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过程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 文档
- 2024-06-20
- 110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课堂中过程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本文共1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课堂中过程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一、背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做,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意义,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方法与途径,我开了一堂公开课,课题为《平移变换》作为本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开始,全校数学教师都参与了评课,对本人和本教研组的所有教师都有很大的提高,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案例
(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师:看,老师把谁带来了?(出示福娃)
生:福娃欢欢!(惊喜)
师:福娃还带来了一个交通工具(拿出小推车,学生更是兴趣倍增)
想知道福娃要干吗吗?
生(齐):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踊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师:请注意看福娃运动的过程,注意他每个部位的方向很运动过的距离有什么变化没有?(此时提出问题,使学生很有情趣去解决它)
继续创景引趣
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去过游乐园吗?在游乐园中你们玩过哪些游乐项目?在玩这些游乐项目时你们想过什么?你们想过它里面蕴含着数学知识吗?现在,我就展示几幅画面,让大家在重温美好童年生活的同时,找一找这些项目中,哪些项目的运动形式是一样的?(课件展示1),观看游乐园内的一些项目,如:旋转木马、荡秋千、火车、滑梯……,引出第三章内容,
(由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经历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开始学习.)(揭题)
(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在引入的基础上,探索新知,(课件展示活动2),观看几个运动的图片,如:手扶电梯上的人、缆车沿索道缓缓上山或下山、传送带上的商品、大厦里的电梯、辘轳上的水桶.
1.尝试解决问题.
师:你能找出这些生活场景里他们每个运动变换过程中的共同特征吗?(鼓励学生交流,探讨)
2.交流汇报.
师:谁能说说吗?(从学生回答从老师总结出平移变换的概念)
……
3.产生新问题.
师:像和原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拿出教具)
此时学生的眼睛都集中到了老师手上.
(这其实就应用了传统教学法,而不再是单一的用多媒体演示.)
4.解决新问题.
师:谁来帮老师的忙?(学生踊跃举手)
……
此环节学生反应热烈,用实物操作远比用多媒体演示来得直观,而且因为是他们自己动手得到的结果,记忆会更加的深刻,这也应该是传统教学的好处.
(三)拓展延伸,发展应用.
师:听过这首歌吗?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老师的歌声可以把每个学生的思绪集中起来),歌词中隐含了什么数学变换?
……
(课件展示)
师:现在有同学家里遇到了困难,需要我们帮他解决?(出示课件)
问题:帮同学解决客厅电视幕墙的面积问题.
鼓励小组讨论得出最佳方案
学生很快就有结果出来,让他们自己说说哪种方案更好?说明理由
师:你们觉得那种方法更好?请把理由说出来.
……
这环节的反应也很热烈,因为是把别人的结果否决,很符合学生的求胜心理,在争辩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对新知识的理解也更进一步. (四)总结.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
(课件)看美丽的图画也可以用平移变换得到.
……
(生动有趣的结尾,发人深思.)
三、分析与感想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我们的数学学习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任何呆板、缺乏新意、针对性不强、或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境,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贻误教学时机.试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枯燥和挫折相伴,谁还会喜欢数学?学习数学的作用和价值从何谈起?这与新一轮的课改恰是背道而驰.而精心设计的新课引入则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为新课教学的顺利进行作好铺垫.本课开始,通过一个福娃,让学生产生一种急于要知道新知识的内驱力,从而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心动不如行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一下子就得到了空前的高涨.大家都急于投入到如何解决问题中去了.因此,设计合理的情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更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起点,因为只有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和亲身的体验中,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才能驱使他们更好的去学数学、用数学,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提出新问题,展示数学“趣”味,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只局限于导入环节,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都应鼓励学生提问质疑,不断产生新问题,使学习成为“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不断反复的过程.这节课中,像和原图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在教师拿出教具的'同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究欲望再一次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从而又一次投入到数学的探究中去.
(三)从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提出“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几何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心理学理论认为,外部的活动、操作是知识“内化”的前提.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的几何知识,形成空间观念,必须有大量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积累.这使动手操作成为可能.这节课中,在探究性质的时候给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正是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才会很直观的知道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四)强调板书,注重用传统教法传授新知识.
因为介入了多媒体,很多时候老师会把所有的内容都放在了幻灯片上了,忽视了板书的存在.对于数学课,有的老师都可以不在黑板上写一个字,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新理念了吗?我觉得数学不同于其他的的课程,板书的设计这个优秀的传统还是应该让它继续发扬光大.在这堂课上,很多教师在画图的时候也是在幻灯片上指导学生,我不予以勾同,在黑板上演示每一步的平移画法,因为这个作图对学生来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实实在在的演示后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当然在此堂课上,对其他的知识点我都进行了板书的设计,所以最后黑板留下的就是本节课的精髓,小结的时候,学生不仅仅就文字上理解,还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当时这概念的来源.这远比就幻灯片呈现来得实在清楚.
这节课,促进着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与教学行为的转变.让传统教学和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更有效的结合,教师不再是一个演说者,学生也可以通过实践得到新的知识.这样的数学课,不再是枯燥的计算,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所以不必要太追求不实在的东西,虽然社会在不断进步,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也不断的在更新,但是很多好的传统还是不能丢的,让传统和现在的多媒体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新知识自然地传授.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
【摘要】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突出关注学生的发展,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殿堂,成为学生学德习才、增长心智、拓展视野、立志腾飞的摇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关注学生发展;实践
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问题情境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世界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进自信。”突出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其中问题情景放在首位,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情境,挖掘新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素养,注重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创设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能看到但必须跳一下才能够着,得到了又有新目标出现”的情境中,让学生数学学习空间逐步扩大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自身的数学活动,建构对数学知识理解,发展思维能力。开展数学实验,创设合情推理的教学平台,减少机械式的学习活动,更主动地引进实验观察、猜想与探究的活动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因而数学教学每一环节中,要注重创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尝试解题,体验数学,领悟数学。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自主发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交流、推广,整合知识,反思探究,互相启迪,产生新的思维火花,明理创新,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长期以来,通过测试或考试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标准往往只注重解题的结果的唯一性,在追求规范划一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个性,淡漠了创新的欲望。
因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摒弃过去那种只注重分数,“一卷定终生”的做法,而是多渠道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应关注学生取得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应做到:知识评价与能力评,认知评价与情感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实施课堂观察评价方法:课堂观察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非常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留心学生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注意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课堂上我们常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看看学生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能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清晰、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与观点,以此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与灵活性。 建立学习成长电子档案:遵循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对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行成长电子档案评价方法。整个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选择,只提出一些建议。由学生自行安排,收集的内容为学生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自己最满意的作业,典型试题的'研究小成果,一道习题的多种解决与妙解,感触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记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日记,给老师的建议等,使成长电子档案变成与教师交流的一种工具与途径,从而使学生逐渐对成长电子档案产生兴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第二阶段是规范要求,不断完善。第三阶段是反思提炼,总结推广,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为手段的先进评价育人功能。运用档案袋评价法,建立学生个体学习成长电子档案,收集相关信息与数据,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各种学习评定表、测试成绩、竞赛成绩、获奖情况、学习反思、问卷调查、他人评价等动态内容,按单元、月份或学期及时进行量比与定性、评价与总结,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能有意识的注意自己在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努力程度、进取过程、兴趣、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
