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活动目标的确立论文
- 文档
- 2024-05-31
- 115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活动目标的确立论文,本文共3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活动目标的确立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的活动性增强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来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的方式,也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制定的数学活动目标不够清晰,或缺少准确把握数学活动目标的经验,往往停留于“为活动而活动”的层面,致使无效和低效的数学活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量存在。本文结合实践,从教学活动目标的确立及如何围绕目标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数学活动应确立怎样的目标
(一)数学活动的目标应突出数学学科特性,凸显数学学习的本质。
从《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学学科目标要求来看,不但要在“知识技能目标”的定位上体现数学学科特性(从这一点上来确定具有数学学科特性的目标相对比较简单一些),更要在“过程性目标”的定位上体现数学学科特性,即思考在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中,如{可体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水平,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与严谨、有序地学习数学“态度”的目标定位。例如,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一课中的一个数学活动:调查哪只小动物最受欢迎。该数学活动的目标不仅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之上,还应考虑引导学生“会根据相关信息提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并能初步形成解决的办法”的数学学科本身的目标定位。只有这样的目标,才能既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目标多元化的本质,也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数学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
(二)数学活动的目标应清晰明确,有利于教师即时反思和调整教学行为。
数学活动是支撑数学学科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是教学目标落实于学生行为过程中的具体反映。有效的数学活动目标应该是清晰的、具体的、明确的,并具有可观测性。例如一位教师在《梯形的认识》一课中,在课的引入阶段设计一个“找梯形”的活动,目标设定为:展示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活动目标定位不仅清晰、明确,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可观测性。在教学中,只要观测学生的认知经验有没有得到展示,认知冲突有没有产生,来评价这一活动目标是否达成即可。这样的目标定位有利于执教教师在课堂上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即时的反思和调整。同样,在本节课中,一个“创造梯形”活动的目标定位为:通过图形转换,使学生深化对梯形特征的认识,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目标定位中有相应的行为动词,有利于教师及时观察分析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程度”,有利于教师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数学活动的目标应具有适度的拓展空间,便于教师适当调整。
活动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并不等于活动只能局限在一个层面上。课堂上,预设与生成往往是相伴组成的。有时生成的正好是预料中的,有时则不是。当预设的活动要求过低,课堂教学流于平淡、僵化,缺乏挑战性,不利于学生发展时,则需要教师及时改变预设内容,提高活动的要求。当生成的材料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时,教师则要敢于改变原来的活动设计,利用生成资源适度地调整活动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活动的预设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调整空间,具有拓展的可能性,有利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活动的目标要求,从而使活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
二、如何确立数学活动的目标
一节完整的数学课一般包括三个学习阶段,即导入准备阶段、新知探究阶段、巩固延伸阶段。相应的,数学活动目标也应围绕各个阶段各自的特点进行确立。
(一)导入准备阶段活动目标的确立
导入准备阶段是一节课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起始。如果要在这一阶段设计相关的数学活动,首先必须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呈现相关问题,为下一阶段深入探究新知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中,导入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①猜一猜手中实物圆面的周长;②量一量圆面的周长;③观察测量结果找一找规律。活动首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为学生猜测和度量的是各自手中圆形实物圆面的周长,兴趣自然较浓),能够达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目标,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到数学学习上来。因为在测量活动中,虽然结果可能产生一定的误差,但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关注到圆周长与其直径、半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为下一环节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二)新知探究阶段活动目标的确立
新知探究阶段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关键环节,此时的数学活动一般围绕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主体活动,便于学生采用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等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来确立目标。因此,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适应性和认可度,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并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例如,在“射线的认识”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如灯光)――游戏体验(学生玩手电或红外线玩具)――动手体验(尝试画射线)――抽象特征(给图形取名字并说说图形特征)”的数学活动。整个活动围绕射线的特征展开,从直观感知到体验、具体到抽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在教学“商的近似值”这节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计算产生疑问――交流统一解决办法――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整个活动过程既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实践,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成了课前确立的“引导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过程,并能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策略过程”的目标。
(三)巩固延伸阶段活动目标的确立
巩固延伸阶段的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深化理解,拓宽思路,延伸提高。一位教师在“平面图的初步认识”一课综合练习阶段设计的数学活动,要求学生用一根绳子围绕刚才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围长方形”活动,很多学生对操作的同学提出了意见,从而知道了“两只手放得不一样宽、不一样长”的图形不是长方形,这个过程达成“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图形表象,加深对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的目标;“围圆”活动,从2位学生4只手,到4位学生8只手,再到8位学生16只手,引导学生经历了从“4个点、8个点、16个点”一个逐渐接近圆的过程,达成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学习目标。另外,在活动中,教师虽没有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但由于所设计的操作活动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才能完成(有学生发现一个人围长方形不行,便请同桌帮助2个人围;而围圆时,学生发现3个人还不行,想到了请其他同学帮助,最终在8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任务),因此学生自然地选择了合作,合作成为了学生的一种需要,是完成任务不可缺少的方式,从而比较有效地达成了“拓展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合作”的课前目标定位。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内容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层次了解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论述数学史实践为出发点,通过发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数学史;小数数学;探讨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1]。将数学史巧妙融入课堂教学是学校和教师当前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
