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庭学记阅读理解及答案翻译
- 文档
- 2024-05-26
- 108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陈庭学记阅读理解及答案翻译,本文共12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送陈庭学记阅读理解及答案翻译
送陈庭学记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川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余甚自愧。方余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余齿已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余,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作者:宋濂)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嗜奇之士恨焉 恨:痛恨
B.于是其诗益工 工:擅长
C.会余于京师 会:适逢
D.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 逮:及至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其难至如此通往四川的道路就是这样难以到达。
B.既览必发为诗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
C.顾以学未成而不暇。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
D.余将不一愧而已也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为送别陈庭学作序,并未入手擒题,开门见山,而是远远地从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落笔,构思精妙。
B.文中作者看似对蜀地山水大加赞赏,实则意在表明自己未趁年轻游览蜀地,生平游历不广的遗憾之意。
C.从此文来看,作者对陈庭学诗歌创作中存在的某些偏差似乎有所认识,并希望有所提醒和纠正。
D.本文体现了一个长者对后辈语重心长的启发,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和盛气凌人的口吻,而是娓娓道来,恳切诚挚。
11.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提到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的川蜀,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蜀道难》也以此为描述对象。
B.文中二、三段分别提及的擢与免都为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前者表示提拔,而后者则表示罢免。
C.文中第三段有而余齿已加耄一句,在古代年龄称谓中,耄耋指高寿,其中耄一般指八九十岁,耋一般指七八十岁。
D.文中第三段中提到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其中陋室一词与刘禹锡《陋室铭》中提及的陋室含义相同。
1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跨 马 行 篁 竹 间 山 高 者 累 旬 日 不 见 其 巅 际 临 上 而 俯 视 绝 壑 万 仞 杳 莫 测 其 所 穷 肝 胆 为 之 掉 栗 水 行 则 江 石 悍 利 波 恶 涡 诡 舟 一 失 势 尺 寸 辄 糜 碎 土 沉 下 饱 鱼 鳖。
13.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是如何看待文学创作与游历山水之间的关系的'。(6分)
参考答案
8.D(A.恨:遗憾; B.工:工巧; C.会:会遇。 )
9.A(正确翻译: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
10.B(为下文作铺垫,而非表明遗憾之意)
11.D(应为不同;刘禹锡《陋室铭》中陋室是对自己住所的谦称。)
12.(5分)跨马行篁竹间 / 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颠际 / 临上而俯视 / 绝壑万仞 / 杳莫测其所穷 / 肝胆为之掉栗 / 水行则江石悍利 / 波恶涡诡 / 舟一失势尺寸 / 辄糜碎土沉 / 下饱鱼鳖
(答对两处得1分,答错两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13.(6分)(1)作者认为陈庭学为诗盖得益于山水之助者侈矣,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为诗为文,工夫在诗文之外。游山历水,是创作者一种有益的审美体验和追求。 (2分)
(2)作者又提出出于山水之外的观点,认为游历山水绝不是创作者唯一的、根本的体验和追求,主张不能就此止步,而要升华到古代贤士坐守乡间身居陋室却能意趣充沛,包容万物,精神强大的高度。 (2分)
(3)作者认为一个有作为的文人,应该做到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在创作中要以天地为心,以人生为心,以国家民族为心,而不仅仅是以山水为心。 (2分)
参考译文: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濒滩之类的忧虑。骑着马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绝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颤抖。乘船在水中行,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喂饱了江中鱼鳖之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文才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无所得;不是身壮体强的人,大多老死在那里。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遗憾。
天台名士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了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生活过的地方。入川后,凡是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扎戍守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诗咏诗、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去游历观览的。他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于是他的诗歌愈加工妙。
