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日暮阅读答案,本文共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暮阅读答案

日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9、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10、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

9、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要点出景物和说明特点)(2分)

10、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和迟暮,意合即可。)(2分)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释:安史之乱之后,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逃难寓居夔州瀼西东屯期间,写下这首诗。

【问题】

(1)“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一句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2分)

(2)请赏析“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一句中的“暗”“秋”二字的妙处。(2分)

(3)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1)(2分)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

(2)(2分)用“暗”“秋”渲染了凄寂幽邃的氛围,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

(3)(2分)抒发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日暮杜甫阅读答案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释:安史之乱之后,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逃难寓居夔州瀼西东屯期间,写下这首诗。

【问题】

(1)“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一句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2分)

(2)请赏析“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一句中的“暗”“秋”二字的妙处。(2分)

(3)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参考答案】

(1)(2分)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

(2)(2分)用“暗”“秋”渲染了凄寂幽邃的氛围,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

(3)(2分)抒发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公式

一、第一段作用:

两方面①内容:从本身和主题两方面说②形式:结构和手法。

答题方法1、交代故事发生背景,人物所处环境

2、引出下文故事情节,为下文做铺垫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二、分析人物形象:

①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②通过外貌、语言、行动揣摩人物心理③注意小说活动的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通过以上四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另外,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析。

答题方法:——是——的——

例如:某某是一个敢爱敢恨、勇敢执着、爱憎分明……的农民形象

三、环境描写作用:

答题方法: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时令、地点等;渲染——的气氛;表现烘托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四、情节的作用

情节的作用一般有: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照应前文 提供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刻画人物性格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答题方法:……情节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五、修辞手法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只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六、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生动真实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的展开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说明文阅读如何概括“说明文中的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1)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2)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3)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复杂内容的文章。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日暮杜甫阅读答案-日暮杜甫赏析

导读:

杜甫的晚年较为心酸凄苦,所以诗大多带有抑郁、不欢的基调。其原文如下: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 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 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 何须花烬繁。

日暮杜甫阅读答案:

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日暮杜甫翻译:

牛羊回到低处的栅栏

一扇扇门依次关闭,

风月纵横,夜晚清新而美好

可惜此地并非故乡。

我听见黑色的水流进石头的缝隙

草叶上的露水轻盈地滑向秋天的.根部……

一切似乎都在时间中走向低处。

我退居斗室,听见灯花如一声低语爆发

赞美一头不合时令的梨花

感到岁月的告别,

在穿窗而入的微风中颤栗。

日暮杜甫字词解释: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的杜甫在流寓夔州(重庆奉节)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日暮杜甫中心大意:

这首诗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日暮杜甫背景:

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杜甫在流寓夔州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

日暮杜甫赏析:

西一带,地势平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黄昏时分,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山村寂静的景色:“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首联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牛羊下来久”句中仅著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从阒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秋夜,晚风清凉,明月皎洁,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丽如画,无奈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淡淡二句,有着多少悲郁之感。杜甫在这一联中采用拗句。“自”字本当用平声,却用了去声,“非”字应用仄声而用了平声。“自”与“非”是句中关键有字眼,一拗一救,显得波澜有致,正是为了服从内容的需要,深曲委婉地表达了怀念故园的深情。江山美丽,却非故园。这一“自”一“非”,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夜愈深,人更静,诗人带着乡愁的眼光观看山村秋景,仿佛蒙上一层清冷的色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这两句词序有意错置,原句顺序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洁净!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词序的错置,不仅使声调更为铿锵和谐,而且突出了“石泉”与“草露”,使“流暗壁”和“滴秋根”所表现的诗意更加奇逸、浓郁。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

景象如此冷漠,诗人不禁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更觉悲凉凄怆:“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杜甫居蜀近十载,晚年老弱多病,如今,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既渺茫,归乡又遥遥无期,因而尽管面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似乎在预报喜兆,诗人不但不觉欢欣,反而倍感烦恼,“何须”一句,说得幽默而又凄惋,表面看来好像是宕开一层的自我安慰,其实却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

