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析的教育论文
- 文档
- 2024-09-19
- 114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析的教育论文,本文共13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析的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以具体教学案例为基础,从六个方面入手对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论文关键词】探究性教学 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通过探究教学来让学生熟悉并参与到科学研究中,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形成过程的目的,并借此来培养学生判断性思维的能力。现就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实验为例,介绍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教师以在家包饺子时,人们经常把白菜剁碎做馅,在放盐后稍等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为例,设计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在这项实验中要求学生完成多种任务,以下对此进行具体阐释。
一、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载体,选择一个好的问题就好像学科教学中选择了一本好的教材,同时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作为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发现、去研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家包饺子时,我们经常把白菜剁碎做馅,在放盐后稍等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学生可以分组就这一问题的答案展开自由讨论,并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列在黑板上。
二、根据问题创立假说
讨论到此,学生对植物细胞遇到盐后会流出水来的现象归纳出一种可能的解释,进而形成一种假说:“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理由是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生物膜,它们具有和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做菜馅时因为放了盐,菜中的水分大量流失,这与动物红细胞失水很相似。将问题升华为假说是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目标确立,从一个现象可以引出多个问题,那么,我们要探究哪个方面的问题就要立足于一点来展开验证。
三、根据假设设计思路
假说提出后必须得到验证,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简要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预期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指导时要善于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将班级学生分组,每一组通过组内讨论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步骤以验证假说,然后进行组间交流实验方案。经过全班同学集思广益,汇总、融合各组的设计思路,形成一致的实验方案。经过大家讨论,为了检验“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这一假说,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如果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在此,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小,细胞皱缩;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
四、根据思路进行实验
教师通过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索空间,再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然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再根据以上的思路,写出如下实验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
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39/ml的蔗糖溶液,清水。 (2)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盖玻片下面的洋葱鳞片叶表皮就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看细胞的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小,原生质层在什么位置,细胞大小是否变化。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鳞片叶表皮又浸润在清水中。
6)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看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大,原生质层的位置有没有变化,细胞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五、通过实验得出结果
科学的实验要求要有真实的结果,因此,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
六、根据结果进行交流
交流就是与他人交换看法、分享信息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要认真倾听他人的质疑和不同的观点,通过交流共享实验信息,获取更好的实验材料和装置,更易操作和效果更明显的实验步骤,从而建立新的模型,为进一步探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实验结果的前题下,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共享成果,互相质疑。将各个小组探究的问题、过程、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小组交流,听取他们的质疑并进行解释。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设计探究方案:植物细胞会由于过多吸水而涨破吗?
以上是本人在生物实验课上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个案例,在课堂上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配合本人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的应答。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逐渐地把握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的意义,最终拥有探究的能力。但是高中生物实验中的探究式教学还只是起步阶段,在探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足和应注意的事项。
【参考文献】
[1]骆俊荣.《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型建构和实践》、《理科教学探索》.5期
[2]赵海云.《高中生物学实验设计专题教学策略》、《生物学教学》.20第8期
1.当前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众所周知,对于化学、生物、药学等理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实验教学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而且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实验教学在理工科高素质人才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沿袭数十年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已形成一套固有的模式,则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诸多矛盾,如学生对实验课缺乏学习兴趣,认为实验课是一门考查课,学习内容不如理论课多,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重视程度减退;厌倦写实验报告,认为写实验报告是在浪费时间,敷衍了事,对归纳、写作能力提高帮助不大;综合能力较差,尤其反映在做毕业时,学生从老师那里领了题目后,不会查文献资料,头脑里没有研究思路,不会设计实验方案,不会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不会写,不知道如何答辩,应变能力较差,等等。这些旧的实验教学模式已不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要求,我们必须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2.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举措
针对以上问题,在广泛听取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相关教师充分讨论的情况下,笔者试探性地整合了个别实验项目,增添了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具有研究和开发特点的综合性实验,即研究性实验。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效果,有些成果正准备以形式发表。这些研究性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巩固和加强了有机物催化合成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而且学到了必要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学生普遍反映收益匪浅。笔者所进行的研究性实验,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2.1实验项目及方案的确定
2.1.1实验项目的确定。有机物催化合成实验项目突出的特点是催化剂的筛选和制备,也就是说研究的催化反应一定是个符合现代技术发展要求和趋势的新型反应。此外,催化反应所用原料或试剂、实验条件、仪器设备等必须确保对学生安全可靠,实验耗时不宜过长,操作难度适中,测试分析能在学校实现等。因此,在确定实验项目前,教师要对拟确定的题目进行以上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确定实验项目后,实验指导教师要反复进行预试验,确定实验项目的可行性;然后要及时总结并列出实验的难点和重点,确保所选实验项目的成功顺利实施。
2.1.2实验方案的确定。根据所查阅的所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和催化合成原理,教师向学生讲述几条不同的合成路线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生共同探讨、论证每一条合成路线和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最终确定一条安全可靠、合理可行的实验路线和方案。实验路线和方案确定以后,如何分组实验以找到最佳合成条件是实验方案确定的另一主要内容。指导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文献检索的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前人的实验条件和结果,找出适合本次实验的条件,确定好最终的实验方案。
2.2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分组实验
以实验项目“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己酸烯丙酯”为例,为了找出最佳的催化合成条件,我们把实验小组分成两组,一组以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为主,找出催化剂最佳的制备条件;另一组以乙酸烯丙酯合成为主,找出最佳催化合成条件。该过程为实验操作过程,一般需要20个学时。
2.3实验结果总结和讨论
