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鉴赏》笔记

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唐诗宋词鉴赏》笔记,本文共8篇,希望大家喜欢!

《唐诗宋词鉴赏》笔记

《唐诗宋词鉴赏》笔记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苏味道(648-705),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人。九岁即能成诗,二十岁中进士,圣历初年官至宰相。由于武后执政时期吏治严苛,苏味道处事小心翼翼,有人蔑称其为“苏模棱”,后还因此得成语“模棱两可”。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ao)。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望月怀远》,张九龄。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孟浩然。

10、“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1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12、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指春天。)逼岁除。——《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1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王湾。意为:潮水漫涨,两岸显得更加宽阔,风向正顺,桅杆上高悬着船帆。

1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王翰。

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王昌龄。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还在,但是万里征战的将士却早已不在。假如龙城突围的飞将军李广还健在,岂会容忍胡人越过阴山南下掠夺?

1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青海湖上战云弥漫使祁连雪山无光,一座孤独的城池遥对着玉门关。身经百战黄沙磨穿了坚硬铁甲,不攻克楼兰我绝对不会返回家乡。

17、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冷雨夜,你来到吴地,早晨送你离开时我看到了楚山孤独的.身影。洛阳的亲朋好友要是问起我的近况,你就转告说我就好像是玉壶中的一片冰心,我想念他们。

1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黄沙蔽日,染黄了发出苍白光芒的太阳。北风凛冽,大雪纷飞,鸿雁凄鸣。不要担心前行路上找不到知己,放眼宇内有谁不认识你呢?

1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加倍地思亲,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人。

2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王维。

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清晨细雨湿润地上灰尘,客舍周围杨柳雨后翠绿清新。劝你再喝一杯送别的家乡酒,西出阳关就很难再遇到故人。

2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天的美景虽然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2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维。轻装上路,前去慰问守卫边疆的将士,路过我朝属国的居延海。我就像是路旁的蓬草已长在国境之外,又如天空飞行的大雁早已飞进了胡人的领地。沙漠里一道孤烟直上云霄,倍感苍凉;黄河源头的落日又红又圆,景色壮丽。在萧关遇上出来侦查的探马,探马禀报说都护大胜后,驻扎在燕然城。

24、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作》。

25、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李白《蜀道难》。

2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qiang,请。)进酒》。

2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槛(KAN)露华浓。——彩云像她(杨贵妃)的衣裳花儿像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闪明。——李白《清平调》。

2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XIU)直万钱。停杯投箸(ZHE)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有一天乘长风破万浪,渡过苍茫大海高扬风帆!——李白《行路难》。

31、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③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3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李白。

3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李白。 邈:遥远;云汉:银河。

34、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以竹杆当作马来骑,“床”:庭院中的井床,即打水的辘轳架。

唐诗宋词鉴赏3篇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参考意义和价值。下面是唐诗宋词鉴赏3篇,请参考!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在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豪迈情怀。

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昨日”和接踵而至“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政治现实感受。他“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尖锐矛盾所引起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表现形式。破空而来发端,重叠复沓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感情状态。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可以自由驰骋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舒畅,“酣饮高楼”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五、六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文章。上句赞美李云文章风格刚健,具有“建安风骨”。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谢朓楼和校书。

七、八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统一。这正是李白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形象却让读者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向往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境界所激起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诗人精神尽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现实之中。现实中并不存在“长风万里送秋雁”这种可以自由飞翔天地,他所看到只是“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这种可憎局面。因此,当他从幻想中回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烦忧苦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又一大转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宛溪水,不尽流水与无穷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尽管内心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出路。

李白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像是在悲怆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音调,在黑暗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同时表现出倔强性格。因此,整首诗给人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气概。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重压。

思想感情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豪兴到“揽明月”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尖锐矛盾而产生急遽变化感情。

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语言风格,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必须有李白那样阔大胸襟抱负、豪放坦率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能力,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境界。这首诗开头两句,简直象散文语言,但其间却流注着豪放健举气势。“长风”二句,境界壮阔,气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自然豪放语言风格,也是这首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一个原因。

