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本文共12篇,欢迎阅读分享。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甲】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_____

(2)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均用原文回答)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驱车(追赶)。(2)倒下。

2.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灵活对待敌方变化的策略。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4.(1)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

(2)①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②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意见;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意对即可)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3分)

(1) 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

(3) 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5)屋舍俨然 ( ) (6)悉如外人(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小题3: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2分)

大道: 大同:

小题4:[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5)整齐的'样子(6)全、都(意思对即给分)

小题1:(1)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并自得其乐。(意思符合即给分)

(2)所以人们不仅仅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

小题1: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理想中的社会

小题1: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小题1:试题分析:注意文言词汇的各种文言现象,如“与“这里是通假字,通“举”选拔;“俨然” “然”是形容词词尾,这里是整齐的样子;“属”应理解其一词多义现象,这里是“类”。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注意关键词和文言句式,这里应注意(1)“黄发”“垂髫”的借代义(2)“亲其亲”“子其子”的理解,这里第一个“亲”“子”是动词,是一种意动用法;第二个“亲”“子”是名词。

小题1:试题分析:“道”,这里是指儒家的政治理想,“大道”则是儒家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则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小题1:试题分析:两篇文章都反映了人们对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③踬:被东西绊倒。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题目:

1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⑴ 思有弗得( ) ⑵ 命童子取土平之( )

12.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 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

B. 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

C. 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

D. 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

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君子求学,贵在 (4分)

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答案

11.(1)得到,获得 (2)填平12.(4分)D (选C得2分) 13.(4分)C

归钺传

归有光

孝子钺(yuè),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母常喋 喋罪过,父提孝子,(后妻)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 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①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②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注释】①摈(bìn):抛弃,排斥。这里指被抛弃。②致:送达。

2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

(1)比 归 (2)孝子由是 失爱

(3)终身怡然 (4)弟寻 死

2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2)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27.从下面所列句子中,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或四字短语)概括出孝子归钺的品行。(2分)

(1)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

(2)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答案:

25.(1)等到 (2)因为这样,因此 (3)高兴地样子 (4)不久

26.(1)归钺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2)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

27.(1)忠孝仁义(以德报怨) (2)无怨无悔(默默奉孝,凡答“默默无闻、沉默寡言”之意者,不得分。)

(译文:孝子名讳归钺,字汝威。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个儿子,孝子从此失去父爱。后妻常常没完没了说归钺的过错,父亲拉住孝子,后妻总是索取大棍子给他说:“不要空手打,伤了你的力气。”因为家里贫穷,饭食不够充足,饭将煮熟,后妻就花言巧语数说孝子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他,于是后妻母子趁机饱吃一顿。孝子屡次遭到困扰,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父亲和继母一起说道:“有儿子不呆在家中,在外面作贼吗?”又用棍子打,屡次近于打死。正当孝子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父亲死去,后母只和他亲儿子居住,把孝子赶出门不见面。孝子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正德五年发生严重饥荒,继母不能养活自己,孝子前去,流泪哭泣恭敬地接她。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孝子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而自己有挨饿的脸色,弟弟不久死去,他一生和悦。嘉靖十一年,孝子归钺无病而死,孝子直至已老将死,但始终不说后母的事。

“借书一E①,还书一E”, 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书非天降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秘之,自示不广,人亦岂肯以未见者相假。杜暹家书,末自题云:“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鬻为不孝,可也;借为不孝,过也。然余手抄书,前后遗失亦多,未免往来于怀。因读唐子西《失茶具说》,释然不复芥蒂。其说曰:“吾家失茶具,戒妇勿求。妇曰:‘何也?’吾应之曰:‘彼窃者,必其所好也。心之所好,则思得之,惧吾靳之不予也而窃之,则斯人也,得其所好矣。得其所好则宝之,惧其泄而秘之,惧其坏而安置之,则是物也,得其所托矣。人得其所好,物得其所托,复何言哉!’妇曰‘嘻,是恶得不贫!”余亦云。

藏书

聚而必散,物理之常。父兄藏书,惟恐子弟不读;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笥,旋致蠹书之变。陈亚少卿藏书千卷 、名画一千余轴,晚年复得华亭双鹤,及怪石异花,作诗戒其后,曰:“满室图书杂典坟,华亭仙客岱云根②。他年若不和花卖,便是吾家好子孙。”亚死,悉归他人。

注:①E(chi):盛酒的器具。古人向人借书,以E盛酒为酬。②云根:深山高远云起之处。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自示不广

(2)是恶得不贫()

(3)聚而必散,物理之常()

(4)亚死,悉归他人()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必因人得之因噎废食B.鬻及借人为不孝爱屋及乌C.未免往来于怀毁于一旦D.作诗戒其后舍我其谁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1)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

(2)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箱,旋致蠹书之变。

小题4:作者引用《失茶具说》的作用是(2分)

小题5:“借书”“藏书”两则短文蕴含的共同道理是(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扩散

怎么

事物的道理

全部

小题2:C

小题3:(1)后来把“E”错成“痴”,就很失厚道的意味。(重点词:讹、殊、气象)

(2)即使读书没有什么成就,也要比让书烂在书箱里,很快招来被虫蛀坏的后果要好。(重点词:成、旋、省略介词“于”)

