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 文档
- 2024-08-15
- 116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下元节是什么节日,本文共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祭祀祖先。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下元节的来历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应该注意的事项
准备礼节
根据传统的民间风俗,下元节这一天还要祭下元水官,祈祷消解困厄。如果是家中进行祭下元水官的活动,除了准备好相关的祭品,而且要在在正厅下、几案旁等处悬挂提灯。这个过程中,在垫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礼等礼节。
祭祀注意
下元节是个祭祖的日子,这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敬重,归于一种精神上的寄予。但凡是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干净,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传达给亡人。
寺庙礼仪
下元节也是道的修斋日之一,如果打算去寺庙祭拜,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礼仪、禁忌。例如说在穿着上一定要朴素、庄重、清净,穿着不要过于奇异,也不可过分暴露。
水色活动
在下元节这天很多地方会进行“水色”等活动,也就是在户外祭下元水官。在古时候人们会穿着汉服乘彩船巡游,一般船上会摆放祭品,置备乐器,悬挂灯笼。在月亮出来的时候,依次进行祭下元水官,并向下元水官诉说生活的苦厄与烦恼。
主要对象
水官大帝禹是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记录众生功过之条。下元节传说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在这一天会下凡为民解厄。所以下元节祭祀的主要对象为:身体不适者(可以出行的)、遭遇变故的困厄者、遭遇变故的去世的亲友等等。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丶“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和“十月朔”的区别
有些人认为下元节就是“十月朔”,其实它们是不同的节日。权威工具书《辞海》《辞源》“下元”条释:“节日名。旧俗以阴历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十月朔是十月初一日,下元节是十月十五日,两者不在一天。对下元节的特别重视,始于崇奉道教的'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二:“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庚辰,诏自今下元节宜如上元,并赐休假三日,着于令。”《宋史》卷一一三:“太平兴国二年七月中元节,御东角楼观灯,赐从官宴饮。五年十月下元节,依中元例,张灯三夜。”
“下元节”出于道教,是水官解厄的日子。下元水官全称“五气三品解厄水官”,总管九江四渎、三河五海、十二溪真圣神君,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记录众生功过之条。每年十月十五日,水官考籍,按照众生善恶功过,随福受报,随孽转形。道观此日设斋建醮,禳解厄难,超度亡人。“十月朔”是十月初一日,这个风行各地“送寒衣”的祭祀先人日起源颇早。十月初一本是秋收冬藏的一个时间节点,节日的产生当与先民的农事与信仰有关。文献较早可见南朝宗懔《荆楚风土记》。
由于“下元节”与“十月朔”相距甚近,都在十月,而且节俗都以祭祀为主,与鬼有关,民间难以区分清楚,所以到后来出现一些地方文献将二者混淆为一的情况,如1930年版《崇明县志》卷四:十月朔,为下元,县官祭厉如清明。1993年版《镇江市志》:“(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为下元节,俗称十月朝”。
中国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祭祀祖先。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下元节民间应如何过
1、家中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
沐浴后,着合适的服饰,在洒扫干净的家中摆好几案,上面放上鱼肉、水果为祭品,略备祭酒。在下元之夜,焚香、祭酒,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如家中有院落,在月出之后于院中进行更好。祭拜时,可根据被纪念者的身份采用适当的礼节。
2、家中祭下元水官,祈祷消解困厄,生活更加舒心顺意
在同一副几案上进行就可以了。纪念完祖先之后,再次焚香、祭酒,向下元水官诉说生活的苦厄与烦恼,求祈生命之路更加安详顺意。这个过程中,在垫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礼等礼节。为了营造节日氛围,可以在正厅下、几案旁等处悬挂提灯(一般的灯笼即可,灯笼色调应庄重平和)
3、参观道的文化场所,参与有关的节日活动
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如果本地有道观等道教文化场所,可着前述服饰前往。在道观中观看和参与有关的节日文化活动,了解道教文化知识。可举家前往。
4、参加各地大禹纪念场所的祭祀活动
禹的纪念场所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陵、庙、碑等很多,可根据各地实际,参加这些场所举行的祭祀禹的各种文化活动。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丶“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苦厄,而信仰道教的那些古代人民,或者说,虽不信仰却对其文化内涵有一定程度认同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与人生的安详。
