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设计
- 文档
- 2024-07-18
- 105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设计,本文共19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课堂教学梗概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参与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5、教学媒体
相关的录像资料、课件
7、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引言1、学生交流“食人鱼事件”的启示
2、分析食人鱼在其原产地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生活状况,思考:在自然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以什么方式实现相互制约的1、创设情境:播放录像资料(《亚马逊-热带雨林主题曲》)
2、巧用引言:北京“食人鱼”事件
食物链和食物网1、观察并记录录像中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2、分析录像中连续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得出食物链
3、讨论箭头的方向所表示的'含义以及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规律
4、学生根据材料,讨论由多条“食物链”交错形成“食物网”
5、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材料,连接“食物网”,并观察自己(人)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6、一个小组的学生到黑板粘贴不同生物卡片,连接成食物网
7、其他同学加以点评1、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2、播放一段录像,其中有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3、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食物链中箭头方向所表示的含义
4、提供多种感性材料,引导进一步探究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学生讨论当某一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时,其它生物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结合农田生态系统,分析保护青蛙和蛇的好处。
3、讨论对于草原生态系统,当草生长得特别旺盛时,兔子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为什么?
4、学生给无声短篇配音(草—兔—豹猫数量和比例相对稳定)
5、学生通过上述环节推理得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6、学生分析草原过度放牧的后果,进而得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创设各种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2、播放无声影片,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
3、布置课外调查: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
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不断积累1、通过观察,分析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不断积累
2、讨论有毒物质的来源,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意识。
3、调查自己身边的生态环境状况,并尝试加以分析1、播放课件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一切生物共有的家园——地球的生存,让我们珍惜与保护环境吧!
二、老师评析
面对新教材,刚刚接触生物学的初中学生,如何引起并保持他们对生物的兴趣,以达到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作到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问题是探究的起点,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体验是达到彼岸的桥梁。多媒体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恰当的评价,又会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朱绪兵老师“食物链和食物网”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上述理念。他以热带雨林主题曲的画面配以娓娓动听的旁白,把人带入迷人的生物世界,接着演示食人鱼的事件,引起问题冲突,学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真相,自然就想到“吃与被吃”上来。问题一个一个出现,学生的探究就一步一步的深入,始终是在兴趣盎然中进行。
他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合作尝试完成食物链的连接。接着用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同学在思考、争论中得以进步。设计了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分小组完成不同的食物网,并进行交流。使学生遇到了挑战,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人都有表现的欲望,特别是初一学生,教师的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次机会,都对他们产生良好的效果。除了合作交流,回答问题外,有安排了小组到黑板上粘图片连食物网,来展示学生的才华;让学生给画面配音,提升他们的创造才能。教师又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很必要的。食人鱼例子的正确处置,进而又引出引进物种的危害。通过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的积累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例子,向学生渗透人类要善待生物,善待自然,人与生物圈和谐共处的道理。引起学生的共鸣。
当然,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及学生个人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学目标的落实,生物实验与电教手段的结合以及教具的科学性与形象性上还有待商榷。
三、学生的感受
本是一节普通的研究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兴奋,主动去探究,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这是课改的功劳。现辑录几个学生课后的感受。
周二的生物课有三新:授课方法新,老师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授课,将一个个录像片段穿插与课堂的学习中;形式新,老师运用了模拟现实环境,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来获取知识;全班参与,老师让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发挥的机会。这堂课总的给我的感受是:享受加参与,我盼望与老师的下一次合作。
啊!真是兴奋,真是高兴,因为老师选中我们组到黑板前粘食物网,虽说我们弄得手忙脚乱,但也锻炼了我们,也有表现的机会。
每次看完录像,老师让我们小组讨论,并发卷子让我们填写、连线,真是丰富有趣。然后再请出代表发言、总结。关键是有许多的“答案”,你说这种,他说那种,还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说着说着,还总能把大家逗笑。上了这节课后,我对生物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以前的公开课,上来不是这个定理就是那个法则,感觉有点像拍戏。今天的感觉有点不一样,好像是在家里上课似的,很自由,有说有笑的。看着小动物们滑稽的样子,又有点像在动物世界里一样。总之,这次生物公开课还是“verygood”的。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联系形成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能找出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在模拟游戏活动中体验食物网中的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食物网中动植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意识到保护食物网中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讨论,发现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联系形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水田里的生物名称卡片、不同颜色的毛线、课件
四、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泥巴。”提问:这里有哪些生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揭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认识食物链
1.情境再现:在校园的花丛中,依次出示杜鹃花、七星瓢虫、蚜虫、麻雀的图片,寻找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示范用箭头表示食物关系:杜鹃→蚜虫→瓢虫→麻雀
2.小结: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3.出示更多生物图片。提问:在这么多的生物之间,还有哪几条食物链呢?
4.观察食物链,小组讨论,找出食物链的特点。(多数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5.介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概念。
6.从谚语、成语中寻找、辨析食物链: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泥巴。”(浮游生物→虾→小鱼→大鱼)
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树叶→蝉→螳螂→黄雀)
(三)认识食物网
1.提供标有水田里生物名称的卡片(稻谷、蝗虫、鼠、青蛙、蜻蜓、蛇、麻雀、猫头鹰、老鹰),引导学生表示出它们的食物关系。(幻灯演示),介绍稻田中的各种生物。
2.“模型”体验活动,建立食物网:
A.角色分配,现在我们把教室当作稻田,同学们来扮演稻田中的.各种生物。(学生领取角色牌)
B.小组思考:现在我们都是这个稻田中生物的一员了,想一想,在稻田里你能吃谁,你又会被谁吃?
