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房地产的盈余管理策略论文
- 作文大全
- 2024-07-15
- 109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谈房地产的盈余管理策略论文,本文共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房地产的盈余管理策略论文
案例分析
以往研究文献表明,避免亏损和避免业绩下降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普遍动机,同时,由于特殊的退市制度规定,避免被退市已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下面将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为例,研究一些上市公司如何利用投资性房地产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避免亏损、业绩下滑或被退市的目的。
为避免被退市改变后续计量模式。海南航空是一家以航空运输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该公司~间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年报数据如表3所示。公司净利润―1588405000元,处于亏损状态,根据上交所和深交所的规定,如果继续亏损,那么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这不仅会导致公司股价下跌,而且会引起监管部门的更多关注,对公司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因此,20海南航空有通过进行盈余管理避免亏损的强烈动机。年12月14日,海南航空召开董事会,审议并通过变更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决议,决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同时,将当年在建工程和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使其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比原来增长28倍(4941854÷168701)。后续计量模式改变后,2009年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给海南航空带来的收益为597743000元,是公司利润总额的1。23倍,如果公司没有在2009年底改变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那么即使当年增加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对公司当年净利润的影响也较小,2009年的利润将变为负数,公司将处于亏损状态。可见,海南航空于2009年通过改变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实现了扭亏为盈的目的。
为避免业绩下滑增加投资性房地产。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该公司2007~20间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年报数据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金融街2007~年每年的利润呈稳定增长态势。投资性房地产占公司资产规模总额的比例不大,但是却为公司利润平滑起到了重要作用。203月17日,在金融街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记账的议案,该议案从年1月1日开始执行。从公司公布的年报的数据可知,公司将当年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投资性房地产增值一倍多,带来的净收益为778431569元,占公司当年利润总额的40。60%,如果公司没有这笔收益,那么公司2009年的利润总额将变为1140697959元(1917461255―776763296),比2008年下降19。50%。从公司2013年的数据来看,公司当年增加了将近50%的投资性房地产,2009年因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收益为1111427127元,占公司当年利润总额的38。63%,而扣除这笔收益后,公司2009年的利润总额将变为1765558966元(2876986093―1111427127),比下降30。23%。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投资性房地产对金融街净利润的稳定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避免亏损减少投资性房地产。车城是一家多元化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其至2013年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数据如表5所示。从表5可知,投资性房地产是金宇车城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自2008年开始,投资性房地产占公司资产总额的25%以上,同时,2008年10月22日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变更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议案,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这一改变使得公司当年由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损失为3335500元,但2008年公司的盈利状况良好,因此当年的净利润为正。
2009年,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带来的收益为21175965元,为当年利润总额的两倍,由此可以怀疑,金宇车城存在利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平滑利润的动机,否则,2009年投资性房地产如果按照成本计量,那么当年净利润将为负。进一步分析发现,2013年下半年开始,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价格普遍下跌,为了降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当年净利润的不利影响,公司于2013年将近一半的投资性房地产转入开发成本作为公司存货,同时将收取的资金占用费转为非经常性损益,使得企业的利润由亏损转为盈利。由此,通过增加或减少投资性房地产,公司达到了平滑利润、避免亏损的目的'。
