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赛马的阅读与答案
- 作文大全
- 2024-08-22
- 105热度
- 0评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孙膑赛马的阅读与答案,本文共10篇,希望大家喜欢!
《孙膑赛马》阅读答案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忌曰: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选自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4.《史记》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史书,《史记》与 、 、
并称前四史。(2分)
25.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君第重射 (2)窃载与之齐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2)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27.指出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和意义。(4分)
(1)庞涓恐其贤于己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涕泣谋于禁卒
(4)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28.指出下列句子中与田忌信然之中然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B.我妻死之年手植也
C.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D.单于使使晓武。
29.庞涓为什么要加害孙膑?孙膑得到重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24. 纪传体、《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25.只管 偷偷地
26.(1)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
(2)现在用你的下等马和他们的上等马比。
27.比 对 向 在 28.C
29.嫉妒孙膑的才能,怕他得到重用。善于用兵。
孙膑赛马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招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等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注释(1)孙膑:战国时著名军事家。(2)庞涓:战国时著名军事家。(3)黥:在脸上刺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用作刑罚或防止逃跑。(4)如:往,到……去。(5)梁:魏国的都城。(6)阴见:暗中求见。(7)田忌:齐王的宗族。(8)驰逐重射:赛马赌博。(9)第:只,只管。(10):然之:认为他的话是对的。临质:临场比赛。(12)下驷:下等马。(13)再:两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欲隐勿见(2).以刑徒阴见
(3).齐使以为奇(4).及临质(5).卒得王千金(6).遂以为师2、下列句子中均有省略的成分,请补上并翻译。
(1).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2).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3、指出下列句中“于”的用法和意义。
(1).庞涓恐其贤于己
(2).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3).涓人言于君曰
4、指出下列句子中代词“之”所指代的内容。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2).田忌信然之
(3).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5、庞涓是怎样加害孙膑的.?为什么要加害孙膑?
【参考答案】
1、
(1)显露
(2)求见
(3)等到
2、
(1)以(之)为窃;窃载(之);齐国的使者认为孙膑很奇特,就偷偷地载着孙膑一起乘车到齐国去。
(2)与彼上驷(驰);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同他的上等马比赛
3、
(1)介词,比
(2)介词,给
(3)介词,向
4、
(1)孙膑
(2)孙膑所说的话
(3)孙膑5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庞涓自以为才能不及孙膑,怕孙膑超过自己而被魏王中用
《孙膑赛马》文言文阅读答案
忌②数与齐诸公子③驰逐重射④。孙子见其马足不其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⑤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⑥,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⑦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三千金。
【注释】
①孙膑:春秋时大军事家,在魏国受到庞涓的迫害,成了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协助下达到齐国,受到器重。②忌:田忌,齐国王侯,大将。③诸公子:指齐国王室子弟们。④驰逐重射:以重金赌注赛马。逐,竞赛。射:dubo,比赛。⑤弟:同“第”,但,只。⑥临质:临场赌赛。质:对抗。⑦辈:等级。
1、翻译划线句子。
答: 。
2、田忌取胜的前提是什么?
答: 。
3、田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答: 。
4、从赛马这件事可以看出,田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
5、从赛马这件事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招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等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注释
(1)孙膑:战国时著名军事家。(2)庞涓:战国时著名军事家。
(3)黥:在脸上刺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用作刑罚或防止逃跑。(4)如:往,到……去。
(5)梁:魏国的都城。(6)阴见:暗中求见。(7)田忌:齐王的宗族。(8)驰逐重射:赛马赌博。(9)第:只,只管。(10):然之:认为他的话是对的。临质:临场比赛。(12)下驷:下等马。(13)再:两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欲隐勿见(2).以刑徒阴见
(3).齐使以为奇(4).及临质
(5).卒得王千金(6).遂以为师
2、下列句子中均有省略的成分,请补上并翻译。
(1).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2).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3、指出下列句中“于”的用法和意义。
(1).庞涓恐其贤于己
(2).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3).涓人言于君曰
4、指出下列句子中代词“之”所指代的`内容。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2).田忌信然之
(3).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5、庞涓是怎样加害孙膑的?为什么要加害孙膑?
