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教学高校会计的论文
- 文档
- 2024-09-22
- 113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践性教学高校会计的论文,本文共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高校工程造价实践性教学论文
一、高校工程造价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目前,较多的高校都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理论教学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一些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绘图、计算等;而实践内容主要都包括课程设计、专业课实习等方面,这些都需要在室外进行动手操作。然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出现了人才过饱和的状态,不仅仅如此,高校内部出现的教室、实验室的短缺的情况,导致,教室和实验室的使用过于集中化,实习的时候不允许私自实习,即使是实习也要经过层层的审批,到达实习现场后也不能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只能观看,以便来保证学生的安全。而实习的评分制度也是根据公式的计算以及网上数据的参考进行评分。这极大的简便实习过程;由于设计的题目过于单一化,很容易发生抄袭现象,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被极大的打消。
二、建立高校工程造价实践性教学平台
高校工程造价应该以培养工程造价人才为培养目标。要充分的利用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加强他们工程技术与实际相结合,重视各种实践的衔接,以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在以后的应用中要注重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创新意识。当今时代,培养高校工程造价人才以项目为核心,以培养出具有较高的工程素质、科学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为最终目标,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重大的作用。高校工程造价的实践性教学是根据当今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方向进行人才的培养,不断的更新实践教学,是指按照社会的要求进行发展。高校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不断的改变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较多的采用讨论式你教学、参与式、案例分析式、模拟式以及小组合作式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应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是学生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全面的陪阿姨那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大多数高校主要实行学分制,我们可以将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块进行分块式教学,以便来构建多层次的、立体化的的实践效果,是教学更加的生动。通过这种不断的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完善学生的系统知识体系,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学生的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时间中要不断的.消除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分裂性,将理论、课程设计以及实践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大的学科群。在工程造价的管理以及啥时间全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实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
三、高校工程造价实践性教学中采用“工学结合”的思考
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岗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建立多元化教教学体系,积极调动企业参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积极性,不断的提高工程造价人才的素质。要想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必须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基础,不断的分析学生的自身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的不同,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不仅如此,还要在供血结合的训练中,以高强的工作能力来考验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团队意识。通过实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便对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更好的为今后求职打下良好的基础;实习单位也可以不断的增加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四、结束语
高校工程造价时间爱你行教学在实际教学生活中起到主导作用,本文根据高校工程造价的目前状况,以及在高校实习中以及实践性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积极的参与学校组织的实践性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使用人才。
1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性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并不是独立的体系,只是附属于理论教学,进而造成对实践性教学的不全面认识,只是注重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而缺少对职业价值观及其他职业技能的培养。且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明确还会导致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活动安排的不系统以及对课程安排的不合理。导致学生只是将基本的会计核算技能掌握,而对相关学科知识如企业的整体运作等的综合应用的能力培养不足。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没有充分体现社会人才市场对高校会计人员的需求。
1.2实践性教学课时偏少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过低会导致学生缺乏灵活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专业实践能力差,不能顺利就业。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与实践结合,会计专业的理论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在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时,应将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相结合。而理论教学的任务是给学生传授其从事职业所需的最基本、最实际的知识,给技能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且因我国会计实践性教学在高校中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仍然重视理论课的教授,而轻视实践性教学。会计实践性教学的课程比例过少,使得其与会计学科的特点不适应,限制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无法达到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1.3实践基地建设不足
因高校会计专业招生的不断扩大,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所用的多媒体教室不足,无法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正常需要。为加强学生对会计实际工作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培养达到胜任会计工作的实践技能,在学生完成模拟实习后还应进行实地实习。校外实习是一种很有效的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但因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使得学校和我国的会计事务所、企业等会计职业界的联系不足,导致无法实现长期的、固定的联系机制和合作关系,导致传统的实习基地基本丧失。且因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的环境大部分都是一些公司、企业及其他经营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些公司、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可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且其没有义务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的服务。且即使是学生自己与实习单位取得了联系,但因实习单位的会计资料可能涉及商业秘密且实习是一种短期行为,导致学生很难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导致校外的会计实习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且因环境因素限制、经费过多,学校也很难建立起校内的实习基地,阻碍了高校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开展。