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到了壮年可以出蝣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龄更加老大了。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间甘居陋室,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尝试探求一番。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就请把它告诉给我,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送陈庭学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送陈庭学记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川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余甚自愧。方余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余齿已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余,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嗜奇之士恨焉 恨:痛恨
B.于是其诗益工 工:擅长
C.会余于京师 会:适逢
D.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 逮:及至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其难至如此
通往四川的道路就是这样难以到达。
B.既览必发为诗
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
C.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
D.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为送别陈庭学作序,并未入手擒题,开门见山,而是远远地从“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落笔,构思精妙。
B.文中作者看似对蜀地山水大加赞赏,实则意在表明自己未趁年轻游览蜀地,生平游历不广的遗憾之意。
C.从此文来看,作者对陈庭学诗歌创作中存在的某些偏差似乎有所认识,并希望有所提醒和纠正。
D.本文体现了一个长者对后辈语重心长的启发,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和盛气凌人的口吻,而是娓娓道来,恳切诚挚。
11.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提到“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的川蜀,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蜀道难》也以此为描述对象。
B.文中二、三段分别提及的“擢”与“免”都为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前者表示提拔,而后者则表示罢免。
C.文中第三段有“而余齿已加耄”一句,在古代年龄称谓中,“耄耋”指高寿,其中“耄”一般指八九十岁,“耋”一般指七八十岁。
D.文中第三段中提到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其中“陋室”一词与刘禹锡《陋室铭》中提及的“陋室”含义相同。
1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6分)
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13.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是如何看待文学创作与游历山水之间的关系的。(6分)
答案:
8.【答案】D
【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A项,恨:遗憾。B项,工:工巧。C项,会:会遇。
9.【答案】A
【解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A项,正确翻译: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
10.【答案】B
【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B项,为下文作铺垫,而非“表明遗憾之意”。
11.【答案】D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D项,应为“不同”;刘禹锡《陋室铭》中“陋室”是对自己住所的谦称。
12.【答案】(5分)跨马行篁竹间 / 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颠际 / 临上而俯视 / 绝壑万仞 / 杳莫测其所穷 / 肝胆为之掉栗 / 水行则江石悍利 / 波恶涡诡 / 舟一失势尺寸 / 辄糜碎土沉 / 下饱鱼鳖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结合上下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抓住有标志的词语,进行断句。答对两处得1分,答错两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13.【答案】(6分)(1)作者认为陈庭学为诗“盖得益于山水之助者侈矣”,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为诗为文,工夫在诗文之外。游山历水,是创作者一种有益的审美体验和追求。(2分)
(2)作者又提出“出于山水之外”的观点,认为游历山水绝不是创作者唯一的、根本的体验和追求,主张不能就此止步,而要升华到古代贤士坐守乡间身居陋室却能意趣充沛,包容万物,精神强大的高度。(2分)
(3)作者认为一个有作为的文人,应该做到“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在创作中要以天地为心,以人生为心,以国家民族为心,而不仅仅是以山水为心。(2分)
【解析】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濒滩之类的忧虑。骑 着马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绝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颤抖。乘 船在水中行,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喂饱了江中鱼鳖 之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文才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无所得;不是身壮体强的人,大多老死在那里。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遗憾。
天台名士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了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 相如、诸葛亮等名人生活过的.地方。入川后,凡是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扎戍守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诗咏诗、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去 游历观览的。他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于是他的诗歌愈加工妙。