C.用毛线把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表现出来。
D.观察现在的“稻田”,引出食物网概念。
E.活动展开
(1)情境1:现在很多人喜欢吃蛇肉,有一天蛇群遭到人类攻击,被大量捕杀。请扮演蛇的学生使劲拉扯线绳,请其他生物们体验你有什么感觉?观察一下网线,发生了什么变化?
(2)情境2:因为蝗虫会使稻谷减产,人们痛恨蝗虫,把大量的化学药品撒到蝗虫身上。不幸,蝗虫全部被消灭了。(请蝗虫逐一放掉网线,退出游戏)请生物们观察刚才的网线,又有什么变化?
3.交流游戏中的体会,说说对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的新的想法。
(四)练习与拓展
把稻田里的食物链用箭头标出来。
板书设计: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3单元《共同的家园》中的第3课。本课是通过研究大自然中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并意识到每一种生物都是生物食物网中重要的一环,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用语言、图画等多种方式来表述研究结果,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这一目标。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生物生活的家园及其生存本领,这些生物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个地球上,他们为了生存,必然发生各种联系,本课就是引导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一种食物联系。
新课程为我们提供的教材内容具有可选择性和可重组性,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就从“螳螂捕蝉”这一故事引入。教材中最后有一个讨论:“如果农民喷洒农药,下面的场景中会发生什么情况?”我觉得这一教学内容可以移到下面一课《生态平衡》中,因为在《生态平衡》中也有滥施农药的例子。
在教学过程方面,我将认识食物链上的不同角色(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列为重点之一,这一重点通过讨论、分类、招聘清洁工等活动来巧妙解决。另外,让学生认识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这一重点通过身边的具体事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在活动设计方面,特点之一是活动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考虑。特点之二是组织紧密与生活相联系的活动,让生活“开口”说话,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不说教”,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一两个突出的教学细节吸引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食物链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
●知道食物链的组成;
●了解食物网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环境,又影响环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理解食物链
1.多媒体图片展示:螳螂捕蝉。
2.谈话: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一位学生复述故事)
3.提问:这个故事讲了哪些生物之间发生的事?
4.提问:它们之间发生的这种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吃与被吃)
5.用简单的文字与箭头来表示这种关系。
6.指导学生认识食物链。
7.提问:观察我们身边的自然,你也能写出几条食物链来吗?(教师要补充画完整学生的食物链)
8.引导学生认识完整的食物链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较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9.讲述:在生活中,有很多成语、俗语、谚语中也都暗含着食物链呢?你们还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评析】以学生熟悉的螳螂捕蝉故事引入,简单有趣。让学生来复述故事内容,这也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认识食物链上不同的角色
1.讲述:是啊,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食物,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动物(生物卡片:猫、蜘蛛、蘑菇、蚯蚓、屎壳螂、马、霉菌、树、草、鸡、牛、鸟、虎、鱼、腐生细菌)
2.提问:你们喜欢扮演哪些生物呢?每小组来领二张你们喜欢扮演生物的图片。
3.交流:你们依靠什么食物来生存?
4.分类:按它们吃什么,生物学家将生物分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类。
5.在黑板上画三个大圈,让学生将同一类的生物贴在同一个圈里。
6.讲述:昨天,老师看到了一份招聘启示,地球公公要招清洁工呢,你们这些生物中谁有资格可以报名呢?
7.讲述:想去报名的,先到老师这儿来吧,让老师先看看你们能不能通过?
8.学生(生物)报名(有蘑菇、蚯蚓、屎壳螂、霉菌等)。
9.谈话:先说说你们的本领吧!
10.教师小结。
【评析】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技能的获得要靠学生主动来建构。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通过让学生扮演、应聘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建构了关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一知识内容。
三、认识食物网
1.欣赏一段生机勃勃的生物活动录像。
(田野里青蛙在捕虫,田鼠贼头贼脑地出没,蛇在田间游动,小鸟在枝头歌唱,人在田埂上悠闲地放羊)
2.提问:这段录像中有哪些生物?
3.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4.提问: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你能画出来吗?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活动记录上画。
6.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及时在黑板上画出食物链中的箭头。
【说明】当有学生提议“人吃青蛙”时,老师反问,允许人吃青蛙吗?当学生说不允许后,青蛙与人之间老师就不画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了。
7.引导学生认识“食物网”。(多种生物之间存在很多食物链,相互交叉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评析】研究表明,活动的画面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多媒体集声音、动画、色彩与一体,学生在兴致勃勃地欣赏录像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记住录像的内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契机。
四、认识每种生物的重要性
1.谈话:刚才,有人说,人可以吃青蛙,老师现场来调查一下,在座的各位同学,吃过青蛙的请举手。(人很多)好吃吗?
2.小结:是啊,青蛙的肉味道很鲜美,这一秘密被人发现后,人们就大肆捕杀青蛙。(教师及时在黑板上的食物网中青蛙与人之间画上一个箭头)
3.谈话:现在,青蛙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到了夏季的夜晚,人们还到哪里去“听取蛙声一片”呢?(教师把刚才食物网中的青蛙及时擦掉)
4.提问:假如虫灾泛滥了,随后,这个食物网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学生交流汇报。(一个学生说草也没了,就让他上来把“草”字擦掉;一个学生说树也没了,让他把“树”字也擦掉……学生越擦越起劲,最后只剩下一个“人”字,顿时,学生傻眼了)
7.提问:如果你面前现在摆着一盘香喷喷的青蛙,你还想吃吗?
