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课文内容
- 文档
- 2024-08-27
- 105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玩出了名堂》课文内容,本文共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玩出了名堂》课文内容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林海英
每位教语文的同仁,莫不感到咱们学生的作文,要么“假、大、空”,要么“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究其原因,不是孩子们智商不高,而是我们束缚了他们个性的张扬。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里头,首当其冲,是重头戏。那怎么样才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呢?怎样把孩子领进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使他们在这样一块未经耕耘的土地里,播种自己的想象种子,长出参天大树;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语,真正发挥作文的功能;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篇章,在他们的心灵里生根!我认为应利用孩子们的“玩心”,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他们在玩中去学,应改革课堂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作文课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青春;作文课应该是一首诗,应该是一幅明丽的画,应该是一曲动听的歌。使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我就个人教作文的点滴体会谈一谈。
一、玩出写作素材
积累素材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及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正如,巧妇难煮无米之炊。作为孩子,生活在大千世界,无其不有。件件小事,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等许多材料,都是作文的源泉。高尔基曾说过:“教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无处不见,无处不有,在学生缺乏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好的素材将从身边悄悄的消失,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怎样帮助他们思考、观察和积累呢?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结合自己的爱好去观察;有目的去观察;带着问题去观察;重点去观察等。采取合理的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观察基础上,更要学会思考、反思、展现观察的情景。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指导学生去整理、收集、提炼材料。情境创设人李吉林老师说过:“作文指导的功夫在写作前,并且主要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写的迁移运用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和最后归宿,乐于用阅读词语,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养成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新鲜感的词语,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见闻。”平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说一段话,运用书中的词语、句子描述一番景象。创设一定的活动情景,抓住文中的图画等,让学生去思考、去描述,或者编写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感能力。还要
在生活中学会体验作文的乐趣,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提高自己习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美国著名教育家西奥多海泊说:“要写清楚,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且富有想象力,那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富有丰富想象。”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一定结合学生实际,要让学生有材料可挖,题目不能太死。要给予学生留有自主的空间。因此,我常常利用教材内容设计游戏或活动,帮助、引导学生积累写作内容。如:
写作内容:“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有会使你有所发现,你在生活中曾经经历的一次尝试写一写。
课前准备:(我从少儿频道中看到孩子们制作指偶,真好玩!于是我想让学生试试。)材料:故事书、简笔画、剪刀、胶水、彩色水笔、白纸(或其它纯色纸)
教学过程:我出示了几个自制的指偶,问: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用?你喜欢哪个指偶?为什么?学生观察欣赏后我提供了几种指偶的设计制作方法及步骤,让他们从故事书中找喜欢的人物作出指偶,并演演故事。
观察要求:
你们设计制作了什么指偶?怎么样做的?你们小组制作时说了什么?场面怎么样?你猜其他小组制作的指偶想表演什么节目?
活动后我问:能不能把刚才制作过程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你瞧,同学们毫无难色就动笔写作了。
瞧,孩子们的情被调动起来了,自然就产生表达的欲望了。这还愁找不到写作素材吗?
二、玩出写作知识
俗话说“文章人人会写,各有巧妙不同”,强调的无非是“巧妙”对文章的重要。这“巧妙”说到底就是技术。
过分看重作文的技巧性,应该说是由来已久的,而且颇有愈演愈烈之势,首先是作文知识讲技术,章法之学在我国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大学问,在现代的作文教学中,从立意的高远、深邃到材料的取舍、详略,乃至布局的新巧,结构的匀称,过渡的合宜,首尾的呼应,描叙的动人,文字的贴切等等,确是自成体系、蔚为大观。至于作文教学讲求技术更不必说,诸如命题的艺术、指导的合度、批改的得体、讲评的功力等等,都体现出技术决胜一切的力量。如此运作便必然会使学生作文求技术,因为太求技术也带来了不少作文是僵化的结构、相似的模式,类同的情节,套用的语言……如此不一而足。
作文要不要讲技术、讲方法呢?当然要讲一点。《孙子兵法》有云:“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没有一定的技法,教师难以引导学生习作,学生也会对成文觉得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且不可由此把作文异变为一门单纯学技术并基本用技术来驾驭的课程。作文永远不可能成为一项纯粹的技巧演示和手艺磨练的活儿。
因此,写作教学不免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写作知识,但如果干巴巴地讲,学生会没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课堂是孩子们的课堂,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严肃的工作。我让孩子们参与游戏,让其更能“亲其师,信其道”。如:
教学内容:写好亲身经历的事
游戏过程:每次选13名同学参加,我对第一个同学说了一段绕口令,让他(她)接耳传给第二个、第二个传给第三个......传到最后一个。我让第一个把听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最后一个也把听到的写在黑板上。
观察要求:
1、传话同学的语言、神态、动作怎样?听话人的表情、动作又怎么样?你自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2、两个同学所听的,内容相比,你明白了什么?