政策建议
修订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与自用房地产之间的转换以及对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尽管并不影响公司拥有房地产的真实价值,但却影响损益确认的时间,从而对公司财务报告盈余的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因此有必要重新修订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中相关条款,以减少公司调节利润的空间。具体建议如下:首先,限制两次转换的时间间隔,制定更加严格的转换条件。
由案例分析可知,投资性房地产与自用房地产之间的转换已成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一个工具,甚至有些公司为了调节利润,不惜频繁地在二者之间进行转换,如金宇车城就是如此做的。因此,为了降低上市公司通过频繁地进行投资性房地产与自用房地产之间的转换调节利润,有必要限制两次转换的时间间隔,同时规定更加严格的转换条件。其次,对公允价值的选择制定更加严格的约束条件。从案例分析可知,通过在房地产景气时期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从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可以实现公司增加利润的目标。尽管目前会计准则不允许从公允价值模式变更为成本模式,但是,有些公司如海南航空先是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然后再转为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见,将投资性房地产从公允价值模式变更为成本模式并非难事。为了降低通过改变后续计量模式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需对公允价值模式制定更加严格的适用条件。
聘用专业人士评估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史成本已经越来越难以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的计量属性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计价中,公允价值在增加披露信息相关性的同时,很容易丧失可靠性,给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机会。从本文案例分析部分可以看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对上市公司尤其是持有投资性房地产较多的公司利润有很大影响。因此,如何确定公允价值将成为关键。鉴于房地产的价格受地理位置、房屋朝向、楼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上很难找到同类商品的价格,因此,为了避免上市公司人为操纵公允价值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有必要聘请资产评估师等专业人士利用专业知识对公司年末的投资性房地产做出评估,作为其期末计价的公允价值。
加强对投资性房地产信息披露的监管。为了保证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即便再科学的规则也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因此,必须加强对投资性房地产信息披露的监管。《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当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时,对其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但是亏损的定义是以最近两年年度报告披露的当年经审计净利润为依据的,因此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操纵,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以避免退市风险警示。由案例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通过投资性房地产达到调节利润的目标,总是想方设法改变投资性房地产的数量,混淆自用房地产与投资性房地产的界限,或者变更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因此监管人员应特别关注有以下情况的公司:
①投资性房地产占资产的比重大的公司;
②当年变更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公司;
③当年新增投资性房地产较多的公司;
④当年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数额较大的公司。
谈有效契约观下的盈余管理论文
摘要:盈余管理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对于如何看待盈余管理,目前存在机会主义观和有效契约观两种不同的方式。现有的研究大多从机会主义观的角度进行讨论,对有效契约观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围绕ABC保险公司营业费用分摊方法的选择展开案例研究,通过对该公司先后实施的两套分摊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在分摊方法中采用适度的盈余管理不仅可以帮助该企业克服业绩波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可以把真实的成本信息传递给公司高管。从而给出盈余管理具有好的一面的事实证据,为盈余管理的有效契约观提供了证明。
关键词:盈余管理;有效契约观;费用分摊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盈余管理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非常关注的热门话题。对于如何看待盈余管理,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即机会主义观和有效契约观。现阶段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大多从机会主义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对盈余管理有效契约观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针对ABC保险公司营业费用分摊方法的选择展开案例研究,对盈余管理的有效契约观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二、案例背景
