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读后感600字
- 文档
- 2024-06-14
- 119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三十六计读后感600字,本文共12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炎炎夏日,我要寻找书中的一片清凉,于是漫长的暑假我就与书相约。
读完《三十六计》,我被一个个或惊心动魄或出奇制胜的计谋故事所吸引了。书中一共有六套计谋,依次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一套中各包含六条计谋,总共三十六计。
在这三十六计中,我最欣赏的是第一计,瞒天过海。这个计谋讲的是公元583年,陈叔宝当了陈朝皇帝后,整天下理朝政,搞得民不聊生。当时,隋文帝已统一北方,他深知陈朝国力已不堪一击,便想灭了陈国,可是隔着一条长江天堑,如何进攻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呢?老臣高颖向他献了一计。隋文帝一声令下,只见帐篷林立,军旗飘扬,人喊马嘶,一派战前景象。见这个阵势,陈朝将领以为隋军即将攻城,顿时紧张起来,召集全部对马,准备决一死战。哪知剑拔一弩一张等了好几天,隋军却撤了回去,这时,陈朝上一上一下一下才松了一口气。可是不久,隋军又安营扎寨。陈军慌忙再度备战。这样反复折腾了几次,弄得陈军人困马乏,加上粮食又被隋军间谍烧光,陈军更是进退两难。这样,陈朝军士气衰竭,隋军不费一兵一卒就灭了陈国。读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要想得到某样东西,不能硬抢,要智取,这样才能更好得取得。
书中有一个清凉的世界,人世间的一切,无论过去,现在或是将来,我都能在书里找到他们!
合上书本,我想开了:在我们的脚下,我们的远祖们,虽然遥遥隔了五千年,但在书本之上心灵之上分明盘旋着一群圣贤的灵魂!他们像一位位远年的老人,蔼霭然朝我笑着!我很想抚一摸一他们慈祥的皱纹,倾听他们博博的脉动! 于是我又翻开了书本……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三十六计》的书,它集合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思想和丰富战争经验是一部兵法与智谋的奇书。它共分六套计谋,每套分六个计策,共有三十六计。本书以精彩的智谋故事为主题,形象生动地讲解了军事方面的知识。使我了解了相关的军事常识和
快乐而又短暂的寒假又过去了,在这个寒假里我看了很多有意义的课外书。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课外书是《三十六计》。
这本书凝聚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战争经验,是一部兵法和智谋的奇书。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全书共分六套谋略,即胜战计、敌战计、功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百战计。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走为上这一计策。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听见别人说:“三十六计,走为上”。我就想走不就是逃跑吗?为什么还是上计呢?于是,我第一个看了这一个计。
原来,走为上指的是,敌人兵势强大,不可抵挡,已经占据了中,我方不能战胜他,那么留给我们的出路就只有三条:要么投降敌人,要么请求讲和,要么撤退逃走。如果是投降,就等于彻底失败了;如果是讲和,敌人必定会提出苛刻的条件,所以我们也等于失败了一半;如果是撤退,那么并不代表我们失败了,而是为以后的胜利积蓄力量,寻找转机。
比如在楚庄王在位的时候,为了成就霸业,发兵攻打附近的庸国。一开始没有进展,后来,楚国的师叔决定用“走为上计”来灭庸国。楚国一交战就站退,接连七八次,庸国以为楚国很弱就骄傲起来一直追杀楚国。这时,楚庄王赶来包围了庸国,歼灭了庸国。在这次战役中,楚国巧妙地运用这一计策使庸国骄傲,然后一举击败庸国,真是妙用啊!
但是,现在我们通常说:“三十六计,走为上”似乎是为自己的逃避找理由。比如在我们不想做某事的时候,我们就会说这句话。
大家看过《三十六计》这本书吗?《三十六计》中包括了许许多多的战争计策,如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等六计,其每计又一分为六,合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古代战争中取胜之道,它告诉我们哪怕是败也要保存实力。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运用三十六计,它可帮人解困。
今天我就讲讲《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歇后语,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走为上计的意思是:为了保全部队的实力,实行有计划的撤退也没有什么罪责,同样符合用兵之道。
一次,我正在做一道4○7=18;8○3=14;问9○7=。我正在想○里应该填什么符号,但是,我失望了,加、减、乘、除都不行,便破口大哭起来:“什么狗题目,做都做不出来。”爸爸听见了走过来对我说:“不能死板硬套,不能只用一种方法,可以再用别的方法试试。”我左思右想,过了半晌说:“○后面的数乘2再加上○前面的数,就等于等号后面的数。所以9○7=9+7×2=23,对吗?”“对,我的乖儿子真聪明,”爸爸自豪地说。
我想这也算是“走为上计”的另一种用途吧!