8.谈话:从刚才的活动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9.总结:我们发现一种生物通过食物网,在整个生态系统中都有一定的价值,我们要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任意改变他们的数量。如果我们随意改变了生态平衡,那我们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评析】让学生讨论“人吃青蛙后,以上食物网会起什么变化?”让学生边交流边擦掉黑板上的写有生物名字的字,让学生经历了从“擦得欢”到最后愕然、从吃得香到不敢吃的情绪变化,认识到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体验到人为破坏食物链的严重性,从而引起了学生的警惕。
五、拓展活动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池塘的图片,要求他们画出这个鱼塘的完整的生物之间的食物链。(鱼塘里的生物有:黑鱼、草鱼、小鱼、田螺、孑孓、水趸、水草、河蚌、浮游生物等)
教学片断赏析
1.“认识食物链中不同的生物角色”的教学片断
师:是啊,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食物,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动物,它们是猫、蜘蛛、蘑菇、蚯蚓、屎壳螂、马、霉菌、树、草、鸡、牛、鸟、虎、鱼、腐生细菌。(出示生物卡片)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们选择,你们喜欢扮演哪些生物呢?小组讨论一下,商量好了,每小组来领二张你们想扮演生物的图片。
师:你们都是依靠什么食物来生存的呀?
生:我是马,是靠吃草长大的。
生:我是鸡,要吃米粒、小虫等。
生:我是蜘蛛,主要捕捉一些“飞来将”。
生:我是蚯蚓,我要吃泥土。
生:我是凶猛的老虎,我主要吃掉一些小动物。
生:我是草,我靠露珠、雨水、阳光、空气长大。
……
师:你们的食物可真丰富啊,如果按照你们吃什么,可以怎么来给你们分分类呢?
师:按你们的食物,生物学家将生物分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类,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消费者,能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物的叫分解者。
师:(在黑板上画三个大圈)同学们,你们中,哪些是一家人呢?让大家赶快“回家”聚一聚吧!(让学生将同一类的生物贴在同一个圈里)
师:一家人能见面真的很高兴啊!快听快听,老师看到了一份招聘启示,地球公公要招清洁工呢,你们这些生物中谁有资格去报名呢?
师:想去报名的,先到老师这儿来吧,让老师先看看你们能不能过关?
生:我是蘑菇,我先来报名,我能分解自然界中的枯枝败叶,能将它们转化为土壤中的营养。
生:我是蚯蚓,我能吃掉地下的.垃圾,再把它变成肥料,我适合做地下的清洁工。
生:我是腐生细菌,我会分解动物和植物的遗体,使它们溶化在土壤中,我有资格做清洁工,如果我要是停止了工作,大地上就会到处是腐尸烂肉。
生:我是蜣螂,俗名屎壳螂,我们搬运粪球是为了给幼虫准备食物。幼虫孵出来后,粪球成了育婴室,又安全又有吃的。你们别小看我们,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因为牛养得太多,牛粪把环境搞得污秽不堪,后来科学家引进了大量的屎壳螂,结果一下子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我有能力作地球的清洁工。
师:你们能做这么多清洁工作,有这么多不同的本领,太好了。地球公公的身体这么大,处处需要清洁工,前来报名的个个都合格,都来当地球公公的清洁工吧!
【片断评析】顾泠沅老师的活动原理告诉我们,教育者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学习者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径。新课程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中要做的事是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激发了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情感交流,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展,自觉提升了科学素养。
2.“认识到在食物网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的教学片断
师:刚才有人说,人可以吃青蛙,老师现场来调查一下,在座的各位同学,吃过青蛙的请举手。
师:有这么多人吃过青蛙啊?好吃吗?
生:青蛙的肉很鲜,很香,很好吃。
师:哦,青蛙的肉味道很鲜美,这一秘密被大家发现以后,人们就大肆捕杀青蛙。(教师及时在黑板上刚才的食物网中的青蛙与人之间画上一个箭头,表示青蛙被人吃的关系)
师:青蛙自从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以后,现在,青蛙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到了夏季的夜晚,人们还到哪里去“听取蛙声一片”呢?(教师把刚才食物网中的青蛙及时擦掉,表示青蛙消失了)
师:害虫没有了天敌,虫灾泛滥了,随后,这个食物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交流)
(一个学生说草也没了,老师就让他上来把“草”字擦掉;一个学生说树也没了,让他把“树”字也擦掉……学生越擦越起劲,最后只剩下一个人,顿时,学生傻眼了)
师:现在好了,黑板上只剩下了我们人类自己了,你们高兴吗?
生:不高兴,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其它动物,那我们人类就太孤单了。
生:我很难过,如果这个地球上再也没有了鸟语花香,那这个世界岂不是很寂寞,很单调?
生:我也很伤心,如果没有了其它生物,那我们人类靠什么生存呢?
师:如果你面前现在摆着一盘香喷喷的青蛙,你还想吃吗?
师:从刚才的活动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生: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不要无故伤害他们。
生:我们如果破坏了食物链,那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如果再任意破坏食物链的话,那无疑人类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应。
师:非常正确,我们发现一种生物通过食物网,在整个生态系统中都有一定的价值,人类应当保护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否则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我们的地球就会失去平衡。
【片断评析】这一活动中,教师寓教育之意于活动之中。教师在这儿并没有向学生灌输为什么要保护生态平衡,而是通过讨论“人吃青蛙”后食物网发生的变化,学生擦掉人吃青蛙后食物网中逐渐消失的生物名字,最后只剩下了一个“人”!此活动寓意深长,正是人类自己将一个个生物从我们的身边慢慢在消灭掉的,长此以往,我们会成为自己的罪人!
面对陌生又熟悉的初中课本,感慨时间飞快,我已经从一名初中生成长成了一名准教师。看到活泼可爱的初中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天真的美好。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那作为他们的老师,我能做的就是把带给他们的每节课上到最好!所以,课后的教学反思是必不可少的!