2、《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鉴赏

诗中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瀑布创造了不寻常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瀑布在“遥看”中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又给人以想象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艺术风格。

3、《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鉴赏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前两句即从“江”与“山”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江流。由于楚江怒涛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华山与河东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天门山对汹涌奔腾楚江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长江流经两山间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奇险。有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气势。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山峰阻遏时出现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崇尚简省含蓄特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远景,点醒“望”立脚点和表现诗人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一片孤帆”。读这首诗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自我形象。

这首诗都用白描,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全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诗风。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赏析:

寒山是在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的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运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外,还使用迭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迭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迭字最难。《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迭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寒山这首诗使用迭字,就很富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 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迭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迭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迭字的效果,大抵象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寒山这首诗中的迭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迭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迭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感到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的,题又名作《代白头吟》。《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女子毅然与负心男子决裂。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段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典型。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也许,因此产生了不少关于这诗的附会传说。如《大唐新语》、《本事诗》所云:诗人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然被害。这类无稽之谈的产生与流传,既反映人们爱惜诗人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这诗情调也过于伤感了。

此诗融会了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它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 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刘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后,孙季良编选《正声集》,“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大唐新语》)。可见他一生遭遇压抑,是他产生消极感伤情绪的思想根源。这诗浓厚的感伤情绪,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缚戕害人才的事实。

《唐诗宋词鉴赏》是出版的一本书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唐诗宋词鉴赏》的体例,是对15种题材分类进行鉴赏,点面结合,纵横比较,在赏析名篇佳作的同时,力求指出每一类题材的总体特征及发展源流、同一题材中唐诗宋词的共性及差异、不同作家的风格特点及作用,以期对唐诗宋词的总貌有更深入的探析。

内容介绍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唐诗宋词鉴赏》通过对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15种诗词题材中的名家佳作的解读和鉴赏,使读者充分领略唐诗宋词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并从中获得教益,提高古典文学修养以及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唐诗宋词,均为一代文学之胜,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二者双峰并峙,互相辉映,在我国以抒情为主的诗歌传统中,各以其巨大而独特的艺术魅力,获得历代读者的喜爱,千余年来传诵不衰,历久弥新。《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唐诗宋词鉴赏》的体例,是对15种题材分类进行鉴赏,点面结合,纵横比较,在赏析名篇佳作的同时,力求指出每一类题材的总体特征及发展源流、同一题材中唐诗宋词的共性及差异、不同作家的风格特点及作用,以期对唐诗宋词的总貌有更深入的探析。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期,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唐诗多达五万首。但哪些唐诗是公认的经典名篇?如果给唐诗和诗人排个座次,哪首诗能荣登榜首?哪位诗人独占鳌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日前,武汉大学文学院王兆鹏教授等人推出千百年来第一个《唐诗排行榜》,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该书在学界第一次用计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历代的唐诗选本、评点资料和研究论文等数万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排出100首最具影响力的唐诗名次。

崔颢的《黄鹤楼》在“百首金曲”中独领风骚。有记载称,李白曾登上黄鹤楼,叹服于眼前美景,诗兴大发,正欲题诗留念,忽见崔颢诗作题于墙上,佩服之极,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排名二甲、三甲的分别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仙”李白的《蜀道难》和“诗圣”杜甫的《登岳阳楼》入围前十名。拥有上榜名篇最多的“十大天王”诗人,分别是杜甫17首、王维10首、李白9首、李商隐6首、杜牧6首、孟浩然5首、王昌龄5首、刘禹锡4首和白居易3首、岑参3首。

王兆鹏教授是中国古代文学界的著名学者,现任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他领导的课题组从开始尝试计量分析唐诗的影响力,之后不断补充数据,完善统计方法,先后做了四个版本的唐诗名篇排行榜。