3、同学们的反应怎么样?
4、游戏结束后,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在玩中学会了写人、写事、写场面等的写作知识了。
另外还要提倡学生自由表达,自由表达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效益有着多么密切的联系。而小学生之所以讨厌作文、害怕作文,与传统作文教学指令太多,“规矩”太多,约束太多,不能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有关。也只有提倡自由表达,小学生作文才能出现展示不同个性、不同认识、不同情感的千姿百态的生动局面。
三、“玩”出个性,“玩”出兴趣
玩只单纯地玩,没有老师的引导、扶持、升华,也达不到作文教学的效果。因此,平时我除了积极参与学生的“玩”外,更注重对学生习作的评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得体会,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叶老的这句话指出了作文评改的方向。而每次习作的评价,我都会针对全班本次作文的优点进行肯定,因为每个人都想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他人的肯定,小学生更是这样,他们更想得到老师的肯定。每次在作文讲评时,我都能从学生渴望的眼光中感受到他们希望老师肯定性的评价。每次作文评讲,都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好作文,在评讲的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因为这些好作文都是他们同学写的,离他们很近,便于他们学习、借鉴。作文评讲过后,也要注重学生情况的反馈,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指点,试着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再加分以资鼓励,极大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而且我还会根据学生各自的特性去欣赏,尽可能挖掘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树立信心,体会写作的快乐。如有位内向的学生写了一篇较有创意的文章,我是这样评价的:“哇,多妙的构思!你有着天才的资本,加油吧!”而另一位优秀的学生,在写例二这个游戏《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中,人物描写形象极了,我是这样评价的“看了你栩栩如生的描绘,我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了,瞧我们的同学在你笔下可爱极了!下次游戏,非让你当解说员不可!”......第斯多惠曾说过:“我们认为,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这样“出轨”的评价,也像在“玩”一样,我觉得更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勇于写作,你说呢?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对于那些写得很好的作文,我会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黑板报投稿,在班级中把学生优秀作文编辑成册。这些做法,都能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到写作中来,让他们体会到作文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我相信,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快乐教学,使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去玩、去学,就一定能为孩子们铺出一条写作的绿色通道。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待、阅”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3.了解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磨镜片的,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三、教学重点:
通过放手让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四、教学准备
1. 电脑制作的生字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里的内容。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
2. 学生交流。
3. 教师导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4. 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玩出了名堂
一、教学内容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玩出了名堂》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通过本节课学习拟达到以下目标: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待、阅”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3. 了解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磨镜片的,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三、教学重点:
通过放手让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四、教学准备
1. 电脑制作的生字课件。
2. 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里的内容。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
1. 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
2. 学生交流。
3. 教师导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
一天,我和几个好朋友在一起玩。曾薇洛无意中打开了她钢笔的笔头,拿出了笔芯……“哇!”她惊讶地叫出声来。“怎么了?怎么了?”看曾薇洛一边将眼睛朝空笔杆中看,一边惊奇地瞪大了眼睛,我们都急切地问道。“你们看里面!快看!”曾薇洛没说什么,只是将笔杆递给大家看。
我离曾薇洛最近,第一个抢到了空笔杆,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从大头朝里看,我发现里面有许多蓝色的小花,这些蓝色的小花又组成了一朵大大的花――那是一朵蓝色的梅花。可惜太暗了,有些看不清楚。于是,我便把笔杆对着阳光又看了起来!
