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四年级作文
- 文档
- 2024-07-21
- 104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实验四年级作文,本文共17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小达人四年级作文
实验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当人们要了解某种自然现象和规律时,就要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环境下,借助一些工具和仪器,来见证自己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妈妈最近就给我买了一套实验器材,还教了我许多做实验的方法呢!
整个寒假,我一共做了6个实验:滑轮的作用、了解不同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侧量小灯泡的亮度变化、阿基米德定律、杠杆原理。下面我就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实验名称:了解不同保温杯的保温效果。首先,“文房四宝”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记录重点都要用它们。若干个保温杯,一支温度计依次摆好。然后将开水依次倒入保温杯中,并立即盖好盖子。下面就要开始考验大家耐心了——每过5到10分钟量一下水温,并记录,直到它与常温一致为止。
实验做完了,实验报告可不能少,首先要交代实验名称和实验目的,然后是实验方法,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画一个温度下降的走势图,把每次测量的温度在图中对应的`地方点一个点,然后再在每个点之间用平滑线连起来。再次是实验结果,如:3号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最好。最后是结论,将总结性的话写在这里。这样,实验就完成了。
实验的过程反映了一种科学的态度:要认真做事,细心观察,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能下结论,这就是实验带给我们的道理。
今天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有趣好玩的科学实验,——摩擦起电。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心像蜂蜜一样甜。
老师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巾,然后把长方形的纸巾撕成小纸片发给我们,让我们把小纸片撕成小纸片。我撕下的小纸片像白蚁一样。当时老师给了我们一支塑料笔,我们把塑料笔放在头上来回搓。10秒后,我把塑料笔轻轻放在小纸片上,小纸片像一个神奇的小精灵一样飞向我的笔。太神奇了!看到这个现象,我很好奇:“小纸屑真的很心动吗?”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塑料笔和头发摩擦产生静电,把小纸屑吸上来。”听了老师的话,我恍然大悟。
这个实验真的很有意思!
晚饭后,妈妈有了一个新主意,要陪我一起做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我高兴得连忙拍手叫好。
你见过报纸开花吗?我们家的报纸还真开出了“水中花”,我可没骗人哦!我和妈妈准备了一盆水、一张报纸、一把剪刀和一朵彩色小花。首先,我把报纸裁成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把事先剪好 的彩色小花放在报纸中央,再将正方形的4个角向中心对折,盖住小花。接下来,我们把折好的报纸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呢?报纸折着的4个角会神奇般地向外翻开,藏在里面的美丽小花会绽放出来 。“太棒了,报纸开出水中花了!”我顿时眉开眼笑。“可报纸折好的角为什么会自动打开呢?”妈妈耐心地告诉我:“报纸会吸水,浸过水的报纸将借助水的表面张力,使报纸折着的4个角先立起来, 再慢慢地在水面上展开,这样你就可以看到藏在里面的美丽小花了。”
这个实验既简单又有趣,有空的话你也可以试一试。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感受科学的魅力!
科学小实验四年级作文
这个周末,贺老师留给我们的作文题目是《记一次科学小实验》。于是,今天中午,我就和我的好闺蜜兼死党――陈奕萌,一起动手做了一个小实验――筷子提米。
首先,妈妈搬出了米桶,给我们俩每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和一根筷子,对我们说:“这个实验呢,就是用一根筷子把一杯米提起来,接下来看你们能不能做成功。”说罢,把我们面前的杯子装满了大米。
我和陈奕萌兴奋地拿起筷子,快速插进米杯中间,迅速提起,可提起来的却是筷子,装满大米的杯子一点儿也没动。我和陈奕萌大眼瞪小眼,被搞得一头雾水,互相看着对方,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意思:这根本提不起来嘛,难道我们被骗了?这时,妈妈大笑着说:“哈哈,你们不着急嘛,杯子里再加点水试试。”我们一听,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端出水壶,把水倒进米杯里。我们又拿起筷子插进去提起来,还是没有提起米杯。我和陈奕萌都有点儿泄气了。
妈妈耐心地说:“你们的方法不对,筷子插进去以后,要用手把米压紧。”我使劲地压了又压之后,小心翼翼地提起筷子,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筷子真的提起了满满一杯米!
