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 文档
- 2024-08-23
- 110热度
- 0评论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物理教案-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本文共14篇,希望能帮助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实验能力
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密度的公式以及学习过的知识,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
根据测量出的质量、体积值,运用所学知识求出物质的密度.
德育目标
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实验时,各种仪器应按合理位置摆放,实验结束后,应整理仪器并归位放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爱护学习环境的教育,保证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美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的安排,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它们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
教法建议
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分析与说明
1.关于实验原理
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办法和仪器来测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2.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物体体积的仪器.
(2)知道量筒的构造,学会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认识“ml”表示“毫升”,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
(5)用量筒(杯)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液法.
在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时,两次的.测量应让同组的两个同学各测一次.如果分组仪器全部是量筒,应给教师准备一个量杯,让学生看到实物.观察量筒时,可就观察问题提问练习.在视线和凹面相平时,教师应做一个示范动作.滴管是学生第一次使用,也应讲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从量筒中取出液体时应怎样做,让学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学生示范一下.测出的水的体积不要倒回烧杯中,做下一个实验时用.
3.关于实验的操作
(1)在测固体的体积时,要让学生弄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数据表中,再求出石块的体积和密度.
测固体密度最好用烧锅炉的焦炭,选一些大小形状均合适的(体积最好在20~40cm3之间),事先要蘸上腊,以防吸水.如果用石块,一定要求学生用细线栓牢,否则极易砸坏量筒.要讲清用排液法测体积的做法和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第一,这种物质不能溶于这种液体,若溶于这种液体就要换用其他的液体或想其他的解决办法.第二,这种物质不能吸收这种液体,若吸收也需要换成其它的液体.因此排液法不是万能的.
(2)测盐水的密度时,要让学生明白盐水的质量是怎样得到的,需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在数据表中,最后求出盐水密度.
测盐水的密度中盐水一定要饱和溶液.如果天平不够精确,系统误差较大,则应考虑换用其他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等
4.整个实验过程可有三种处理方法
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可采用一个实验一个实验领着做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实验过程容易控制,但不易于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进度会受些影响.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班级可采取先做实验1.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然后把以下的实验要求、步骤讲清楚,让各组再进行以下的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加强个别指导.特别要对实验能力较差的组给予更多的关注,防止这些同学的实验走过场.为此也就有了第三种方法:在实验课前可先培养几名学生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当教师的小助手,重点帮助一些实验有困难的同学.
5.实验进度的安排
因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水平不同,所以实验进度就不平衡.对实验进度快的组除了加强检查他们的操作与数据外,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实验机会,为此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蜡块,让进度快的组测一下蜡块的密度.对进度慢的组,可把这一问题作为思考题,把实验过程写在实验报告上.
6.实验报告
关于实验报告,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写.应有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包括数量和规格)、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还应有实验日期和同组人.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可统一印制实验报告纸,发给学生使用.实验记录的表格最好让学生参照教材自己设计,教师在这方面也应给予一定的指导.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具教具准备
量筒(或量杯)、石块(或烧锅炉的焦炭)、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
四、教学过程 设计
(一)新课引入
复习密度的知识,请同学们用中文表述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认识到,只要知道了某一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
(二)新课教学
以上我们分析了根据 ,只要我们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用什么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用天平可以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可以测物体的体积.
如果是一个规则物体除了用量筒可以测量它的体积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
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
今天我们这个实验是要求同学们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根据以上的分析,请同学们谈一下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这个实验的原理就是密度的公式
我们今天的实验是要测定金属块和盐水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除了被测物体、天平、砝码和量筒外,还需要什么物品.
还需要清水、细线以及装清水和盐水的烧杯.
请同学们写出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中需要记录和需要计算的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式补充修正,并随时将学生回答的正确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如下内容:
1.测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3).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并把测得的水的体积值填入表格中.
(4).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没入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5).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填入表格.
(6).计算出金属块密度,填入表格.