建立可操作的多样化、多元化评估体系:设计学生课堂数学学习情况评定表、学生单元、学期学习情况评定表,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数学学习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家长评。指导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识和素质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再结合家长的家庭作业反馈、观察记录情况等,逐月比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表现好的给予肯定和奖励,对表现少好的及时与他交流沟通和鼓励,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突出关注学生的发展,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殿堂,成为学生学德习才、增长心智、拓展视野、立志腾飞的摇篮。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
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时间和空间跨度大,长期以来依靠挂图、手画图等传统的教育手段进行教育,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有其局限性,现代信息技术爆炸性发展为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改变教学手段的必然选择。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须尝试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来丰富地理课堂。
此前,由于学校条件限制,难以将多媒体教学常态化,这样的背景之下可利用有限的计算机登录各大教育网站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如新的教育理念、优秀教案和试题等。常见网站如:、中国地理课程网初中地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吸取成功的教学经验能更快地促进教师本身的专业成长。除此之外,通过网络还能及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时事新闻,如美伊战争、巴以冲突、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等,在授课的过程中把这些新闻引入到课堂,不仅能让学生耳目一新,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了解世界时事,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设备日渐普及,教师能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地理教学服务。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优势,精心制作教学课件,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①创设情境,感知氛围,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热情。例如在学习《长江的开发》时,播放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视频,配以歌曲《长江之歌》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长江,感受长江的豪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的探究学习状态中。②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一节中,地球的公转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多媒体演示“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让学生观看地球绕太阳公转,还可以让地球停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清楚看到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从而探究和归纳地球公转的现象和四季形成的原因,使得以往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能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使用最多的PPT课件外,还应尝试不同的教学形式。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理的学习中,时刻离不开地图的阅读和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强大的地图处理能力。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内置有丰富的学科资源供教师使用,而且教师还可以把搜集到的资源(图片、文本、音视频等)分类存储到交互式白板资源库中。比如,在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时,可把我国行政区图和各省轮廓图放在资源库中,上课时,根据学习的需要放大或突出显示某一个区域,便于分区域学习省级行政区和了解各省的相对位置。甚至学生能够利用提供的各省轮廓进行拼图,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又如,在学习《澳大利亚》一节,分析农牧业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时,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别和澳大利亚地形图、气候图放在一起,比较起来方便,从而能够分析出澳大利亚农牧业与地形和气候之间的关系。
网络主题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团结协作的`情感态度,适合于主题性的地理知识教学。比如,笔者和学生曾经结合乡土材料,提出了“水乡南通有必要节约水资源吗?”的探究主题,通过南通水资源专题网站建立,学生可自主浏览网页,了解家乡南通水资源的优势和不利方面,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甚至是激烈的辩论,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及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看到。主题探究模式有利于学生技能、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人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网络平台与教育同仁交流教学方法,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新形势下学生新的需求。通过探索与实践,信息技术给地理教学带来的影响必将深入每位地理人的心中。
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
一、困难和问题
1.学生方面。初中语文由于教师过于侧重背诵,导致学生只是为背课文而背课文,不去理解和体会,不深入分析文章的内涵。学生学得粗浅,中考要求也低,导致高一新生普遍存在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就与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相矛盾。语文新课改的力度大,要改变以往几十年沿用下来的教学体例,要大胆引入了专题和模块教学,使语文教材的面貌焕然一新,可问题在于专题和模块教学要建立在初中学生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之上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学情和目标的差距,这就给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带来很大困难。
2.教师方面。新课程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学科编写体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以专题为单元的模块体系所带来的教学内容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会给人一种支离破碎感。如第一册的第一单元就是较难的诗歌单元,而第二单元又是学生感觉困难的文言文单元,这让习惯于旧教材知识结构与体系的教师一下子茫然失措,疲于应付。
3.教材方面。优点突出,比如文章正文与课后补充相补充,资料丰富。缺点同样明显,大段的文字表述有时缺乏连贯和统一,或者表述含糊不清;学术化、成人化倾向严重,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古诗十九首、古诗体例、古诗与现代诗的区别等概念,教材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使得教师不得不留出大量的时间处理,否则学生很难理解。再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文言句式,内容就会涉及初中语文教学,而初中中考又不考,所以高中教师就得先完成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问题,课时减少单任务量并没有减少。讲还是不讲?讲影响教学进度,不讲影响学生理解。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感到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进度慢。
二、对策与措施
面对问题与困难,一味地抱怨于事无补。我们首先应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即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和准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大胆合理整合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集体备课,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第一步备课程标准,力图科学完整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精神。第二步依据课程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对于课程标准不作要求的或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不讲,或少讲;对于教材叙述过于简单的重要内容,就要增设背景材料,辅助学生学习,重点内容要讲充分,讲透彻。比如刚才提到的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的文言句式问题,教师要先讲句子成分,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和探索。
2.设计学案。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给学生课前布置探究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调动学僧的积极主动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又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3.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应力争做到三个不讲: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学生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讲了也不会的问题不讲。同时,教师应贯彻三个必讲原则,即“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问题必讲”。通过改变观念和制定措施,我们逐步走出困境,课堂教学也会变得越来越流畅。
三、尝试与探索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重视审视课程资源,要敢于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的观念,学会“用教材教”。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积极尝试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革新与探索。我们要大胆取舍,整合教材。比如,去年在五县赛课中,我接到任务,准备一节新授课:“一轮复习中的诗歌炼字专题讲解”。新授课如何上,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如何体现学生的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是设计这节课的重点突破的地方。最后,我选择以合作学习作为实现这节课课程标准要求的方式和途径。然而,合作学习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十分了解,更不要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在短暂的准备时间内,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很多。在我们全体语文组教师的帮助下,我拿出初步的教学设计方案。但在试讲时,从课堂看有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但实质上,合作学习活动知识流于形式,真正的意义并没有得以体现,合作学习活动只是形式的、粗浅的、缺乏价值的。究其根源,课本给了大量的信息,内容庞杂,头绪繁多,学生忙于应付教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缺乏思维的真正激活。于是,我将前面学过的几个专题进行了整合,引申出炼字题的一般模式,然后结合本节内容,设计出几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讨论分析这样的设计模式是否可行,允许合理修改。在认可接受的基础上,学生运用这一模式自行解决问题。通过课后交流,这一思路获得好评,这一探索也得到其他教师的肯定。
这一切让我们发现:新课改不仅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样为广大教师搭建了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实践平台。让我们在教学路上一路探索,一路收获吧!