“哇!陈奕萌快看,我提起来了,我成功啦!”我开心的声音都有点儿颤抖了。这时,陈奕萌也把米压结实了,她一只手轻轻地握住筷子,另一只手托着杯底,慢慢地提起筷子:“看,快看我,我也成功啦,周新愉!”她高兴得手舞足蹈。
妈妈看着我俩高兴的样子,笑着说道:“实验是成功了,你们现在来说说原理吧。”我和陈奕萌争先恐后地说了很多,可是没一个说到重点。妈妈看着手机上的资料对我们说:“这个实验是利用了摩擦力的原理。物体之间有摩擦力,当物体受力要运动时,摩擦力就会以相反方向阻碍物体的运动。这个实验由于杯子内的米粒和筷子之间的挤压,使杯子、筷子和米粒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将筷子提起时,这三者由于摩擦力阻碍了筷子向上运动,结果反而将米粒和杯子一起提了起来。懂了吗?”我和陈奕萌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生活真是处处有学问呀!只有亲自研究,才会发现:就连我们每天都用的筷子、吃的大米都有这样神奇的奥秘之处。
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空气吗?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我们摸不着,也看不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今天我做了两个有关空气的实验,特别有趣。
实验一不会湿的纸巾
我准备的实验材料是:一盆水、一个玻璃杯子、一张纸巾。
实验开始了,我首先把纸巾揉成了一个小团团。然后,将揉成团的纸巾塞到玻璃杯的杯底。
现在,我就要做关键的一步了,我把玻璃杯口朝下,慢慢地垂直放进水里,接着,再慢慢得垂直从水里拿出玻璃杯,我摸一摸了里面的纸巾,还是干干的,取出来打开一看,一点都没有湿!
太有趣了,我连着做了好几遍,结果都是一样的,纸巾都没有湿!我知道这个实验与空气有关,可是,我还是不明白纸巾不会湿的原因?最后,妈妈告诉了我原因:当杯子倒着进水里时,杯子里的一部分空气留在杯子里,阻止了水的进入,所以纸巾就不会湿了。
实验二倒不出去的水
这个实验准备的材料是:一盆水、一个玻璃杯、一张白板纸(比玻璃杯稍大些的正方形)。
实验开始了,我先把玻璃杯里装满水,(一定要装得满满的才可以),再拿出白板纸轻轻地盖上去。
然后,用右手紧紧压住白板纸,左手托住杯底,要快速地将杯子倒转过来。(速度一定要快,不这样的话,水就会慢慢流出来的)
杯子倒转过来后,我把托住白板纸的右手慢慢地松开,发现纸并没有掉下来,还是紧紧得贴在杯子上!过了好久,白板纸才掉下来。
这个实验的原因我知道,因为妈妈以前就教我做过。原因是把装的满满的水的杯子用白板纸盖上,纸和杯子之间就没有空隙了。杯子倒过来后,白板纸不会掉下来,是有空气在托住它,所以纸当然不会掉了!纸后来掉下来,是因为纸被水慢慢浸湿了,才会掉下来的。
做这个实验,我还发现了一件事情,就是白板纸要比卡纸更硬一些,因为上次我用卡纸做这个实验时,卡纸一会儿就掉了,而白板纸能坚持很长时间呢!
妈妈听了我的话,还夸奖我动脑筋、爱学习了!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个实验吗?也来试一试吧!
那天科学课上,老师提问说:“如果将一只杯子装满水,并用纸片盖住杯口,然后倒置过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杯子里的水会洒下来,有的说纸片会掉下来,有的说纸片会被水浸湿,然后与水一同掉下来……
老师听后都摇摇头,然后温和地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知道事实真相,只有我们自己亲手做一做。”
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于是老师安排我们回家后一定要认真完成这个实验,而且他说只要认真做了,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放学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准备做实验。首先我拿出一只玻璃杯,接着又找来一张纸,并根据玻璃杯杯口的大小,剪出一块比杯囗大的纸片,最后还往玻璃杯里灌满了清水,并把剪好的纸片放在灌满水的玻璃杯杯口上。一切准备就绪,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图片
我拿起水杯,手腕一转,“哗啦”,水比纸片落得还快。没有什么意外啊,真不好玩。幸亏是在水池子上面,若在地板上,洒落的水就够我收拾半天。我很失落,甚至有些生气,不会是老师骗我们吧!