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 到了壮年可以出蝣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龄更加老大了。想要再像庭学君 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间甘居陋室,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 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尝试探求一番。如果有什么 新的体会,就请把它告诉给我,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柔。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杨子云,即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累:连续
B.杳莫测其所穷 穷:尽、完
C.于是其诗益工 工:工整
D.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 没:淹没、遮掩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肝胆为之悼栗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C.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D.庭学其试归而求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 ( )
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
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
③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
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试题答案:
5.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用法。
C.“工”在此处应当理解为“巧妙,精巧”。
6.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为”,介词,由于,因为/介词,被;B项“以”,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原因,因为;C项“而”,连词,都表示转折,可是;D项“焉”,代词,代“志”/语气词,无义。
7. B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②是他入蜀的原因;⑥与山水无关。
8. 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项中的“有财富”,在原文中没有体现,不能看作入蜀的必要条件。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虞:忧患
B.嗜奇之士恨焉。 恨:遗憾
C.越三年,以例自免归越:超越
D.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逮:及至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然去中州万里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然视其左右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志意愈高 极海之际,合为一家
其孰能讥之乎何为其然也
8.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3分)
(2)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3分)
9.简要指出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陈庭学“其诗益工”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6.C(越:经过,过了)
7.A(转折连词,然而。 B.表目的,来 / 表原因,因为; C.代词,他的 / 表反问语 气,难道; D.动词,成为 / 介词,因为)
8.(6分)
(1)不是有文学才能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没有收获。 (3分。画线部分各1分)
(2)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3分。画线部分各1分)
9.(3分)①遍游山水名胜的经历;②历史人文精神的滋养;③勤于创作。 (3分。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滪堆之类的忧虑。骑着马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俯瞰,绝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颤抖。水中行船,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喂饱了江中鱼鳖之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有文学才能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没有收获;不是身壮体强的人,大多老死在那里。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遗憾。
天台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了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住过的地方。入川后,凡是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扎戍守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文咏诗、歌唱吟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去游历观览的。他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于是他的诗歌愈加精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到了壮年可以出游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而成为一家,而我年龄更加大了。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间甘居陋室,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庭学君归去之后,大概会尝试探求一番吧?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就请把它告诉给我,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核工记阅读理解和答案翻译