翻转课堂数学教学模式与实践论文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和信息教育技术,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职数学教学中,设计了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和应用。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充分解决了传统高职数学教学的弊端,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设计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工科和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1]近几年,随着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招生途径的多样化,生源呈现多元化态势,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呈现一定的层次性,给高职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教学现状令人堪忧。[2]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教学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没有针对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对电子产品充满兴趣的特点;二是教学模式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招生背景下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三是学生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有效激发,教学成了无源之水;四是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机械地做作业,数学没有起到基础和内化的作用。许多教师也尝试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大都停留在形式上,效果不是很理想。高职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尤其对生活和学习中无处不在的电子产品和网络感兴趣。如何因势利导,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高职数学的教学中?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在美国兴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特点是:学生在课下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和网络资源自主完成新知识的构建,而在课堂上教师根据课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并设计一些探究性活动,通过师生一起协作探究、互动交流等方式完成知识的内化。[3]翻转课堂因其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充分利用学生擅长和喜欢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重构等优势,可以充分解决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化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习质量。[4]因此,探索实施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数学教学的意义及模式显得非常有意义。
一、高职数学教学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翻转课堂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兴教学模式,将其与高职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许多教师在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但身边的质疑声也从未间断过。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实施翻转课堂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翻转课堂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在广大教育工作中达成共识。其本质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核心点和终结点,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基础状况及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高职院校实行多元化招生,不同生源入学之前接受数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模式不同,文化基础和知识结构呈现多样性和层次性。[5]作为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基础相关性较强的高等数学课程,如果还是采取统一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很难顾及到大多数学生,根本做不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会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翻转课堂可以弥补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缺陷。在课前,按照学生不同的基础状况推送相应的学习素材,学生选择与自己相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掌控自己的学习步调。通过对学习小组成员的差异安排,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讨论,满足每个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翻转课堂可使学生自主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高职数学的主要内容为高等数学,具有抽象性,如果仅仅依赖有限的教材信息和教师的讲授,让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去掌握,难度很大。高等数学虽然生涩难懂,但重要的知识点明确且较为集中,很多教学内容只需要清楚地讲授一个概念,一道公式,一道例题,便可触类旁通。这些特点正好有利于翻转课堂的实施。对于重点、难点的内容,课前向学生推送具有视觉冲击的微课、极富动感的动画、启发性的思维导图、配套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等学习资源,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概念等重要和关键的.知识点,学生就打开了知识的闸门,其它的问题可迎刃而解。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有的放矢地进行深入讨论学习。随之,学生完成了从形象到抽象、从演绎到归纳的内化与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
(三)翻转课堂促成了从总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指挥棒,决定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过程性评价因其过程性、全面性、及时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青睐。[6]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因课堂大、学生多、技术环境等原因,教师想对学生开展过程性评价也是无能为力。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使有效实施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可能。课下,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平台和信息技术一对一、点对点地观察了解到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如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质量、面对难题的态度和解决能力,以及和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情况;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答疑讨论、随堂测试等丰富的课堂活动,对学生的提问交流情况、分组讨论情况、掌握知识情况进行评价。这些信息和数据的记录,覆盖了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和课上知识内化的整个学习过程,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参与到评价中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客观的、全方位的、立体的评价体系。学生从老师和同学的即时、具体的评价中,获取了针对性地建议,可以有效地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数学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学生、课程内容、教学平台、网络环境是翻转课堂的五个要素,他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教授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总结出翻转课堂由课前的观看教学视频、针对性地课前练习,以及课中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总结反馈等五个环节组成。[7]我们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状况,针对高等数学课程特点,设计了高职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一)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1.教师发布精心准备的学习资源
翻转课堂将知识的传授放在课前,由学生在课下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将不再进行全面的讲解,这样对自主学习资料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关:一是精心自制或选择网络上极具画面感、能反映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基础状况的微视频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二是教师要提供包含视频、课件、文献资料、阅读材料、网络教程、图片等内容的自主学习资源包,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性地自主学习。三是制定简明、有效、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单,采用任务驱动策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进行导学,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吸引、发现、掌握的过程。学生需要完成任务单所有学习任务,但每个小组各会获得其中一个任务,在课上进行陈讲。四是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布置题量适中、难易相当的在线检测题,通过测试,学生可以明白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及待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了解整个班上学生学习的情况,为后续课上设计探究型问题提供根据。
2.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我们的学生都是从中学应试教育过来的,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帮助学生去培养和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们首先通过微视频吸引学生,对于概念型的内容,画面要引人入胜,将学生带到情境中型的内容,要循序渐进,运用思维导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制作的视频不能有拖动快放功能,但具有暂停、回放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控制视频的快慢,完成自主性的个性化学习。每个视频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内。这充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不至于分散。视频的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针对性强,可以抓住学生的眼球和进行有效思考。有效观看视频后,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单,在教师的无形引导下完成一步一步完成学习任务。
3.小组协作学习
为了加强课前学习监督和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将班上学生分为5~8人的互助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数学基础、个性、性别等方面进行差异组合,便于互帮互助。每小组推选一位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完成自己小组的学习任务,并向老师反馈学习情况。每个小组遇到问题时,可互相探讨解决,也可以向老师求助。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犯错,敢于提出问题。当老师发现带有比较普遍性的问题时,可利用云班课平台的答疑讨论功能,进行发布,邀请学生参加讨论,学生以文字、语音、图片等方式发表意见,等问题逐渐明朗后,老师可总结性的作答。
4.完成课前测试
学生完成老师推送的课前学习任务及和小组探讨后,进入课前在线测试,将结果发送给老师,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教师和学生带着课前各环节遇到的问题来到课上进行教学,有的放矢,效率更高。
(二)课上知识内化阶段
1.小组汇报课下学习成果
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到讲台前,汇报小组学习活动的具体情况,并针对自己小组的重点问题进行讲解。教师此时在一旁要不时地鼓励学生,必要时还要引导学生的思路,使之不至于思维跑偏。其他小组同学可以利用云班课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质疑,并对陈讲小组进行评价。
2.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式活动
翻转课堂教学的落脚点由关注教师是否讲到了知识点转移为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8]课前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提交的课下学习任务单情况及云班课平台提出的疑问和讨论,总结出普遍未掌握的知识点,精心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再根据课上各小组的汇报情况,也可临时增设一些问题。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交流、协作等形式进行小组讨论。教师要在组间走动,观察学生的探究动态,及时加以引导,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在云班课里呈现。这样,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协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课前学习中带有疑惑的问题。
3.教师答疑解惑
教师对平台上学生发布的小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最后,教师要梳理整节课的知识脉络,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总结,构建知识框架,掌握知识体系。
4.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整个课上环节都有对学生的评价。小组代表陈讲后,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对这个小组课前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是小组成员是共享的;小组讨论后,小组各成员之间对本小组学生讨论时的表现进行互评;小组讨论结果提交后,教师和同学又可对其他小组给与评价;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整体学习效果进行测试,根据测试内容和难易程度可安排即时测试或课下作业。通过对每次课过程性的评价进行记录和汇总,最终学生的评价结果不是一次性的、终结性的了,而是整个学习过程逐步积累的,一分一分挣得的,是名符其实的过程性评价。
三、高职数学翻转课堂实践中的反思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作为一个热点问题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从开始已对三个年级15个教学班进行了高等数学翻转课堂的探索和实践,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没得到根本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成绩的评价者,可以驾轻就熟地掌控教学过程。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只是架构知识的协作者,这些对于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在工作量满负荷的条件下,要放弃传统的教学思维和业已形成的教学习惯,迅速以一种颠覆性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不佳是个不争的事实,作为教师要有神圣的责任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克服困难,积极投入到这场伟大的变革当中去。
(二)加快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建设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决定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及教师的组织能力,而其中教学资源是区别传统教学的本质特征,显得尤其重要。优质教学视频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实际,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一般很难直接从网络上直接提取到,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用心去制作。课前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架构知识,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的过程设计极具专业性和技巧性,对教师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围绕视频和学习任务单的练习、测试、反馈等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不断打磨去完善。这些都要花费教师大量的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只有发挥教师团队的作用,凝聚集体的智慧,分工协作,才能不断提高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的质量。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因其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唤醒了很多学生尤其是多年害怕数学的学生沉睡的思维,因其探究式、互动式、协作式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其学习成绩评定的逐渐积累、充满激励的过程性,实时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参与。实践表明,翻转课堂能有效弥补高职数学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中的教学设计和和教学方法将不断改进和完善,值得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翊,李宝鑫.高等职业教育数学教育改革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36):237.
[2]陈晓敏.关于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9):64-66.
[3]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翻转课堂促进教育信息化进程[J].中国教育信息化,(2):27-29.
[4]房晓栋.应用翻转课堂优化高职数学教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1):112-113.
[5]张汉萍.多元化背景下的高职数学教学设计[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63-66.
[6]聂力.过程性评价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135-137.
[7]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8]赵燕.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角色转移路径分析[J].文学教育,2014(12):54-55.