该排行榜主要采集了历代70种选本入选唐诗的数据、历代评点唐诗的`数据、20世纪研究唐诗的论文数据和9种文学史著作选介唐诗等四个方面的数据,还搜集了网络链接的唐诗数据作为参考。运用统计学方法,综合考量各项指标在综合测评中的权重后计算出各首唐诗的综合得分。每个版次的唐诗排行榜的排名略有不同,一般在几个名次内上下浮动。崔颢的《黄鹤楼》始终独占鳌头,而且综合指标的分值高出第二名、第三名很多。

【范例】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赏析:

这首愁情词由春愁离愁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说是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凝聚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上片前三句写初春的离别,并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已寓无限隐情。“犹记”两句转为忆旧,“多情”指恋人,“系归舟”指飘泊重逢的激动。“碧野朱桥”是当日系舟处所,又是今日处境。“当日事”唯存记忆,而眼前是“人不见,水空流”。即谓再度离别,再度“归来”时,已无人“系舟”,只见水流了!几个波折,诉尽赴约而不遇的绝望哀情。换头“韶华”句为议论,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人体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何况春天又一次完结了哩!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最后,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极尽夸饰之能事,却仍“流不尽,许多愁”!妙在“流不尽”!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此词结构布局极缜密。下片“飞絮落花”印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印“离忧”;“春江都是泪”印“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提全词命意,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唐诗宋词鉴赏方法

中国文学发展至今种类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如果把中国文学比作是一座春天的花园,那么,园中便有两株最耀眼最芬芳的奇葩,那便是唐诗宋词。长久以来,它们以丰富的内容,多彩的形式,和独有的艺术蕴藉,使得人们不由得便要去把玩品味。

诗词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它没有什么明显的情节线索,更少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于小说戏曲来讲,即使你不了解作者,不了解成书背景,单看作品内容,你也能在是非曲直中看出个大概。但诗词就不一样了,读一遍,再读一遍,不明白的还是不明白。那么,我们要怎样去鉴赏诗词呢?下面,我来说一下平时与学生一起讨论所获得的几点心得。

一、对作者的身世遭际做全面地了解是鉴赏的前提

一首诗词,便是一个作者的一段心曲,情之所至,吟而成诗。学生面对这样一声叹息。

(1)没有丰厚的文学积淀。

(2)没有成熟的理性思维,不会做细致的推理分析。

(3)对诗词的写作技巧,意象含义知之甚少。不能凭经验解读。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诗情诗意,实为难事。所以,非得让学生了解作者本人不可。

就说辛弃疾吧。我们来看他的《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情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辛弃疾登临而吟词的这座亭子,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史上文人墨客赏心雅兴的地方,但辛弃疾却将这里“栏杆拍遍”,发出的是一声悲怆的呼喊。

只看词本身,没有故事,没有缘由,就是主人公的一声哀叹。让学生怎么体会?若不知道辛弃疾二十二岁时便拉起一支千人的抗金义军,便不能体会他胸中的英雄之火。若不知道辛弃疾单人独骑奔突千里擒拿贼寇,便不能感受他身上的英雄气概。辛弃疾为使抗金义军能够有所依凭,从而更好地从事抗金救亡活动,他前去向南宋小朝廷求归。若不知道这些,又怎能晓得辛弃疾那过人的胆略,怎么体会凭楼远眺的情思?辛弃疾作为南宋臣民的四十年间,有二十年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被断断续续任用的二十年中,又有三十七次的频繁调动,而在他任南安扶使这样一个行政官时,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他时刻也没有忘记上战场,杀贼寇收复失地,为国捐躯,但无人理会。若不知道这些又如何体会“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的心事?也无法领悟他“将栏杆拍遍”的寂寞与痛楚。

二、鉴赏诗词要创设情景

在鉴赏诗词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沉浸于诗情之中,与作者情感融而为一,光是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还不行,因为时间隔的太远,作者的情是5前的情,而学生的情没能回到过去,依然是21世纪的情,这该怎么办呢?

