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 文档
- 2024-06-03
- 112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活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本文共1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活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新课程教学要树立了新的教材观,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一定要注意:关注新课程标准中的“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和“科学探究”对中考改革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化学教学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化学教学应以生活为本。因此,怎样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将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课题。下面谈谈生活化学在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充分利用生活资源,重视生动形象化教学
初中学生喜欢形象生动的东西,而由于化学知识的抽象性,为了使得学生能接受,就要求化学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把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结合起来,给化学知识赋予生动的内容和形象的反映,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到新的.知识。例如,在讲授第四章第二节《饮用水》时,很多同学对烧开水锅和盛开水的热水瓶形成的水垢不理解,因为我们饮用的是清澈透明的水,根本上看不到有固体颗粒存在,却为什么会形成水垢呢?这时,我们可用一只烧杯,取半杯的自来水,往水中滴入少量的肥皂水,用玻璃棒搅拌,很快我们会看到,水中出现悬浮物。对此我们就跟同学们及时讲解硬水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什么叫做硬水,硬水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软化。抽象的道理顿时形象化,学生豁然开朗。这样通过把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能够把抽象化为具体,把困难化为容易,学生自然喜闻乐见,快乐之情绪溢于言表。使抽象的化学知识放在学生自己最熟悉的情景之中去理解和记忆,就能做到轻车熟路,得心应手,而且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解决疑难的成功与快乐。
二、回归生活,加强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处处渗透着化学,如果能够把化学知识同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利用它去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为自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高兴。例如,在学习醋酸的知识时,除了让学生知道它的化学式为CH3COOH,学名为乙酸,可做调味品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它还有很多用途:
在烹调蔬菜时,放点醋不但味道鲜美,而且有保护蔬菜中维生素C的作用。
2.在煮排骨、鸡、鱼时,如果加一点醋,可以使骨中的钙质和磷质被大量溶解在汤中,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体对钙、磷的吸收。
3.患有胃酸分泌过少的人,如果经常用少量的醋作调味品,可增进食欲,又可使疾病得到治疗。
4.做鱼时,加醋烹饪不仅可以解除腥味,而且可以杀灭细菌。
5.醋还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将室内门窗关严,将醋倒在锅里慢火煮沸至干,便可以起到消灭病菌的作用。
6.用醋浸泡暖水瓶中的水垢,可以达到除垢的目的。把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思维,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离不开化学”。从而把那种死记硬背被动的学习方法改为积极主动,在应用中记忆、巩固知识的方法,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逐步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实验,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在实验中,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设计,通过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
如“重要的酸”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制指示剂:取一些花瓣、植物叶子、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后,各加入适量酒精溶液,搅拌浸泡。半小时后,再分别用四层纱布将浸泡出的汁过滤或挤出,就得到指示剂。将自制的指示剂分别装入滴瓶中,并贴上标签备用。然后在家里收集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清洁剂液、自来水等,用自制的指示剂检验它们的酸碱性,作好实验记录。
在我们新课程的教学大纲中,还设计了不少的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为实验试剂或实验装置,因陋就简,使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学生在简陋的条件做一些小实验,不像实验室中的药品和仪器那么齐全,就需要他们创造性地利用家庭已有的物品,更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如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鸡蛋壳成分测定的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实验等,这些家庭小实验就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我们的日常物品探究物质的性质,同时也体会到生活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把智力活动和操作过程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强调了“做中学”,重视直接体验和经验的学习,重视了知识行为的统一。同时因为实验贴近社会生活实际,把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际生活挂钩,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
化学给我们生活带来光彩和文明,将世界装扮得姹紫嫣红、绚丽多姿。生活处处有化学,样样离不开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结合生活化学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下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的新教材观,使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以生活为本,使我们的教学回归生活,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尽量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从而把化学知识生活化,我们的化学教学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生活中的化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文/常丽丽
摘 要:高中生学习比较紧张,有时不能明白学习的意义,将生活中的化学融入课堂,从身边的事实下手,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不是为了记住一些枯燥的方程式和物质的性质!而是为了应用,明白学习化学的价值!
关键词:生活实际;教学;价值;意义
高中生每天都很忙,忙得没空洗衣服,忙得没空吃饭,忙得没空打水,甚至忙的没空和父母说句话。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天奔波在宿舍、食堂、教室之间,忙什么呢?学!学!学!还是学!!!忙成这样,当我问学生学这些知识觉得有什么用的时候,在连续几届的高中生调查中,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觉得没用,好像只是为了考试,生活中根本用不着。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并不断地改良自己的教学设计,我是一名化学老师,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把生产生活中的知识、现象融入课堂是我最想改良的地方。
一、从新课中穿插生活常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的时候,学生课桌上的书本摆放方式就是分类方法,快速地找到上课所需的物品就需要分类方法得当,有按科目分的,也有按照课本、练习册、作业本分类的,但不同的分类方法都可以使学生迅速找到自己想找到的物品,这都是合理的分类方法。真正领会分类方法的意义不但对学习化学有帮助,也可以使学生日常生活的'安排更有条理。比如在学习氯气一节中从84消毒液入手,在预防感冒杀菌消毒方面应用很广,那么这种试剂又是怎么制备的呢?它为什么可以杀菌消毒呢?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有什么注意事项?84消毒液与洁厕灵是否可以混用呢?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不是为了记住一些枯燥的方程式和物质的性质!而是为了应用。
二、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实际中常见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
在学习化学平衡这部分知识时,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学生理解困难,但如果以拔河比赛或掰手腕这些现象加以辅助说明,当双方势均力敌时,处于平衡状态。虽然看似不动,但实际上双方都在用力。对于化学反应来讲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还在进行。(www.fwsir.Com)当打破平衡的外界条件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学生听后恍然大悟。这样的处理方式,学生非常容易接受,并且理解得非常到位。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很多是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理论性很强,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例如,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同一反应的不同物质表示,数值可能不同但是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这句话有很多学生不懂,为什么数值不一样,意义却一样呢?当时站在讲台上,我从教室第一排走到最后一排一共走了10步,我说如果我8岁的儿子走估计15步,那么这段距离是10步呢,还是15步呢?学生一下子都乐了。是呀,虽然数值不同但却表示的是同一段距离,意义是一样的。这种现象就好比小马过河。小马过河本是小马的妈妈鼓励小马独立思考,敢于探索的精神。但在这里却告诉大家同一条河用不同的参照对象来描述结果不同,但实际是一样的。还有例如,在学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时,电离是微弱的,水解也是微弱的,但是在描述时没有明确的宏观物质,学生靠想象解决问题比较困难。以醋酸钠溶液为例,我教学生这样理解,醋酸钠溶于水完全电离出1∶1的醋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水发生微弱的电离出1∶1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醋酸根发生微弱的水解出1∶1的醋酸分子和氢氧根离子。可以看成是去食堂吃饭打了两个馒头(其中一个代表钠离子,一个代表醋酸根离子),本来一样大,但是其中一个掉了一点点馒头渣(水解了一部分醋酸根离子),精细的称量两个馒头的质量(准确的测定两种离子的浓度),哪一个更大呢?学生不难理解,不但明白醋酸根的浓度比钠离子浓度略小,而且能发现醋酸分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与醋酸根、钠离子浓度相比较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差距太大了。
