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两步应用题
- 文档
- 2024-06-15
- 115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数学教案-两步应用题,本文共2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教案:两步应用题思路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法。
2、正确理解解题思路。
3、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理解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会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一步应用题。
回忆解一步应用题的步骤
二、教学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两步应用题。
板书课题
看书,找一步应用题的内容
什么叫两步应用题
关于问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有一个已经知道,有一个还不知道
在解应用题的`时候要先求出不知道的已知条件,再求问题,解答。
出示
幼儿园买来12千克水果糖,13千克奶糖。分给小朋友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读题
求问题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一共有多少千克糖和分了多少千克糖)
哪个条件已经知道,哪个不知道?
一共多少千克糖不知道
所以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
生动手解答
指名板演
1一共有多少千克糖?
12+13=25(千克)
2 还剩多少千克?
25-15=10(千克)
答:还剩10千克。
出示例2
幼儿园买来25千克糖果。分给小班7千克,分给大班8千克,还剩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读题
问题是什么?要知道还剩多少千克就要知道一共多少千克和分了多少千克
分了几次?
引导学生明确连续分两次的可以一次一次分,也可以两次和起来再一起分。
生动手解答
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
三、练习
1、出示
商店运来800根竹竿。上午卖出147根,下午又卖出85根,还剩多少根?
生自己按步骤解答应用题
师巡视
个别指导
集体订正
2、出示
停车厂原来停有小轿车37辆,面包车25辆,开走了16辆,还剩多少辆?
生独立解答
四、总结
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明确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思路。
五、作业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会分析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先认真审题,再列式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
2.根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
(1)妈妈买来12个苹果,________。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_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书上的准备题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4.订正板演24-20=4(个)答:还剩4个。
问: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学习新课
师说:刚才的'复习题大家做得很好,老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将第1个已知条件“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直接给出,而告诉你“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你会算吗?(出示例1),这道题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还剩多少个。我们今天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1.学习例1 个?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求
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
师问:和复习题比较,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说一说?教师同时贴出皮球的实物图。(课本P6图)
(3)分析数量关系
师问: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一共有多少个和卖了多少个?)哪个已知没给?哪个直接给了?那应该先求出什么?(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根据哪两个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同时板书:
根据板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先算什么?
通过充分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好的同学分析数量关系。(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个和卖出多少个,卖出20个已经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个。根据有白皮球6个和18个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同时板书:
①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②还剩多少个?
6+18=24(个) 24-20=4(个)
解答后,可追问:6+18=24(个)求出的是什么?24-20=4(个)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强化解题思路。2.总结学习方法
师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会了例1,在学例1时,第一要认真读题,最少读3遍,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求,认真在题上标出。第三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再正确解答。要想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还离不开认真二字,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看谁做题认真,解答正确。同时板书。
(1)读题。(2)找已知、求。(3)分析数量关系。(4)正确解答。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同学们做了20个泥人,老师做了8个泥人。送给幼儿园25个。还剩多少个泥人?按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此题。
(1)默读3遍题。
(2)在题上标出已知、求,指名说一说。
(3)互相讨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个)
28-25=3(个)
答:还剩3个泥人。
(5)追问:20+8=28(个)求出的是什么?28-25=3(个)求出的又是什么?
