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学小论文
- 文档
- 2024-10-08
- 108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师范生教学小论文,本文共1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本期校本教研探索实践中,我校教师以饱满的热忱和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对待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寻求教学的新策略、新途径、新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本领,使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实践探索中我们感悟到:如何把握作文教研方向,切实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性质。这既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又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的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二、作文要强调与生活实际相溶恰。
新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善于发现的本领。鼓励学生勤动笔、多积累,学会了积累,学生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可吐。单教会学生观察还不够,还必须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引导学生到野外散步、旅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诱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景、事、物、遣词造句,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印象深深的,不拘字数地写出来,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表达愿望。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这是对习作指导的重大改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中主体性的重要举措。自由表达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抒发真情实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使习作言之有物。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我想写什么,想什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造成学生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减轻学生对写话习作的心理压力。
在现实作文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却不是这样,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像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篇 一律,很难写出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有创意的作文,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在当前课改的洪流中,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加大探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拓展写的思路
和所有从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老师一样,刚刚接触到作文,我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不知从何着手。经过一番培训,我发现新课程特别重视学生“勤练笔”,把写作与阅读教学、综合性活动,以及生活结合起来,所以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总是细致地做好备课工作,备教材,备学生,特别是一个单元之间的联系,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拓展写的思路。
在第三单元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部分,习作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根据教材拟的题目写,二是围绕“初显身手”的内容展开。其中有一条特别引人注目:学困生可记录“畅所欲言”的内容,学习语言表达。这充分显示了新课程的人性化、个性化设计。在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里,还是坚持同样的原则性:尽可能开拓思路,使学生愿意写,有得写。习作与阅读结合,与生活结合,与活动结合。二是具有选择性,所以在我教完《国徵》这一课之后,就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徵增添光彩?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在有感而发的基础上,结合旁边的吐白,指导学生进行落笔。
二、我手写我口
小学教材里有许多优美的课文,不仅词句优美,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力,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文字美,更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我手写我口”,强调的是学生的有感而发;应该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于教师的势时引导。在教授第一单元的《爱什么颜色》之时,我通过读、感受、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再引入课后习题二:你爱什么颜色?由于学生的情绪已经到了一个高潮,所以这个时候,他们也渴望自己像个小诗人一样,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我抓住时机,先引导学生说,再让学生写,然后朗诵自己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从而在开始之初就激起了他们的创作欲望,打下良好开端。
《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深深地陶醉于这美好的童话故事,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一朵七色花呀!在我抛出了“假如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用来做什么?”这个问题之后,课堂上顿时像开了锅一样,学生饶有兴趣地与同学们交流了起来。看到他们交流得差不多了了,我让他们写下了名为《如果我有一朵七色花》的作文,同时强调要用七色花来做有意义的事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练习落笔
有的学生会说,说得活灵活现,但是让他写的时候,却不知道要怎么样写出来。新教材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在教材编排上也突出了这个特色,在相关的语文天地中穿插了对作文落笔的指导。在第四单元的笔下生花部分,我们可以发现有三个小朋友的吐白,这就是关于如何开头的提示。
第一个小朋友说“看看课文是怎么样开头的。”提示学生要从阅读中学习写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有特别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课文的开头方法。《你一定会听见的》就采用了反问的形式,《葡萄沟》开门见山……我例举了几种开头方法,然后学生自己看书讨论,进行总结。
第二个小朋友说:“我模仿《葡萄沟》的开头写。”在上面的讲述整理之后,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从课文中学过的东西。其实我从来都不反对学生模仿课文;在学生对作文还不是了解的情况之下,这样子反而让他们心中有底,更何况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们也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所以在开始模仿之初,教师不要操之过急,循序渐进,让学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模仿,模仿出自己的特色。
第三个小朋友说:“我觉得怎么开头都可以。”写无定法,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当学生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开头时,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落笔,写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个人风格。
这样的编排在文中随处可见,只要教师善加应用,就可以发现一番新天地。
关于作文教学,每个老师都有每个老师的方法,这也仅是个人的一点心得。教学之路,漫长而上下求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必然不断地加以精进,确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不再望文生畏,真正“我手写我口”。
一、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体现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内容入手,选好内容,设计好整个教学方案,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要求,做到诱发引导、关键点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活动任务。例如,在学习《燕子》一课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欣赏早春图:微风、细雨、柳丝、青草、绿叶、鲜花、小燕子等,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一复述,最后学生们又联想到“音符”、“五线谱”、“春天的赞歌”等。整堂课,学生们说说笑笑、指指点点,不但完成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同学们在讨论中更加喜欢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但学习了书本知识,而且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对学课文与写作文也产生了的浓厚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写作的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写作的潜能。
二、走进现实生活,叙写真情实感
大家都知道,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学们所熟悉的那些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通过这些生活素材,学生们在惊喜中会体会到作文的轻松、愉快和无拘无束,从而描绘出真实神奇的童心世界。例如,春暖花开之时,教师带领同学们到田野中、到果园中、到大自然中……同学们通过“看、听、闻、想”来真正认识春天,然后回到学校再读一读朱自清的《春》,就会让他们真正有所感悟;我们老师经常向学生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时我想,为什么不让学生走进工厂,走进车间、走进社区、走进街道,去观察一下环境污染的情况呢?然后再让学生写出调查报告,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如果我们想让学生了解一些国家大事,我们不妨在每天的早读时间安排“五分钟早间新闻报道”,让学生们把每天从电视中听到的国家大事说给大家,让他们各抒己见,共同关注国家命运;冬季,我带领孩子们到室外赏雪,看雪后的美丽景色,和同学们一起打雪仗,增加雪中情趣。总之,教师有目的的安排一些生活实践活动,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素材。在与生活、社会的接触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学生的作品才能有血有肉,可读感人。