《三十六计》这本书中教你胜之有理,败之有道。可以用一句话代替:看《三十六计》会让你更聪明、机灵,学习中不会再死搬硬套,可要活学活用哟!
最近,我读了《三十六计》这本书。这本书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的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
这本书讲到的很多计谋,是根据古代一个叫孙武的人写的《孙子兵法》改编的。我看了之后,觉得其中有些计谋特别有意义。比如,隔岸观火,暗度陈仓,声东击西计,围魏救赵,以逸待劳等计谋。其中调虎离山计中的“虎”指敌人,“山”指有利的形势和条件。军事上指的是调动敌人,使敌人处于被动局面,出现漏洞,己方再乘虚而入,取得胜利。文章为了让我们小朋友看得懂,说了这个计谋的意思之后,又讲了一个战国时代赵国和秦国打仗的故事。当时,秦国的大将是白起,赵国的大将是廉颇。打仗的地点在长平。廉颇打仗很厉害,但秦国派人宣传说秦军不怕廉颇而怕赵括。赵王信以为真,换掉廉颇。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赵王中了秦国的调虎离山计。后来秦国又用了两次调虎离山计,使得赵国在这场长平之战中终于彻底失败。(.)
我从《三十六计》中,还懂得了“空城计”讲的是诸葛亮运用计策让敌人退兵的故事。“围魏救赵”意思是避实就虚,使敌人受到牵制,从而用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功。“打草惊蛇”比喻在不明敌人真相的情况下,通过试探性的行动,引诱敌人暴露出真相。“顺手牵羊”是趁敌人出现差错时,乘虚而入,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来扩大战果得计策。
现在这本书上讲到的很多经验,都被外国的很多大老板用于公司管理上。我真为我们中华民族骄傲,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再这个暑假,我看了许多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书。它集历代韬略、诡道、兵法之大成,素有“谋略奇书”之称。它不仅是中国古军事指挥理论的经典之作,而且其思想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书对青少年的处世有着积极指导借鉴意义。
古今中外,英雄无数,英雄与英雄之间,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的事迹已经成了人们在生活,处世等诸多方面的典范、也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佳话。这本书中所谈到的每一计,都有军事商业,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事例,每一计,每个事例都是智慧的体现,在展现它博大精深的智慧同时,也延伸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书中的计各来源颇广,有的来源于历史典故,如围魏救赵;有的来源于古代兵书,如声东击西;有的来源于日常用语,如指桑骂槐;有的来源于诗人的诗句,如擒贼先擒王,李代桃僵。虽然这些计谋表面上好像跟我们的现实生活与技巧,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许许多多生活启迪,和做人道理及学习方法。让我更高兴的是:这本书还让我结识了一大批古代杰出的谋略家与军事家。它不仅适合大人看,也适合我们看,里面既有原文、译文,点评,又有许多扣人心弦、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深深地沉浸在书海之中。
《三十六计》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很多技能,它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就是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哪怕是麻烦,只要将事情巧妙的做好,这便是智慧的所在。透过它也让我清楚认识到,生活中仍有很多的事物有待我们去挖掘与探索。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放暑假了!
暑假里,我可以不那么忙碌了,更兴奋的是:我有足够的时间一口气把一本本课外书读完了!嘻嘻,还可以适当玩会儿电脑、看会儿电视了!不过,要说我的最爱,那当然是看书!
这不,一放假,妈妈就给我买了好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三十六计》。这是一本集合了中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和丰富战争经验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兵法和智谋的奇书,被誉为东方思想宝库的“明珠”,与《孙子兵法》并称为“古代兵法双绝”。书中的计名有来源于诗人名句的“擒贼擒王”、“李代桃僵”;有源于历史典故的“欲擒故纵”、“围魏救赵”;有源于日常用语的“指桑骂槐”、“无中生有”……
我常常静坐在书桌旁边,拿起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有时我会觉得我自己就在诸葛亮身边,静静地看他端坐在城楼之上,悠闲自得的抚琴,而城下的魏军将领司马懿正在疑心不已:“是撤退?还是?”当我看到“树上开花”时,我常模仿张飞的样子:“我是燕人张飞!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这时,常把妈妈引来,她总笑着说:“吓死我了!你这个熊孩子,模仿的挺像张飞!”其实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也会大喝一声:“我是超人王子胥!谁敢与我一战?”这样也怪,困难就被克服了。
还有书中的“抛砖引玉”、“金蝉脱壳”、“打草惊蛇”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但是,我们平时学习可千万别“瞒天过海”“浑水摸鱼”哦!遇到“偷梁换柱”“无中生有”“顺手牵羊”的事情可别“隔岸观火”啊!哈哈,看看我在这里“反客为主”“抛砖引玉”了!