“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姜斋诗话》)王夫之对杜诗的评语也恰好阐明本诗的艺术特色。诗人的衰老感,怀念故园的愁绪,诗中都没有正面表达,结句只委婉地说“何须花烬繁”,嗔怪灯花报喜,仿佛喜兆和自己根本无缘,沾不上边似的,这样写确实婉转曲折,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更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艺术上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以上这篇日暮杜甫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②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②苍:苍天。

1.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诗歌开篇写诗人面对萧瑟秋景,心乱如丝。一个“乱”字,统领后文作者积蓄已久的种种愁思怨意。

B.“小摇落”指秋风摇落片片黄叶,让人联想到诗人如同黄叶般飘零沦落的身世和命运,触景而生情。

C.颈联作者直斥奸佞小人,表明自己道义犹存,苍天可鉴,既有对小人的愤恨,也有对自己人格的自信。

D.作者一生历经宦海沉浮,在华发苍颜的晚年更遭贬谪,身陷不幸又衰老憔悴,激起了读者更多同情。

E.“挂衣冠”指辞官归隐,而辞官归隐在此时此刻已太迟,更深一层写出作者贬官之后的愤懑无奈。

【答案】AE(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解析】A项,“乱”字统领全文种种愁思怨意错,统领全文感情的是“羁绪”二字。E项,“愤懑无奈”错。最后一句意思是作者深陷政治漩涡,如今想辞官归隐也太迟,表达的是悔恨之情。

2.请简要分析本诗颔联用典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用了屈原被流放和白居易被贬逐的典故。(2分)

作用:①内容上,借屈原和白居易被贬之事写出了自己遭受冤屈、谪官异乡这一现实。(2分)②主旨上,以屈原和白居易自喻,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品德高尚、节操坚贞。(2分)(若答“结构上:承接上文‘羁绪’二字,是对作者此时万千愁绪的具体阐释。”亦可酌情给分)

【翻译】

水国秋风萧瑟被西风摇落片片黄叶,漂泊在外的我的心绪被撩拨得乱如发丝。像是屈原在江边深情吟诵的地方,又像是白居易江边送别的时候。你们怎么能诋毁中伤我的道义所在,我的这份心思只有那苍天才知道。苍白的容颜如今又增添了些许白发,现在想辞官归隐已经太迟了。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关于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这类的题目通常不难,先看选项凭自己的感觉圈出一些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认真对照原文即可。关键是要认真读题找出关键词到底是让你找“符合”还是“不符合”的;如果是让你找某某的含义,一定要注意选项中叙述正确但是并不是讲其含义的内容,并把它排除掉;

如果说是让你找适合选文的标题的话,先从首尾两段入手,找出关键的内容,确定某几个选项,再从剩下来的内容中确定正确的答案;这类题型的最后一题大部分是概括类的,只要逐段逐段地找出关键语句最后再依据题目条件进行删改概括整合即可;

不过也有可能会出对某某下个定义的题型,也不要怕,抓住ABC,即A是B的C,例如对文章中的年夜饭下个定义,A就是年夜饭,B就是文章中概括出来的年夜饭特点,C就是年夜饭的本质,那么答案就是:年夜饭是一种在农历除夕家人一起吃的一顿团圆饭。这样就很清晰明了。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②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②苍:苍天。

1.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诗歌开篇写诗人面对萧瑟秋景,心乱如丝。一个“乱”字,统领后文作者积蓄已久的种种愁思怨意。