三、注重评价鼓励,提高写作兴趣
教师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作文指导的延伸。为此,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必须讲究批改的技巧,做到批改方式多样化,以借此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1、多表扬、多鼓励。
教师批改学生习作时,要用欣赏的目光多发现其中的优点,要多用一些满怀希望和表扬的语言评批作文,而不能将自己的体验、思想强加给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是针对学生真实健康的观点,老师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那些基础较差,语言表达比较困难的学生,也要从他们几乎不成文的 篇章中找出“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写得形象,甚至一个标点用得准确,教师都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时间长了,学生的自信心就会被培养起来,写作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2、会批评、巧批评。
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如果一味的表扬并不能持久的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时间一长他们就会麻木了。他们作文中的确存在不少的问题和缺陷,所以,教师适当的提出缺点也是必需的、必要的。对于教师的评语,最好做到:语言要委婉,身价要放低,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用商量的口吻对学生作文进行批与评。
四、强化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俗话说:熟能生巧。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勤实践、多练笔,其方法可以多变、形式可以多样,但目标必须一致。例如,让学生采用连句成段、仿写片段、看图写段、素描写段、观察日记等形式进行训练。总之,激发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关注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广大教师要相信学生、坚定信念、深入生活、开动脑筋、潜心研究、不断积累,就一定能把小学作文教学搞得有声有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作家。
师范生教育教学汉语言文学论文
一、加强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将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渗入到所有课程的教学之中
中国教育历来看重文化成绩,轻视实践能力,这一点在当下高校中也普遍存在。正因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都把时间花在各种理论课程的学习上,而对于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却缺乏热情。据笔者对一个毕业班55名同学的调查,有60%的同学表示在大三之前几乎没有主动练习过三笔字、简笔画,有70%的同学认为中学语文教学法枯燥乏味,几乎百分之百的同学没有主动思考过、练习过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针对这种令人担忧的状况,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在思想上加强学生对教育教学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务必让学生明白,教育教学技能是师范生素质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层面,也是将来能否顺利就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在端正了思想之后,全体教师也应将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因地制宜渗入到所有课程体系的教学之中。一般而言,学生的“三字一话”有较多的练习时间,但真正的课堂教学却鲜有机会接触。因此,个人认为可以根据课程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亲自实践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以笔者所带的《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为例,我将所带班级分为四个小组,每月一个小组选4个同学主讲2节课,不讲课的同学也必须参与到找资料、做课件的过程中去。这样一来,通过一年《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整个班级的同学大都有了一次上课的经历,即使没有上讲台的同学也充分体会到了备课上课的不易,学会了查找资料和制作课件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在不影响教学质量前提下,学生们将有相当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这必然会大大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学的自信心。
二、建立健全的'培训与考核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与课程体系改革及思想教育相配套的还有具体的培训与考核制度。因为只有建立健全而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将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这一目标落到实处。目前,我系学生的“三字一话”训练,教学实践训练还处于一种自发、无组织的状态。虽然系里会偶尔举行一些常规比赛(如粉笔字、普通话、说课等)激励学生,但并没有建立相应完整的培训和考核机制,所以,尽管个别学生的能力较为突出,但整体水平仍然相当堪忧。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教辅部门首先应该制定必要的考核规则,譬如规定本系部学生必须通过普通话技能、三笔字技能、多媒体运用技能、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项目的考核,方可进入教育实习阶段,最终完成学业。当然,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这些技能的考核,教辅部门和全体教师还应采取课内课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譬如,在课内,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通过讲课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某些技能方面的训练。课外的话,可以依托学生文化社团、兴趣组织、寒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据了解,目前很多学生教育教学技能欠缺的主要原因是兴趣不足,动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依托学生文化社团和相关的兴趣组织,将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和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的目的。尤其是时间较长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带领学生到偏远贫困山区进行义务支教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他们的社会阅历,也能让其教育教学技能在充分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切实提高。总之,在课堂内外,学校都应高度重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力争通过一些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从大学课堂延伸到乡村基础教育领域,真正实现师范生就业的无缝衔接。
三、实行导师制,在教育实习前对学生逐一进行辅导与培训
根据我校情况,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前为一个月,现在为期半年。无论是之前的一个月,还是现在的半年时间,我认为都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正式实习前的准备工作相当不充分。从本人指导实习生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流利、完整地上好一堂课。紧张、局促,教态不自然,从头至尾对着教案念,详略不分,板书凌乱,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以八年级的议论文教学为例,三位实习生竟无一人能透彻的理解议论文这一文体,导致在上课过程中,知识性错误频现。将议论当成描写,事实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说成是修辞方法,找不到文中的分论点,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因此,在缺乏基本的教学指导和教学技能的状况下,匆忙登上讲台,其效果必然是不尽人意的。针对此,我认为学校有必要实行导师制,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尤其是具有中小学教育经历的老师,在教育实习前一个月左右对学生逐一进行专门的辅导与培训。每个老师可以指导5个左右的学生,从上课的体态、语速、板书、策略、课堂掌控、重点难点分析等各个层面予以详尽指导,通过学生的反复说课实践,让他们发现并改正自身的问题,从而为正式的教育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促进学生教学水平的提升
学生记录袋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创建目的是为了合理的评价学生,后来被逐渐应用到教学管理上。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而言,学生成长记录袋具有以下两个突出功能:也就是说,对师范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可以帮助他们通过纵向比较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对比,明确学生的需求与特殊性,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目前,我系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还处于一种无系统状态,并没有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因此,无论是日常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还是教育实习前夕的说课实践基本都是一种短期行为。由于无法完整有效地展示一个学生的教育教学成长历程,所以也就必然达不到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分析、自我提升的最终目标。鉴于此,我认为学校下一步有必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收集、组织相关作品及其他的学习成果档案,通过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只有真正从激励学生的内心入手,让他们看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存在优点与不足,才能切实激发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为将来走上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体而言,目前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提升仍有待加强。地方师范院校只有建立与推行切实有效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将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当作一项关系学校前途命运的质量工程来抓,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实习前“临时抱佛脚”的短视做法,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杨荣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