从听课到备课再到真正的上课,在教学中,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会最深刻的是站在真正的讲台上,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时。这期间教学的成功之处、不足以及老师、同伴的指导都值得反思、总结。具体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理念:
听指导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是: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老师的循序诱导,没有知识灌溉,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们思考、探索、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一收获时刻提醒着我: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要有真正的学生活动,同时老师要发挥课堂的指导地位。
二、教学教态:
1、声音:声音还是比较洪亮,只是语调还缺乏教学热情,比较平铺直叙,还可以更抑扬顿挫一些,时而和学生们用开玩笑的语气给孩子们讲小笑话。时而严肃,强调重点。时而用有亲和力的语气关心孩子们。这样的课堂会更充实,也会更有乐趣!
2、动作:课上,每个孩子都在关注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而且,老师的举动很可能是孩子们学习的参考。所以,老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课上的每个动作要自然、大方、时刻体现着对学生们的尊重。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女孩子在课下对我说:“老师,您真有礼貌,当我们掌声欢迎您时,您还说了谢谢大家!”。听到这句话,我为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而暗自高兴,同时,也提醒着我,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为人师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3、心理:在这里,最大的感受是:上课时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语言是否自信、教学教态是否自然大方。所以,心理也是需要多锻炼、自己学会积极调整的。刚登上讲台,我会很不自然,就想:自己做得不够完美,学生们会不会不喜欢自己呢?后来,我发现,我的想法完全错了,因为:老师上好一节课,不是为了使更多的学生们喜欢自己,而是可以真正使孩子们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自己就会更大方,不再忸怩了!
三、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教案上,是对真实教学的一个预设。
(1)对自己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总体的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也就是准确把握学生们的知识基础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更有利于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也避免了重复讲解、讲解过深的知识点。
(2)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对教材的处理,我感觉还是停留在课本上的内容,甚至可以说,课本上的知识点都没有吃透,有些凭着自己的感觉在开展教学。这是需要改正的!我想,我现在要做的是:先通读课本,自己掌握课本知识,然后,分析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后,再进行知识的加工处理,一定不能落下知识点,因为对学生,要负责任!
(3)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这一点自己做得还可以。首先了解了中学生:他们还不够成熟去想我要好好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更多的是有趣、有用,当他们可以很自豪地讲给同伴、家人时,他们就喜欢上了学习。所以,带给孩子们的课要多多地从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了解到:本节内容食物链和食物网只要强调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对于不是特别抽象的知识,设计了比较多的学生活动来增添学生们学习的乐趣:讲小故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写食物链并和大家交流分享。
通过前期的了解,设计了比较活的学生活动,调动了学生们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比较成功的一点。
(4)对于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设还是不够:
自己想:学生们的回答会完全按照自己备课时写的,可是,忘了学生们的自主性和想法的灵活、开放,于是,在这方面耽误了比较长的时间。在导入时,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兔子吃草、蛇吃兔子、老鹰吃蛇的故事,当问到学生们故事中涉及到了几种生物时,想着学生们回答:草、兔子、蛇、鹰。没有想到,学生们说了好多,还有:树、花、蚂蚁、微生物。当时,学生们说什么,我就都写上了,指导老师夸我做得很棒,没有否定孩子们的想法,尊重孩子们!我学会了要时刻尊重学生们的灵活的思维,也知
道了要尽可能地对课堂做出预设。
2、课堂技能:
(1)导入:
本节课导入比较成功:时间控制得当、课堂教学秩序管理还可以、师生有效地交流、导入也有效地为开展教学内容服务。
结合上一节课《水和温度对生物体的影响》失败的导入和本节课成功的导入,更加明确了:导入不能仅仅是活跃课堂氛围,最主要的是要与教学内容有关,否则,会带偏学生们。
(2)设疑和提问:
这一点是自己没有想到的,为了保证提问的高效,要提前设计出本节课的问题串:提问要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要选择适当的提问时机。提问要有适当的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要有分析评价、必要的引导、总结。
(3)讲授:
记得指导老师说过: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一定要正确、科学,所以,讲授时,一定要尊重客观的知识,要学会掌握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应用等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
其次是:讲授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讲课是一门艺术,要尽量做到让学生们学习、听课时,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美感,使讲授的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艺术性同在。
(4)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与PPT应用方面,自己还需要进行两者的合理分配,板书更多地体现教学重难点,PPT是为了教学更好服务的工具,切记只念PPT、自己的思路被PPT带着走。同时,也要学习制作更好体现自己教学思路的PPT的方法,目前要学习的是触发器的运用。
(5)对学生回答的反馈:
除了可以用:很好!很棒!还可以用什么呢?要对学生的回答有一个总结,对于学生回答的肯定要具体一些,例如:回答得很具体、很全面,将几个方面都涉及到了。这样,对学生的肯定很真实,同时也强调了易错点。
(6)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
有的时候,由于时间把握得不是特别好,会没有时间总结。总结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会使课堂的重难点突出,总结时,要注意:归纳总结要简练、概括、重难点突出。总结要使教学内容前呼后应、形成系统。总结要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拓展、延伸、自主学习。
四、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大方面:一是课堂氛围比较活跃,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较好地尊重孩子们的想法。二是知识点的讲解以及重难点的强调比较到位,具体如下:
1、在强调食物链的完整性时,用到两个例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以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在讲解时,强调的很到位,并且结合学生们的易错点,很具体。
2、用枯草杆菌分解枯草,指出,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
3、为学生们解答疑惑:食物链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太阳能为什么不能写进食物链里,解答得比较成功。
4、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捕食关系强调得很到位。
五、不足之处:
1、要记得错的知识点不能写在黑板上。
2、要教给孩子们数食物链的方法。
3、老师不能只强调重点,要落在课本上,让学生们划出重点。
4、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没有必要太复杂,只要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强调到位就好。
5、有学生问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里的大鱼和小鱼都是鱼,能不能只写鱼?当时给学生的解答是可以,后来一想,是不可以的,因为,这里的小鱼可能是草食性的,而大鱼是肉食性的,不能笼统地叫做鱼。
6、要记得课件的色彩对比,要让学生看清楚。
