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数字8 教学反思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认识数字8 教学反思,本文共15篇,希望大家喜欢!

认识数字8 教学反思

认识数字“8”,知道数字“8”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课我通过游戏和幼儿已有的知识引入,既激发幼儿的兴趣又与前面的知识自然衔接,便于幼儿的理解和掌握。在提问“像什么”时,幼儿作了各种回答,如:像望远镜;像葫芦;像眼镜等等,最后教师总结“8”像麻花扭一扭,给孩子直观的认识。这个提问本身也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在让幼儿从盒中找出有8个相同水果的卡片时,虽然一部分幼儿找了有7个或9个水果的卡片,还有个别幼儿不会数。但这些小问题的出现,我都耐心地去帮助孩子解决,我们知道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最后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虽然本节课在活动设计上有一定的特点,但课后细细回想了一下,觉得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在提问“‘8’像什么?”时,幼儿作了各种回答之后,我却只是以“噢”等很简单的几个词应付了一下,没有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很好的总结和评价,这就造成这一提问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提升和概括幼儿对“8”的理解)。其次,没有维持好课堂纪律。幼儿生性好动,总喜欢碰碰这个,玩玩那个,这是幼儿最基本的一个心理特点,而我却忽视了它――当幼儿找水果卡片后,没有请幼儿把水果卡片收拾好就直接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结果,很多幼儿仍在玩水果卡片,课堂秩序很乱,课堂效果自然也随之下降。

总之,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更好。

上了达标课《认识数字8》,效果相当的不理想。那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通过课后自己的深刻反思及与中心领导的交流,我发现了着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 面。 一、要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

在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刘 圣 华 (10月1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阳新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期间,全体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

第 1 页 学校定价既要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市场平均价格、消费者承受能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因素,也要与学校的办学定位、教育质量、知名度等适度挂钩,更要把市场对毕业生质量的满意程度作为重要依据。作为高校产品承载的毕业生,最终需要进入市场并接受市场的严格检…

上了达标课《认识数字8》,效果相当的不理想。那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通过课后自己的深刻反思及与中心领导的交流,我发现了着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 面。

一、要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还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自信心,因此要让幼儿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就没很好的调动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中使用了一些常规的教具与学具,没有很好的使小朋友们兴奋起来,,对这节课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学内容必须是在幼儿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一定努力能理解和掌握的,过难或过易的知识都会降低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有游戏性

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是教师组织幼儿学习数学活动的先决条件。要使数学教育活动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必须重视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光要注重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尤其要注意它的游戏性。而我在这节课中设计的两个游戏,没有多大的趣味性,而相应的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又有一定的难度,当然村子里面的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与我的教学内容有相当大的距离,所有这些都造成我这节课设计的两个游戏都没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数学教育活动要注重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活动的结合

在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集体活动而忽视、取消幼儿选择性活动,也不能强调个别活动而放弃了集体活动。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既要保证一定的集体教育活动时间,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个别化活动的机会。。

四、数学教育活动的操作材料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这是最适合幼儿认知结构特点和水平的一种方法,是获得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幼儿学习数学的操作材料有分类、排序、比较、分类计算、计量等,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要能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可为幼儿准备各种小材料、小学具,如小棍、纽扣、小积木块、卡片、分类板等,做到人手一套学具,都有足够的操作材料。

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只要教师教给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数学知识、技能,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数学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用自己对数学的兴趣、情绪去感染每

一位幼儿,并对幼儿的数学学习成果持以肯定的态度,都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探索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感和成功感,激发出自身学习数学的天赋能力和创造能力。

认识数字8是我在幼儿园上的第一节课,上课的时候自己感觉还可以,可是下课后细细回想了一下,与老师、同学交流一番后,觉得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在提问“8像什么”时,幼儿作了各种回答,如:像望远镜;像两个圆;像眼镜等等,而我却只是以“噢”等很简单的几个词应付了一下,没有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很好的.总结和评价,这就造成这一提问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提升和概括幼儿对“8”的理解),而成为一种装饰和多余。