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根据教育部规定,我国已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进而要求各高中开展素质教育。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特别是未来教师―――师范生的教学素质就显得极其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高师范生的物理教学能力,希望可以为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
21世纪,什么最重要?答案当然是人才。但是,如何培养合格的人才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素质教育。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而师范生作为未来的灵魂工程师,如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何提高物理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一、什么是物理教学能力
物理教学能力,即物理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的能力,它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的可能性,包括教学设计、实施,教后评价、反思,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具等方面。素质教育要求物理教师能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并在相应目标的要求下,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具,同时要求教师必须增强课后反思,把“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因此,物理教师,特别是预备教师―――师范生,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师范生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所以,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只有少数师范生可以运用物理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运用该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由此可知,绝大多数师范生并未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也不具备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实际教学的能力。
(二)缺乏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们知识,还要组织管理好课堂秩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每个师范生必须掌握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的能力。试想,如果学生对所学课程没有兴趣,不管教师讲的如何好,使用的教学方法如何先进,都是徒劳的。但是,很少有师范生去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缺乏运用物理教学方法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是实施教学设计、取得教学效果的桥梁。没有合适的方法,就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但是,大多数师范生仍然沿用传统的老式教学方法,很少使用素质教育提倡的探究教学法。
(四)缺乏运用物理教学媒体的能力
在现代化程度极大加深的今天,几乎所有较好的学校都拥有先进的投影设备。但是,很少有学生自己制作课件,很多学生都直接从网上下载。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学生只使用PPT,至于其他软件则很少使用。
三、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能力
(一)从单一的专业教育转向综合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师范生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大学的课程设计不尽合理,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比例明显失调,致使学生缺少相关教育理论素养的培养,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各高校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单一的专业教育转向综合教育。
(二)从注重专业知识转向注重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开设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课程,这就要求师范生必须掌握丰富而宽广的知识面和多方面的才能。但是大学里学习的专业课知识很难实现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因为,我们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都是陈旧的,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的。因此,各高校必须从注重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
(三)从注重理论知识转向理论与实践并重
素质教育要求物理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教技,并能够将教育教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但是,很多大学教师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实践活动,因此,学生们很难学以致用,无法将学到的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因此,各高校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像物理学这样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更应该注重相应的教学实践环节。
(四)高校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以来,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探究式教学、研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所以,高校教师也要改变自己的教课方法,更好的发挥示范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教育方式,做到师生平等。其次,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积极和学生互动。师生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如:开展教学软件培训活动,开展各种讲课比赛活动,延长实习时间或多次组织学生到学校进行实习等。综上所述,在现实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师范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列举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本文可以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明全,革新的课程实践者―――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部锦强,高师院校应加强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
[3]常思亮,高师公共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与重构[J]现代教育研究,2003.
[4]戚业国,陈玉馄.学校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
[5]谢小波,教师专业化的理论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
[6]姚秀伟,孟昭辉.关于物理教师实验素质专业化的思考[J].物理教师,2003.
高中语文教学小论文
作者/张晓红
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面临一种很尴尬的境地,高一满手抓、夯基础,高二攻大科、抓数英,高三强能力、提综合,唯独语文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夹缝中求生存。因而如何有效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语文,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课堂三动”是我的教学特色,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学生预习了,课堂的重心前移了,在课堂上,就是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预习成果。具体做法为两个方面:
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正如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所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第一锤”让学生来敲在心灵上,则会迸发出迷人的智慧火花。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学生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我趁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语文教学离不开字词,虽说高考去掉了字音字形的显性考查,但阅读、写作中对正确书写汉字的要求做出了明确要求,但凡有一个错别字就远离了高分、满分作文。实际上是加大了字形隐性考查力度。所以上新课前,我通常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二、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以此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诗歌教学本身就是难点,而且单凭老师的讲解分析,只会把一首韵味极佳的好诗弄得支离破碎,所以我就采取了小组分工合作。在这之前,一般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等。总之,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最后,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教师写教案。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当下这种夹缝中求生存的现实中,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是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改仍在继续,我们还需努力!