我们得感谢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有了先进的技术设备,诗词的鉴赏不再单凭语言了。我们可以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欣赏着优美的画境,一边揣摩诗句在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自然移情。以诗画结合著称的王维的诗《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是王维居东罔川时所创。描绘的是秋天傍晚的山居之景,是王维众多吟咏山居生活诗中最有名的'一首。

这是一个秋天的傍晚,刚刚下过一场雨,“新雨后”“晚来秋”淡淡几个字,一阵清新。凉爽之气扑面而来。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这股清泉呢?光凭老师的一张嘴,不太能做到,而这个时候,多媒体设备给我们送来了这股凉爽。画面中,山色空明,树影叠翠,耳中传来清脆的鸟鸣和沙沙的风吹树叶声,这股凉爽便扑面而来。

这首诗的颔联,也是这首诗流传最广的一联。“明月松山照,清泉石上流”雨后的清新显的格外清新,皎洁的月亮从密密的松林洒下,清澈的泉水从光滑的岩石上静静淌过,泉水映着月色,发银亮的光。这一联写月光如水,是写“静”,写清泉流淌是写“动”,动静结合,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塑造了一个明净超脱的意境,而此意境是非要通过视觉才能够体会的。

接下来的两句写山中人们的生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进行描写,使诗中的形象更加逼真,更富生气。这一联是非要到夜晚的江南去取景了,不然北方的孩子无论如何也是不能体会的,若不能体会作者精心描绘的景致,那么最后一联的抒情便显得突兀了。是啊,领会不到雨后空山是清新高洁的,山中的人们那样安逸自在的,又怎么能体会王维轻松愉悦的心情,又怎么能明白王维厌弃官场,归隐田园的情怀?

当然,诗词鉴赏这个问题,就方法来讲,还有很多种。以上两点只是我在平时引导学生鉴赏诗词时所得两点粗浅的认识。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是一本书,我们看看下面的.资料,了解一下吧!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中华诗文鉴赏典丛。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它们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长久地为人民所赏爱,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作者简介

傅德岷,四川崇州人,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散文理论家、作家。已出版《散文艺术论》、《散文创作与审美》、《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新时期散文景观》、《新时期散文思潮概观》(主编)、《中外散文纵横论》、《外国作家论散文》、长篇小说《魂荡华蓥》、散文集《旅韩随笔》、主编《巴蜀散文史稿》、《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中华爱国诗词散文鉴赏大辞典》、《新时期散文百家传略》等著作2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曾于1991年被邀去韩国参加“国际散文研讨会”。后有两篇论文、两篇散文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发表。现为中国作家学会会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重庆市首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带头人。

目录

前言

篇目表

正文

唐诗篇

宋词篇

附录

唐诗名句索引

宋词名句索引

语文唐诗宋词鉴赏

鹧鸪天

枫落河梁①野水秋,澹烟衰草②接郊丘。醉眠小坞③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④。

天杳杳⑤,路悠悠⑥。钿筝⑦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⑧年年恨,鸳浦芙蕖⑨叶叶愁。

【注释】

①河梁(hé liáng):代指送别之地。旧题汉李陵《与苏武》诗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后因以“河梁”借指送别之地。

②衰草:干枯的草。

③小坞(wù):小山村的客店。坞:四面高中间低的山间村落。

④赤叶楼:周围种了枫、槭类树木的楼,这里指装修豪华的房子。赤叶:生长在我国中部的一种树叶茂密的树木。

⑤杳(yǎo)杳:形容幽静深远的样子。

⑥悠悠:遥远悠长。

⑦钿(diàn)筝:指奏乐。钿: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装饰品;或在木器上和漆器上用螺壳镶嵌的花纹。

