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建设教学随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组建设教学随笔,本文共3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小组建设教学随笔

班级管理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之一,其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更影响着学生的今后前途。因此,我在深入反思班级管理基础上,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新班级管理思路,从而有效地促进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真正使班级管理纳入素质化的轨道,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管理,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竞争,学会了自励,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一) 什么是“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就是以班级内所成立的各个学习小组都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为基本形式,在明确各小组的管理职责的前提下,开展在小组分工管理的基础上对班级实施合作管理活动,促成班内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小组合作完全面向全体学生,完全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所有学生都能去表现自我和发挥才干,通过班规的约束和在合作管理中相互学习和促进,真正地使学生自己能完善自我,并产生浓厚的自豪感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促使班集体内达到了一种“人人参与管理,人人争当主人,人人为班争光”的良好境界。

(二) 小组合作的操作过程

1、调查摸底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我首先做好对班级学生的调查工作,为成立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做好铺垫。我采用了观察询问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入学后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和了解,逐个分析学生的原有素质,如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在校表现等,以便完成摸底准备工作。

2、实施过程

(1)成立班级学习合作小组,分配任务。

班主任就所掌握的摸底情况作出统筹安排,将全体学生分成五个合作学习小组。

A.合理搭配。 八人左右一组,小组人员的搭配要注意男女搭配,性格互补,成绩互补;由不同能力、性格、成绩和相同情趣、特长、习惯的学生组合而成。合理的搭配是学习的良好基础,能省去以后的很多麻烦。

B. 科学分工。给每个小组成员安排一项职务,一个负责考核,一个负责学习、一个负责纪律,另一个负责卫生。其中考核组长是小组的灵魂人物。总体上说,五个小组所分配的综合实力相对均衡,而且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这样安排不仅使每位学生都参与了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展示才能并在管理中促成全体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弥补,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使每个管理小组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提高,从而达到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2)依“法”治班,促良好班风形成。

班级学习合作小组成立后,班委就要组织全体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符合全体学生意愿的班级公约即“班规”,要求大家信守诺言,严格遵守,不得违反。各小组也要围绕“班规”并结合小组实际情况制定小组条约,约束本组成员守“法”。这样,整个班级的管理形成了一张“法”中有“规”,“规”中有“约”,相互约束的“法”网,各小组在管理中就有“法”可依,执“法”治班了,在处理问题上就会做到“公正、公平、合理、信服”,只有这样,班内的违纪现象才会明显减少,学生的素质才会逐步提高,良好的班风才能逐渐形成。接着,各小组就开始实施合作学习和管理。在运行过程中,班委首先要树立强烈的集体观念和全局思想,要以班集体的利益为主,时刻关心班集体,促成班委成员之间的高度团结,尤其要加强对各小组的管理工作的实时指导和监督,加强对小组成员的思想教育,发现优点及时表扬,看到缺点立即纠正,使班级管理工作运行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各组长必须接受班委的督查,同时要严格履行管理权利和本小组所规定的各项工作职责,切实抓好并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管理中尤其要十分注重与其他小组的密切合作,各组组长要带领组员主动而虚心地向其他小组取经,取长补短,勇于探索,努力改进本组的管理方法。当然,自己也要传经送宝。

(3)督查到位,评价及时,重实际效果。

除了制订必要的“班规”外,还应有一套完善的督查和综合评价机制。通过对所制定的督查和评价方法来促使各小组在合作管理中按章办事,极力地维护班集体的各种利益,有效地推动班集体的进步,促成良好班风的形成。同时,还能使各小组成员严格自励,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增强了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促进了他们个性心理的良好的发展。实行实时督查,一般可以采用班委督查、小组督查和交叉督查等方法要求尽量做到检查仔细、指导有方、处理合理、评价公正。对于学习合作小组,开始可每周评一次,半个月后每两周评一次,半学期一总结,一学期一评选,每次评出2个优秀小组,允许小组先申报,再评选(在申报的过程中,为了小组的利益,小组成员互相寻找闪光点,化解了一些可能的小矛盾,变相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对于周评的优秀小组,一律加分表扬,期中获优秀小组的拍照上墙,在期末最优小组中可多评一个三好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既要以寻找“闪光点”的形式来肯定每位学生的管理实绩,让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又要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客观地指出他们在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缺陷,让他们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失败。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公平、合理,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4)汇报交流总结,促效率提高。