三、布置与化学有关的安全可行的家庭作业,进一步展现化学的神奇
在其中一次家庭作业布置中用白醋溶解鸡蛋壳,以证明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并且不少学生在亲自操作中发现要是用带色的醋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蛋壳不能溶解,看来是否溶解与醋酸的浓度有关。并且不少人看到了软膜包裹的鸡蛋,而且将鸡蛋倒出炒熟之后,鸡蛋是酸的,由此可见,鸡蛋膜是有小孔的。在元旦联欢晚会上,为了烘托气氛,我带领一部分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自制了少量易爆的炸药,制成踩炮。很多人都特别兴奋,不但懂得了制炸药的原理,而且不少人都掌握了安全常识。这样的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学生不但学得快,接受容易,更明白了学习化学的价值!
本文就当前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不吻合的现状,应用了将生活中的化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的相关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接受这样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并愿意在教学中付诸实现,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学习,注意搜集各种新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各科知识的普遍联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进入化学学科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会芬,丁素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医药教育。中国当代医药,(11)。
[2]周志强。论化学教学如何贴近现实生活。老区建设,(16)。
[3]桂耀荣。通过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来自课堂,(03)。
[4]格绒珠扎。新课程背景下要将化学教学融入生活中。读与写,2009(11)。
(作者单位 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
实验设计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实验目的明确,有针对性
化学教学实验的内容、范围和难度等,由化学教学目标所规定。抓住化学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化学实验,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对于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培养哪些技能技巧、哪些方面的能力、明确解决哪些主要问题、突出观察哪些实验现象、重点示范哪些基本操作、应概括出哪些结论,教师在让学生设计实验时要特别清楚,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顾此失彼。
二、实验现象明显、形象、直观
现象明显、形象、直观的化学教学实验,能更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在让学生设计实验时,尽可能地选择那些现象明显、形象、直观的实验,以保证实验所达到的效果。比如说,反应有气泡、有沉淀、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等。实验装置力求简单、整齐、美观。
三、实验内容安全、简洁、可靠
危险而不可靠的实验不仅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对学生心理造成恐惧,从而不敢再去设计实验,动手去做实验。教师在选择、准备和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四、实验过程、结论具有启发性
所设计的化学教学实验,应该在实验过程中或所得结论中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有助于学生对化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艺术,将讲与演示有机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培养学生能力。通过化学教学实验,使整个化学教学过程充满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作者:孙新雁 单位:新疆霍城县清水镇中心学校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必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弱化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强化探究式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一、探究式教学内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Schwab)首次提出将“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理科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创新,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突破口。要理解探究式教学,首先得厘清什么是探究。顾名思义,探究即是探索、研究知识的过程。探究的出发点是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落脚点在于问题的解决。由于探究复杂多样,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探究,指一切独立解决问题的活动,它既包含了科学家们的特定研究又包含了一般人解决问题的活动,而狭义的探究特指科学探究。所谓的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可见,狭义和广义探究的对象和方式所涵盖的范围有所不同。在此,根据广义探究理解的立场,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诱导学生产生问题,经学生自主理性思考、设计方案、讨论交流、实验探究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侧重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价值
新课改后,探究式教学越来越深入人心。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堂的核心灵魂,是开展化学教学的有效方式。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的价值对于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以及对学生学习化学起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具有多重价值,具体表现在迁移价值、认知价值以及情意价值等方面。首先,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过于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学习知识的过程,导致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却不懂得举一反三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而探究式教学则重点突出了知识的迁移价值,即学生基于先前的基础理论知识,将其灵活运用到后续的学习中去,这样一来,既巩固了旧知又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脉络。其次,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去自主建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组织、整理、归纳基础上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去接收知识的过程,所以说学生自身的内在认知结构与知识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正因为有了积极的探究认知活动,才得以让学生的认知结构逐步自我完善,即是说探究式教学的认知价值体现在:探究活动对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过程起着促进作用。最后,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种情感陶冶的过程。探究式教学包含着各种情感活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动态建构领会到某种情感,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既有理性层面的把握又有感性层面的体验,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举例
(一)以理论探究为价值取向的探究式教学举例
化学理论知识指人们在化学科学实践中通过各种感官而获得的一切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经验规律、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实验方法、化学观念、科学品质等方面。化学理论知识是化学实验操作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理论知识才能提升实验操作能力。笔者以为,探究式教学在化学理论中的应用可分四步走:设问、归纳、概述、应用,且第二步和第三部可任意调换。即设问:教师提出核心教学问题,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生生间交流、自主探究;归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的真理;概述:学生经探究讨论后对新知形成的概念;应用:将所学新知运用到科学技术、实践生活中去。例如,学生学习金属晶体时,从熟悉的宏观物质(金属)入手,学生归纳出金属共有的宏观物理性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金属晶体微观结构的4种基本堆积模型(用乒乓球模拟微观粒子),并学习各种模型的配位数及空间利用率知识;掌握从微观粒子视角来理解宏观物质性质的真正本质。又如,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通过展示铁钉生锈、火箭升空等图片,由一系列化学变化引出氧化还原反应;先从初中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入手,建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学生组内交流、观察元素反应前后变化,进而得出化合价升降可作为新判据;接着教师设问引出化合价变化的本质原因,学生通过资料卡片、原子结构、电子层模型图等深入探究出化合价变化是因为电子转移,在此基础上,学生又可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如此,不至让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感到枯燥、难学。