7、语言,尽量能够用利于学生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口语化与科学、准确不冲突。
8、分解者不是吃,而是分解,要注意语言的科学。
9、要熟悉讲课流程,只有这样,教师的讲课思路才不会乱。
食物链和食物网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设计意图
“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就是要引领随着学生年龄的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初步建立起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2、在单元中的位置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五课,《种子发芽实验》、《蚯蚓的选择》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会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生态系统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3、教材内容结构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谁吃谁;第二部分是水田的食物网。
二、说学生
通过前面的一至四课的学习后,学生在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的认识。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认识变得顺理成章。虽然学生的科学意识在不断的提升,科学素养也在不断的提升,但让我担心的是学生对平时的生活观察较少,科普知识不足,导致在寻找食物链的时候有诸多困扰。
三、说目标和方法
1、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学会正确使用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等词语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的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认识大自然的神奇,认同生态系统的统一性,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描述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并会画简单的食物链。
难点:寻找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体会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重难点突破措施:
通过猜谜、动画及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首先给学生感性认识,通过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由浅入深的理解食物链;再由学生动手寻找食物链,构成食物网,认识食物网概念。拓展延伸通过一些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出课题
今天上课前,我们先猜个谜语,请大家注意听:
草原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
草原上又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
学生猜出草莓和杨梅,并解释。教师及时板书:
草 羊 狼
播放动画《螳螂捕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信息:
蝉 螳螂 黄雀
食物是生物生存的重要需求之一,所以生物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关系,也就是食物链。
(二)小组合作,探究整理
师提示学生观察,箭头朝向谁(箭头代表着食物的流向)
你能找到一些食物链条吗?教师出示一个环境(花丛中)。
生发现了许多生物。
组内完成,共同寻找食物链。
(三)展示点拨,解难释疑
师出示图片。
学生代表板演食物链,让全体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一个生态群落中间有许多的食物链条,并且学会正确的寻找和标识食物链的方法。
通过分析这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
(四)自主检测,学以致用
师出示测试图,请学生将其中的食物链画出。
通过自主检测,不仅巩固了学生对食物链的认识,同时在画的过程中体会到许多的食物链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教师再引导学生认识食物网,分析得出食物链由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五)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播放科技视频,总结新知,同时引发思考: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学生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再出示一些历史上因为人为原因导致生态不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例子。(我国的除“四害”活动、美国的护鹿杀狼启示……)
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大家谈一谈,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生物、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六)课后回顾
回顾本节内容,完成练习。
搜集一些生态平衡遭到人为破坏的例子,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这个外因应力求使“学”这个内因产生一种能力。因此,本课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学中,首先通过故事《是谁赶走了牧民》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学生分析两组图示中的'食物链关系,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能力,深入理解食物链,体现了从分析到综合的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自然界中都存在着这种食物链关系,并能改写、扩展出新的食物链。
在认识食物网时,由于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对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链掌握得不错,所以轻而易举得就突破了难点。
本节课虽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但是,也有一些遗憾。首先,导入部分的故事略长一些,如果能让学生带着“牧民为什么被赶出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一问题去听故事,然后,让他们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把想法写下来的话,我想效果会更好。其次,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
总之,本节课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全新提高的基础上,促进了个性发展。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时本单元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了,认真分析学生特征,多次修改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堂课教学之后,基本达到了本人预期的教学目标,对教材中的重难点也把握得比较到位,学生学习的效果也较好。但纵观整堂课,还是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
开始我以为学生很快就能掌握食物链中箭头的画法,于是我先讲解了一遍何谓“食物链”,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了“瓢虫-----小鸟”,给予解释“小鸟吃瓢虫”应该这样画箭头“瓢虫-----→小鸟”。接下来我又让学生对照课本说几条食物链,并让学生自己上黑板板书,我发现有的学生理解得还不够透彻,还是闹不懂该如何用箭头表示,更甚者有部分学生竟然将箭头给画反了!于是我急中生智,对他们说“瓢虫-----→小鸟”可以理解成“小鸟张开嘴巴用一条线将瓢虫拉过来给吃了”加上了手势,学生们笑了,并且很会意地点点头。接下来我就“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这几条食物链让学生画箭头,此时学生们都理解了,而且几乎都是准确无误。由此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中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贯穿教学是多么必要。
在学生巩固练习环节,我要求学生练习画出几条食物链,在汇报时,一名同学说,稻谷被小虫吃,小虫被鸡吃,鸡被人吃,人被狼吃,话音刚落,听课的老师都笑了,这名同学马上又说:“老师,狼吃人”。所有的听课老师和学生一齐看我,我马上说:狼有时确实能吃人,但是人是狼的食物吗?“不是”,这名同学会意的挠挠头…我想科学课涉及的内容很广,需要努力才行。
