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设计师》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 文档
- 2024-08-14
- 116热度
- 0评论
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小小设计师》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本文共18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的要求
1、感知服装的简单特征,了解服装的基本构造。
2、了解服装与人类的关系。
3、启发幼儿大胆设计服装,体验活动的乐趣。
4、懂得互相谦让,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1、提供各种各样款式不同的衣服。
提供几件款式、颜色相同的衣服。如:校服设计区:油画棒,图画纸,记号笔。
剪贴区:塑料袋、废旧图书,彩色腊光纸,固体胶、双面胶
喷画区: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空着哩瓶
拓印板、服装模型、白板纸
水粉区: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大张卡纸、刷子、袖套
2、聪明屋:
串珠、带子、报纸、帽子、各种颜色腊光纸制成的蝴蝶结、小花等、发卡、项链等。
一、综合活动《小小服装设计师》
活动一:常识《美丽的服装》
指导:
1.师扮演“服装学院的教师”,以参观服装城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幼儿自由观察,了解服装的特征。
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服装的不同特征。
分享交流:
“你发现这些服装上面都有什么?”
“这些服装有什么是不一样的?”(引导幼儿从图案、颜色、大小、面料、款式等寻找不同这处)
“引导幼儿比较棉质、牛仔、羊毛等质量的不同,丰富词汇:柔软、粗糙、舒服。
3、师小结服装的不同特征。
4、再次观察,寻找服装的相同特征。
5、分享交流:
“你发现服装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引导幼儿从服装的基本结构寻找特征,如上衣一样都有领口、袖子,衣襟等,裤子都有裤腰、裤腿等)
6、小结:服装的相同特征
7、游戏:服饰配配对
玩法:请幼儿为自己喜欢的衣服配配对。
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配对的?
8、师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二:美术分区活动《我会设计服装》
指导:
1、欣赏“时装秀”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
“看了这么多漂亮的服装表演,如果让你当一回服装设计师,你会设计出什么样的服装呢?”
2、介绍各个区的制作材料,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你想用什么材料设计服装?
你想设计一件什么样的服装?
3、师提出活动要求
发挥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服装
活动时懂得礼让,不与同伴争抢
废弃的材料不乱扔,放置在指定位置
4、师组织幼儿选择区域活动,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大胆设计,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多种材料制作服装,鼓励能力较差的幼儿积极动手制作。
5、幼儿互相欣赏、交流自己设计的服装,师小结评价。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自己设计的规律排列花纹制作彩带。
2.探索发现事物花纹排列的规律。
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规律排列的美。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二)、(四)中的领带、盘子图片,与安全标记若干。
2.学具:幼儿用书第19页《小小设计师》的材料。星星、月亮等不干胶材料若干。
3 . 电教设备: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盘子图片,发现图案排列的规律。
1.过节了,小兔子给自己买了几件漂亮的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呀?
2.这个盘子漂亮吗?盘子上有什么花纹?是怎么排列的?
3.引导幼儿用圆点标记记录花纹排列的方法。
教师:我这里有一些远点标记,你们能按牌子花纹的排列方法也给这些标记排一排吗?
教师请个别幼儿操作,集体验证。
二、引导幼儿观察领带图片,发现图案排列的规律。
1.出示领带。
提问:小兔还买了什么?领带花纹的排列方法和盘子花纹一样吗?是怎么排的?
2.运用远点标记几率领带花纹的排列方法。
个别幼儿上来操作,集体验证。
3.比较发现两种物体排列的规律。
领带和盘子的花纹排列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拓展幼儿思维。
(1)花纹除了可以这样排,还可以怎么样有规律地排列。
(2)将不同的排列规律记录在黑板上。
三、幼儿作业。
1.布置作业。
教师:请小朋友给小兔设计桌布和围巾,先按照小兔的而要求将桌布花纹设计好,然后再设计围巾上的花纹。想一想,图案怎样排列才能既有序又漂亮?
2.展示作业并交流。
教师:你喜欢哪一种设计?它的花纹是怎么排列的?
教师:你觉得还可以怎样排列更加美丽?它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列的?[w1]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操作区提供串珠材料和规律示意图让幼儿练习。
2.家园共育:家长利用身边的材料帮助幼儿获得多种排列组合花纹的而方法,体验规律排列所产生的美。
3.日常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各种服装等的图案规律,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等等。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物体排列,感受规律的美。
2.愿意运用两种物品创造规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愿意创造规律,运用规律排序,发现美。
难点:理解规律排序中规律组在序列中重复出现的含义,连续排列的整齐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老师一同收集生活中的规律,拍摄成照片;幼儿在游戏中随意排出过一些规律;有参与种植园围栏设计的愿望。
物质准备:用生活中蕴含规律的照片制成的PPT,电脑,相机,“魔法圈”(用颜色鲜艳、可变形的毛根弯成)。
操作材料:洞洞板及棋子、易拉罐、正方形积木、节奏棒、纸盒等。
活动过程:
1.通过分享照片,激发幼儿参与设计有规律围栏活动的兴趣,初步认识、理解规律排序,并感受到生活中运用规律排序的常见与美感。
(1)出示种植园照片,引发幼儿参与设计的兴趣,明确活动任务--设计有规律的围栏。
师:小朋友们,咱们这几天在忙着做一件什么事情呀?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因为我们的种植园还没有保护植物的围栏,所以要设计种植园的围栏。
师:对,我们要一起设计、制作围栏。在你们第一次设计中,画出了许多围栏样式,你们更喜欢哪一种?