2.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车站下去8人。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根据做题情况,进行指导。
3.比较练习
(1)学校里有14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2)学校里原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认真读题后,问:这两题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现在有多少盒粉笔,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有两个已知条件,是一步应用题,第(2)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是两步应用题)
4.总结
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先加再减,先减再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出数量关系比较容易分析的。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它们的计算方法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解题思路相近,就是要求剩下多少或者一共有多少,必须先求出原有的数。
两步应用题是由一步应用题复合而成的,所以在复习准过程中,安排了补问题、补已知条件和一步应用题,以此巩固一步应用题的结构,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由此引出其中一个已知不直接给出,而换成另外两个条件,就不能用一步解答,引出新课: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按照(1)认真读题;(2)找准已知、求;(3)分析数量关系;(4)正确解答这四步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使学生明确找准中间问题是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关键。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先完成做一做,引导学生按四步完成此题,并通过追问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然后独立完成两题,接着再通过一组应用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知道列方程解应 用题的步骤,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找出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1.口头解下列方程(小黑板出示)
x-35=40 x-5×7=40
15x-35=40 20-4x=10
2.出示复习题
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
(3)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4)集体订正: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5)针对解法二说明: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知道: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题中涉及到“原有饺子粉、卖出饺子粉和剩下饺子粉;原有饺子粉重量去掉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等于剩下的饺子粉重量。根据理解题意的过程教师板书:
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教师启发: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号左边表示剩下的重量,等号右边也表示剩下的重量,所以相等。)
(5)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回答:卖出的饺子粉重量没有直接给,应该用每袋的重量乘以卖出的袋数)把上面的等式改为:
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6)启发学生把已知条件在关系式下面注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要求的问题用x表示即设未知数,教师说明怎样设未知数。
(7)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8)让学生分组解答,集体订正时板书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5×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9)引导学生自己看118页例2上面一段话,提出问题:你能用书上讲的检验方法检验例题1吗?引导学生自己检验。之后请几位学生汇报结果。都认为正确了再板书答语。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付出6元,找回0.4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1) 读题,理解题意。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付出”、
“找回”等词的含义。
(2)提问:要解答这道题关键是什么?(找出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汇报解答过程。汇报中引导学生讲解题思路,注意照顾中差生。
(6)教师总结订正。如果发现有列:2x=6-0.4和2x+0.4=6两种
方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那种方法简单,并强调用较简单的
方法解答。
3.学生自己学26页上面一段话,回顾上边的解题过程,总结列
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总结后投影出示: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4.完成26页的“做一做”
小黑板出示: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
40千克,每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强化解题思路。
三、巩固发展
1.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完成练习七第1题,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
3.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学生独立做练习七4题,集体订正结果。
四、全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2题、3题。
六、课后记事:
七、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部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与有关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认识分析法思路的特点,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食堂原有350千克大米,第一天吃了100千克,第二天吃了13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1)学生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3)订正时,学生讨论: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变式练习
1、第97页第4题
(1)学生齐读
(2)学生列式解答
(3)思考:第(2)小题中第二天看的与第一天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4)集体订正时,同桌互相交流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这3道题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1)同学们要栽54棵树、已经栽了37棵,还剩多少棵没栽?
(2)同学们要栽54棵树,第一天栽了18棵,第二天栽19棵,还剩多少棵?
(3)同学们要栽54棵树,已经栽了2天,每天栽18棵,还剩多少棵?
⒈学生独立读题,并列式解答
⒉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⒊比较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第97页第5题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讨论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第98页第6题
(1)学生读题,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列式解答
(3)分别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计算时有什么区别?
三、作业:
第98页(7)、(8)。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第94页练习二十第12-14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刚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过程和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难点:能用综合思路对两步计算应用题进行分析、推理。提高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练习思路
1、出示
(1)学校买排球12个,足球13个,买的篮球比排球和足球的'总数多4个,买的篮球多少个?
(2)学校买排球12个,买的篮球的个数比排球的2倍多4个,买的篮球多少个?
学生列式解答,并分别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对比练习
1、练习二十第12题
(1)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学生说一说各是怎样想的?
(3)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练习二十第13题
(1)学生读题。
(2)思考:这两题哪里相同?它们的第3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在哪里?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4)这两题第一步都是求的什么?
3、练习二十第14题
(1)出示表格
一班
二班
三班
25棵
31棵
28棵
⑴从这张表格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⑵讨论:假如要求六年级植树的棵数,请你补充一个条件,要求六年级植树的棵数,可以补充哪些条件?
⑶学生根据根据条件,一一列式解答。
三、作业:
练习二十第12、13、14题。
教学难点
如何依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用综合算式解答下面各题.
(1)500减去150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2)500减去150的差,再除以5,商是多少?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订正: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第(2)题的“500―150”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2.以旧引新.
出示:三年级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剩下的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独立审题,列出分步算式.
300―180=120(棵) 120÷3=40(棵) 答:平均每次要浇40棵.
教师提问: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一步的结果在第二步的算式中作什么数?
根据分步解答的过程,这道题还可以用综合算式解答,怎么列综合算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讨论探究,初步认识.
2.出示例4:三年级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剩下的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教师让学生再次审题,讨论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分步计算应该怎样列式?
观察上面的`分步算式,小组讨论:分步算式中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这两步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提问:你能试用文字题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说出:分步算式中第一步求的是还剩多少棵数;第二步求的是平均每次种多少棵树.第一步的结果在第二步中做被除数.用文字题概括是300减去180的差,再除以3,商是多少?)
