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 文档
- 2024-06-12
- 113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本文共18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摘要: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生涯中最基础的一个学习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合理地变换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塑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正确认识,避免学生走入学习的误区.本文总结小学数学课程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创新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主要还是以基础的定理定义为主,教师在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内容的环节安排上,一定要重视创新,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反观如今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教师习惯性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材内容讲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角色只局限于被动接受学习和听讲学习.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和程度很大.然而,这种单一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师生之间形成的不是理想的教育过程中的关系,而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而且,数学是一门偏理论和思维的学科,枯燥的讲解很难将知识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数学难学”的错误观念,使得小学生丧失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应用于小学课堂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反的是,创新教学能全面地改善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地变换教学模式.在小学低年级中,创新教学的应用要符合该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玩的心理,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更趋向于直观事物的表达.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色彩丰富的图画、动漫形象、玩具吸引.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的活动中,要利用这一特点,将学生喜爱的这些元素糅合到教具的制作中.在小学高年级创新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的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于知识体系已经有了系统全面的认知,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年级同学有了很大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于锻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深化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创新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的创设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特有的个性,合适的教具设计能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引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简单的加减乘除时,我会先用彩色纸板制作出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公式“1+1=”、“3+6=”等彩色卡片,随着我一张张卡片的展示,学生能快速的反应,答出正确的答案.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跳跃活泼的色彩十分敏感,我采用这种彩色卡片教学,学生能很快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和效率也就得到了提升.
(二)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教学的课堂上,游戏、活动的开设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类似的活动,巧妙地设计游戏的流程,就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活跃度.例如,我在教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数的加减运算时,我会采用小组合作法,在课前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教授完课程内容后布置一定的习题量.然后让小组间两两进行比赛,比组员全体完成的正确率和速度.在这样游戏式的小比赛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地得到提高.而且分组竞争合作更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潜能,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团结能力.数学的课堂也不会仅局限于枯燥的数学式和定义的教学,而是变得丰富多彩.
(三)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流行———多媒体教学
创新教学,自然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现如今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在小学的教育中也是越来越流行了.因此,教师要懂得将教学内容和多媒体课件科学的结合.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多媒体的教学中,我们要融入大量的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资料,这能使学生们充分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调动学生们的各个感官,使学习的乐趣达到高峰.例如我在教小学四年级上册《认识不同的线———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过程中,就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具体向学生展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和他们之间的区别时,我在课件中插入了三张图片表现了他们的特性———分别是“笔直无尽的道路”、“手电筒的光线”和“棉签”.学生通过这些图片能十分直观的看到三者之间的差异,在脑海中下意识的构建起知识的框架.我还在课件的后面插入了一些当堂练习,使得学生能趁着知识的新鲜度和热度,能得到及时的应用和巩固.
四、结语
创新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在合理恰当的课堂活动的开展中,让学生们能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教学还要求教师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将新的教学手法科学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任何学习的举措总结下来,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教师创新教学法实施的目的.希望通过创新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学生能在小学数学学习这一重要关键时期,抓住学习的良机,掌握适合自身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青松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四小学
参考文献:
[1]余东.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小学数学参考期刊,,(12).
[2]卫理琴.创新教学,提升学生学习能力[J].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4).
看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的还看了: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基础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特性培养与潜力开发是重要目标。但通过对一些地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和分析,发现教学之中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导致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难以有效教授和培养学生,有碍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应当将目光落在分层教学上,通过对教学目标、学生、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分离分层,以此来培优补差,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总之,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更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及原则
现代基础教育重视学生差异、提倡培优补差,此种情况下,为了使每位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收获知识,教师在规划设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使之能够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实现个性化教育,解决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矛盾,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满足同一班级内部多个层次学生的进步需求。当然,以往所开展的小数数学教学活动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教师要尝试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适用的、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地应用于书医学教育教学中,使之达现代基础教育的要求。参考相关资料,确定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分层教学本身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动态化教学策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能够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动态化的调整和分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以便相同水平的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解答问题,从而做到有效学习,是每个同学的数学知识水平都得以提高。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非常有意义的。而参考相关资料,确定保证分层教学有效落实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也就是要明确教学要求及教材内容,客观的.设计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2.动态性原则。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能力、学习成绩、认知能力、身心发展等情况来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并且做到实时跟进。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分层教学是一种具有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之中,通过改变数学教学现状,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促使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自身数学知识水平。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和总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并总结了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教学目标分层。有效的数学教学是要能够贴近学生,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学习数学知识。为了真正做到这一点,在具体规划与开展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学生入手。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相关方面。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2.学生分组分层。为了保证数学分层教学能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在原基础上逐渐提升,所以在规划与实施数学分层教学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也就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阶段内容对学生进行单一组和混合组的分类。其中单一组是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根据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制定教学计划,如面对优秀小组,数学教学计划主要以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对中等生小组,数学教学计划主要通过设置问题,鼓励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教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为主。
3.教学内容分层。为了保证分层教学充分发挥作用,教师要充分考虑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来合理规划和分层教学内容。如果我们的课堂只讲了这一点点东西,部分优秀的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课堂上很无聊。那么如何科学地进行教学内容分层呢?首先按照学生的分组分层,确定每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而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规划设计教学内容,如直接选取教材上基础数学知识,适当拓展课本上的知识,设计一些课外的,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以便有针对性地教授不同层次的学生,促使其能够在自己的水平线上有效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然,要想使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应当注意做好教学目标分层、学生分组分层、教学内容分层等,以便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使之可以有效学习,逐渐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和信心,为促使自身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宏程.探究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1(1):195.
[2]张祝芹.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J].都市家教(上半月),(4):46-47.