幼:有规律的围栏。
师:所以我们今天要设计有规律的围栏。
(2)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收集的有规律物体的照片,发现照片中两种物体之间的排序方式。
师:在你们动手设计之前,咱们一同来欣赏一下活动前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到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滑梯上的栏杆是按什么方式排列的?在这个排列中重复出现的是什么?
幼:是按照一个蓝的一个黄的、一个蓝的一个黄的方式排的。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滑梯的栏杆是由一蓝一黄栏杆组成一组规律,后面一直重复前面这组规律,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
(3)通过对全部照片的观察及交流,了解两个不同物体是可以有规律排序的,并能发现规律排序的美,愿意创造规律,设计种植园围栏。
师:小朋友们看了这么多生活中有规律物体的照片,你有什么感觉?
幼:很好;看上去很舒服;不单调,很整齐。
师:那今天我们也来创造规律围栏。
(教师介绍师幼共同收集的三组材料及操作要求。)
2.完成设计种植园围栏任务:自选两种物品创造规律,尝试学习按规律给两个物体排序。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运用两种物品创造规律、排序。
(2)教师个别观察指导,随机发现两种物品规律排序的不同方法及问题并记录。
3.通过分享幼儿的围栏设计,进一步发现、理解规律排序的含义。感受到两种物体可创造出许多不同的规律并排序,激发幼儿发现、创造更多规律并运用于生活。
(1)分享幼儿的排序方法,进一步发现、理解规律排序的含义。(从中提升规律并验证规律排序。)教师运用相机拍摄下幼儿设计的规律进行个别展示,请幼儿来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由集体观察、讨论,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设计创造出许多种规律。谁愿意向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排列。
看一看这位小朋友用什么方式排列的?有人和他的想法不一样吗?你觉得这是按什么方式排列的?
当幼儿排序出现混乱时:
师:这位小朋友的'规律是一根节奏棒和一个盒子,它们组成了一组好朋友。神奇的“魔法圈”要变身啦,我们一起看看后面排的是不是这组规律在重复出现。
(在此环节中通过用“魔法圈”验证规律,帮助幼儿解决按规律排序最核心的知识点--特定单元的反复出现。因为幼儿很容易把特定单元混乱,而彩色毛根弯成的圈非常形象地明确了规律组,方便幼儿自我检验,使排序不混乱。还可以让幼儿清晰地看到规律是否排列完整。)富于变化的材料使规律出现多元表征,如同样两种材料--易拉罐和长方形积木,因摆放方式及数量的增减,出现不同的规律。
师:为什么××和××都选用了白色和蓝色的棋子,可他们排列出来的规律是不同的?
幼:因为××的是一个蓝的和一个白色的棋子,另一个小朋友是两个蓝色和两个白色的棋子。
师:那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呢?
幼:颜色一样,数量不一样。
师:哦,原来材料一样,数量不一样也能创造出不同的规律排序。
(对比不同的规律,发现同种材料,从不同维度,如摆放位置、数量等不同,可创造出多种不同的规律排序。)
(2)知道两种物体可创造出许多不同的规律并排序,萌发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和创造更多规律的愿望,继续完成种植园围栏的创建。
活动反思:
《指南》中明确指出: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次活动正是来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利用具体的情景给孩子们布置设计围栏的任务。由真实任务驱动的教育活动贴近幼儿生活,不仅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而且较好地实现了集体数学活动的情景化,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经验,真实感受到数学学习对自己生活的意义,凸显出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幼儿在思维上、数学经验上有所提升”。教师有效把握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注重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直接感知、亲自体验和实际操作,帮助幼儿明确规律排序,扩展幼儿模式识别经验,并发现生活中规律的美,自主地创造规律。整个活动符合幼儿认知的模式及教学的逻辑:观察一创造一比较一再比较中概括。通过环境设计策略,即情景内容源于生活,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因此在整体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任务意识明确,愿意创造规律并专注投入地运用规律排序,设计围栏;通过直观概括策略,运用“魔法圈”圈出规律组进行序列中单元的判断,使幼儿理解规律排序;通过多元表达策略,使幼儿在表达交流中形式多样,可以是语言、动作、符号,也可以是师生间的、同伴间的交流,从而达到抽象与直观、思维与感知的有效结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在规律排序活动中不仅仅关注排序结果,更注重透过幼儿多样化的表达,了解其对规律的认识及理解程度,乃至思维发展水平,予以适当、必要的支持引导,促进幼儿迁移、概括等数学思维的发展。
《小小飞机场》中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尝试用数字或符号记录物体的数量。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感知8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飞机背景图一张,直升机、客机、战斗机图片各8幅。
2、图形操作卡1套(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活动内容
1、游戏“飞机降落”,观察飞机的不同之处。
(1)请幼儿将手中的飞机图片粘贴在机场的背景图中。
(2)提问:这些飞机一样么?他们有什么不同?一共有几种飞机?