有些人认为下元节就是“十月朔”,其实它们是不同的节日。权威工具书《辞海》《辞源》“下元”条释:“节日名。旧俗以阴历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十月朔是十月初一日,下元节是十月十五日,两者不在一天。对下元节的特别重视,始于崇奉道教的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二:“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庚辰,诏自今下元节宜如上元,并赐休假三日,着于令。”《宋史》卷一一三:“太平兴国二年七月中元节,御东角楼观灯,赐从官宴饮。五年十月下元节,依中元例,张灯三夜。”
“下元节”出于道教,是水官解厄的日子。下元水官全称“五气三品解厄水官”,总管九江四渎、三河五海、十二溪真圣神君,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记录众生功过之条。每年十月十五日,水官考籍,按照众生善恶功过,随福受报,随孽转形。道观此日设斋建醮,禳解厄难,超度亡人。“十月朔”是十月初一日,这个风行各地“送寒衣”的祭祀先人日起源颇早。十月初一本是秋收冬藏的一个时间节点,节日的产生当与先民的农事与信仰有关。文献较早可见南朝宗懔《荆楚风土记》。
由于“下元节”与“十月朔”相距甚近,都在十月,而且节俗都以祭祀为主,与鬼有关,民间难以区分清楚,所以到后来出现一些地方文献将二者混淆为一的情况,如1930年版《崇明县志》卷四:十月朔,为下元,县官祭厉如清明。1993年版《镇江市志》:“(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为下元节,俗称十月朝”。
祭祀祖先
农历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祭祀祖先。下元节的起源与道有关。道中有三位官员,如天官、地官、水官。这三个官方机构的出生日期分别是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原节”和“下元节”。
在下元节这一天,道观和寺庙被祭祀死者。另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天,民间有工匠祭祀炉神的习俗,炉神是皇帝,很可能来源于道的炉炼术。
农历十月十五被称作下元节,祭祀祖先的“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诞”、“下元水官节”。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而“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三官大帝又被分别对应于尧、舜、禹,所以,下元水官也就是因治水而闻名的大禹王。
下元节在古籍中也有所记载。《中华风俗志》有云:“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后来演变为民间祭祀祖先、追念先人的日子。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苦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因此,在下元节这天,人们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与人生的安详。
下元日、下元、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诞、下元水官节
下元节习俗活动
1、祭祀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
2、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3、莆仙民间祭亡灵
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关于下元节的记载
《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
下元节文学记述
《下元日诣会庆节所道场,呈余处恭尚书》杨万里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
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
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
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陆游
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
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
《沁园春》无名氏(宋)
冰壑平生,如伯伦狂,似希乐豪。喜欢书不用、菊茶明眼,登山不倩、藜杖扶腰。
豆粥萍虀,鱠羹鳞脯,湖海人常折简招。谁云老,有满怀风月,藏在诗瓢。
凌晨向鹄冲霄。道昴宿于今又应萧。记垂弧令节,恰当后日,下元好景,正属前朝。
冷胆如天,刚肠如剑,须把千杯寿酒浇。那堪更,是梅花时月,烂熳溪桥。
《鄱湖渔歌下元节五八初度》
虚龄称甲子,初度值霜天。
沧海帆方满,瑶池月正圆。
逍遥知鹤性,淡泊占松年。
可望期颐酒,霞杯醉寿筵。
一、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下元节,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二、下元节的习俗
1、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2、道教专门场所的有关活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3、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
