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的理性思考论文
- 文档
- 2024-06-17
- 113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小学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的理性思考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的理性思考论文
多媒体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多媒体时,则能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接受并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效果大为提高,进而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要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因课设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教学内容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多媒体教学集光、形、声、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旅游方案”时,运用多媒体放映一段动画片,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祖国山山水水的魅力景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大家都被这壮丽的山河所吸引。正当大家沉醉在美景中如痴如醉时,教者引入课题,让他们都有想旅游的强烈愿望,使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充满整个课堂。另一个方面可为学习新知提出要思考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性。在这样愉悦的气氛中,学生将会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达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突破难点,发散思维
在数学课堂中由于受时空限制,难以展现物体真实面目,使学生难以体验空间感。教学难点是否能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运用计算机技术,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例如,在讲解长方体的特征时,传统的教学是使用长方体教具让学生观察。
因为学生观察的角度和教师演示时会挡住等原因,使学生看不清长方体的某些特征,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由于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观察重点更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专注力,化解知识的难点。
三、获取信息,增长见识
如今方便、快捷的多媒体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获得信息的资源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提出一些相应的拓展性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电脑查阅资料。如在学习完“圆的认识”,掌握了圆的特征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而不做成方形或椭圆形的呢?学生凭自己的想象找出答案后,教师利用三维动画片演示一个小猴子开车的片段,车的轮子是方形的,走一段路看其效果,来验证方形的弊端,又做成椭圆形来试验,结果和学生的想象符合,最后换成圆形的,车子平稳地行进着。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解释了所学知识符合实际情况的原因,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想象力是智能的核心。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更能发展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提供了实验的方法,但教具比较繁琐。应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可多层次地把圆依次分成若干份,拼成所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动态呈现,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充实的基础。
五、主体明确,寓教于乐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而不是说教者。他将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确认。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能把教师从大量重复性的教育活动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探究。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多样化人才以及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越来越大,教育要适应这种需要,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我坚信,只要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课件激趣引入,课堂生动有趣
一堂好课的开头非常重要,我们要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一开始就展示一个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课堂情景,在课堂第一时间就抓住学生的视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 新课标版人民教育出版三年级上册 《秒的认识》,在 “秒”教学之前,出示刘翔参加世界锦标赛短跑开始的场景,看着教练开始倒计时,屏幕上显示倒数 5 秒的时刻,显示 5、4、3、2、1……明抢开跑的场景! 让学生在画面中体会倒记时那最后几秒,从而引入新课。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进行举例: 如学生们拔河比赛明哨前的几秒时刻,火箭升空前的倒计时刻等……然后出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开头,多媒体课件充分地与所教的内容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动有趣。
二、数学公式推理,直观形象具体
小学数学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推理中,很多时候动手操作的演示效果不明显,操作起来也很麻烦。所以如何精细的制作课件,既能直观形象的展示数学推理的全过程,也能让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就至关重要了。例如: 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五年级上册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在方格表中分别展示出一个底为 6 厘米,高为 4 厘米的平行四边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先让学生观察,用数一数的办法,不满一个方格按半格算,然后学生分别填写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让学生初步感知它们面积大小一样。
接着布置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这个环节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两个环节,一是数方格法,将不满一个方格的组合成一个方格后进行计算; 二是割补法,把沿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将它截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然后课件演示如何将截下的直角三角形移动与剩下的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通过比较,它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就非常直观形象。
三、课件引领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一节数学课的重难点教学,不光是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同时备课后也要结合教学设计来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由于学生对新生事物往往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对一些重难点知识,我们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尽量创设体验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去感知学习,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激励他们爱动脑的习惯,挖掘思维潜能,让知识得到内化,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例如: 新课标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面积”教学时,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是“化圆为方”的'知识难以明白。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形平均两等份,分别用红色和蓝色表示,接着把这两个半圆平均分成八个相等的小扇形,再演示将这 8 个小扇形红色在上,蓝色在下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接着依次类推进行 16 等份、32 等份分割后,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引领学生进行对比,唤起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的内化转移,把抽象的难点引探到直观形象的理解中去,学生一下子就能得出: 要使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就应该将圆平均等分扇形越多才行。让学生观察所拼成的长方形中红色或蓝色的圆弧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长方形的长; 圆半径即长方形的宽,再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课件迁移知识,发展思维潜能