1.4实践性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
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素质,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的结构与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如网络操作能力、会计软件应用能力及手工操作的能力。而高校在引进教师时,主要重视的是学历,对其是否有相应的专业经验并不重视。且目前大部分教师理论知识很丰富,但缺乏会计实践能力。还有部分教师比较精通手工操作,但没有掌握计算机的操作。高校会计专业实践课教师缺乏会计的工作经验,技能传授不够生动和规范,导致无法有效的传授实际操作。而校外实习因没有指导教师,企业会计人员没有责任要求,且没有指导经验,失去了监督和指导,达不到实际效果。
2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措施
2.1转变教学的观念
高校会计专业应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应只重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教学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应确立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明确其培养的目标。应将会计专业实践课从课程体系中独立出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2.2增大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注重其理论知识的教学的同时,还应充分的了解其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应适时改善学科课程过于系统化、知识化的现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应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在保证理论知识充分的基础上,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保证实践课程充分,让学生能够充分参加实践活动,动手实际操作,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
2.3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验室的建设
为将实践教学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高校应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同时,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应加强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应综合大小型企业,让学生能接触到不同规模及行业的会计业务。丰富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高校应与企业建立良好长久的合作关系,支持学生完成实习工作。让学生接触真正的会计工作,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加强建设师资队伍
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因此,校内应加强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训,让其具备会计师的实务操作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应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参加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考试,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并积极为会计专业教师提供参加业务学习的机会。高校还可以从企业中聘请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中高级会计师等到学校开展讲座,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也可指导教师的会计专业的教学。是学生能够更全面的学到会计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总之,高校应结合自身会计专业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具备熟练的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高校《社会学》教学实践性教学法运用的新思考
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实践性教学是指要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一系列与理论讲授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将思辨、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理性认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方法.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依然处在探索阶段,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实践教学课程开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旅游管理 实践教学 学生
众所周知,旅游管理学科是研究人类旅游活动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实践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实践性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它能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1.1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
1.1.1很多旅游院校的教师认为,高校培养的是管理型人员或研究型人员,这种认识致使很多学生也认为自己毕业就该是管理者,很难端正实践课程的学习态度。
1.1.2许多院校认为,安排了实习就等于完成了实践教学。然而,实习只能解决实践教学的动手能力,而不能解决学生对旅游行业工作性质的理解。更何况现在的旅游专业的大多数实习活动就是到饭店或旅行社“出苦力”,单方面的强制性实习不仅影响了应有的效果,而且降低了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可度。
1.1.3有人认为,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技能培训的课程,但这样的结果是使课时量增多,学生负担增大。而且一般院校培训师资匮乏,使得技能培训课程留于形式。
1.2实践性教学的实施面临诸多困难
1.2.1由于综合性实践教学多具有野外性、流动性等特点,所以耗资相对较大。一方面,实习费用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各院校大幅度削减实践教学费用,使实践性教学的开展难度越来越大。
1.2.2由于学校所拨实践性教学经费有限,有些项目多由学生自筹,在实践教学的时间、地点、路线和带队老师的安排上,不得不以所筹资金的多少而设限。
1.2.3综合性实践教学要求高、难度大。外出带队实习的老师无论从体力上还是精力上的付出,以及所承担的风险都远远高于在教室授课的老师,所以大多数老师不愿意承担此类课程。
1.3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
据不完全统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全国20个主要人才市场上缺口比例达14%,排在紧缺人才的第九位,然而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不十分理想。经调查发现,不是用人单位不需要,而是因为很多学生认为旅游业职业不稳定,收入不稳定,社会地位低下。
1.4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现在大多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比例结构为公共课约15%,基础课约30%,专业课约40%,实习与技能约15%。虽然,这些课程可以保证学生具有扎实、深厚的基础知识,但对于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一般相对偏少,实践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过于笼统;而且计划没有安排足够的教学实践的环节,使学生无法在实际的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操作技能。
2.1正确认识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2.1.1实践性教学是将专业知识的转化。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具有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相结合的能力,用所学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2.1.2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从事旅游产业最重要的是服务意识,因为知识和技能都是可以培训的。提高学生服务意识的最佳时机就是学生接受旅游理论知识和学习服务技能的时候。