ABC保险公司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营业费用的分摊。按照选定的分摊方法,将当期发生的营业费用分摊至公司的各部门和各业务线。据以反映相关部门,业务线的实际费用水平并以此作为该部门管理层当年度绩效考核和公司费用控制政策调整等决策的依据。因此,营业费用分摊方法的选择不仅影响到相关部门管理层的切身利益,也对公司的内部管理产生直接影响。
(一)新老方法的概述
该公司先后采用新老两套分摊方法。老方法的特点是结合公司的经验数据和每条业务线的实际确定具体的分摊方法。而新方法允许下属各部门管理层就彼此互相拆分的比例进行协商,并以协商一致的经验数据为基础完成分摊工作。老方法中,该公司将营业费用分成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类。直接费用指当期可以直接归属到团险业务线的营业费用。间接费用指公司当期发生的,归属不明确,需进一步分摊的其他营业费用,例如中后台支持部门所发生的费用等。该公司为了将发生的营业费用拆分至各业务线和渠道,根据各业务线的实际为每条业务线都设计了相应的分摊方法,包括比例法、费用率法、账户价值法等。老方法的分摊过程如图1所示。第一步:直接费用分摊(见流程图A)。由于团险是独立核算的业务部门,其所发生的直接费用记录清晰,归属明确,可依据相关记录直接归集到短期团险和团险年金两条业务线。第二步:按照比率法,将间接费用初步分摊至短期团险、团险年金、意外及健康险和寿险四条业务线(见流程图B)。分摊的比率取自的公司经验数据。第三步:按照费用率法确定信用寿险以及资产抵押业务线应当承担的间接营业费用(见流程图C)。由于这两条业务线的业务量较小,可用的经验数据相对较少。因此,在费用分摊时对其进行简化处理,按照它们当年保费收入的一定比例确定。该分摊比例取自公司的经验数据。经费用率法进行分摊后信用寿险和资产抵押业务线的直接和间接营业费用可以确定,并相应从短期团险和寿险这两条业务线的待摊费用总额中扣除,余下部分做进一步分摊。第四步:按照账户价值法确定团体退休金和其他年金两条业务线应当承担的间接和直接营业费用(见流程图D)。采用账户价值作为分摊依据主要是因为这两类产品具有较强的投资属性,依据其账户价值符合它们的实际。依据它们待分摊直接和间接营业费用总额按照这两条业务线当年的账户价值的占比进行分摊。分摊后,团体退休金和其他年金业务线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均得以确定。第五步:按照加权保费法将短期团险业务线扣除信用寿险业务线部分的营业费用分摊至团体医疗险,团体寿险和团体意外险三条业务线(见流程图E)。在具体分摊时依据每条业务线加权保费的占比对待分摊额进行分配。分摊后,团体医疗、团体意外和团体寿险业务线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均得以确定。第六步:利用保单统计信息法将寿险业务线中除资产抵押业务线以外的部分分摊至普通寿险、万能险、分红险以及投连业务线(见流程图F)。这里的保单统计信息是指该公司的新单保额、新单件数、有效保单件数等业务数据。之所以这样摊主要是因为寿险业务线下面的子业务线比较多,分摊起来比较复杂,所以利用保单统计数据对其进行集中简化处理。在分摊的过程中,只需利用这些保单统计信息乘以相应的单位成本即可算出该业务线的间接营业费用发生额。分摊所使用的单位成本取自公司精算部门维护的经验数据。至此,该公司利用老方法已将当期发生的营业费用总额分摊至每条业务线。由于分摊中所使用的经验数据亦可以细分至各个渠道,因此也可以得出细分至渠道的分摊结果。至此,当期该公司发生的所有营业费用已经按照老方法分摊完毕。
(二)新方法的介绍
与老方法不同,新方法除了直接管理费用分摊采用了加权保费法外,其他类别的费用均采用经验数据来完成分摊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所使用的经验数据与老方法中的已经大不相同。新方法中允许下属各个部门管理层在确定分摊所用的经验数据的过程中进行协商,并以协商一致的经验数据为基础完成分摊工作。新方法中该公司的营业费用被分成了直接渠道费用,其他支持部门费用以及直接管理费用三类。直接渠道费用是指当期公司代理人,银行保险等渠道直接发生的营业费用。直接管理费用是指该公司内审、合规、外事、法律、风险管理五个部门发生的营业费用。由于其费用量较小,动因明确,归属关系简单,公司总部可直接根据相应业务线中各个渠道的加权保费的占比情况将其归属到管理费用中去。公司其他成本中心发生的营业费用统称为其它支持部门费用。总体而言,新方法下营业费用的分摊总共分成四步。第一步:根据经验数据,将直接渠道费用分摊至各个业务线,渠道(见流程图的A)。第二步:按照加权保费法,将直接管理费用分摊到相应的业务线和渠道(见流程图的B)。第三步:利用经验数据将其它支持部门费用分摊至各个业务线和渠道(见流程图的C)。第四步:汇总上述分摊结果,得到公司各个渠道和业务线的当期总计的营业费用的分摊金额。至此,该公司当期发生的所有营业费用已经按照新方法分摊完毕。
三、案例分析
(一)老方法带来的问题
如前所述,营业费用分摊方法的选择将会对相关部门管理层的切身利益以及公司的内部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公司的高管以及下属部门的管理层都会对此予以密切的关注。然而,老方法的实施却带来了一些现实问题。第一、分摊的.结果受业绩波动的影响较大,对相关部门管理层切身利益和公司的内部管理产生不利影响。老方法采用的账户价值法,加权保费法等方法直接基于当期相关业务线的业绩水平。此举使得每期分摊的结果随业绩的变化而产生较大的波动。对部门管理层而言,这会导致其每期业绩考核的结果差异比较大。对公司高管而言,下属各个部门及业务线的费用控制水平波动大使得其管理决策缺乏一个稳定可靠的预期,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和风险。第二、扭曲了真实的费用成本信息。按照老方法分摊的结果每期分摊的结果波动性较大,费用控制的风险很高。事实上,考虑到费用超标可能会带来的薪酬,声誉等因素的影响,各个部门都在努力的控制着本部门的费用发生数,实际费用水平总体是比较平稳可控的。但是公司高管看到的结果却并非如此。主动告诉高管,他们也未必会相信。让高管去跟进又涉及到很多的环节和方法,成本太高,由此形成了信息沟通的障碍。所以,老方法对公司的高管和相关部门的管理层而言都不是一个最优的方案。选择一个更加合理有效的分配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新方法是如何考虑的
