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文档
- 2024-06-03
- 114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下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本文共12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下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我从自己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所以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值得商榷。
4.“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2.
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我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一、学习情况分析(知识、能力、学习习惯等)
本班有学生37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功不够扎实,习作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具体表现为:
一、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生活圈子狭窄,不能广泛接触生活,难免有坐进观天之感,学生所见有限,缺乏写作素材。
二、习作交流不够,多数学生不愿意将自己的习作念给别人听,他们普遍缺乏自信心,生怕没写好招人笑话,很少主动向人请教或互相交换修改习作。
三、构思能力不强,老师如果不讲就不动笔,缺乏独立构思能力,对于写什么与如何选材,怎样写与如何编提纲,为什么写与如何立意等,没有比较理性的思考能力。
四、修改习惯不好,写完后不能静心修改,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更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对自己习作中的错误往往视而不见或只能发现鸡毛蒜皮的小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册习作在“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了8次,作为完整的习作训练;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3次小练笔,作为片断练习。
8次分别是写校园景、物、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看图写想象;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写乡村生活的感受;写敬佩的一个人及自由表达。其中,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热爱生命的人和事,乡村生活的感受,我敬佩的一个人,这四项内容是说、写合一安排;其他四项是说、写分开安排。
三、教学目标
1.按一定顺序观察某处景物,并有条理地写下来。重点是按顺序写,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
2.对信任的人说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重点是想好从几个方面说,学习列提纲。
3.写出“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经过或心得。难点是选材,即自己在阅读、自然实践中有什么故事,要有事情可写,要选择合适自己的内容写;重点是写通顺,写具体。
4.看图作文:观察照片,联系照片中的人和景,以及社会背景,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重难点是通过照片想象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日本侵华的历史,记下这段难忘的历史。
5.记录感人的生命故事,抒发独特的生命感受,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关键是选材,找到哪些是感受最深的;恰当运用描写手法,对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进行生动描述。
6.以乡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为素材,写下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可以是美丽的景物、旖旎的风光,也可以是亲身经历的难忘生活和特别的风俗等。
7.写一个自己最敬佩的人,展现人物风貌,突出其蓬勃向上、执着追求的精神。重点是抓住人物执着的特点,紧扣某件具体事例,用事实说明主人公是怎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克服困难的。
8.不定内容,自由习作。要突出习作创新:写以前写过的,要超越自己;选以前没写过的,要敢于挑战自我;写自己喜欢写的,要张扬个性;写自己怕写的或不太会写的,要提高自己。关键是选材,重点是要进行习作交流,练习修改作文,运用修改符号。
四、教学重、难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充满兴趣。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3.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4.拓宽题材范围,给学生习作开辟选择的空间。
5.写实、想象等多种作文类型。
6.让学生习作后养成良好的交流和评改习惯。
五、教学措施
对有良好习作习惯的孩子我们尽可能的让其写作潜能更好的发挥。让他们多读课外书,拓宽视野;对于习作稍有困难或不大喜欢的同学,要先鼓励,在其写作中找出较好的词句,进行鼓励,树立起他们的写作兴趣,进而再提高其写作水平;对于写作及其不喜欢或有极大困难的同学,要让他们多读课外书,积累好词好句,多仿写,多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对写作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①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②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①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②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①从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②听写词语。
③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①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②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③组内交流。