2.1.3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具备基本技能。旅游行业是服务行业,它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很多基本的技能。
2.2积极解决实践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2.2.1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规划实施过程。在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改长途为短途或长短结合,减少经费。正确选择实践单位,让学生带岗实习,独立操作,按照学生付出劳动的多寡给予相应的报酬,而学校作为教学实习的管理单位,也可以收取相应的管理费。
2.2.2进行规范化管理。首先,应建立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为确保教学实践质量,选择典型性强、内容丰富、效果明显、交通方便和食宿费用便宜的地点和单位。其次,制定详尽的实践教学计划,各项内容均应一一落实。再次,加强领导管理,从实践教学准备到实践教学监督与成绩考核的`全过程,院系领导都要亲自把关。
2.2.3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综合性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必须具有突出的业务能力,如导游方向的教师要能掌握带团的程序及技巧等。另外,旅游专业是操作技能及管理理念更新率较快的行业,这就要求教师要紧跟行业发展,及时更新讲授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努力与自己所教专业的相关部门保持联系,可能的话教师本人应经常在相关部门见习。
2.3加强专业思想和职业思想教育
在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业观念;将最新的行业动向及时的告知学生,将本行业的服务性和管理性贯穿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另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及传授其对应的就业层次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使学生明确所学方向及层次的要求。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进行正面的、积极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消灭眼高手底的择业思想。
2.4重视实践课程教学,建立相应的配套实践基地
2.4.1适当增加案例模拟教学,积极开展实训课程教学
实训课程实际上是学生在学校内进行短期实习的过程,让学生在缩小化和理想化的实验室进行技能模拟训练,让学生进行饭店角色的扮演与转化,是课程模拟效果的综合体现。比如,我们可以开展饭店情景模拟、带团过程中的情景模拟等课程,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系统掌握各类服务程序、管理方法和技能;提高应变、协调、社交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素质。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参与意识,使师生的思想得到更好的沟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4.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立
校内实训基地一般是根据旅游专业课程的需要和学校培养方向的需要来设置的,在建设基地时应优先考虑学生最能受益的实训项目。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学生参加旅游企业运营管理服务的具体实践活动。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不仅使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重要的是使自身能力素质得以提高,比如,职业道德的建立、协作精神的培养、意志力的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校企合作的另一种方式是要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既可以请行业专家走上讲台,也可以让教师深入旅游企业一线获取前沿信息。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国际旅游业合作的日益加强,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旅游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模式提出了诸多挑战。作为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旅游业,所需要的人才也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旅游院校应该解放思想,密切联系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制订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真正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作用,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淑贤,刘海洋.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6):127-129.
[2]罗文,陈国生.论高师旅游管理本科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3):85-88.
[3]曹丽娟,张辉,王丽.关于旅游专业教学实践方面的几点思考[J].人文社科,2006,(2):89-90.
面向东盟的广西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性教学设计
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定位是地方院校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关键,实践性教学模块的设计则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面向东盟建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块以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在培养目标上与专业总体定位相一致,即“立足地方,面向东盟,强化素质,办出特色”,注重培养专业学生面向东盟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颜蔚兰,YAN Wei-lan(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南宁,530001)
浅谈拓展训练在高校实践性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本文从拓展训练的内涵与作用入手,阐述了在高校实践性教学中运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最后分析了在高校中要运用拓展训练教学方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拓展训练 实践性教学 高校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无扎实的实践基础和经验,不熟悉我国企业的内外生存环境与市场运作,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导致毕业生们在求职时找不准职业方向,确立不了职业目标。为此,本文认为在高校实践教学中应该加入拓展训练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将其逐渐培养成实践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一、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最早起源于二战时期的海上生存训练,是以体能活动为导引,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以拓展心胸、拓展品格、拓展意志为宗旨,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一种全新体验式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它主要是利用一些特定情景,通过“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的模式让人们有所感悟,由此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的、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巅。
因此,在大学课程中加入拓展训练的实践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生涯目标,还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创新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实践性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分析