成教教学中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探索论文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成人教育教学基本采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但由于成教学生不同于全日制在校生,成教学生呈现出许多新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而这些特点和需求在课堂上不能得到满足,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办学中存在的一系列教学问题,提出将项目化教学方法引入成人教育教学中,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进行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项目化 成人教育 教学改革
1当前高职院校成人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高职院校)的成人教育(以下简称成教)教学基本采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但由于成教学生不同于全日制在校生,成教学生呈现出许多新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而这些特点和需求在课堂上不能得到满足,直接导致了目前高职院校的成教教学暴露出诸多问题。(1)师资队伍不能适应成教教学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从事成教教学的教师全部来自兼职,这些老师平时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同时又要忙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社会培训等工作,周末时间又要来给成教学生上课,他们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来仔细钻研教材和研究教学方法,这样直接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2)在授课方法上,授课的教师没有充分考虑成教学生的特殊性,加上课时数偏少的原因,很多授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上课模式多采取“填鸭式”“习题课”,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教学中针对性不强,所教的知识不能与成人学生实际工作相结合,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厌学、弃学。(3)教学过程监控体系缺失。一是担任面授辅导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过程中随意调课、缺课现象严重,面授辅导时马虎了事,只求完成工作,不顾教学质量,不管学生是否掌握。二是由于工学矛盾突出,成教学生到课率不高,缺乏考勤管理。自普通高等学校停办脱产教育后,函授、业余是高职院校成教办学的主要学习形式,这两种学习形式均要求学生到校接受面授辅导,但由于高职院校的成教学生大多从事技术工作,很多单位不实行双休,学生平时忙于工作,周末忙于加班或者处理其他事务,实际按时到校参加面授辅导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这样直接导致学生学不到知识。(4)成教教学缺乏合适的教材,任课老师多是选用全日制相关课程的教材进行教学,实际面授辅导时由于课时偏少等因素,任课老师跑马观花讲授,匆匆完成任务。
2将项目化教学法引入成教教学中的可能性分析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为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从经验中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意义世界;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不能跨越情境边界,任何学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学校情境或社会情境中发生。(2)成教学生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为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保障。成人教育是面向在职人员的教育,所招收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下简称该院),根据该院继续教育学院招生部门反馈的数据统计,报考工程造价专业的成教学生,大多来自建筑工程造价员、公路与铁路工程造价员、安装工程价员以及市政、装修及园林造价员岗位,另外还有部分学生从事土工材料试工、工程测量工、施工单位文员、工程监理员等建设领域相关岗位,这些学生在平时工作中均会涉及到工程造价的基础知识,因此他们在报考前均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入校后完全可以进行项目化教学。
3将项目化教学引入到成教教学中的探索
项目化教学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完整的项目化教学包括项目方案的筛选及设计、项目的实施及项目的考核等3部分。该院目前正在成人教育工程造价专业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现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案例,介绍该院的做法。(1)筛选项目方案。该课程理论性强,与实践联系密切,是成教工程造价专业的主干专业,结合建筑类企业对工程造价人员的综合要求,根据该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以常见的框架结构民用建筑施工图(建筑面积控制在1000m2左右,2~3层)为课程的学习项目。(2)项目的实施。①根据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必须设定企业情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项目部,授课教师担任公司总经理,每个项目部推选一名同学担任项目经理,其他学员扮演项目部员工的角色,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共同开展工作。②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确定各个项目部的任务,并制定项目进程和考核评价标准。③每次面授辅导前,公司总经理召集全体员工开会,提出最近一阶段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强调关键的环节,指出注意事项,提供所涉及到的相关文献资料,让各个项目部明白各自的`工作任务。④面授辅导时,各项目经理组织该部门员工进行现场指导,公司总经理及时解答员工的疑问,并对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解答。⑤面授辅导结束后,通过QQ群,项目经理组织员工进行课后交流,及时掌握员工工作情况,以便公司总经理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⑥成果展示。根据学院的教学计划,期末时总经理组织各项目部提交各自的学习成果,即编制一份项目预算书并进行展示,展示时以项目部为单位,由项目部经理讲解,其他员工可做相应的补充。(3)项目的考核。课堂教学传统的考核是以试卷为工具,通过试卷的分数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难以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态度等,因此,在考核形式上,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为主要衡量指标,以知识的积累为辅,除了传统的闭卷试卷考核外,增加实践操作、口语问答、学习成果汇报等多种考核形式,集中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实施项目化教学后,考核上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最终每个项目部的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所占比例):公司总经理对项目部的项目评分(30%);公司总经理对项目部成员学习态度评分(15%);项目部经理对项目评分(30%);项目部成员参加闭卷考试成绩(20%);创新性做法评分(5%)。项目部的成绩也是项目部成员最终的课程成绩。
4总结与反思
综上所述,项目化教学在成人教育教学的运用,是对现有成教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它打破了传统的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同时实施项目化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成教人才,促进成人教育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邵华.微课理念引导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4,24(5):99-101.
[2]杜璇.针对高职成人教育“校企合作”教学管理系统建设的思考[J].东方教育,2015(9).
[3]张娴.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激励机制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2):104-105.
中师学前教育钢琴高效课堂实践与探索论文
【摘要】要提升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加强师资建设。学前教育教师的质量过关,才能引领学前教育走向更好的发展。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旨在培养具备钢琴演奏技能的幼儿钢琴教师。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有针对性,本文提出几点构建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高效课堂的建议,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人生迈向教育大门的第一步。学前教育的质量对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对学前教育发展予以了高度重视,先后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其实,要提升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加强师资建设。学前教育教师的质量过关,才能引领学前教育走向更好的发展。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旨在培养具备钢琴演奏技能的幼儿钢琴教师。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有针对性,本文提出几点构建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高效课堂的建议,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一、构建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高效课堂的建议
(一)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要使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未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需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第一,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必须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乐理、弹奏等知识节能,从入学起,学生就应该接受钢琴弹奏方面的训练,提升眼、耳、手的灵敏度,以便在弹奏钢琴时,全身都能有机配合。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钢琴弹奏基本技巧,使学生反复训练音阶判断,熟悉各种音调形式,使弹奏出来的钢琴曲悦耳动听。
第三,教师还要训练学生的钢琴弹奏指法,使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随时都能弹奏出美妙流畅的钢琴曲,给别人带来审美享受。
(二)优化钢琴教学内容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师学前教育专业要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设置课程内容,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针对性,体现在钢琴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内容,使学生对钢琴课充满激情。
第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安排学科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打牢理论基础。
第二,教师要对学生加强钢琴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学会创作,弹出具有自己个性的钢琴曲。
第三,鉴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所以中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多练习弹奏幼儿钢琴曲,如《蜗牛与黄鹂鸟》《泥娃娃》等,学会简单的儿歌伴奏技巧,学生才能胜任日后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正所谓“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在钢琴课上,教师应该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第一,教师要使用示范讲解法,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钢琴学习基础。在授课之初,教师要对学生实施准确的钢琴示范演奏,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钢琴曲的演奏状态和音乐特色。示范结束后,教师为学生详细讲解弹奏要领,然后安排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演奏进行密切观察,注意细节,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错误。
第二,当学生对钢琴曲具有一定的演奏基础后,教师可以引入竞赛法,学生普遍具有好胜心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钢琴比赛,这样不仅能锻炼锻炼学生的钢琴弹奏熟练程度,也能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在紧张的竞争氛围中提升综合素质。
第三,教师还可以引入“师徒制”,即将钢琴演奏技巧好的学生任命为“小老师”,让他们对其他同学进行教导,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提前体验当老师的感受,对他们日后就业大有裨益。
(四)加强教学反馈
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钢琴课堂中,教学反馈必不可少。教师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等形式。
第一,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弹奏一整首钢琴曲,学生弹奏完毕后,教师让他自己评价自己的弹奏表现,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进而查缺补漏。
第二,教师还要安排其他学生对该同学的演奏技能进行点评,这样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第三,学生自评和互评都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评,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接着以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再接再厉,不断进步。
二、结束语
在学前教育事业不断改革的今天,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也要加强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加强钢琴教学改革,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胜任未来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要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入手,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金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1).
[2]钟武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现状与培训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6(9).
[3]王建华,唐敏.浅议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方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6(9).
[4]何志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5).
[5]陈姝娟,李晖,蒋菊.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新探[J].教育探索,2007(12).