一、应用探究合作式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引导
探究合作式教学方法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当一个引导者和解答者的作用,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对问题的探究和解答。在小学数学引导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无疑是最有效最科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应用时,教师要首先把握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认知,将学生按照性格、能力、成绩有秩序的分组,这样的分组能够保证组别中人员的多元化,在探究的过程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分组结束后,教师要将本节课的数学例题讲解清楚,然后分配每一组的任务,让组内交流得出结论,再将本组的结论拍一个代表发表出来,各组之间不一样的结果教师可以让其再次进行讨论和确定。这样的一个探究与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和教师引导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数独的时候,关于“4”的数独有很多种填充方法,教师如果自己进行讲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且乏味,但是进行分组合作式探究就会让学生有不同的答案供给,并让学生在自己进行算术的过程中有一个数学思维的提升。探究式合作教学是最有效最合理的引导式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分组与合作中找到自己的数学灵感,通过交流和探究能够明白数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加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总之是小学数学引导教学中最应该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引导式实践教学要营造合理的问题情境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音频、声频或者是自己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感同身受的学习感觉,是最受学生欢迎且教学效果最显著的一种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营造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营造合理的问题情境无疑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问题情境的营造要充分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与数学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的契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π”的时候,可以将《圆周率之歌》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产生背诵圆周率的欲望,并且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问题情境的营造要充分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与数学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的契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营造合理的问题情境要求教师要注重引入开放式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要具备层次感和发射性。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时,教师可以将两家店的折扣进行比较:“一件大衣500元,A店满200减40,B店七五折,哪一家比较便宜”这样的开放式问题情境营造,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引导式教学时可以利用不同种方式的情景营造,有效地提高进行教学引导,提高数学教学的教学成效。问题情境的营造要与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区别开来,前者是学生让学生找寻规律发现问题,后者是教师直接提出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兴趣,并渴望知道答案。
引导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开展势在必行,而引导性教学应该结合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教师没有把握,本文笔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三种教学策略和在应用时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带来教学上的灵感,并尽早将引导性教学在小学课堂中开展起来。
一、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实践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一)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并根据学生发展情况随时调整层次及组别
将学生分层是我们整个实验开展的前提,盲目分层可能导致整个研究失去意义。因此,每学期初,课题组教师会充分了解实验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学习的兴趣、平时的爱好、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上所花的时间、家庭教育情况等方面,结合观察、测试、家访等不同的方法,认真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采取隐性分层的方法,将学生分为A(低层)、B(中层)、C(高层)三个层次。并将各层次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建立4人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表现,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二)以学科集体备课为保障,探讨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分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主要之处,也是一直以来我们研究的主要任务。为了保障备课质量,我们设计了分层备课用教案纸,其中既有每一单元的分层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分层情况),又有每一节课的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训练设计、分层作业布置与评价、分层辅导记录。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数学组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每个年级每个学科以一课为例,集中进行研讨,集体设计分层授课过程,跟踪观察并进行集体反思。重点研讨: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课堂提问分层、组织讨论分层、练习作业分层等。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层次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三)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在学生分类、备课分层的前提下,结合我们的理论学习,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我们确定了三个层次的不同施教方法:A层学生采用的是“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方法;B层学生采用“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的方法;对C层学生采用的则是“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问题,使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解决,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动机。事实证明,分层施教充分调动起了各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是很明显的。
(四)尝试布置分层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作业质量,通过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题组教师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作业。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超额作业,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收获到学习的喜悦。
(五)实施分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课堂评价。鼓励实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不同评价对象所处的层次,采用适合这一层次标准的人性化评语,帮助差生找回失落的自信,寻找到快乐的收获,使优生确定更高的学习目标,体会到超越自我的乐趣。
2.作业评价。我们尝试对不同层次学生提不同的作业要求,同时也给予不同的批改方式。A层的学生作业做错后,暂不打分,让他们在小组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的帮助下真正弄懂,自己再订正,等到他们订正后再给A+,基础差的学生也可以从作业中找到乐趣,学起来也就开心轻松多了;而B层的学生,完成了基础题,并选做了灵活性题目,才能拿A+;C层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综合性的题目才能得A+。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得A+,个个享受成功的喜悦。3.考核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命制一、二两级试卷。一级为基本要求的测试卷,二级为要求略高的提高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种试卷。也可以在一张试卷中使考试内容更富弹性,一部分为基础题,另一部分为略高教材内容的附加题,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做。
二、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实践教学策略的收获
经过三年的分层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收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各种研讨、评比活动中,构建出适合校情的分层教学模式。
2.教师的科研素质、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课题研究的三年多时间内,从领导到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三年间,课题组成员在市、区级的各种比赛中作课十余节。课题研究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学生在课程中更加健康活泼,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主动参与,乐学好学。
三、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实践教学策略中的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如何通过分层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信心和动力,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
2.分层对部分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对表现出“自卑”的学生随机做了思想工作,但是通过A层面个别学生的实际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思想工作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如何在分层教学的实验之前,客观地宣传分层教学有利的一面,做好学生或家长思想工作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小学数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的成效不容乐观。小学低年级的加减乘除和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还不能见分晓,到了高年级方程和计算公式等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学习课程,就明显出现学生学不好、学不会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上没有采取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老师教多少就学多少,老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枯燥乏味,学生死气沉沉,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教学设计与生活严重脱节,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传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讨精神,忽视生活中运用到的数学知识,并且有的教师甚至用考试和考核成绩的高低来压制学生,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要求,更让学生厌恶数学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1.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情境,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可以运用课前导入的方法,在上课之前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紧张感,缓解学习压力,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自主表达,发表见解。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一起探讨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当一回小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来上课,学生可以以个人的形式对某个知识点对同学及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合作讲解,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中掌握知识和巩固学习知识,从而创设出活跃、融洽的班级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