数学学习我们要重视学生潜能思维的激活,教学不光是教学知识,我们更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不能固化,要将学习方法交给学生,逐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培养他们灵活地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原有知识或思维水平上进行迁移、类推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比如: 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前面数方格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办法。
演示: 在小正方形的方格图形中,显示红色平行四边形图形,让学生回顾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思考方法,然后学生充分地表述。但是我们一定要在这时候特别强调是如何来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学生会回忆出两种方法: 一是数方格; 二是割补法。这时在方格中又闪现出示一个三角形,并启迪学生如何求它的面积呢? 让学生在原知识结构上充分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汇报。在学生初步得出方法后,一是多媒体课件演示数方格、进行割补的方法直观数出三角形的面积; 二是复制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知识的迁移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以讲授为主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而今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教师就不要一讲到底或讲授的较多,一定要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尽量将知识讲得更加生动有趣,改变学生听的无聊的习惯,应当多利用实践、操作学习或恰当的多媒体课件情景教学。把多媒体引进我们的课堂,用到最精到之处,我们的课堂才更加灵动高效。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及在教育领域中的不断深入,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索论文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其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去辅助教学,给学生更生动、更形象的课堂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科技;多媒体;课堂体验;思维能力
数学这门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往往会发现,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某个数学问题或者现象,需要举出大量的实例来辅助教学,而且教师还会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尽量手脚并用地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完全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理解所学知识。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上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局限性,教师的板书和教案往往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问题。随着当代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开始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以及构建数学模型,这对教学效果是一个极大的改善。例如,在教学生“求物体的周长或者面积”时,如果还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演绎出问题的模型,但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马上领悟到问题的精髓,得到一个直观深刻的印象。关于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本文将从以下角度论述。
一、系统、科学地整合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小学数学里有关于角度的章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进行角度的分类教学时,教师会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各种不同的角度,再用尺规和量角器测量出每个角度的度数,然后根据课本上的概念,分出直角、锐角以及钝角。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投影仪和电脑进行授课,用绘图工具代替尺规作图绘制一系列角,用白板上的量角器按钮代替真实的量角器,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每个角度的差别和度数,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在教师操作结束以后,可以邀请有兴趣的学生上台,尝试用多媒体绘制出角度或者测量现有角度的度数。通过这样互动的模式,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二、有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帮助教师阐述教学难点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年轻特征,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欠缺。而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概念、规律以及相关的'推导过程都相对抽象,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让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用动画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抓住学生兴趣的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模型和对相关问题的认知,使学生能够直观而深刻地理解问题。例如,在解多面体的面积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从各个角度展示多面体的形状,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多面体所有的面,这样在计算面积时就不会漏掉底面或者顶面。在测体积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是让小学数学教师头疼的问题,因为其无法让学生领悟到计算体积的原理,只能让学生记住公式。而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以后,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出将多面体放入盛水的容器中,测量出的排开水的体积就是原多面体的体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知道了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直观而深刻地懂得了解题思路。
三、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将现有的科学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能够极大地体现现代科技发展对教学方式的改进。在多媒体中,信息有多种存储和表现形式,可以为图片、文字或者动画。而数学本身是一门极具抽象的学科,小学数学更是学生的数学学习道路上的起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和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师一直都很为课堂效率发愁,因为传统数学课堂存在着许多局限性,教师讲授的东西很难被小学生真正理解,更不用说学以致用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无异是数学教学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教师将所要讲授的知识通过图片、声音或者动画等形式灵活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理解起来无障碍,再利用多媒体技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不再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枯燥死板,而是能真切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产生初步的立体印象和感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可以在网上搜索实物图片,包括平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物体的图片,以及许多平时我们不常看到的物体的图片,以此增强学生对物体的认知能力,把他们的抽象思维尽量丰富具体化,提高学习效率。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教学的终极目的也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无味甚至在学生眼里是一门无用的学科,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很好地改善了这个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生活实例融入课堂讲解案例,让学生觉得他们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学习处理生活问题的方式,从而促使他们真正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王才山.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15):40.