五年级上册《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新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内容。通过查阅网络上的教师课例,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比较侧重对食物链概念的生成教学,用卡片图,多媒体,图画等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标和重点。但是,对食物链的覆盖广度举例比较少,深入分析不足,食物链的多角度表达较少,以及对食物网的材料选择不够全面、系统,分析不够深入,没能充分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本单元主要由“掌握食物链”与“认识食物网”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它是为让学生了解有关生态群落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容。作为这单元的关键知识点,该如何把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牵系到整个单元的知识生成,以及后续学习的巩固,特别是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良好品质。考虑到教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在本单元中承前启后的作用,把掌握食物链作为重点,采用游戏导入,利用多媒体辅助,让学生参与其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为知识传授保驾护航,树立爱护大自然的情操。通过拓展资料分析,让孩子们知道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密切联系的,只有保护好每一种生物,与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简单的游戏中激发情趣。“这是什么地方啊?”“大草原”。“非洲的大草原上生活着许多的动植物,它们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总是想尽办法的躲避天敌的追捕。”为了让大家亲身感受大草原的生活场景,我想请5名同学扮演5种动植物,“小草,小白兔,狐狸,狼,狮子”,模仿动植物的静态和动态生活,以及表演动物寻找食物的生动过程。让学生感知动物的生存需要食物,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初步形成食物链的概念,以及得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启示。
在认识草原上食物关系的基础上,收集各种生态环境下,生物之间食物关系例子,利用多媒体辅助展示。“菜园里,菜青虫在大口大口的吃着青菜叶子;一窝小虎崽正争抢着吃母老虎捕食来的羚羊;大猩猩正用一根小木棒升到白蚁巢穴吃白蚁;可爱的大熊猫正静静的坐在竹林吃竹子;一只乌贼为躲避章鱼的追击喷出浓黑的墨汁;一只老鹰正俯冲向一只逃命的小白兔。······”通过认识不同环境的食物关系,让学生从多层面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食物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认识食物链提供现实依据。
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分布广泛,就算是贫瘠的沙漠和戈壁,也有许多动植物。但是,它们赖以生存的依然需要食物。将例子中的食物关系用文字记录下来,利用吃与被吃的方式记录。明确记录要求,为概念形成做好导向。“以上的例子似乎离我们有点远,那我去花园里找找看,有哪些食物关系?”“在一簇花丛中,老师找到了以下动植物:一株蔷薇花,许多蚜虫,一只瓢虫,一只小鸟”。“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食物关系呢?请把它们也用文字记录下来。“通过学生们的统计,可以让他们学会收集信息,能用文字描述食物关系,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无意识的养成观察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习惯。把朴实的.问题变得有趣味,提高孩子们的记录学习意识。
让学生们观察记录的文字信息,发现它的复杂性和繁琐性,无意识的想到简化记录方法的念头。“仔细观察我们记录的文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想到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表示食物关系吗?”“小草被小白兔吃,小白兔被狐狸吃,狐狸被狼吃,狼被狮子吃;蔷薇被蚜虫吃,蚜虫被瓢虫吃,
瓢虫被小鸟吃;狮子吃狼吃狐狸吃小白兔吃小草;小鸟吃瓢虫吃蚜虫吃蔷薇。”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讨论发现,我们可以用简易的箭头符号“”或其它符号表示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但箭头符号是最简便,最明显的方法。箭头表示吃什么,箭尾表示被什么吃。通过学生的统计,生成简化,会惊奇的发现原本比较繁琐的文字一下变得清晰明朗起来。自然就过渡到,“它看起来像什么呢?”“链条”。由此,我们把这种像链条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这时,请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同时,可以作为下一个问题的研究材料,一环扣一环。“试着比较一下这些食物链,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说说你的发现?”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到食物链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最高级的肉食性动物结束。然而,再凶猛的肉食性动物也能被人类捕杀。“植物又是如何获得食物的呢?”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植物的获得食物(营养)的方式有别于动物,它是利用光能,靠自身合成营养物质。由此,将动植物分成两大类:生产者和消费者。根据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特征,总结出完整食物链与不完整食物链的区别,概括出完整食物链的特点,以此来寻找并书写完整食物链。“看看一块农田环境中的动植物,你能找到多少条食物链?”在一块农田环境中,寻找动植物种类,将它们写成完整的食物链,学生自主完成。在书写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同种动物可以吃几种动物,同种动物也可以被不同的动物吃,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非常复杂。学生可能会把所有的食物链罗列出来,老师可以适当提醒他们用不同颜色的笔连接,为他们形成食物网的概念打下伏笔。“这么多条食物链组合在一起,像什么呢?”“网”科学家把它称为食物网,又称生物群落。
生物的生命离不开营养,食物给动植物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动植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动植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食物联系,但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到底有多密切,其中一种生物对链上的其它生物有多大影响呢?我们可以通过真实的例子分析一下:五十年代,我国农村曾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人们发现,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粮食大量减产,农民伯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谁给农民伯伯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重点强调食物链断了,生态平衡被破坏了)
通过分析资料,让孩子们知道自然界中的生物有着非常密切联系,他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此消彼长,交替生长,这样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而人类的干预,使这种平衡遭受到破坏,许多物种因此灭绝。只有保护好每一种生物,与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科教版五年级第一单元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本节课知识内容较多,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法来教学,学习的兴趣势必要受到影响,因此,我改变了教学策略,按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模式,把本课各教学环节设计成一个个小的探究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经历了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总结规律——拓展与思考,这样的认识自然的过程。在课堂中,我觉得师生互动情况较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特别值得高兴的是本节课可以看到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互相倾听,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知道了探究的全过程,也初步掌握了探究的方法。
本课有成功的一面,但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画出相关食物链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草草的结束,让学生感觉一犹为尽,使得在小组汇报时,学生没有充足的准备,汇报情况不够理想,有的学生没有理出头绪,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本节课在知识拓展一环节中,还缺少深度,没有更好的强化知识,如果再让学生试着说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或其他方面的食物网,是学生不拘于水田、草原的食物链,拓展学生思维,效果会更好,造成这一内容没有实施,还是缺少时间,我觉得还是没有很好的分配时间,前面讲解还可以更简化些,可能会更好些,把握时间问题,还是我今后课堂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驾驭课堂能力方面,还是需要加强,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遇到课堂生成问题,能够随机应变,应付自如,使课堂上得更加精彩。