2.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回归生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上,将生活中丰富的信息引用到教学中。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通过对书本的参照让学生思考或者谈论,然后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生活中常见的有床、桌子、牌匾、书本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与书本相关联的知识,让小学数学的学习充满趣味性。这种教学方式的作用在于:
(1)增强学生的动脑能力和整理信息能力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把数学的教材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时候,在课本内容中找到与生活相关联的数学知识,通过自己的动脑思考和整理,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课本中,把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上,这样的循环利用使学生的动脑能力和整理信息能力极大的增强,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味。
(2)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不要一味地把自己的知识硬塞给学生,在课堂上自导自演,自问自答。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大胆提问,大胆猜测,大胆发言,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在生活学习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3)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书本上的数学知识都是抽象的,教师要把这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巧妙联系,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不要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要用题海战术来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他们培养成只会考试做题,不会灵活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必定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运用,使小学数学在教学中更加生动、更加活跃、更加有趣,使学生更加愿意接受数学的学习,摆脱对数学存在的紧张感和恐惧感。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互动交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小学数学在教育中的价值意义。
一、情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段特点使学生在上课时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因此,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趣味性的因素(例如传统的讲台是教学方法等),会使小学生更加难以接受知识和课堂内容,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质量也就会因此大打折扣。从这一点出发,授课老师应该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气氛,通过情境教学手段引入教学知识,带动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加减法运算意义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融入到趣味性的故事中,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讲述,既有故事情节,又不会失去教学要点,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二、动手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之一,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贪玩和好动更是其突出的特征表现,如果授课老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性格特征,以“玩”为出发点,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各种动手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但可以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使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进行七巧板的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然后向每个学生发放一套七巧板教学工具,学生开启后,会发现七巧板只不过是由数量不一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普通图形拼凑而来,并没有特殊之处,此时授课老师可以在故事引导的基础上教导到同学们模拟曹冲称象的情景,学生们便会立刻埋头动起手来,在动手过程中不时传出惊呼声和阵阵的笑声,使课堂氛围得到充分的活跃,通过动手实践教学使教学工作更具有趣味性和实际意义,使学生们发现了七巧板中这些看似简单图形可以拼凑出很多精美的图案,授课老师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发现,进而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三、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非常适合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即将,数学中的,相关知识点,融入到哦,互动的游戏当中,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接受,数学知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将,知识点,分批灌输给学生,但是数学是一门具有极强理论性和逻辑性的,学科,仅仅依靠这种传统的讲台是教学模式,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谓,难以越来越难以接受,因此啊,将数学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不但能使数学知识点变的,容易理解,而且能,增加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教授一元钱价值这一课程内容时,授课老师可以暂且不照本宣科的讲授教学知识,而是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融入到课堂游戏中,使学生共同参与游戏。在教学游戏进行之前,老师首先赋予学生消费者和售货员的两个角色,让学生扮演实际生活中的购买和消费过程,使学生能够寻找到一元钱所能购买的物品,进而加深其对一元钱购买能力的理解。最后在游戏结束之时,授课老师可以总结和引导学生讲述在游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切实了解到一元钱的价值,而且也达到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以教师的感染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因此,授课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情绪交换,注重自己的语气和声调,动作既要有分寸也要注意不失风趣感,使学生感觉不到上课的拘束。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应,注重充分与学生进行情绪交换,增强,教师的感染力,在向小学生提出要求时,使学生能够感到善意,和亲切,这样老师提出的要求也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成为推动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尽量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学生站在一起需要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建立也有爱的,师生合作关系。
一、提升教师的小学数学文化素养
由于教师过于专注于应试教育,数学文化的内容被严重的缩水。适用于学生阅读的数学类书籍较少,一方面此类读物出版少,另一方面家长对这方面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更重要的是我们老师对数学文化阅读的要求和引导做的还不够。因此,要将数学文化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让学生接受数学文化,提高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是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的第一步。
(一)教师自身主动学习
教师主动学习数学文化是提高自身数学文化素养的最主要的方式,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查找资料,再通过思考将所学到的数学文化与本班的数学教学相融合。我拜读了北京大学孙小礼教授与邓东皋、张祖贵合编的《数学与文化》一书,书中精选了一批国内外著名数学家和研究数学的哲学家的文章,从各个方面来说明数学在整个文化中的地位。
(二)教师之间互相学习
在对中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数学文化融入教学实践的前期准备中,我带领本年级组全体数学老师对数学文化素养展开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交流,即“数学文化交流会”的活动,该活动以座谈会的形式每周开展,其中每次会议有两位老师负责准备所要交流的主要材料并准备简单的PPT,主讲老师通过PPT向其他老师介绍有关数学文化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例如针对课程中“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实践活动课”等有关“数学文化”板块的教学设计,数学家的生平趣事,古今中外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等方面,随后大家展开讨论:对于本周数学文化交流的感知感想,如何将本周的数学文化与教学相融合,如何更好地让数学文化被学生们所接受等等。
二、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文化的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要想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视,首先是要提升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兴趣,使其产生好奇心,发现数学的魅力和奥妙,为日后数学文化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
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游戏教学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之一。我在讲数学文化深入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常常以游戏的形式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思想和概念,例如七巧板、扑克牌巧算二十四点、魔方、莫比乌斯带等等,就扑克牌巧算二十四点来说,这个游戏主要考验的是学生对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熟练掌握程度,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算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感受数学的奥妙,从而产生兴趣,在游戏中养成数学思维。
(二)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
故事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法,通过讲述故事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常常会向学生讲述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奇闻轶事,或者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或者古代数学的历史和发展等等,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等差数列的教学时,向学生介绍高斯的故事――高斯十岁的时候,老师彪特耐尔布置了遇到很繁杂的计算题:要求学生把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老师刚叙述完,就把写着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然而老师并不在意,以为这个小家伙在捣乱,但他发现全班唯一正确的答案属于高斯时才大吃一惊。然而更令人吃惊的是高斯的算法:他发现第一个数加最后一个数是101,第二个数加倒数第二个数也是101,共有50对这样的数,101乘以50得到5050。这种算法是连教师都未曾教过的计算等级数的方法,高斯的才华使得彪特耐尔十分激动,下课后向校长汇报,并声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高斯的了。
(三)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
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特点,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点来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所选择的比赛项目都是基于游戏的并且参与者皆有小奖品。例如在班级中开展扑克牌算二十四点的比赛,讲数学故事的比赛,七巧板的比赛等等。这样一来,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数学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另一方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试题的牢笼”中挣脱出来,能够自由思考。
1.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认识不足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没有真正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意义,往将实践教学活动内容一带而过,甚至忽略或直接删去。尤其是该课程还没有相应的评价手段,故而很多教师不会花过多的实践去研究这门课程,使得该课程的教学价值无法真正的体现出来。
1.2教学定位不清