一方面,由于我国高校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传统、单向的一种封闭式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长学生的技能和提高知识水平,但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对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培养,无法激发出学生的潜在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方式,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参与,尊重并激发出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毕业后只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无法根据现实状况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缺乏自主的动手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拓展训练所具备的让学生在仿真或全真的企业环境中,一边学习、模仿、操练,一边体验感受技能的掌握要求和方法,使学生在体验中通过真实环境的感受、揣摩的特点,可以满足现今高校实践性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灵活地掌握的相关的技能知识,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第六感官的感悟能力,为其今后在岗位上就业并成为专业技能的能手、专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拓展训练教学方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师资建设问题
师资在拓展训练教学中是一个核心要素,因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时刻指导学生,并引导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自己的人生知识。由此,师资的专业化是能否真正达到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保证。
要使拓展训练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授课教师必须具备拓展训练课程设计的能力和具体实施教学的能力,同时要具备“心理学”、“现代管理学”、“运动医学”以及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知识。
2. 拓展基地建设问题
拓展基地是拓展训练教学中的基础,因为拓展训练大多数是户外场地的项目,要使拓展训练达到良好效果,必须要建立专门的场地和购置必需的户外训练器材。由此,拓展基地建设是实施拓展训练的一个重要条件。
3.安全管理问题
安全管理问题也是拓展训练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由于拓展训练中有很多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安排专门人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也要请参与的师生在训练之前仔细掌握训练的实施方法及安全的注意事项,以防止训练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出现。
4.拓展训练的评价方法问题
拓展训练的评价方法是拓展训练实践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拓展训练主要考核的不是学生的体能,而是其各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没有明确的评分标准,也不能对学生的实践过程作主观评价,只能根据学生的表现,结合设计此项目的目标及考核指标,予以及时的点评,通过点评,使受训的学生能够进一步去思考和感悟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长权.论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价值.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梁昌海.高校推广拓展训练的几点思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增刊),.
[3]李秀萍.体验式教学方法在管理类实践性教学中的科学运用.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5).
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探索论文
[摘要]实践性教学对培养应用型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来说十分重要,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专业实践性教学方面仍存在不足,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师应不断创新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系统化实践性教学体系。通过分析当前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探索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5-0134-02
一、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不系统
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因师资力量薄弱、资金经费不足、建校时间短、专业培养计划制订不合理、实验设备落后、教学硬件设备不足等原因导致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欠合理、实验内容不科学。比如,公共基础实验课程只有化学类实验,缺乏了生物类实验,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过于重视机房模拟软件课程,大型实验仪器操作使用未开设等。
(二)文、理、工各学科联系程度不足
理工科学生普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以及合作精神薄弱等问题,通过对各学科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安排中的学科融合性还是相对较低。当下,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越来越严峻,其影响因素也逐渐复杂化,其中涉及经济、社会以及工业等众多因素,环境类专业也已成为一门文、理、工综合学科,因此,要想实现对污染问题的全面解决,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更应该熟悉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这都会成为影响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条件,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毕业生就业起到支撑作用。
(三)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足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社会环境以及生产模式等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导致相关的环境污染源、污染条件以及影响规模等都在不断变化,因此,这要求环境工程师需要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千变万化的污染问题。所以,教师应该针对该情况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从而通过专业技能的创新性应用有效解决不断更新的污染问题,并利用管理模式与技术体系的完善与改进,实现对污染问题的全面处理。在实践教学上还无法脱离传统模式的弊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且方法不科学,这使学生无法较好地应对社会环境日新月異的变化,从而对岗位的适应力大大降低。
(四)实践教学方式、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待改革创新
在环境科学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但是,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的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方式还存在无法适应实际需要的情况。例如,目前常见的环境科学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是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与实践实习的形式。但是,出于安全与理论教学课程合理安排的考虑,往往存在参观活动与实践实习时间较短且不够深入的情况。这就导致学生往往没有办法对实际情况中的生产流程、各类生产设备与技术的具体使用以及生产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产生具体且深入的认识,而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学也就成为形式化的教学活动。
二、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