按设计方案将学生所得实验结果进行汇总,并将合成出的初产物进行干燥、常压蒸馏、真空蒸馏、过柱、重结晶等实验操作,以得到精制产品,然后运用红外、折光仪等手段进行产品的结构鉴定。在确定产物结构过程中,让学生与教师一道分析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信息,使学生经过最初的宏观实验后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直至得出一个正确的结果,这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浓厚兴趣。实验结果汇总和讨论过程是在科研性实验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由教师向学生讲授,约需4个学时。
3.实验教学改革取得的效果
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学生的实验教学中,两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作为有机物催化合成实验,实验项目的'开设本着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验证后科研的顺序开出,循序渐进,逐渐使学生掌握有机催化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这一改革举措符合学生求知欲望的心理要求,实施以来深受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了解到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书中的方法并不总是最好的,这种认识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好奇心是十分有利的。
(2)查文献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积极自觉查文献,不但从书和期刊上查资料,而且从网上查资料。
(3)计算机应用能力有所提高,除了常规的文字处理,在书写分子式、画表格、插图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如从网上下载实验装置图等,使课程更加科学、美观。学生学习化学物结构解析软件,积极性高。并且是一个教师教会几个学生,然后由他们再去教别的同学,之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
(4)基本建立了研究问题的思路,尽管有一部分学生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还不十分准确,如可变因素的设计中同时改变两个因素,不够科学,但经过讨论,学习又进了一步。学生变得主动和爱动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所提高,对实验内容认真仔细研究,利用所学知识,大胆提出疑问。
(5)写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尽管学生的还很幼稚,有一些内容安排得还不尽合理,但是经过评阅他人的和答辩,解决了一些问题。
(6)表达力有所增强,一部分学生本身能力较强,个别学生较差,但无论如何,都需要我们给学生提供锻炼或展示的机会,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结语
在教学中增加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综合实验,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意识,以及胆大心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这样,学生巩固和加强了有机物催化合成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学到了必要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培养了科技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也完善了实验教材中实验项目的知识结构,丰富了实验内容,使教材中既有物质性质实验,又有合成实验;既有经典的验证实验,又有探索性的科研实验,为今后教材的编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工程教育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应用能够破解高等工程教育中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二元对立的难题,确保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有工程思维、工程理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工程师。文章通过对照CDIO大纲提出的12个标准,明确了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方法,促进教学相长。通过CDIO工程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阐述了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环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凸显出CDIO教育改革的实效。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验教学;工程实践能力;现代工程师
随着社会对高等学校教育人才的认识与需求的转变,高校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现代工程师,已成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CDIO教育模式改革的愿景是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基于真实产品的构思、设计、执行、运作过程的教育模式。该模式系统地提出了12条标准,并且经过实践证明,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工程教育的系统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截至,国内已经有40余所高校开展了CDIO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2]。
一、CDIO工程教育模式
(一)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构成
工程教育模式是基于大工程理念提出的,是推动工程教育前行的内在动力,其内涵包括理念、思想、观念、价值观,体制、制度、政策,计划、操作三个层面。工程教育模式由四大模块组成,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支撑条件等,通过整合课程体系、综合教学资源与手段,集成工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重新赋予工程教育模式推动力[3]。CDIO原指工业产品研发生产产品的生命周期。CDIO作为一种理念和工具融入工程教育系统、培养过程和课程计划当中。培养出的现代工程师,是既要具有专业知识的行业技术专家、具有适应复杂环境整体性思维的跨行业者、同时又要具有创新能力和领导力的变革推动者[4-5]。现代工程师需要在两大领域具备技术应用能力,一是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创造与创新能力,二是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对工程决策与投资的商业嗅觉能力,CDIO工程教育模式符合培养现代工程师的需求。
(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操作程序
CDIO工程教育模式围绕实现培养目标制定了12项标准,标准1是“以CDIO为基本环境”,要求在学校使命和专业目标中体现CDIO的理念,技术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以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作为工程教育的框架和环境。标准2是“学习目标”,要求专业利益相关者参与和检验制定学生专业学习目标,得到利益相关者验证的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以及科学知识。标准3是“教学计划”,要求构建满足CDIO大纲四方面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课程应是跨学科的和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标准4是开设“工程导论”课程,要求通过工程导论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相应核心工程领域应用研究方面的兴趣和动力。标准5是“设计经验的培养”,使学生有机会在各类活动中参与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标准6是“工作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创新设计的工作环境,实验室是学生直接学习、提高动手能力、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硬件空间。标准7是“综合性学习经验”,综合学习经验是达成基本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关系技能,产品和系统建构技能获得的基本途径。标准8是“主动学习”,让学生运用知识去操作、应用、分析和评测。标准9是“教师能力的提升”,要求支持和鼓励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标准10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要求提高教师在学习经验、运用主动和经验学习方法以及学生考核等方面的能力。标准11是“考核学生CDIO能力”,CDIO理念必须符合大纲要求的能力考核方法,包括口、笔试、行为、反思和评价等等。标准12是“专业评估”,要求对12条标准进行评估,包括系统性、对专业教育的效果和影响等,要求评估结果对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反馈[6-7]。CDIO的12项标准明确了专业培养理念,课程计划制定,设计实施经验和实践场所,教与学的方法,提高教师工程能力以及考核和评估等方面的要求。
二、CDIO工程教学模式在高校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在基础实验中的应用: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初步的实验技能,反复强化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实验的预习、实验的操作到实验报告的完成,要求学生写出该基础实验将来可能工程应用的两个领域,不断强化工程理念,训练工程思维,强化“构思”环节。例如在基础实验“粗硫酸铜的提纯”实验中,逐一演示称量、搅拌、溶解、蒸发、结晶、常压过滤和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指导并训练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产生研究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不断思考可能工程应用领域。通过基础型实验教学,使学生扎实系统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和严谨的科学学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萌生探索的欲望,具备工程思维。应用了CDIO12项标准中的标准1、标准2、标准6和标准8,把CDIO作为基本环境,工程思维训练作为实验目标,训练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思考问题的活动中主动学习,交流合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激发学生想在相应工程领域应用实验技能的兴趣和欲望。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基础实验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将被动的、无意识地接受CDIO工程教育理念转化为积极地、主动的、有意识地将CDIO工程理念运用到化学实验当中,并形成工程思维,为学生顺利完成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在实验技能上和思想意识上奠定了基础。