(二)以化学实验为价值取向的探究式教学举例
新课标强调:“高中化学教学应以实验为重要手段,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兴趣,增强探究式学习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可分三大步走:创设教学情景(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即实验探究过程、讨论交流并解决问题)、应用创新。例如,学生学习乙醇时,教师可按如下设计思路教学:展示乙醇实物来学习其物理性质→应用李比希的定量分析法,对乙醇分子式进行理论探究→学生猜测并动手组装乙醇可能存在的结构模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乙醇的结构→动画模拟乙醇与钠反应原理,强化学生形成的物质结构观→联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化学价值观。又如,学习简单有机物一节时,对于鉴别甲烷和乙烯,可设计如下教学过程:明确教学问题(如何鉴别甲烷与乙烯)→收集资料,根据两者分子结构不同设计实验方案(通入溴水,观察颜色变化)→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如此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还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探究获取新知的乐趣以及化学自身的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4.
[2][美]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戢守志,金庆和,梁静敏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30.
[3]郑长龙,李艳梅.论化学科学经验的传递机制———兼论化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功能[J].化学教育,,(09):11.
[4]兰祥春,高成.三重表征视野下“金属晶体”内容分析与教学过程设计[J].化学教与学,,(12):70.
[5]勒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教师通过研究性学习环境的创设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以优化课堂教学。
1、关于学习环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环境创设的理论基础,其基本观点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四个要素,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情境”即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协作”与“会话”即学习过程中人际和人机的交流、讨论和合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关键作用。“意义建构”即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它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这四大要素中,“情境”(即学习环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的背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都必须以之为依托;它是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学习过程充满活力的.条件。教师应该致力于学习环境的创设,并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和调控,发挥帮助学生探索发现的作用,促进学习者对其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这四大要素构成的环境我们姑且称之为“研究性学习环境”。
2、教学模式的确立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我们可称为研究性学习,教师在此创设的研究性学习环境中的形成的教学方式可称为研究性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初期需埋下伏笔,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本身对学生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呈现研究性学习情境,同时需注意设置必要的悬念与障碍,使研究内容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难度,促使学生形成渴望排疑解难、寻根究底的强烈愿望,逐渐地由“有疑必问”过渡到“自疑自解”。上述过程就是一种研究性教学模式。这一过程可概括为:设置情境一引出问题一确定探究方向一主动探索一研讨启发一点评升华。这可看出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和研究性学习环境创设下自然形成的,它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和教学规律的,同时也包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的。当然,研究性教学模式并不是僵化的模式,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从实际出发,去灵活地运用。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案例中的运用
在讲碘知识时,故意提问学生碘的用途。有的学生马上想起“食盐加碘”来。教师接着问:“食盐中加人的是碘单质吗?”一时学生回答不出,但又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如何用实验验证呢?”教师应追问。于是他们开始设计思路,自行分组进行讨论与实验。向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无蓝色出现。结论:食盐中不存在碘单质。那食盐中加人的到底是什么形式的碘呢?学生头脑中马上闪现出这一间题。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了两个参考方案。方案一:碘离子;方案二:碘酸根离子。为了寻求科学的答案,学生们再次思考、设计、判断、推导,不断地批判、假设、验证。过程如下:
(1)加人适量抓水,验证碘离子(I一)?是否存在:在NaCI溶液中加抓水和CCI,溶液,振荡。CCI;层无紫红色出现?说明食盐中无碘离子。(2)加少量IQ溶液,滴人适量稀H2S0,验证碘酸根离子(I0,一)是否存在。在NaCI溶液中加HZSOa和CC1,溶液,振荡。CCl;层有紫红色出现?说明食盐中有I03。
同学们很兴奋地讲述他们的发现,此时老师再给以适当的点评与鼓励,然后告诉学生们碘单质不能直接食用。而碘化钾口感苦涩且在贮藏和运输中易变化,也不被采用,所以食盐中的碘是碘酸钾。
在该化学教学中采取了以“间题”为核心形成情境要素;以“思考”、“讨论”为手段构成协作和会话两要素;以“实验、推理”为途径和以“发现”为目的形成意义建构要家。从上述教学案例可看出这一教学过程充分包含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同时也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它使我们的教育能培育出具有研究、探索、创新意识的现代新型人才。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多媒体应用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存在着一定的教学优越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工作中,教师与学生应为主体作用,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进行思考以及发问,过多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只会使得教师以来与此,板书被此取代。不仅如此,还能够影响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学生应在接收知识之后进行自我思考,过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使得失去自我反思的过程,只依靠多媒体技术进行答疑解惑。换一个角度进行考虑,多媒体技术也容易受到盲目运用,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清楚明白课堂的主体是围绕教师与学生展开的,因此,教学模式应是传统的板书与适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组成的,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设计提问过程,检验学生复习情况过程,板书设计等,课件可以在任何时候出现,从而起到一个补充调节的作用。
2、解决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促进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自然结合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一种突破与创新,为了能够使这种教学方式更好地被学生们接受,教师就要不断地更新个人的教学观念,并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整合,能够做到清晰地给学生们讲解。备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所讲知识与多媒体进行结合,在课件上充分地展示出重点以及难点,使得学生们能够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并加深对于课程的印象。
2.2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其实是学生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应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二者应进行有机结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之后,应进行实验实践的过程,而教师在讲解课程的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相应的足够资料,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与机会。
2.3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一个团体,只有教师整体的素质都有所提升,才能保证教学方法不落俗套,新颖别致。教师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够进行课件的设计,进行多媒体的运用,除此之外,还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内容,能够对学生的基本心理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在课件中进行体现。为了确保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落实,教育部门应创立能够掌握化学基本框架以及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的教师组织团体,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师团体的基本素质与职能。