2、点数飞机,感知8以内的数量。
请个别幼儿将北京途中的飞机停放在一起,并分别点数,其他幼儿观察检验。
3、引导幼儿操作后,用符号、数字记录点数结果。
提问:每种飞机有几架?我们应该怎样记录?
(1)幼儿点数并用不同的的`方式记录飞机数量,如:圆圈、短线、数字等。
(2)与幼儿共同讨论还可以用什么符号记录。
4、操作活动:数一数、记一记。
请幼儿点数幼儿活动资源包中的图形操作卡,尝试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记录。
活动延伸:
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②第20页,数一数每种鸟儿有几只,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巩固对8以内数量的点数和记录能力。
小百科:机场,亦称飞机场、空港,较正式的名称是航空站。机场有不同的大小,除了跑道之外,机场通常还设有塔台、停机坪、航空客运站、维修厂等设施,并提供机场管制服务、空中交通管制等其他服务。
中班数学教案:按数取物 推荐度:小学数学教案 推荐度:初中数学教案 推荐度:中学数学教案 推荐度:高中数学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中班数学教案:小小农场_中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分类计数与关系对应。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配备教具:情境主题挂图——小小农场。
学具:圈圈板。
活动过程:
一、观察情境主题图。
导入活动:请幼儿围坐在教师周围,教师以轻松有趣的口吻引出情境主题:小小农场。如,小朋友你们去过农场吗?农场里都有什么?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好朋友胖胖猪、嘟嘟牛、宝宝兔、贝贝羊也有一个小小农场,请小朋友打开儿童用书翻到第18、19页,看看他们的农场里都有什么?
观察讨论。
小动物的农场里都种了什么水果?各有几个?
农场里都种了什么蔬菜?各有几个?你知道每种蔬菜是谁种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注意引导幼儿将标志牌上的动物与田里的蔬菜正确对应并分别计数。)
小鸡在栅栏的什么地方,栅栏里和栅栏外各有多少只鸡?一共有多少呢,请小朋友拿出同样多的'圈圈板。(此处,不要急于让幼儿直接说出总数,而是要幼儿拿出同样多的圈圈板学习数量对应。同样的方法可以多做一些类似的练习。)
苹果在树的什么地方,各有几个?一共有多少呢,请小朋友拿出同样多的圈圈板。
三、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
1、观察讨论。
教师:请小朋友打开儿童用书第20页。
教师:看上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皮球有什么不同?各是几个?
教师:看下图,谁能说一说下图是什么意思?(左边一个球是皮球的标志,红、黄、蓝三色是颜色的标志,圆圈是让小朋友看上图每种颜色的皮球有几个,就给几个圆圈涂上相同的颜色。)
2、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先数出每种颜色的皮球有几个,再找到相同颜色标志的这一排,按皮球的数量给圆圈涂上正确的颜色。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评价练习,互相欣赏。
同样的方法完成儿童用书第21页的评价练习。
请幼儿打开儿童用书第21页。
看图说一说:最上面是什么?每一个数字下面有什么?它们的数量是多少?和数字是什么关系?最下面一组空白的圆圈是让小朋友做什么?
让幼儿根据上面的数给下面对应的圆圈涂色。
三年级下册《小小设计师》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交通标志,体会对称与不对的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校园交通标志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校园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轴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吴老师收到了一份海报,谁来给大家读读?
学生读海报
师:嗯,你读得真清晰!请坐。
师:这一节课,就请同学们来当小小设计师
我们的活动任务是:设计校园交通标志
而且,要和什么有关?
生:人车分流
师:好,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二、回顾复习
师:在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享资料。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你认识这些交通标志吗?它们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欣赏交通标志
师:你真会发现!
这些交通标志有什么作用吗?
生:提醒我们注意安全
师:你总结得可真好!
三、解决问题,体验新知
师:在“人车分流”活动中,哪些地方需要交通标志呢?
小组讨论一下
生:校门口、操场……
师:同学们考虑得真周到!有些地方吴老师都没想到。
师:如何设计出一个与“人车分流”有关的`校园交通标志呢?
小组讨论一下。
生:突出主题;用到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
四、小组活动,分享交流
师:小组活动之前,吴老师这里有几点要求:
学生分组读活动要求
师:对于这个活动要求,你有什么疑问吗?
吴老师这里有一点提醒:活动时间有限,一定要合理分配。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活动开始,当音乐停止的时候,不管你是否完成,都停下来,分享的时间就要到了。
师:听清楚要求的孩子请坐端正。
好,各组开始
师:音乐停止了,分享的时间到了,给你5秒钟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桌面,同时,各小组上交你的作品。
师:你们的作品真漂亮!谁愿意分享给大家?
师:听了你们的分享,吴老师觉得大家真了不起!
五、收获体会,总结全课
师:在设计“人车分流”交通标志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说收获。
师:学有所得,就是会学习的孩子。请拿出自我评价表,给自己的表现打个分吧。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精彩!有了这些交通标志,咱们学校会更加秩序井然!探究,让数学更好玩!