其次,让幼儿从材料盒中找8片颜色相同的雪花片是,没有向全班幼儿表述清楚后就让幼儿开始活动,以致一部分幼儿找了9片相同颜色的雪花片,一部分幼儿找了8片不同色的雪花片。在幼儿展示成果这一环节中,我课前没有准备充分,临时把雪花片排在手掌上让幼儿来数是否是8片。实际上,雪花片过小,且紧紧排在手掌上,在加上手掌的倾斜角度不可能过大,因此,下面的

幼儿无法看清雪花片,也就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同样在游戏(让幼儿抽一张纸,说出纸上有“多少××”)时也犯了类似的错误——纸上的图案太小而且没土颜色,画面不够鲜艳,无法引起幼儿较大的兴趣。这些失败就告诉我以后做教具时一定要考虑周全,如大小是否合适,摆放地方是否恰当,展示方法是否正确,而一个基础就是要让幼儿全体幼儿都能看到,要能推动上课的进程,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三,没有维持好课堂纪律。幼儿生性好动,总喜欢碰碰这个,玩玩那个,这是幼儿最基本的一个心理特点,而我却忽视了它——当幼儿找完雪花片后,没有请幼儿把雪花片收拾好就直接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结果,很多幼儿仍在玩雪花片,课堂秩序很乱,课堂效果自然也随之下降。

我想我最大的失败是把理论和实践分离了。我们知道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数字8》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对实际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实际含义。

2、运用目测、动手操作材料,感知数量8、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理解8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8’的数字卡片,邀请8位大班幼儿,设置小超市—内置书、盒子、牙刷、笔、(物品图片),幼儿练习本,教师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任意数

1、为幼儿介绍超市,他们是来邀请大家去超市参加活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数量’,把数数结果展示在展板。奖励一个星!

二、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8’

1、幼儿相续说说自己的发现—例3把勺子、4见衣服、5个小铃———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发现数量的

2、在超市里发现那么多的.数量为的’8’物品,请问幼儿有谁认识’8’的?

出示数字卡片8,一起说说8像什么?

3、小结:8除了可表示超市里的那些物品外,请孩子来说说还可以表示其他物品?(还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

4、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目测图片上的原形—分别依颜色将图形分类,出数量是8的图形。

三、运用自己的认识,作业’8’

1、感知,了解了8的含义后,请幼儿完成相关作业练习;

2、教师讲评,提醒幼儿:凡是数数合起来有8样(种)的物品,饰件都可用’8’表示;

3、活动结束后可找找在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是可用8来表示的;

活动延伸:

1、依班级幼儿能力表现,设置相关作业投置益智区,供幼儿练习;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

活动反思:

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认识数字10的教学反思。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活动的教育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

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春姑娘请客送礼物”这一问题情景,并围绕这一问题情景设置环节,通过情景问题的解决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教学反思《认识数字10的教学反思》。

2、演示讨论法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了演示讨论法。演示就是让幼儿去看,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讨论就是让幼儿去说,更好的发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述能力。

3、游戏法

新《纲要》指出:“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10,知道10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通过本节课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儿明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来自生活,服务生活.

不足之处:

1.复习数字9以内的数过多。

2.认识数字10这个环节可以再增加些。

3.让幼儿连线这个环节可以让幼儿自己在小黑板上操作一下。

上了达标课《认识数字8》,效果相当的不理想。那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通过课后自己的深刻反思及与中心领导的交流,我发现了着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还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自信心,因此要让幼儿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就没很好的调动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中使用了一些常规的教具与学具,没有很好的使小朋友们兴奋起来,,对这节课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学内容必须是在幼儿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一定努力能理解和掌握的,过难或过易的知识都会降低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有游戏性

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是教师组织幼儿学习数学活动的先决条件。要使数学教育活动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必须重视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光要注重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尤其要注意它的游戏性。而我在这节课中设计的两个游戏,没有多大的趣味性,而相应的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又有一定的难度,当然村子里面的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与我的教学内容有相当大的距离,所有这些都造成我这节课设计的两个游戏都没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数学教育活动要注重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活动的结合