2.在综合实验中的应用:在学生已经掌握大量理论知识和熟练扎实的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要求他们从实验的预习、操作到报告的撰写都独立完成,教师则起引导作用,并要求实验结束后,设想将来可能工程应用的领域,使学生的.工程思维得到不断强化。例如,在实验“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合成及组分分析”实验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自完成实验资料的查找、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实验习题的思考。通过这样的综合实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应用了CDIO12条标准中的标2、标准3、标准7和标准8,产品从合成到组分分析,满足了CDIO大纲四方面能力跨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的要求,符合综合学习经验应达成的基本途径,为学生能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达到了CDIO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得到强化。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综合实验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能力体系,包括未来工程师个体必须具备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撰写报告能力、工程推理与问题解决技能、实验与知识发现技能、系统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开放实验室提供的基础实验材料,包括玻璃仪器、称量仪器、检测仪器以及适当的试剂,进一步熟悉了化学试剂的性质,化学仪器的性能。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反复讨论,反复实验,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使自己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3.在创新实验中的应用:创新实验是反复训练学生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过程,在创新实验中,我们通常把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组内成员自行分工。“构思”就是一个思想的产生,所有创新的思想都是来自于灵感,在构思环节中,学生依据理论基础和实验基础,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查找资料,确认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案,提出设计思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反复构思,确认构想方案。在查阅文献构思过程中,学生会反复思考,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创新自己的思维,产生灵感,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反复消化理解和巩固,培养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通过“构思”环节已经对实验的思路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但是教师仍然要对学生的“设计”进行检查、修改和把关,以确保该创新实验实施的可行性,这对于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设计方案经教师的审阅,学生便可以开始进行操作,整个实验过程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指导,主要是以学生完成为主。整个“实施”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运作”环节,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进行作品的汇报,学生将各阶段的试样留作凭证,通过对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实验结果,向教师和学生进行演示和汇报。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理论知识工程化的应用能力。凸显了CDIO12项标准中的标准5、标准6、标准7和标准8的应用。创新型实验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有利于学生动手学习、直接学习、知识构建、人际关系学习,使CDIO操作标准的核心要素得到反复强化和应用。
三、运用CDIO教育模式需要注意的事项
1.安全性:化学实验本身存在着较大的危险性,但学生在操作时一定要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化学试剂和化学仪器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说明,必须规范使用,特殊情况一定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2.设计性:创新实验方案的设计一定要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要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实验方案可以在借鉴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之上提出,并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理论上分析确认无误方可实施。
3.指导性: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实验教师在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及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责任心,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具备工程实践经历,提高工程素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结合企业工程实践经验启发、引导、指导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国斌.基于CDIO模式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科学,,(1).
[2]李瑾.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政策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5).
[3]胡兴志.工程系统、工程教育与CDIO课程改革[J].高教研究,,(2).
[4]李建平.基于CDIO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文素质提升路径研究[J].研究与探讨,2015,(5).
[5]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
[6]张颖.基于CDIO模式的实验教学探究[J].实验室科学,2014,(6).
[7]顾佩华.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
合作性学习模式在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合作性学习模式与传统实验授课模式的教学效果,为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将级护理专业1班和2班随机分成实验班(43名)和对照班(46名),对照班采用传统实验授课模式,实验班采用合作性学习模式.比较2班内科护理学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结果 实验班内科护理学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作 者:游崇进 作者单位: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三明,365000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 27(23) 分类号:G424.31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 实验教学 合作性学习模式
关于JiTT模式在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的论文
文章介绍了JiTT(适时教学)模式在我校不同专业的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并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任务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设计性实验案例——“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的测定”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等诠释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创新与探究的能力。
医学化学实验课程是我校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思维和培养独立思考不可缺少的课程。鉴于实验条件有限(实验室,教师等),我校将每届临床、护理、精神、检验、康复等专业千余名学生分组分轮来上实验课(每组20~30人;第一轮实验课4学时:每学期第2~10周,第二轮实验课4学时:同学期第12~16周)。“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属设计性实验,8学时,第一轮教师教授实验目的、原理、分析实验内容,提出实验操作具体问题如何解决,学生小组讨论并陈述具体实验设计思路,教师指导纠正并总结,学生查阅资料完成设计实验报告等环节;第二轮教师批阅学生第一轮书写的设计报告并修改指正,指导学生的具体实验操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第一轮学生听得比较认真,讨论也比较积极,但是第二轮具体实验操作时发现同学不知道如何做实验,设计报告书写的也不详细,大多未按照教师要求的书写,可能两轮实验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在书写报告时遇到的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导致第二轮实验操作无法正常进行。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我校将JiTT模式应用在设计性实验“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 JiTT教学模式的内涵
JiTT是Just in Time Teaching的简称,国内学者译为“及时教学”或“适时教学”,起源于20世纪末的美国。“适时教学”教学模式将“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Web-based Study Assignment)和“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Active Learner Classroom)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1-3]。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到教学中,线上和线下学习有机的结合,也符合当今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对教学方法的改革[4]。
JiTT模式主要解决教学的效率优化问题。在展开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先前掌握的知识。在JiTT中,教师需要通过网络事先布置预习内容及短视频,学生则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习任务(包括资料查阅),并完成设计报告的初稿及思考题,通过网络工具及时发送给教师(以组为单位)。教师在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虽然JiTT教学模式使用网络非常多,但其教学授课形式仍然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在JiTT中只是一种资源和手段。在互联网时代,教师针对课程、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在线学习,鉴于网络在线学习过分依赖学习者的自主性,缺乏课程逻辑规划,注定无法撼动传统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因此,提出把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化学实验》中第四篇创新性实验实验四《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为例,精心设计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过程。
2.1 发布学习内容(1学时)
在上实验课的前2 d左右,发布学习内容,学生在网络上观看教学视频[5],大约30 min,包括实验目的、原理等内容,预留思考题,如什么是最适pH、如何运用现有知识评价、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本实验中哪些因素是未知的、如何确定除了pH以外的变量,等等。
2.2 学习结果反馈(1学时)