这时爸爸走过来问我:“你不写作业,在干什么?”我告诉他,我在做实验,但没成功,不知道什么原因。
爸爸问我是什么实验,我给他大概介绍了一下,没想到爸爸竟兴致勃勃地说:“简单,我做一遍给你看!”我高兴地跳了起来,目不转睛地看着爸爸的每一个动作。
爸爸往那个玻璃杯里重新灌满了水,另外找了一张纸,小心地盖在杯口上,又用手将纸顺着杯沿轻轻地压了一圈,我看到已经有水被挤压出来。然后,爸爸左手按住杯口,右手端起水杯并快速将其倒置。当他慢慢地把左手拿开时,奇迹真的出现了,杯子里的水竟没有掉下一滴,那张纸像被水吸住了似的,紧紧地蒙在杯口上。
我很好奇,恳求爸爸教我。在爸爸的指导下,我也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实验,真是令人欣喜。
我问爸爸,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爸爸告诉我,这是大气压力作用的结果,要想让杯子里水不洒出来,关键是要排空纸片下面的空气。爸爸还说,我们将在中学的物理课中详细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这就是科学。
我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也造福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天,语文老师给我们做了两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回到家,我揣着一颗好奇心迫不及待地问爸爸,有在家能做的科学实验吗?爸爸微笑着说:“在家能做好多的实验。”我一边拉着爸爸的胳膊一边兴奋地喊道:“你赶紧陪我做一个。”爸爸不慌不忙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说:“你就在这等着我,一会儿我喊你的时候,你再过去。”看着爸爸一脸神秘的样子。我使劲地点了点头。
“行了,卉卉,你过来吧”终于听到爸爸叫我的声音,我箭一般地跑了过去。虽然只是等了短短的两、三分钟,但是对于我来说却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我跑的桌边定睛一看,只见半碗水里面一支小针浮在上面。我犹如被浇了一盆冷水不屑地说:“这有什么呀?谁都知道那么粗的树枝都能浮在水上,何况这么细的绣花针呢!”“哦?是吗?那你来试试看。”爸爸一边递给我那根针一边笑着说。“试试就试试,这么容易的事,……啊?”话音未落,手里的针已经沉到了碗底。“这是怎么回事?”我心里犯着嘀咕。我轻轻摇了摇碗,可针像是故意和我作对一样,依旧静静地躺在水底。就在我快要生气的时候,我看到了碗旁边的筷子,我又不由得意地笑了,心里想“爸爸一定是用筷子夹住再放的。”可是没等我高兴太久,现实又深深打击了我。经过我多次尝试可依然不行。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爸爸笑着说:“你实验了这么多次,接下来按我说的,你再试试。你的针也会游泳!”仔细听完爸爸说的方法,我小心翼翼地撕下一小片纸,并把它放到水面上,纸片一沾上水迅速就湿透了,不过它还是浮在水面上。接下来我拿着针轻轻地放到纸上,我屏住呼吸一手一支筷子慢慢地往下按纸片,奇迹出现了,原来怎么也不听话的针,这会像个乖宝宝在摇篮里一样,飘呀飘。它终于学会游泳了!我也深深呼了口气,心里乐开了花。
这个小实验可真有趣,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趣味,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我们需要不停地去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自然奇奇怪怪,什么事在它的怀抱中都会变成可能。比如:一滴水日夜不停地滴,一天又一天就可以滴穿石头;一只鸟在空中高速飞行,突然遇到一架飞机就可以把飞机撞坠毁……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事都是意想不到的,有些让人惊奇、有些让人惊讶、还有些让人叹为观止。