[2]王丽霞.试论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东方青年(教师),(1):71-72.
[3]刘洪伟.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179.
[4]陈婵英.活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9):22+50.
多媒体运用在数学课堂的点滴体会论文
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多媒体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上级领导与学校领导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每个班级配有电视,配有手提电脑,并且都连上了网络。多媒体进入课堂,是我们学校的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师们自己制作课件,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奇妙无穷。下面我就简单的谈谈自己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图文并茂,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一些公式、定理,学生证明起来比较困难,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形式进行理解,但多媒体能够将这些公式和定理的推理过程形象化,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了,并且易懂、易学、易记。比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用多媒体出示等底等高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容器,学生很有新鲜感,运用动画将圆锥体装满水,倒入圆柱体内,倒了3次,正好将圆柱体装满;又将圆柱体的水,倒入圆锥体内,倒了3次,正好倒完。学生上讲台演示倒水,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的3倍。
二、多媒体教学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它能够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地统一起来,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教学正反比例时,运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图表,让学生观察两种量的变化,然后自己计算,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讨论,最后得出总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的关系;两个量的乘积一定,这两个量成反比例的关系。多媒体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
三、巧用多媒体能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巧妙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文字等创设一些动静对比穿插的教学情景,能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细观察、详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去发现、去探求、去创造。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本人利用多媒体设定汽车轮子,三角形轮子、正方形轮子、椭圆形轮子与圆的轮子进行比较,同样的路段,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汽车功率,看哪个汽车速度最快,人在哪个车上感觉平稳舒服。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结果最好的是圆形车轮。我要求同学们找找原因,这时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大胆举手,无拘无束。有的说:“平稳是因为圆的半径相等。”有的说:“圆的轮子是随遇平衡。”……此时,教室内学生们畅所欲言、争论不休,使学生很快进入高潮,并认清了同圆的半径相等,并掌握了圆的定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学校网络为我们老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平台,引领我们对前沿先进教育理念的诠释,提升了我们的自身素质,我们将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奉献自己。
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论文
高效课堂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有目地的活动。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技能上,从静态观察到动手操作,从单一活动到合作交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知;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那么整个课堂一定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也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一、合理有益的情境创设是高效课堂的开端
一个好的情境设计就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我校桑巍老师在《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中就很好地运用了情境设计。她设置了淘气与笑笑关于讨论擦不同形状的瓷砖面积大小的情境,让学生被问题吸引进而产生学习动力,顺利进入新课教学。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有益的教学情境。
在我观摩的北大附小李老师《认识面积》一课的教学中,老师通过与学生做游戏比较不同信封中物体面积的大小,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怎样区分两个面积相近的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为此展开积极的讨论,这时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教具,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教具的帮助下,探索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得出共同的结论。教学导入环节中问题过渡自然得体,探究方法形式多样,配以教师亲切和蔼的语态,学生纷纷自主参与质疑与探究,得出研究结果,整节课学生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二、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目标
首先要分配合作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获得独立思考,要在所有学生都有了初步想法的前提下再进行交流、探究。
其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观点,并对不同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认识。再次,要帮助学生树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意识。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团结互助,才能以诚相待,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团体。最后,要帮助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要努力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今后的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合作互助的人才,它需要的是团队精神,因此我们现在的课堂就应该为之努力,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
三、交往互动的师生交流是高效课堂的宗旨
课堂是教师展现教学能力的窗口,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认为教学双方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解惑,学生则应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切不可单纯的将师生互动理解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北大附小校长的一句话给我启示很大,并不是充满问题的课堂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我们所期盼的课堂有思维的碰撞,有矛盾的激化,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科学灵活的练习设计是高效课堂的手段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那么设计一些智慧型的练习显得尤其重要。它能达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我们在设计练习时有必要对练习内容进行重组,删去一些重复练习,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练习,设计一些新颖科学的练习,在一定的时间内提高练习的有效性,让练习更切合我们学生的实际,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当然,我们在练习设计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练习活动中的信息反馈来调控我们的课堂,以获得实施练习的最佳效果,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思考论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备课;导入;了解学生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有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一起有效完成高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师都在努力追求的教学目标。因为,真正的高效课堂不是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让教与学都在一种轻松、愉快,且有开放性、发展性、创新性的课堂中进行。新课改下,关于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本人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与大家交流、讨论。