活动目标:
1、使孩子们同过观察,比较,表演,游戏等活动认识1――9各数的相邻数。
2、通过学习相邻数,进一步了解一个数与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多1和少1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数序。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表演的乐趣,对美的欣赏,对数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绳子,大块的布,若干小泡沫垫子;小草,小花,用伞做的蘑菇(每个花和蘑菇上有一个数字),地毯。
2、纸做的蝴蝶翅膀,蝴蝶触角,若干数字;数字娃娃的头饰。
3、小朋友会玩游戏《蝴蝶找花》。
活动过程:
一、老师、小朋友一起布置数字王国。
1、把小泡沫垫子拼成T型舞台,把绳子牵起来,遮上布,分成表演的前台和后台。地毯在地上,在空地上撒上花和草,放上伞做的蘑菇成草地。
2、大家合作给蝴蝶翅膀涂上漂亮颜色。
3、小朋友们选择角色进行装扮:蝴蝶戴上翅膀,挂上数字;数字娃娃戴上头饰,剩下的孩子做数字王国的客人。
二、小朋友去数字王国做客。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字王国做客,数字王国里做多的是什么呀?(数字)是啊,每个孩子一定要有一个数字,才能进入数字王国的。
三、小朋友和数字娃娃见面。
师:咦,数字娃娃怎么不见呢?我们一起喊喊吧!
1、数字娃娃(2)从布景后跳出来:“我在这里呢!”小朋友热情的和数字娃娃打招呼。
2、数字娃娃(2)说:“接下来出来的是我的邻居,他的数字比我的数字少一个,你们猜猜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1)就出来。
3、老师:数字娃娃(2)还有一个邻居,他的数字比数字娃娃(2)多一个,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3)就出来)1和3是2的邻居,也可以说1和3是2的相邻数)。
4、依照此方法,1――9的数字娃娃有趣的出来。
5、给数字娃娃按数序排好队。
6、请数字娃娃和小朋友坐在一起,不过数字娃娃的数字和小朋友脸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就可以坐在一起。
四、观看蝴蝶的时装表演。
1、师:今天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蝴蝶们还准备了一场时装表演呢!最先出场的是3号蝴蝶,大家欢迎!
2、在动听的音乐声下,3号蝴蝶在T型台上表演。
3、师:接下来出场的蝴蝶身上的数字和3号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小朋友说他们是谁呀?(2号和4号,可以反复强调2比3少一个,4比3多一个)现在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2号和4号蝴蝶出场!
4、依照此方法1――9号蝴蝶都出场。
五、小朋友和数字娃娃给蝴蝶献花。
1、小朋友、数字娃娃、蝴蝶手牵手边成一个大圆圈。
2、师:我们的蝴蝶表演的这么好,我们应该怎么表示呢?(献花)我们到草地上采一些漂亮的花送给它们吧!花上面的数字和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那朵花才能送给蝴蝶的
3、小朋友、数字娃娃采花,鲜花。(把花贴在蝴蝶的身上)
六、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1、交代游戏规则:大家一起随音乐自由表演,蝴蝶到处飞舞,唱到一半的时候,每只蝴蝶做一个花心,身上的数字和花心的数字是相邻数的小朋友,数字娃娃就做花瓣,手牵手把花心围起来。音乐完了,就从头再玩。
2、大家玩游戏。
七、结束。
1、放打雷的音乐。
师:呀,要下雨了,我们到蘑菇下躲雨吧。免的挤在一起,你身上的数字和蘑菇上的数字是相邻数,你就进去躲。
2、大家都躲在蘑菇的下面。(放下雨的音乐声)。
3、关掉音乐。
师:看,雨停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和蝴蝶、数字娃娃再见吧!
4、小朋友和数字娃娃、蝴蝶说再见,自由走出数字王国。
活动目标:
1.能在众多图形中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
2.能注意观察生活情境中所隐含的图形。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寻找图形》
2.电子白板活动过程:
一、打开电子白板
1.师:小朋友,你们看,图上有什么?
2.提问:房顶是什么形状的?房身呢?窗户呢?
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寻找图形
1.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师:小朋友,仔细看,老师这里有一幅图,你们发现什么了吗?
它们全都是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组成的
2.幼儿开始从这幅图中找出那些是用三角形组成、那些是用正方形组成、那些是用圆形组成。
师:请小朋友到白板上画一画、说一说。
3.增加图片难度。让幼儿不仅能够找出并能说出图形里藏着多少个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三、通过游戏巩固并复习图形幼儿分组在电脑玩游戏:《寻找图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采用幼儿集体讨论学习后自主游戏的方式,这样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游戏与上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深地帮助幼儿巩固前面的知识并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题目:《给娃娃排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物体量的差异,学习7以内数的正逆排序。
2.培养幼儿能独立地取放、整理操作材料并能正确地使用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教具 高矮不等的贴绒娃娃6个(见图一)I,教育挂图4。
学具 第一组:6套高矮不等的娃娃卡片6张,操作卡片20;第二组:大小不一的7个圆片、空折纸条人手1套,浆糊2盒;第三组:填空格纸(见图二),铅笔6支,操作卡片14;第四组:8或9的数字口袋,实物条等;第五组:依样接画纸(见图三),彩笔6支。
活动过程:
1.给娃娃排队。出示高矮不等的娃娃5个,“谁来了?”(娃娃)“有几个娃娃?”“这5个娃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有高有矮)“谁来给娃娃排队?”请一名幼儿来排队,排完后请他说说是怎么排的。
2.小组活动
第一组,给娃娃排队。
“想想除了绒板上的这种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给娃娃排队?”