在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体系中,理论与实践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其既相对分离,又相辅相成,因此,要想培育出高素质的社会型人才,就需要建立一套具有较强可行性、集中性的实践教学体系。环境科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该专业的毕业生在一般情况下主要从业于污水处理厂、绿色企业以及其他与环保相关的企事业等,若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就无法快速上任。如何提升该专业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是专业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完善集中性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学生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水平对其创新思维与工作能力的培养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实践课程学习兴趣普遍较高,尤其对部分创新实验课,其乐于动手实践,因此,可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教学目标的设定,制订培养计划,形成完善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从而进一步保证实践型教学方案的良好实施。目前,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实验操作、课程实习、毕业论文以及职业规划等。专业实践一般以实习为重点,主要分为军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众多阶段,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该专业并逐渐适应社会,从而为就业后快速适应岗位奠定基础。另外要重视基础实践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的课程实验,要系统化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及相应的教学内容,做到实践理论与实验设计的紧密结合,循序渐进地为学生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二)综合设计类实验比重增加,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
在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工作中,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改变原先的重复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方式,通过建立综合性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在综合性实验中,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保证各组成员之间能实现高效的合作,教师在实验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教师在实验过程只是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其次,要做好实验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在综合性实验中,教师要结合多门专业课程进行综合性课程的设计,通过综合性实验的设计能帮助学生在实验中应用不同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实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验证,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最后,教师在综合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中,要坚持实验内容不重复的原则,要避免重复性的实验,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体验不同的实验内容。例如,教师可将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等专业课程的相关实验整合起来,设计综合实验。实验教学的计划课时加大,通过多个学期的连续实验尽可能地模拟实际环境。在具体的做法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将原先的实验室配制废液测定改变为现场取样后进行测定,将实验室模拟实验转变为外部真实环境的质量调查实验等。
(三)促进层级深入、多学科融合的专业课程建设
在传统的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专业课程开设数量过多、针对性与实践性不强的情况。因此,通过多学科的融合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例如,将环境管理学与环境规划学内容整合为环境管理与规划,一方面能有效提高该课程的针对性,通过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保证实践教学中不同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合理的多学科融合减少课程教学科目的数量,从而起到减轻教学压力、节约教学时间的效果。此外,在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课程内容的安排中还需要注意对学科知识的层级深入。从专业导论开始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启发,然后开始逐渐深入,从专业所需的相关工具学科到具体的、深入的专业知识教学,坚持从浅至深的原则,逐渐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四)因材施教,多元发展,完善专业选修课
对高校教学活动而言,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发展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就需要保证专业的教学活动能实现因材施教,保证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建立完善的专业选修课体系,是实现因材施教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丰富的选修课课程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根据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开设更具备针对性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身不足从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置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环境工程师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与相关要求,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五)推动二加二办学模式
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对实踐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对实验室硬件条件要求高,但地方应用型高校由于自身实验设施和师资力量的不足,难以实现创新性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高校发挥自我特长,善于运用兄弟院校资源共享,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数量,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中,展开“二加二”模式合作办学。跟国外优秀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这样学生在本校学习两年,然后由国外高校派遣优秀的环境类专业教师,学习进修授课教学,并根据双方指定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外语等方面的培养,当学生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后,可以办理出国留学相关手续,到国外优秀高校再深造两年环境类专业,学习国外优秀的理念,最后当学生都顺利完成整体教学计划后,合作双方学校可以向学生颁发相关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六)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到企业中进行工作。因此,在高校环境类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的安排应注重校企合作。首先,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课程内容安排要听取企业的建议,教学管理人员要与企业深入交流,了解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更好地根据需要安排课程教学。其次,建立起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在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安排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到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不断锻炼自身实践能力,认识自身在理论与操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校企合作中,拉近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环境科学专业作为培养我国环境保护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我国未来环境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关系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来说,必须加大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改革力度,创新实践性教学,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校企合作,创新“二加二”合作办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伟琪,张珞平.关于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教学的思考[J].福建环境,(2).