一、精心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有相当一部分小学代课教师,由于教学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他们从根本上没有认识到备课对一堂课的重要性,所以课堂上总是忙忙碌碌,满堂灌输,可是课堂效率却不理想。其实,备课对于一课堂来说像就是战场上的排兵布阵,面对战斗,只有你精心设计好适合排兵布阵的方法,并排好阵势,才能打一场漂亮的胜仗。教师在课前,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熟悉掌握教材,设计教案,圈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归纳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才能在走进课堂时胸有成竹,自信满满,也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并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最恰当、最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思考,探索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当然,备课除了教师精心研究教材、熟悉教材,还要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的工具,比如,尺子、图片、三角板或者多媒体等新兴的教学设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只有为学生所想,做好精心的备课和课前准备工作,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二、设计有趣的导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作为小学代课教师,在课前不要吝啬时间,要结合小学生心理精心设计导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把学生快速代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实践证明,精心的导入不但让一课堂有了良好的开始,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因为好的'导入,不但能保证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激起他们的强烈求知欲。比如,《一盘围棋险些输掉整个国家》的数学故事同学们可能都略有耳闻,但是不知道详情,教师借用这个契机,用这个故事进行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棋盘上摆麦粒的故事详细讲给学生:在国际象棋的第一个格子里面放1粒麦子,在第二个格子里面放2粒麦子,第三个格子放4粒麦子,以后每个格子中的麦粒数都是它前一个格子中麦粒数的二倍……学生听到这种有趣的数学算法,不但对数学的神奇惊叹不已,而且提高了求知欲。无疑,在学生这种求知热情高涨的状态下进行施教,实现高效课堂就不是什么难事。
三、充分了解学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再好的内容设计、备课、精心导入都是没用。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和学生融入一体,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学习优点和缺点,及时引导,帮助学生纠正,保证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有效性。小学生的心思特别活跃,教师了解他们才能在课堂上巧妙地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让学生发现教师的鼓励和关注,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来,积极与教师交流、讨论,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比如,在给学生教《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笔者给学生讲解了相关的内容后,把班级的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这时候如果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就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分配组员,让学生在组长的管理下,进行讨论、思考,互相帮助,有效学习,让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总之,新课标要求的高效课堂,是围绕学生展开的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核心,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入,了解学生,采用一些有趣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完成高标准的课堂教学要求,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若干思考论文
摘 要: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作用及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策略两个方面入手,结合相关实例,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是基础的学科之一,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课堂组成的三要素:小学数学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开展各类的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最终在体验学习乐趣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是值得小学数学教师认真地思考的,也是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创建的新型教学模式[1]。为此,本文试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来对生态教学理念的若干实践,对小学数学生态课程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
一、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作用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将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放到以后各动态的生态环境中,三者相互促进、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体性,在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中,被充分地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活动回顾更加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启发性;另外,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习,可以在与教师、课堂环境的动态平衡中找到思维的创新点,进而进行发散思考,使学习效果得到有效地提高。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这样的根据教育理论、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建立起来的具有积极性、启发性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研究这种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的思考
第一,明确生态课堂教学目标,简化教学环节。小学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初步逻辑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科,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而不能一味地将提高学生的分数作为目的,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在教师创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一切都是为促进学生知识框架构建于能力发展而服务的,简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比如,在讲授《有余数除法》知识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样进行教学设计将会更有针对性与目的性。首先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有20支铅笔,每4支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学生通过动手理解了20÷4的含义。教师再问,如果有20支铅笔,每3支一份,可以怎样分?学生各自动手操作并说出自己分铅笔机的过程与结果。因为剩下的2支不够分,所以20支铅笔,每3支一份,多出2支。教师趁机讲授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并针对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朴实有效,这也是进行生态课堂教学的过程。
第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引导学生依照教师的指导,展开各种学习活动,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学会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联系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并建立动态平衡,形成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比如,在讲授《平移和旋转》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教学情境:大街上的小汽车一直向前奔跑,活动课上我们自己做出的风车在风中也是可以转动的,我们说它们都在运动,那大家可以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吗?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汽车是向前跑,而风车是转动并不会向前跑。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找到教学切入点,展开教学,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在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组织教学语言,并将自己与学生都放到预先设置的愉悦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这就是有效的.生态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学生、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
第三,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有效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凝聚学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形成有组织、有效率的小组,并展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学生合作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任务进行合作思考、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获得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就是创建生态课堂的过程,教师只有较好地结合课堂环境与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也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发展过程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们不断研究与创新,共同为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而努力,同时在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被证实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也是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知识框架构建、综合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研究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相关理论。
参考文献:
[1] 朱彩琴. 运用和谐活泼的生态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经之路[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11): 10.
