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水乡船歌教学设计
- 文档
- 2024-06-30
- 105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音乐水乡船歌教学设计,本文共6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采山》:
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少儿歌曲。歌词形象地描绘了乡村孩子在雨中采山的形象,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蒙蒙细雨中去采山的愉快的心情,表现了小朋友光着小脚丫采山灵巧的身影,灵活的手指,采来蘑菇、木耳、野果、山菜丰收的喜悦香甜在心中的感受,连梦中都需要笑出声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采山这种愉快的劳动乐趣,能随乐进行身势律动。
2、能准确掌握重难句的节奏型,并能利用节奏更好地学习歌曲。
3、能认真倾听和学唱歌曲,能完整、准确、连贯地演唱完歌曲。
4、能在演唱的同时加上身势动作的律动来配合表演歌曲。
5、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使孩子懂得了劳动的意义,激发学生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的掌握和运用。
2、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的态度和情绪的把控。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图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手提竹篮干什么去?
2、让歌曲告诉你,播放《采山》音乐,学生聆听。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减轻师生的心理压力,形成一种轻松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调动情绪,带着愉快的情绪开始音乐课。同时,初步感知歌曲。
二、初步感受、表现歌曲。
(一)感知歌曲
1、播放音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采山。
2、再听音乐,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3、老师有哪些收获?(播放《采山》)学生回答。
4、老师采了这么多东西,心情怎么样啊?你们用表情和肢体告诉老师好吗?(播放《采山》)
【设计意图】让学生视听结合,体会歌曲情绪。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反复聆听和感知歌曲。
5、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唱一唱好吗?生唱,师及时给予表扬。 (二)学唱歌曲
1、节奏训练
(1)_____|___0 _____0|_____0
(2)将节奏连起来读一读拍一拍。
采呀采蘑菇0| 采呀采木耳0|采来山菜 | 嫩又鲜0||
花呀花满篮0| 果呀果满篮0| 彩裙飘飘 | 也带甜0||
【设计意图】进行节奏训练,为后面的十六分音符打基础,从而降低歌曲的难度。
2、歌词教学
(1)师教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2)齐读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种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更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为学生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3、唱歌教学
(1)跟音乐哼鸣,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2)用“噜”随音乐唱,加强发声练习。
(3)用“啦”随音乐唱,进一步加强发声练习。
(4)放慢速度,跟琴轻唱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跟琴轻唱、自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5)跟歌声旋律轻声感受。
(6)师生接龙,并对学生所学进行指导纠正。
(三)处理歌曲
(1)画旋律线,引导学生准确完整演唱全歌。
(2)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并演唱。
(四)拓展与升华
1、师问生答。歌中小朋友帮妈妈采山,你们放心后帮妈妈干什么呢?(扫地板、洗衣服等)我们把它编到歌曲中试唱
2、我们把它编到歌曲中试唱。(背着书包回家走,小小脚丫跑得欢,扫呀扫地板、洗呀洗衣服、我帮妈妈做家务,等着妈妈回家来,妈妈脸上笑哈哈。)
【设计意图】充分给予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三、小结
同学们表演得真棒!通过你们的表演老师能感受到采山的快乐和这种劳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所以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热爱劳动,要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自立、懂事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好吗?(随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内容】
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弄》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使学生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曲目《阿拉木汗》
2、思考问题:
其中涉及到哪些熟悉的中华民族乐器?