B.“小摇落”指秋风摇落片片黄叶,让人联想到诗人如同黄叶般飘零沦落的身世和命运,触景而生情。

C.颈联作者直斥奸佞小人,表明自己道义犹存,苍天可鉴,既有对小人的愤恨,也有对自己人格的自信。

D.作者一生历经宦海沉浮,在华发苍颜的晚年更遭贬谪,身陷不幸又衰老憔悴,激起了读者更多同情。

E.“挂衣冠”指辞官归隐,而辞官归隐在此时此刻已太迟,更深一层写出作者贬官之后的愤懑无奈。

【答案】AE(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解析】A项,“乱”字统领全文种种愁思怨意错,统领全文感情的’是“羁绪”二字。E项,“愤懑无奈”错。最后一句意思是作者深陷政治漩涡,如今想辞官归隐也太迟,表达的是悔恨之情。

2.请简要分析本诗颔联用典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用了屈原被流放和白居易被贬逐的典故。(2分)

作用:①内容上,借屈原和白居易被贬之事写出了自己遭受冤屈、谪官异乡这一现实。(2分)②主旨上,以屈原和白居易自喻,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品德高尚、节操坚贞。(2分)(若答“结构上:承接上文‘羁绪’二字,是对作者此时万千愁绪的具体阐释。”亦可酌情给分)

杜甫《日暮》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⑴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评价说“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你认为诗人含蓄蕴藉之笔是哪一句?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⑴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情景。

⑵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⑶含蓄蕴藉之笔是“何须花烬繁”。整首诗表现了山村寂静的景色,景色冷淡。最后一句诗人嗔怪灯花闪动,一切美好景色、恬静的氛围仿佛与己无关。“江山非故园”“头白灯明里”,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衰老感及怀念故园的愁绪。

注释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的杜甫在流寓夔州(重庆奉节)瀼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译文

牛羊回到低处的栅栏

一扇扇门依次关闭,

风月纵横,夜晚清新而美好

可惜此地并非故乡。

我听见黑色的水流进石头的缝隙

草叶上的露水轻盈地滑向秋天的根部……

一切似乎都在时间中走向低处。

我退居斗室,听见灯花如一声低语爆发

赞美一头不合时令的梨花

感到岁月的告别,

在穿窗而入的微风中颤栗。

赏析:

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瀼西一带,地势平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黄昏时分,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山村寂静的景色:“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首联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牛羊下来久”句中仅著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从阒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秋夜,晚风清凉,明月皎洁,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丽如画,无奈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淡淡二句,有着多少悲郁之感。杜甫在这一联中采用拗句。“自”字本当用平声,却用了去声,“非”字应用仄声而用了平声。“自”与“非”是句中关键有字眼,一拗一救,显得波澜有致,正是为了服从内容的需要,深曲委婉地表达了怀念故园的深情。江山美丽,却非故园。这一“自”一“非”,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夜愈深,人更静,诗人带着乡愁的眼光观看山村秋景,仿佛蒙上一层清冷的色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这两句词序有意错置,原句顺序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洁净!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词序的`错置,不仅使声调更为铿锵和谐,而且突出了“石泉”与“草露”,使“流暗壁”和“滴秋根”所表现的诗意更加奇逸、浓郁。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

景象如此冷漠,诗人不禁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更觉悲凉凄怆:“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杜甫居蜀近十载,晚年老弱多病,如今,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既渺茫,归乡又遥遥无期,因而尽管面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似乎在预报喜兆,诗人不但不觉欢欣,反而倍感烦恼,“何须”一句,说得幽默而又凄惋,表面看来好像是宕开一层的自我安慰,其实却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

“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姜斋诗话》)王夫之对杜诗的评语也恰好阐明本诗的艺术特色。诗人的衰老感,怀念故园的愁绪,诗中都没有正面表达,结句只委婉地说“何须花烬繁”,嗔怪灯花报喜,仿佛喜兆和自己根本无缘,沾不上边似的,这样写确实婉转曲折,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更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艺术上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①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释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答: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要点出景物和说明特点)(2分)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

答: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和“迟暮”,意合即可。)(2分)

试题: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3分)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2: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忆诗。她遭受了重大变故,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