[2] 陈惠芳. 浅析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媒体设计——以《倍数和因数》教学为例[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 (13): 160-161.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论文
新课改提出了更多更新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将更多的教学方法摆到了教师面前,让学生动手实践去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师所重视的方法。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而言,更是如此。实际动手操作,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无论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动手实践的注意事项以及意义。
一、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数学的学习就是一个体验过程,不仅重视对知识点的获取,更加强调获取知识的过程。孩子们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对于周遭的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都想去看一看、碰一碰。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抓住孩子们的这一特性,根据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动手去实际操作,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也能更加全面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去动手,成功率必然会大为提升,动手实践的效果也会翻倍。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接触其他事物和知识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他们就能拥有理解的参照,特别是在理解数学这样一门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的课程时,通常小学生都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如长度单位,米、分米和毫米,每个的大致概念为多少,每两者之间的差别大概几何,这些如果只有教师单一的讲解,告诉他们换算方法,学生们是难以有效领悟的。相反,教师如果能让学生用直尺去量一量课本、橡皮和米粒等他们平常所能接触到的具体事物,从而就能对这些长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思维依旧以具象思维为主,他们的逻辑思维处于不断的成长之中,抽象思维部分多数情况下还需要通过与具体的经验相联系才能运转。数学的抽象性特点使得小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时,更加要借助一些具体的图像和工具才能理解,更需要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更重要的是,在运用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们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就需要认识到动手实践引入数学课堂的价值,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动手,让他们参与到动手活动中,同时,恰当地予以引导,让他们思考操作中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游戏就是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操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学生的动手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快乐学习。游戏中,学生们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都能够得到锻炼,他们发挥想象力去完成游戏中自己分配的角色任务,在实践中探索和进步,各方面的操作能力也相应得到大幅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堂上的动手实践活动一些是学生个人就足以完成,但还有很多是需要同学们相互合作才能一起完成。毫无疑问,在无意间也会让他们的合作意识得到锻炼,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为有利的。毕竟,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自生存。这一点作为成人的我们是深有体会,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并不了解,需要我们的教师予以引导,动手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特别是在一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活动中,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都能得到培养,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合作的观念。当然,这种合作意识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几次动手实践就足以实现,而是一项系统的任务。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每学期的课前设计上,就需要对本班级课堂动手实践活动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安排,有个明确的目标和实施步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更是要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及时调整个别学生可能的突发情况,不能完全照着制定的方案走,而要照顾学生的特殊性。在操作中,既做到全面把握,又得兼顾个体差异。
四、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支持,不仅对巩固数学知识有利,还能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能够实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完成的效果。数学教师如果能够将动手实践活动引入教学,在课堂动手实践和课外动手实践两个主要方面实现协调并进,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动手实践活动的上述效果,也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寓教于乐是许多研究者和专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动手实践就是这样的一种。
五、结束语
对于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都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加以引导。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他们而言更是一种较为艰涩的课程,如果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能够适时适当地展开动手实践活动,以各种具体可感的形式传授他们具体可感的内容,想必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会大大改善。在安排和设计动手实践活动之时,教师不仅需要考虑课堂上的动手活动,还应注意课堂之外的活动,两方面着力才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生本教学实践思考论文
生本教学理念由郭思乐教授提出,主要是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依靠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在生本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进行探究,积极地参与交流和讨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数学知识,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就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加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这样一来,如果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就会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二是教师占据主要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经常只是一味地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甚至有时过早地将答案告诉学生,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有的教师讲解数学知识过多,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去消化所学的数学知识,也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并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三是不能有效沟通,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后续学习的元认知能力。但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学习能力各不相同,而教师却要对全体学生实施相同的授课,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有些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或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如果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教师就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就不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课堂节奏。四是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忽视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灌输式”教学,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忽视了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方式的应用,导致教学活动难以实现高效。