论电子白板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初中化学具有教学资源丰富多样的特点,比如视频、图片、化学实验演示等。多媒体信息量较多,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传递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化学信息。这不仅可以使初中生的感知得以丰富,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尤其是电子白板不仅具有以上的优点,而且还可以改善传统多媒体课件的一些缺点。
一、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性
1不可过分夸大电子白板教学的重要性
尽管电子白板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子白板并不是全能,电子白板在部分情况下,并不能完全代替多媒体或者是传统的教学板书,化学教师不应该将电子白板的重要性过分性夸大,应该正确、合理地使用电子白板。
2电子白板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部分化学教师对电子白板的认知能力并不是很完整,导致这些化学教师在准备电子白板课件过程中,大多数是从网上直接下载的,还有的部分化学教师则是直接拷贝其他化学教师的.课件。这些化学教师在上课之前均没有认真分析化学课件的内容,进而导致在化学讲课过程中,由于自身对化学课件内容的生疏,不能有序地对化学课堂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通常情况下不能做到讲解知识的连贯性,就是想到哪就讲到哪。此外,还存在一个现象,部分教龄较长的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现代化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舍弃电子白板的应用,即便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其教学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存在缺乏创新、课件不充分的现象
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常会出现课件准备不充分或者是课件缺乏创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制作化学课件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创新思想,为了达到吸引初中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应该努力使设计形式达到新颖的效果,在最大程度上使化学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电子白板教学,可以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的信息化的进程,电子白板逐渐被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学也不例外。
相对于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电子白板教学具有较多的优势:可以通过动画形式向学生展示化学知识内容,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快速、全面地了解、掌握化学知识内容;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传统的课堂板书的时间,充分利用化学课堂教学时间,使教师在化学课堂上知识讲解量得以变大,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以开阔,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效率。
电子白板是一种辅助教学技术,可以将化学知识理论转变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图片,使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中应用电子白板,教师可以采取设计多个问题的措施,在学生观察图片或者是观察动画时,可以充分地调动创新思维,使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图片或者是动画,主动地寻求答案,为后期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一系列的基础,与此同时,学生还会充分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以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由此就会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有助于学生对难点、重点的理解
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中重点或者是难点的部分进行掌握,在化学教学的每一个阶段中,均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知识难点或者是知识重点,需要学生对此进行准确的掌握,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化学知识的初中生而言,掌握初中基本知识内容已经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掌握初中化学中的重点或者是难点更是实属不易。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准确掌握化学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化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这也是初中化学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之一。教师通过应用电子白板技术辅助化学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师对化学中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讲解,而且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3可以合理有效地对初中化学实验中的缺陷进行弥补
电子白板技术可以弥补传统化学教学模式的不足,可以将初中化学理论知识由静态化转变为动态化,由抽象化转变为具体化,可以使学生在生动化的动画以及形象化的图片中充分地感受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和化学物质的变化条件,从而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器材,大多数的还属于老式的、老化的实验器材,许多化学器材已经磨损,大多数的化学药品还是以前配置的,时间长久的化学药品早已失效。电子白板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缺陷,电子白板可以将化学知识内容和化学实验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
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化学教学中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正确、恰当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1.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常常给课堂带来新鲜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九年级化学学科中,物质的构成,学生从微观角度很难想象分子、原子的结构,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也很抽象、很模糊。如果我们能将分子、原子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观察分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化学变化等,使抽象化的微粒变得形象化,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2.丰富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真实和虚拟情景,缩短教学与现实的距离,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获得充分感知信息,激活思维想象,从而促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如在我一次主题为“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应用网络资源,通过论文、电子作品、材料样品制作、研究性成果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最新的化学、科技成果,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使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明确在初中学习化学的必要性,可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培养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并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加大课堂容量。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提高、在新教材中知识的急剧更新,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有必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以放大课堂教学的空间,扩展课堂教学的时间来提高教学效益。如化学实验的复习,如用常规手段教师很难把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仪器装置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若利用电脑模拟或录像,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单一形式或者组合形式来表现,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对学生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官的刺激,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容易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学习《燃烧与灭火》时,通过播放课本实验7-1(红磷和白磷与热水的实验)让学生理解物质燃烧的条件,再通过播放一段火灾逃生视频,由学生归纳火灾逃生的方法,犹如身临其境,学习起来更加投入。最后再播放《悉尼奥运会的点火仪式》,让学生试着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来解释这一伟大历史时刻产生的原因,真正实现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的'密切联系。