只有总结才有提高,只有交流才会有思维的碰撞,才会激起智慧的火花。班委和各小组在实施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应建立相应的总结汇报制度,及时对本委、本小组、本人的管理工作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总结,客观地指出工作中的得失,以利于今后管理工作能有效地开展和提高。我以为开展总结汇报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不能搞形式。这样老师能全面了解和掌握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和最新管理动态,针对各自的薄弱环节严格规范管理,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努力提高管理实效。经验表明,班委、各小组及组员通过经常性地总结汇报,对其管理工作普遍感到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其工作效率都有明显提高。

(三)小组合作在班集体建设中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班集体管理之中,有其独特的功效,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提高了能力。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都要力求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了才干,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中,不敢松懈,又乐于进取,能更努力地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其它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全体成员同心同德,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3、学会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建设性地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这可以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较好基础。

4、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强调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都能为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力争上游。这种良性机制,可以激发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得到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了管理、学习主体的平等性,能强化群体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并能在自主管理中增强学生自我约束意识,能更好地更充分地自我挖掘潜能,能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管理,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自励,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随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学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工作中越发的体现出来。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独思共研、自主合作能力的有效路径。在深入探索和全面铺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化理念为操作路径,真正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带来质的变化。在小组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探究学习时力求凝聚力

为提高学习小组组员间的契合度,除了引导学生课堂内的合作,还可以开辟校园、家庭、社会3个大舞台,凝聚团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成组。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还指课前的共学,课后作业问题的解决,某知识板块的互查互督巩固,知识点的整理复习,甚至向家庭学习延伸,如家庭作业的督导、实践作业的合作、社团学习的共同参与等。只要是学习活动、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时机,皆可以发挥团队的互帮互督互查互学作用,于合作中学习,于学习中合作,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和谐小组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活动平台锤炼。小队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校级活动、校外活动,皆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参与,让孩子在活动中抱团成长。此外,包干区的承包、绿地的养护、班级事务的承担、中午的用餐管理、贫困同学的资助、灾区的爱心捐赠、低段同学的帮衬、孤寡老人的照顾、生活别字的采集、小区的服务、外出旅游等,皆可以组队而行。高密度地接触、交流、磨合,使组员间的隔阂渐渐消除,留下的只是信任、默契,熟练的交流程序和日渐形成的团队凝聚力、竞争力。

二、训练讲方法

学习小组,质在于如何共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教师需对学生的自学、交流、思辨能力作重点训练。

1.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组共学之基。在操作上,要强化3点:一是给学生预习流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程序。二是给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阅读、查询、批注、理条理、概内容、思考问题、试做练习等,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知识储备,对常用的预习方法作重点指导,专项训练。三是关注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劳,需日久操练,持之以恒。

2.交流能力。研讨是共学的主要呈现形态。如何交流、如何研讨,是小组共学之关键。如何及时展示独思先学成果,如何有效表达,是难点。在操作上,要关注3点:一是以优带差,让优生先示范,带动、影响其他成员。二是以点带面,着重交流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巧选交流内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关键问题的解决。三是以精代繁,指导学生聚焦个人观点想法,交流研讨时重呈现个人观点,简单机械的不说,与他人雷同的不言,省时增效,说重点讲关键。当然,根据学生实际特点,还可以组织以表达能力为主的相关活动,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主题辩论会等活动。同时要注意让每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忌一言堂。

3.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小组共学中最需要和上层的能力。当组友提出一个问题或表述一个观点时,其他组员头脑中能快速及时地对此信息进行评估和辨析,提炼出它的存在价值,同时形成自己的认同系数以及自己随即生成的思考,为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准备。它集倾听、吸纳、分析、内化、生成信息为一体,能助推小组共学绩效的提升。在训练时,可以采用专题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养成逆向思考、发散思维的习惯。