核工记
〔清〕宋起凤
余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株。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②,负经卷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③,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④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⑤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⑥,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注释]①雉(zhì):城墙垛子。②衲(nà):和尚穿的衣服,这里代指和尚。③小陀(tuó):小和尚。④浮屠:宝塔。⑤舣(yì):船靠岸。⑥半规:半圆。
【小题1】下面语句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2分)A.如延纳/状0 e Z( P: _9 ^5 d ^& [- Y' VB.距/滩半黍1 e/ e3 Q: O1 F. I# D) c0 `0 fC.舣舟处/当寺阴5 T& S5 ]! ^& E6 f; ID.杂疏/星数点# L1 b1 ]4 g( a1 I3 L【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长五分许() (2)雉历历可数()
(3)松下凿双户() (4)睡足徐兴乃尔()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松外东来一衲,负经卷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小题4】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文中介绍的桃坠雕刻的内容取唐诗《枫桥夜泊》之意。前半部分表现“姑苏城外寒山寺”;后半部分通过表现“夜半”,通过人的形态让人联想到“钟声”,通过点明是“客船”。
答案
【小题1】C
【小题2】上下/左右/表约数(“大约、多”算错) (2)分明可数(的样子)/清清楚楚/清楚/清晰(单独一个“分明”不算对) (3)门 (4)缓缓(地/的)/慢慢(地/的)/缓/慢
【小题3】松树外东边来了个老和尚,背着经卷(佛经)跌跌撞撞(踉踉跄跄)走来,好像为了佛事半夜归来的样子。(一句1分,意对即可,关键词为“东”“负”“行”“若”)
【小题4】月亮/星星敲钟/叩钟 船上有客假寐(每空1分)
附译文:
我的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用桃核做的坠子,长五分左右,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反面都是山。山坳中间有一座城,城墙垛子可以清楚地数出来。城墙顶上有座楼,楼门大敞着。里面有一个人,像专门打更的士兵,手里拿着鼓槌,瑟瑟发抖,好像受不了寒冷的样子。山脚处建有一座寺庙,有三棵松树隐藏着它。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头在全神贯注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人把门敲开;把门打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左右两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外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踉踉跄跄地前行,好像是为了佛事半夜归来的样子。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好像听到脚步声奔跑上前迎接的样子。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舷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和衣而睡,形态好像快要睡醒了的样子。船尾有一个小童,靠着炉子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山上有一座钟楼在那里。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几点稀疏的星星。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游龙门记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古文阅读】
游龙门记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①下。东西皆层峦危峰,横出天汉②。大河③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④相望。神禹⑤疏凿之劳,于此为大。
由东南麓穴岩构木⑥,浮虚架水为栈道,盘曲而上。濒⑦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其制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⑧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形状毅然。
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⑨。步石级,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甃甓⑩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临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合晦明,倏忽万变。西则连山宛宛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然出没。盖天下之奇观也。
( 选自明·薛瑄《敬轩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龙门:在山西河津县西北。黄河由北向南流到这里,两岸峭壁对峙如门。②天汉:这里指天空。③大河:黄河。④俨立:齐齐整整地立着。⑤神禹:大禹。⑥穴岩构木:在岩石上凿开山壁架设木桩。⑦濒:靠近。⑧悚(sǒnɡ)肃:恭敬。⑨半流:河流中间。⑩甃甓(zhupì):砌砖。
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东西皆层峦危峰 惟危楼一座
B.可二三亩 潭中鱼可百许头
C.进谒庭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步石级 夹岸数百步
9.下列语句中“其”字与“其制极宏丽”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不可知其源 B.增其旧制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10.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枝 叶 疏 密 交 荫 皮 干 苍 劲 形 状 毅 然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开合晦明,倏忽万变。