④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⑤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①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②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③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④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①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②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①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②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③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1.四年级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2.四下买文具教学设计
3.六年级语文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4.初一上册语文第六课《理想》教学设计
5.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学设计
6.六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7.《论语六则》教学设计
8.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9.语文马说教学设计
10.语文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词语盘点的词语。
2.能自己发现这组课文表达方式的共同特点。
3.积累有关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4.了解宽带网中搜集祖国锦绣山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有关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难点:能自己发现这组课文表达方第一文库网式的共同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语文园地一。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读写词语盘点的词语。
2.我能自己发现这组课文表达方式的共同特点。
3.我要积累有关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4.我要了解宽带网中搜集祖国锦绣山河的资料。
过渡语:目标大家都清楚了,你有信心完成吗?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要求,逐步完成。
(一) 出示自学指导
1.读“词语盘点”的词语,读2遍。难写的写一写。
2.学生自己读“我的发现”,想想你发现了什么?(要求:坐姿端正,头正肩平,足安,书与桌
面成45°角。)
3.学生自己学习日积月累有关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过渡语: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自学的都很认真,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检测一下吧!请
合上课本,独立把自学检测完成。
(二) 自学检测反馈
1.读一读:同桌互读词语一遍,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玩赏 无瑕 攀登 屏障 孔隙 仰卧 臀部 稍微 蜿蜒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拔地而起 危峰兀立 突兀森郁
2.写一写:将自己认为难写的词语写2遍。
3.背一背:积累自然风光的5句古诗名句,并能在理解基础上背诵 。
预设生成与点拨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出自《使至塞上》一诗。开元二十五年春,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前往边地,并任职节度判官。本篇即作于出塞途中。诗句的意思是:一片大漠上的
一条直上的孤烟,辽远的河滩尽头一轮滚圆的落日。可以说把广袤的塞上风光写绝了。
2.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 出自《将至桐城》。
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出自《登快阁》一诗。诗句写出了季节和周围的环境:群山上树叶飘落,天空则因秋高而显得远大。江水也更显清澈,在傍晚月光的辉映之下,
江水犹如一道白练。这是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江暮景图。 “快阁”──在江西省泰和县东赣江畔,以
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而得名。
4.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出自《鹧鸪天》。原词为: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
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出自《春江花月夜》。这两句的意思是:江
上涨起了春潮,水面与大海齐平,海面上,明月随着潮水的上涨,也同时升起。
过渡语:在上面自学和测试过程中如果还有什么疑惑,请同学们大胆的'举手提出来,请其他同
学帮助解决。
(三)质疑问难
请你将自学过程中的疑惑找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三、后教环节(10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同学们已经会读了词语盘点的词语和日积月累的成语,那让我
们一起学习我的发现和故事。
(一)内容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我的发现”找出这组课文表达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2.请同学们认真读宽带网,讨论我国景色独特的五座名山和五大淡水湖有哪些?
(二)学法指导
1.同桌两个互相交流,有疑惑的再组内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求助老师。
2.教师随机抽取组内的某一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
预设生成和点拨
点拨一:
“我的发现”以对话的方式对本组课文表达方式作了回顾和总结。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使学
生对课文表达方式继续深入思考,并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学生在思考例句表达在表达上有
什么特点,再说说这组对话的大概意思,懂得了什么。然后会议本组课文,发现写作时还有哪些特
点,体会这种句式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点拨二
五座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点拨三:
五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和巢湖。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过渡语:相信你对园地知识有了自己的理解,现在我们就来检测一下。