小题4:排解自己出借图书不能收回的郁闷

小题5:物尽其用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参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②睢阳③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⑤,内⑥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⑦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⑧我收之,今汝成立⑨,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⑩。

【注】①贫:缺少财物,贫困。悴:忧,忧愁。②依:寄居。③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笃:严重。⑤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⑥内:同“纳”,放入。⑦而:你。⑧俾:使。⑨成立:长大。 ⑩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会术者病笃 ( ) ②使人呼文正而告曰( )

③吾善炼水银为白金( ) ④不足以付 ( )

小题2:与所给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A.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B.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C.不以物喜(《岳阳楼记》)D.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即 以 其 方 与 所 成 白 金 一 斤 封 志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小题1范仲淹死后,后人在祭文中称誉他“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读了本文,你觉得范仲淹身上哪些品质值得后人垂范?(2分)参考答案:

小题1:①适逢②叫,派③擅长,善于④能够,值得

小题1:C (2分)

小题1:即 / 以 其 方 与 所 成 白 金 一 斤 / 封 志

小题1:⑴范仲淹正想推辞,术士已经气绝身亡。(2分)⑵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2分)

小题1:正直,不贪财。(2分)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会”这个字,就要注意其古今义。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A、来,B、如果,C、因为,D、用,例句中“以”的意思为“因为”,所以选“C”。

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之外,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以及一些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除了要注意到“方、绝、经纶、反”等关键词,有时还要补充冲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让语句通顺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中范仲淹“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来分析他的品质即可。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③踬:被东西绊倒。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题目:

1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⑴ 思有弗得( ) ⑵ 命童子取土平之( )

12.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 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

B. 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

C. 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

D. 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

13.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君子求学,贵在 (4分)

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答案

11.(1)得到,获得 (2)填平12.(4分)D (选C得2分) 13.(4分)C

文言文阅读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注]:釐:胙肉,祭过神的宝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举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护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可靠的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12、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3分)

A、合从缔交 B、流血漂橹 C、威振四海 D、赢粮而景从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致万乘之势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以致天下之士

C、然而成败异变 D、序八州而朝同列

然秦以区区之地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3分)

例句:席卷天下

A、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内立法度,务耕织

C、东割膏腴之地 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参考答案:

(二) 文言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

11( B) 12(B ) 13 (C ) 14 ( D )

15.(1)关中坚固,钢铁般的千里城防,是子孙万代称帝称王的基业。

(2)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文帝的宠爱(文帝最宠爱他),而且爱读书,(文帝)因此派贾谊担任他的老师。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罟不入洿池(细密的渔网)B.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子)C.谨庠序之教(古代的地方学校)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现)小题2:选出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斧斤以时入山林 挟飞仙以遨游 C.五亩之宅 句读之不知D.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君幸于赵王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中的“发”应为打开粮仓的意思。故答案选D。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B第一个“以”,介词,按照;第二个连词,表修饰。C第一个“之”,助词,的;第二个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D第一个“于”,介词,和;第二个介词,被。

赤壁赋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举酒属客 属:致意,引申为劝酒。B.纵一苇之所如 如:好像。

C.正襟危坐 危:端正。 D.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

B.侣鱼虾而友麋鹿 耳得之而为声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惟江上之清风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寄蜉蝣于天地

9.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10.翻译下列句子(5分)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分)

参考答案:

7.B(如:往)

8. C(结构助词的,A词尾/这样;B连词并列/承接D被/在)

9. D(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不当)

10. (1)向西可望见夏口,向东可望见武昌,山川环绕,草木茂盛,一片苍翠,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西东缭各0.5分,被动0.5分,句子整体通顺1分)

(2)何况我与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以麋鹿为友。(状语后置1分,侣友各0.5分)

比较阅读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

比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不可久居 ▲ 不可名状 ▲

斗折蛇行 ▲ 悉皆怪石 ▲

1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乃记之而去 B.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C.潭西南而望 而置州以来 D.为之怅然 佁然不动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

13.回答问题。(5分)

(1)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2分)

甲文: ▲

乙文: ▲

(2)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0.停留 说出 像北斗七星 都

11.D

12.(1)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2)岸边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

13.(1)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

(2)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儒林外史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中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了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瞪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着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节选自《儒林外史》)

1.用一个词语概括严监生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通过严监生的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其性格。

B.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

C.选文通过大侄子、二侄子、奶妇的反复询问,留下悬念,引起读者思考。

D.作者并未对严监生的性格作任何评论。

3.为什么严监生总不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的询问与判断都摇了头:第一次“摇”表示__________;第二次“摇”得狠是因为__________,第三次“摇”时眼闭着又表明__________。

5.章回小说往往在回与回之间留下悬念:上回结尾写“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下回开头写“上回书说到……”。若把选文分成两回,从谁的话处断开为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吝啬。

2.A

3.因为“那盏灯里点着两茎灯革,不放心,浪费了油”。

4.大侄子推测错误 二侄子不仅推测错误而且涉及敏感的银子 奶妈推测错误而又体力难支

5.从赵氏的话处断开为好。因为此处是谜底即将揭开之处,断在此处,能给读者留下悬念。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语句, 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