同学们,看到这里,你一定也喜欢上这本书了吧!那就赶快买上一本,尽情的读吧!
“昨天没有好好复习,又在‘混水摸鱼’啦!”
“知道你这次考得好!老师刚批评了我,你又来‘趁火打劫’,真的不够义气!”
“我们就守在球门前来个‘以逸待劳’。”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用上了三十六计啊!但三十六计究竟是什么呢?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并称为古代兵法双绝。三十六条计策按照各自特点分为六组,分别为第一组胜战计,第二组敌战计,第三组攻战计,第四组混战计,第五组并战计,第六组败战计。原书对于各个计策的解释都是按照《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军事家的奇正虚实之术推演而来,含有朴素的辩证法。
不过说实话,对于周易和辩证法我实在是懵懵懂懂,但是《三十六计》书中深入浅出的解释和有趣的故事,让我对古人的智慧结晶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引导我进行深入的思考。
比如其中的“暗渡陈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秦末农民起义后期的“楚汉之战”中,刘邦一方的大将韩信为了突破对方的重兵防守,一方面派人修复蜿蜒于山间的栈道,另一方面出奇兵抄小路经陈仓,攻取了目标――关中的咸阳。
所谓“栈道”其实就像我们经常看见的造房脚手架,不过是悬空架设在半山腰,想想就觉得颤颤悠悠的。对千年前的古人来说,修复栈道的艰巨程度可想而知。而且按照以往的经验,进军咸阳只能走这些栈道,所以对方大将章邯喝着茶,悠闲地等着韩信慢慢修路。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着了韩信的“道”。
这一计中,古人的经验和智慧告诉我们,不要死抱经验,墨守成规,而要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数学老师总是提醒我们,要学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只是完成一道道题目就万事大吉了。
《三十六计》一书带给我很大的启发,它让我清楚地认识到,生活中仍有很多的事物有待我们去挖掘和探索。
读《三十六计》纯属偶然。一则该书名字太过响亮,什么“借刀杀人”“笑里藏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等等太为常见。二则这么常见的书作为一个读书爱好者又是一个古典文化的附庸风雅者一直没读过,不合适。三则家里人买书正好赠了一本,你说巧不巧?这就好比瞌睡了正好第一枕头,反正我是不用专门掏钱买了。
印象最深的是“瞒天过海”计与“笑里藏刀”计中的故事。先说“瞒天过海”计,这是第一套战胜计中的第一计,源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大概讲了一个唐太宗为平天下率军欲过大海然而众将暂无对策,此时一人来声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请求见驾。帝大喜,率百官随至其家,见万户皆用彩幕密遮,室内皆绣幔锦彩,茵褥铺地。一度宴饮,突然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动摇,良久不止,揭开彩幕一看才发觉大军竟已航行于大海之上!
当时读时就心有疑惑却不能解,后做梦大致想象了下画面,再读不解之处俞多已。其一“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什么样的钟鸣鼎食之家可以单独拿出三十万的粮食?这样的人家应该是地方一巨,唐太宗可曾有闻?“万户皆用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这和平常人家或达官贵人家的房屋装修风格迥然不同,充满神秘色彩,不可疑么?“大军竟已航行于大海之上”皇帝与朝臣赴宴,三十万大军也一同去么,再者发现不对军中或朝臣无一人告知么?
还有一“笑里藏刀”编为第二套敌战计三十六计第十计。该计源于战国时期,秦国为对外扩张,派公孙鞅攻打魏国,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该城地势险要,工事坚固,难以从正面进攻。公孙鞅探得守城将领是与自己曾有过交往的公子n,于是休书套近乎,谈矫情还做出欲求和的种种假象。公子n受骗,崤山一带被轻取。
只叹公子n,为人太过天真。两军交战,更何况来扰者花费财力物力人力,千里迢迢声势浩大来了,在城外住着,不捞点好处会轻易撤退?还会主动求和?他背后的大王能答应?两军对战,各为其主,也为背后的责任,国家的意志,岂是私人旧时一点点交情可换取的?