高中生物教学小论文
文/郑保娟
摘 要: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把知识性和科学性融入其中。
关键词:生物;课件;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应用到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知识性以及科学性要无时无刻地把它们融汇到课堂的教学里。生物课件可以为教学提供图、文、声、像等多种教育元素,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地学习生物知识。但是生物教师在选用教学课件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例如,软件的类型、素材的选择、对象的意义等许多方面。下面将详细地说明应注意的因素。
一、生物课件制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件的制作因人而异,但是生物教师应该制作出适合学生的个性化课件。那么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在有很多多媒体制作软件,例如,电子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多媒体开发软件Authorware、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等等,因此,老师应该很仔细地选择出适当的软件。
2.课件中的素材是课件的灵魂所在,它是课堂进行中重要的组成部件。生物课件的素材包括文本、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其中文本、图像和动画视频占主导地位,这些素材可以从多方面获取,例如课本内容或者网上的练习题等。有很多条途径可以让我们找寻到促进教学的材料。
二、生物课件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生物课件中运用大量的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可以把许多的生物活动过程从静态向动态转化。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生物一系列的生命运动和发展过程。
2.应用生物课件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老师运用课件可以书写出一套能让学生精神高度紧张的吸引人的完美教案。生物课件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老师携带大量的挂图、生物模型,在黑板上浪费大量的时间书写板书。现在只需拿上一个小小的u盘就能轻松地完成教学工作。
3.生物课件中可以按照教师的思路设置课件,使教学的内容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4.生物课件运用当下流行的研究课题,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参与生物教学工作,更好地理解课件中的内容。例如在讲植物子叶这节时,可以让学生自带实验素材,学生可以携带单子叶果实像玉米、大米等,双子叶果实可以是花生、大豆、豌豆等,引导学生投入到实践里,以达到完成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
生物课堂里多引入一些课件教学,教学效果优于以前老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把要讲的内容生动化、鲜明化,也可以直接进行人机对话,这样通过形象的解释后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这对于学生的科学探索也是有莫大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朱银芳。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探析。生物技术世界,(06)。
[2]李玉军。多媒体信息技术活化高中生物教学。时代教育, 2013(04)。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阜平中学)
初中化学教学小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实践
摘要:
初中化学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进行理论性引导,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及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角色转换,激发学生化学实践的探究精神,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关对策,强化动机,激发兴趣;知识整合,培养学习策略。希望能提高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自主学习教学手段 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新课程下,教师利用教师和教材的有机结合进行教学研究,强调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的学习意识,让学生“主动发现”并“积极学习”。以创新的教育思想来审视自己,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能运用教学手段、思维模式、教学角色转化及教学内容的设定等,以培养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通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应以“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并且鼓励学生动手与动脑,敢于质疑,借助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兴趣,引导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思考,并且积极运用化学思路清晰分析问题,透过表象看本质,通过分析,运用理论结合实践,转换学习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能力,创造学生有价值、有意义的创新性思维。通过学习榜样、言语说服,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根据学习成败促成的化学自主学习动机,使学生饶有兴趣、愉快学习,自觉主动地习得知识,营造开放、灵活的教学环境,创造自由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空间。同时结合当地的一些化学事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合作,这有利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开展对问题的提出、分析、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
二、教学角色的转化,激活学生思维模式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虽然在目前课堂上,很多教师还是习惯在课堂上以知识讲授为主,少有给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的空间,在这种教学氛围下,不仅会抑制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很难深入。所以,理应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透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是角色转变、调动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教学角色的突破口。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强调知识的构建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度。教学角色转变,给学生制订相应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围绕某些问题进行的、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这也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学生教与学角色中总结出来的。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且难度应适宜。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阶梯性原则,一方面拓宽思路、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增强问题的有效进行。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异质小组内不同学生水平的需要,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的功能。例如,在教学角色转换的课堂设立中让学生思考金属与酸的反应速率”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同样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可能猜测:与金属活动性强弱,与酸的浓度、溶液温度等有关,将学生分成几个教学角色小组,并且组织学生采取控制变量法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推荐小组长来汇报研究成果,将各小组实践结果汇总于黑板上,并经讨论研究得出综合性实验教学结论,这样的教学角色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到团队合作精神与参与的喜悦感。
三、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实验探究精神
通过拓展实验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授教”思路,运用实践学习的授课方式开展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演示实验,让学生主动示范演示,其他同学要观察示范者的操作实验是否规范,如何纠正。让学生的注意力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想象观察,比教师单独做实验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学生实验获得成功时,教学效果更是师生共有的。此外,如果教师可将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去做,如初三化学中有关“铁的性质”内容,教材为演示实验,我将由学生实验的方式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解决实验困惑。如,有这样一个习题:将一根燃着的蜡烛吹灭后,立即用燃着的火柴靠近时,会看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若单凭教师口头讲述,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满头雾水,但若先让学生去做实验,然后由学生自主讨论与分析最后再讲解,学生便很快能总结与掌握相关学习要求及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实验的教学途径,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灵活掌握与探究的初中化学能力。
四、总结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依靠发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既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法。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学角色的转化,激活学生思维模式。同时,通过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实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发现”的“积极学习”和“自主学习”。
作者:张彦文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巩立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肖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美术教学小论文
一、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在教育事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美术课程仍然没有被纳入小学新课标中,从而使得我国大部分小学领导人员以及美术教师对美术不够重视。另外,由于受我国应试制度的影响,许多教师仅仅将美术视为丰富小学生业余生活的一门课程,他们要求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学习其他课程。
二、加强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创设一个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他们渴望去探索一切新奇的事物,从而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来创设一个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当在学习一些较为简单的美术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简单的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讲解一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来画画,然后由全班学生选出最优秀的几幅画来,最后教师应该给予画画者一定的鼓励,从而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种新型媒体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讲解内容,在讲解时可以播放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视频以及小品等。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受应试制度影响较大,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小学仍然没有一个较强的美术师资队伍,许多美术教师并不是美术专业毕业的,这也是我国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一直不能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国各个小学的领导人员必须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加强学校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在美术教师的聘请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不断提高学校美术教师的美术素养。但是,在聘请时必须要选择专业的美术教师,另外,在聘请过程中还应该对他们进行考核,最后选出考核成绩优秀的教师来担任美术教师这一职责。