4、做糍粑等食俗: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
5、家中拜祭下元水官: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著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
6、“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三、下元节吃什么
1、米果
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俗称“五谷主生”(也称“五谷母生”)。潮汕地区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象征农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
“五谷主偶像”是用米粉加开水搓捏,做成像古代人那样头盘发髻,有眉目嘴鼻和耳朵,身缀以豆、麦的人形状,除了个别做技艺较高,有包以少量的馅料外,一般是没有包馅料的。
“尖担”状的米果也是用米粉加开水揉搓成皮的,不过要将皮捏成圆饼形,且要包上适量的馅料,再将圆饼形的?皮对折成为半圆形,并在其边缘抹上水,用手指将半圆的边缘捏紧,使其粘贴后,才可在中间处捏下去,捏成像“尖担”一样的形状。
“粟穗”状既可用米粉加开水,并配以煮八成熟的黄豆,或花生米、乌豆及盐等佐料,搓捏成柔块,再做成谷穗状;也可用?皮料直接搓捏成像谷穗般的形状,再在其上面缀以煮熟的上述豆类。这些与其它年节所做的不同,均不用印模,而是用手捏制而成。
2、麻腐包子
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农村常做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类食品,谓“做完冬”。有些地方有打醮祀神演戏之俗。
吃麻腐包子,据说这是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下元节这天,各家再忙都要抽时间点麻腐。
麻腐的制做方法是将麻籽碾细,用水搅拌成糊状,以箩过滤去皮,掺上黄米煎熬成稠糊状即成麻腐。以麻腐拌萝卜或洋芋、葫芦为馅,蒸成麻腐包子或饺子,这种素食包子具有油香细软的自然口味。
3、糍粑
客家农村有句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下元节这一天,有些地方有做糍粑等食俗。取上等糯谷,最好是壳薄质软的红谷糯,经加工成白净的糯米。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进木甑里蒸糯米饭,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因此,客家人叫“打糍粑”。
糍粑的食用方法很多,佐料也很讲究,有炒豆香末、有芝麻香末,也有用红糖和白糖做佐料的。糍粑可用油煎炸,也可用炭烤,还可用微波炉加热。
吃糍粑最过瘾的吃法就是吃烤糍粑,冬日的山区阴寒潮湿,为了取暖,一般人家都会燃起火炉,大伙围坐一团。将糍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糍粑在炭火中渐渐鼓胀,叽叽作响,表皮微微隆起后像个大包子。此时将表皮弄破,会有一股白气腾出,用口撕咬外酥内软外黄里白,似一个“金包银”的糍粑拿在手里软乎乎的,但千万要注意避免烫了口舌。
4、芋仔包
十月十五下元节,农村常做芋子包。民间有句俗语,“吃上芋子包,包银包金包发财”,说的就是芋子包。客家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外表呈纺锤形,由芋子或马铃薯作为主料,馅料相当丰富。
芋子包就是将芋头捣成芋泥后,加适量木薯粉做包子皮包成的一种包子,内馅为瘦猪肉、香菇、冬笋(或笋干)丝、虾仁、箩卜丝、葱白等。待皮薄滑嫩的芋子包出锅摆盘后,放入麻油、猪油等调料,立刻满屋香气四溢。
芋头又称芋艿,味甘,性平,能益脾胃,但每次不宜多食,且腹胀气滞者不宜食用。芋头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素,其块茎中的淀粉含量达70%,口感特别绵软。正如农谚所言:“番薯芋头半年粮”,芋头被视为“农家最重之蔬”,它既可当蔬菜,又可当粮食。
20下元节是什么节日呢:中国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祭祀祖先。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下元节民间应如何过
1、家中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
沐浴后,着合适的服饰,在洒扫干净的家中摆好几案,上面放上鱼肉、水果为祭品,略备祭酒。在下元之夜,焚香、祭酒,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如家中有院落,在月出之后于院中进行更好。祭拜时,可根据被纪念者的身份采用适当的礼节。
2、家中祭下元水官,祈祷消解困厄,生活更加舒心顺意
在同一副几案上进行就可以了。纪念完祖先之后,再次焚香、祭酒,向下元水官诉说生活的苦厄与烦恼,求祈生命之路更加安详顺意。这个过程中,在垫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礼等礼节。为了营造节日氛围,可以在正厅下、几案旁等处悬挂提灯(一般的灯笼即可,灯笼色调应庄重平和)
3、参观道的文化场所,参与有关的节日活动
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如果本地有道观等道教文化场所,可着前述服饰前往。在道观中观看和参与有关的节日文化活动,了解道教文化知识。可举家前往。
4、参加各地大禹纪念场所的祭祀活动
禹的纪念场所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陵、庙、碑等很多,可根据各地实际,参加这些场所举行的祭祀禹的各种文化活动。