教师也可以通过利用课余时间以学生为主角拍摄一些照片,或者自制一些体现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小视频,如酸雨对建筑或植被的腐蚀、“清水变牛奶”小魔术、用醋除铁锈、自制简易净水剂等,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实现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让化学还原于生活。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促进智能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具有形象、生动、具体,富于感染力等特点,因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力,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它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教材;它能够不受时空和宏、微观的限制,直接表现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使学生充分感知所学教材;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技能的训练。如对九年级化学《爱护水资源》这一课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自由分成五个小组,每一小组选择一样他们最关心的水污染或节水问题进行探究,并明确一周后进行统一汇报。每一组选择一刊,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工作并定期向老师汇报研究进展,教师随时关注每一组的研究动态,指导学生利用Fronpage将每一小组的内容串了起来,形成一个班级的水资源网页。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利用计算机查找资料,并制作了漂亮的演示幻灯片进行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参与、探索、讨论、交流、表述、汇报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团结协作,并自主建构了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能发挥巨大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了学生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质和信息素养。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教学的新突破,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引入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验可见度,降低实验的危害性,使化学概念抽象形象化,培养学生创造力以及丰富学生实验知识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化学实验;直观
信息化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飞跃。从工业生产中悄然兴起的信息技术不断潜入到教育科学领域,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又一重要手段。化学教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更大的依赖性。电教媒体这一技术似一缕微风给化学实验教学带来新鲜气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种种难题,起到优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基础,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提供了一定的趣味性,但有些化学实验因其过程复杂,现象不显,安全性差使得实验操作很难执行,造成好多实验无法完成,阻碍了教学活动的进行,而此时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克服了这些缺点,使得化学实验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因其操作灵活简便,内容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增强实验的可见度
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径,对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有很大的作用,因而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提高实验的可见度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用量以及巡回演示实验结果的方法,然而实验仪器放大是有限的,而其他操作方法浪费药品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在实验瞬间难以观察,以致影响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的引用克服了上述缺陷,提高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增强了实验的可见度,又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多媒体教学降低实验的危害性
许多化学实验具有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在课堂上难以完成实验演示,因此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解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来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引起学生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
四、多媒体教学使实验概念抽象形象化
在中学化学阶段,有的概念是以实验为主线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重视了概念的记忆轻视了概念的正确理解,因而对于以实验为主线的概念教学,教师必须把握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为形象,在实验中做到声音,图像,模拟实验与演示的有机结合,加深理解形成概念,优化认知结构。
例如,可利用多媒体模拟烯烃或炔烃的加聚反应过程,通过动画模拟断键过程和成键方式来加深对加聚反应的掌握。再比如对于一些化工生产过程,接触法制硫酸等,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形象逼真地实现每一步生产过程,强化记忆。
五、多媒体教学培养创造力
实验教学发展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自主设计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来。而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起到实验设计教学,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协作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多媒体教学“实验室”中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畅游发挥各自的才能,去探索化学世界。例如:物质的鉴别,通过多媒体实验室提供学生所需的试剂,由学生选择各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加以判断,计算机对各种方法所产生的各种现象都会模拟,并正确判断加以提示,有利于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多媒体教学使实验知识丰富化
电教媒体的大信息,大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化学实验知识内容丰富,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尽可能地获得较多的信息,多媒体是最有效的手段。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化学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丰富了化学实验内容,使原来难以操作或者无法操作的实验实现其可操作性,使化学实验更直观更形象。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组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挥其作用。
【摘要】分析了新课改的各种理念,提出应用“头脑风暴法”拓展思维的观点。同时详细介绍了“头脑风暴法”的起源以及在化学教学中各方面的应用。实践证明,它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要求。
【关键词】:化学学教学; 头脑风暴发法; 发散思维
一“头脑风暴法”的概念及特点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又称集体思考法或智力激荡法,“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原指精神病患者头脑中短时间出现的思维紊乱现象,病人会产生大量的胡思乱想。奥斯本借用这个概念来比喻思维高度活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
头脑风暴的特点是让参与者敞开思想,集体讨论,相互启发、思维互补、相互激励、相互弥补知识缺陷,引起创造性设想的连锁反应,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最后对提出的设想逐一客观、连续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黄金”方案。
二“头脑风暴法”理论依据
“头脑风暴法”最初用于广告设计,后来在大型企业的信息分析决策中被广泛地应用。其理论依据是模仿了人类大脑神经元发散型的结构,把我们的思维形成一个思维地图。构成我们大脑神经的神经元,就好像是一棵大树,分出无数的枝杈,这些枝杈就是神经元的树突,树突越多,就越容易和其他神经元相连,人也就越聪明。“头脑风暴法”符合我们自然的记忆模式,同时它也强调逻辑性,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信息、激发灵感。这种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
三“头脑风暴法”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创设一种自由的气氛,参加者不应该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提出独创性的想法,甚至是荒诞的想法。
2.在现阶段量有价值,而不是质。提出的建议越多越好,发言量越大,意见越多种多样,所论问题越广越深,出现有价值设想的概率就越大。
3.延迟评判。一切评价和判断都要延迟到头脑风暴结束以后才能进行。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评判约束与会者的积极思维,破坏自由畅谈的有利气氛;另一方面是为了集中精力先开发设想,避免把应该在后阶段做的工作提前进行,影响创造性设想的大量产生。 4.禁止批评。绝对禁止批评是头脑风暴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参加头脑风暴会议的每个人都不得对别人的设想提出批评意见,因为批评对创造性思维无疑会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发言人的自我批评也在禁止之列。有些人习惯于用一些自谦之词,这些自我批评性质的说法同样会破坏会场气氛,影响自由畅想。
5. 取长补短,鼓励参加者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