(三)定期举办美术大赛
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美术大赛,例如,绘画大赛。教师应该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然后在进行比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画画,最后由所有评委选出最优秀的几幅画。但是,在选择评委时,我们必须要选择具有较深资历的专业美术教师,并且在比赛之前首先应该制定好评选规则。选出最优秀的几名学生之后,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进而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师应该积极组织课外活动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课外活动已经成为了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利用课本来向他们传授知识,不仅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还会使得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而组织课外活动不仅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可以开阔他们的视眼、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更多的美术题材。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并且要定期带领学生去体验课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大自然,选择自己要绘画的题材,根据自己所观察的去绘画,然后在绘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三、小结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美术课程已经成为了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并且相关教育部门在小学美术教学方面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受应试制度影响较大,我国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到美术教学对于小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并且尽快提高我国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小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从而增加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数学教学小论文
关键词:
多媒体,低年级数学教学,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导致一些低年级学生不感兴趣。然而,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集图象、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便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供形象材料,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促进学生尽快以最好的心态进行学习。
例如教学“比较”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
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轻松易懂,理解深透,影象深刻。但有些知识内容很难用语言和教具能达到这个目的,即便能达到,也浪费很多时间。低年级学生的抽象能力较差,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展现生动、直观的画面,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一年级的简单的加减综合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鱼缸里有4条金鱼,又买来3条黄金鱼,再舀走2条,还剩多少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抽象,利用计算机,我把它制成了动画,事情发展的全过程清晰地具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思维有了依据。深刻地理解了“又买来”、“舀走”的意义。列出综合算式就容易了。学生口述算式的意义与掌握运算顺序也就不困难了。
三、运用多媒体降低难度,理解概念。
低年级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教学“时、分、秒”时,事先制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的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生动形象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认识。
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突破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为学生铺路搭桥,逐步降低思维难度,从而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
四、运用多媒体扩充信息,增加密度。
借助多媒体辅助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它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复习、练习课中由于课内外时间总量是有限的,超量过度训练,使学习差的学生为完成作业而疲于奔命,只能就事论事,无暇顾及有效地反省。也会使学习好的学生长久地停留在此阶段,客观上延缓了上升的速度。它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机会。教师在课前把复习、练习的知识制成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它收入的信息多、快,节省了时间。
总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就能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求知心态。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渗透教育法的意义
(一)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中物理与其他课程相比,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相对较强的学科,要想学好高中物理,不是死记硬背基本理论知识就可以实现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物理学科更是如此,不仅要了解各物理运动的基本定律,还应了解其运动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流程,才能将物理知识点了解得更为透彻.采用渗透教育法,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和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仅仅掌握某一方面的理论知识,而是要通过学习来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各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渗透教育法,恰巧具有这样的作用,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是非常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将渗透教育法充分应用于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不断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采用渗透教育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具体实践
(一)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中进行渗透
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有很多的概念和原理需要学生去了解和掌握,比如“牛顿三大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的学习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比较吃力,所以在进行这些物理知识的讲授时,如果能够适当的运用渗透教育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些概念比较相似,我们可以通过类比方法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融汇贯通.另外,通过课堂的教学,学生虽然已经基本上对课程的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是学生的知识还是零散的,而且缺乏系统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发挥渗透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知识系统化.并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以开放的思维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多学科进行渗透,将物理知识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中进行渗透
在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将渗透教育法应用于教学方法中,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首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科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进行渗透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如对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直观的表达出现,更为具体化和简单化,通过这种图片和声音等的配合,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对那些无法在课堂上进行长时间实验观察,或者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的实验,可以采用课外小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在学习了“磁场”和“电磁感应”等章节的知识后,可以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小实验供学生选择,提前将小实验目录公布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实验,学生通过联系教师所教知识,反复进行实验,分析和思考实验的工作原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在创新意识培养过程中进行渗透
物理是一门创新性极强的学科,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发掘出事物中所包含的原理,所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课堂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只一味的给学生传道授业,应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比如,在讲授“光源与激光”的知识时,可以适当给学生提一些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够自主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根据学科的性质,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教学的内容中,教学方法上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教育,增加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高效整合策略