▲
12.文章第三段写登览临思阁,以 ▲ 为序,从俯视、北顾、▲ 、▲ 、▲ 五个角度描绘登览之奇观,其中直接写黄河水势凶猛的词语是“ ▲ ”。(3分)
参考答案:
8.(2分)D
9.(2分)C
10.(2分)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形状毅然。
11.(2分)云雾分开时明朗,闭合时阴暗,瞬息万变(一会儿工夫千变万化)。
12.(3分)视线变化(空间顺序变化)(1分) 西看、东视、南望(1分,关键是“西看”的“看”要写出) 大河奔湍(洪涛漫流)(1分)。
附:参考译文
出河津县县城西门,往西北走三十里,就到达龙门山山脚下。东西两边都是重叠的山冈和高峻的山峰,横排着直插云霄。黄河从西北方的山峡里流过来,到了这儿,山峰断裂,河水流出,两岸的'陡壁齐齐整整地立着。伟大的夏禹(大禹)疏导开凿的功劳,在这儿显得最大。
从东南山脚起,在岩石上凿开山壁架设木桩,在河水上面凌空修建了一条栈道,弯弯曲曲盘山而上。(到了上面)靠黄河边有块开阔平坦的地面,大约两三亩方圆,石头多泥土少。上面建有禹庙,宫名叫“明德”,它的规模十分壮丽。到院子里拜见禹帝,恭敬地(站在那里)追思(大禹的)功德,站了很久很久。院子里种了很多青松奇树,枝叶或疏或密,相互交结成荫,树皮、树干苍老挺直,形象很坚毅的样子。
明德宫西南面有一座石头山峰,高高地突出在黄河水流中间。踏着石头台阶,登上了顶峰。顶峰上有座临思阁,因为山高风大不能架设木材,全部用砖头砌成。从阁门口向下看,黄河激流翻滚,向三面冲击振荡,石峰仿佛摇动振荡。向北看,巨大的峡谷,有的山崖朱红,有的岸壁青翠,云水翻腾,雾气飞动,云雾分开时明朗,闭合时阴暗,瞬息万变(一会儿工夫千变万化)。向西看,连绵不断的山峰蜿蜒着延伸开去。向东看,大山巍峨,浮在半空。向南看,巨浪洪涛,漫漫浊流,石头岛屿和沙滩地,高高的平原,断缺的河岸,烟雾笼罩的村庄和树林,风浪里的帆船,或隐或现,渺渺茫茫。真是天底下少有的景观啊!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扬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累:连续 B. 杳莫测其所穷 穷:尽、完
C. 于是其诗益工 工:工整 D. 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 没:淹没、遮掩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7.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 ( )
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
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
③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
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 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 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 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参考答案:
5. C 6. C 7. B 8. A
【原文】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①。然去中州万里②,陆有剑阁栈道之险③,水有瞿塘滟滪之虞④。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⑤,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⑥。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⑦,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⑧,下饱鱼鳖⑨,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⑩。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余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释】
①川蜀:今四川一带。
②中州:即中土,中原。狭义的中州指今河南省一带。因地处古九州的中部而得名。当时宋濂在河南龙门山讲学。
③剑阁栈道: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即大剑山与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又叫剑门关。这里峰峦连绵,地势险要,峭壁中断,山隘如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栈道:在山势险峻无路的地方,凿石架木所构成的通道。
④瞿塘:即瞿塘峡。一称夔峡,长江三峡之一,其中白帝城至大溪间为峡谷段,两岸悬崖峭壁,江面最狭的地方只有百作米,江流湍急,有“天堑”之称。滟滪:滟滪堆。亦作滟滪滩,俗称燕窝石。在瞿塘峡口,是突出在长江江心的巨石,为长江三峡中著名的险滩。虞:忧虑。
⑤绝壑万仞:绝险的山谷,深不见底。壑:山谷,深沟。仞,古代长度单位。
⑥悼栗:颤抖。
⑦波恶:形容波浪很大很凶。涡诡:指怪异的旋流。
⑧糜碎:粉碎。
⑨鳖:俗称甲鱼,团鱼。
⑩嗜:喜欢,爱好。
试题一:
9. 用斜线( / )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出一处停顿。(1分)
欲 如 庭 学 之 游 尚 可 得 乎?
10.解释加点的词(4分)
(1)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2)而予齿益加耄矣
(3)然吾闻古之贤士 (4)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
12.本文也是赠序,作者宋濂当时地位显赫,但能激励提拔后生晚辈。请结合节选内容及《送东阳马生序》,分析一下这些赠序的劝勉能让后生乐于接受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9.(1分)欲 如 庭 学 之 游 / 尚可 得 乎?
10.(4分)(1)空闲 (2)更加 (3)听说 (4)却(每题1分)
11.(2分)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前后句各1分)
12.(3分)①以自身经历勉励对方。②尊重对方,态度谦和。(意近即可。1点1分,结合节选内容及《送东阳马生序》1分)
试题二:
22.上文是一篇 序文。(1分)
23.陈庭学获得的“山水之助”是:(4分)
①
②
2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嗜奇之士抱憾而止。
B. 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 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 作者在文中对陈庭学有赞赏,也有劝勉,全文娓娓道来,恳切真诚,体现了一位长者对后辈小生的关心和爱护。