初步感受民族乐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音乐知识:
1、认识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出示图片)
2、介绍: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一般厚约二寸。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三、欣赏《梅花三弄》
1、听赏全曲。
2、简介: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3、再次听赏,分析乐曲。
全曲共有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包括后四段,音乐的发展侧重于此。全曲通过这样两个部分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中的优美形象。
4、分段细听。
乐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
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莹剔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随后,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起来。
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遥,初显傲雪身姿。
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在这部分三次循环出现,它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晶莹剔透的神态,而这一主题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我国古琴以拥有众多的泛音而著称,十三个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标志,七根弦上则相应有九十一个泛音,其中包括对称重复的泛音在内。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
曲调的三次出现,类似古代诗词的反复吟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乐曲的第二部分开辟了另一种境界。它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以乐曲第七段的部分曲调为例:
这段曲调在节奏的变化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旋律大起大落,弹奏上采用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雪交加的意境,更突出地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同时,将全曲推向了高潮。乐曲的尾声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进行,音调平稳,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重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5、完整欣赏全曲。
6、用此曲作为音乐背景的衬托,朗诵一首歌颂梅花的诗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体会和表现音乐作品中积极健康的音乐风格,运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音乐--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谈谈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
2、新授内容
(1)初听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再听:歌曲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3、学唱歌曲
(1)根据学生情况,或小组学习、或教师教唱、或学生试唱歌谱、或利用课堂乐器演奏旋律等等。
(2)教师应注意把握歌曲的几个重点:切分音的准确、休止符的掌握。歌曲的高潮部分最后,注意演唱方法,不要喊唱,注意保护学生在变声期的用嗓卫生。
4、分析、处理歌曲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完成教科书上的两个问题。
高潮部分,音区处在高音区,旋律的起伏比较大,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感激之情。
5、作业
复习歌曲,收集有关感谢老师的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爱米兰》《老师在绿荫中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老友进行曲》
【教学目标】
1、欣赏《老友进行曲》,感受乐曲轻快、优美的旋律。
2、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通过想象,描述各段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
3、小组合作,创编一个乐段或部分旋律的图形谱,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乐曲《运动员进行曲》(或者教师播放学生集会、发奖、下操时常用的进行曲风格的乐曲)。
师:乐曲的曲名?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2、完整初听《老友进行曲》
师:乐曲的速度、节拍?
生:速度不快不慢,适合行进;四四拍的节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是由德国作曲家卡尔•泰克根据自己儿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而创作的管弦乐曲。音乐欢快、活泼,表现了与朋友在一起时欢快的心情。
4、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
再听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谱例,随音乐哼唱主题的第一旋律。
提问:主题的第一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2)第二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与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情绪上又怎样的变化?
教师出示谱例,了解音乐要素(音型、音区)对音乐的影响。
(3)第三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第三部分与哪一部分相同?
(5)总结曲式结构
三段体:ABA
4、补充欣赏
欣赏《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或者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录像,8000少先队员组成的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_广场,背景音乐由1200名军乐团队员吹奏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提问: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受?(骄傲自豪、振奋人心)
欣赏电影片段《闪闪的红星》中的《红星歌》。
学生讨论观看后的感受。
教师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阅兵式录像,解放军海陆空仪仗队、各兵种方阵通过_广场的画面,背景音乐是军乐团吹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教师总结:这些乐曲都具有进行曲的特点,适合队伍在行进间演奏。还有一类进行曲适合在音乐会上欣赏,除了具有进行曲雄壮的特点外,还具有活泼、轻快、舞蹈性的特征。
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巡逻兵进行曲》等。
5、小组合作,为乐曲创编图形谱。
可根据学生情况为某一段落创编图形谱。