目前,这种方法在企业培训方面运用的比较多,但很少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来。笔者遵循“头脑风暴法”的规则,尝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并且有诸多收获。
四“头脑风暴法”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习惯、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运用“头脑风暴法”可以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确保大部分甚至是所有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由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和整合的过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特别是我们这些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法”能够更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语言学习的过程转化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过程。
1、确定议题
一个好的“头脑风暴法”需要从对问题的准确阐明开始。因此,老师必须在头脑风暴前确定一个目标,使学生明确通过这次讨论解决什么问题,同时不要限制可能的解决方案的范围。一般而言,比较具体的议题能使学生较快的产生设想;比较抽象和宏观的议题引发设想的时间较长,但设想的创造性也可能较强。对于我选择的教学片段,主要的议题是“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2、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任命组长,并且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这样学生在讨论发言时可以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进一步促使学生踊跃参与、活跃思维。针对教学内容实际,我在教学中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讨论时间限制在十分钟。
3、实施“头脑风暴法”教学
依据“头脑风暴法”的特点、原则,当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产生新观点的时候,这种情景就叫做“头脑风暴”。老师简明介绍讨论问题的内容,扼要介绍各种系统的设想和方案,然后激发学生踊跃发言,一些有价值的设想,往往可以经过“思维共振”的“头脑风暴”来产生。在相互启迪之下,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开阔,这种发散性思维和“头脑风暴法”的训练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灵活地思考,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达到思维的互补
下面以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研究说明“头脑风暴法”的使用过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播放flash动画“死狗洞”——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附近有一个“死狗洞”,狗、猫等动物一走进去,挣扎几分钟就死了,人却可以安然无恙地通过这个洞。迷信的人因此说,洞里面有“屠狗妖”。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异的现象呢?原来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关,那么,二氧化碳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哪些方法研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分组讨论
交流设计:教师采用“头脑风暴法”,有学生讨论需研究二氧化碳的哪些物理性质?交流后进行分组,分为密度组、溶解性组、能不能供给呼吸组。交流结束后,教师作实验前的提示:合作;记录;需要仪器与教师联系。
分组实验
自主探究:学生按设想完成实验。(1)密度组:收集一瓶空气和一瓶二氧化碳均为(250ml),放在天平上称量。(2)溶解性组:取15ml注射器一个,抽取10ml二氧化碳,将注射器竖浸入5ml水中,观察注射器中剩余气体情况。(3)呼吸组:两个小白老鼠,两个250ml的烧杯,一瓶CO2气体。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密度组:天平指针偏向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溶解性组:注射器中剩余气体为5ml ,证明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中。
呼吸组:在倒有半瓶CO2的烧杯中小白老鼠8分钟内死亡,另一个则安然无恙。
教师引思:有没有其他方法也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教师演示:在一只250 mL的烧杯中,放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用一个100mL的集气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有何现象发生?
解释与结论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可溶水。
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等。
学生在实验中,积极、认真、投入、合作;实验后意犹未尽,他们感到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可以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思路宽了,方法多了。课堂中学生真正动了起来,体现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巨大的潜力。
4“头脑风暴法”教学评价
老师在综合大家的意见后,进而提出最终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在对“信息具有哪些特征”进行头脑风暴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传递性、传播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可处理性、可存储性、可转换性、真伪性、事实性、相对性、可依附性、滞后性、可触摸性、载体性、不完全性、可再生性、等级性、主导性、表现性、实用性、不确定性等二十几种特征,尽管这些特征有些是不确切的甚至是错误的,但这些都是学生智慧的火花在闪现。头脑风暴完成之后,我又对这些特征进行了分析、综合,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信息的基本特征。
通过实际运用,我们发现“头脑风暴法”适合大多数的复习课或概念性不强的新授课。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清晰、准确地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同时,它还能帮助学生将大家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整理成完整的和有价值的思想、方案、行动计划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运用“头脑风暴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运用“头脑风暴法”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禁止批评、自由畅谈、追求数量、取长补短。此方法的目的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所以要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提出独创性的想法。尤其要鼓励平时比较内向或不爱发言的学生多发表意见,提醒学生可以利用别人的思维火花来点燃自己的灵感和智慧。但切不可随便打断学生的发言,不可随意批评学生的设想。
其次,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都可以实施此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就一个主题自由畅谈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师不发表任何评价,但当学生有困难时要适时启发、引导和鼓励。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作个小结,纠正明显不妥的表达。
再次,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从平时的生活中汲取灵感,在课堂创设真实或仿真的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课堂教学拓展的宽度与广度,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并满足学生需求。唯有如此,学生才可能变被动的学习、无奈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愉快的学习。
总之,“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技能,一种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头脑风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优势与实力,感受到参与和成功的愉悦。
参考文献:
林重德.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1
吴星.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9
1。1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学生只能够通过书本或者是教师的讲解来获得化学知识,对于一些物质变化和微观物质的运动只能够靠头脑想象来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使得一些微观物质的运动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变成动态、立体、有形的物质,这样一些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就变得极其容易理解,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将金属的冶炼过程进行展示,尤其是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由于课程时间较短,学生较多,导致了学生的注意力下降,而多媒体技术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金属的冶炼技术和冶炼的原理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对于整个金属冶炼的过程就会有着清晰的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2提高了化学实验的准确性