1、(1)显露(2)求见(3)等到
2、(1)以(之)为窃;窃载(之);齐国的使者认为孙膑很奇特,就偷偷地载着孙膑一起乘车到齐国去。(2)与彼上驷(驰);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同他的上等马比赛
3、(1)介词,比(2)介词,给(3)介词,向
4、(1)孙膑(2)孙膑所说的话(3)孙膑
5、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庞涓自以为才能不及孙膑,怕孙膑超过自己而被魏王中用
孙膑和庞涓阅读答案
孙膑和庞涓是师兄弟,曾经一起在深山学艺。庞涓先下山,为魏王所赏识,做了大将军。但他有个心病:论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孙膑,没人能赶上自己了。他担心孙膑的声名威望总有一天会超过自己。
一天,庞涓对孙膑说,自己已向魏王推荐了他,魏王要重用他。孙膑到了魏国,却被人剜去了两个膝盖骨,脸上也被刺上罪犯的标志。原来是庞涓对自己的师兄弟下了毒手。他以为孙膑成了一个残疾人,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和自己较量。
孙膑得知是庞涓在陷害他,恨得咬牙切齿。不久,孙膑疯了。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吵闹个不停,送的饭也被他扔出好远。庞涓不相信孙膑会疯,便叫人把他扔到猪圈去,又偷偷派人观察。孙膑披头散发地倒在猪圈里,弄得满身是猪粪,甚至把猪粪塞到嘴里大嚼起来。庞涓认为孙膑真疯了,放松了对孙膑的看管。
一天,齐国有个使臣来到魏国,孙膑藏在他的.车子里,秘密地到了齐国。齐王向孙膑询问兵法。孙膑滔滔不绝,对答如流。齐王对孙膑以先生相称,把他看作自己的老师。
孙膑与庞涓在战场上相逢了,庞涓这才知道孙膑不是真疯,自己上当了。他们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生死较量。孙膑演绎了“围魏救赵”和“减灶诱敌”的决战技艺,彻底打败了庞涓和他率领的魏国大军,使齐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
传说孙膑后来找了一处清静的地方,招收了几个学生,总结、研究早年所学兵法知识和自己的作战经验,撰成《孙膑兵法》89篇,作战图4卷。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回答像流水一样迅速,形容口才好。_______________
(2)形容痛恨到极点。_______________
2、庞涓的心病是什么?
3、读了短文,你觉得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
(1)孙膑:
A、才华出众,能屈能伸
B、记恨他人,报复心强
C、轻信他人,没有心计
(2)庞涓:()
A、才华出众,骄傲自满
B、才华出众,妒忌心强
C、没有本领,妒忌心强
参考答案:
1、对答如流
咬牙切齿
2、论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孙膑,没人能赶上自己了。他担心孙膑的声名威望总有一天会超过自己。
3、(1)A
(2)B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①,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②,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③大树白④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中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 三晋之兵:这里指魏军。② 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的方法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军遭到失败。③ 斫:音zhuó,砍。④ 白:使露出白木。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① 齐使田忌将而往 将: ② 去韩而归 去:
③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 ④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
9、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2分)
②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3分)
③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3分)
10、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请用自己的话分条回答。(4分)
参考答案:
8、① 率兵 ② 离开 ③ 向西进军 ④ 约定 (每空1分)
9、
① 善于作战的人会顺应(或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并向(对我们)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它。(因1分,大意1分)
② 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逃跑的`人就过半了。(固、亡各1分,大意1分)
③ 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的字,就点火照亮树上的字。(书(字)、烛(照)各1分,大意1分)
10、(1)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2)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伏击。(每条2分)
《孙膑减灶》阅读答案及翻译
孙膑①减灶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②者蹶③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注释】
①孙膑:春秋战国时代有两位孙子,都是杰出的军事家。孙武:春秋齐国人,也称孙武子。著《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孙膑:战国齐人,孙武的后代,著《孙膑兵法》,后失传,1974年发现。②趣利:去争利。趣,通趋,趋向。③蹶:挫败,使……受挫折。
【译文】
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离开韩国赶回魏,但齐军已经越过齐境而西进。孙子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军队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上将军,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孙子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齐军善射者持上万张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于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树上写着字,便钻木取火来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失去队形。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只好自刎,临死说:总算叫这小子成功了!齐国乃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1)去韩而归
(2)素悍勇而轻齐
(3)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4)孙子度其行
(5)庞涓自知智穷兵败
(6)遂成竖子之名
2.与士卒亡者过半矣的语法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3.与期曰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期年之后,时时而间进
B.期颐之年
C.与人期而不至,不信也
D.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
4.靠着孙膑的计谋魏军大败,孙膑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5.如果你来参战,怎样才能识破减炤计?