第二组,给圆形片排队。
“你们每人有几个圆片,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然后给它们排队,排好后再把圆片贴在纸条上,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第三组,填空格。
第四组,给数字口袋送礼物。
第五组,依样接画。
“这三组我们以前都做过,今天做完以后,要说说怎样做的,再检查一下。”
教师重点指导第二活动小组的活动,提醒幼儿先排序,再粘贴,并收集几张排列方法不同的作业。
3.活动评价。
展示参加第二活动小组活动幼儿的作业,请幼儿说说纸条上是什么图形,是怎么排的。表扬能整理材料的幼儿。
题目:《分类计数》。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记录图形,并正确地记录其数量。
2.启发幼儿讲述操作的结果。
活动准备:
教具 图卡(见图一),标记(见图二),数字贴绒1、6、5(各1个),4(3个)、3(2个),教育挂图5。
学具 第一、二组:实物标记图(见图三),1~5的数字印章,印泥,操作卡片22;第三组:大小不同的娃娃7个,白纸条人手1套,浆糊2盒,抹布2块,操作卡片20;第四组:数字点卡(见图四),铅笔6支,操作卡片22;第五组:看数接着印点图(见图五),铅笔6支;第六组:依样接画图(图六),彩笔6支。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记录图形。
出示图一,“图上有什么?”(房子、小桥、蝴蝶)“是用什么图形拼搭成的?”(长方形和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出示图二标记,“用哪些标记来表示大三角形、小三角形、红三角形和黄三角形呢?”用二个标记进行记录如: ……
( 表示红色, 表示黄色)
用同样的方法记录长方形的不同点。
(2)按标记记录。
“这儿有这么多的图形,每种图形各有几个?你们说,老师来记。”幼儿报数字教师用数字记录。
(3)小结。
“大家一起说说这幅图里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一个大三角形,6个小三角形,3个……)
2.小组活动。第一、二组,看图按标记记录。“做完后说说这幅图里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第三组,给娃娃排队。“做完后说说你是怎样给娃娃排队的。”第四组,给点卡选数字。“画一条线把点卡和表示它点数的数字连起来。”第五组,看数字接着往下印点子。第六组,依样接画。“请小朋友仔细地看看,然后再接着画。”教师重点指导第一活动小组,提醒幼儿做好后说说图上有几个什么图形。
3.活动评价。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第一、二活动小组活动是怎么做的,讨论做得是否正确。
题目:《认识等号、不等号》。
活动目标:
1.认识并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集合间的数量关系。
2.在教师引导下初步建立等量观念。
3.培养幼儿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 点卡(见图一、二),符号“=”、“≠”各1个。
学具 第一、二组:点图(见图三),等号、不等号印章各6个,印泥4盒,操作卡片24;第三组:看图计数卡(见12课题图二),数字印章,印泥2盒,操作卡片23;第四组:印比10少的点子纸卡人手1份,点子印章6个,印泥2盒;第五组:数卡(见图四),回形针若干个;第六组:6根粗细不同的毛线棒(去尖头,6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感知数量。
出示图一,“卡片上有什么?”它们一样多吗?你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多呢?“(都是10个点子)
(2)认识等号。
“怎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红点和绿点一样多呢?”出示等号,引导幼儿观察。
“这个符号是什么样的?”(二条线一样长,二条线间距离一样宽)“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等号)“表示什么意思?”(等号就表示一样多、相等的意思。)“现在我把等号放在红点和绿点的中间,表示什么意思呢?”(10个红点和10个绿点一样多)“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念:10个红点等于10个绿点)
(3)认识“≠”。
去掉1个绿点,“现在还能用等号吗?为什么不能?”(不一样多,9点不等于10点)“不一样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出示“≠”,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不等号它和等号有什么不一样?”(多了一条斜线)“不等号放在这儿表示什么意思?”(10个红点和9个绿点不一样多)“怎么读”(10不等于9)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填符号。
“先看清前后各几个点子,再想想中间应该填上什么符号。”
第三组,看图接标记记录。
“小朋友在数图形时一定要仔细看,不能漏掉一个。”
第四组,印比10个少的点子。
第五组,看数字穿回形针。
“数字是几就在下面的洞里穿几个回形针。”
第六组,给小棍排队。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的棍子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排队?”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活动小组,提醒幼儿做好后读一读结果。
3.活动评价。
请一名幼儿展示第一活动小组的活动材料,说说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印这一符号。
一、设计意图:
认识数字“7”是在幼儿认识“6”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认识数字在数学活动中是比较枯燥的。于是我就以幼儿平时最喜欢的动画片葫芦娃作为该活动的中心,将整个活动与葫芦娃交朋友贯穿起来,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认识数字“7”,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7的数量,并认识数字“7”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情景布置葫芦娃的家(门口挂有葫芦藤)。
2、人手一份1―7数字卡片和7以内的实物卡片、大图片一幅(里面有7以内的.实物)、记录表一张、葫芦娃歌曲。
3、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7圆点或数字的动物。
四、活动过程:
(一)到葫芦娃家做客,感知“7”的数量。
1、师引导幼儿观察家门前的葫芦藤上有什么,一共有几个葫芦?(复习数字6)
2、师再增添1个葫芦,引导幼儿观察现在有几个葫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师引导幼儿认识数字“7”并说说数字“7”像什么?可以表示什么?