许多数学家都具有优秀的品质,锲而不舍和勤奋刻苦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都令人感动。数学家的工作为人类发展做出了贡献,数学定理、概念以及公式都经过科学家的反复思考、大量演算及推理,虽然无数次的考证中也面临着重重困难,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突破障碍,最终取得了成功。当前舒适的生活条件和美好的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家的顽强拼搏与辛勤付出,因此,数学教师有义务将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讲授给学生,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二)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
数学史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将其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小学生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发展的大致脉络,使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加深刻[2]。数学史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有效。数学史中包括很多趣味性强的故事,比如,教师讲授十进制内容时,可以给学生讲解十个手指的故事;数学史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包括趣味游戏,如摆火柴和七巧板拼图;数学史还包括许多历史名题,如四色问题和哥德巴赫猜想。丰富的数学内容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1.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
思维和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数学史与数学思维和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可以从数学史学习中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思维和学习方法。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认为:科研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数学知识,知识永远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数学思维和方法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数学知识暂时存在于脑海中,数学思维和方法却是长期受用,经过一段时间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使人一生受益。引用数学史内容时,教师需要剖析数学家主要的思想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体味知识的同时引入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头脑中生成印象深刻的学习思想,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类比与归纳,实现知识的记忆和有效利用。法国数学家阿玛达认为:学生遇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与科学家研究和探索数学问题有相似之处,当然差异性更多表现在程度上。学习数学史的过程就是学生尊重数学的过程,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映射出数学家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前的数学教材在编排顺序上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主要是重视数学定义、原理、公式等内容的呈现,却忽略了数学史的内容,使得数学学习的顺序和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完全相反,学生难以较好地了解数学家探索问题时的解决思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见,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数学史能够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思维的根源,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成功避开障碍,有效解决问题。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并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开发,促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数学史能够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不仅形成了创造性思维,而且培养了创造能力。
二、小学课堂设置数学史的现状
(一)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忽视数学思维与方法渗透
我国数学史的内容包括多种类型,有数学家解决的数学问题、有针对问题的解决策略、有数学发展史资料,还有数学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奇特事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教育中,课程的设置多以经验为主,以实证研究为决策基础的现象还不多[3]。通常情况下,数学教学只把数学史当成一种辅助性手段,大多数教师将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为了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一些版本的数学教材中已经融入了数学史,以数学知识中的“方程”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联系古代方程的求解开展教学。
(二)过于展现“正面历史”,淡化“负面历史”
数学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事实上,数学教师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时,重点讲述具有积极意义的数学史,通过正面的内容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些有负面色彩的内容却没能客观地介绍给学生。比如,牛顿和莱布尼为了微积分的发现权争夺得不可开交,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数学家也会为了荣誉而不惜一切去争斗,这类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微积分知识的印象,数学知识不再是刻板和严肃的符号,而是变得十分生动和有趣,学生才能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努力学习和充分实践,最终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小学数学课堂呈现数学史
(一)呈现数学史的真实进程
一些人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教材的编写者、教学研究者以及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大家相互配合,一方面,教学内容中数学史知识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能够突出数学史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数学史知识的筛选要有一定的合理性,既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主动投入数学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不能完全与数学史知识相匹配,往往存在不同年级和不同数学内容的限制。比如,教师讲授与图形运动有关的内容时,会涉及到小学六年级的内容,包括角的认识、长度及立体图像;另外,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知识和图形运动等内容分散在不同年级的教学中。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将数学内容和数学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目的是为了保证数学教学的客观性和完整性,将数学知识更好地呈现给学生。
(二)将数学史融入教学过程
了解数学史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挖掘高等数学的文化价值[4]。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之前,可以先介绍相关的数学故事,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点燃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将数学史渗透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恰当的教学手段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数学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并引导他们在消化与整合后形成符合个体特点的学习方法,从而加深知识的理解,实现学生能力的真正提高。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数学知识的根源,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
(三)教材编订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普遍使用的教材版本主要有人教版、苏教版、西师版及北师大版,虽然版本不同,却有不少的相似点,包括较少涉及数学史方面的知识。为了解决这个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编写满足小学生发展需要的数学史读本,本着教材多样化的思想,巧妙地将数学史知识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新旧知识的有效整合,还能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综上所述,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特别提出引入数学史解决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颂军.试分析逻辑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妇女(下旬),2014,(1).
[2]黎智鹏.浅析数学史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J].才智,2014,(30).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