教师提问:该怎样列出综合算式呢?(学生独立动手列式)
订正并且板书:
(300-180)÷3
=120÷3
=40(棵)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表示的是什么?“300-180”不加小括号行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根据题意用文字题概括成“300减去180的差,再除以3,商是多少?”所以这样列式.算式表示是剩下的平均每次种多少棵.“300-180”不加小括号不行,因为根据题意,必须先求出剩下的棵数,并且在分步算式中300-180的结果在第二步中作被除数,所以列综合算式时,必须加小括号.)
3.再次尝试,领悟规律.
将例4改为“三年级要浇300棵杨树,浇180柳棵.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1)让学生讨论:“把哪些树分3次浇完?”
(2)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300+180)÷3 300+180÷3
(3)开小辩论会:哪个算式对?说说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题目要求的是300与180的和,把“和”的两种棵数分成3次浇完,所以要给“300+180”加上小括号,这样符合题意了.)
三、反馈调节,总结归纳.
1.用综合算式解答下面各题.
同学们栽树.一班要栽58棵,二班要栽67棵.平均栽5行,每行栽多少棵?
学校组织同学去博物馆参观.三年级去了62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
订正:
教师提问:说说怎么想的?第(2)题还有别的解法吗?
2.做一做.
(1)400减去170与80的和,差是多少?
(2)16与24的和除以8,商是多少?
教师提问:第二题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四、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1.选择正确答案.(可用反馈牌)
王左乡今年修水渠1800米,相当于去年修的3倍,今年比去年多修多少米?
A.1800÷3-1800 B.1800-1800÷3 C.1800×3-1800
同学们到果园摘梨,一班摘了8筐,比二班少摘了3筐,每筐梨重40千克.二班摘了多少千克?
A.40×(8+3) B.40×(8-3) C.40×8+3
2.列综合算式解答.
纺织厂一、二两车间工人听科学报告.一车间有工人83人参加,二车间参加的人数是一车间的2倍.听报告一共多少人?
花市电影院原来每天放映4场电影,现在每天多放映3场.每场买票930张,现在每天可以买票多少张?
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3小时,每小时批改12篇.还剩多少篇?
五、看书质疑,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依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六、布置作业.
1.中、高年级同学听科学家作报告.中年级有84人参加,高年参加的人数是中年级的3倍.听报告的一共有多少人?
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6篇,剩下的作文要多少小时批改完?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猜年龄
游戏目的
训练学生四则计算的速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程序
1.设疑引趣.教师说,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把你的年龄乘以10、加上5、又乘以10、加上你出生的月份,然后减去152,这样运算以后,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的年龄和出生月份.试验几位学生之后,教师讲述其中的奥妙(把算得的结果加上102,所得的和,前一位数表示年龄数,后两位数即出生的月份),并请学生想想其中的道理.
2.熟悉运算顺序,请一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和出生月份,其余学生集体加以验算.
3.学生之间按规则互猜年龄.
4.全班学生猜老师的年龄.
注意事项
1.提示学生记住正确的运算顺序.
2.想一想“102”是怎么来的.
错题诊室
活动目的
1.通过对“病题”的诊治,加强辨析,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丰富练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做题错误,提高计算能力.
活动过程
请2位学生扮演病人,分别手持下面各题来到讲台前,请其他学生扮演小医生为病人会诊.全班或分组讨论错题原因,找到病因病改正错误为治好,病人回家(回座位).
36+64÷64×0 130+60-90×2
=100÷64×0 =190-90×2
=0 =100×2
=200
注: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时要留心寻找具有普遍性的错例,提供出来更有实际意义.
数学教案-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
2.训练举一反三的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分析和理解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几(或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和找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老师谈话:我们曾经学习过十一种用一步解答的应用题,它们都是我们继续学习的基础.现在,我给同学们摆出一道应用题中的两个条件,请你根据老师给出的条件,设计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题.
2.根据条件、设计问题,并解答出来.
学校买来24个乒乓球, 6个篮球,____?(点名回答)
①学校买来24个乒乓球,6个篮球,买来的乒乓球比篮球多多少个?
解答:24-6=18(个)
②学校买来24个乒乓球,6个篮球,买来的篮球比乒乓球少多少个?