(二)闯关拜见葫芦娃,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1、第一关:《送礼物》请小朋友们从盒子里找出实物数量是7的卡片送给葫芦娃,比一比,谁找到的礼物又对又快。(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礼物,它有几个?
2、第二关:《考眼力》师出示挂图,请幼儿根据挂图上事物的数量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师验证。
(三)游戏《找朋友》,巩固对7数量的正确判断。
玩法:师放《葫芦蛙》音乐,幼儿找出身上有7个圆点或数字是7的小动物,音乐停,比一比谁找的动物又对又多。
1、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幼儿正确找出身上有7个圆点或数字是7的小动物。
2、幼儿相互检查谁找到的小动物又对又多。
(四)自由结束:小朋友们真能干,帮葫芦娃找到了这么多朋友,现在我们和葫芦娃一起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五、活动反思:
由于活动是结合幼儿喜欢的葫芦娃进行的教学活动,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兴趣极高,大部分幼儿都能掌握对数字“7”的认识。不足之处就是在游戏《考眼力》一环节中,师可适当增加难度,多安排―些数量是“7”的实物让幼儿观察辨认,进一步巩固对数字“7”的认识。在引导幼儿认识数量的同时师可引导幼儿用正确的量词来表达物体的数量,如:7个苹果,让幼儿有个完整的慨念。
一、授课班级:中班
二、内容分析:
幼儿喜欢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能正确辨认和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但是不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很好的利用和玩耍,也不能和自己联系起来,去发现图形和人的关系。所以设计该活动时就是通过引导幼儿去主动活动,让幼儿温故而知新,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猜想、拼搭、组合、图画等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了在活动中进一步开展探索活动,让幼儿在生活经验中进行大胆的联想和创造;我组织幼儿围绕图形展开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让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创新思维的乐趣,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我们的创新智慧游戏内容注重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着眼于幼儿身边的有趣现象,精心选择生活中的内容作为教育内容,活动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创新思维特点就此设计了本节活动。
三、幼儿分析
中班的幼儿已认识不少基本的图形,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思维能力稍微有点欠缺,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不成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虽然也涉及到拓展幼儿思维的内容,但都不系统,因此,幼儿对于创新思维缺乏主动性和经验。本次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创新的欲望,学习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更容易为幼儿接受。
四、活动设计意图:
在巩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基础上,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猜想、拼搭、组合、图画等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开展探索,在生活经验中进行大胆的联想和创造;我组织幼儿围绕图形展开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让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创新思维的乐趣,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我们的创新智慧游戏内容注重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着眼于幼儿身边的有趣现象,精心选择生活中的内容作为教育内容,活动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创新思维特点就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体验图形分、合的乐趣。
2、能将图形进行等分、拼搭、组合,理解图形间的关系。
3、能主动操作、仔细观察。
4、幼儿发散思维创造、想象。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各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2、物质准备:
1)准备各种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一部分在草地上,一部分在篮子中。幼儿专用剪刀、胶水、水彩笔、篮子等。
2)猜想表,展示卡。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形,寻找秘密,巩固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提问:
1、草地上有哪些图形?
2、他们有什么秘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告诉给好朋友听。
小结:原来每种图形都有自己的秘密,比如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等等。
二、幼儿主动进行等分、拼搭的游戏活动。
(一)等分游戏
1、出示“猜想卡”,记录图形等分后的猜想。
1)你想猜什么图形?(三角形)
2)三角形平分成2份后,会变成什么图形?(圆形、三角形……)请在“猜想卡”上记录。
3)个别记录――集体记录(同上记录完“猜想卡”)
小结:刚才你们猜想了每种图形在平分成2份后会变成另外的图形,那么你们想自己亲自来验证验证,分一分吗?
2、幼儿进行图形等分。
1)幼儿进行操作,将各种图形进行2等分。
对分后,教师提问:
①图形有变化吗?变成了什么图形?在“猜想卡”上做记录。
②如果图形没有变化,再拿这个图形来分分,看可以变成另一种图形吗?
2)幼儿讲述自己的分法,可以进行多种分发的给予鼓励。
(二)拼搭游戏
1、出示“展示卡”,展示拼搭后的图形。
介绍“展示卡”的用途:将拼搭好后的图形贴在卡上展示。
2、幼儿进行图形拼搭
1)幼儿操作,将图形进行拼搭。
要求:在蓝中找2个一样大小的图形进行拼搭,拼搭后观察。
提问:你的2个一样大小的图形变成了哪种图形? 想想拼拼还可以变成什么图形?