表格设计
石块的质量
m(g)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
请同学们写出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学生基本写完后,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设计的内容,教师随时把正确内容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
2.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平衡,(这里向同学说明一下,测金属块的密度完成后,只要天平没动,可以不再调节,但如果作为一个独立实验必须有这一步)
(2)在烧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并将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它的体积,并将测量值填入表格.
(4)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将测量值填入表格.
(5)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记入表格.
(6)求出盐水密度记入表格
表格设计
烧杯和盐水的质量
(g)
烧杯和杯内剩余
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盐水的密度
以上内容一定要求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完成.
教师询问同学是否还有问题,然后宣布开始实验.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将仪器整理好,并按原来位置放好,然后讨论课后“想想议议”.要求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进行的实验综合了许多前边的知识,对于同学们复习巩固前边学习的内容,对于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会有很大帮助.测定物体密度的方法不仅这一种,今后我们还将深入地学习.密度知识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同我们后面将学到的许多知识有必然的联系,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好这部分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学有余力的班级教师可适当介绍一些有关密度计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探究活动
【课题】物质的特性和属性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流程】
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从学校数据库或网上收集有关物质属性的信息.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3、发现新问题.
(一)教学目的
1、较熟练地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2、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量筒、量杯、小黑板(抄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
学生实验用具: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
教师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用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
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教师说明,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课前已画在作业本上的表中。教师请一学生将他的测量结果填在小黑板的表1中。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1中的数据是否合理,纠正发生的错误。
4、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1)该实验测盐水质量的方法与本章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液体的质量,在测体积时没有残留的液体在杯内,能减小测量的误差。(2)为了计算方便,盐水的体积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填在作业本上的实验表格中。教师请一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入小黑板表2内。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2的数据是否合理,及时纠正错误。
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
5、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三、布置作业:课本上的小实验:“自制量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实验能力
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密度的公式以及学习过的知识,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
根据测量出的质量、体积值,运用所学知识求出物质的密度.
德育目标
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实验时,各种仪器应按合理位置摆放,实验结束后,应整理仪器并归位放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爱护学习环境的教育,保证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美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的安排,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它们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
教法建议
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分析与说明
1.关于实验原理
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办法和仪器来测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2.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物体体积的仪器.
(2)知道量筒的构造,学会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认识“ml”表示“毫升”,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
(5)用量筒(杯)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液法.
在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时,两次的测量应让同组的两个同学各测一次.如果分组仪器全部是量筒,应给教师准备一个量杯,让学生看到实物.观察量筒时,可就观察问题提问练习.在视线和凹面相平时,教师应做一个示范动作.滴管是学生第一次使用,也应讲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从量筒中取出液体时应怎样做,让学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学生示范一下.测出的水的体积不要倒回烧杯中,做下一个实验时用.
3.关于实验的操作
(1)在测固体的体积时,要让学生弄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数据表中,再求出石块的体积和密度.
测固体密度最好用烧锅炉的焦炭,选一些大小形状均合适的(体积最好在20~40cm3之间),事先要蘸上腊,以防吸水.如果用石块,一定要求学生用细线栓牢,否则极易砸坏量筒.要讲清用排液法测体积的做法和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第一,这种物质不能溶于这种液体,若溶于这种液体就要换用其他的液体或想其他的解决办法.第二,这种物质不能吸收这种液体,若吸收也需要换成其它的液体.因此排液法不是万能的.
(2)测盐水的密度时,要让学生明白盐水的质量是怎样得到的,需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在数据表中,最后求出盐水密度.
测盐水的密度中盐水一定要饱和溶液.如果天平不够精确,系统误差较大,则应考虑换用其他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等
4.整个实验过程可有三种处理方法
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可采用一个实验一个实验领着做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实验过程容易控制,但不易于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进度会受些影响.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班级可采取先做实验1.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然后把以下的实验要求、步骤讲清楚,让各组再进行以下的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加强个别指导.特别要对实验能力较差的组给予更多的关注,防止这些同学的实验走过场.为此也就有了第三种方法:在实验课前可先培养几名学生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当教师的小助手,重点帮助一些实验有困难的同学.