⑧灞(bà)桥杨柳:汉人送别,在灞桥折柳,放“灞桥杨柳”意指离别。灞桥折柳是灞桥的一个颇有名气的故实,《三辅黄图》在“灞桥”条下说:“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开天遗事》还说:“来迎去送,至此黯然,故人呼为断魂桥。”在长安成为汉唐京都的漫长岁月里,灞桥是众多外放官员离京饯别的理想之处。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⑨鸳浦芙蕖(qú):意指年华老去,自伤迟暮。其出自诗人贺铸。贺铸《踏莎行》云:”杨柳回塘,鸳鸯别浦“,是说浦中的绿荷于”红衣脱尽”后,再也没有”蜂蝶“来依慕。代指年华老去。芙蕖:荷花的别名。如:蕖华(即莲花);蕖影(莲花影);蕖耦(即莲藕)。

【白话译文】

红彤彤的枫叶已经凋落了,剩下光秃秃的老树干,站在河桥上一望,野水退落,呈现出秋的寂寥。喝醉了躺在小山村里面破旧的屋子里面,睡梦中却是睡在富丽堂皇的高楼中。

天是那么遥远,路是这样的悠长。和心爱的人奏乐执扇的时间已经一去不复返。灞桥边的杨柳长的依然很旺盛,但水中的荷花已经脱去华丽的外衣。看到他们这些景象,就想到了自己逝去的年华。

【创作背景】

徽宗大观、政和之际,苏庠曾依苏固与徐俯、洪刍、洪炎、潘淳、吕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结诗社于江西,在澧阳(今湖南澧县)筑别墅以供游憩。高宗绍兴年间,苏庠与徐俯同被皇帝征召,只有他自己不前往朝廷,隐居直到去世。此诗写于词人推掉皇帝征召游玩于山水,路过一小山村时见景思情有感而发。

【赏析】

该词上阕写旅途风景、词人醉梦情景,下阕言离愁别恨,抒发怀人的感情,整首词层次清晰,语尽而意不尽。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一句写途中秋景,以“河梁”作为观景的出发点,视线遍及周围红叶掉光的枫树,枯涩干涸的“野水”,远处淡淡缭绕的烟气雾霭,连天的郊野、山丘,以及漫山遍野的衰瑟秋草。这两句,准确而传神地抓住最能表现秋月黄昏郊原景色的典型化物象,富有立体感地描绘出一幅旅人眼中的秋色图景,渲染出秋的寥廓与苍凉、萧瑟,词人将触目所及的景色,浓缩在短短十四个字内,由近及远描绘出深秋的萧条气象,从而引发词人愁苦的情绪,因此下文“醉眠小坞黄茅店”一句便接续得十分自然。

但从词意上来看,从写景直接过渡到“醉眠”,中间其实留有空白。小令因其篇幅短小,故而不可能铺排渲染情感的演变。此处景物中蕴涵的情绪,只能由读者亲自去体会。

词人行至山中村落,进到一家茅草搭盖的陋店,饮而醉,醉而眠,眠而人梦,“梦倚高城赤叶楼”,梦见自己回到了繁华的城市,在一座遍值枫树的高楼上斜倚栏杆。词意到此戛然而止,词人并未交代他在那座“高城赤叶楼”上做了什么,但联系“醉眠”一句来看,身在陋店,梦见高楼,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十分鲜明,因而加倍表现出词人的愁深难解。梦中的“赤叶”与此前所见“枫落”相照应,笔致细密。词人因见“枫落”而生愁,以致人梦得见,景情交融的蕴藉不露,竞至于此。

下阕由醉梦至清醒,只见“天杏杏,路悠悠”,词人仍行走在无边无际的征程之中。这一句仍是状写眼前之景,“杳杳”、“悠悠”两个叠词,余韵悠长,备显惆怅忧伤。天远路长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是词人情绪外化的结果。因做了一场好梦,醒来之后,原本就很长的路途此时显得更长了,不知何时才能走完,也不知何时才是归期。

词人满怀愁情,想到梦中高楼之上的美好时光,再联系现实中的冷清寥落,不由得感叹“钿筝歌扇等闲休”,那些歌舞欢笑的生涯,轻易就结束了。“等闲”二字,点出现实的无情和不由分说。紧接着,自然接出“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的伤感慨叹。