解答:24-6=18(个)
③学校买来24个乒乓球,6个篮球,买来乒乓球和篮球一共有多少个?
解答:24+6=30(个)
④学校买来24个乒乓球,6个篮球,买来的乒乓球是篮球的多少倍?
解答:24÷6=4
同学们问题设计得好,解答得也准确,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两步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例1: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
(1)读题:指一名同学读,其他人默读.
要求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已知条件中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中的总数少3朵”你是怎样理解的?(同桌两人讨论一下)
指名回答.(题中要求的是红花的朵数,红花的朵数跟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是比这个总数少3朵)(多找几个学生发表意见)
(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发言画线段图)
(指一名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说题意)
(2)提问:要想求出红花做了多少朵,必须先求出什么?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要想求出红花的朵数,就必须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朵.只有求出了黄花与紫花的总数,才能求出红花比它们的总数少 3朵的数是多少)
问:我们先求总数,那么,这一步的小标题怎样写?(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第二步就是要求的问题了,小标题是:做了多少朵红花?
(3)尝试解答:学生在作业本上试着解答,教师巡视,找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
①做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
25+18=43(朵)
②做了多少朵红花?
40-3=40(朵)
答:做了40朵红花.
(4)订正:先让板演学生讲一讲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可以让有问题的学生说说错在哪里,这时,可以请理解的同学帮助启发讲解.
(5)提问巩固:为什么第一步必须先求出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因为要求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而条件中没有直接给出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所以,必须先求出它们的总数)
2.变式一:
如果例1中其它条件不变,只是把第三个条件变成:“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仍然求做了多少朵红花?该怎样解答?(出示变式后的例2)
(1)读题,说说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求做了多少朵红花)
(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画线段图)
(2)分组讨论:要想求出有红花多少朵,第一步必须先求什么?第二步怎样求出红花多少朵?
(3)学生自己解答后,集体订正.
①25+18=43(朵)
②43+3=46(朵)
答:红花有46朵.
问:第二步为什么要加 3?(因为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
3.变式二:
(1)把例1中第三个条件变为“红花是黄花和紫花总数的3倍”又该怎样求红花的朵数?(出示变式后的例3)
(2)想一想:要想求出红花的朵数,第一步要先求出什么?第二步怎样求出红花的朵数?
(3)老师画出线段图,要求学生看着线段图独立解答.找一名同学板演.
①25+18=43(朵)
②43×3=129(朵)
答:红花有129朵.
(4)订 三、师生共同做课堂小结.
老师指着板书提问:这三道应用题,在解答过程中有什么相同处?不同处?(相同处:它们都是用两步解答的应用题,第一步都是先求出了黄花和紫花的总数.不同处:第二步求红花的方法不一样)
为什么要想求出红花的朵数,就必须先求出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因为红花的朵数是在黄花和紫花总数的基础上变化的,而它们的总数,条件中又没有直接给出,所以要先求出来)
四、课堂练习.
1.认真审题,列式计算.要求第1小题写出小标题.
(1)同学们跳绳.小华跳 75下,小明跳 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明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
(2)畜牧场养山羊120只,养奶羊410只.养绵羊的只数是山羊和奶羊总只数的4倍.养绵羊多少只?
2.独立完成下面的题.
(1)学校组织绘画大赛,一年级有8名同学获奖,二年级有12名同学获奖,三年级获奖人数比一、二年级获奖人数总和还多2人,三年级有多少名同学获奖?
(2)请改变第三个已知条件,并解答出来.
(完成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一步应用题是两步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在复习准备阶段,设计了老师确定已知条件,学生自己给自己设问并解答的练习,一步应用题学生不感到困难,所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重温了一步应用题的有关数量关系,也为新课做好了铺垫.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注意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了主体作用.老师给予适时点拨,如在学生讨论前,教师明确提出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以及在关键处提出设疑:如要求红花有多少朵,为什么必须先求出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等等.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解答.通过变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量关系,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
智力闯关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步骤.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活动准备
教师结合自己本班情况及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几组难易程度相当的应用题.
活动过程
1.全班分为若干组进行比赛.原则上每组每人一道独力完成,组内检查(遇有个别学困生,全组同学可以提供帮助).
2.答对一道题,算闯过一关,每组合作闯关.先到达关底的小组为胜.
正,指名讲讲每步算式的意义.