在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集体活动而忽视、取消幼儿选择性活动,也不能强调个别活动而放弃了集体活动。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既要保证一定的集体教育活动时间,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个别化活动的机会。。

四、数学教育活动的操作材料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这是最适合幼儿认知结构特点和水平的一种方法,是获得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幼儿学习数学的操作材料有分类、排序、比较、分类计算、计量等,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要能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可为幼儿准备各种小材料、小学具,如小棍、纽扣、小积木块、卡片、分类板等,做到人手一套学具,都有足够的操作材料。

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只要教师教给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数学知识、技能,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数学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用自己对数学的兴趣、情绪去感染每一位幼儿,并对幼儿的数学学习成果持以肯定的态度,都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探索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感和成功感,激发出自身学习数学的天赋能力和创造能力。

认识数字8是我在幼儿园上的第一节课,上课的时候自己感觉还可以,可是下课后细细回想了一下,与老师、同学交流一番后,觉得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在提问“8像什么”时,幼儿作了各种回答,如:像望远镜;像两个圆;像眼镜等等,而我却只是以“噢”等很简单的几个词应付了一下,没有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很好的总结和评价,这就造成这一提问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提升和概括幼儿对“8”的理解),而成为一种装饰和多余。

其次,让幼儿从材料盒中找8片颜色相同的雪花片是,没有向全班幼儿表述清楚后就让幼儿开始活动,以致一部分幼儿找了9片相同颜色的雪花片,一部分幼儿找了8片不同色的雪花片。在幼儿展示成果这一环节中,我课前没有准备充分,临时把雪花片排在手掌上让幼儿来数是否是8片。实际上,雪花片过小,且紧紧排在手掌上,在加上手掌的'倾斜角度不可能过大,因此,下面的

幼儿无法看清雪花片,也就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同样在游戏(让幼儿抽一张纸,说出纸上有“多少××”)时也犯了类似的错误——纸上的图案太小而且没土颜色,画面不够鲜艳,无法引起幼儿较大的兴趣。这些失败就告诉我以后做教具时一定要考虑周全,如大小是否合适,摆放地方是否恰当,展示方法是否正确,而一个基础就是要让幼儿全体幼儿都能看到,要能推动上课的进程,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三,没有维持好课堂纪律。幼儿生性好动,总喜欢碰碰这个,玩玩那个,这是幼儿最基本的一个心理特点,而我却忽视了它——当幼儿找完雪花片后,没有请幼儿把雪花片收拾好就直接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结果,很多幼儿仍在玩雪花片,课堂秩序很乱,课堂效果自然也随之下降。

我想我最大的失败是把理论和实践分离了。我们知道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10的认识》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会读、会写10,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去数数。学生也感受了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和数学有关的。

一年级学生上课很活跃、积极,为了让他们都用到学习上,就要尽量多地去创设一些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让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数字;上黑板数一数;动手摆一摆……这些小小的互动游戏能帮助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玩中学习,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观察和实践中学习,这是很重要的。在课堂中要注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回答问题要完整,表达要清晰,准确,善于表扬积极动脑的学生,让学生建立信心,从而对学习更有热情。

本节课教学目标完成,感觉学生听课效率很好,也积极回答问题。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计数器拨10的时候只说了9填上1就是10,没有强调这个10除了表示10立珠子,添上的这一粒还表示“第10”。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0,然后读一读,之后插了一个问题“比5大比7小的数字是谁?”,而下面的一道练习又是“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个插进去的问题感觉不合适,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本来是想让学生猜一猜数字,比较一下10以内数的大小,但由于时间关系,只问了一题,所以这个地方的教学设计还需改进一下

2、学生课堂上很积极,但我可能每道问题问了一个学生,他答对之后就过了,没有去多问几个同学,数一数也请了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之后是老师重复一下大家一起数,这一点在以后教学中要改进,多让几位学生回答,如果大家多回答对了,那就省去老师重复。虽然目标是让学生多说,但是在实践中教师还是说的比学生多了。