在阳光下,“蓝梅花”成了一朵璀璨无比的“蓝宝石花”!它的每一片花瓣儿都亮闪闪的,闪着耀眼的光芒。我又试着从小头朝里看――里面一样精彩:这次是一朵银白色的大花。阳光一照,它又成了一朵光彩夺目的“水晶花”!它的花瓣儿大概四五十片,圆圆的,反射出刺眼的、闪亮的白光,亮晶晶的,就像眼前放着一堆珠宝似的,真让人怀疑那是不是水晶做的。“哎呀!这……这不是一个万花筒吗?”我忍不住叫了起来。
这时,我又想出了新的玩法,先让大家从小头往里看,然后把笔芯轻轻地放进去一小半,再慢慢地转动笔芯……“啊!”大家吓坏了,因为笔杆中像有无数只转动的眼珠子!
后来,我们还看到了好多好多其他的东西,大家都直呼过瘾。真没想到,我们能用笔杆玩出了一个万花筒!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介于此,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中要以“玩”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为着力点,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二、学情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并能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在学文前,学生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
2、三年级的学生不大会通过细致的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事件主要内容更是困难。
3、学生阅读经验、方法积累的还不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运用一些简洁而有效的方法,如:查找资料、联系上下文、品词品句等。
三、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讲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放大镜,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在玩中有了惊人的发现,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会认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区分“调”“看”、“磨”等多音字。
b.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c.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1、抓重点词句品。文中描写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的句子很值得学生品析感悟。2、朗读感悟。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感,也将学生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3、读写结合。在教法上,我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如在上课之初,以“玩”切入,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说说自已平时喜欢的游戏,让孩子自然而然、满心欢喜地进入课文。
五、说教学设计
根据预定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谈“玩”入题
1、板书“玩”并组词,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玩什么?
从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生活实际中导入,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学生易于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质疑课题,到底玩出了什么名堂?
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以名堂入手,抓住课文的中心,激起学生阅读兴趣,为下面教学的顺利进行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请多读几遍。
2、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理清故事脉络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体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我请同学们借助这些提示,用“列文虎克先玩……玩出了……再玩……玩出了……最后玩……玩出了”的句式将他玩的过程说下来。而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啊!这一环节设计,学生既理解了内容,又发展了语言,还体会了学法,凸显了环节的整合,增强了实效。
3、分段读课文,读通难读的句子,解决开课提的问题。
在此环节,我在检查学生的朗读时发现最后一段比较难读,还有“王”“皇”两读音比较接近很容易读错,所以我又带着学生读,让他们读通句子,掌握生字“皇”的读音。交流玩出了什么名堂时?结合资料袋,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微生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图片及文字材料。
4、出示生词,检查预习情况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因此,我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以考考你的激励语言来让学生自主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示学生注意后鼻音“堂、镜、访”以及多音字“调”的发音。
5、由多音字“调”引导学生找另外三个多音字,自然过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
(三)围绕“怎么玩”,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品词:
课标指出: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第三段中我抓住了“薄”和“厚”这一组反义词,有效的促进学生感悟到列文虎克伟大的细心和耐心。
2、品句:
训练学生说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这个环节设计,既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妙处,一举多得。
3、品读:
我两次让学生想象列文虎克当时心里会怎么想?这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贴近人物心灵,加深阅读体验,丰富读书感悟,读得更有感情。
(四)总结,交流感想
再次理清本课的故事脉络,并适时板书发明、发现两词, 真正理解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这就是他玩出的大名堂,加深印象。
(五)课堂练习:
练习写“拜、堂、镜、闲、待”等生字。
(六)课后活动
你在玩耍中得到了什么乐趣和收获?快说出来和大家共享吧!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