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化学物质的.特殊性,一旦实验失败,极容易发生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会产生畏惧的心理,对于化学实验失去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引用,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实验的操作,对于实验操作有着一定的了解,对于错误的地方要明确的标出,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化学实验的准确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1。3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一些极其抽象的原理和概念,而多媒体技术能够很好的将这些微观的物质展现出来,学生就能够对这些抽象的原理和概念进行理解。例如电解饱和食盐水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制作三维动画来对电解过程中微观的动态进行了解,这样电解饱和食盐水在电解的过程中所有的微观原理学生就能够充分的掌握。利用动画对电极反应的过程进行模拟,学生在脑海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一些比较复杂的作图实验学生利用计算机就可以进行,对于实验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中的Excel就能够处理,趋势图也会更加的精确,直观又简单。
2。1多媒体能够直观的反应实验的过程
传统的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只能够看到一些肉眼能够看到的宏观现象,对于一些微观的分子结构只能够想象,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掌握实际的情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能够克服上述传统化学教学存在的不足,清晰的为学生展现出微观变化。例如铜锌原电池实验,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仅仅能够看到电流指针发生一定的偏转,铜片会逐渐的减少,而且周围会产生气泡,但是对于内部产生的实际现象无法了解,单纯的听取教师的讲解,无法和整个实验的过程相结合。多媒体技术能够对原电池内部电子的转移方向展示,也就是说电子是从锌极流向铜极的,与此同时,盐桥中的离子移动也能够清晰的展现出来,将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对于原电池的实质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在了解的情况下,就能够举一反三,增加知识的储备量。
2。2多媒体的辅助教学
(1)有毒污染性试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一些有毒性的物质试验,例如氯气、二氧化硫,这些为物质自身的毒性较大,很容易造成中毒事故,在教室中不便演示,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而借助多媒体,如应用Flash动画进行模拟,不仅可以直观地展现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还可以保障老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避免他们受到损伤。
(2)模拟危险及错误实验操作。有些危险性实验如爆炸实验在课堂上不便演示时,老师往往只能够讲解其错误的原因和可能会带来的危害,这时学生常常会觉得是老师在吓唬他们,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举个例子,在用浓硫酸制备稀硫酸时,如果错误的将水快速倒入浓硫酸中,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严重的后果呢,这个在课堂中是不能够给学生演示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的防护下将这个错误操作拍摄下来,并通过放像技术重现这个实验,学生看了之后就能够知道不规范操作所引起的危害,会更加重视化学实验中实验步骤的正确性,在以后的实验中就会避免或者至少能够减少相应的错误操作。
2。3利用多媒体CAI建立实验习题、资料库
计算机具有存储信息量大的特点,利用它可以建立实验习题库,并配备相应的答案,这样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兴趣来选择题目。学生在实验前预习时运用这个实验习题库可以了解实验的难点,在实际操作时就能多加注意;在实验后,学生可以在这个习题库中进行考核,查看自己对该实验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的补救,因此该系统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利用微机多媒体还可以建立各类资料库,如学生需要查询无机物溶解度、常用酸碱常数、干燥剂类型等时,在该系统中可以很方便的查得。
3结论
多媒体技术强大的功能充分地展示了化学实验的魅力,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能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喧宾夺主,那么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化学教学开辟一个广阔的新天地,提高中职化学实验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翊如。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大学化学,(22):11—12
[2]杨衍超,练萍,胡乔生,等。多媒体CAI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教学研究,(3):120—122
[3]龙勤英。多媒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战线,2006(6):100—101
[4]鹤壁,张新海,张守花。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6(5):126—128
浅析电视教材及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电视教材;文字稿本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字教材--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教材了。以电视媒体为载体去贮存、传送教学信息的电视教材已成为当今教学上的一种重要教材。电视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用电视图像与声音去呈现教学内容,并且用电视录像技术进行记录、贮存与重放的一种视听教材。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化学实验教学也应朝着实践、创新、绿色、经济这个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进行革新和发展。因此,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电视教材,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
1.电视教材的特点
电视教材作为教材,要能够正确运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表达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起到优化教学的作用。因此,电视教材具备着鲜明的教学特点:
⑴特定的教学对象
电视教材是为特定的教学对象而编制的。由于教学对象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电视教材在表现形式,内容的深度、广度方面应有很⑶大差别。
⑵严格的科学性,艺术性为科学性、教育性服务
作为电视教材,必须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它所介绍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选取的感知材料应该是典型的,真实的,运用的概念、提出的定义、作出的结论都应该是正确的使用的动画、特技、模型等也必须有严格的科学性。
2.电视教材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电视教材可以适时地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不仅有静态信息的形式,而且还有动态信息的属性,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教学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⑴运用电视教材,充实实验内容
有的实验由于受到时空限制,如“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的形成”这节内容,即使教师凭借挂图、直观教具和生动的讲解,但学生往往很难形象地感知。如果运用电视教材可跨越时空,把其整个变化的动态过程集中地、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便可迎刃而解。
⑵运用电视教材,全面观察实验
实验过程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需要几分钟,有的需要一两天,有的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课堂实验就只能观察到仪器装置内的实验情景或局部的现象,这对学生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只有全面观察,才能对其各个细节有丰富的感知,才能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如铁的生锈实验,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是很难完成,如果改为播放电视教材,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内对仪器装置、物质、现象、结果及操作步骤的全面观察,有助于学生得出正确结论,提高教学效果。
⑶运用实验教材,增强实验效果
有的实验是微观的,我们的肉眼不易观察出来,因而实验效果不明显,不能准确地说明问题,比如“原电池工作原理”这个实验。如果运用电视教材,把微观的现象转化为宏观的现象,让实验过程比较具体化、直观化,这样,不但很好的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且节省了教学时间。
⑷运用电视教材,取代具有一定危险的实验
在做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时,必须确保安全,不允许任何有可能伤害师生的事故发生。用电视教材可增强师生的安全感,消除恐惧心理,如“燃烧和灭火”“氢气的爆炸”“钠与水反应”等内容的实验。
3.电视教材的制作过程
前期的编导工作已经为电视教材的制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电视教材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过程大体分为准备阶段、摄录阶段、后期合成阶段和评审阶段。
(1)准备阶段
摄像前,联系好拍摄场地和拍摄对象,并把参拍人员组织起来,研究讨论分镜头稿本,熟悉分镜头稿本的内容,让他们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同时听取大家的意见,对稿本和拍摄计划作出合理的修改。然后,拟定拍摄计划,准备摄录器材和实验物品,组织参加拍摄的人员做演示过程的排练。
(2)摄录阶段
从开机拍摄到停机结束拍摄称为摄录阶段。摄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分镜头稿本要求,将每个镜头画面录制在录像磁带上,形成素材带。拍摄时要按照“平、稳、匀、准”要领摄像,即画面要平、画面要稳、摄速要匀、摄像要准。
(3)后期合成阶段
从停机到全片完成称为教材的后期合成阶段。
这个阶段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对照分镜头稿本检查录像素材,要通过重放查看所规定的拍摄内容是否齐全;现场拍摄时,修改、删去或增拍的内容在分镜头稿本上是否注明。
第二步,将素材,包括摄像所得素材、图片、制作的动画等等,都导入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e中进行
第三步,按照编辑好的画面,录制解说词,并下载合适的效果声和音乐。需要注意的是:解说配音要解说准确、优美动听;效果声要真实、形象;音乐要选材合理、衔接自然流畅。