《食物链》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力求使“学”产生一种能力。因此,在本课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自主合作学习并不是放任学生,让他们自己漫无目的地学习。而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是发挥人的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我在教“食物链”这一内容时是这样设计的':先通过看图上有哪些动植物,然后运用食物链的特点:想一想这些动植物间存在着哪些吃与被吃的关系?紧接着让学生同桌讨论并共同完成填表,不作统一要求,你能写出几条食物链就写几条。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兴趣很高,讨论得很热烈,都想比别人写得多。最后将多条食物链串联在一起,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显得很杂乱,很像网状,很自然引出食物网的概念。学生在合作的同时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自由地、独立地对“有结构”的材料进行支配,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研讨等方式探寻科学现象和规律,获得一种领悟,新概念,新理论的一种师生共同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在探究中体验乐趣,获得自信,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以上的设计得较合理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收到的效果也不错,可在其他设计环节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愿在课上遗憾少一点,惊喜多一些。
本课是科教版五年级第一单元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本节课知识内容较多,假如依照保守的讲授法来教学,学习的兴趣势必要受到影响,因此,我改变了教学战略,依照新课程规范所提倡的教学模式,把本课各教学环节设计成一个个小的探究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本课教学中,同学经历了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总结规律——拓展与考虑,这样的认识自然的过程。在课堂中,我觉得师生互动情况较好,体现了同学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学在学习中,能够积极考虑,勇于发言,特别值得高兴的是本节课可以看到同学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同学能够互相倾听,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同学知道了探究的全过程,也初步掌握了探究的方法。
本课有胜利的一面,但也存在着缺乏。比方:在让同学以小组形式画出相关食物链时,没有给同学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同学草草的结束,让同学感觉一犹为尽,使得在小组汇报时,同学没有充分的准备,汇报情况不够理想,有的同学没有理出头绪,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本节课在知识拓展一环节中,还缺少深度,没有更好的强化知识,假如再让同学试着说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或其他方面的食物网,是同学不拘于水田、草原的食物链,拓展同学思维,效果会更好,造成这一内容没有实施,还是缺少时间,我觉得还是没有很好的分配时间,前面讲解还可以更简化些,可能会更好些,掌握时间问题,还是我今后课堂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驾驭课堂能力方面,还是需要加强,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时地积累经验,遇到课堂生成问题,能够随机应变,应付自如,使课堂上得更加精彩。
《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通过教学与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以下两个问题:
1、许多学生不认识稻穗;
2、排序没有认真审题,如:按谁被谁吃的顺序将所给动植物填入食物链链环中,老师提示学生看清要求然后再填写,但是四个班的学生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人想当然地去填,等到错误形成,拿到桌面上与同桌谈论时,学生自己才恍然大悟。我不由地想起前几年自己兼职自然的教学,几乎是同样教材,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灵活性是大了。但与前几年相比,现在这些的学生暴露出了一些学习与生活,特别是工农业、生产常识相结合相对薄弱的问题,暴露出了学习中的“缺陷”,听学校一些老师反映,在其他学科也有审题不到位,想当然去做的现象。
也许是新时代接受新信息量大,再一个原因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人数多,根本没有机会去农村体验生活,只停留在课本的知识上,很少有实践经验,看来很有必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进行访问,以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五节的内容。在本课教学中,如何在学生中建立食物链、食物网这些概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建立食物链、食物网概念的基础在于, 生物之间的存在的食物关系即“谁吃谁,谁被谁吃”。明确了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对于学习食物链并进步一连接食物网至关重要。
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在完整的食物链中都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进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概念。
在领学生学习本课时, 我采用了谜语引入:草原上来了一群羊,然后来了一群狼,用谜语引入,贴近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又非常吸引人,学生们毫不费力的猜出了谜底,我也顺势写下了这三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草→羊→狼,很好地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食物链的概念。在学生自主学习书本中花丛中的生物图片,和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得存在花丛中所存在着的食物关系并得出生产者,消费者等科学概念后,为了方便学生记忆箭头的指向,我编写了句顺口溜“食物进了谁的嘴就把箭头指向谁”然后找学生上黑板将花丛中存在的食物链表达出来。
共同分析食物链的开端都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的。当学生能正确的书写食物链,明白这些科学概念之后,我们又把视线从花丛转入了田野,我让小组成员轻声讨论得出食物链并构成食物网,而关于生态平衡的学习时,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更切身体验地回答缺少了某种动物,整个食物网会怎么样,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本堂课我以打生物牌作为贯穿课堂的一个活动。在以前打牌中我们都用“吃”这个字,这也是符合了食物链中吃于被吃的关系。在讲解完玩牌方法后,学生通过摸索玩牌可以领会到要先出草这样的植物会比较好,再以草等植物为开始排列出它们的食物关系。当然这里的食物关系肯定不止一种,这也是为下面的食物网做铺垫。学生在汇报时有不同的意见,学生会看到,原来同一种植物能被好几种动物吃,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好几种食物。由此再次排列跟一种植物有关的所有食物关系,那么食物网就出来了。
接下来是引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环节。我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找出在食物链中比较特殊的生物,意图是引出植物,但是在几次试教过程中,学生都会找到食物链顶端的生物,那么干脆就调整思路,顶端生物的确特殊但是还有更特殊的生物,学生自然能够找到植物,但是总体感觉这样的交流不够顺畅。在听了一小徐老师的课之后,觉得她在这一块的处理上更加到位更加顺畅,如在食物链草被牛吃牛被狮子吃中,狮子可以吃牛,牛饿了可以吃草,但是草很可怜,没有可以吃的东西,那它靠什么生存,以此得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概念。这样更加的顺畅,衔接更加自然。
然后就是找食物链中的共同点,都是以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这句话后我立刻出现了一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谚语,让学生判断是不是食物链,对食物链必须以绿色植物开始这一点进行巩固,效果也比较好。
整堂课上下来,感觉整体还不错,感触最深的就是在一次次试教过程中,课堂越来越顺畅的感觉,每个环节在每次课堂后都可以进一步的完善。
在这堂课的磨课过程中,经历过不少问题,比如在第一个活动中我的意图是让学生排列食物链,但是学生会排出食物网来,我从开始遏制学生进行这样的排列到后来放手让学生排,并且产生问题,以此作为下各环节的切入点,也自然多了。另外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分析的时候,我在试教中只出现了题目,让学生回答,然后再纠错,指导老师听后有点虚,所以在课件中又加入了学生反馈以及纠错的结果。效果就立竿见影了。
近段时间对好几堂课都进行了反复几次的推敲探究,这样的形式让我对课堂的掌握更加自如,对教学更加有信心!