该公司基于如下两点考虑,在费用分摊中引入适度的盈余管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下属各个部门管理层就彼此拆分的比例进行协商,并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生成的经验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摊。第一、满足相关部门管理层的诉求。公司的各个业务线和渠道是最终费用归集的对象。由于分摊的结果关系到相关部门管理层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非常关心其他部门是如何把费用拆分给他们的以及为何如此拆分等问题。但是老方法中缺乏类似的沟通机会。第二、依旧以经验数据为主进行分摊。寿险公司产品周期较长,经过多年经营,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数据。该经验数据符合该公司业务的实际,是作为分摊营业费用作为合适的基础。且经验数据的维护和分析是公司现行在做的常规工作之一,获取成本低廉,所以新方法的分摊依旧采用了以经验数据数据为主的形式。这也是在分摊契约具有刚性的条件下现阶段唯一可行的帕累托最优的结果。
(三)新方法的实施带来的好处
第一、有效克服分摊方法具有刚性的条件下,业绩波动大给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对相关部门管理层来说,按照新方法分摊之后关键业绩指标每期都比较平稳,使得他们当期考核的结果受到的影响较小,自身利益有了一个稳定可控的预期,给公司高管留下一个本部门费用管控水平较好,部门管理层业务能力较强的印象,对其在公司的职业发展也有一定帮助,符合部门管理层的切身利益,他们的满意度和积极性显著提高。对公司高管来说,稳定可预期的分摊结果使其在预测公司利润,拟定营销策略,调整险种结构等管理工作中有了一个可靠的参考依据,有效降低了以前判断和估计可能带来的风险,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显著提高。第二、有效克服“信息沟通障碍”,把真实的成本信息传递给公司高管。以前公司高管根据分摊结果看到的成本信息并不能真实的反映相关部门的实际情况,部门管理层努力控制部门费用并且预期稳定的信息很难传递给公司高管。而现在采用了盈余管理以后,最终分摊的结果都比较平稳。这恰恰与部门实际费用控制状况相一致。从而达到了把真实的成本信息传递给公司高管的效果。
四、研究总结
本文以ABC保险公司营业费用分摊方法选择为例,通过对该公司先后实施的新老两套分摊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在总体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在分摊方法中采用适度的盈余管理不仅可以帮助该企业有效的克服分摊方法具有刚性的情况下,业绩波动性给企业的管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可以把真实的成本信息传递给公司高管,提高企业的管理决策的水平。从而给出盈余管理具有好的一面的事实证据,为盈余管理的有效契约观提供了证明。
谈房地产企业目标成本管理论文
摘要:目标成本管理的概念,目标成本管理在房地产企业如何运用以及结合本公司的发展就目标成本管理的重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目标成本管理;房地产
1.目标成本管理的概念及说明
企业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目标成本管理,世界知名企业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柯达公司、美国波音公司等众多历史悠久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目标成本管理。那何谓目标成本管理呢?目标成本管理就是在企业预算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测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控制分析、考核、评价的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它以管理为核心,核算为手段,效益为目的,对成本进行事前测定、日常控制和事后考核,从而形成一个全企业、全过程、全员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成本体系,以达到少投入多产出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2.目标成本管理在房地产业的应用
2.1房地产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概念
房地产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就是要在项目立项时就确定房地产项目的成本目标、利润目标,而实现这个成本目标、利润目标的过程就是全面的目标成本管理。房地产项目目标从市场价格收益的角度出发,结合目标利润率,为房地产项目确定可以接受的最高成本,之后的项目实施都是为了保证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房地产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是全员的、全过程的管理,要求细化到部门每位工作人员一起制定自己的目标计划。
企业要有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加强实施过程的成本监督和分析,及时反馈成本信息。为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使企事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公司已经迈出了目标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从机关到各项目都在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的理念。
2.2房地产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基本模式
2.2.1目标成本的制定
目标成本管理,首先是制定成本目标,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然后进行成本决策分析,提供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成本决策,确定优化方案。方案一旦确定,就以该方案为基础,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和落实,最后形成目标成本计划,作为执行的标准。
2.2.2目标成本的分解
目标成本制定后,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解。横向是把目标成本合理地分配到各个部门,各部门成为目标成本的执行者和责任主体;纵向是把目标成本按作业程序进行分解,形成每个建设期间的成本控制底线。
2.2.3目标成本的控制