最后,将解说词、效果声和音乐导入premiere中结合整体画面进行把它们与画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教材呈现教学信息的能力,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对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原理,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学化学教法》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概念如原子、电子云等,原理如化学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溶解平衡等很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也无法做实验,而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很难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又缺乏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用电视教材可以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可以将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形象化,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很有帮助。一些有害的、有危险的、很昂贵的或很耗时间的化学反应实验,很难在实验室完成,借助电视教材则可以进行模拟实验。而像化学实验装置的组装实验,以及有些由于装置不合理或违反操作规程会造成试管爆裂、有害气体逸出的实验,也可以借助电视教材在计算机上反复练习,熟练后再进行现场实验。因而,编制电视教材为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运林主编,《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5
[2]孟群主编,《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8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李康:《论电教教材的教学性》,《中国电化教育》,第8期
现阶段,化工技术在我国化学生产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就化工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而言,其主要就是指运用各种化学元素的基本特点及相对应的化学原理进行生产流程的构造,进而形成最终的滑雪生产效率和生产价值,从而保障化学生产水平的稳步提升,推动化学生产的良好发展。接下来,笔者将主要分析化工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价值。
1.1 使化学生产类型多样化
当前,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化学生产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化学生产产品类型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为了更好的丰富化学产品的类型,实现化学生产多样化,充分借助化学工程技术极为重要。化学工程技术无非就是利用各类化学元素及其对应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深入剖析,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演练,进而使化學生产工作更加充分化,使化学生产类型更加多样化,一方面可以有效满足人们对化学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推动化学生产工作的良性发展。
1.2 带动化学生产效率的提高
化工技术在化学生产过程中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化学生产的效率。就化学生产效率的提升而言,无非就是利用化学工程先进技术,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创新化工技术理念,更新化工技术类型,使其得以在化学生产过程中更加完善,从而有效提高化学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化学企业在社会的稳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3 拥有更加完善的技术理论
任何一项工程技术的良好应用,都离不开一个完善技术理论的支撑,就化学工程技术而言,也一样不例外,具备一套完整的技术理论体系是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应用过程的一大优势体现,其也是促使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应用过程中发挥最大能效的关键所在。综上述言,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指涉及各类化学元素的具体特点及其间的相关化学反应,而这些化学元素的特点及其相关的化学反应自然也就相应的形成了化学工程技术,再加持相关系统的技术理论,便使得化学工程技术得以合理应用,促使其在化学生产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化学工程技术作为一种对部分装置进行设计、制造及管理、开发的综合性技术,是作用于化学生产过程中的,该项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在化学生产过程中,正是有了化工技术的出现,才使得化学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都得以稳步提高,不仅如此,其在节约材料,保护环境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笔者将就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相关解读。
2.1 绿色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
绿色化工技术在造纸、农药等方面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这便说明,绿色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极为重要。绿色,简言之就是环保无污染,或是污染最小化,那么具体到这种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来说,就是在对化学生产的各类原材料的选择及化学元素间的反应后果两方面进行考虑,尽量使化学生产的污染达到最小,对于那些化学生产中带来的不必要的污染采取积极有效的绿化手段,从而尽可能的提高化学生产的高效性,避免污染、浪费现象的出现。
2.2 超临界化学反应技术的应用
在化学生产过程中,如果可以对超临界化工技术进行有效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化学生产质量,还能在一定程上提高化学生产效率,对化学生产工程具有较强的积极作用。超临界的化学反应技术是将超临界的流体作为介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一种新的反应技术,其是在绿色化学反应出现后才产生的一种技术,目前这种技术在我国食品生产、化学工业及生物工程等领域中应用极为广泛,例如,将超临界的流体作为介质进行化学反应,能有效提高反应选择率,降低反应温度,还能有效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产品品质,为化学生产带来极大贡献。
2.3 分离技术的应用
分离技术作为化学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其传统形式主要有吸附、结晶、萃取、蒸馏等。但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使得原有的分离技术已无法满足当前现代化生产的需求,因此,国内外开始共同致力于研发新型分离技术,但由于时间有限,在研究中,对相关蒸馏分子在理论上的探讨少之又少,并没有深入的研究设计新型的分子蒸馏器,这便使得新型分离技术未能充分实验便得以运用,由此导致些许问题的出现。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纵然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有着突出作用,但就目前我国化学生产现状来看,仍多有不足。因此,在化学生产过程中,为保证其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合理选择、发展和研究化工技术当为重中之重。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河北迁安●张翠平
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进入21 世纪以后,许多教师在在教学过程中都广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而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是化学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的首要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一、多媒体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看清楚实验中的化学反应,教师可利用投影媒体放大实验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如利用投影媒体播放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化学反应实验过程,可以看到投影媒体画面中,在电解阴极的`碳棒上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而在阳极的碳棒上,则不断有气泡产生。
二、多媒体在化学概念辨析教学中的应用
将电教手段应用于化学概念辨析教学,可提高化学概念辨析教学的效果。如在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中:由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下面,我们映出下图所示的投影片进行辨析。
当辨不清概念的时候,只要回忆一下当时老师演示概念辨析的投影片时的情景,就可以使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条理地浮现在脑海里。
三、多媒体在化学实践记忆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可出示下表所示的复合投影片,进行演示分析,联系实践记忆。
学生掌握了这些记忆方法,学习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只要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渗入、互相增补和完满,就能优化课堂教学。
(河北省迁安市第三中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逐步为教育教学所采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理念和生机,并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的“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讲到底”的教学模式,较好地攻克了教学中的许多难关,拓展了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力地推动了课程内容及体系的改革.以下试就计算机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认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