由于许多教师仍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对实践的重视轻而过多的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其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定位不清,在教学过程中仍将实践课当做理论课来讲,力求将实践活动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容全部呈现出来,没有很好的把握难度和质量,完全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的改革。
1.3教学实践活动缺位
教学活动缺位是所有学科教学中的通病,教学实践活动缺位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体,所有教学内容和程序都是教师事先设定好的,如此一来便使学生缺乏了主动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探索的主动性,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教师的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其次是教学设施的不足,使得教学实践活动无法树立开展,即使开展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三也可能是由于学生人数太多,组织和调控难度较大。
2.解决对策
2.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获取直接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的理解这一点,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加深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认识,深刻理解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开创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积极的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和丰富学生经验的重要意义,以更好的推行该项数学教育改革,培养出具有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的综合型人才。
2.2优化学校教学资源
解决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从教师等个人方面入手,也要从学校的整体条件入手。教师自身的素质虽然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关键性的影响,学校的硬件条件不足同样也会制约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而学校教学的硬件条件又包括学校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制度管理和相关的设备、资源等,因此,首先学校方面要优化自身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其次,学校要通过完善教学资源来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设提供硬件条件,建立实践活动基地,拓展教学资源。
2.3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即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而教师要体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要根据不同教学环节的特点来规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相关操作,首先在确定教学实践活动的主题和目的时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活动,并通过主题的引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教师要与学生互动,协商活动规则和活动任务的分配,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主动性;第三,教师要在学生独立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采取巡回指导的方式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最后,教师要认真的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并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
3.结语
综上所述,要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课程的改革,使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就要及时的发现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明确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纠正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完善教学资源和管理机制,最大程度的发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形态落后,对话生硬
在小学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沟通,交流方式比较单一,而且教条化。主要表现为以教师作为中心点,形式上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这种简单的交流方式没有师生间情感、思维以及心灵上的沟通,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的效果也不佳。
(二)主客体出现异位,关系失衡
当前,在小学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只是采用一些教学方法为学生传授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发表意见的权利被剥夺了。在课堂上,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是从属地位。而且,由于传统观念中的尊师重道的思想,使学生更大程度地失去了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在与教师交流方面完全失去了主动权,形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样长此以往,老师说得越来越多,学生说得却越来越少,使学生失去了表达的热情,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对话式实践教学的优点与价值
(一)教学方式得到优化
在对话式的教学模式下,常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师合理分配了学习任务之后,学生将得到充分的时间进行数学活动。这种状态下,每个学生都能拥有独立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并且可以进行小组间的对话交流。在进行小组反馈时,教师可以与更多的学生进行对话沟通,尽量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同时,在这种不断的交流与对话中,学生巩固了知识,并且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对话式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有所改变,教师不再处于主导地位,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个问题的倾听者和指导者。所以,采用对话式教学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课堂上的被动局面。
(二)课堂生活得到丰富
对话式教学将传统模式中教师单向传输信息的模式进行改变,成为师生间交流互动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要倡导学生主动寻找学习方法,主动获取知识,自主完成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要设置问题的情景,将旧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学生们可以把旧知识和新知识相互结合。教师要建立师生间平等的对话方式,学生能够在老师面前敞开心扉,自由发表意见。老师与学生可以从对话中汲取对方的优点、经验和智慧,实现共同进步。
(三)师生思维得以明晰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中,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化要建构两个阶段:同化和顺应,其中同化是量变,顺应则是质变。在对话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构成不再是简单的输入和存储,而是新知识与旧知识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对话式教学将原有的线性交流方式变成了网络式交流方式,使课堂上每一个因素都具有与其他因素交流的通道,这样在交流过程中,使老师与学生的思维得到明晰。
三、对话式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方法
(一)建立平等的交流气氛
平等的原则是对话式教学模式开展的前提条件。在对话式教学模式下,老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地位及尊卑关系,他们只有先知者和后知者的区别。在对话中,二者都是主体,学生的内心世界和表达方式必须得到教师的尊重。教师要俯下身去,用心倾听,经常称赞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我曾经在教学中遇到了这样一位学生,他经常自己学习,不常抬头看老师,但他的记忆能力极强,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很多学生都不能掌握厘米、分米、米间的进率问题,这位学生却举手回答,并很好地完成了问题,在得到我的鼓励之后,他很认真积极地完成了后半节课的学习。可见,教师俯下身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进行心灵间的沟通,创造一个轻松的交流氛围,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合理的对话引领
对话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方式,是心灵间的沟通,是思维间的的碰撞。只有在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的情况下,再经过教师的点拨,才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化。我曾经在进行数字和信息的教学时,为学生出示运动会跑步的照片,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位同学的编号是022而不是22呢?”同学们进行回答:“因为比赛有上百人参加,参赛总数是一个三位数,那么编号也要使三位数,所以用0占位”我继续问:“如果参赛人员有几千人,那么这位同学的编号应该怎么写呢。”同学回答“应该是0022”。上述教学片段中我创设了学生跑步的场景,通过“为什么这位同学的编号是022而不是22呢?”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自主思考。在师生间的对话中,学生可以理解编号与参赛人数有关,我继续进行追问“如果参赛人员有几千人,那么这位同学的编号应该怎么写”,及时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领,通过交流对话,使学生能够明白一组编码应该有相同的位数,并且编码开头可以是0。
(三)构建多元对话平台
新课标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师生交流、互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没有交流就没有教学。所以,在课堂上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对话,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高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是许多学科的基础课程,由于数学本身就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批判反思精神,因此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精神,反思对于高职数学来说,可以增进学生的思维活动。然而,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过于重视对于知识的讲授与练习,忽视了培养学生在反思与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缺少反思的教学环节,因此以反思为载体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应该通过问题创设探究、巩固、小结、复习思考等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反思与质疑能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根据反思性教学的特点以及高职数学教学的目标与学生的特征,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与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首先,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需要确定反思性教学的目标。任何教学首先涉及环节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具有指引与指导反馈的作用,同时教学目标还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调节与控制的作用,对于学生最终的学习目标以及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设计的目标主要是根据数学培养目标以及高等数学的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综合来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是反思性教学的目标,应该以贴近学生的学习程度为原则。如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这个教学目标,而太低或太高的教学目标都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反思性教学的目标应该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学生已有的水平基础上,老师通过设定较高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来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从而让学生有强烈的愿望,想要完成教学目标。据心理学研究表明,目标越大,人为之花费的行动努力也就越多,表现也就越好。如果数学教师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则会设置过低的目标,从而降低学生的兴趣;