2)幼儿展示并讲述自己的拼搭。
①幼儿出示“展示卡”,讲解给同伴听“我选的2个一样大小的xx图形拼搭后变成了什么图形”。
②幼儿出示“展示卡”,讲解给客人老师听。
活动延伸:《变图形》回家后,请爸爸或妈妈给你在纸上画上图形让幼儿添画,变成自己喜欢的东西。
活动反思:通过本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幼儿对图形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们分别了解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活动中发现幼儿对用图形玩的游戏和操作活动,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图形拼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活动中也有个别幼儿对长方形与正方形发生混淆。还需要加强练习。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拼出了机器人;有的拼出了黄鹤楼;有的拼出了大拖车;有的拼出了轮船火车;活动中发现幼儿对用图形玩的游戏和操作活动,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图形拼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让幼儿大胆想象,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拼搭创造。
活动准备:图形宝宝图片、背景图、固体胶、纸、环境布置
活动重点:复习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活动难点: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拼搭创造
活动流程:引出课题 游戏巩固 活动延伸
(一)、引出课题
1、分别出示4种图形,提问:“你们知道它们是谁?”
2、它们长得怎么样?
(二)、游戏巩固
1、游戏:捉迷藏
a、师出示背景图,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b、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并说出有几个?
2、游戏:小小邮递员
a、图形宝宝请幼儿为小动物送饼干,并说明要求。
b、幼儿送饼干。
c、师作一定的评价。
d、幼儿吃饼干(幼儿自由选择饼干)
提问:你吃了什么形状的饼干?
3、游戏:拼图
a、图形国王装修皇宫,想请幼儿拼画。
b、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拼图。
c、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活动延伸
将剩下的图形投放到区角活动中。
活动目标
1.感知10以内物体数量并比较多少。
2.能正确运用数字记录每次所夹种子的数量。
3.能大胆地讲述自己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找一找有多少
2.自制记录单,水笔;提供3种种子(蚕豆、花生、玉米),每组摆放1种种子;人手一双筷子、1个小碗。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我们要玩什么游戏吗?
(让幼儿观看筷子和花生米等。)
2.教师:对,我们要玩“看谁夹得多”的游戏。
用筷子夹哪些东西呢?这些东西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种子。
二、感知10以内数量
幼儿第一次游戏。
1.提出游戏要求。
教师:今天我们不仅要看谁夹得多,还要看谁能准确地把自己夹了多少种子也记录下来。
2.教师出示记录单,并介绍游戏规则。
教师:你夹的是什么,就在记录单上找到相应的标记,然后在其下面的空格里用数字记录你一共夹了几颗。
听到开始口令时才能夹,听到停止口令时就要放下筷子。
3.幼儿游戏。
4.幼儿交流。
教师:谁来介绍你夹了几颗什么?
你夹的种子和记录的数字是一样多吗?谁比他夹的种子的数量多?
5.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不仅数对了,而且也记对了。
三、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
幼儿第二次游戏。
1.提出第二次游戏前的要求。
2.幼儿游戏。
3.幼儿交流。
四、怎样夹得多
幼儿第三次游戏。
教师:每人想一想,怎样夹才能让自己夹得更多?
这次夹完后不但要记录你夹了几颗种子,还要比一比在自己的三次记录中,哪一次夹得最多,请你在下面的格子中对最多的一次做上标记。
五、趣味练习
找一找有多少?
本次活动是按照数学活动学习的顺序而排的。远近的概念对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难,所以本次活动的重点我放在了幼儿能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样的距离,同时能感知距离与测量工具之间的关系。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几样简易但不简单的工具让幼儿多次操作后来主动的寻求远近的概念区别,从幼儿的反映来看还是对本次活动非常有兴趣的,特别是在测量的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自主测量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步测的方法,区别物体的远近。
2、学习使用不同工具测量同样的距离,初步感知距离与测量工具之间的关系。
3、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用目测的方法区别远近
1、教师站在黑板前,幼儿呈半圆形面对教师坐在座位上。请幼儿目测:谁离教师最近,谁离教师最远?
2、教师站在门和窗之间,幼儿目测:老师离门近还是离窗近?
3、使用幼儿用书第7页,看看哪个小动物跳得远,哪辆汽车进车库的路远,并用小棒量一量。
二、用步测的方法测量距离,体验工具不同,测量次数也不同。
1、教师和一个幼儿一起步测教师长度(从教室前面到教室后面之间的距离),教师与幼儿边走边数共走了几步,然后将幼儿测量的结果分别记录在黑板上。
2、教师:老师和小朋友都走了相同距离的路,为什么老师走的步数少,小朋友走的步数多呢?