【参考答案】
1.(1)离开(2)向来,一向(3)率领(4)估计,盘算
(5)用尽(6)使……成功
2.D(A、B、C:定语后置)
3.C(约定)(A:期年,一周年/B:期颐:百岁之人/D:期望)
4.齐号为怯
5.即使定下计谋也不能大意;如果能就灶里的炉火残烬作细细分析,当能重新谋略。
《孙膑增兵减灶》阅读答案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①,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②,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③大树白④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中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 三晋之兵:这里指魏军。② 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的方法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军遭到失败。③ 斫:音zhuo,砍。④ 白:使…露出白木。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① 齐使田忌将而往 将: ② 去韩而归 去:
③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 ④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
9、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2分)
②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3分)
③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3分)
10、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请用自己的话分条回答。(4分)
参考答案:
8、① 率兵 ② 离开 ③ 向西进军 ④ 约定 (每空1分)
9、
① 善于作战的人会顺应(或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并向(对我们)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它。(因1分,大意1分)
② 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逃跑的人就过半了。(固、亡各1分,大意1分)
③ 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的字,就点火照亮树上的字。(书(字)、烛(照)各1分,大意1分)
10、(1)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2)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伏击。(每条2分)
《绝技》阅读与答案
绝技
冯伟山
一大早,卢憨家的门前就停了两辆车。一辆是警车,还有一辆写着什么电视台字样的车。派出所的老黄正在敲门,他的旁边是几个拿着话筒和扛着摄像机的人。村里有人见了,觉得蹊跷,就围上来看热闹。等卢憨擦着眼屎把门打开,看热闹的竟聚了一大堆。
大伙儿议论纷纷,说这小子终于犯事了,看这阵势事儿还不小。
是呀,别看他平时不言不语,干起坏事来比谁也厉害!
老黄狠狠瞪了了大伙儿一眼,说都闭嘴吧,你们咋知道人家犯事了?
大伙儿就闭了嘴,可肚子里还疑惑着,都梗着脖子想往院子里挤。
老黄对卢憨说,你是卢立群吧?这几位是省电视台的记者,慕名来给你拍节目的。
看着卢憨满脸的惊奇,老黄又说,我是派出所的老黄,是给记者们带路的,别误会呀。
卢憨笑了笑,把他们让到了院子里。
这下,看热闹的村里人可懵了。这个憨里憨气的家伙原来叫卢立群呀,这么些年大人孩子都叫他卢憨呢。至于给他拍电视就更觉邪乎了,卢憨父亲早亡,一直和一个精神不好的母亲生活,日子过得紧巴,都快三十了,还光棍一根。平日除了种点责任田,就关门在家里窝着,见了人脸红脖子粗地勉强点点头。就这么个人也能上电视,真给卢村丢大脸了。
小院里很洁净,除了一棵大槐树,就是矮墙下一丛丛的草本茉莉花,颜色各异,为小院增色不少。
一个手里拿着话筒的姑娘笑着对卢憨说,卢大哥,为了拍你的绝技,尽快让全国人一睹你的风采,我们可是星夜兼程过来的。说完,姑娘递给卢憨一张报纸。报纸上是一组照片,还配着一段长长的文字,大标题是“农家院里的绝技高手”。卢憨看了,用手挠了挠头皮,咧嘴笑了,淳朴得像一棵秋天里的老玉米。他想起来了,那天他正在院子里练倒立,有个背着相机的人在矮墙外看见了他,被他的技艺吸引,非要给他拍几张照片。通过交谈,卢憨知道那人是省城一家报社的记者,来乡下采风的。卢憨的每一个动作,都让他赞叹不已,手里的相机也“咔咔”拍个不停。想不到这些照片,竟把电视台的记者引来了。
姑娘说,卢大哥,你不介意当众展示一下你倒立的绝技吧?
卢憨有些不好意思,说只是、只是我练得不好,你们可别笑话呀。
我们相信你挺棒的。老黄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卢憨走到老槐树下,提了提裤子,一个倒立,双腿就稳稳地贴到了树干上。紧接着两腿一分,双手撑着地面向前慢慢移动,边移动双腿边做着各种动作,什么“白鹤亮翅”、“一柱擎天”、“弯弓射月”,每个动作都惟妙惟肖,刚柔相济。在场的人都看呆了,好久,掌声才一个劲地响起来。这时,卢憨的双手触地变成了单手触地,腾出的那只手朝大伙儿挥了挥,就叉在了腰上。一院子的人正看得起劲,突然他的那只手也脱离了地面,脑袋直直地扎下来。围观的人都惊得张大了嘴巴,生怕卢憨的'脑袋开了花。就在卢憨脑袋触地的一刹那,他竟把双手放到胸前鼓起掌来,两腿还在半空做着动作。哎呀,这家伙平时蔫巴巴地,没想到还有这招呀,绝了!村里人鼓掌归鼓掌,心里还是有些嫉妒。
一套动作下来,卢憨的脸上也有了细细的汗珠。稍事休息,他又即兴表演了头顶在桌子上倒立,并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香烟点燃,飘飘袅袅的烟雾中,他一脸的惬意。突然,他把烟头一吐,身子一个鱼跃,就稳稳地坐在了地上,且双腿交叉,双手在胸前合十,嘴里念了声“阿弥陀佛”。瞬间,喝彩声、鼓掌声把小院塞得满满当当。
姑娘把话筒举到卢憨面前,说你是怎么炼成这绝佳技艺的?