独立完成, 组内互相检查。
1.填空
大漠孤烟直, 。 ,无数夕阳山。
落木千山天远大, 。 。带雨云埋一半山。
春江潮水连海平, 。
课堂总结:
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本节课所学知识中,哪些是你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出错的,请在小组内说一说吧。
附: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词语盘点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教学反思】
语文四下习作2教学反思
苏教版第八册的《习作2》旨在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通过采访交流等方式,用具体事例来推荐某位或某几位同学获得雏鹰奖章,四下《习作2》教学反思。全班学生的草稿总的来看,立意新颖,选材多样,能用具体事例来充实自己的推荐,但也存在几处明显问题,为了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设计了该堂作文评讲课。以学生的习作为基础,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集中有效的指导,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颇有收获,对其习作水平的提高起到切实的帮助。综合授课前的备课思路,对实际课堂反应的思索,以及各位老师细致的评课,
我有以下几点反思:环节设计清晰,重点突出,旨在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认真批阅全班学生的习作草稿,最大的感触就是立意基本能够体现学生们的思考,但是选材大多比较普通,并且描写不具体,没有说服力。针对习作推荐文的文体,让别人更多地了解他人,并对其获这枚雏鹰奖章感到信服,最主要的就是事例。所有我就把该堂习作评讲课的重点放在指导“如何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通过欣赏好段落、修改不佳片段、修改自身习作的步骤设计教学,旨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都能或多或少地针对“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这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针对班上很多学生推荐了“小书虫”——齐宇宸的情况,我在“欣赏好段落”该环节中,集中安排了几段用不同的具体事例来表现徐华兴爱读书的段落。让学生从读中悟,在读中想,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可以通过各种描写方法、修辞手法、正侧面描写、对比描写等方式将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在“悟”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说出一两点自己的体会,并从他人的发言中有所启发,教学反思《四下《习作2》教学反思》。通过对三段描写徐华兴文字的.细致感悟,不同层次学生对“如何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全班同改一段话”更是开放性的环节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展现出自己的想法,并从其他同学回答中学到更多的写作方法。当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如何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都有所“悟”,再以每个人自己的习作进行切实的操练,使提高学生们的修改能力更为踏实有效。
习作评讲课如果一味是教师传授写作方法,会使整个课堂很苍白,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师生缺乏互动,实际的学习效率也会很低。所以授课时,我时刻以班级学生的习作为例,以学生的身边人为例,使学生倍感亲切,愿意投入到教学中来。欣赏好段落,我以学生熟知的“小书虫”——齐宇宸为例,以学生生动具体的段落为根本,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悟,自己说,自己去发现如何将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学生很快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式,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中找到了“诀窍”,而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更为扎实,也更利于学生运用。正因为把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中,老师充当必要的引导者、点拨者,所以整个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学生的讨论更加热烈,收获也颇多。再拿起自己的习作,学生毫不迟疑地就能改起来,知道怎么改,修改能力的提高也落到了实处。从扶到放的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在修改习作的过程中,我安排了两个环节。先让学生集中改某段文字,畅所欲言,再去认认真真地改自己的习作,这主要是个从扶到放的过程。欣赏了生动有趣的片段描写,明确了“如何将事例写具体、写生动”,部分学生依旧没有具象化的概念,依旧不知从何下笔。全班共改一文,进行实际的操练,从大家的思维中,很多人学到了很多,并且结合教师的相机指导,更有助于学生茅塞顿开,有所感悟。共改环节的扎扎实实地落实,才有学生自改时,习作能力切实的提高。
该次习作评讲课对我而言充满了新鲜感,是自身很多不成熟想法的初步尝试,当然也存在很多不足。选取的优秀片段以及不成功的片段,立足点偏高,针对四年级学生的总体水平,有些拔高,如果例文再选择水平低些,相信会使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这主要也是对学生实际水平的把握不到位。提高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研究,这也使我切实感受到: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有满满一桶水。
《语文园地三》(四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诗句,交流心得,体会现代诗歌的特点。
2、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了解古代著名诗人的主要成就和代表作品。
3、朗读感悟,积累语言,体会诗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优美性。
4、仿写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交流,统整诗歌特点
1、导语:本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这4首诗歌,诗人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真挚的情感向我们呈现出了种种美好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神奇的魅力。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探索诗歌的美妙吧!