这节课时本单元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了,认真分析学生特征,多次修改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堂课教学之后,基本达到了本人预期的教学目标,对教材中的重难点也把握得比较到位,学生学习的效果也较好。但纵观整堂课,还是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
开始我以为学生很快就能掌握食物链中箭头的画法,于是我先讲解了一遍何谓“食物链”,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了“瓢虫-----小鸟”,给予解释“小鸟吃瓢虫”应该这样画箭头“瓢虫-----→小鸟”。接下来我又让学生对照课本说几条食物链,并让学生自己上黑板板书,我发现有的学生理解得还不够透彻,还是闹不懂该如何用箭头表示,更甚者有部分学生竟然将箭头给画反了!于是我急中生智,对他们说“瓢虫-----→小鸟”可以理解成“小鸟张开嘴巴用一条线将瓢虫拉过来给吃了”加上了手势,学生们笑了,并且很会意地点点头。接下来我就“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这几条食物链让学生画箭头,此时学生们都理解了,而且几乎都是准确无误。由此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中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贯穿教学是多么必要。
在学生巩固练习环节,我要求学生练习画出几条食物链,在汇报时,一名同学说,稻谷被小虫吃,小虫被鸡吃,鸡被人吃,人被狼吃,话音刚落,听课的老师都笑了,这名同学马上又说:“老师,狼吃人”。所有的听课老师和学生一齐看我,我马上说:狼有时确实能吃人,但是人是狼的食物吗?“不是”,这名同学会意的挠挠头…我想科学课涉及的内容很广,需要努力才行。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内容。这一课是通过认识和研究食物链与食物网将植物与动物联系起来,认识到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为后面认识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需要一个和谐、平衡的环境做铺垫。
学生一般都知道食物链是反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在部分同学的观念里,“谁”吃“谁”的关系占据主导。因此,出示图片写简单食物链时,部分学生会很想当然地将箭头打反。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强调食物链反映的生物之间“谁”被“谁”吃的食物关系。因此在写板书时,简明扼要,用简笔画形式表现就不用文字,突出科学味道。
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目标明确——保护生态平衡,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为“保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环保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学习。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找出水田里的食物链,在寻找食物链的过程中,学生们激烈地争论,使小组学习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1、用贴图代替文字,节省了学生记录时间,而且更加形象直观。
2、用营养、能量传递方向讲解箭头方向,为什么要把箭头指向吃者而不是被吃者呢,我没有改变学生原有的想法,致使后面学生仍然标错箭头方向。围绕科学概念和事物之间的联系组织教学。课的思路是先确立食物是动植物的必须,再建立食物链的关系,再讲解箭头的意义。箭头的方向不想硬塞给学生,希望学生慢慢转变想法。概念发展与思维发展有机融合,从分析到归纳。
教学的引导不应局限于语言上的引导,更应体现在实践中的引导,即把知识安排在各个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一步一步地去挖掘知识,这就是对知识的最好理解,并不一定要教师用大量的语言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才算掌握了知识。而且,科学游戏大多是在一定规则下进行的,许多游戏还必须在同学们共同参与协作下才能完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养成团结友爱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食物链生物课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力求使“学”产生一种能力。因此,在本课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自主合作学习并不是放任学生,让他们自己漫无目的地学习。而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是发挥人的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我在教“食物链”这一内容时是这样设计的:先通过看图上有哪些动植物,然后运用食物链的特点:想一想这些动植物间存在着哪些吃与被吃的关系?紧接着让学生同桌讨论并共同完成填表,不作统一要求,你能写出几条食物链就写几条。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兴趣很高,讨论得很热烈,都想比别人写得多。最后将多条食物链串联在一起,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显得很杂乱,很像网状,很自然引出食物网的概念。学生在合作的同时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自由地、独立地对“有结构”的材料进行支配,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研讨等方式探寻科学现象和规律,获得一种领悟,新概念,新理论的一种师生共同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在探究中体验乐趣,获得自信,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以上的设计得较合理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收到的效果也不错,可在其他设计环节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愿在课上遗憾少一点,惊喜多一些。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