三是反思性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具有因材施教以及针对性的原则,每个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学目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学目标,对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要求,千篇 一律的教学目标,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目标应该具有针对性。其次,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需要确定和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一是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应该根据设置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是数学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规划数学教学内容,由于高等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以及较强的反思性,因此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安排要能够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系统性,要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还要体现数学学科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一般情况来说,数学教师的内容安排要根据循序渐进螺旋式的方式来安排;
三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多样化,数学教师首先应该考虑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特定的方法,并且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同时,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弱的现实,数学教师应该尽量选择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学生实际专业需要的教学方法。最后,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最后环节是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整体的反馈与判断是否达成了预期的目标,新课改下教学评价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比如教师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互评等,通过多元化以及多主体的评价方式,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学习行为作出客观的评价,衡量是否达到目标。除此之外,教学评价还可以对下一轮的教学提出具有意义的反馈信息,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可以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改进的措施,为下一轮的教学奠定好基础。
二、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措施
第一,高职反思性教学的实施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标与学习的任务。数学教师应该在每节课将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因此学生会在上课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尽量排除外界的干扰。
第二,高职数学教师应该创设反思性教学的情境。与传统的教学情境不同,反思性教学情境的设置需要数学教师将一种不协调与矛盾设置在情景之中,然后引起学生在认知观念上的不平衡状态,通过学习来解决这种观念上的不平衡状态,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不足以解决这种新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会认真努力的听讲,从而让自己的认知活动达到更高的水平,从而去解决这种不平衡的矛盾。
第三,高职数学教师应该将反思性教学的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对于一些难懂比较深奥的题,数学教师应该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且将讲解的整个过程以及思维的步骤都详细地展现出来,根据学生的反应与思维做出及时的调整。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讲解中展现思维的过程,让学生比较与老师思维的不同,并且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小组学习可以取长补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第四,要注重对高职数学最后一个环节,即总结与反思。通过反思,不仅可以总结教学中的得失,还可以概括知识、升华与深化知识,并且对新一轮的教学产生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书玲.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与实践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论文
一、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环境
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数学教学中课堂气氛是比较沉闷压抑的,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也比较低。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机会进行交流和表达,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概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阐述一下关于分数的概念,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说出对于分数的理解,教师可以了解到在学生的`思维里,分数的概念正确与否,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整个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能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去解决数学问题,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问题引导,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适当地留出一定的时间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探究学习的情境当中,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样的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小学生又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比较强烈的年龄,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去进行探究学习,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告诉学生“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然后提出问题,“对于这样肯定的一个命题,同学们认为正确吗?”,学生肯定会产生疑问,有些学生甚至迫不及待地开始想要知道答案,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生可以对几个典型的三角形进行内角和的测量,分别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测量,观察是否和教师给出的结论一致。通过学生仔细的测量和观察能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真的都是180度,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对这一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命题式的判定题目,自然地就会想到进行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也会有莫大的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常会觉得数学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实际的生活中,那些数学知识离自己很远,生活中并不需要数学知识。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去学习,根本就没有理解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其实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并且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拉近学生对数学认知的距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离不开合作学习的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小组讨论的形式通常能够解决单个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通过集体的交流,能够让学生之间得到互补,学生之间通过对问题数据的分析,能够使思维过程更加严密合理,同时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案。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教学,既不应该过多干涉同时也要在学生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小组内的每个学生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合作探究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得到能力的提升,同时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摘要:参与式教学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其强烈要求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与同学和老师共同营造优质学习氛围,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阐明了参与式教学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细致探析了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应用,从而推进参与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学;内涵特征;实践应用
一、阐明参与式教学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参与”一词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为参与到里面并进行活动,这就意味着不仅要参加到活动里面,还要扮演相应的角色进行活动,而“参与”又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类型,“参与式教学”中的“参与”则是指积极的参与状态。关于“参与式教学”的概念内涵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鲜活的教学形式,经由老师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后在师生间和谐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愉快完成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论及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五点:一是参与性,指学生的行为、思维和情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皆处于高度参与状态;二是平等性,即老师与学生之间保持平等,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平等;三是合作性,指的是参与式教学离不开老师、学生间的参与合作;四是创新性,包括老师的“主导性”创新与学生的“主体发散性”创新;五是激励性,意为参与式教学活动十分重视发挥激励功能,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便是推动学生参与、探究的源泉和动力。
二、探析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应用
1.借助问题情境导入新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情境隶属于学习情境,是学生思维和学习材料相互作用所得的成果,优质的问题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而且也便于老师顺利进行后续教学。据笔者了解,学生在面临问题时,他们的大脑便会开始运转,表现出困惑与怀疑,他们的求知欲、参与学习的主动性都被激发,符合参与式教学的内容要求,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要借助问题情境导入新课,鼓动学生积极参与。譬如,讲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老师便可布置这样一道题目: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1.9千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少挖0.15千米,还剩下1.05千米没有挖。这条水渠全长多少千米?这道题目十分简单,只不过涉及的数字皆为小数而已,此时老师便可从此题切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题目计算中来。
2.巧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参与式教学的实效,小学数学老师便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巧妙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老师带领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待老师讲解完“长方形与正方形”各自的特征以后,老师便可在课堂上提问:“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有什么相同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之后给出答案:生1认为两者皆是由四条线边首尾相连构成的四边形;生2认为两者的四个角皆为直角;生3认为两者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生4认为两者各自的对角线相等,且对边平行且相等……这样的回答几乎已经涵盖了两者所有的相同点,最后由老师做以归纳总结,便很好地展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独特价值意义。