卢憨吭哧了半天,说为了俺娘呗。
为了你娘?主持人和大伙儿都愣了。
我十几岁时很顽皮,经常在院子里翻跟头和倒立。有一次,我倒立时看见我娘瞅着我笑呢。娘精神不好,我很少见她笑过,看来她是喜欢看倒立。我又倒立了几次观察她,她都认真地看着,笑得也开心,打那我就下决心天天倒立给娘看。这不,眨眼十几年了。说完,卢憨用手一指房门口。看,我娘刚才看我练倒立,还满脸欢喜呢。
大伙儿回头望去,摄像机的镜头也跟了过去。低矮破败的房门前,一个瘦弱的老女人在暖暖的阳光下正朝这张望,嘴巴微微张着,脸上堆满了笑。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语言平实简洁,富有农村生活气息,非常符合小说塑造的普通平凡的乡村里的人和事的特点。比如作者把手挠头皮、咧嘴笑了的卢憨比作“一棵秋天里的老玉米”,十分形象贴切。
B.“小院里很洁净,除了一棵大槐树,就是矮墙下一丛丛的草本茉莉花,颜色各异,为小院增色不少。”着墨不多的一段环境描写,表现了小院的整洁、生机盎然。这说明卢憨的母亲虽然精神不好,但还是非常勤劳,并且热爱生活。
C、村里人开始时并不了解卢憨,甚至瞧不起他,认为他上电视会给卢村丢脸,但当他们观看了卢憨的绝技之后对他又十分佩服。小说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村里人由对卢憨心存误解到最终理解他的心理过程。
D.小说题目为“绝技”,作者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卢憨的绝技,除直接描写卢憨让人折服的动作之外,作者还很注重写围观者的神态和心理,从侧面衬托卢憨的高超技艺。
E.小说的构思十分精巧,在卢憨表演完绝技之后,作者又交代了卢憨练成绝技的原因,凸显了文章主旨。文末对卢憨母亲的描写是点睛之笔,让读者倍感温馨,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17、小说前三段写村里人聚在卢憨家门口看热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8、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卢憨这一人物形象。(6分)
19、卢憨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16、BC(B、说明母亲“非常勤劳、热爱生活”有误。这应该是体现卢憨的孝顺,他打扫庭院、种花都是为了使母亲生活得更舒适。C.“村里人由对卢憨心存误解到最终理解他”有误,村里人开始时是并不了解他,小说也并没有表现出村里人最终理解了他。)
17、(1)巧设悬念,吸引读者,使读者随着小说中村里人的议论而对卢憨也产生种种猜想。(2)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并与后文电视台其实是来采访、宣传卢憨的情节形成巨大反差,有助于凸显卢憨这个人物形象。(3)村里人的议论、猜测表现出他们对卢憨的不了解,折射出人际关系的淡漠。(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18、(1)身怀绝技:他的倒立绝技先是被报社记者报道,后又引来了省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他的现场表演赢得了众人的喝彩。(2)淳朴、憨厚:他不善言谈,被人认为是“憨里憨气”,受到别人的认可时表现出很不好意思的样子。(3)孝顺、善良:他独自一人陪着精神不好的母亲生活,十几年来苦练倒立就为使母亲欢喜开心。(每点2分)
19、(1)普通人物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古训,深触人心。卢憨是一个乡村人物,有一个让人诧异、敬佩的倒立绝技,但谁都没有想到,他练就这个让记者们和乡亲们喝彩的绝招的直接动因却是为了逗乐自己那个患精神病的母亲。这个很真实、很平凡的人物行为和人物动机隐含了平凡普通的乡村人物那种金子般闪亮的善良和孝心。这种人性善的光辉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是非常值得弘扬的。
(2)村里人的行为体现了人们思想上的落后、人际关系的冷漠。当有警车和电视台的车停在卢憨家门口时,他们妄加议论,胡乱猜测;他们住在一个村里,却不知卢憨的姓名,得知他们瞧不上眼的卢憨要上电视,他们又觉得会给卢村丢脸;卢憨的绝技让他们佩服但又让他们心生嫉妒。村里人爱看热闹,爱发议论、无端猜忌别人,有着盲目的集体荣誉感,容易嫉妒别人。他们依然有着鲁迅笔下的国民形象的特点,这也是作者着力要表现的。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引人深思。
(首先要提出明确的观点,然后紧扣观点结合小说进行分析。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如有其他方面的观点,言之有理亦可。)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