[6]王兢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摘要:随着初中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物理作为初中阶段基础能力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面临着改革的挑战。如何构建物理高效教学课堂,完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成为当前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然后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学习效果
0前言
高效课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物理教学是初中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学生物理知识能力、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学科。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对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果以及促进学生更好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构建物理高效教学课堂,从而切实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高效课堂的含义
高效课堂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和特点,对高效课堂的评价或者是衡量是通过学生能够在一定教学时间内(一般是指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知识量的多少和有效性来判断的,过去认为教师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讲知识的认识是对高效课堂的认知偏差。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高效率”,具体的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用尽可能少的精力和物力获得尽可能大的效果。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学课堂效率最大化,这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获得的知识量。课堂内外的学习负担、课堂容量是其主要的内容要求。其次,课堂效益最大化也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主要是指通过高效课堂对学生受到教学和教育所影响的积极程度,这些主要集中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习能力提升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兴趣养成等方面。
2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教学课堂,除了要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通过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渗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高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在适应新时期物理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的说,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高效课堂的开展能够为新时期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思路。通过高效课堂建设,能够促使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知识更加丰富,同时在刺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方面也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实现“学生中心”的课堂教学要求,在促进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加有兴致、有动力,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认同感,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另外,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建设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促使学生从自我知识学习需求方面提高对物理学习的自主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更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物理学习过程中,最终实现教学效率提升的根本目的。
3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
3.1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是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教学方法和途径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在体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方面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主、合作、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原则。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掌握和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其次,要结合物理教学内容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在主题的确定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要素,也就是说小组合作研究的主题是学生感觉学习困难的地方,或者是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质疑的地方,在主题确定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纳入到主题确定的主体当中,让学生确定小组合作主题。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物理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一个“新”学科,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没有已有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教师要充分做好指导、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物理学习方法和途径。最后,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对合作研究后的内容、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也就是要做到有效交流,通过学生汇报、教师总结的方式更加强化知识的'认知学习。在《杠杆》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然后组织学生对“用弹簧秤大象体重”为探究主题,对杠杆知识进行学习。先用弹簧秤出大象体重为教学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各个学习小组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请学生从课堂上找到生活中属于杠杆的工具,然后每个学习小组选出代表来进行展示,动手操作找到的杠杆工具,选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然后引导学生对“跷跷板”、“撬起地球”等实物和理论进行探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杠杆知识的认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有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提升知识教学有效性方面也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3.2运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方法是一种学教相结合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验教学手段等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应用实验操作、视觉效果、动作模拟和情感渲染等方式创造出一种符合学生特点的、能够有效提升物理教学效果的情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情境教学活动,提高物理教学课堂教学效率。首先,通过问题开展问题情境导入教学,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具有很强的欲望,尤其是在新知识的学习方面具有很强的探究兴趣,问题能够快速引导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例如在学习《分子热运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这样的问题进行情境导入“你能说说香薰灯的原理吗?”,刺激学生对该问题的探究欲望。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情境导入的一种重要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能够模拟、演示教材中的实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3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促进物理教学生活化是高效课堂构建的一个重要方式,物理实际上是一门十分有趣的教学课程,其中很多教学内容都能够用来解释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和规律,因此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对周围生活中遇到的事物进行观察,或者是将生活中的物品或者是器材等引导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电与磁》这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晚上关灯后脱衣服产生的静电进行分析。同样的,海市蜃楼、雾霾、冬季结冰等现象都可以被应用到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尝试解释、分析探究。例如在《太阳能》这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家中的“太阳能热水器”、道路上的“太阳能路灯”等生活中实例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3.4基于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开展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对知识具有很强的探究欲望,但是对新知识的学习也是比较畏惧的,尤其是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都是很高的,这就导致很多刚接触物理学习的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出现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从当前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出发,对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进行激发,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等相关特点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开展针对性强的物理教学。例如当前初中生在网络、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认知,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教学等方式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4结论
初中物理教学是初中课程体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动下,教师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和兴趣化教学等方面采取措施,构建高效教学课堂,不断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海东.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5):209-210.
[2]黄长述.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中),2014(10):21.
[3]魏煜.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中),2014(11):103.
[4]张丽芳.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11):184.
[5]刘超.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与评价,2015(6):35.
[6]刘佳.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5(19):146.
[7]李树军.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5(26):119.
[8]卢树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3):65.
摘要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趣 开展数学活动课 展示数学之美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 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而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授中激趣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挥数学美育功。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数学中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的意义深刻的,其主要表现在简单性、和谐性、严谨性、奇异性。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理解。开展数学活动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应用将愈来愈广泛,这就要求未来的人才具备较高的数学素质。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将是战略之策。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主要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便能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培养高数学素质的学生,只靠单一化的学科课堂教学还不够,而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这一目标的实现,数学活动课应以数学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高、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诱发、培养、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打好基础。
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创情、激情、融情,使每个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参与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探索,体尝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心理品质得以更好的发挥,取得教学高效益。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
如学习完10以内数的认识后,我利用这些数给每组学生编号,利用按号排队等形式练习序数、基数等。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学习,不会感到学习的辛苦,可大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数学活动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获得思维的发展。如在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后,我让学生拿出几张同样的长方形纸,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就折叠出四种不同图形。这样,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扩大了视野,增长了数学才干,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及实际操作能力。
(三)、开发智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开发智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数学活动课的活动目的之一。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创造,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后比较,归纳总结,提示内在规律,形成有序结构体系,并教给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贯数学之美,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能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基础,更要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运气教学机制,假设思维境界,用数学美的进力启迪学生思维,当学生对数学美感受最灵敏、最强烈、最深刻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进入最佳时期,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交融促进,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一旦“灵感”出现,他们就会感受到创造数学美的喜悦和成功后的乐趣。毫无疑问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设计符合儿童特点的数学活动课,坚持活动的思想性、愉悦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全方位、多层次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2、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个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这时教师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恍然大悟。
三、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四、“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