3.丰富课堂参与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参与式教学就是要老师利用各种形式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真正把学生的主动性还给学生,故而小学数学老师可尝试丰富学生课堂参与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合作、竞赛,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比如,复习“认识人民币”一节内容时,老师可给出这样一个题目:四种不同类型的上衣、三条裤子和一个裙子,每一件衣服的价位都在50元左右,小明只有100元钱,请问他能够买一套衣服吗?请问他该怎么搭配呢?此时班级学生定然会叽叽喳喳地讨论如何搭配衣服,每个孩子的搭配方式也不一致,所以老师便可让学生都将自己的搭配方案写在纸上,与同桌邻桌讨论得出一个最优质的方案,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中去。
4.善于以评价来促进发展,展现学生主体地位。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评价,基本都是由老师掌握“评价”大权,学生只能等着老师的评价结果,而参与式教学就要求老师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形式,尝试将评价的主导权交给学生,用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参与式教学中,小学数学老师可将评价权下放给学生,将集体修正变为小组评判,运用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真正做到有错必纠、及时改正。总而言之,于小学数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可谓是意义重大,不仅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小学生在人人参与的情境中掌握更全面的知识,而且还鲜明地展现了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紧紧跟随着新课改的走向。所以,广大小学数学老师务必要强化参与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由此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素质。
作者:张成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徐溜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玉莲、王洪梅.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学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03)
[2]王秀燕.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3]李恒红.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06)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必须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模式,该方法不适用于当前的素质教育,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个人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顺应新时代的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间的对话,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从笔者一线教学实践出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师生间对话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对话教学的定义以及步骤
(一)对话教学的定义。所谓对话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有目的的引导进而开展的有意义的对话,实现主体与客体之间进行互动与交流,从而实现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并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从对话教学的定义可知,对话教学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对话教学主要涉及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方面的互动。
2.对话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是为了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信任教师,让教师也信任学生。
3.对话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并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实施对话教学的步骤。小学数学教师实施对话教学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一:课前对话。这一步骤的对话主要是教师进行课前备课时和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进行的。对于教师来说,主要进行的是教师与教材文本的对话,教师通过备课,根据教材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创设对话的问题与情境。对于学生来说,主要进行的是学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通过课前预习,为课堂上的对话做好准备。步骤二:课堂教学中的对话。这一步骤的对话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的,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从而实现教师通过对话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生通过对话逐步获得必要的知识。步骤三:课后对话。这一步骤的对话主要是用于拓宽学生的眼界与思维,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与更多的文本进行对话实现的。
二、促进师生间对话的实践研究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应平等。对话教学要求师生间的对话应平等。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能够放下教师的架子,能够融入学生群体之中,尊重、理解学生,做到与学生进行平等地对话。教师与学生进行的对话,并不是命令或者要求,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精神交流的方式。如果教师不能做到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则不能体现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所不提倡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精神与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
(二)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实施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时候,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具有很强的作用。如果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多少还有一丝紧张的话,那么,当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学生与学生之间更能够放得开,对话也会更自然,甚至在对话之间能够碰撞出很多新颖的想法。在这种比较轻松、比较积极表达的环境中,学生会逐渐放开自己的思维,不再封闭,逐渐拓展自己的思考广度,同时,也敢于表达,也积极表达,相互之间也比较敢于质疑与探寻,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甚至能够探寻出新的角度理解学到的知识。这种相对比较自由、充分发挥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随着互联网科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在网络上随处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教案,有些教师为了省时省力,便会选择去网络上下载一些教案,然后将这些教案拼凑起来,便形成了自己的教案,试问,这样的教案又怎能形成高效高质的教学呢?对于编者想要表达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文本上是都有所体现的,教师在用心研究教学文本的时候,其实也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思想与内涵,通过长时间的用心研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自己的教学内涵既来自于教学文本又能高于教学文本。所以,教师应该潜心的与教材文本展开深入的“对话”,用心的,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话”,结合自己的教学进度,通过与教学文本的对话,促进自己的教学进展,提高教学质量。
(四)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教材文本的知识不是编者随意堆凑的,是编者经过深思熟虑用心挑选组合形成的,所以,文本是具有思想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是有着重要意义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编撰者的良苦用心呢,这便需要学生对文本深入地分析了解,与文本进行深入地“对话”。唯有如此,方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方能体现出文本的价值所在。而且,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地“对话”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即使教师不在场的情况,学生也能自主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不仅能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而且还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也可以更充分地领略数学知识的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话教学是顺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途径,有助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目的的引导进而开展的有意义的对话,从而实现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并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从目前教学实践情况看来,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取得了预期效果的,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是十分有效的,是符合先进的教学理念的。
作者:高菊芬 单位:庄浪县第二小学
看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的还看了: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教学内容发生着巨大的调整,而且在教学形式上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及时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及时地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上好每一堂数学课,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发与实践进行研究。
一、数学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中清楚地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要从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取材,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发现数学、观察数学,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价值。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融入了非常多的生活内容,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地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另一方面要经常地把生活中的材料引入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之中,把生活与数学进行很好地融合,从而实现有效地教学。如果教师选取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不符合,就会让学生产生迷惑,学生感觉到与生活中不一样,从而降低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搭配的知识时,把生活中的各种肉与蔬菜进行两两搭配,问学生可以有多少种搭配组合?这时,如果按照标准答案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不是提供的蔬菜都是可以与任意的肉搭配的。特别是有些学生不认为某种蔬菜可以跟某种肉搭配的时候。采用这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时,教学效果便是大打折扣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教学活动做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设置一些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并进行自主探索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不断地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体验与理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的知识进行再加工,从而构建自我的数学知识体系,锻炼他们的自我学习和探究能力。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我便采用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教学活动。我让学生自己动手使用纸和剪刀,制作两个形状、大小都一样的梯形。然后引导学生使用这两个梯形试着拼出其他形状。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可以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我问学生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由于该公式是学生们之前刚学会的,所以他们会告诉我,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是底乘以高。那我问,梯形要怎么计算呢?学生们很快便自主探索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善用问题开展教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如何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时,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抛出,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计算,从而得出获得最后的答案的方法。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去计算,能够快速地掌握之前的知识。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不要过于单一化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根据新课程的标准进行的。但是,数学活动应该是除了肢体活动之外,也包括有推理、观察、交流等等过程的。而在一些数学教师的课堂上,实施的数学活动常常只是肢体活动,有些教师还是一直实施类似的仅有肢体活动的数学教学,这样的数学活动教学,自然也不是高质量的教学。像是在讲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有的教师让学生到前面测量讲台的长与宽,小学生们比较好动,于是许多学生便一起挤到讲台前,但最后也是只有两个学生拿到了长尺可以测量,其他的学生便会感到若有所失,而拿到长尺的两位学生测量的时候却又不够准确。这样进行的数学活动,无法持续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也不高。由于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许多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方法,无论是讲什么知识内容,都实施相应的数学活动,而这样简单的数学活动又无法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其实,数学活动只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应该使用多种的教学方法配合数学教学,有些数学知识还是偏向于理论的,对于这些知识,教师还是应该以讲解为主的。只有多种教学方法共同使用配合数学教学,方能取得高质量高效率的数学教学。