2、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本单元的诗歌,找到你最喜爱的一首并思考:诗中的哪个方面令你印象深刻?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提示:
(1)可从语言、想象、情感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2)生自读,师巡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诗句思考交流;生集体交流。
要点:
(1)语言的节奏感:现代诗歌虽然句式不如古诗工整,但也讲究押韵,读起来要朗朗上口。例如: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都押了“ɑng”这个韵。(请生再找一找其他押韵的诗句并朗读,感受诗歌语言的节奏感。)
(2)诗歌包含丰富的想象:大胆的想象更有助于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诗人的感受。例如:好像是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诗人开头便是想象,寥寥数语就把春天一望无际的绿色与生机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是春天的特点,更是作者对春天的直观感受。
(3)诗歌饱含作者的真情实感:诗人的情感充斥于每一处意象、每一种想象之中。(请生举例说明并再次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
3、总结:诗歌的魅力是无穷的,它或许藏在語言的节奏中,或许藏在诗人的想象中,当然,真挚的情感更能打动人心。
板块二:趣味游戏,认识诗人
1、导语:中国的诗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历代著名诗人更是数不胜数。
2、游戏1:识字认诗人。
(1)出示生字: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你们认识这些字吗?请读一读。
要点:杜甫的“甫”读“fǔ”;范仲淹的“仲”读“zhòng”;龚自珍的“龚”读“gōng”。
(2)这些字都选自古代著名诗人的姓
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识字认诗人”,看谁的反应快。
提示:例如,老师喊“屈”,你们要迅速喊出“屈原”;先同桌互练,再全班一起玩游戏。
3、游戏2:读线索猜诗人。
(1)你对这些诗人有哪些认识
呢?把你对诗人的认识说给大家听一听。
提示:关于诗人的资料有很多,可以从所处朝代、代表作、人生关键事件等角度交流。如韩愈,唐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倡导古文运动。代表作有《师说》《进学解》等。
(2)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读线索猜诗人”。游戏规则:每个诗人可以设计三至四个资料线索,先出示第一个线索,看是否有学生能猜出,如无人猜出,可公布第二个线索,以此类推。
提示:可作一个示范。如猜陶渊明,先出示“田园诗派创始人”,如果学生猜不出,再出示“东晋诗人”,如果学生依旧无法猜出,接着出示其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此类推。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
学生能够自主搜集并整理资料,认识8位古代诗人及其作品。在教学中抓住这两点,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辨识诗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总结学生发言时需要注意舍去非典型要素,紧抓人物典型特征,做到短小精悍、层目清晰。)
板块三:感悟迁移,体会诗歌语言的准确优美
1、朗读诗句,欣赏色彩。
(1)朗读教材“词句段运用”中的例句,关注加点部分,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加点部分都是描写颜色的内容。
(2)同样是写颜色的词语,有什么不同?试着将词语归归类。
要点:
第一类,“仿佛涂上银霜”,运用比喻生动地展现了色彩。
第二类,“晶白中透着淡蓝、青
苍”,这些颜色的描写十分准确、细腻,在一种颜色中还有具体的区分。
第三类,“绿得娇嫩、黄得蓬勃、蓝得多么醉人”,作者不光写到了颜色,还用各种形容词表现了颜色带给人的感受,让色彩也带有了情感。
2、回顾诗歌,深化体会。
(1)本单元学过的诗歌中有没
有这样的描写?请同学们找一找?
(2)请学生朗读相关诗句并围绕准确性和情感特征谈谈自己的体会。
(3)试着仿照例句,选择一种写法仿写一段,用文字将色彩变鲜活。
3、迁移运用,仿写诗歌。
4、学生自读两节诗歌,思考两节诗歌的加点部分有什么特点。
要点:
第一节诗歌的加点部分都是写地点的,把地点写得具体明确,富有诗意。
第二节诗歌的加点部分都是写事物的,把事物的特点显示出来了,和谐而富有美感。
加点部分的内容都是按照顺序递进的:第一组的地点越写越小,越写越明确;第二组描写的事物是由远及近、自外向内的。
5、诗歌往往精简凝练,如果采用缩句的方式,可以将两节诗歌的加点部分简化如下。请你读一读,再对比原诗,看看哪种写法更好。
这些事——春天的早晨,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怎样的可爱呢!