一天,我在家里没事,正赶上中午艳阳高照、烈日炎炎,热得让人直冒汗。路边的小树都低下头,好像都忍不住这般热似的,人们走到柏油马路上,似乎路都软了一样。我也忍不住这太阳的毒辣,只好躲在家里看电视。
过了一会,我在家里瞄了一遍,突然,我发现了一个放大镜和几个塑料袋子我突发奇想,想用他们做实验,于是,我做起了用阳光燃烧塑料袋的实验。
首先,我拿来一个袋子放到窗台下方,然后,我拿来一个放大镜,一面对着阳光,另一面对着塑料袋的一个地方,顿时阳光从放大镜穿过聚集到中心又发射到塑料袋上,袋子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光点。过了一会后,有光点的地方好像缩了一些,宛如一个生了病的病人一样。过了几秒钟后,袋子更加缩了,好像就是一位老奶奶脸上的皱纹一样。又过了一会,塑料袋似乎冒了几缕青烟,烟又淡又少,几乎看不见。
这时,太阳更加猛烈了。整个世界好像被蒸在蒸笼里一样,让人又热又烦躁。比刚才热多了。
过了大概几十秒之后,那个光点在袋子上发黄了,如同人脸上的“雀斑”一样。这时烟比刚才更显而易见了,一缕淡淡的青烟在空中漂浮,好像在跳舞一样各式各样。又过了几秒……快几分钟了,袋子里出现一股糊味,烟更加多了,颜色更深了。持续了将近十分钟后,光点变成了黑色,拿起来一看,哇!塑料袋居然被烧了一个小洞。这使我不禁想到了一篇课文《小水滴与大海》这篇文章。小水滴就是努力日夜不停的滴水,才是石头开了一个洞,难道这个实验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
通过这次试验我明白了:再小的力量聚集到一起就会变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再大的大海也是一滴又一滴的水汇聚而成;再广阔的草原也是一棵又一棵的小草聚集而成的。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几个成语: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冷水和热水会不会交融呢?”带着语文老师的问题,我决定亲手做个小实验,来揭开这个谜题。
我们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具:透明玻璃杯两个,分别装满冷、热水,透明塑料片一瓶,以及蓝色墨水一瓶。接着我们的实验正式开始了。先往冷水杯中滴入几滴蓝墨水,快速搅拌均匀,成为一杯深蓝色液体。接着用塑料片覆盖在冷水杯上,迅速倒扣在热水杯上,再快速抽出塑料片。这时,蓝色的液体就好像蓝色的精灵般,散开袅娜的裙摆,飘向底下的热水杯中,在杯中翩翩起舞。不一会儿,热水中的蓝色精灵越来越多,没过多久,它们就四散开来,整杯水融为一体,变成了均匀的天蓝色。原来冷热水是可以相容的。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又把冷水放在下面,把深蓝色的热水倒扣上去,再次抽掉塑料片。奇迹发生了!底下的冷水纹丝不动,稳稳托住了热水,出现了上下颜色的分层。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查阅了资料:原来冷水比热水的密度要大,当冷水在上时,它便会往下沉,于是颜色混合在一起;而当冷水在下面时,热水因为密度小依旧待在上层,形成了颜色的分层。
小小的“热对流”实验,使我明白了,科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每当我们心中有疑惑时,不妨也来做个实验,一探究竟吧!
今天,我在《我们爱科学》这本书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叫做没有重量的水。于是,我决定要做这个实验。
我先准备了一个杯子和一卷保鲜膜,东西都准备好了,接着,我将杯子里装满水,再盖上保鲜膜,我拿出一根牙签,在保鲜膜上戳了十几个小洞。再将水杯倒过来,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了!只见瓶子里的水从洞洞中流了下来,没过几秒钟,几个晶莹剔透的.露珠就展现到我的眼前。我叹气道:哎!失败了。我想,可能是因为戳的洞太多了,所以才会流下来。于是,我打算再来做一次。我将装满水的水杯盖上保鲜膜,戳了三四个洞,再倒过来。我屏住呼吸等了十几秒,也不见一颗水滴流出来。我高兴地大叫道:耶!我的实验成功啦!