3、由于时间问题,做练习题的时候都是我读题,学生做。老师引导。以后要慢慢让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去学会读题、做题。

数字8的认识教学课件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在操作目测等过程中,正确感知8以内数量,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认识。

新经验认识数字8,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幼儿已有经验认识数字“8”是在幼儿认识“8”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认识数字在数学活动中是比较枯燥的。于是我就以幼儿平时最喜欢的动物形象作为该活动的中心,将整个活动与小动物贯穿起来,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认识数字“8”,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重难点重点:

认识数字8,知道它所表示的含义。

难点:

手口一致的点数。

一、引入:设计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蝴蝶,蝴蝶来我们班做客了,数数看一共来了几只蝴蝶。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边数边出示数字。

2、这些蝴蝶飞来干什么呀?是的,是来找小花玩的,那我们帮蝴蝶数一数红色的'小花有几朵。

3、树下还有什么?(蘑菇)蘑菇有几个呢?(8个)①通过观察法、提问法、操作法激发幼儿兴趣。

二、认识数字8

1、蘑菇、蝴蝶、红花都是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8)8像什么呢?

2、集体认读8。讨论8还可以表示什么。

小结:所有数量是8的东西都可以用8来表示。通过讲解法、观察法认识数字8.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达成重点目标。

三、进一步认识数字8

1、看图画中还有哪些动物,分别有几只,谁一起来数一数。

2、游戏“开花”请幼儿根据老师说出的数字自由组合相应的人数。通过游戏法、点数,巩固对数字8的认识

《8和9的认识》是我这学期的数学教研课,在上课和评课中,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正确把握目标预设,关注课堂生成。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学会熟练地数数,并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3、能正确地读、写8和9,知道它们的大小,学会用数8和9描述身边的事物;

4、通过具体实物与8、9建立对应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在游戏活动中学数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一年级学生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我想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最好能结合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数学。在教学数数中,我采用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通过主题图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和9。学生一旦认真学习,就会让老师和同学有很多惊喜,学生们观察真的很仔细,这一点在之前我也没有发现,太让我惊讶了

三、创设生动、有趣并且“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基数与序数时,我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知“9个与第9个”的区别,学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展开了积极的思考,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能化解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也要注意情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由于一味地结合情境来教学,出现了情境设计的“牵强附会”,没考虑到情境对教学的干扰性,反而阻碍了知识的学习。今后这一点我要尤其注意,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多思考一下这个情境是否会对学生学习有干扰作用。

通过这堂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8和9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7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8和9的认识的教学。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

本节课上完后,感慨很多。1.可能内容较多,整体上时间较紧,学生有点吃力。2.在教学8和9的序数意义时,我设计了练习课,发现学生对序数和基数还是容易混淆,于是我就采用游戏的方法来达到效果。如:请从左数第8个学生站起来和从右数第8个学生站起来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基数和序数。3.学生在学习8和9的组成时,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总结出规律,效果很好。

8和9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7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我在这节课的具体做法有:

一、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8和9的认识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由此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三、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一点困惑:

对于8和9,学生都已经认识,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会写,在教学完8,9的基数与序数意义后,我又独立放了单独一块内容教学8和9的写法。很多学生写8和9已经很好了,对8和9的认识也比较到位,但是教材还是安排这些浅显的认识,到底有必要吗?还值得探讨。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故事。今天,数字王国里非常热闹,数字娃娃们在做游戏呢?数字娃娃0觉得自己太胖了(出示海绵制作的数字0),他想减肥,于是在腰间系了一根腰带(在0的中间系上一根绳子),结果,它变成了几?(8)数字娃娃6看见了直笑(出海绵做的数字6),于是对它说:你怎么变成8了呀?要减肥得多做运动,我来做个倒立给你看(将数字6倒过来),数字娃娃0一看也笑了:你也变了!你也变了!小朋友,你们看看6变成了几?(9)那我们今天就来和8、9交朋友。(板书课题:8和9)