5.实验进度的安排
因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水平不同,所以实验进度就不平衡.对实验进度快的组除了加强检查他们的操作与数据外,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实验机会,为此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蜡块,让进度快的组测一下蜡块的密度.对进度慢的组,可把这一问题作为思考题,把实验过程写在实验报告上.
6.实验报告
关于实验报告,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写.应有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包括数量和规格)、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还应有实验日期和同组人.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可统一印制实验报告纸,发给学生使用.实验记录的表格最好让学生参照教材自己设计,教师在这方面也应给予一定的指导.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具教具准备
量筒(或量杯)、石块(或烧锅炉的焦炭)、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复习密度的知识,请同学们用中文表述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认识到,只要知道了某一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
(二)新课教学
以上我们分析了根据 ,只要我们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用什么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用天平可以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可以测物体的体积.
如果是一个规则物体除了用量筒可以测量它的体积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
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
根据以上的分析,请同学们谈一下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这个实验的原理就是密度的公式
我们今天的实验是要测定金属块和盐水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除了被测物体、天平、砝码和量筒外,还需要什么物品.
还需要清水、细线以及装清水和盐水的烧杯.
请同学们写出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中需要记录和需要计算的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式补充修正,并随时将学生回答的正确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如下内容:
1.测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3).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并把测得的水的体积值填入表格中.
(4).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没入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5).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填入表格.
(6).计算出金属块密度,填入表格.
表格设计
石块的质量
m(g)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
请同学们写出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学生基本写完后,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设计的内容,教师随时把正确内容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
2.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平衡,(这里向同学说明一下,测金属块的密度完成后,只要天平没动,可以不再调节,但如果作为一个独立实验必须有这一步)
(2)在烧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并将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它的体积,并将测量值填入表格.
(4)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将测量值填入表格.
(5)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记入表格.
(6)求出盐水密度记入表格
表格设计
烧杯和盐水的质量
(g)
烧杯和杯内剩余
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盐水的密度
以上内容一定要求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完成.
教师询问同学是否还有问题,然后宣布开始实验.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将仪器整理好,并按原来位置放好,然后讨论课后“想想议议”.要求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进行的实验综合了许多前边的知识,对于同学们复习巩固前边学习的内容,对于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会有很大帮助.测定物体密度的方法不仅这一种,今后我们还将深入地学习.密度知识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同我们后面将学到的许多知识有必然的联系,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好这部分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学有余力的班级教师可适当介绍一些有关密度计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探究活动
【课题】物质的特性和属性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流程】
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从学校数据库或网上收集有关物质属性的信息.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3、发现新问题.
(一)教学目的
1.较熟练地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2.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量筒、量杯、小黑板(抄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
学生实验用具: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
教师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用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
(板书: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
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教师说明,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L=1c3.
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课前已画在作业本上的表中.教师请一学生将他的测量结果填在小黑板的表1中.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1中的数据是否合理,纠正发生的错误.
4.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1)该实验测盐水质量的方法与本章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液体的质量,在测体积时没有残留的液体在杯内,能减小测量的误差.(2)为了计算方便,盐水的体积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填在作业本上的实验表格中.教师请一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入小黑板表2内.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2的数据是否合理,及时纠正错误.
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
5.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三、布置作业:课本上的小实验:“自制量筒”’.
注:文中课本指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教学难点
读量筒的刻度值.
教具
教师用:投影仪、量筒、量杯.
学生用:量筒、盛有盐水的烧杯、盛有清水的烧杯、细长石块、细线一根、托盘天平、法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书中84页给出了20多种常见的不同状态物质的密度值,它是前人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来的.在学习了密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提问:1.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2.要测出某一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物质的哪些量?(结合测定石块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加以说明)
设疑:用什么仪器来测定盐水的体积和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呢?
解疑: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指出它们都是测液体体积的仪器.
板书:1.量筒和量杯
用途:测液体的体积.