25.简析文章第4段加点词“然”后面的内容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26.文章第4段最后连用了三个问句,作者的用意是 ;体现了作者劝诫后生时 的态度。(3分)(第一空格2分,第二空格1分)
参考答案:
22.赠(1分)
23.①川蜀自然山水之奇险给予陈庭学的历练。(2分)
②川蜀山水中的历史人文之精神给予陈庭学的滋养。(2分)(如果能够从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给陈的正面影响来谈就给满分,如果把“成都……诗益工”,抄在一点,2分,抄成2点,1分)
24.A(3分)
25. “然”之后,文意转折,由赞赏转为劝诫,使文章的立意上了一个台阶。“然”之前,对陈畅游山水,记录景物时事,从而得山水之助滋养身心与写作大加赞赏;“然”之后,以颜回、原宪为例,指明固守穷庐,心纳天下,依然可以可获天地之气,从而劝诫陈庭学游历山水并非提升自我的唯一途径,而是要进一步深思。一个“然”字把文意引到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主题上,让读者眼界突然打开,引发思考。(4分)(转折1分,深化文意1分,从赞赏游历山水提升自己1分,转入劝诫陈要更进一步心怀天下)
26. 提示陈庭学游历山水并非提升自我的唯一途径,还可尝试甘居一室深入思考这一方式;(引发陈的思考1分,思考的内容:提升自我的方法1分)(2分)委婉(平易、平等、循循善诱、引导)
【译文】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濒堆之类的忧虑。骑着马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绝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颤抖。乘船在水中行,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喂饱了江中鱼鳖之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文才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无所得;不是身壮体强的人,大多老死在那里。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憾恨。
天台土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了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住过的地方。入川后,凡是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扎戍守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诗咏诗、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去游历观览的。他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于是他的诗歌愈加工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 图为宋濂手植柏树,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到了壮年可以出游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龄更加老大了。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间甘居陋室,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尝试探求一番。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就请把它告诉给我,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解析】
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既充分赞扬陈庭学,又规劝他要注意进德修业。
文章先写川蜀山水之奇,突出游川蜀的困难,再写陈庭学能游川蜀且因之“其诗益工”;然后笔锋一转,惋惜自己不能出游,衬托陈庭学之能游为快事;再一转提出颜回、原宪,意味深长,期望殷切,而出之委婉。行文起伏变化,如峰回路转,而又照应严密,无懈可击。
《陈轸者,游说之士》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里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犬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苜。轸遂至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
A.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 恶;厌恶
B.不出闾巷而售者 售:买入
C. 吾请令公厌事可乎 厌事:担任很多的事
D.行道之士尽知之矣 行道:推祟道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B. 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
C. 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
D. 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
3.下列各项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B.犀首见之 君将哀而生之乎
C. 愿谒行于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 吾为事来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4.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陈轸游说才能的一项是( )
①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②“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
③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④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⑤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⑥“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
A.①②③ B. ③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肯定张仪的看法,是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
B. 陈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取譬设喻,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
C.陈轸、张仪、犀首都是能够倾邦覆国的说客,相互之间争宠妒能,挑起了许多纷争。