[2]王书敏,曹优明,启红,等.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4).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在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作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更应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要求,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审计、理财、经营管理、经营决策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技巧。必须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和结果的分析与审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的综合经济管理人才。为此,我们设想通过开展实施立体式实战演练教学法,使高校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达到边学理论、边实践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在高校实施大众化教育的环境下,在对培养什么人才、用什么方法培养人才的问题上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对高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认知
(一)会计实践环节教学是高校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据一份对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现阶段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一栏中,有90%的单位选择了实际操作能力,并有40%的单位愿意向社会公开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能容忍毕业生适应工作的最长时间3个月的为40%,半年以内的为34%。这表明,在我国,对大部分将流向会计职业界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来讲,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应是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高等学历教育的学业标准是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培养目标,这是制定高等院校教学方针的原则,既然社会需要会计专业绝大多数毕业生从事实际工作,那么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要适应这一要求。为了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在学生学习期间就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完善会计实践性教学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管理工具,特别强调运用会计理论解决会计实务中的具体问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执业环境复杂多变,会计的专业教学要为学生将来从事会计职业而服务,离开会计实践性教学,就难以进行会计人才的培养。但从当前情况看,传统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如何探索新的实践性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到适应今后工作需要的技能极为重要。在高校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如何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笔者认为应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审计、理财、经营管理、经营决策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和结果的分析与审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的综合经济管理人才。为此,我们设想通过开展实施立体式实战演练教学法,使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达到边学理论、边实践的目的。
二、高校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存在问题
会计模拟实习是会计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既能使学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虽然在现行的会计教学计划里安排有课程实践、会计模拟实验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但从目前用人单位的普遍反映来看,会计专业毕业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很快适应现实工作环境。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实践性教学质量较差
目前,在会计教育观念上还是过于重视会计理论的教学,而忽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导致会计实践教学条件简陋,教学手段与方法落后,教学资料陈旧,仿真性差,学生互动能力较差,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直接影响会计实践性教学质量。
(二)缺乏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1.实践性教学设计单一。目前,会计实践性教学往往只涉及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核算岗位的实习,均为单一的实验,没有把审计、理财、经营管理、经营决策等内容融入其中。
2.实践性教学程序简单,未能把手工实习同电算化实习较好地结合。大部分院校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均是将手工实习同电算化实习割裂开来,且分不同的学期来开展,手工实习一套资料,电算化实习一套资料,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会计软件各模块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及会计信息的流程。
3.实践性教学组织过于粗糙。在实际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往往是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熟悉实习资料,学生完成会计核算,教师给予成绩评定,整个过程仍然停留在一套资料、一套标准答案的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只注重考察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而忽视了学生职业判断力及创造力的培养。
三、立体实战演练法在高校实践性教学中应用
(一)立体实战演练法内涵
立体式实战演练法是一种强调演练,讲究实战成果,突出立体交叉特点,主要用来解决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环境中取得成功的方法,目前主要运用于重大活动和军事演习中。而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管理工具,特别强调运用会计理论解决会计实务中的具体问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执业环境复杂多变,在高校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应该如何借鉴和运用这一方法?本课题组认为:立体式实战演练法在会计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应主要突出会计教学层次性,体现仿真性,强调会计资源共享,实施多学科互相渗透,根据会计学科的特点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设计演练数据案例涉及到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所有环节,具有典型性,又能丰富和完善相关学科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同时,这也将对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有所帮助。
立体式实战演练法在高校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实施设计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基础层,重点解决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问题;通过仿真企业的正常经济业务,去解决财务业务的核算问题,拟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方式进行,便于互相验证其核算准确性。第二层为应用层,重点解决基础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出现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利用基础层验证的数据,通过分析、审计、评估、发现和寻找出基础层存在问题和应用基础层的相关数据,解决企业管理中的相关问题。第三层为提高层,重点解决应用层中决策和管理咨询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主要运用所学的研究类课程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解决企业决策层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撰写研究性论文和实践总结报告,提供给企业管理当局决策使用。 (二)立体实战演练应用特点
立体实战演练法在会计实践性教学应用中,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立体性。即在整个实践性教学体系中,会计实习按照多层面、分阶段、分项目、交叉作业的形式安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选择相应的模块来开展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模拟演练(参见表1)。
2.仿真性。在实践性教学体系中,特别强调仿真性,各个层面均采用相同的.会计核算资料,业务涵盖企业各方面的经济活动,能让学生在仿真性很强的环境下进行全面的演练。
3.实战性。为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在会计实践性教学中采取分组模拟对抗形式,即由学生自由组合,每小组4—5人,设组长1名,各小组拟定本组富有个性化的组名和目标,教师根据学生个人及小组完成情况予以评分,评分标准参见表2。
(三)立体实战演练法在高校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具体应用
1.基础层面的演练主要考查、培养学生会计手工核算和电算化核算的基本技能
(1)手工演练教学具体开展参见表3。