园中,风,
叶下,衣袖,
膝上。心情。
要点:原诗的写法更好。原诗的描写更具体、细腻,删去的部分能够表现事物特点,反映主题,帮助我们理解诗文的思想,同时还能营造出优美的意境,使诗句更富美感。
师总结:诗歌整体精简凝练,诗歌的一大特点就是把能够反映核心思想的簡单词汇具体化、诗意化、意象化。通过组合这些具体化了的短语突出主题,表达情感。
6、根据诗歌的.特点,试着按照例文,任选一节进行仿写。
(1)学生仿写,小组内交流评改。
要点:整体简练;具体意象的描写能够突出特点,反映思想;意象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排列。
(2)诗歌展示,集体评议,教师点拨,再次修改完善。
(设计意图:本部分所展示的两节诗虽然描写的方面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将能够反映核心思想的简单词汇具体化,以创设意境,抒发情感。过多的解读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因此从本质特点入手,从具体的层面入手,学生易模仿。在初步的模仿下首先达到“形式上的诗”,再逐步去斟酌修辞,充分抒发情感。)
板块四:日积月累,情感升华
1、朗读感受,以读促悟。
(1)自读“日积月累”中的名言,整体感受诗歌的魅力。
(2)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这些名言的体会。
要点:结合具体诗句感性地谈谈诗歌的节奏感、理想性、情感性。
2、拓展阅读,结合事例,升华情感。
(1)出示艾青、朱光潜、华兹华斯的相关资料和诗作,请学生阅读并结合名言再次思考其含义。
(2)生交流,师点拨并总结现代诗歌的魅力所在。(三句名言分别凝聚了诗歌的三大特征:语言富有节奏感、表达美好的愿景、抒发真情实感。)
(3)再读名言,感悟诗歌的魅力。
(4)教师补充拓展其他关于诗
歌的名言或优美的诗歌作品。
(设计意图:此处的三句名言是对以上所学诗歌特征的极为凝练且诗意化的总结。在学生已经通过以上学习进行感受的情况下,主要通过让学生自读相关材料,结合作者的成就或诗歌作品令其自主感性认识。回归诗意,回归感性,让学生多一些余味,多一些长久的思考和体验。)
在我的书桌上,有一对十分漂亮而精美的小泥人。他俩面对面站立着,右边的那个小女孩正在灿烂地笑着,一对小酒窝十分可爱,她穿着一条粉色的连衣裙,美丽极了!在左边的那一个小男孩呢,穿着一件大红色的运动服,手里还拿着一个大大的篮球,充满了活力。这对小泥人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每一个来我家的客人都总会向我问起它们。
不过只要你再仔细地端详这对小泥人一会儿,你便会发现出一个小小的细节了其中那个男孩子的泥人的腿是断了的,只是被粘上了而已。或许你会为此而感到有一些小小的惋惜,但我却从这个破碎的小泥人身上,体会到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许多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跟着妈妈路过一家工艺品小店,里面灯火通明,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精致的工艺品,令人眼花缭乱。当时的我一下子被这一对十分漂亮而精美的小泥人给迷住了,心想:多么好的小泥人啊!又漂亮、又可爱、又精致,而且形象也特别的生动,如果我也能有一对的'话,那该有多么好哇!一看价格:哇噻,要四十元一对呢,实在是太贵了,想都不敢想呢。可是摸一摸肯定是不要钱的。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将那个小男孩的小泥人拿了起来,端详着,可就在我准备将这个小泥人放回去的那一个瞬间,只听啪的一声,小泥人掉在了地上,一条腿坏了,我连忙上前将它捡了起来,心里难受极了。可此时的服务员并没有发现,只要我将这个小泥人放回去就万事大吉了,此时我的心里七上八下的,矛盾极了!就在这时,妈妈走了过来,她看到了我手上的小泥人,我连忙解释道:这不是我弄的,是它自己掉下来的。妈妈什么也没说,将这对泥人拿到了服务台,说明了原因,在协商之后,妈妈花了30元钱将这一对小泥人买了下来。
走出店里,我心里非常难过,眼泪扑簌簌直掉。没想到的是,妈妈并没有批评我,她和蔼地对我说:不用难过了,没有人不会犯错误,这次我就不怪你了。但是你要记住,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都要对做错的事负责任,做了就要勇于承担,一定要做一个讲诚信,正直,善良,勇敢的好孩子!