可以哼唱主题与打击乐伴奏相结合,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乐段伴奏;可以运用吹奏乐器演奏主题的第一旋律或哼唱主题,用打击乐器为第二乐段伴奏等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记忆哼唱主题部分。了解、认识的音乐剧女王莎拉•布莱曼以及她的代表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教师收集许多相关音像资料,组织学生分为四个组:“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莎拉•布莱曼与世界男高音的合作、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等不同主题收集有关资料。
1、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1)播放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独唱。
提问: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2)分析歌曲的结构。
第一部分音乐旋律低回婉转,节奏有张有弛,似乎是在低声地诉说,表达了留恋之情。第二部分音乐旋律高亢、明亮,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2、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
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即将告别拳坛。为此,他特别邀请他最喜爱的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在告别会上演唱歌曲。莎拉•布莱曼接受这个光荣的委托之后,再有她挑选了这首意大利歌曲,并指定与原唱者波切利合唱。然而,在这场11月举行的拳赛中,亨利竟意外地落败。当他登台谢幕,《Time To Say Goodbye》动人的旋律同时响起,令巅峰不再、黯然落败的拳王潸然泪下,闻者莫不动容。
此曲又名《永相随》,被BBC选为为戴安娜王妃葬礼上主题音乐的歌曲,由莎拉•布莱曼独唱,震撼了全世界。
3、了解“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
莎拉•布莱曼1960年8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3岁开始学跳芭蕾舞,18岁时加入舞团并已由她担任主唱。莎拉•布莱曼21岁的时候,首度参加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演出,崭露头角。 欣赏《猫》中片段--回忆。
4、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
1981 年,莎拉•布莱曼首度参加了韦伯的音乐剧《猫》的演出,不过,韦伯第一次注意到她那缥缈细致的女高音音色,是在史卓斯的作品《夜莺》里。其间,莎拉•布莱曼成功诠释了《安魂曲》中的女高音,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古典新艺人”提名。1986年,伦敦的“女王陛下剧院”推出了堪称本世纪最音乐剧之一的作品《歌剧魅影》,莎拉•布莱曼主演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女主角克莉丝汀,这个演出将她的演艺生涯推上了第一个高峰,被Drama Desk大奖提名为女演员,奠定了其音乐家的地位。
欣赏《歌剧魅影》中片段--《愿你再次出现》。
5、莎拉•布莱曼与世界男高音的合作
(1)莎拉•布莱曼与歌王卡雷拉斯:19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莎拉•布莱曼受邀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拉雷拉斯同台演唱闭幕主题曲《永远的朋友》。
欣赏《永远的朋友》。
(2)莎拉•布莱曼与多明戈:1985年,她担任韦伯古典音乐《安魂曲》的首演及录音,与她一同担纲的男主唱则是当今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古典新艺人”的提名。
欣赏《安魂曲》。
(3)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1996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告别拳坛,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合唱歌曲《告别时刻》。
欣赏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的二重唱。
5、随音乐哼唱歌曲的主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同一首歌》,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同一首歌》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名?你听过哪位歌唱家演唱这首歌曲?
2、学习歌曲合唱部分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者利用课堂乐器分声部完成旋律。
3、完整演唱歌曲
背唱歌曲,加入领唱、排成演出队形。
4、讨论运用什么形式完成“毕业晚会”
5、分组准备
主持、导演、化妆、录像、邀请老师、照毕业照等等。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毕业晚会”
【教学目标】
由学生组织一台“毕业晚会”,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合唱:《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2、毕业典礼
(1)校长的讲话,颁发毕业证。
(2)舞蹈:街舞《青春的脚步》。
(3)学生代表讲话。
(4)学生留给学校的礼物:一幅巨画《我们美丽的校园》。
(5)家长代表讲话。
(6)表演唱:《感恩的心》--演唱加手语表演。
(7)老师的临别寄语。
(8)朗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钢琴伴奏。
(9)舞蹈《小旋风》。
(10)大合唱:《同一首歌》
【教学内容】
欣赏筝独奏《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筝曲《渔舟唱晚》,认记民族管弦乐器--筝的形状和音色;想象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丰收的渔民满怀喜悦,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进教室 。
2、师生问好。
3、复习。
我们以前欣赏了哪些民族乐曲?
请同学说说,它们各用了哪些乐器,表现了什么内容。
4、介绍民族乐器--筝
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地上的流水。
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编的娄树华先生根据乐曲的意境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佳句作为乐曲的标题。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有两个问题带给大家:1、这首乐曲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
二、欣赏筝独奏 〈渔舟唱晚〉
2、请同学们对照图片,指出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小结:《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3、复听:看书中的三幅图,边听边看,听听谈谈乐曲中描绘的内容,可分为几部分?
4、分段细听:
第一部分: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部分: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5、完整欣赏(配上一首古诗),回答课后问题
【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歌曲《那达慕之歌》中热烈欢快的情绪,体验那达慕大会的热烈气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为歌曲的结束句设计多种力度变化,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了解歌曲旋律重复的特点,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歌曲中的力度变化与营造的氛围。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我国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每到六月就会举行一个盛大的聚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并提问:“那达慕”是什么意思?