【设计意图:以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1、到生活中寻找8和9。

师:生活中哪有8和9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做什么呢?(出示课本主题图)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它们的数量是多少?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师:出示教材第50页“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挂图学生同桌互相说,再汇报、交流。

生1:花坛的两边有8棵松树。

生2:花坛里有8朵美丽的花。

生3:黑板上写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生5:黑板的前面摆放着9盆花。

生4: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

生6: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共9个人整理花坛。

教师: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方法:按一定方位数蝴蝶的只数或者数一只做一个记号。)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图中树、花朵、大字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8表示)

板书:8

师:图中的盆花、蝴蝶、人物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用数字9表示)

板书:9

在黑板上画8个点,问学生:这有几个点子?8个小点子想加入9的队伍你们有办法吗?

【设计意图:经历8到9的过程,初步感知8和9的大小关系】

2、教学8和9的顺序。

a、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b、出示尺图,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这些数在尺子家族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展示尺子),你们猜一猜7的后面是几,8的后面又是几呢?你会读吗?还可以怎么读?(从大到小读或从小到大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实物上直观感知数字8、9)

C、拍手游戏:请你拍的和我同样多,请你拍的比我多一个,请你拍的比我少一个。同桌互相玩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8、9的大小关系】

3、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请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8<97<98>79>89>7

4、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设计意图: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没有像教材中那样直接呈现,而是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5、教学8和9的序数含义

这里有一群动物,它们想戴上漂亮的帽子。大家愿意帮帮它们吗?

(教学课本51页内容)同桌之间像这样互相提一个问题。

6、教学8、9的书写

(1)指导8的书写

首先让学生看课本第51页的黑体字8,问学生8

字像什么?师: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

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然后看第54页8的书写顺序图形,再出示田字格小黑板,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练习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正确书写数字的习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各小组“开火车”报数:从1到9,从9到1。

2、帮一帮:这些小帆船的船号顺序排错了,你能帮助改正过来吗?

471258963

(设计意图:巩固8、9的顺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设计意图:回顾整堂课的知识内容】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7〈88〈97〈9

8〉79〉79〉8

剖析: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3.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新课程带来的其中一大变化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转换、本节课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生生,师生评价、如在出示直尺图后,我让学生也来当当小老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学生在互问互答完以后,我会提醒提问题的学生,”你觉得他回答的怎样““把掌声送给××!”通过送掌声的活动,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里充满了掌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8和9的认识》我在这堂课的课前准备时间上花的比较多,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课后,每个听课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意见,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学会熟练地数数,并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3、能正确地读、写8和9,知道它们的大小,学会用数8和9描述身边的事物。

二、过程目标:通过具体实物与8、9建立对应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观察、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索数的组成。

三、情感目标: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变的更为多元,更为具体,如何恰当地把握课时教学目标,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疑问,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比如在把握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上,往往被目标所困,放不开手脚,当课堂有很好的资源生成时,却被自己轻易的扔掉了。如在听铃声拍手过程中,我的要求是“老师敲铃你拍手,你比老师多一下,先听后拍,边拍边数”,有一些小朋友出现了多拍一下的情况,可我并没有深究为什么他们会多拍一下,是数的方法上的问题,还是由于算错的原因?我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带过。课堂是动态的,随时都会出现与预期的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我得随时作出决策,使目标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的实际。

《8和9的认识》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认识8和9;二是学会书写8和9。虽然在设计环节比较细,但也显示出教学步子比较小,内容上没有体现出一定的深度。这可能和当时构思这节课的时间比较早有关系,根据当时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能力、动手操作等方方面面的实际水平,我觉得在40分钟内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想法就是把这一内容上实、上细,免得因为内容太多而走过场。不过因为自己的惰性,也没有及时去了解学生现在的实际水平,就只是在小范围作了调整。所以到那天上午上出来的课,自己也感觉内容有点单薄,因为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及能力是天天变化的,我应该及时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