通过这件事,我得到的不仅是一对小泥人,更是妈妈对我说的那一段饱含哲理的话语。
从那天起,我就将这对小泥人放在书桌前,每当看到他们,便想起了三个词,那就是责任,诚信,正直。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而且,他们的求知欲十分强烈,这是完成品德与社会教学任务的有利因素。
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也相应出现了许多的烦恼,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有困难,我不怕、我们的快乐大本营、做聪明的消费者、公共生活讲道德、大自然发怒的时候,在个人学习、集体生活、社区生活多个场景中,对学生进行了挫折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本册教材的内容也变得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五个单元主题都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基本的道德观,指导行为,并使知识意义化、价值化。例:做聪明的消费者。教材形式则活泼多样,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采用了各种图画、照片、学生作品,既富于变化又从多角度丰富学生的感知,对话式的儿童语言、主持人式的旁白人物使教材更富有亲切感。例:我们的快乐大本营。
四、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五、提质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方法:
将平时学习与阶段测试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将学校评价和社会家庭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的评价孩子,不断促进孩子的成长。
七、学生辅导措施:
1、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的进步。
2、教师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对后进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用耐心教育,用恒心转化。
3、给学优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带动全班的学习。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三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本班学生有57名学习,他们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材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本册的默读,要在学生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嘴唇的基础上,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比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这一编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教学中要加强检查、交流,将训练落到实处。
2.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5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基本与单元对应,供学生自学完成。
(三)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8次口语交际。分别是:“走,我们去春游”“以诚待人的事情”“大自然的启示”“小小新闻发布会”“热爱生命的故事”“乡村生活”“我敬佩的一个人”“向你推荐一本书”。其中,“大自然的启示”“乡村生活”作为口语交际,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其他6次是结合专题内容,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
(四)习作教学
本册习作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8次,作为完整的习作训练;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3次小练笔,作为片段练习。
8次分别是写校园景、物、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看图写想象,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写乡村生活的感受,写敬佩的一个人及自由表达。其中,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热爱生命的人和事,乡村生活的感受,我敬佩的一个人,这四项内容是说、写合一安排;其他四项是说、写分开安排。
(五)综合练习
练习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同桌、小组、全班交流的方式,集合众人智慧,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地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长处,弥补不足。
(六)落实主题学习采取策略
学习一篇课文的同时拓展学习1、2篇文章。课文学习中习得学法,拓展阅读中运用学法。
结合课本内容,老师从拓展阅读中精心挑选1——2篇必读文章,为课堂拓展学习做好材料准备。在具体到每篇文章的学习时,要突出重点,摒弃无效环节和无效问题。在备课时,共同研究,通览全组课文,精心研读文本,整体规划学习目标,突出每篇文章的训练重点。一篇文章围绕训练重点设计一两个问题,印成学案下发到学生手中。
学生阅读,学生根据学案来预习课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感悟,用写批注的形式把自己的体会、感受写下来。这一过程一开始老师要在课内带领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写批注的方法。
课堂上,组织学生依据学案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把自己写的批注、感受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在班级汇报中老师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解感悟的方法:抓住细节,品味文字,体会感情。然后推荐学习拓展阅读中的一到两篇文章,运用方法,提高能力。同样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阅读拓展的文章,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然后全班交流。这样,学生课内得法,迁移运用,在阅读实践中提升感悟,增强积累,提高了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一.学生情况
我班有学生34人,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1篇,精读课文25篇,略读课文6篇。课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教材将课文分为6组,前五个单元每组由5篇课文、一个阅读链接和一个综合学习组成。五篇课文按精读(两篇)—略读(一篇)—精读(两篇)的顺序排列。第六单元是“永远的冰心”文学单元,多一篇精读课文。其后是由简短的文字与图片、绘画组成的阅读链接。综合学习由“我的采密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这样四个基本形式组成,有的穿插安排了“漫步书林”或“我的好方法”这样的栏目。
第一组的文化主题是“童年的足迹”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记录了童年的记忆,孩子诗意的生活,孩子的小把戏,以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新思考。第二组的文化主题是“动物是人的一面镜子”这一单元是告诉我们人有人的活法,动物有动物的活法,也许最好的爱动物的方式就是互相留一份空间,各自留一份余地,彼此留一份自由。第三组主题是“生活中的智慧”生活中的小事只要认真去思考就会让自己变得富有智慧。第四组主题是“人在画中游”这一单元要让读者在美妙的大自然中欣赏到不同的风光,他们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五组主题是“倾听探索的脚步声”在这一单元鼓励学生探索与发现自然现象的奥秘,同时,在探索中感知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第六组主题是“永远的冰心奶奶”在这一单元学习中我们不但学习到冰心奶奶的作品,还从不同角度了解冰心奶奶这个作家。
三.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按课时提出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多读多讲,教师尽量少讲精讲。
3.培养学生高尚的首先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4.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情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6.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两周上一个单元,灵活安排两周时间,余下的时间用来复习。
一、班级基本情况