学生小组讨论(2~3人),统一设计方案,同时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借助Wi-Fi、电话、短信等方式向教师提出学习反馈。
2.3 书写设计报告(2学时)
学生通过视频中教师的讲解与查阅资料,按要求书写设计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试剂与器材、实验内容(唾液的制备、缓冲液的制备、探究反应条件、测定A660)实验结果、参考文献等。
2.4 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根据反馈信息分析不同专业学生对“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设计性实验相关知识在认识上的差异,在教学设计上做出调整,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要求。
2.5 课堂实验操作(4学时)
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2~3人)完成具体实验操作。教师批阅学生书写的设计报告,侧重具体实验设计、数据的批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具体操作提出问题假设,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在设计性实验“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中,JiTT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的成绩要高1.2%,实验报告书写规范,数据基本准确,实验器具使用准确,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89.2%(样本260人,232人支持JiTT模式)的学生同意在今后其他实验课程中接受适时教学法,对学习质量与效果也给予了肯定,见表1。
4 结语
笔者选择的260名学生作为实验班,在“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设计性实验中应用JiTT教学模式,在各项测评中显示高于其他非实验的平行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学习积极性、小组协作等方面的能力。JiTT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适时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小组讨论激发热情与团队协作能力。大多数学生通过JiTT教学模式提高了自己收集资料获取信息、自学、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有23.1%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满意,原因在于自己未按照教师的步骤实施教学。
综上所述,适时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成本低,价值高,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6]。近几年,JiTT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院校广泛应用,该文在医学化学实验课程中进行了初探,期望为JiTT教学模式在我国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月至月选取护理专业本科两个班,分别以班为单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学生选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学生选用同伴教育教学法。结果:观察组学生操作技能平均分为(96.43±3.56)分,对照组操作技能平均分为(84.28±5.72)分,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率分别为95.83%和66.6%,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同伴教育能够提升护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护理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传统教学;同伴教育教学法;应用效果
0引言
同伴教学是用于检验学习者及其同伴对于内容的掌握与分析的一种教学策略,简单却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参与[1]。同班教学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以小组为单位,同伴教学者为核心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来提升护理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提升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护理教学质量,研究中选取自年2月至2015年12月选取护理专业本科两个班,分别采用同伴教学和常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教学质量,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选取护理专业本科两个班,按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人,其中,观察组男性学生13人,女性学生11人,年龄为22~24岁,平均年龄为(22.9±0.9)岁;对照组中,男性学生为12人,女性学生为12人,学生年龄均为21~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3±1.1)岁。将两组护理学生的年龄、性别等进行相应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学生给予常规护理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相关培训;观察组学生采用同伴教学法进行护理教学,具体方法:首先,遵从学生意愿进行分组,8-10人一组,选择责任心强、自学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作为同伴教育者;其次,同伴教育者在上课前进行自学和教学,加强练习,提升其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再次,对同伴教育者进行考核,在开课前,对同伴教育者进行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考核,实行责任制;最后,每个小班选取由2名同伴教育者分角色进行集中示教,指导教师针对细节进行完善,以小组进行学习,下课前授课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布置本次实训内容作业
1.3观察及评价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实习学生的护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满意度。在护理教学结束后,以操作技能考核评分进行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病患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选择(±s)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通过2检验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研究中显示,观察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平均分为(96.43±3.56)分,对照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平均分为(84.28±5.72)分,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率分别为95.83%和66.6%,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94,P<0.05),
3讨论
过往诸多研究中表明[3-4],护理能力水平作为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中重要的能力之一,体现了护理人员在护理基础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临床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各方面的水平,是考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总要组成部分。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对学生日后护理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护理基础知识,提升操作技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同伴教育教学法作为一种近年来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在护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它的特点是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护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来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在操作时,教师首先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再由同伴教育者对小组内成员进行教学和讲解,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对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效果的研究中,我们选取了同伴教育教学法作为护理的主要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同班教学者作为该方法中重要的环节,能够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小组学生进行指导,能够在有效地实践内尽可能解决教学问题,提升了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在同伴教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的.提升有利于师生间关系融洽,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在本次对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的研究中,观察组学生操作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对学生是传统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效果不佳;同伴教育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学生自发寻找答案和正确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际操作的信心。结果这充分证实了对同伴教育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护理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护理能力,提升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综上所述,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同伴教育能够提升护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使整体教学环节更加完善,使护理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提升学生满意度,可在护理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敏,常红娟,张瑞芹.同伴教育在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10(7):310-312.
[2]崔秋霞,单君,郁红霞,等.同伴教育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53-55.
[3]徐天青,王曼莉,王金国,等.同伴教育在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乳腺癌预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6A):1445-1446.
[4]谢幸儿.同伴教育在提高护士人文素质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46(8):730-731.