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的核心在于控制,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为降低成本,达到预期的成本目标所进行的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析、考核等一系列活动。它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形成目标成本的全状态和全时态的全面控制,达到预定的目标。
2.2.4目标成本的分析和考核
目标成本分析包括事前的预测分析、事中的控制分析和事后的业绩分析,为目标成本的预防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以及考核评价提供充分客观的依据。根据目标成本执行结果和详细的分析资料,对各层次的目标责任者,按照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评价和考核,为进一步加强目标成本管理创造条件。
3.房地产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的重点
项目成本目标确立后,如何有效控制成本是房地产项目最终是否盈利或取得丰厚回报的重要保证。就以金狮小区二期顺海组团项目为例阐述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在实施阶段要注意的'几个重点。
3.1严格控制建安成本
作为经济适用房项目严格控制建安成本就显的尤为重要,因为在销售价格固定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是本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实际工作中,工程虽能按期保质完成,但工程成本超支严重,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的情况时有发生。首先项目要编制详细的施工图预算,做到建安成本心里有数;其次,在与施工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时,聘请有经验的咨询公司编制严密的招标文件、合同文本,对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有提前的预计,以防止施工单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寻找各种理由进行索赔;再次,成本部门要会同工程管理部门及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变更、工程签证进行分析,应尽可能减少变更,对于技术变更和工程签证,要先签单(技术核定单、工程签证单)后施工;最后,对施工图进行设计优化,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讨论,寻求最科学最经济的施工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优化降低成本。总之,各职能部门要加强监控,加强预算审查,严格工程签证和设计变更管理。
3.2合理安排工程周期
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科学合理地安排建设周期,可以使分解到各个单项的目标成本实施按时间节点进行有效控制。从工程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的每一阶段,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同时,根据建设周期、施工进度,相应地安排各项配套工作的时间节点,使围绕工程项目开展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3合理安排项目建设资金
房地产企业必须合理筹措资金,保证项目开发,控制资金成本。房地产企业一般资产负债率都比较高,而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是向银行借款的一道坎。因此项目要拓宽融资渠道,就要根据投资期限的长短、项目资金状况以及资金回收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如果对项目开发过程的资金收支情况有一个很准确的预计,同时又对本项目的资金动作情况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才能制定最佳资金计划方案,把项目资金成本降低到最小。
4.影响房地产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因素
4.1项目进度太紧。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资金回收的压力房地产公司对项目的进度通常都卡得比较紧,许多项目匆匆上马,为了赶时间、赶进度,经常未等设计完成就开始“招标”、“施工”、“边干边设计”的现象相当普遍。既然“施工图设计”未能在“招标”、“施工”之前完成,就造成了在项目前期无法对目标成本进行准确测算。另外因为招标前不能对“合同标的”进行准确测算,招标标的不是非常清楚,这也就为日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4.2成本失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事先没有建立明确的目标成本,即使有也是相对粗线条的,通常只是个“大致的数”,而真正到了执行时,这个“大致的数”往往就经不起推敲,无法作为项目的控制线。所以这种粗线条的“目标/计划”实际上是“假目标/计划”,其结果导致“走一步看一步”、拍脑袋做决策,成本失控就不足为奇了。
4.3目标成本的测算方式与施工现场实际的施工组织形式相分离,设定的成本目标与施工管理的分工不一致,无法真正落实到实施人和控制人身上。
4.4目标成本测算没有明确成本责任区域,使成本责任无法传递,成本目标无法分解,测算资料形同虚设,只能作为项目最终盈亏分析的参考资料,而无法体现目标成本管理最重要的环节――过程控制。
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创效创牌的重要手段,是控制消耗、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最重要的是,在目前房地产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和国家不断出台打压房价的政策下,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有利于增强全体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有利于把握项目投入产出的全局,有利于从机制上保证项目成本在过程中受控,这对于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更是企业员工经济利益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吴雪林.目标成本管理.
[2]田微.浅谈目标成本管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