(2)电算演练,要求每个学生利用手工核算的资料,独立完成一套电子账。学生利用财务软件的系统管理、总账、UFO报表、工资、固定资产、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等模块完成一个核算主体的全部经济业务,并最终生成报表。通过这个环节,除了使学生掌握账套的建立等以及熟练地利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外,还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财务软件各模块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及会计信息的流程,为以后改进财务软件的设计打下基础。
2.应用层面的演练,主要考查、培养学生对于会计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1)在基础层面的手工核算中,指导老师仅是引导学生完成会计核算,并没有公布所谓的标准答案,这就为应用层面的审查会计报告打下基础。在应用中,原先由若干学生组成的核算小组转变成审计小组,各小组之间交叉审计各自的会计报告。各审计小组根据别的核算小组所提供的凭证、账簿等资料,对其会计报告进行审查,并最终生成一份审计报告。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能在仿真性较强的环境开展对企业的审计业务。
(2)在这一层面,除了培养学生的审计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考查、培养学生综合的财务管理能力,因为作为会计专业教学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对于财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换言之,我们要培养的不是记账员,而是财务主管。
目前,企业都面临着高速发展需求与有限资源的矛盾日益严重、财务管理重心从核算型向决策型财务管理过渡的变化,因此,要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适应这样的变化,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财务软件的财务管理功能,帮助企业达到以下目的:a.建立自动化财务核算管理,提高工作效率;b.实行资金全方位监管机制,屏蔽资金风险;c.利用信息化推行全面预算,减少经营风险;d.精细核算成本,引入成本中心责任制,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上述这个环节的演练,能使学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的财务管理解决方案来进行相应的财务预测、决策分析。
3.提高层面的演练,主要是考查、培养学生对于管理学科相关知识的掌握。在这一层面的演练,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到模拟资料中企业的原型实地考查,了解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流程,并作相应的市场调查与预测研究,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基础层面高级阶段实习生成的会计核算资料、应用层面生成的财务分析报告、本阶段的调查预测报告,撰写出实践总结报告。
四、结论
立体式实战演练法强调的是运用分层次、多学科交叉演练的方式,通过在高校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实施这一演练法,一方面,可使在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达到既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经济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熟悉经济实践工作,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核算、报表分析、财务管理、财务审计和经济管理的基本技能与各专业课的内在联系以及审计行为和会计行为的博弈思维;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拥有快速胜任会计工作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会计实务、了解会计职业的性质、内容与规范,在毕业后充满自信地求职,顺利地就业,出色地完成会计实务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海滨.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符合会计目标的人才[J].会计之友,,(3).
[2]梁丽萍.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实问题与改革构想[J].南平师专报,,(4).
[3]丰建兰.强化会计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业务水平[J].文教资料,2006,(8).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之间人才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源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必备资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性 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意到人力资源管理对集团整体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人才又非常匮乏,因此许多应用型高校为及时改变目前人力资源方面人才匮乏的局面,纷纷在校内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类高校打算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更专业、具有更强应用性的高素质人才。但是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兴起的时间比较短,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研究该专业在实践性方面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目前是人才管理方面比较规范化的一门学科,它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而且对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质量的提高。在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要求中,明确提出高校应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随着大学教育的逐渐普及,大学生的就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光靠文凭行走江湖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学生,尤其是实践性要求较强专业的大学生,要想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更好地发展,就必须从大学时期就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学习好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的投身专业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其实对任课的年轻老师也是一项挑战,许多年轻教师由于缺乏实践性经验,在教学方面非常吃力。
二、现阶段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性教学资金投入不足。实践性教学资金的投入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没有资金的投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训地也就化为乌有,更不用说校外的实践基地。这样的结果最终就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真正到了工作中,也肯定会逊色于同专业的其他人。
2.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这也就导致了老师尚且处于学习的状态。同时,许多老师都是年轻的老师,大部分缺乏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也仅仅局限于理论式的'教学,缺乏实践方面的指导。
3.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据了解,现阶段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已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却非常少,大部分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在实践性教学方面仅仅是形式化,没有深入实际,大部分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仍然以过去的理论性教学为主。在时间分配上,理论性教学占据了课程学习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非常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高校人力资源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措施
1.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加大实践性教学资金投入。实践性教学其实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要想真正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资金的投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配备雄厚师资力量,开展“双师型”队伍建设。应用型高校要想真正实现实践性教学改革,除了要给学生配备理论指导老师,还要给学生配备实践性质的老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师型”队伍建设,让老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任务,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传统的人力资源专业的教学模式,虽然理论课与实践课都具备,但是对于这一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来说,实践课的比重应该加以提高,至少应该占到总体课程的三分之二,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更主动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易建辉,付锋莉.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现状与改革[J].科技广场,2007(12):185-186
[2]周元福.高等学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措施[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4):150-151
[3]杨新荣.构建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08(11):66-68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