三、请幼儿用长短不同的小棒量一量桌子,边量边数,看看测量的次数有什么不同。
1、幼儿发现:用不同的工具测量一样的距离,需要测量的次数是不一样的:测量工具越长,需要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的工具越短,需要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2、游戏:机器人。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活动过程:
1、以游戏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我们班的饼干超市马上要开业了,我们来看看超市里有些什么饼干?(出示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图形),仔细看看这些饼干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次操作:(出示包装袋)装一样的饼干
提出要求:每个小朋友那一张包装袋,四人一组到后面的桌上去装饼干,只能装一种相同的饼干。
讨论:你装的是什么饼干,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饼干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标记)
评析:首先以游戏的情景导入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是一个复习几何图形的过程,接着我通过第一次操作“装一样的饼干”为后面的制作产品说明书打下伏笔。
出示包装袋,学做“产品说明书”,并学习按说明书上的`标记顺序说一说这是什么饼干,如(黄标记、三角形标记)“这是黄色的三角形饼干。”
评析:“产品说明书”贴近幼儿的生活,它能为顾客带来方便,通过集体学习制作产品说明书帮助幼儿分析图形特征,并学习用语言表达,为后面的幼儿第二次操作做了准备。
2、设置游戏情境,提出操作的要求。
师:刚才小朋友帮忙装好了饼干,我们要送到超市里去呢,在送去之前请你们再帮忙在包装袋上用标记来做产品说明书,这样就可以让顾客一看包装袋就明白里面是什么样的饼干了,好吗?
提出操作要求:先将自己包装的饼干作说明,完成后可以再到篮子里选不同的饼干作说明,先看清楚里面装的是什么饼干。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能干的小朋友多做几张说明书。
回座位,介绍自己的“产品说明书”,“谁愿意上来介绍自己制作的说明书?”先数一数该幼儿做了几张,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评析:为自己包装的饼干制作说明书,幼儿显得更为兴奋,这一环节中孩子不仅分析记录了第一次操作的图形,我还为幼儿充分提供了更多包装好的“饼干”,旨在让幼儿接触更多不同种类的几何图形,让幼儿体验成功感。
还有很多小朋友也想来介绍,这样吧,请你们和旁边的小朋友相互介绍一下,如果你发现别人做错了,可以帮他指出来(相互介绍)。
评析:这一环节不仅能满足孩子的讲述欲望,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同时这也时孩子自己的一评价方式,通过相互介绍、观察,相互学习并发现别人的错误,帮助指正。
3、游戏:送饼干
师:“谢谢你们包装好了这些饼干还制作了产品说明书,现在请你们把这些饼干送到超市里去,还要把饼干放整齐,瞧:这里应该放什么样的饼干(篮子上有标记)
幼儿上来送,送完后请5个小朋友分别当服务员检查是否放对。
评析:通过这一游戏,不仅复习巩固了图形分类,也自然地将孩子的操作材料进行整理,请5个幼儿当服务员目的是让幼儿自己检查操作结果,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
4、游戏:找饼干
师:刚才小朋友包装饼干可起劲了,老师也帮忙包装了一些饼干,可是我制作了说明书却忘记装饼干了(每位幼儿发一张)请你们拿到后帮我想一想应该装什么样的饼干,也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饼干在后面的听课老师手里,请你们去找一找哪位听课老师的饼干应该装载你的包装袋里?如果找对了,听课老师还会给你一个小奖花呢! 评析:这一游戏让孩子看说明书装饼干是一个提升的环节,通过与听课老师的互动,请听课老师检查结果贴小奖花,充分利用的听课老师的资源。
活动目标:1、学习用标记记录图形的两个特征(大小、形状、颜色)。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之间的不同特征,并会用语言表达。3、通过操作、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教具:各种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包装说明书,货架、篮子。2、学具:操作作业单、蜡笔、铅笔;有说明的包装袋。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知道4添上1是5。并知道5所表示的含义。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操作的结果。
3、巩固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的树叶,磁性教具数字5,数字1――4,雪花片人手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复习1―4的形成,复习对1――4的认识。
1、让幼儿看数字,做相应的动作。
师:今天,我们的数字朋友又来到我们班里,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呢!
我们来看看谁来了呢!请你们拍拍手吧!数字4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2、拍手游戏,复习数字1―4的形成。
师:我们好久都没有玩拍手的游戏了,我想和几个小朋友们一起来玩玩,我问到谁,那他就要大声地回答我哦!
二、通过初试树叶,学习5的形成
1、出示树叶,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小树叶都会怎么样呢?(要求幼儿完整描述小树叶的命运)对了,小树叶会离开自己的妈妈,掉到地上,你们看。老师就捡来了好多的树叶,我们来看看吧!
2、认真仔细观察不同的树叶,学习5的形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尖尖的树叶吧!有多少片尖叶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要求幼儿完整地描述)对了,数字4可以表示4片叶子!咦!这里怎么样还有这样的树叶呢?现在有几片这样的叶子呢?怎么样变成5片尖叶子呢?(引导幼儿完整描述4片树叶添上一片树叶是5片树叶)5片叶子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所以我们可以说4添上1是5。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五片叶子的形成。教师小结:4添上1是5。(在说的时候,教师要同时用手势进行表演,帮助幼儿巩固数字5的形成)
三、通过操作雪花片,复习4的形成
1、拿雪花片(请小朋友拿4个雪花片,看看怎样变成5个雪花片,集体说说操作过程)
2、变手指数量。
四、初步认识数字5初步知道5所表示的数量。
师:刚刚我们知道数字5可以表示5片叶子,那数字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的描述数字5所表示的物体)教师小结:数字5可以表述所有数量为5的物体。
五、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