后来,我查了查资料才知道:戳几个小孔时,由于水的张力大于大气压,使空气无法进入水杯内。于是杯内仍是真空状态,水是流不出来的。我第一次实验时水之所以会流下来,是因为戳了好几个洞时,水的张力基本不变,而大气压力增大,空气就可以进入杯中。所以水就可以流下来。
这实验使我知道了一个道理,科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其中的奥妙。
每次看到父亲在倒啤酒,我总是会看到快到满的时候,父亲就会放慢速度,直到把杯子倒满,我发现这时的水面会形成一个微微拱起的弧形,我总是觉得啤酒立马就会从杯中溢了出来,可是每次都没有溢出来,我觉得很奇怪。
我跑去问母亲,母亲告诉我:“这水不仅不会溢出来,而且在里面放一些小东西,也不会溢出来的,你信吗?”“我不信!”我一脸疑惑,母亲于是就和我一起做了一个小实验。
母亲让我准备一个玻璃杯,一盒回形针。我先在玻璃杯里倒满水,也倒到水面成了一个小拱形,水面好像要漫出来,又没有漫出来。我拿出一个回形针,小心翼翼地放进水中,果然,水没有溢出来,我想:“只是放了一个回形针而已,太少了,也许再放4、5个,水就会漫出来了吧。”我一口气又连续放了5个,水竟然还没有溢出来,我很不甘心,就继续测试。
当我放到第100枚时,水竟然还是没有流下一滴,细细观察,只见水面更加饱满,好像水中有什么东西要奋力挣开水面,鼓鼓的,但是水面就像覆盖了一层薄膜,怎么样都挣不破。我惊得目瞪口呆,但是不知道这是什么原理。
母亲让我查阅资料,我才明白那是因为水有一定的粘性和表面张力。即使是满满的一杯水,当放入回形针的时候,水面升高了,但是在水杯边缘的水,由于受到水分子之间的粘性而保持连续不脱离,所以如果每次放的物体体积足够小,水的表面会由于张力而上凸,因而不会溢出来,没想到,看起来很普通的水,原来是这么神奇啊!
实验的最后,我赞叹道:没想到一杯水也有这么大的学问呀!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实验里,获得小窍门来学会更好地生活。
之前我和爸爸做了火山喷发的小实验,这次我看到一个小视频,是一个中学老师上课用点燃的酒精炉烧自己的金戒指,来证明这个是真金不怕火炼啊。同学们都竖起了大拇哥。记者知道这件事后联系上了韦老师,问她这样操作回家会不会被骂啊?万一烧坏了呢。韦老师不好意思地说他们科学组经常这样玩。
这是一节学校科学组内的公开课,韦老师上的课主题是金属和氧气的反应,实验中演示的是铜和金谁更容易跟氧气反应。韦老师说这个金戒指她平时经常戴,所以当正好需要用到金的时候她就顺手摘了下来,听课的同学和老师都被这一举动震撼了,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到底这枚金戒指会不会完好无损呢?
韦老师之所以这么有信心做这个实验,是因为这个知识点是金的熔点是一千度以上,而酒精灯温度在四百度左右,所以金不会融化。同时金在空气中加热也不会和氧气发生反应,所以不会有事情。但是铜就不一样了,铜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说明铜比金更容易与氧气反应。韦老师还在课上用铁粉模拟了打铁花的原理,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只会发红,但铁粉在空气中加热点燃会火星四射,造成不同反应现象是因为他们与氧气接触面积的不同。这几个实验下来,可以学到金属表面积,氧气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距离程度的影响,了解金属活动性强弱。
真的是看了这些小实验突然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化学很危险呢,很刺激啊。之前看新闻居里夫人的笔记上还有辐射呢,这是多少年了啊,辐射这东西也很可怕啊。看来想要安全的健康的生活要多学一些常识,知识让自己远离危险源啊。
隔空也能灭火?不可能吧?是不是吹灭的?然而,科学的力量,总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隔空灭火也不再是想象,这一次实验,老师就让我们大饱眼福。