我班共有学生62人,大多数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课能专心听老师上课,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一部分学生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没有良好的认识,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存在着惰性,喜欢依赖老师和家长,不是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靠的还是死记硬背。
这学期的教学重点放在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做 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在语文教学上,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每月继续向学生推荐一、两本好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量。重视课堂教学,继续采用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多进行自主拟题作文练习和作文指导。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积累素材的方法和审题、构思、开头、结尾等方法的指导。相信学生的习作会有所提高。
二、教材简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本,共分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作、课文和单元练习。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共2课。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2、“课文”共安排23课,分为7个单元。选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3、“习作”共安排了7课。“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各选择,以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习作,并在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4、“单元练习”共7个。以综合性为主,包括字词句方面、朗读背诵方面、写字方面和口语交际。意在丰富语言教育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查实际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4)继续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6)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能准确认读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3)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4)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5)能自主阅读课外读物,有一定的阅读储备。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四、方法和措施
1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按课时提出教
2、依据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教学目标,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好课时教学目标。
3、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5、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人教四下语文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下面是人教四下语文教学计划,请参考!
人教四下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二班共有学生41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1人。通过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全班学生基本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特别是在习作方面,大多数学生基本养成了坚持写周记、坚持每天读书的习惯等。因此,本学期需加大对几名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尽快促使他们跟上学习进度,使之成为思想进步,成绩合格的学生。
从整体看,大部分同学要求上进,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但发言面不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本班约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学习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慢。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阅读量不够丰富,知识面较窄。本学期需要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多化力气,力求改善。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文字,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地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本册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细致,饶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用钢笔描红、读抄常用词语、小练笔等。
习作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的方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种选择,在评价上强调要求适度。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成语和古今诗文的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各单元还都安排了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内容。各练习既相对独立,又自成系列。
学用字词句方面,是将识字写字与词语句式等内容综合起来,让学生在学和用的过程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读读背背方面,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8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压韵上口,二是安排了一些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钢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致志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说好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本册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冒号,引号。尽量把标点用正确。
四、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能准确认读230个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164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留心周围事物,开始习作,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书信。
4、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复述指定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5、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7、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五、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按课时提出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多读多讲,教师尽量少讲精讲。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新闻记者学表达,从读中学写。用好例文,让学生从中学到写作的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几种连句成段的方法,有的可在学完课后总结,如理解重点词语读懂句子,让学生多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6、借助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上好电教课,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