆车上的七人中有五人当场身亡,另两人受伤被送进番禺区人民医院,一人经抢救无效身亡。

5月15日10点杭州萧山区金城路再次上演宝马撞死人重大事故。一辆白色宝马小汽车,把一家三口撞飞。小孩的头部流了好大的一滩血,女人当场死亡,男人的.伤势较轻。

这些血肉模糊的画面怎能不让人触目惊心?

在公路上,机动车和行人之间,谁更强势?当然是前者。据珠海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近四年的交通意外伤害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交通意外伤害中,马路上的步行者比乘车者更易死亡。机动车司机和我们小学生,哪个更容易接受规劝和教育?当然是后者。我们如何保障生命?如何更健康地活着?当然是遵守交通规则,礼让为先。

偏远的贵州贫困县则黑乡的小学生,在公路上行安全礼感动了司机,保证了生命安全,放学回家的则黑乡小学生,他们一见车辆,立即就让到路边,并面向汽车行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过往司机除了主动减速,还会以短促的喇叭声向学生们表示感谢。一位开农用车的司机说:“看见学生们有这么高的素质,我除了很感动以外,更应该做的就是慢慢前行,确保学生们的安全。”截至目前,则黑乡公路沿线的学校都没有出现学生遭遇车祸的事件。

“生命之水清悠,是平安意识流。流过蛮荒和繁荣,穿过冬夏与春秋。安全之河源远流长,源于人类生的需求。古今七彩梦壮美的画卷,是世代避险造福的渴求?惨烈、哀婉的生命悲剧,上演着盲动、无奈的困惑,日益积演的痛楚,使人不再错失安康。觉醒铺平生的道路,警惕和自卫是不懈的追求。用心创造生命安全,坚忍向上恒久吉祥。”这首名叫《安全意识流》的小诗,让我领略到生命是唯一的,是宝贵的,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变的精神。要想生命得到保障,那就要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

人让车,让出一片温情,让出一片秩序;车让人,让出一片安全,让出一片理解。只有人与车互相礼让,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才能更好地保护珍贵的生命。

让礼让成为一种习惯,让生命更健康!让我们都遵守交通规则,做维护交通秩序的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