读到后面发现有些计其实都是一生二二生三的演变,其中的故事有些可能因为时代的问题无法理解与想象,但从这样的经典中我依然可以学到很多。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集大成之作,被誉为东方思想宝库的“明珠“,与《孙子兵法》并称为古代兵法双绝。其依据古代阴阳变化之理,以辨证思想论述了战争中诸如虚实,劳逸,刚柔,攻防等关系,做到“数中有术,术中有数“。书中的计名来源颇广,有的来源于历史典故,如围魏救赵;有的来源于古代兵书,如声东击西;有的来源于日常用语,如指桑骂槐;有的来源于诗人的诗句,如擒贼擒王,李代桃僵。
这本书中所谈到的每一计,都有军事,商业,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事例,每一计,每个事例都是智慧的体现。在展现它博大精深的智慧的同时,也延伸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在将这本书看完之后,我深深被里面的事例所折服。它让我明白了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哪怕是遇到麻烦,只要将事情巧妙的做好,将麻烦巧妙的避开,这便是智慧的所在。
最初《三十六计》只用于军事。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它早已超越了军事著作的范畴,已经深入民间而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每一计都成为一句琅琅上口的成语,上至朝堂,下至市井,广为传诵运用。军事家以它运筹帷幄,政治家以它捭阖纵横,商家以它争赢取利,平凡人以它为人处世……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有各自的读法,并在其中汲取各自所需要的精华和养分,将它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譬如说经商,经商本身就是智力的角逐。商场如战场,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商家总是千方百计想些点子以达到争市场,创利润的目的。现在有很多酒店,烧烤园都有这样一个服务项目――代客保管剩酒。也就是将顾客喝剩的酒保管起来,陈列在一个精致的玻璃柜内,使所有人都看得见,瓶颈上吊有一个精美的卡片,标明主人的身份,它虽是一个小点子,却有惊人的效果!
顾客为这种新颖服务方式感动,同时看见别人的酒放在那样显眼的位置,想自己的也放在那儿,顿获一种满足感。当客人离去时,店家还会赠送一些小礼物,这种小礼物不仅可以证明顾客在店里还保留了一些酒,同时也起到了提示作用。顾客经常看到它,也就是提醒他该去喝酒了。下次他来喝酒,肯定只选这一家。代客保管剩酒不但巩固了回头客,还为其做了免费广告。从表面上,这只是一些新的经营方式,但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吸引顾客。而商家就是运用这种方式巧妙的做到了。
《三十六计》一书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它带给我很大的启发,充实了我的假期生活。透过它也让我清楚的认识到,生活中仍有很多的事物有待我们去挖掘,探索。
一、瞒天过海计
数学课上,史老师在认真地上课。正讲着呢,忽然喊道:“沈一涵,这道题怎么做?”
瞧,沈君正与徐工谈论“国家大事”呢,只见沈一涵慢吞吞地站起来,故意眯着眼睛,一脸无辜地说道:“老师,我眼镜没带!”嘿,亏他的,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眼镜明明就摆放在课桌上。
“快戴好,到前面来看!”史老师气呼呼地说道,沈君立马戴上眼镜跑到黑板前看了半天,苦思冥想了好一会,才挤出个字_“这道…题目…的答案是36。49。”史老师看着他可怜的样子就放了他一马。以此警告,此计请君慎用。
二、故弄玄虚计
此计乃是余云天的拿手好戏。一天中午老师要去开会,余君见老师一走就迫不及待地跟前面同学讲讲、与后面同学说说;一会儿谈论游戏、一会儿讲笑话。大约过了30分钟,龚老师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立即安静下来,余云天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地从课桌里抽出一张纸,故意装出一幅沉思状,握着笔在纸上写呀画呀。龚老师又有事出门,前脚刚走,余君后脚就把纸塞回课桌,又开始云里雾里地瞎聊起来。以此警言,此计只有熟练者才能使用,请君勿用。
三、声东击西计
姚啸嵩和张倍均是使用声东击西的老手。一次体育课上姚君和张公心血来潮决定向女生发起一次强烈的进攻。主意一定,姚君便“若无其事”,悠悠然走到女皇黄若D的面前重重一推。黄若D始料不及,差点摔了个“嘴啃泥”,幸亏她一个弓步稳住了身子。她气得七窍生烟,随即想报仇雪恨_一个飞步一把擒住姚啸嵩,欲把他抓到老师处问罪。可她万万没想到张倍均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她身后。张公运足了气一个“大力金刚拳”,黄若D被推得眼冒金星,而姚君趁机溜之大吉了。哈哈,此计大功告成也!以此警告:此计危险性太大,请君勿用!