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0~81页例1,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谁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今年的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50岁的生日,为了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一些同学做了许多美丽的花朵。
板书: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
根据这两个条件,谁能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呢?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口述,电脑出示。)
大家仔细观察,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
(2)师:老师也提一个问题――“做了多少朵红花?(板书)看能不能解答?为什么?”(因为题中没有告诉红花与黄花、紫花的关系,所以不能解答。)
如果老师增加一个条件――“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板书)。现在红花与黄花、紫花有关系吗?这道题能不能解答了?
二、进行新课
1、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谁来把题读一遍。
2、引导理解题意。
这道题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什么问题?
红花的朵数跟什么有关系呢?(总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画线段图。
师: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黄花的朵数,(边说边画)黄花有多少朵?接着画线段表示紫花的朵数,表示紫花的线段应该比表示黄花的线段长呢?还是短呢?为什么短?画完后问:哪一条线段表示的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呢?(指名上台指出)再画表示红花的线段(师故意把表示红花的线段画得和总数一样长)。提问:是这样吗?为什么不对?应该怎样改?这条线段就表示红花的朵数,也就是这道题要求的问题。
4、分析、解答。
(1)师:请大家想一想,求红花的朵数用一步计算可以吗?为什么不能?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必须先算什么?
(2)师:每一步怎样算呢?求出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就可以求出什么了?请你在练习本上试着列式解答,谁最先做完,就上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做完后看书自检。
(3)小结:解答例1时,已知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题中没有直接告诉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所以要先算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再算做了多少朵红花,需要几步计算?(两步。)
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6、改编例题。
(1)师:下面老师把例1改变一下,把第三个已知条件中的“少”改为“多”。(电脑出示。)
请你默读题目,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道题和例1比,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②线段图怎样改?
③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归纳后,学生独立解答,个别板演。集体订正。问: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呀?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2)师:下面老师把例1再改变一下(电脑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后,先提问上述问题,学生再独立解答。
师生集体订正。
7、比较归纳。
(电脑出示)思考: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这三道题讲的事情相同,前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相同,第三个已知条件不同。从解答方法来看,因为红花的朵数都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而“总数”没有直接告诉,所以三道题都需要两步计算,先算出来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然后再求做了多少朵红花。不同的是求红花的朵数计算方法不同。因为例1告诉我们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应该用总数减3;想一想第1题是告诉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应该用总数加3;想一想的第3题是知道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3倍,也就是3个43,所以用总数乘以3。大家在做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多媒体出示)填空:
(1)同学们跳绳,小华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明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小青跳了多少下”,必须先算。算式是:()。
(2)畜牧场养出羊120只,养奶羊410只。养绵羊的只数是山羊和奶羊总只数的4倍。养绵羊多少只?
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养绵羊多少只”,必须先算()。
算式是:()。
2、小游戏――猜一猜:
两名学生报出年龄、身高,师说出教师的年龄、身高与两名学生年龄、身高的关系,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步应用题,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该怎样计算。
五、布置作业(略)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是在学生熟练掌?quot;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难点是找准题目中的”中间问题“。依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设想:
1、开讲激趣。
上课伊始,由庆祝”国庆节“学生做花的话题引出了复习题,使学生体会到”应用题的基本事实“都来源于生活实际,贴近自己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注意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应用题的结构教学。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我注意运用迁移规律引入新知,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学生根据两个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完复习题后,我设疑:如果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能不能解答呢?经过讨论,学生明白:题中没有告诉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解答。这时,我再增补一个条件引出了例题。这样教学,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两步应用题是由一步应用题发展而来地,即使学生认清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又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突出”中间问题“的教学。
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提出”中间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突出关键,层层设问:”红花的朵数跟什么有关系?“、”黄花和紫花的总数题中直接告诉了吗?“、”所以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必须先算什么?“与此同时,注意借助线段图直观地展示分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在完成例1及”想一想“的教学后又引导学生比较三道题目的异同,再一次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强化这个认识。
4、”导“、”放“结合,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中我注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自己思考的问题,老师决不暗示。”导“就是启发引导,重点是帮助学生正确提出”中间问题“,明确解题思路,授人以”渔“;”放“就是放手让学生对例1及”想一想“进行试解,这样,不仅使学生享受到尝试解题的成功喜悦、也锻炼了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
5、学以致用,强化新知。
课末,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的小游戏“,就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让学生体会出新知的用途,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增添了课堂情趣。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两步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