当下,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适合学生发展的高质量的教学软件还比较紧缺,加上部分物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自制课件的水平还比较低,造成了在物理教学中“低水平重复”的课件制作现象将计算机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新软件,可以将物理学科的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有机统一起来,方便教师和学生的运用,为物理教学的发展服务。比如,许多物理教师利用Internet网络,建立了相关的网站,然后把自己制作的优秀课件和发表的学术论文传到自己建立的网站上,同时,也把在其它网站上搜集到的课件和自己的课件融合在一起。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课件教学体系,既实现了物理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组合,也方便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二、建立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一)通过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物理学科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过,在演示实验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实验仪器落后,材料有限等,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教学,使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或者不容易操作的实验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弥补了常规实验不易操作的特点,提高了实验的演示效果。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和高中物理实验的有机结合,能够突破常规实验的局限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危险的实验能够有效地进行模拟,使教学中实验的缺点得到完善和弥补,有利于学生对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进行有效的探究,从而获得新知,使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二)运用虚拟实验室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长期以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怕出现意外,给学生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对实验仪器造成损失,因此往往会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这就造成了学生只看实验,没有动手的机会,另外,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得到的实验数据以及结果和教材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有部分数据还是相反的,同时实验产物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体现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学生在网络虚拟实验中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虚拟实验操作,不会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从多方位去进行操作,得到了有效的亲身体验。信息技术和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整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得到培养。学生在操作虚拟实验的时候,还可以和其他学生沟通交流,也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进行网上畅游,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网络储存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共同任务的驱动下,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总结归纳、共同提高,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四、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资源,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能力开发和利用这个宝贵的资源库。网上的资源信息量大,而且不断更新,这些资源都处于动态更新之中,教师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制作成适合学生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一)了解物理学科发展趋势,及时把握教学动态
物理学科发展很快,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形势,并在物理教学中及时调整。对于物理学科来说,有必要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以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但是现实中的练习题不能及时更新,题型偏旧,很多习题都是过时的。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这个资源库,为学生推荐一些权威的学习网站,让学生从这些网站上下载一些最新习题,这些习题题型新颖,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网络的交互性为教师的学习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机会,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听一些专家讲座,还可以和他们交流,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名师网上和名师、专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以及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在论坛中还可以和同行交流教学中的困惑,通过网上学习交流,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六、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突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并不是排斥所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达到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它们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它们的有机结合,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主动探究,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培养了能力。
摘要:思维导图,在本质上是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模型,有着新颖、高效、独特等特点。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势、地形、地貌等知识点涉及的较多,对一些陌生地区的地形地貌的讲解,学生不易理解掌握。通过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讲解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深刻感知不熟悉地区的地理特征,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全面。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顺应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探析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 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一、引言
高中学习,有着课程繁多、课务量繁重、课堂教学进度快等特点。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背景。思维导图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革命性的教学工具,具有适应性强、展示效果好等特点。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使图文相结合,把各地区的地理特性的相互联系清楚的展现出来,有利于学习根据图形进行理解、记忆。本文就针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意在发现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具体的实施方法,为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革提出借鉴。
二、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脑图,主要利用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开发人们大脑的无限潜能,协助人们在科研、学习中满足逻辑与想象的平衡发展。思维导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模型,主要通过图文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展示事物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记忆。作为一种革命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在开发人脑的潜能、协助扩散性思维的形成都有积极的意义。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主要任务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思路直观系统地通过图文形式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单节所学知识的系统把握和在短时间内对重点的把握。通过思维导图将重点、思路、难点和疑点罗列出来,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和目标进行教材的阅读和倾听老师讲解,这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构建地理思维模式,而且可以提高老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1.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课堂上习惯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内容全盘告诉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记笔记。在这种授课方式中,老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学生除了跟进进度也没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导致上课效率较低。思维导图引入课堂中,老师将教学内容、疑点等清晰的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可以对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进行系统地把握,而且还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而且在进行小组绘图过程中,各小组通过自行分配任务、角色完成老师所留的任务,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地理知识。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教学中,在课堂上一般都会给学生留下一些空白时间进行知识整理和复习,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背诵所讲授的地理知识、整理重点、思考问题,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助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的地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方法
1.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了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课前预习不可缺少的。在课前预习中加入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重点、难点和整体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明确学习目标,重视重点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针对性。
2.科学设置考题,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各个层次、各个章节、各个方面的知识点整个起来,组成一个系统地知识网络。老师在对知识进行优化组合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考题是设置,更加科学、全面,能从整体的角度考察学生。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在学完每章之后将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地知识点网络,提高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阶梯能力。例如在“黄土高原的成因”讲解过程中,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质构成”“植被状况”等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自主总结答案,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学生的理解,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思维导图丰富课堂内容,优化课堂环节。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在预习环节,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和系统地把握,在课后又可以进行有重点的复习,使学生学习更加扎实。而且,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思维导图应用的最大价值之一,就是解放了学生的手和笔。在课堂上,当学生放弃了机械记笔记的学习方式,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思考,从而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在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中,通过颜色将课堂重点标出,使学生进行有重点的思考。