D.经过陈轸的精心策划,使本无所事事的犀首一时垄断了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A:“恶”应为“讲人坏话”或“中伤”; B:“售”应为“卖出”; D:“行道”应为“过路的人”。)
2.D (A:“贵重”古义是“受到尊重和被重用”;B:“以为”是“以之为”;C:“不善”古义是“不与……交好”。
3.A (B:“他”;“我” C:“到”;“在” D:“因为”;“替”)
4. B
5.C (犀首并非说客,他与陈轸之间也无纷争。)
6.①(我)有忠心尚且被抛弃,我不到楚国又投奔(到)哪里呢?
(抓住被动句,宾语前置句两个句式特点,动词“之”的翻译,)
②楚国没有重用他,却派他出使(到)秦国。
(抓住宾语前置句,转折连词“而”的用法,两个“使”的不同意义)
【参考译文】
陈轸,是个游说的辩士。跟张仪一起侍奉秦惠王,都受到敬重,因而互争宠幸。张仪在秦王面前诋毁陈轸说:“陈轸用丰厚的礼物屡次来往
于秦国和楚国之间,本该为国家的外交事务出力。现在楚国对秦国不友好而对陈轸很好的原因,就在于陈轸为自己打算多而替大王着想少。况且陈轸想要离开秦国到楚国去,大王为什么不随他的便呢?”秦惠王对陈轸说:“我听说您想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有这回事吗?”陈轸说:“有。”秦惠王说:“张仪的话果然可信了!”陈轸说:“不仅张仪知道这回事,而且路过的人都知道这回事。从前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天下的君主便都争着要他做臣子;曾参孝敬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便都希望要他做儿子。所以被贩卖的奴仆、侍妾,不出里巷就卖掉了的,是好奴仆、好侍妾;被遗弃的妇女能嫁在本乡本土的,是好妇女。如果陈轸不忠于他的君主,楚国又凭什么认为陈轸是忠臣呢?忠于国君还要被摈弃,我陈轸不到楚国去到哪里去呢?”秦惠王认为陈轸的话是对的,就友好地对侍他。
陈轸在秦国逗留了一年,秦惠王终于让张仪做宰相,而陈轸就投到楚国。楚国没有重用他,却派遣陈轸出使秦国。陈轸经过魏国,想要会见犀首,犀首谢绝不见。陈轸说:“我有事而来,您不愿见我,我就要走了,不能等到另一日。”犀首只好见了他。陈轸说:“您为什么喜欢喝酒呢?”犀首说:“没有事情。”陈轸说:“我请您多做事可以吗?”犀首说:“怎么办?”陈轸说:“田需(魏相)约定诸侯合纵相亲,楚王疑心他,不相信。您对魏王说:‘我跟燕、赵两国的国王有交情,他们多次派人来说:“您没有事为什么咱们不彼此见见面?”希望拜见大王以后能让我成行。’魏王即使允许您前去,也请您不要多用车辆,只用三十辆车,可以摆在庭院里,公开说要到燕国和赵国。”燕国和赵国的宾客听到了消息,驱车回国告诉他们的国君,派人迎接犀首。楚王听到这件事以后非常愤怒,说:“田需跟我约定,而犀首前往燕国和赵国,这是骗我。”楚王发怒,不听信田需合纵的事。齐国听说犀首到北方去,便派人把国家大事委托给他。犀首终于成行,齐、燕、赵三国宰相职任的事务都由犀首决断。陈轸这才到秦国去。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游学。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孝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曰:“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 憎恶,恼恨 B.使平得宰天下 假使
C.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 感谢 D.勃功不如臣平比得上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 先妣抚之甚厚
B. 陛下不知其驽下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 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 肇锡余以嘉名
D. 里中社,平为宰 君家妇难为
7、下列句子中,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渺渺兮予怀 D.凌万顷之茫然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文帝初年,太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答,陈平则巧妙应对。
C.周勃责备陈平为什么平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理应知道宰相的职责。
D.周勃自愧不如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最终凭借实力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职位。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 ”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陈平笑 曰 君 居 其 位 不 知 其 任 邪 且 陛下 即 问 长 安中 盗 贼 数 君 欲 强 对 邪 于 是 绛 侯 自 知 其 能 不 如平远 矣。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伯常耕田,纵平游学。
(2)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5、C( 谢:婉言拒绝,推辞。)
6、D (D项的'两个“为”都是动词,“做,当”。A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是代词,“她”。B第一个“其”是代词,“我、我们”;第二个表选择。C第一个“以”是动词,“认为”;第二个是介词,“把、用”。)
7、C(谓语前置)
8、D (“陈平最终凭借实力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职位”不妥。)
9、(3分)(1)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错一处扣0.5分。)
翻译(6分)(1)陈伯平常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纵,听任、任凭;游学,外出求学;句意:各1分)
(2)(孝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一岁,一年;几何,多少;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宰相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有田地三十亩,仅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陈伯平常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他的嫂子恼恨陈平不看顾家业,说:“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陈伯听到这些话,赶走了他的妻子并休了她。
乡里社日,陈平当主持,把肉分得很均匀。父老乡亲们说:“陈家的孩子做主持很好啊!”陈平说:“唉呀,假使让我掌管天下,我也会像分肉这样啊!”