五、灵活调控数学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对教学进程有较好的调控,灵活的调控自己的言行,也灵活的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好的调控能力能使学生一直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像是在讲圆柱体体积的时候,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块用橡皮泥捏好的圆柱体,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计算出圆柱体的体积。学生对此的参与性很高,纷纷想办法解决,有的学生想出把它捏回长方体,再计算它的体积,有的学生想出排水法计算它的体积。这些方法均是有效的方法,但是与我的预期却不相符,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计算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我于是想到另一个办法。在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之后,我又问学生,是否能求出教学大楼里支撑大楼的圆柱的体积。此时,学生感到刚刚的方法似乎都不实用了。于是,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长方体,有计算体积的公式,那么有没有计算圆柱体体积的公式?在学生想到此时,我便引导鼓励学生实践操作,探究计算圆柱体体积的公式。在类似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学生的探索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让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数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自然增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也得以提升。
作者:刘银霞 单位:庄浪县第二小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论文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新时代特征对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并能最终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一改传统教学方式死板沉闷的特点,新鲜有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主动感受,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接受新知识,激发学习动力。
1.2提高学习效率。生活化教学就是做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用学生通俗易懂、容易理解的方式,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现象将课本知识呈现出来,并最终回归与实践,将抽象的问题归于具体,将复杂的问题归于简洁,不再是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枯燥讲解,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知识的掌握,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生活化教学。
2.1课前导入。课前导入环节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准备开始讲解的环节,是决定一堂课教学效率的基础环节,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进行导入。设置相关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作答,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一年级下册中“认识人民币”一节,教师完全可以采用模拟生活场景的方式诱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人民币的记忆。举个例子,教师可以拿起学生的学习用品,比如铅笔、橡皮、文具盒、书本等物品问学生这些是从哪里来的,学生会回答从哪里买来的。教师继续发问:我们买东西时需要用什么呢?学生回答:用钱。此时,教师可以趁这个机会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就是大家平时买文具、买零食用到的钱,也就是人民币,这样,大家以后再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自己付钱了,好不好?”听到这里,学生兴趣浓厚,期待着这堂课的展开及新知识的学习,之后的讲课环节也就容易取得很高的教学效率。
2.2讲解环节。讲解环节是一节课最核心的环节,是教师将新知识分解并详细教授给学生的环节,因此十分关键。在这个环节,我们依然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完成知识讲解,如果方法得当,就能取得显著效果。例如刚才我们提到的案例,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有关于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时,完全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介绍相关知识。举个例子,教师在向学生展示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可以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某些学习用具是花多少钱买的,用的是哪一种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几种付款方式。然后请另一位同学判断他说得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则请另一位同学指出来,如果他说得不全面,请另一位同学加以补充。另外,教师也可以模拟现实生活场景,请一位同学扮演商贩,另一位同学扮演顾客到商店里买东西,由这两位同学进行模拟交易,完成之后由老师点评刚才他们的表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加以解决。这样,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将刚刚学到的人民币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了解应该如何运用,效果事半功倍。
2.3课后巩固。课后的巩固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除了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例如我们之前讨论的“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后,让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商店里买一些学习用具。在询问过多少钱之后自己付款,有家长监督,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当学生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地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时,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就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成功交易之后,学生会因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买东西的.任务而高兴不已,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动力十足地进行下面的学习。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我的身高是多少,我比同学高多少,我的铅笔多少钱,学校的跑道有多长,为什么自行车轮胎是圆形的,维修工人是怎样固定摇晃的课桌的,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结构,等等。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观察生活,理解生活,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积极解决问题,同时,在生活中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学生既能够活学活用,巩固知识,又能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考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这正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更是新课程标准及新时代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希望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们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深化学生们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促进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能够给课堂教学营造更好的环境与氛围,也能够很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展开,针对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的特点,教师可以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为生活化,这一点也很容易在课堂上得以实现。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都十分基础,且能够很广泛地应用在生活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与设置上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更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这不仅更容易被学生们理解与接受,也能够增进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吸收,这将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知识点列举一些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实例。这些都是很典型的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这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模式也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与进步。教师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整合分析,找到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原型。比如,在长度单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生活中的应用引入课堂,例如,身高可以怎么表达,书本的长和宽又应当如何表达等,由此学生就可以切实体会到米、分米、厘米这些基本单位的含义,并且有一个量化的概念,这将会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类似的教学案例还有很多,课本中的很多教学素材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教师要善于展开对于教学素材中生活化元素的挖掘与利用,并且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来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不仅是对于生活化教学的一种很好的体现,也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认知,促进大家对于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二、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生活化教学可以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以及所采取的教学模式,都能够很好地让生活化教学得以渗透。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铺垫,有效的教学情境也能够更快地将学生们带入教学主题中,让大家在课堂上更为专注。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注重生活化原则,一方面,教学过程在层层推进的同时也要重点突出,要能够很快地让学生们理解教学重点。另一方面,教学过程应当尽可能地轻松有趣,这不仅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深化大家对于教学知识点的领悟。