农历十月十五有什么习俗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当中的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
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莆仙民间
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别称为“下元日”,据说是纪念水官的日子,和历史人物夏禹治水有关。例如今年就在公历的11月9日星期五,农历十月十五。
当天宜搬家、结婚、领证、出行、上梁、旅游、入学,忌装修、开业、入宅、开工、动土、订婚、安葬等,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行程。
2021下元节是哪一天
通常是在农历的十月十五,对照日历可知,是在公历的11月19日星期五。
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行程,下面例举当天的宜忌提供给各位参考:宜搬家、结婚、领证、出行、上梁、旅游、入学,忌装修、开业、入宅、开工、动土、订婚、安葬等等。如果有不适合的事项,建议再选择一个吉日进行,这样才能更加顺利。
下元节有哪些习俗
①分享美食:人们会提前准备很多好吃的,有莲藕、墨鱼、芋包子,同时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例如糍粑、蒸麻腐包子等,邻里之间会互相赠送。
②修斋设醮:主要是和道家有关的,据说有三种分类,一设供斋,二节食斋,三心斋。
③祭祖:很多人会穿上汉服参加相关的仪式,主要是祭祀祖先,纪念贤人,由于参与者数量诸多,故场面十分庄重盛大。
④烧纸钱:也叫“金银包”,民间通常会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然后焚化,据说这样就能送到祖先的手中。
下元节吃什么食物最好
①莲藕:这种应季的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吃了营养又健康,有利于去除秋燥。
②麻腐包子:属于下元节的传统食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祭祀完还会送给邻居好友等。
③豆腐炒菜:指的是用新谷磨糯米粉做的薄煎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然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
④芋包子:由芋头或马铃薯作为主料,蒸制而成。芋头又称芋艿,味甘,性平,能益脾胃,但不能吃过量避免消化不良。
⑤糍粑:通常是以上等糯谷蒸米饭,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在加上自己喜欢的作料。
形容下元节的说说
①农历十月十五,基本被人们遗忘的日子,有去道观的朋友需及时预约登记。
②在这个寒冷的下元节,唯有天上的月亮如此温暖,愿你幸福平安。
③不要忽略下元节,记得给祖先上上香,寄托一缕哀思。
④农历十月中旬,吃斋饭放水灯,也忙得不亦乐乎。
⑤以前孩子最喜欢过下元节了,因为有美味的“福余”可以吃。
⑥在这个充满怀念的期间,逝者已矣,生者仍需坚强前进。
什么是下元节?下元节的意思是什么?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正月十五日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祈愿神灵:
这一天,民间一般有修斋设醮和享祭祖先两大项活动,目的都是祈愿神灵。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同时还会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下元节的习俗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下元节。它与上元节、中元节一样,都是与道教有密切联系的节日。旧时,每逢下元节,道观做道场,民间则举行祭祀活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下元节越来越淡忘,许多与下元节有关的习俗没能很好地流传下来。
下元“斋三官”
古代道教将世界分成天界、地界和水界,并予人格化,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
“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由天、地、水官统摄。三官大帝又被分别对应于尧、舜、禹,所以,下元水官也就是因治水而闻名的大禹王民间下元节“斋三官”的习俗起源久远。唐宋时代对此已极为重视。而道教诸神之中,“三官”地位颇高,特别是在黎民百姓之中影响较大。因此,民间对此十分重视,尤其是在江南水乡,都要祭祀天官、地官、水官,即“斋三官”人们通过祭祀,祈求天地赐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如今,在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商三官”的习俗,这一天要用新米磨粉做团子用做好的团子供奉“三官”。有些地方按照古制,在大门口竖起高高的“天杆”。白天在杆顶张挂杏黄旗,旗帜上写“天地水府”、“风调雨顺”等字样,到了晚上则换上三盏“天灯”,以示祭祀天、地、水“三官。
祭拜祖先
下元节也是祭拜祖先亡灵的日子。这一天,人们沐溶后,穿上合适的服饰,在洒扫干净的家中摆放好几案,上面放上鱼肉、猪肉、鸡肉、水果、酒等祭品。到了晚上,要焚香、祭酒、叩拜。在有些地方,人们用红绿纸折成仙衣,用锡箔折成银锭,然后将仙衣和银锭装到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
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些下元节习俗之外,还有其他的传统活动,如参观道教文化场所、了解道教文化知识,参加大禹纪念场所的祭祀活动,在家中做糍粑等节日食品互赠亲友,互相说些吉利祝福的话语,等等。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