例如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方法时,我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情感教学的功能是把知识的传授、思想观念的建立、融合情感内化为心理品质和价值,产生正确的行为。
二、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
化学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情感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1.深入学生群体,全面了解学生心态
情感具有固有的迁移、扩散和感染的特性。在既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与之相关的事物上。根据情感的特性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首先是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染学生。其次,在施教时有的放矢,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非智力品质、习惯用的学习方法、接受和运用知识的灵敏度、学生的困难、兴趣爱好、性格、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等。
2.创设情境,予以期望
一堂课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受课堂情绪的影响。课堂情绪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它反映出课堂教学情境跟学生心理间的关系,课堂情绪表现为:积极、活泼;积极、沉闷和消极、冷漠三种基本类型。这三种类型的课堂情绪,产生的教学效益是不同的,它表明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对教师的情感有不同的态度和内心体验。
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比信息交流更快更强烈。所以,教师的心理状态,教师的情感因素对课堂情绪有直接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
3.鼓励性的评价
需要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决定情感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是使学生产生情感正增长的关键性措施。鼓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运用简单、适当的鼓励性用语来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功和失败。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将价值进一步观念化,进而转化为获得新的成功的动力。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更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自己能力、不足和教训,进一步信任和激励学生的信心、意志,争取获得成功。
4.差生和激励
情感教学中要达到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重点在于教师对待差生的态度。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过程中,要分析、思考差生学习差的原因。因为差生学习困难的产生过程和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多种原因集中到一点,即他们都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失败后,随着失败的积累、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改变,逐步形成这些学生失败者的心态,丧失了学习内部的驱动力,表现为学习消极、缺乏信心,虽经补课,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失败心态的发展,致使教师束手无策。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尤其是差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取决于师生间有无相互尊重和信赖的情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是建立教学情感的重要因素。
三、初步效果
1.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2.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3.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发生了变化。
4.转化差生。
5.课堂教学实施鼓励性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都有所进步。
课堂互动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论文
【摘要】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应用及课堂互动等综合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课堂互动将被动接受和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科学教学;课堂互动;实践探讨
我院现有中西医结合、针推、全科医学、临床医学及检验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儿科学课程设置大多为36,54,72学时,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尤其是中西医结合专业,课堂授课时必须分别介绍中西医的相关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内容较多,而课程时间较短,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传授本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和理论,按传统的讲授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改进和尝试,即以课堂讲授为基础,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配合课堂互动形式。通过对学生总成绩的分析、比较,课后与学生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掌握儿科学的基本内容和技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1 方法
根据课程设置和安排,儿科学大多安排在大学四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已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和大部分临床课程,对医学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对大四学生来讲,他们的自学能力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明显提高,因此,我们分别在03级和04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儿科学教学中采用了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在下课前10 min左右,教师将下节课的讲授内容以课余作业的形式提出,要求学生准备,明确通知学生下节课先由他们自己对问题逐一讲解和解答,再由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讲授,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内容。
2 优势
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其优势体现在2个方面。
2.1 成绩分析
通过与上年度学生总成绩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采取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平均成绩明显提高,见表1。
表1 3个班级学生平均成绩比较 (分)班级n平均成绩02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4863.5403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4676.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5379.65
2.2 课余调查
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后,学生反映良好。初起由于学生存在胆怯心理,不免有些紧张,但通过多次锻炼后能力明显提高。由于这种方式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提高,便于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新生儿黄疸这一章节,其中有关新生儿黄疸的定义、分类(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等问题,学生回答讲解十分到位,但对新生儿为什么容易发生黄疸这个问题回答的不是很准确、不够全面。教师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详细讲述,突出重点,归纳总结。①新生儿胆红素来源多,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生成的红细胞数量多,出生后血氧浓度提高,过多红细胞破坏,新生儿红细胞寿命70~90 d,比成人短20~40 d,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短等。②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完善,肝脏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使胆红素结合过程受限以及新生儿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③新生儿肠肝循环特殊,新生儿肠道细菌少,不能将结合胆红素还原为尿胆元及粪胆元,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使部分结合胆红素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迅速被肠黏膜吸收进入血循环,增加了肠肝循环。由于上述种种因素,很容易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黄疸。而且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生理状况尚处于不稳定阶段,功能不完善,由于饥饿、缺氧、胎粪延迟排除、酸中毒、颅内出血等因素均可使黄疸加重,因此新生儿出生后60 %的足月儿和80 %早产儿都会出现黄疸。还要突出重点讲述病理性黄疸的病因病理等,使学生对新生儿黄疸的生理因素和产生病理性黄疸的因素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并对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治疗手段、严重黄疸造成的危害等一一加以介绍。通过归纳总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全面掌握本章节知识。
3 讨论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尤其是课堂互动形式,其优势不可否认,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部分学生胆怯心理较重,讲述时声音不够洪亮,影响了整个课堂听讲效果;其二,学生讲述时内容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欠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经过分析探讨,一致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反复多次地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充分利用时间,例如在课间见习结束后利用节余时间,组织学生针对该患儿病情分组讨论,组织互动式的病案讨论,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复习相关知识和集体讨论等方法培养临床诊疗思维能力。一般选择与教学大纲相吻合的较典型且有一定难度的病例,至少应具备主诉、现病史、中西医体格检查阳性体征和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以10~15人为1组,对该病例的西医诊断、中医诊断及证型、辨病辨证依据、病因病机分析、进一步检查项目、鉴别诊断及治则治法、处方和治疗方案等各抒己见,然后各组推举一位同学介绍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对难度较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联系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讲解,给出正确答案。病案讨论过程是多种信息多向交流的过程,通过讨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表述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临床诊断、治疗和分析处理儿科疾病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儿科教学过程中经常采取这种方法,循序渐进,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要培养学生对知识内容学会加以整理、总结,全面掌握、突出重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最终达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内容、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针对西医院校的学生,中医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与中医院校有较大区别,浅述如下。
1、教学过程中注重中、西医学的正确比较
西医院校的学生以西医为主要专业,在接触中医学课程之前,已经较系统地学习了西医学的理论,在其头脑中形成了固有的观念,因此在接受各种信息的时候,总是将来自外界的信息与已经形成的思维方式、认知方法进行比较,从而,在学习与西医学有较大反差的中医学时,理解和接受有较大困难。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产生思维碰撞的主要原因是将中医学理论与医学理论进行片面、肤浅比较的结果,因此,教学中应把中医学理论和西医学理论的比较引上正确轨道,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学科体系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不同的学科体系有各自不同的强项与弱项。学习了解两种医学体系的应用方法和应用价值。通过科学比较,正确认识中医学的价值和地位。
2、用西医学知识加深对中医学知识的理解
西医院校学生与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同,故中医学授课内容和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在授课中既要保持中医学理论的'完整性、突出中医学特色,又要多用西医知识来加深对中医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清热药时,既按中医理论讲授其功效和临床应用,又讲授清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如抗菌、抗病毒作用,同时强调并举例说明清热药不等同于抗生素,使学生加深了理解。又如在讲授肾主骨时,同时介绍现代药理研究补肾药物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且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3、介绍中医药科研成果以提高对中医学认识
教学中介绍中医药科研成果,如血瘀证的研究进展、肾虚与衰老的研究进展等。介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临床应用,如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血液病、肿瘤等,可以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中医学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兴趣,为今后学习中医学、研究中医学打下良好基础。
4、充实现行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近几年来,我国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均使用《中医学》第7版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但教材中针灸学基础章节,无按摩基础知识及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相关内容,我们增加了按摩学基础知识和在临床和养生、保健中的具体应用,针灸治疗的常见疾病。另外,在讲解常用中药时,配了药物图片,并增加现代药理研究内容,从而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5、重视临床示教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理论与临床联系密切,故讲课时应多举临床病案,以增强中医学理论的说服力,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近几年来,我校中医学课程设置为72学时,其中大课60学时,示教12学时(分4次进行第1次为中医诊法示教,重点在舌诊和脉诊;第2次示教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中医理法方药的知识诊治疾病,然后给学生介绍临床常用中成药的剂型和使用要点;第3次示教是带领学生参观中药标本室’对照各种实物标本,结合大课所讲授的中药学知识着重介绍各类中药的临床作用特点和区别;第4次示教为针灸示教,让学生了解怎样用针灸治疗常见病。通过多次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对中医学教学的满意度名列各科教学的前茅,多数学生要求增加中医学示教时间,表明学生对中医学已经有浓厚的兴趣。
6、中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教材内容需要进一步修正与完善;②尚无统一的教学大纲;③中医学授课学时和示教学时偏少;④中医学教材深度和广度欠合理。
综上所述,让西医院校的学生学好中医学不单是多掌握一门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今后的工作可以起到拓宽思路、启迪思维、激发创新的作用,并更好地用现代医学知识研究、解释、提高中医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已进入了新的千年。新时代的学生有许多新的特点,培养适合社会竞争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是摆在新时代教师面前的历史责任。我作为年轻教师,更应该走在改革、探索的道路上,摸索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开放式”的学习内容
我们所教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个个有头脑、有思想、有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他们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老师不再提出问题,学生也不再只等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老师以亲切的.口吻或商量的语调试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什么;你们对哪些问题感兴趣……从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理解课文。