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则能够很好地促进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课堂教学的展开有推动作用。教学过程生活化要求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并且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增长知识和经验。例如,在课上老师可以扮演小卖铺老板,然后学生去那里买东西,橡皮1.5元,圆珠笔2元,碳素笔3元,学生一共有10元,让他们算一算买这些文具一共要多少钱,买完后还剩下多少钱。在课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教学的反馈,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在教学反馈的过程中增进大家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与体会。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不仅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这种方式也能够让课堂教学更为轻松愉快,进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选择不仅会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成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同样能够推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小学数学课堂上一种很好的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给大家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也能够降低很多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生活实例的列举或者生活情境的创设,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游戏的开展,一些融入了生活实践的教学活动等,都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载体。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要通过更多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法的选用要突出灵活性和趣味性,防止枯燥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数学游戏教学,从而使学生转换思维,开动脑筋。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提高数学的应用与实践能力。例如,老师可以用扑克牌给学生做加减法的训练,让学生任意抽出三张牌,进行加法训练,或者任意抽出五张牌,让学生思考如何让这五张牌的数字通过加减乘除最后得出1。这些都是非常灵活的教学实例,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大家在过程中也很好地活跃了自己的思维,丰富了自己的探究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是很有价值的教学方式,能够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新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当更好地展开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有帮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更为生活化,这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方法也可以更为生活化,并且让整个教学过程以轻松愉快的形式展开。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研究论文
一、准确的语言,体现科学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的语言指导也必须准确、具有逻辑性,不能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而忽略了数学的科学性。例如这样的题目:给二年级学生发跳绳,每班发2根,共8个班,一共要发多少根?学生在讨论交流后列出以下几种解答方法:(1)8×2=16;(2)2×8=16;(3)8+8=16;(4)2+2+2+2+2+2+2+2=16。对于第(3)种答案,教师提出了质疑。师:你认为这样对吗?生1:我认为是对的,先发给每班1根,一共发出去8根,再发给每班1根,又发出去了8根,即8+8=16。师:可题目规定的是每班发2根。其他学生也提出质疑。生2:这道题目是求8个2是多少,相同加数是2,而不是8。生3:每班分2根,是说一次就拿2根,不是1根1根地分。在这个案例中,学生8+8=16的答案出现了逻辑错误。8+8=16表示的是2个8是多少,意思是说有2个班,每班分8根跳绳。这样就有悖于原题目的要求,随意变换相同的加数,混淆了科学概念。教师这时应该继续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理解“每班2根”,通过交流做到语言准确,使逻辑错误得以纠正。
二、幽默的语言,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可以将一些数学知识幽默化、生动化。例如,讲解“长度单位的进率规律”时,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关系”容易混淆,此时教师可以将他们的关系比作祖父、父亲、儿子和孙子,其中经常应用到的.“1米=100厘米”知识可以比喻为隔一代的“祖孙关系”。如此幽默与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欢笑中理清了长度单位的进率规律。
三、巧妙的导入语言,优化数学思维
1.针对性的导入语言,启发思考方向
教师的导入语言应体现指向性。如二年级下册“统计”的一则案例,教师出示动物运动会场景图,目的是引导幼儿运用统计概念算出运动服共有多少件。但这位老师一开始是这样引导的:“你们想从图中知道些什么呢?”这种指向不明确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有的说想知道谁得了冠军,有的说想知道谁是最后一名,没有从图中提炼出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如果换一种直接的导入语:“每位长跑运动员需要一件红色运动服,每位跳高运动员需要一件绿色运动服,红色和绿色的运动服分别需要多少件?”这种导入语言明确、清晰,学生自然就会思考:要知道红色和绿色的运动服分别需要多少件,就要数一数分别有多少只小动物参加了长跑和跳高比赛。
2.直观的语言,导入学习情境
如在导入“循环小数”知识时,教师让学生跟随“先拍一下后拍两下”的拍打节奏进行击掌,而后语言引导:“像这样不停地拍下去要拍多少次?”学生答:“很多次,或者说无数次。”老师问“: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学生答“:是无限的。”老师说:“如果限定3分钟内,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学生回答“:是‘有限的’。”在如此直观而又情境性的语言中,学生层层递进地理解了“循环”“无限”“有限”等知识点。
四、鼓励性的课堂评价语言,增强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评价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的进步与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语言是成正比的。有的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有些犹豫不敢举手,细心的教师注意观察并请这类学生来回答。如果回答正确,就立即给予肯定与表扬,并鼓励他们以后要更加勇敢,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后,学生就会变得大方又积极了。如果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也要鼓励:“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继续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赶上!”或者说“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能勇敢地站起来就已经很棒了。”在教师的语言感染下学生深受鼓舞,自信心倍增。总而言之,教师的语言艺术是丰富多彩的。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自己艺术化的语言在课堂上尽情发挥,增加课堂情趣,激发学习兴趣;精炼语言,传播数学知识,巧妙导入,扩展数学思维;鼓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借助语言艺术的魅力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一、“三主”体系
“主”则指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以及教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三主”体系。日常的教育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能力的培养的目标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达到的。因而,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除此以外,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当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教育教学的主体,采取全面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进行评价以及教学时应当注重分层教学,根据学生资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挖掘自身的需求以及缺点,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二、活是学习源泉
“活”则指课堂教育教学的活跃性。一方面来看,教育教学是由学生跟教师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有教师预想的教学过程,而且有未知的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便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为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地积累自身储蓄,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课堂控制的能力。另一方面来看,教师要善于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以及欲望。事实证明,学生如果在积极的、活跃的思维状态下进行学习,学习效率将是极为高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呢?如何让学生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呢?这将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应当做到如下几点:1.增强思维意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中,应根据学生自身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将激发学生思维作为教育教学目标,增强思维意识,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激发其积极活跃的思维。2.创设有效情境。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中,应当创设一些较为新颖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有趣、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中学习知识,促使学生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3.深度思维。教师在开展日常教育教学中应当注重问题的深入,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学习、思考。例如,针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提出相对较难的问题,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应当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快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三、练是课后巩固
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必要途径,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练习是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现实教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明确认识练习的重要性,练习的针对性不强。这便造成练习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教师应该摆正练习的位置,充分认识练习的重要性,用心设计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保证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有效掌握课堂知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作业时可以先讲解一道例题,再出一道相似的题让学生自行解答,同时将课后练习题的难度进行分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高难度的问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只需要保障基础学习就好,以此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解题的方法。又如,在布置练习作业时,相同类型的题,教师可以只出一两次,让学生熟悉题型即可,不可采取题海战术。
四、创是知识的再开发
创新是任何事物不断发展的源动力,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需要创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中,将数学教学活动定义为死记硬背、模仿的学习活动。这样的理解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小学数学学习的真谛,因而,在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及开展探究性合作活动。面对小学数学教材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等应当不断创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寻找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有效进行分层教学。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充分地实践分层教学理念,有效地为学生制定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快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