老师首先摆上了实验器材:一个烧杯,一瓶小苏打、一瓶柠檬酸、“火源”蜡烛、一个装了水的杯子。刚刚把这些器材放在桌上,大家就开始议论纷纷,开始猜起实验的结果来。老师给蜡烛点上火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操作起来,我们分成了两组。首先把两勺小苏打和两小勺柠檬酸混合并搅拌,我们的“操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拿起勺子开始舀,生怕有半点误差,我们也睁大眼睛,仔仔细细地盯着。等操作完,老师再次神秘地说:“接下来我们在杯中加入小半杯水,然后迅速倾斜杯子并靠近火源。第一组首先实验,只见他往杯中倒水后,缓缓靠近火源,火苗颤抖了一下并冒出一缕黑烟,但是火苗并没有熄灭,第一组的实验以失败告终。我不由得紧张起来;第一组实验失败了,我们也有可能失败,实验成功只能靠我们组了。我们组开始了,颤抖的手拿起了杯子,火苗开始颤抖,似乎有些害怕,我们整个组都屏住呼吸,把水倒进了杯子里,气泡瞬间开始冒出来,就像汽水一样,同时又有一股异味。组员立刻把杯子靠向火苗,刚才嚣张一时的火苗,在气泡猛烈的攻势下,火苗剧烈挣扎了一下,冒出一缕浓烟,就熄灭了!我心里不由得一阵欢呼,与此同时,我想:是什么让火苗如此不堪一击,而且能对火苗隔空”攻击“?当老师问起,一位同学提到二氧化碳,我心中的问题立刻迎刃而解,当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会变成二氧化碳,当把杯里的二氧化碳倒向火源,火源会因被阻断氧气而熄灭,这真是神奇呀!
火能烧毁一切,却没想到,可怕的火却能被小小的二氧化碳打败!科学真是神奇呀!
针可以浮在水面上吗?难道针会“仰泳”吗?
今天我就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针浮在水上。
针,家家户户都有,可是它怎么会浮在水上呢?我非常好奇,就动手做起了实验。首先准备一个妈妈用的缝衣针,还有盛满水的大口碗,一张普通的餐巾纸和一个牙签。
我先将餐巾纸平摊在桌面上,再把针放在餐巾纸上;接着,我用双手拎起餐巾纸的两端,连纸带针一起轻轻地放在水面上。顿时,白色的餐巾纸浸水变成了透明的,十分均匀平整地浮在水面上,我赶忙迫不及待的拿起牙签想把餐巾纸从碗里拿出来,可是没想到针一下子就落入了碗底,实验失败。我想,有可能纸还没有完全浸透。
第二次实验开始,这次我没有上次那么心急了,等餐巾纸的四个角全都沉下去以后,我看到纸的中间部分却仍然一动不动,针和纸还紧贴在一起。于是,我拿起牙签,轻轻地将餐巾纸慢慢地按入水中,然后用牙签把餐巾纸再轻轻地从碗里捞出来。我小心翼翼的做着,眼睛一眨也不敢眨,生怕碰到针,等餐巾纸完全从水里捞出来的时候,我看到针稳稳地浮在水面上,我高兴地拿着牙签大声的说,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但是,针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这时,我想到了电脑,上网查了查,原来水的表面有一定的张力,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针就不会下沉。我明白了针能浮在水面上的道理。看到缝衣针浮在水面上自由自在,我的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原来,一根小小的缝衣针都有如此大的奥秘,以后,我一定要多做实验,来充实我的知识,给我带了乐趣。
今天,我给同学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吹泡泡。这个实验特别简单,只需要一个小瓶子、一点儿水、几滴洗涤灵和一根较粗一点的吸管。
我把这几样物品摆在桌上,同学们好奇地看着我,这些东西到底能做什么实验呢?我首先把水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小瓶中,然后把洗涤灵倒进水中。接着,我把准备好的吸管放入水中,按顺时针方向搅了几下,再小心翼翼地把吸管拿出来。我看了大家一下,他们都在很专注地看着我。这时,我深吸了一口气,轻轻地向吸管里吹进。忽然,在吸管的另一端出现了一个小泡泡。同学们看着这个圆圆的、晶莹的小泡泡,一下子来了兴趣,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吸管发给大家,每个人都吹出了好多个泡泡,顿时,教室里飘起了五光十色的泡泡,变成了一个泡泡的世界。这时,不知道谁问了句:“为什么会吹出泡泡呢?”对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把求助的目光一齐投向老师。
老师看着大家不解的样子,微笑着说:“让我来告诉你们泡泡形成的`原因吧。由于水和洗涤灵混合在一起时,水分子和洗涤灵分子表面有粘性,形成张力。水表面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大于水与空气之间的吸引力,就像被粘在一起一样。如果水分子之间过度粘合在一起,泡泡就不易形成了。而洗涤灵‘打破了水的表面张力,把表面张力降低到只有通常状况下的1/3,这正是泡泡所需要的最佳张力,于是就形成了泡泡。”
同学们听后点点头,这个实验真是太有趣了!没想到一个简单的实验中还蕴含着这么深奥的科学道理呢!