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支持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激发他们的多元思维,肯定他们的新思路、新见解、新观点,不强求一致性,允许多种答案并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安排一些开放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在充分动脑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
“开放式”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了人自身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素质。
二、“开放式”的学习形式
老师站讲台,学生一人一位的学习形式整齐而有序,但是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形式也需“开放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自由学习等。改变传统的单行单列,把学生座位摆成四人一组、五人一组、六人一组,摆成方形、圆形、花形……,平时根据男女差异分成几个小组,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自由结组,结成“问题小组”,即研究相同问题的同学一组;结成“伙伴小组”,即研究问题最为默契的同学一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与他人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的意见、观点,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观点,集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老师作为课堂学习中的重要一员,也参与到学生小组中去,与他们一起思考、讨论、交流。学习形式的开放,给学生创造了自由活动的空间,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开放式”的学习形式使学生获得了自由,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了青春活力。同时,增强了学生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性格。
三、“开放式”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老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课文大多是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美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感悟理解。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语文,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学生自然其乐融融。
“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以“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他们逐渐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做人……将“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到底,我想长此下去,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将是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景模式探索思考情境创设
一、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存在的问题
1.情景创设流于形式:情景式教学模式,是新课标下全新的一种教学手法,是教师所追寻的一种教学理念。但是,目前在许多学校,教师把情景式教学仅仅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简单的认为,情景式教学就是所谓的形象与习题的有机结合。从而忽视了情景式教学引导学习、开拓思维、发展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进行图形变换的讲解时,教师本想通过实物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化,所以,摆出各种各样的实物,有篮球、脸谱、蝴蝶图册、折叠尺、鼠标、水杯等等。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教师却并有通过这些物品进行有效的试验讲解。只是将其作为课堂不必要的摆设,这样在勾起学生兴致之后,却没有将兴致加以利用,使学生分散了注意力,尤其是比较喜欢运动的同学,一心只想着下课拿着老师的篮球去打一场。这样,使情景式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效应。
2.情景创设脱离实际:情景式教学是结合实际创造出一种与生活相近似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近身其中,通过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变为教学中所讲的抽象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讲的内容,使学生在探索中求知、求真。但是目前来看,许多教师虽然进行了情景式教学,可是却没有有效的将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脱离了实际。例如: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将一张纸对折,在对折四十三次以后,纸的高度可以用来登上月球。教师将其拿到课堂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讲解,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张纸在对折十次左右就无法再继续对折,所以,这种脱离实际的案例,在操作中不但不能为学生提供认知,反而使学生对这种做法产生了质疑,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使情景式教学大打折扣。
3.情景创设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景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引导学生自我探求、自我创新的`培养。在这过程中,主体是学生,但是发挥主导作用的确是教师,如果教师不予以正确引导,不进行有效的情景创设,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在数学情景教学中,占据着主导作用。然而,目前来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忽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导致费时,还没达到教学效果。例如:在小学的教材中,讲解乘法认知时,举出动物园的事例,通过图片上各种动物,然后进行乘法教学。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花费大量时间在问学生发现什么,在不断的发现中进行不断的发问,却没有做到正确的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以点拨。这样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致,却全身心的投入到娱乐的情境中。
二、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几种方式
1.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比较强,所以,针对这样的一个特点,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展现数学知识的奥妙和非凡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轴对称的授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小提琴曲“梁祝”,这时,学生就会心生疑惑。然后教师通过联系传说,加之屏幕上出现翩翩起舞的蝴蝶,以此来进行问题的引导,在羽翼张合中,使学生欣赏到完美的对称。这样,学生通过对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不但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使学生在明快自然的气氛中学到了应有的知识。而且,通过这样的一个情景,使学生对生活充满了探求心理,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利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创设操作情境: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课堂上我们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知,达到了模糊的认知,但是,可能没过几天知识就淡忘了。但是,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使学生记忆深刻,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无意中被教师的情境所吸引,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认知开始探索,为知识的传授做好必要的准备。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剪好的三角形上,通过剪掉两个角,将其拼凑到第三个角的顶点处,让学生在探索中求的结果。或者,如何通过两个全等三角形,拼凑多个平行四边形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求的答案。
3.创设游戏竞赛情境: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游戏竞赛情景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致的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娱乐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学习,进而达到乐而好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小学生或中学生采用游戏情景比较合理,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和性格还处于完善阶段,心态还处于玩态,所以,以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一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也达到了集中注意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游戏来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授课。游戏如下:学校举行知识问答竞赛,小名和小兰积极的参加比赛。答题游戏规则如下:答对一题的5分,错一题扣一分。小名在这场竞赛中答了10个题,对6个,错4个,小名得了多少分。小兰在竞赛中也答了10个题,得了25分,问小兰答对几个问题。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提升了探究的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采用竞赛情境,例如辩论赛,教师可以针对授课内容,提出异议,将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这样,可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使学生在辩驳中探究问题,深思熟虑,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开拓了创新的思维。
数学教学中采用了情景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结合教材所讲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更好的掌握知识,而且,使教学任务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杨益滔.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青春岁月,,(12)
[2]王彬.浅析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群文天地,2011,(12)
[3]孙蓉蓉.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成为亮丽风景[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8)
[4]纪强林.对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思考[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7)
[5]王瑾.数学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J].才智,2011,(27)
浅谈类比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重庆市丰都县包鸾中学 朱光才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类比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与引导,强调类比的作用和意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促进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建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类比思想;教学实践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类比思想是理解概念,锻炼思维,构建知识网络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类比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与引导,强调类比的作用和意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促进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建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一、概念类比,理解本质辩异同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是重要的一环,对于概念本质的理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难点,如何有效的进行突破呢?进行概念的类比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大量的概念,如果孤立地去理解与记忆这些概念,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负担。但从概念的定义形式上看,有一部分概念的定义形式是相似的。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类比,进一步理解概念的本质。例如: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概念分别为: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由在同一平面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由在同一平面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多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从概念的定义形式上来看,是对一类图形条件的限制,形式上是一致的,不同之处,一是三角形定义中没有“在同一平面”,二是组成线段条数,其他都是相一致的。通过这样的类比,学生能从一个新的角度与高度对这三个概念进行认识与理解,进一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二、策略类比,讲究学法求效率
学生对新信息的接收是有意义的,是从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出发来学习新知识的,在这一建构与认识过程中,类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整体性解决问题策略类比的思想方法,能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在教学反比例函数时,采用整体解决问题类比的思想,把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像性质作为原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习目标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流程设计如右。由于在教学中渗透了类比思想,在学习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时,学生得到了与课本不同的结果。学生类比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k的变化与它的图形产生直接的动态关系),在电脑上改变k的取值,通过实际的操作,发现如下新的规律:
生1:当k>0时,k越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越来越靠近坐标轴;当k
生2: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即|k|越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越靠近坐标轴。
事实上,在备课时根本没有想到k与图象的这一关系,只是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生这一独立自主的发现,极大地震撼了我,使我认识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同时也说明了在数学教学中类比思维的渗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思维的空间与方法。
在解决数学中的一个新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联想,搜索学过的知识与解决问题的策略,找到一个原问题,通过与原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类比,用原问题的解决策略去解决目标问题。例如,教学“求多边形内角和”。学生通过联想搜索,回忆求四边形内角和的策略――把四边形分解为三角形,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否可以用同样的策略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呢?通过图形的分割即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把多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在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就可以求的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知识只有构建成网络后,学生才能从更高的角度整体地把握知识,而知识结构类比就是建立知识网络的一种有效的好方法,它能揭示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知识结构类比能使知识得到横向拓宽,也能进行递进的深化。
三、思维方式类比,突破难点会创新
数学思维的呈现形式常常是隐蔽的,难以从教材中获取,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进行思维方法的渗透。通过数学思维的类比,不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合并同类项”一课中创设了如下情景:
(1)实物归类
教师把学习用品、玩具、零食(形状有圆、方、三角形)混在一起,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分类,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①你的分类的标准是什么?②假如分类标准一样,则分类是否唯一?③你有几种分类方法?
(2)多项式中项的归类
观察多项式-2x+8y- 4z+x- y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想把哪些项归为一类?