二、小学数学课堂生本教学的实施策略
1.做好课前准备,创设自学情境
生本教学理念主要是为了促使学生会学、好学、真学,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自学情境,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其次,要安排好教学内容。教师能否在数学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到好处的处理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应仔细研读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要编制一份“自主学习单”,使其成为学生自学的“路线图”,让学生提前独立预习所学内容,达成部分学习要求,发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教师合理设计教学,精心创设了钟表教学情境,保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可让学生在课前仔细观察家里的钟表,并将自己对钟表的认识写出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前置学习”。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数学思维
生本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出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对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首先,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即让学生直接观察物体,从直观的现象入手,然后过渡到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其次,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问题探究,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人民币,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人民币。然后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定数额的人民币,让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人民币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考虑如果人民币的面值高于物品的价格该怎么办,让学生就此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3.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要想有效地实施生本教学,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时,教师在了解了每个学生之后,可试着将简单的问题留给数学基础比较差、平时又不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比较快速并准确地作出回答,有利于培养其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可将易错题留给平时做题比较马虎的学生,“故意”让其出错,使他们注意到错误的根源,以后能够不出错或少出错,养成认真专注的好习惯。
4.丰富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的探究为基本特征,是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释疑解难的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生本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方式不限于一问一答,可更多地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同时,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交流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人教版“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以此全面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采用生本教学理念,消除被动接受式或灌输式课堂教学的弊端,倡导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生本课堂。同时,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并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中学的运用论文
练习设计是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目前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的课堂练习设计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认为学生只要多练就会多得,就自然而然会取得好成绩,练习内容趋向单一,学生练习被动操作,缺乏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在“无趣无味”的练习过程中,学生的技能得不到发展,个性受到压抑,学习活动失去了生命活力,学生潜力难以得到发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该重新思考,抓住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科学地设计一些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推理、判断等过程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地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知数学学习的魅力。要实现这种教学理念,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教学融入练习凸显出其重要作用。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它在儿童生活中起着感染性的作用,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是高效提升学生吸收数学知识的强大教学助力。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如何在练习中运用游戏教学的课堂实例。
游戏练习一:师生对口诀游戏:
(1)对应学号的学生对口诀。如师报“四七”学号28号的学生站起来对“四七二十八”。
(2)老师报数(共7个数,每个小矮人考大家一个数)如:21、14、35、21、36、28、20。学生对出得数是这个数的乘法口诀。观察这些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3)将手中的乘法算式送回家。(将7的乘法口诀对应的算式贴在黑板上乘法口诀的后面)游戏练习二:
采用开火车、抢答等相结合的等形式完成7的乘法算式的口算卡片。
游戏练习三:
读儿歌,接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1、一只瓢虫7个点,两只瓢虫()个点,三只瓢虫()个点……2、一组音阶7个键,两组音阶()个键,三组音阶()个键……《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通过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精神。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本节课的游戏练习环节从内容上讲,涉及了自然、音乐、社会生活、数学等多个方面,他们都来自学生所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方方面面,学生对之是愿意亲近的。这些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的练习题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变为学生动态的思维内容,让他们在操作、讨论、对话、歌唱中思考,把7句抽象的口诀转化为具体化的生活场景图,把枯燥的口诀记忆变为有趣的认知记忆,充分体现了教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数学理念,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及学科之间的整合性。
借助于开放的多样化的游戏练习形式,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的练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营造出民主、开放的学习空间,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