教师利用投影片,介绍量筒和量杯刻度线的区别.量筒的内径粗细均匀,简身上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均匀的.量杯的内径粗细不均匀,且上粗下细,所以,杯身上刻度线越靠近杯口间距越小.
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桌上的量筒进行观察:
(l)量筒上刻度的单位;量筒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说明ml是毫升,1毫升=1厘米3)
(2)向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清水(不超过最大刻度),观察水面是凹形的还是凸形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明确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板书:使用:(1)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以凹形底部为准.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
教师利用投影片,让学生进行读数练习.(读三四个值即可)
板书: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看书P83的图7―7.要让学生说出图中Vl,V2,V各是谁的体积.
板书:2.学生实验,测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
实验前,教师应强调三点:
(1)实验要按书中设计的步骤进行.
(2)使用天平前应先对天平进行调节.
(3)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1和表2中.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检查并指导学生实验、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
(1)能否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托盘天平.
(2)能否正确地使用量筒.注意纠正读值时的错误.
(3)能否正确地选择数据表中的数值,计算出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完毕,请实验做得较好的两个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数据填入黑板上事先画好的表播内.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两个实验小组,在实验时测出的石块的质量、体积虽然不同,但算出的密度值基本相同,这恰好能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是相同的.
(2)某位同学想出了测盐水密度的另一种方法: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盐水、再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其质量,最后就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请你从实验时所用器材的多少及实验误差大小这两个方面,将这位同学的做法与我们实验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我们的做法有何优点?(可少用一个烧杯,误差小)
(3)讨论书中P83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课学小结:
(二)布置作业
自制一个量筒,制作方法见书P88.
【评析】
在这个实验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水弄到桌面上,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今后做有关液体方面的实验和化学实验是有益的.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相关资源 加到收藏夹 添加相关资源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
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教师说明,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课前已画在作业 本上的表中.教师请一学生将他的测量结果填在小黑板的表1中.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1中的数据是否合理,纠正发生的错误.
4.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1)该实验测盐水质量的方法与本章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液体的质量,在测体积时没有残留的液体在杯内,能减小测量的误差.(2)为了计算方便,盐水的体积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填在作业 本上的实验表格中.教师请一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入小黑板表2内.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2的数据是否合理,及时纠正错误.
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
5.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三、布置作业 :课本上的小实验:“自制量筒”’.
注:文中课本指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量筒、量杯、小黑板(抄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
学生实验用具: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
教师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用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
第五节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习题一
一、是非题
1.物质密度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 ( )
2.一杯水倒掉一半,水的密度也会减小一半. ( )
3.同一种物质的密度用千克/分米3和克/厘米3作单位数值是一样的. ( )
4.把糖溶解在水中,这液体质量变大,密度不变. ( )
5.把糖溶解在水中,这溶液质量变大,密度也变大. ( )
6.在液体中,水的.密度最大. ( )
二、填充题
l.用实验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由这种物质组成物体的______和______,然后根据公式ρ=______求出密度.
2.用实验法测正方体的金属块的密度时,应该用______测出其边长,按公式______计算出体积,用______测出其______,再按公式______计算它的密度.
三、实验题
l.把测定液体密度要进行的步骤序号按实验的合理顺序排列起来,并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求出液体的质量,计算液体的密度;
B.测定玻璃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C.测定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玻璃杯的质量;
E.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F.将液体倒入玻璃杯中.
2.测定某金属块密度实验.
(l)把下面的实验步骤序号按实验的合理顺序排列起来,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记下铜块全部浸入水中时量筒里水面的刻度值;
B.在量筒内倒入一定体积的水,并记下水面的刻度值;
C.计算金属块的体积和密度;
D.用天平测出该金属块的质量.
(2)图55-1所示的是测金属块的密度所用的仪器及实验情况,根据图中实验结果,在下列表格中填上数据并求出密度.