②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类的?那么3a2b-4ab2-3+5a2b+2ab2+2ab-6ab+8呢?(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由代表集中发言,其他组进行补充完善)
实物归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存在分类现象,并且通过实物分类,让学生明确分类的标准与方法,事实上学生通过准确的实物分类理解了分类的意义与标准。
再出示多项式,让学生进行分类,学生一定会与实物分类进行类比,也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对于-2x+8y-4z+x-y,有的学生利用系数的正负来进行分类,而同类项只是分类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数学学习要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通过“由表及里”类比,获得数学本质和模型。象上面生活中的分类方法与标准是原问题,是学生所熟悉的、了解的,由实物分类类比到数学分类,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是那样的神秘与抽象,离学生的生活是那样接近,把日常生活中普实的方法移植到比较抽象的数学中,从而更容易、更切实地理解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加强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四、反思类比,提高思维深刻性
利用类比方法可以深刻地理解概念、公式、定理的实质,分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也可以数题一法,概括出一类问题的解法规律。但也要防止生搬硬套、发生定势思维的错误。例如:
在七年级下册“线段”的学习中曾出现这么一题:一条线段上有n个点,问共有几条线段?
每个点出发可以画(n-1)条线段,n个点就构成n(n-1)条线段,但是每2个点之间按照上述方法计算重复了一次,所以要除以2,所以共有■n(n-1)条。
运用类比的思想,比较容易解决八年级下册“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一个问题:一次聚会,出席的每位代表都和其他代表各握一次手,统计结果表明,一共握手45次,问参加聚会的代表有多少人?
设参加聚会的代表有x人。每个人握手的次数是(x-1)次,x人就握了x(x-1)次,但是每2个人之间按照上述方法计算重复了一次。所以要除以2,则有x■(x-1)=45。
上述两个问题是形变而神不变,学生在学习线段的基础上,握手问题易于解决。但在类比过程中,不能按其对象表面的相似机械地类比,否则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高职专科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了专科院校《数学建模》教学改革必要性,分析学校情况,对教学目标、教材编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上都根据专业不同采用分层教学,突出专科特色和专业特色,达到了较好效果。
【论文关键词】数学建模专业特色分层教学
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研究是数学应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合作能力的一个较好的平台,高职专科学校的数学开设时数、难度、广度与理工院校不同,学生基础情况也不同,所以要研究具有高职专科特色的数学建模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内容
1.1确立数学建模教学目标(目标分层)我校具有师范类数学专业、理工科专业、经济类专业等专业开设数学课程,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对于不同专业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1.1.1师范类数学专业的教学目标树立“数学具有广泛应用性”信念和数学应用意识,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学生将来从容胜任中小学数学建模教学。
1.1.2理工、经济类专业教学目标树立数学应用意识,具备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毕业后能更好地应用数学为其从事的本专业的研究与工作服务。
1.2教材要适合不同培养目标,具备专科特色和专业特色
1.2.1教材来源现在教材多是综合各类大学或理工科大学(多为本科学校)的教材,由于我校是专科类学校,数学课程开设的门类少、学时少,难度、广度远比不上这些本科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也不能与这些学校相提并论,所以教材不能采用不符合实际照搬照抄方式,我们采用以下方式:
1)借鉴:精心鉴别吸收本科院校数学建模教材以及其他文献中符合专科特点的数学建模材料。
2)研究吸收补充新素材根据生产生活实际,把学生感兴趣的现代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吸收进来;选取自然界中奇妙而令人感兴趣问题;选取身边人们习以为常且容易忽视而结果又出乎意料问题;把近几年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专科组的竞赛题)也逐步补充进来。
1.2.2根据不同专业情况选用素材,内容呈现多层面和多元化
1.2.2.1师范类数学专业师范类《数学建模》增设了中学数学建模内容,包括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历年中学数学建模竞赛题目选讲内容。师范学生要想在日后胜任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工作,他们不但要掌握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与技巧,还要掌握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方式和方法,还要熟悉近年来中学数学建模的题目。
1.2.2.2理工类、经济类各专业选取的素材多为生产工程领域和经济类的数学建模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各个专业的问题,突出了多学科的交叉和综合,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1.3根据专业确立《数学建模》课程设置,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教学
1.3.1师范数学专业我校规定师范数学专业的《数学建模》课程为必修课,它包括《理论学》和《实训课》,课时比为1∶1,目的是注重学生实际建模能力培养,为此提供时间和空间。理论课中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线,围绕教材章节,教师归纳讲解不同类型数学思维方法和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讲解数学建模的步骤。教师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实训课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模型的实战能力。学生分为小组活动,一般三个人一组。教师在理论课提前布置与本节相关数学建模题目,在课后由这些小组成员共同查资料,互相启发、共同讨论并撰写出论文。上实训课时,围绕某一数学建模问题,各小组可以踊跃发表见解,介绍本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他组可以补充、修改,或提出质疑,也可以另辟新径采用不同的建模方法。最后由教师点评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1.3.2理工科、经济类各专业我们采用选修课形式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深入浅出讲解各种数学思维方法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主要是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生产中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教师精选学生力所能及的数学建模题目,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
1.3.3开辟数学建模的第二课堂,建立数学建模实验室每年我们吸收各个专业的学生到数学建模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选拔培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让学生也进行高水平的数学建模实践演习。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一组进行实训和竞赛,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可以互补,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特长,如计算、分析、编程、写作等;各门学科的交叉和综合运用,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展了知识面,激发了他们探索和研究的兴趣和欲望,也使得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触角更加敏锐、灵活,思维空间更加广阔。
1.4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成绩方法数学建模教学改革以往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评定成绩的方法分为三部分:一是平时小组成绩;二是平时队员表现;三是论文成绩。评价学生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和建立模型过程考查,采用平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荣辱与共的小组计分法。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小组成员团结协作互相启发,互相质疑、共同提高;同时教师可以考查同一小组不同成员在平时建模能力表现,例如建模方法、灵活性,是否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另辟新径,用多种角度去分析问题,对于勇于质疑,勇于提出不同方法的学生加分。最后在学期未教师布置数学建模题目,给出几天时间由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形成论文形式上交,教师按一定标准记入成绩。
1.5改革以往教学方法,注重数学知识来源、发现和探究过程,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往数学课程注重数学逻辑体系、定理规则及计算技艺,而忽视了数学知识它的来源,发现和探究过程。我们的学生面对考试可能是佼佼者,但面对活生生的实践问题可能就束手无策。项武义教授称之为把姜女西施置于X光透视,所看面的只能是一幅骨头架子,毫无美可言,学生连看的兴趣都没有,认为数学太枯燥、抽象,没实际应用价值,它离我们生活生产很遥远,谈不上更好地学习数学,更谈不上兴趣和创造。我们改革以往教学方法,注重数学知识来源、发现和探究过程,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5.1我们在数学建模教学中,讲解数学思维方法时都要从实际问题中导入,讲清楚每个数学分支的思维方法的背景和特征,注重知识的来源和应用范围。
1.5.2在建模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探索发现新的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他们胸中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家发明研究时的火热的思考。教师制造平等的讨论研究氛围,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探究,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置疑,不断修改补充数学模型,学会分析和评价模型。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另辟新径、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实施效果
2.1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学生对数学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具备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建模的收集资料、分析思维过程的演练和运用讨论探究式学习,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厚兴趣,认识到数学处处在我们身边,利用好它可以解决许多生产实际问题,学生从数学建模中体验到从来未有过的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火热的思考,这种返璞归真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模型过程中面对活生生的实际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并用多种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数学建模教学模式,使得不同专业学生呈现不同的特色。数学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都得益于数学建模学习中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做论文题目就是数学建模方面论文,具备了建模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师范类数学专业不仅具备了数学建模的能力,还熟悉中小学数学建模题目类型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毕业后能从容胜任中小学的数学建模教学工作。非数学专业学生接受了数学建模培训和锻炼,开扩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领略到了各门学科交叉和综合运用的价值,为他们提供了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合作能力的一个较好的平台。通过数学建模,这些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中能自觉地应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论文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2.3我校是同类院校中最早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奖学校之一,从2001年至今,每年组织学生参赛,曾获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每年都有获奖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明振,庞坤.关于高师院校“数学建模”教材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06
[2]潭欣欣,韩彦铎.地方综合大学数学建模教学与实践[J].工程数学学校,2005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