五、结语
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老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扩散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教育的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思维导图的应用与教学改革的大形势相符合。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在最大程度达到最佳效果。
摘要:处在新的教学发展阶段,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传递,还要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新的教学发展要求,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和教学方法加以分析,然后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新 实践 问题
高中地理科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素养培养比较有利,只有加强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就能促进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的提高。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和教学方法分析
1.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的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激发没有予以重视。这就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论教学比较重视,没有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新课程教学标准没有符合。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条主义,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加强。老师过度地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没有在地理知识上进行延伸,没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实际问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就有着很大阻碍。另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机械性的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很大的束缚力。一些老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地理知识的教学比较机械化,学生在枯燥的课堂氛围下,在创新意识上也没有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无从提起。
2.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分析。
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要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传统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新的教学时期就要注重转变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加强,能够让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笔者结合实际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这些方法的科学实施有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
1.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多样化。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在课程的科学设计方面要能得到有效呈现。对地理课程的设计多样化的呈现,要能在课程的多样化上以及课程的个性化设计上达到既定目标。在课程的多元化设计方面,要能够设计地理专题让学生进行选择。如在必修2中的自然地理的内容讲述过程中,对自然灾害和人类的内容讲述中,就要结合我国的一些洪灾发展向学生讲解,从实际出发引发学生的共鸣。
2.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注重教学方式的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诸多不利。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老师要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凸显,让学生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上得以呈现。将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向着拓展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通过地理知识的扩大化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3.地理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要能宽严结合。对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要严格化,让学生打好基本功。例如,在必修课程章节上,在洋流的知识以及宇宙的知识和大气的知识等,再到对资源的开发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些就要能注重对知识点的梳理,让学生明确知识点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能熟练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寓教于乐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4.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老师要注重对新教学技术的科学应用。将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加以呈现,让学生能够在动态化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比较有利。还要充分注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问题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对地理问题的答案进行查询,让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能科学全面地掌握。将学生的知识层面以及能力层面的自我反馈得以充分重视,方便老师在教学方案上的优化。教师还可通过户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总而言之,对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要从多方面进行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熟练灵活地应用,只有在这些教学目标上得到了有效实现,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学习能力的加强。在新的教学发展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对教学改革要求的落实。从理论上加强研究,对解决实际问题比较有利。
在我国高中教育课程中,要求学校培养具备现代公民地理素养的优秀学子。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是高中生进行地理课程学习的一项硬性目标。知识体系繁杂、学习范围广等地理课程具备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地理比较法对两个及以上知识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比较,具有应用简单、应用范围广阔、逻辑性及科学性较强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实践应用分析
地理课程内容繁杂、涉及范围广,因此,利用地理比较法,有助于学生在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吃透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深度理解。
1.应用地理比较法,可培养学生思维及综合能力
近年来根据对我国高中教学的调查可知,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的运用,具有强对比性、强总结性以及使用简单等优势,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较法是教师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比较各种确定的地理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各类异同点,温故知新,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强化学习新旧知识的能力,掌握地理原理,理解地理学习脉络,最终培养学生优异的地理方面的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体现了其巨大的价值,能为初学者或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直观地展现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及区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帮助有一定地理基础的学生进行良好的总结性学习。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中,在对地球运动课程的学习时,可以通过地理比较法分析公转与自转的联系和区别,在分析地球公转时,可根据四季更替来影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的高度变化等问题,以差异性的知识点引出地理知识的一整个知识面,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发现并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比较学习,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脉络,在整体地理知识学习框架里,能不断复习并拓展新知识点。
2.应用概念比较法,可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度
概念是各学科的教学重难点,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容易混淆相关知识点的概念。在高中地理教材里,概念及定义没有达到很好的准确度及详细性,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往往理不清相似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应对地理相似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学习理解。例如,在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气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类比温带季风及热带季风等,让学生找出所列气候的不同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相关概念,形成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对比学习过程中提高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认知。
3.应用专题比较法,让学生更简单明了地学习相关知识
教师在日常地理教学活动中,应针对课程重难点发展相关专题比较法的教学活动,利用专题比较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力、理解力及记忆力,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全面的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结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程之后,可通过水稻的种植进行农业地域类型的专题比较活动,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地形及农业地域类型对不同水稻的种植进行比较分析,并附图表说明,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学习相关知识。
4.类别比较法的应用,让学生更易于掌握知识脉络