一、1.× 2.× 3.√ 4.× 5.√ 6.×
三、1.ECDFBA 2.(1)DBAC (2)180,30,50,20,9×103千克/米3
第四节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习题二
一、是非题
1.发生热膨胀时,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 )
2.热膨胀程度气体最大,当升高温度一定时,气体的密度变化最大. ( )
3.实心铁球体积要比同质量的空心铁球体积小,但铁的密度却是一样的. ( )
4.一瓶子能装1千克水,也一定能装l千克的煤油(煤油的密度比水小). ( )
5.测固体的`体积只能用量筒和量杯. ( )
6.测有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出长度,再用公式进行计算. ( )
二、选择题
1.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下列步骤中错误的一步是[ ]
A.用天平测出玻璃杯的质量m1
B.往玻璃内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C.用量筒测出玻璃杯中液体的体积V
D.用公式P一天求出盐水的密度.
2.利用天平和密度表,不用刻度尺求已知面积为S的小铜板厚度的实验步骤如下,其中错误的一步是 [ ]
A.用天平测出小铜板的质量
三、实验题
为了测定不沉入水中的石蜡M的密度,将铁块N与石蜡用细绳相连,并把它们放入盛水的量筒中进行实验,如图55―2所示,以下所列为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出铁块N的质量;
B.用天平测出石蜡M的质量;
C.用天平测出石蜡M和铁块N的总质量;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E.读出水面刻度;
F.只把铁块浸没在水中时,读出水面的刻度;
G.将铁块和石蜡全部浸没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
(1)根据实验要求,上面不必要的测量步骤是______.
(2)某同学不用铁块,用图55―3(a)、(b)所示的方法把石蜡压入水中,图(a)用的是一根细铁丝,图(b)用的是一根粗的试管,你认为哪一个方法好一些?理由是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调节天平,会测出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正确地记录测量值.
2.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会正确地观察和读数.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最小称量,观察砝码(每个砝码的质量以及盒内砝码组成)
对比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区别,观察量筒和量杯上标有的单位,它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小格表示的体积是多少?
2.培养实验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
通过天平的使用,使学生提高对平衡美、对称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主要目的是练习使用天平称质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的技能,同时,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对于称固体的质量.教材中之所以选择三个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让学生称量,是为了与下一节内容衔接,为学习密度知识作准备.
教法建议
本节是实验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应以实验法为主.
教学设计示例
一、本节重点、难点分析
1.天平的使用
上节课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天平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但是由于天平是比较精密的仪器,而且又较难掌握,因此本节课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进行规范操作上.
在天平调节前,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未经调节的天平是不平衡的,称出的质量也不准确,因此必须事先将天平调平衡,在天平调节环节中,边讲解、边示范、边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调节天平中应要求学生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观察游码和标尺,认识最小称量值,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3)观察天平初始状态,确定调节螺母的移动方向;(4)进行调节,判断是否平衡,再调节,直至平衡.
天平一旦调节平衡就不能再移动位置,否则应重新调节,这个问题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使用前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量筒,观察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弄清量筒(杯)的单位,并找到它标在仪器上的位置.
(2)弄清量筒(杯)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
(3)测量时应把量筒(杯)放在水平台面上.
(4)观察时,液面如果是凹形的应以凹形液面底部为准,若是凸形的,要以凸形液面顶部为准,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
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墨水瓶、木块、铁块、铝块、幻灯片、投影仪、视频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认真观察天平(复习),认真观察量筒和量杯,首先是整体观察,观察它们的构造,然后对比观察,观察它们构造的不同点,最后细致观察,观察它们上面标有的单位,观察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
2.实验:测量固体的质量.
3.实验:测量一定体积的液体的质量.
4.讨论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
5.讨论测一张邮票质量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设计示例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叫物体的`质量?它的单位是什么?
2.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仪器是什么?
3.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最后落实到实验课主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方案二:教师将一些邮票、丝线、大头针、食用油实物展示给学生(也可展示图片),提问“如何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一卷丝线的质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一勺食用油的质量是多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练习天平的调节
(教师可将幻灯片投影到屏幕上,或使用视频,演示天平的调节.)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向学生指明 :放天平时,要合理安排实验中各种仪器在桌面上的合理布局,仪器的摆放位置应便于操作,实验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天平,否则需要重新调节.