关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知识体系的不断扩展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普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表现出了自身的缺陷。笔者针对这一现象,结合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论文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化学教学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做到乐学、会学、学会。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改变教学理念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和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接受知识。宽松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实现开放性状态,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以学生为主体
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确立心中有学生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设计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应把以前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要把教学过程看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现象以及本质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即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从根本上克服满堂灌,包办代替的现象。提倡精讲精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创造欲;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主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如在进行有机化学教学中,强调官能团是决定物质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只有掌握了各种官能团的化学反应,也就掌握了多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二、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和手段
(一)灵活理解《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必须执行的法规性文件。就其主线而言,教学中必须不折不扣地认真施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死板、教条地套用《大纲》中的条条框框。对于《大纲》的理解更为重要,在运用时应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从教学的最初设计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到低起点、高标准,达到《大纲》要求的真实目的。
(二)革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无疑是教学的关键点。化学作为一门关于自然万象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同时把握基本原理与实践操作两个关键主题,而且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的做法是:充分了解学生,从调查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入手,把握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理解教学内容,把抽象的化学知识以容易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三)准确、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
新的教学机制,自然要有新的评估标准。公正准确的评价学生既是教师的师德体现,更是鼓舞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充分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才可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三、化学课自主学习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题,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创设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求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安排学生提问,让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引导学生发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既教给方法,又提供思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示范作用,有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准寻找问题的角度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在讲解氯化氢尾气吸收时,要强调在水面上放一个倒置的漏斗,目的是防止产生倒吸现象,因为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由此,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联想到氯气尾气的吸收能否也采用这样的装置来防止倒吸现象吸取?对这一问题,学生们热烈讨论,踊跃发言,绝大多数认为应该加这样一个装置,因为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我没有马上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课后自己查资料、做实验,结果发现把通有氯气的导管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没有发生倒吸现象。通过质疑引发的探究,最终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加宽了。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和改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一些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拓展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材中的许多演示实验尽可能让学生做一遍,习题中的某些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达到的效果肯定比单纯的习题讲解来得好。如某些物质的鉴别,教师可事先在实验室中配制好这些药剂,然后让学生亲自操作。通过亲身实践,能帮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它们在实验中明白了科学的真正含义,培养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训练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对原有装置的改进,针对课堂教学中某些实验的不足之处,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对其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使实验更加易于操作,现象更明显,污染更少。例如有学生经过试验,对乙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作了小小的改动,在发生装置中,用一支试管,橡皮塞中插入一吸满了水的胶头滴管,然后往下逐滴滴加,即可达到实验目的。通过装置的改进和研制,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四、自主学习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必须把握教学方向
强调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非是放任自流,让学生随心所欲。它并不排斥教师的严格管理和监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记自己的职责,不要过多地纠缠于某些较偏的问题,而应采取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路,把教学迅速扭回到正轨上来。毕竟,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容量作为载体。
(二)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
教师要把自己的身心毫无保留地、无条件地奉献给自己所选择和从事的教育事业,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丰富个性和完美人格,又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实践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不是减少了教师的劳动,而是更多地挤占了教师的宝贵时间,教师必须抱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崇高使命,乐于与学生交朋友,在化学教学这一领域辛勤耕耘。
(三)教师要重视知识更新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了解现代科技知识和信息,尤其要掌握和了解一些当今世界的重大发现、发明、科学成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坦诚承认自身的不足,采取平等、诚实的态度,和学生共同研究,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总之,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只有参与与实践注重,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学科的知识体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
述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在刑事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是为培养公安基层现场勘查技术人员为主要目标而设置的一个工科专业。因此,围绕选定的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能力的实训、实验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选择任务导向的教学法,应该贯穿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实验过程”中。
一、什么是任务导向教学法
任务导向教学法又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要驱动力,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在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来达到教学目的。任务导向教学法与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势。
1.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导向教学法能够使学生边学边用,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具体的事物,把单调的教学活动变为生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乐于尝试、操作和掌握。教师通过设置一些具体、有趣的“任务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为进行下一步学习增加动力。
2.有利于学生建构刑事科学技术知识体系。在任务导向理论的指导下,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面对着任务进行操作。基于能力培养和实践性的知识学习,能够使学生顺利地建构比较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
3.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性。任务导向教学法,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咨询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决策权和自由。
二、教师角色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的转变