结尾两句抒写别恨和迟暮之感。“年年”说明别恨无止无尽,暗合前面“天杳路悠”之语。“叶叶”则表示愁之深广沉重。词人浪迹天涯,到处播下相思情种,离别于他自然是时有发生的了。“鸳浦芙蓉”句,化用贺铸《踏莎行》中“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句意,言浦中的绿荷于“红衣脱尽”(即繁花凋落)后,再没有“蜂蝶”来依慕(即无人垂顾)了。灞桥杨柳年复一年的离苦别恨,水中的夏荷一经凋落,便只余荷叶,“愁”自己在秋冬来临之际,将逐渐枯老。此句既与“秋”的萧瑟相呼应,又流露出词人对自己长年羁旅在外、年老体衰的深沉喟叹。此二句以精美工整的对仗,借物言情,表达了词人哀叹流年、自伤迟暮的深沉悲慨。

名家点评

当代诗评家洪柏昭评价:“全词言短意长,含蓄有味,写景言情,皆臻佳境;且格律工细,语言醇雅,深得小令创作三昧,是宋词中的上乘之作。”

【词人介绍】

毛滂(106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为杭州法曹,苏轼曾加荐举,晚年与蔡京亦有交往。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一生仕途失意。其词受苏轼、柳永影响,清圆明润,别树一格,无秾艳词语,自然深挚、秀雅飘逸。其词对陈与义、朱敦儒乃至姜夔、张炎等人的'创作都有影响。有《东堂集》,词集为《东堂词》,存词200余首。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赏析:

石头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原为楚国金陵邑,孙权重建改用此名。它北临长江,南濒秦淮河,相传诸葛亮观看山头形势,叹息“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这是刘禹锡七绝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把刘禹锡称为“诗豪”的白居易对之“掉首苦吟,叹赏良久”,称赞“石头题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刘禹锡将这些话录入组诗引子,可见他自视此诗为得意之作。金陵为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古都,当时殿阁富丽、声色繁盛,一班君臣不惜以亡国作代价来追欢逐笑。但自从隋朝灭陈,唐高祖又把扬州都督府从金陵移到扬州后,这里就变成古城荒草的世界,变成历代诗人凭吊历史沧桑的对象物。刘禹锡此诗,妙就妙在它以淡远的笔墨,写石头山、长江潮,写故国空城受山围潮打,却寂静得没有什么帝都气象的生命力反应。山围得周遭严密,似乎还可以令人联想到当年虎踞龙盘的模样;但是江潮的拍打和退回,见到的只是空城,已经不知当年的灯火楼台、彻底歌舞的繁华为何物了。

诗歌由地写到天,在地上失落了的,想从天上找到答案。秦淮河东面那轮由古照到今的明月,想必领略过昔时那种醉生梦死的繁华的,但它升起东方、待到夜深,也还只是清光飘零地从城垛(“女墙”)上照进城来。诗人随手拈来山、城、水、月等常见的意象,别具匠心组合成“意象之城”,进行了城与人之间探究历史奥秘的对话。意象之间相互映照折射,形成了意象集成的效应,讲述着一个没有故事的故事,一个关于历史沧桑和城市盛衰的故事,一个具有宇宙意识的关于常与变、瞬息与永恒的故事。这样的诗人也就是哲性诗人、或诗性哲人了。

这首愁情词由春愁离愁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说是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凝聚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上片前三句写初春的离别,并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已寓无限隐情。“犹记”两句转为忆旧,“多情”指恋人,“系归舟”指飘泊重逢的激动。“碧野朱桥”是当日系舟处所,又是今日处境。“当日事”唯存记忆,而眼前是“人不见,水空流”。即谓再度离别,再度“归来”时,已无人“系舟”,只见水流了!几个波折,诉尽赴约而不遇的绝望哀情。换头“韶华”句为议论,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人体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何况春天又一次完结了哩!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最后,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极尽夸饰之能事,却仍“流不尽,许多愁”!妙在“流不尽”!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此词结构布局极缜密。下片“飞絮落花”印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印“离忧”;“春江都是泪”印“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提全词命意,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