指导学生观察游码、标尺,认识最小刻度值,并把游码拨到零刻线的位置.
把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观察一下指针偏向哪边,确定螺母的调节方向,再调节.
学生练习调节天平,教师巡视指导.
调节天平的操作结束后,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在调节天平过程中,若指针偏向标尺右侧,就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左端旋动,若指针偏向标尺左侧,则需将平衡螺母向右侧旋动.
明确:所谓天平的平衡,就是调节横梁螺母观察天平指针的摆动是否相对分度盘中间位置静止或等幅摆动.
2.实验:练习使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提问: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被测物体应放在哪个盘里?砝码应放在哪个盘里?用什么方法拿取砝码?
明确: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是一个通过调节天平先让天平平衡,而当在左盘里放入被测物体时又破坏了这个平衡,再通过加减右盘中的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数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放入被测物体后,使天平再次达到平衡的过程中只允许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决不允许再旋动平衡螺母.
引导学生设计测固体质量的记录表格
长方木块(g)
长方铝块(g)
长方铁块(g)
学生测量开始,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学生实验时,要爱护仪器,小心谨慎地操作,认真进行测量,细心真实地记录测量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实验: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
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时往往需要称一定体积的液体的质量.这时就需要我们测出液体的体积,测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或者量杯,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量筒和量杯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1)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教师利用实物介绍什么是量筒,什么是量杯,然后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构造,并指出其相 同点和不同点.
请同学说一下量筒和量杯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它们上边都有刻度,每隔一定数量的小刻度就有一个大刻度,上边标着数值,最上边标有字母ml.老师讲解“ml表示毫升,1毫升是1立方厘米”.
由学生归纳总结量筒和量杯的不同点.
这时教师用投影仪打出量筒和量杯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应做成复合片,可以复合不同的液面,复合人观察时的视线),以强化学生对量筒(杯)的认识.并请学生说出投影幕布上所显示的量筒、量杯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值.
请同学们往量筒中倒一些水,观察液面形状,使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应注意:
①液面的形状是凹形的.
②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 要以凹形水面底部为准,视线要与凹形水面底部相平.
③要把量筒(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如果量筒中装入水银,则液面是凸起的,观察时应以凸形液面顶部为准.
教师打开投影仪,用复合片显示几个不同位置的液面,让学生练习读数(包括凸形)
(2)测量液体的质量
在教师指导下启发学生认识用减液法测一定体积的液体质量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①在烧杯内倒入一定量的液体(体积数应大于要求测的液体体积),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设它为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使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达到要求的体积值,比如100ml.
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烧杯内剩下的液体的质量,设它为
④100ml液体的质量就等于 减
(3)引导学生设计用天平测液体质量的记录表格
空烧杯的质量(g)
烧杯和水的质量(g)
水的质量(g)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把桌子上的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并摆放整齐.
(三)总结、扩展
请同学们回答“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指出我们无法直接用天平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但我们可以称出若干张相同邮票的总质量,用质量数除以张数就是一张邮票的质量.
介绍“累积法”.
学习长度测量时,测一张纸的厚度使用的方法和测一张邮票的质量的方法是相同的.虽然一个是测物体质量,一个是测长度,但思路一样,都是用累积的方法.
提问“今天的实验中称的木块、铁块、铝块,体积大小是相同的,但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水、酒精的体积都是100ml,但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从测量值可以看出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回去考虑.”为下一节课“密度”的教学打下伏笔.
探究活动
质量测量精确度
【课题】调查质量测量的精确度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各种质量的测量工具的不同场合下使用其精确度,例如托盘天平测量中药的质量、物理天平测量金的质量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自制测量工具――天平
【课题】自制测量工具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可选择各种方便易找的材料制作天平,与实际天平对照,努力改进,提高精确度.
【备注】
1、写出制作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