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自主性更明显;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从传统教学中围绕教师的讲授开展思维活动转变为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学习、思考获得知识和能力。在刑事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这种自主性更突出。当教师确定了相关的实验项目和任务后,学生通过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观看教师演示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在无法完成实验任务的情况下,就会自己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教师减少了讲授的时间,多观察,多让学生动手。在刑事科学技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侧重于做好以下工作。
1.实验项目和实验任务的设计。这主要是强调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要认真设计实验,实验项目的开展必须依据公安实践中刑事科学技术员所必须的技能进行,实验内容和任务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实验要具有一定的难度,适合学生开展研究,但也不能让学生无法完成实验,应让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规定的所有实验项目。实验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开展的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则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为后续的实验教学带来便利。
2.注意在实验过程中的组织和引导。刑事科学技术的大部分实验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小组合作是任务导向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本着互补、协调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整合,组织学生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其次,在解决问题的心理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敢于面对挫折、迎接挑战;在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教师要负责引导学生与时俱进的对学习方案进行调整,随时根据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状况进行微调;在学习价值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探究精神、社会责任感。
3.及时进行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无论是对知识本身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学习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可选性,也可使同学能够真正从评价中获得收获。
三、任务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
应该说,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完全固定的,但从一般的教学规律出发,根据刑事科学技术实验课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按以下的步骤实施:课前准备—下达任务—完成任务—作品展示—总结回顾和学生提问。
1.课前设计和准备。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若干任务,并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纪律情况、学生特点进行全面地了解。从已经设计好的众多任务中挑出适合教学对象的学习任务,根据任务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分组设计、教学设备、教学材料等;学生在任务导向教学法中,也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相关知识的准备、协助教师分组、协助教师准备教学器材和材料等,学生参与准备工作,可以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学习过程。
2.布置实验任务。学生进行正式实验前,教师要把设计好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并讲解实验的内容、原理、具体任务。对于一些难度较大,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实验,教师要先演示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方法,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提问,引起学生思考;也可以教师演示后,让个别学生再次演示实验过程,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学生通过观察,产生研究欲望。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基本掌握了完成实验任务的思路与方法后,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完成教师下达的实验任务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无论是取得好的'实验结果的同学,还是实验有一定问题的,教师都要引导学生通过知识与实验的联系,对原理、方法融会贯通,使学生真正从实验中受益。
4.成果展示。在各小组完成实验任务以后,要每组选派一名成员将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其他小组可以就不同的观点和结论进行讨论甚至申辩,在思维火花的碰撞过程中,丰富学习的体验。而后,教师对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把个别的、零散的观点整合、归纳,把对实验的理解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教会学生如何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便对下一次的学习设计进行优化、改进。
5.总结回顾和学生提问。任务导向教学的最后阶段是教师进行总结回顾和学生向教师提问,对于那些在实验过程中或实验后,仍有疑问没有解决的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向教师提出疑问,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帮助。此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做好理论到实践的回归。在总结回顾过程中,发现学生实验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有的学生还有进一步钻研欲望的,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实验,最后达到实验学习的理想结果。
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整个实施过程,就是一个“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本知识,把今天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为学生学会学习刑事科学技术知识提供一条重要途径。
游戏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幼儿教学中,幼儿还没有形成学习的思维,他们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存在着极大的乐趣,他们爱玩、喜欢游戏,如果不加以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会使幼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游戏教育通过实践证明,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的特点,在幼儿教育阶段利用游戏教育更好地指引幼儿教学。要结合幼儿特点选择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措施与游戏形式和内容,从而更好地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为推进幼儿教育顺利开展和提高教育实效性创造条件。
一、结合幼儿特点科学选择游戏教育形式
有效有趣的游戏形式,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的需求和性格特点,这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积极参与到幼儿教学活动中来,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具有积极的作用。具体的应该结合幼儿兴趣、幼儿教育内容考虑:一是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的兴趣,选择和制定幼儿感兴趣的、喜欢的游戏形式。对于幼儿教学来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开展教育教学的起点,要根据他们的兴趣来选择游戏形式,满足他们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幼儿学习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错误的教学方式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甚至导致他们学习走神、态度不佳,从而产生哭闹等影响。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制定科学的游戏形式,根据幼儿的个性正确运用游戏形式,增强游戏的可行性、趣味性,激励幼儿学习,让他们在独立作战和朋友相互帮助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二是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内容,选择和制定与教育内容相符合的游戏形式。在幼儿教学中开展游戏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幼儿教学阶段他们学习的内容有限,更多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素质,要根据他们学习内容选择和制定有针对性的.游戏形式。比如,在幼儿学习识字过程中,可以与画画结合起来,开展画图与看图识字比赛的游戏,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易画的内容筛选出来,在其中再加入举手竞猜等方式,通过这类游戏形式来引导和助推幼儿更好地学习。
二、结合幼儿兴趣不断调整游戏教学内容
幼儿教学并没有固定统一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尤其是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中主要以拼音、简单数学加减、画画和跳舞等项目为主,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没有限制。要根据每个地区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不断调整幼儿教育内容,从而调整游戏教学内容。在幼儿游戏教育中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教学内容,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游戏教学目标,高度重视游戏作用的基础上,促进游戏与幼儿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提高游戏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一是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教学目标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来分解教学内容,明确幼儿游戏教育目标,立足于幼儿个性发展和喜好来对传统游戏项目进行创新,促进游戏活动与教学内容结合,提高游戏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执行效果。二是要通过游戏教学来丰富幼儿教学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将幼儿难以掌握的内容穿插进去,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要深入研究幼儿阶段的学习内容,选择多样性、趣味性和变化性的教学内容,根据幼儿喜好不断调整游戏教学内容,充分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入深的原则,合理安排游戏教学项目与内容。其中,要促进个人游戏项目与团队作战游戏项目结合,通过个人游戏项目培养幼儿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团队作战游戏项目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对幼儿教学对象分层提高针对性