一张纸可以画画,一张纸可以做手工,但你相信一张纸可以托起二十本书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一上课,老师神秘兮兮地说:“同学们我可以让老师手里的这张纸托起二十本书!”同学们听了,立刻炸开了锅。同学们议论纷纷,都觉得老师在吹牛皮。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张纸,要求是:不借助任何辅助物,只在纸上做文章,让这张纸托起书。在老师宣布实验要求的时候,我认真观察着老师的每一个表情以及说的每一个字,生怕露了一些蛛丝马迹,让自己这个小福尔摩斯探案失败。
我拿着纸左看看右看看,绞尽脑汁地想办法,突然我的脑袋瓜里蹦出一个好办法,我把纸折成扇子形,我小心翼翼地放上去第一本书,书安安稳稳地站在了纸上,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接着我又放上去第二本书,可不巧,只听“啪”的一声,书本全部塌了,我好悲伤,为什么会失败呢?但转念一想,失败乃成功之母,我又开始实验了起来,可是不管怎么做,就是放不下老师所说的二十本书,我灰心极了。这时我听到其他组的同学欢呼呐喊:“我放上去三十本啦!老师,我放上去三十本啦!”我循声而望,原来他们把纸折成了M形。我吸取经验,快速把纸折成M形,哈哈哈,我也成功了。
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纸折成M形,能托起好多本书呢?经过老师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当纸折叠的次数变多,纸的承受能力就变大,纸的承受能力与纸的形状有关。
这节课让我明白了,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才能发现更多的奥秘。
科学的世界妙趣无穷,让我们充满了好奇与兴奋。
今天,一来到教室,就看到郑老师在黑板上写着“科学小实验”五个醒目的大字。前两天在家里准备好的科学小实验,小伙伴们都迫不及待地要展示给大家瞧瞧了!
第一个上场的是梁浩,他为我们带来的小实验是柠檬酸和碳酸钙的反应。
梁浩首先从工具箱中拿出柠檬酸和碳酸钙,再拿出试管,滴入四滴管水。然后,他拿出一个小药勺,小心翼翼舀了一勺柠檬酸粉放入试管,再用塞子塞住管口,轻轻摇晃试管,使柠檬酸粉在水中充分溶解,成为柠檬酸液。接着,只见他将小勺擦干净,又舀了一勺碳酸钙加入柠檬酸液中。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试管中迅速冒出许多的小气泡,梁浩解释说,这些小气泡就是二氧化碳。哦,原来碳酸钙和柠檬酸液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
第二个上场的是梁芷宁,她准备的实验和梁浩的差不多,只不过,她将碳酸钙换成了小苏打,会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安安静静地看着她演示,等待着奇迹的出现。梁芷宁的实验步骤和梁浩一样,也是先将柠檬酸粉溶解在水中,形成柠檬酸液,然后加入小苏打,但是试管内没有什么反应。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都很奇怪,梁芷宁想了想,说:“可能是小苏打量太少了,我再试一次吧。”这一次,她加大了小苏打的量,啊,成功了!只见试管内小气泡不断地往上冒,都快要冲出试管了。原来,柠檬酸液和小苏打也可以产生二氧化碳。
有趣的实验一个接一个,大家在一个个实验中看到了奇迹,收获了知识。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究,还有许多知识需要我们去掌握,只要我们敢于发现,敢于创新,相信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科学家。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