类比法是地理比较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学习法,通过对同一种知识点的比较,能让学生以最佳状态获取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用该方法分析类似学习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熟悉并掌握相关知识点、牢记相关地理概念、学会累加学习技巧、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及质量。地理教学中类别比较法主要包括异类比较和同类比较两种。例如,教师在讲解气候和天气时,可比较某国在同一经度下的气候及天气变化,比如比较我国的东北平原和长江三角地区。经度相同的条件下,让学生对两地的地理条件、平均温度等因素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并理解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教师减轻了教学压力。
5.图表比较法的应用,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
图表比较法是地理比较法中的一种综合运用法,其具有能加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等特点。图表通常具备突显知识点的效果,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点。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地理教材往往附带一本地理地图册,图表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利用图表比较法来形象地帮助学生区别相似地图,加强学生的理解力及记忆力。例如,在学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中国地图,让学生理解云南地图形态(图略)。在图片的引导下,教师可带领学生对比分析两地的区位条件,结合农牧业的区域选择及经济各方面发展因素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区域差异化带来的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比较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当代高中教学活动中,地理比较法得到广泛的关注,能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但是,科学有效地应用地理比较法,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难题。若想让地理比较法在地理课程中发光发热,教师就必须熟练掌握其技巧,准确把握好关键内容,保障地理教学质量。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应用地理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比较前后对知识点的分析及认知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内容中,仅通过比较而进行教学不算是成功的教学。成功的教学必须融入良好的教学法及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利用地理比较法的前提下,教师还应充分掌握相应的地理特性及知识大纲,归纳整合教学内容,了解并分析知识点之间的特征与联系,对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目的。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比较分析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比较分析能力,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应用比较法,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并关注学生对其应用及掌握的`程度,将比较学习地理知识的相关理念渗透到地理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比较分析能力。
3.注意地理比较法的综合应用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地理比较法的综合应用。高中地理的课程内容具有复杂性、区域性、综合性及多样性等特点,针对课程教学自身的难度,教师须要对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比较法,以提高课堂质量。综上所述,地理比较法能有效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地理知识,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地理素养,减轻地理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故高中地理教师应确立科学的地理比较法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帮助其逐渐掌握并自主利用地理比较法,不断发现并处理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对于地理学习来说,空间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分析了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认为高中地理教学应加强直观演示、注重图表绘制、突出逆向思维、强调知识启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拓展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指向性,要想学好地理学科,必须树立体系化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欠缺的,恰恰是对空间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高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必要条件,是高中生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空间思维是一种联想力,是基于虚拟状态下的辨别力,具备了空间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头脑中就会生成一种确定的“影像”与“模型”,从而将地理知识具象化,让高中生积极定位空间信息,并且进行详细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难题。
一、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地理早已经告别死记硬背的时代,地理学科考查的重点也不再是扁平化的知识,而是那种以丰富的图表信息为主要载体的知识,学生只通过调动已掌握的知识,有时很难解决问题。而要顺利解答疑问,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加明白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将其进行空间排列、准确定位,并生成动态的地理“要素群”,促使学生快速找准图表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并在细致分析与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找出解答试题的答案。此外,由于较强的逻辑性与空间性,使得地理学科知识较难掌握,培养学生强大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追踪地理信息,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如何有效拓展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1.简易图表绘制,增强空间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图表的作用,让课堂成为展示各类图表的乐园。如利用各种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等类型地图,促使高中生在头脑之中增强地理信息的“空间”印记,显著提升空间思维的活跃度,并基于此,促使高中生能够锻炼绘制一些简易图表的能力,从亲手绘制过程中掌握空间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探究的能力。在学习区域地理模块经纬度、气候、地形、植被、资源等情况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通过描摹、填绘和仿绘等多种形式绘制地图,在绘制及信息填涂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认为这是个浪费时间的环节,而要懂得这其实是锻炼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又如,在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地球自(公)转、晨昏线、洋流分布、气压带风带分布等内容的时候,教师也应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记忆,有针对性地开展绘图活动。那么,很多地理知识就逐渐丰富起来,改变了以往知识点的扁平化特征,使得知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化空间图景,高中生就能够结合学习需要,有侧重地进行空间分析,随时随地调取空间信息,促使文字知识转化成板图教学,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2.加强直观演示,转化抽象内容。通常来看,高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难的并不是背记地理知识,而是进行消化理解。因为很多地理事物的抽象性非常强,不是仅仅依靠视觉感知就能够顺利解决问题的。所以,地理教师必须尽全力“点化”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呈现出直观性特点来,从而让高中生在思想深处形成空间概念,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空间模拟、动态演示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抽象内容,对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十分有效。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演示”知识,如自(公)转、大气环流、正午太阳高度等动态演示,便能够让动态取代静态,促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使得原本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地理知识迎刃而解。当然,对地理知识进行直观演示,不能够只依靠多媒体,很多问题只用简单亲手演示就能够实现教学目的。如对地质构造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就“褶皱”内容,教师可利用教科书当水平岩层,通过双手给予挤压的力量,进行相向的施力,形成波状弯曲变形,如此一来背斜与向斜就得到了很好演示;就“断层”内容,可用一根粉笔表示岩层,那么用手施力,“岩层”受力超限,断裂便会形成,然后在进行断裂面的移位,断层过程就模拟出来了。通过直观演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便会得到明显拓展。
3.倡导启发思维,开拓空间维度。地理事物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空间联系也是如此,通过一个“空间点”能够引发一连串的知识连锁反应,促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断发生裂变反应,让各种地理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更清晰地呈现出地理事物的各种关系。如针对“黄土高原”知识点,地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方式,用图片将黄土高原四季地形地貌特点展示出来,并以此为主线,结合气候、地形与植被等情况,提出诸如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为何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等问题,在逐层追问,不断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促使高中生能够增强理解地理知识的时空联系,逐渐开拓学生地理空间维度。
4.注重逆向思维,加深空间理解。逆向思维是思维的一个重要类型,这是一种创新性很强的思维能力,有利于自主探究难题,主要通过质疑—假设—释疑的思维过程,促使高中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并且高效调动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具体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积极性,对一些问题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促使学生在解答疑问中更好的认识地理知识。如,五带形成的原因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这一交角变化(大小),五带范围怎么变化?在学习“三圈环流”的时候,可假设地球不自转,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不公转只自传,三圈环流还会像现在一样吗?一般来说,西亚气候是干燥少雨的,但有没有相对多雨的特殊地带,如何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因为逆向思维的存在,促使高中生能够充分将大脑空间思维区域激活,促使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更清晰的呈现出来。总而言之,对高中生来说,地理学习中必须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是分析和解决学习难点问题的金钥匙。地理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充分借助多种有效手段,让高中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不断取得更好地成绩。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