这就是我们班三十六计系列之一,欲知它计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开学时,王老师让我们读《三十六计》,可能王老师是为了让我们变聪明吧!过了几天,妈妈给我把书买了回来,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书读了起来。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被誉为东方思想宝库的“明珠”,与《孙子兵法》并称为兵法双绝。书中的计名来源颇广。有的来源于历史的典故,如“围魏救赵”;有点来源于古代的兵书,如“声东击西”;有的来源于日常生活,如“指桑骂槐”;有的来源于诗人的诗句,如“擒贼擒王”。
虽然我还没有将这本书读完,但我深深的被里面的事例所折服,它让我明白了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哪怕是遇到麻烦,只要将事情巧妙的做好,将麻烦巧妙的避开,这便是智慧的所在。我最喜欢的是第一计“瞒天过海”,因为我在生活中也有过瞒天过海的情形。
记得我在八岁生日的时候,我约了班上的几个同学,让她们在楼下等我,结果没过一会儿,我去了酒店,他们竟然在楼下等了我两个多小时,在星期一去学校的时候,看到他们都很不高兴的样子。我心里知道他们是在为那天的事情生气,我只好走过去问他们:“你们怎么了?”他们说:“那天你为什么骗我们?”我只好说:“那天,我来不及找你们了,我爸妈领我出去了,一时回不来,所以只好委屈你们在楼下等了。”她们也相信我的话了,最后我们又在一起玩了,其实我的心里一直很愧疚,我不应该骗她们,但我用了瞒天过海这一计,挽回了我们之间的友情,但我下决心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三十六计》讲到的每一计,都是智慧的结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读法,并在其中学习到自己需要的知识。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很多,它带给我很大的启发,深层次的知识我将进一步获知。这也是一本思维挖掘的书,让我们明白,很多问题要多方面、多角度的想,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教师点评:《三十六计》聚合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思想和丰富战争经验,是一部兵法和智谋的奇书。给四年级学生推荐这本书,一是教材的要求,二是训练学生思维理解能力,三是了解历史……小作者通过细心研读,收获颇丰。望我们向小作者一样爱读书,会读书。
暑假里,我读到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三十六计》,此书让我大开眼界。这是我国古代兵家宝典,集中国兵书计谋之大乘。它蕴涵了丰富的哲理,里面计谋无数。其中开篇“瞒天过海”之计,让唐太宗顺利过海;民族英雄郑成功用“声东击西”的计谋赶跑荷兰侵略者;三国时,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假痴不颠”借惊雷遮掩自己的才能和报复,从而摆脱牢笼,成就了一番大业;诸葛亮高坐城头,谈笑风声,演绎了令人拍案叫绝的“空城计”……其中最妙的要属“欲擒故纵”了。诸葛亮“欲擒故纵”,他连续七次抓住孟获,又连续七次把孟获放了。孟获认为自己很不知道羞耻,所以投降了。而我最早认识诸葛亮是在课文《草船借箭》里,并被他的镇定自若和超凡智慧所深深折服。今天再次在《三十六计》中感受到他的睿智和人格魅力,大为兴奋。他为收获人心竟然能如此耐心和用心。他真不愧是一代军事家和谋略家。
而我最感兴趣的是“围魏救赵”。此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就是说与其强攻集中的敌人,不如使用计谋将它分散,然后逐一击破;与其出兵正面打击敌人,不如迂回到它虚弱的后方,尔后将它置于死地。
这一计源于孙膑,是讲齐国帮赵国攻打魏国的事。孙膑使用“围魏救赵”占领了魏国的都城,等魏兵回到自己的都城中,齐兵早已在那里设下埋伏,魏兵大败而归。多么高明的计谋啊,以迂为直,避实就虚,当本军某部遭敌军围困不得突围时,救援的军队不应直接攻击围困的敌军,而选择敌方防守相对空虚、又地处要害的地区进行攻击,以迫使敌方撤围回援,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多么了不起的孙膑!我被他那份睿智所深深吸引。我对孙膑这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然这些计谋表面上好像跟我们现实生活并没有任何关联,然而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生活启迪、做人道理及学习方法。我更开心的是此书还让我结识了一大批古代杰出的谋略家和军事家。它很适合我们小孩子看,里面既有原文,译文,点评,又有许多扣人心弦、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小孩深深地沉浸在书海之中……
读书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三十六计》让我变得更加聪明。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畅游书海吧!你一定能收获到更多知识的。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