要明确游戏教育对象,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特点,分层制定幼儿游戏活动,提高游戏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提高幼儿游戏教育的针对性,必须明确教学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小中大班幼儿在学习思维上会呈现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深入研究和分析不同阶段幼儿的特点,分层次制定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首先,要对幼儿进一步进行分层,明确各个阶段幼儿的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基于幼儿需求不断调整游戏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重等特点,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在设计游戏活动中也要考虑课堂纪律与可行性,重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其次,要把握好游戏教育的性质,作为教学方式它被赋予了特殊性,要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游戏项目,结合幼儿应变能力、思考能力与学习兴趣来合理编制游戏,并根据幼儿的现实需求不断修改游戏活动。最后,要分层次制定差异化的游戏教学活动。比如当前我国幼儿家长及其部分教师存在着教学误区,认为早重视教育对幼儿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幼儿阶段开展大量的学习活动,反而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正确区别对待这种现象,以培养幼儿健康人格、发展个性为目标,结合幼儿特长和兴趣去分小组开展游戏活动,从而通过层次化活动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四、结语
游戏教育通过实践证明,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幼儿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思维,他们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存在着极大的乐趣,他们爱玩、喜欢游戏,好奇心重。因此,要充分利用他们这些特点,结合幼儿特点选择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措施与游戏形式和内容,从而更好地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为推进幼儿教育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华。幼儿习惯养成的几点思考[J].科教新报,(28)。
[2]刘晶晶。浅议综合室美术活动与幼儿的健康成长[J].群文天地,2014(08)。
【摘要】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PBL教学法已在《系统解剖学》的实验教学中实施,本文对具体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讨论。
【关键词】PBL教学法;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众所周知,它是一门形态学科,这个重要特征决定了其实验教学是检验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PBL(problem basedlearing)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及更大灵活性的课程教学模式[1]。PBL教学法已经在我院的《系统解剖学》的实验教学中实施,本文对具体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讨论。
1.1 设置什么样的问题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所以教学中所提“问题”的质量关系着整个教学模式的开展和质量,“问题”的设置是教学环节中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设置的一些问题未如预想般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者设置的问题难度较低,学生比较容易从书本中得到答案,未能在标本观察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失去了设置问题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初衷。而当所设置的问题与临床紧密相连,且增加的专业医学术语,又使得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消极的等待老师或者同学给出答案。
1.2 如何设计PBL教学模式
目前,随着我院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在教学人员和教学物资紧张的条件下,教学学时有所压缩。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面,既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又能完成PBL的教学安排呢?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因为教学时间紧张,未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寻找答案,往往只能服从教学计划,最后又以老师匆匆解答问题结束,使得PBL教学法流于形式。
PBL教学模式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学生寻找答案――老师提供答案”这三个环节,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三个环节中,“学生寻找答案”这一环节是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使之既与大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又不乏PBL教学法的灵活性,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1.3 如何评价PBL教学模式
目前对PBL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有2种方法,即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3]。主观评价法多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实施PBL的学生进行调查,客观的评价方法多采用PBL组学生的理论或技能考试成绩来评价PBL的教学效果。受目前客观条件限制,我院评价PBL教学模式的主要采用是考试成绩评定。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通过传统的考试模式,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完成水平,但是却无法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具体解决的对策
2.1 设置“结构不良的问题”
问题的设置是PBL教学法的关键。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契机,让学生通过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整个教学模式的关键不在于“问题”的答案,而在于“如何解决问题”。结构不良的问题情境是杂乱和复杂的,其中没有足够的现成的信息,需要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询问和思考[4]29。比如总论中讲解骨的构造时,需要学生掌握“髂后上棘是临床上抽取骨髓的部位”这一知识点。如果直接问“临床上进行骨髓穿刺的部位是哪里?”,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直接从课本上找到答案。但是如果换个方式提问,“人体内椎骨、髂骨、肋骨、胸骨及肱骨和股骨的近端松质内,终生都是红骨髓,为什么临床上常选取髂后上棘这一部位进行骨髓穿刺呢?”。这一问题不能直接从书本上找到答案。学生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观察以上结构的形态,并且从以上结构的形态和位置来考虑骨髓穿刺的最近进针部位。在《系统解剖学》实习课中,让刚刚接触医学的大一新生通过观察,明白学习解剖的临床指导意义,让学生辨别需要学什么,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重大转变。
为了“结构不良”的问题,学生会收集很多资料,甚至通过合作学习,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所以,采用PBL学习法的关键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33。教师在结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设置一些无固定解决模式或者没有固定正确答案的问题,同时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才能达到PBL学习法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2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课外专题学习,学生分组实验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的缩短的是PBL教学方法面临的最大问题。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PBL教学法应该灵活设计。在《系统解剖学》总论和运动系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刚接触解剖学,需要建立观察标本的基本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每堂课都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问题主旨在于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标本的能力。传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发生改变,由原来的“老师示教――学生观察”转变为“提出问题――学生观察――老师示教解答疑难”这一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在脉管系统或者神经系统等章节时,则不应局限于每堂课,应以专题为单元,如脉管系统为单元设置问题,作为单元讨论进行。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电子文献这一丰富且便利的资源,并且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寻找资料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医学生的终身学习立下基础。
因为PBL教学法设置的问题是“结构不良”型问题,所以,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学生的合作完成,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促进和帮助完成问题。在系统解剖学实验课上,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员相互配合。无论是在具体解剖结构的寻找,或者是在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分组实验这一模式都发挥了重要的团队影响[5]。
2.3 采用多样评估方式,改革标本考试
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估方式。如课堂上的一些小问题,可用提问这一传统的评估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遇到某些专题时,可用建议学生呈交论文、报告等形式,由老师评估。老师在评估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所有的评估目的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点――鼓励学生思考。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改革了标本考试模式。教研组人员集中讨论,将所有考核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难易搭配,组合成内容不同、难度相当,重复率低的题卡,建立一套完整的标本试题卡电子题库。考试中由学生随机抽卡,在实验室进行现场考核。卡片上有不同的数字编号,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解剖标本结构,学生在不同的封瓶标本中找到相应的编号,并且说出该编号所代表的标本结果名称。标本考试改革既达到了检验解剖实验教学水平的目的,且减少了标本考试改革带来的资源浪费,大大提高了考试效率。
对于刚刚从传统的直观教学法走出来的大一医学新生而言,他们对于PBL这种主动的学习模式是乐于接受的。但是对于医学教育者而言,如何将晦涩难懂的解剖教育在有限的时间里与PBL教学法有效的结合起来,仍然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东林,田彩云,倪萍.PBL教学法在我院基础医学教育应用和传统教学模式的角色转换[J].中国高等教育,(1):1415 .
[2] 谢华,张剑凯,崔晓军,等.CAL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12(6):537539.
[3]王爱平,张晓春.医学本科生PBL教学评价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8(11):16251627.