吕后立吕氏宗族的人为王,陈平假装顺从。等到吕后去世,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终于诛灭了吕氏宗族,拥立孝文皇帝即位,陈平是主要的策划者。孝文帝即位后,他认为太尉周勃亲自率兵诛灭吕氏宗族,功劳多。陈平想把尊位让给周勃,于是自称有病推辞。孝文帝刚刚即位,感觉陈平病得奇怪,探问他。陈平说:“高祖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陈平。到诛灭吕氏宗族时,我的功劳也就不如周勃了。我愿把右丞相的职位让给周勃。”于是孝文帝就任命绛侯周勃当右丞相,位次列第一;陈平降职为左丞相,位次列第二。赏赐陈平黄金千金,增加食邑三千户。过了一段时间,孝文帝已经更加明了熟悉国家大事,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孝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管的人。”皇上说:“主管的人是谁?”陈平说:“陛下如果问判决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问治粟内史。”皇上说:“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所主管的是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管理百官!陛下不认为我们能力低下,让我们担任宰相的职位。宰相一职,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孝文帝这才称赞他答得好。右丞相非常惭愧,出来后责备陈平说:“你平常怎么不告诉我如何回答(皇帝的话呢)!”陈平笑着说:“您身居相位,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况且陛下如果问起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您也要勉强来对答吗?”这时绛侯知道自己的才能比陈平差远了。过了一会时间,绛侯托病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陈平一人独任丞相。
《论文偶记》阅读理解答案及翻译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5分)
论文偶记(节选)刘大(清)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曹子桓、苏子由论文,以气为主,是矣。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神远则气逸,神伟则气高,神变则气奇,神深则气静,故神为气之主。至专以理为主,则未尽其妙。盖人不穷理读书,则出词鄙倍空疏。人无经济,则言虽累牍,不适于用。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
文贵奇,所谓“珍爱者必非常物”。然有奇在字句者,有奇在意思者,有奇在笔者,有奇在丘壑者。有奇在气者,有奇在神者。字句之奇,不足为奇;气奇则真奇矣;神奇则古来亦不多见。次第虽如此,然字句亦不可不奇。扬子《太玄》、《法言》,昌黎④甚好之,故昌黎文奇。奇气最难识,大约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读古人文,于起灭转接之间,觉有不可测识处,便是奇气。
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
文贵变。《易》曰:“虎变文炳,豹变文蔚。”又曰:“物相杂,故曰文。”故文者,变之谓也。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
文法有平有奇,须是兼备,乃尽文人之能事。上古文字初开,实字多,虚字少。典谟训诰,何等简奥,然文法自是未备。至孔子之时,虚字详备,作者神态毕出。《左氏》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至先秦战国,更加疏纵。汉人敛之,稍归劲质,惟子长集其大成。唐人宗汉,多峭硬。宋人宗秦,得其疏纵,而失其厚茂,气味亦少薄矣。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然枝蔓软弱,少古人厚重之气,自是后人文渐薄处。史迁句法似赘拙,而实古厚可爱。
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言也,故即事以寓情。即物以明理,《庄子》之文也;即事以寓情,《史记》之文也。
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21、引用“虎变文炳,豹变文蔚”,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下列句子编成四组,都属于正面阐述作者创作主张的一组是( )(3分)
(1)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
(2)物相杂,故曰文。
(3)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
(4)故文者,变之谓也。
(5)《左氏》情韵并美,文采照耀。
(6)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
A.(1)(3)(5)(6) B.(1)(3)(4)(6)
C.(2)(3)(4)(6) D.(1)(2)(5)(6)
23.文章是怎样说明实词和虚词的辩证关系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7)段强调诵读要(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分)
25.根据“即物以明理,《庄子》之文也;即事以寓情,《史记》之文也。”选择其中一例加以简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六)
21.用虎和豹的毛色随季节而变化出美丽的色彩,形象生动地比喻文章唯“变”,才是珍贵的`为文之道。(2分)(形象生动或比喻1分,作用答到作文要变1分)
22.B(3分)
23.作者肯定虚词的作用:虚词用得充分,能够精神情态完全显现出来;而古人用实词,倒也另显出古朴厚重和简洁。故合理运用两者各有其利,反之则过犹不及。(3分)(虚词的作用1分,诗词的作用1分,考虑到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缺一不可1分)
答题示例:文章必备了虚词而有神态,因实词而具有厚重之气,应当是两者兼备,不可偏于一方,才能做到情韵并美,文采照耀。(3分)
24.①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得古人之神气,模仿古人说话的样子、神气)(2分)②诵读之烂熟(1分)(3分)
25.(《庄子・秋水》:“物以明理”;《史记・廉蔺列传》、《鸿门宴》《李将军列传》:“事以寓情”。)(4分)
秋水:通过寓言阐明哲理;史记:在历史事件和人物中孕育褒贬之情。
答题示例:1、《史记》事以寓情,如《李将军列传》之中,通过大将军李广曲解误作叛国之例,运用含蓄克制的笔法,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深刻表现了作者对于李将军为人的赞扬和其砸去偶遇的不平,寄托他深刻地情感。(4分)
2、《史记》之文体现了“事以寓情”太史公以其凝练成文的笔触记叙了《鸿门宴》各个人物项羽、刘邦、张良的特点。以一场暗流汹涌的宴会来表达了对于前人为人处世的智慧的敬佩赞美以及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史事来寄托对历史的敬畏之情。(3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