介绍“那达慕”:“那达慕”是游戏、娱乐的意思,它是蒙族人民盛大的群众性体育文艺集会。一般都在初夏召开,届时方圆数百里的蒙族人民聚会在一起,进行摔交、赛马、射箭等活动,还进行商品交易和交流生产经验、评选劳动模范等,民间艺人还会进行表演。
(二)新课教学
1.聆听歌曲《那达慕之歌》,提问:歌曲的内容及情绪是什么呢?
2.再次聆听歌曲《那达慕之歌》。
教师提示:请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表现赛马的场面,用手模仿拉缰绳的动作。
3.学唱歌曲旋律。
教师出示歌曲谱例,指导学生看书跟琴,用“啦”演唱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演唱。教师可以给学生画拍子,让学生进行练习,掌握好节奏。
4.学习歌词。
(1)教师出示歌词节奏谱例,按照节奏读歌词。重点指导学生读歌词时的吐字,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相同的部分。
(2)介绍 “好来宝”。
师:好来宝,又作“好力宝”。蒙古语译音,蒙古族曲艺之一。是一种由一个人或者多人以四胡等乐器自行伴奏,坐着用蒙古族语言进行“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
(3)代入歌词,并进行演唱。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吐字要清楚,这首歌曲几乎一字一音,字多腔少,是蒙古族的短调。指导学生体会“那达慕”盛大的场面,唱出感情、唱出气势。结束句的演唱,在唱“啦”时,嘴要张圆,不要咧开,声音要竖起来,不要白。
(4)学生跟随《那达慕之歌》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
(5)学生听音乐在教室里围圈模仿赛马,边唱边表演。
5.设计结束句的力度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结束句的力度。
1.从p到f,表示气氛越来越热烈。
2.从f到p,表示欢乐的人群渐渐散去。
3.前四小节用f,后四小节用p,最后两个音用f,表示回声的效果。
带领学生聆听《那达慕之歌》伴奏,让学生亲自实践自己设计的结果,加深对歌曲的情感体验。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参加“那达慕”大会,模仿“那达慕”大会上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并演唱歌曲,举行一次“那达慕”大会。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一谈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地区特点的传统活动,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也是蒙古族人民欢乐的节日。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查找更多有关蒙古族的文化资料。
学生随着欢快的《那达慕之歌》的音乐走出教室。
五、板书设计
那达慕之歌
从p到f——气氛越来越热烈。
从f到p——欢乐的人群渐渐散去。
教材分析:
《那达慕之歌》展现的是蒙古族盛会——那达慕大会的热烈场面。歌曲除结束句外,分为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在节奏上比较紧凑,表现了赛场上欢快、紧张的竞技场面;后两个乐句在节奏上比较舒展,表现了赛场内外一片热闹、欢腾的宏大场面。整首歌曲充满着热烈、欢快的气氛。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歌曲演唱能力,但本节课除了要求学生能够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重点是要对学生进行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
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
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并付诸实践
教学重、难点:
1、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2、能理解和掌握力度的变化,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想不想去?(播放《那达慕之歌》伴奏,蒙古族风景片)
师:说说这个地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是什么?
生:答
2、师: 在每年,美丽的蒙古大草原上都要举行各种各样的盛大聚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他们在聚会上都做些什么?
(播放《那达慕之歌》伴奏,那达慕大会场面)生:答
3、师:刚才我们所看到是蒙古族每年的7、8月份举行的最盛大的节日群众聚会——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是蒙古语,汉语的意思是游戏、娱乐。在那达慕大会上,有三项最激烈的比赛项目就是:摔跤、射箭、赛马。可以说是集祭祀、竞技、娱乐和祝福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那场面非常热闹而激烈。
4、师: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那达慕之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5、师:那达慕可以说是这个马背上的民族里男人的节日,充分体现了蒙古草原的阳刚之美,让我们一起再来听听这首歌曲,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是怎样的?(播放《那达慕之歌》范唱)
6、师: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再来听听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
(播放《那达慕之歌》范唱)
7、师:打开书19页,让我们一起看着歌词再来听一遍
(播放《那达慕之歌》范唱)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