[4] 刘孝群,李小平.基于问题的学习,让学习变得更轻松而有趣[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5] 张剑凯,崔晓军,李雪鹏, 等.设置解剖学实验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104. 第
互联网+教育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论文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作为智力支撑。企业工学矛盾、教学资源受地域限制、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发展需求等日益成为制约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因素。本文从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搭建、远程教育模式探索等方面分析了计算机信息化发展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起到的缓解矛盾、探索前行道路的重要作用。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1.高技能人才培养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高度重视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行业、企业急需技精业良的高技能人才,以技师为龙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正是企业、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为此,国家积极建立政策保障体系,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全力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以成都市为例,政府制定发布了《成都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努力造就一支以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为骨干的合理结构,技术过硬,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2.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工学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除了技工院校学生外,更广泛地集中在企事业单位。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员工的培训相互占用时间,是一对突出的工学矛盾。在培训过程中,教学计划的执行常因企业生产经营临时调整、变化而中途停止,严重影响到培训进度和质量。
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职业培训教学的师资、设备等优质教学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受地域限制,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共享困难。
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改革。理论加实操是沿用多年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多样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需求和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多元参与,构建工学交替、校企双师共同培养技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二、“互联网+教育”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搭建与远程教育模式探索是缓解高技能人才培养矛盾的有效途径
(一)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主要功能简介
教务管理功能方面:全面实现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报名、学籍信息化管理、学员用户登录、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教学课程发布、学习断点续传等。
教学管理功能方面: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教学资源库兼容在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中,注册后学员可随时登录下载学习资料、上传作业;教师在线批改作业、上传教学资料、师生互动答疑等。
(二)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1.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的搭建,远程教育模式的探索,促进“四位一体”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形成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使用,形成了“远程教育学习、集中技能培训、集中理论培训、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四位一体”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培训新模式。它的具体实施过程:第一阶段,教学方对参培人员统一组织固定时间段的集中理论学习、集中技能实操培训;第二阶段,参培人员登录教学方指定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安排选择学习时间段,完成网络培训阶段规定的全部课程、课件、课时的学习;第三阶段,完成上述学习后,教学方选派优秀一体化教师,到参培人员企业(单位),结合学员岗位需求,进行巡回技能指导、答疑等。
2.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缓解企业工学矛盾,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课时
一些培训机构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课时、培训造假的问题。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既给学习者提供了灵活、机动、可自行掌握的学习时间段,又对学习者的网络在线学习过程留下记录,经得起监督检查。通过网络后台设置,强制规定只有学习者完成了固定网络学习课时,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保障了学习时间和教学质量。
3.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缓解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中集成了行业专家、优秀一体化教师、企业能手的培训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等大量资料,组建了网络教学资源库。学习者注册登录网络平台就能下载学习。教师实时在线,学习者和教师实时互动。这一举措打破了地域限制,扩大了教育资源覆盖面,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通过电子设备,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学习。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搭建、远程教育模式探索是缓解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矛盾的有效办法。作为职业教育人,我们应该在工作中予以不断优化、总结与提炼,发挥“互联网+教育”网络平台的优势和更大作用。
网络化教学模式在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网络化教学 信息资源 开放教育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将电大开放教育带进了一个全新的现代远程教育时代。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优质化,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不言而喻,信息时代,质量仍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是教育赖于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然而,在 “开放教育”对象存在极大差异性和特殊性的情况下,只有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在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
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与传统的学习环境相比所引发的教学活动、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也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操作活动就更显得突出。
在网络化教学的每个流程中,教师的角色就如一名导演,首先引导学生访问特定网站,感受动画样例,提高学生兴趣,把学生带入学习情景中;然后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给出相关连的网站,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这两个阶段中,教师重在指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以免学生在网上“迷路”或浏览与教学无关的网页;并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在网上交流阶段,学生把各自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此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更明显,教师不但要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讨论,而且还要组织引导、点评学生的态度观点,避免学生闲聊或无话可说,始终围绕本案学习目标进行。在归纳小结阶段,教师重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把实践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同时对有代表性的关键问题进行解释和演示操作,加深理解。在整个网络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改变了教学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我认为教师的行为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发和提供学习资源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特点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解或几本教材、参考书等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可以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材料。但是互联网上的资源不可能为学习者提供正式的学习内容和材料,也不可能为教师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开发。
学习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起的作用。在本教学案例中,我把相关的教学知识点、案例、教学习题、教学资源等放在网页中,并提供相关知识网站,以便学生查阅。
二、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的引导
帮助学员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使学员按照确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是网络教学中教师对学员学习进行指导的首要任务。对于偏航、迷航的学员教师应及时引导,及时提醒他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使学员的学习始终围绕师生共建的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这样,网络教学才能达到既定的效果。
学习目标的阐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将所要学习目标通过网络直截了当地发送给学员,也可以先让学员进入学习情况,再给出学习目标。有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也可以以要求的形式提出,可以一次性提出,也可分阶段提出。有的学习目标比较明显,学员马上就可以知道,教师只需呈现出来就可以了;有的'学习目标比较难懂,学员可能一下弄不清这节课究竟要干什么,教师要对学习目标做进一步的阐述。
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策略(可称为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的指导工作不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而且在网络教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员协作学习、小组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学员小组活动来培养学员的群体意识与活动能力,可以促进学员之间深入交往,克服学员的自我中心倾向性,促进学员的个体社会化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学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技能,增强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网络教学的灵活调整手段使得教师可用多种方法编成学习小组,比如:可以根据学员的申请,让学员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可以根据爱好和兴趣分组;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分组;教师也可以按照层次不一进行分组,教师要考虑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角色分配以及相互协调、配合问题,例如网络操作熟练的同学可以与不熟悉网络的同学分在一组,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学习好的同学可以与学习差的同学进行搭配,相互弥补,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四.关注每一个学员的学习进度
对每一个学员进行学习指导,只有在网络教学中才可能实现,这的确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师授课期间为了保证学员对所讲知识的关注,教师可将学员之间的联络中断,只保持学员与教师之间的通信;还可以锁住学员的键盘,中断学员与计算机的交互,教师把所讲信息发送给所有的学员。在学员的个别化学习活动过程中,学员可以从教师站上获得教师提供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学员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完成学习任务。在此期间,教师可以观察任意一个学员站上的内容,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学员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协同学员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学习材料,或对学员的完成情况进行适时的、形式多样的评价和指导。总之,对学员学习进度的关注是为了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关注每一个学员的学习进度,还要先关注学员的不同学习背景。我们知道,一个教学集体是一个由多种智力背景和情感背景所构成的集体。不同智力和情感背景下的学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也就是说,在同一个教学班的学员层次有高有低。对同一个知识点,有些学员很快就能掌握,而有些则需花一定时间才可以做到。因此,在我国传统教学中,基本上是面向中等生的教学,而智力发展超常和智力发展落后的学员存在着“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
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好生多吃一点”,对于那些每天需要花费几倍于他人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学习也很难理解或根本理解教学内容,学习总是在吸收和消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差生”来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特性,引起并保持学员对教学的注意,并针对不同学员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时刻感到与学习任务有相关性,感到他们的需要在教学过程可以被满足。教师的直接关注直接影响到学员实际做出的努力和行为,使他们不再视学习为畏途,而是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重要环节,有将现代远程教育各种教学手段、方式和学习方式系统化,充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的优质化,从而将所学知识真正内化为一种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邦奇,齐平.现代教学管理系统[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2]金含芬. 学校教育管理系统分析[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冒荣,刘义恒.高等学校管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孙灿成. 学校管理学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1).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