三、评价要创新

1.建立捆绑机制。捆绑评价是优化小组合作绩效的助推器。它主要包括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的制定、评价展示园地的设立、评价过程的运行操作3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成实际,制定集规范性和趣味性一体的《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细则》和《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要点》,明确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价方法和合作要求。二是设计富有意趣的小组评价记录本,取选黑板一角和教室部分空间,建立专项评价展示园地,及时呈现由一节课至一学期的阶段性评价绩效,放大评价的过程性、公开性和鞭策性。三是评价的运行,谁评价,何时评价,何时记录,采用何种评价体系,如何奖励,何时落实等程序向学生公开,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合作的过程。

2.引进绿色评价。在评价的形式、方法、标识上,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现人文性、可行性、操作性和发展性。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体现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师评和生评相结合。改革评价符号,引进时尚元素,由等级向数字、符号、标识发展。关注学生心理特征,放大激励功能,以加代减,以奖代罚。 小 组 建 设 随 笔

随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学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工作中越发的体现出来。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独思共研、自主合作能力的有效路径。在深入探索和全面铺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化理念为操作路径,真正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带来质的变化。在小组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探究学习时力求凝聚力

为提高学习小组组员间的契合度,除了引导学生课堂内的合作,还可以开辟校园、家庭、社会3个大舞台,凝聚团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成组。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还指课前的共学,课后作业问题的解决,某知识板块的互查互督巩固,知识点的整理复习,甚至向家庭学习延伸,如家庭作业的督导、实践作业的合作、社团学习的共同参与等。只要是学习活动、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时机,皆可以发挥团队的互帮互督互查互学作用,于合作中学习,于学习中合作,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和谐小组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活动平台锤炼。小队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校级活动、校外活动,皆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参与,让孩子在活动中抱团成长。此外,包干区的承包、绿地的养护、班级事务的承担、中午的用餐管理、贫困同学的资助、灾区的爱心捐赠、低段同学的帮衬、孤寡老人的照顾、生活别字的采集、小区的服务、外出旅游等,皆可以组队而行。高密度地接触、交流、磨合,使组员间的隔阂渐渐消除,留下的只是信任、默契,熟练的交流程序和日渐形成的团队凝聚力、竞争力。

二、训练讲方法

学习小组,质在于如何共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教师需对学生的自学、交流、思辨能力作重点训练。

1.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组共学之基。在操作上,要强化3点:一是给学生预习流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程序。二是给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阅读、查询、批注、理条理、概内容、思考问题、试做练习等,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知识储备,对常用的预习方法作重点指导,专项训练。三是关注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劳,需日久操练,持之以恒。

2.交流能力。研讨是共学的主要呈现形态。如何交流、如何研讨,是小组共学之关键。如何及时展示独思先学成果,如何有效表达,是难点。在操作上,要关注3点:一是以优带差,让优生先示范,带动、影响其他成员。二是以点带面,着重交流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巧选交流内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关键问题的解决。三是以精代繁,指导学生聚焦个人观点想法,交流研讨时重呈现个人观点,简单机械的不说,与他人雷同的不言,省时增效,说重点讲关键。当然,根据学生实际特点,还可以组织以表达能力为主的相关活动,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主题辩论会等活动。同时要注意让每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忌一言堂。

3.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小组共学中最需要和上层的能力。当组友提出一个问题或表述一个观点时,其他组员头脑中能快速及时地对此信息进行评估和辨析,提炼出它的存在价值,同时形成自己的认同系数以及自己随即生成的思考,为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准备。它集倾听、吸纳、分析、内化、生成信息为一体,能助推小组共学绩效的提升。在训练时,可以采用专题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养成逆向思考、发散思维的习惯。

三、评价要创新

1.建立捆绑机制。捆绑评价是优化小组合作绩效的助推器。它主要包括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的制定、评价展示园地的设立、评价过程的运行操作3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成实际,制定集规范性和趣味性一体的《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细则》和《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要点》,明确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价方法和合作要求。二是设计富有意趣的小组评价记录本,取选黑板一角和教室部分空间,建立专项评价展示园地,及时呈现由一节课至一学期的阶段性评价绩效,放大评价的过程性、公开性和鞭策性。三是评价的运行,谁评价,何时评价,何时记录,采用何种评价体系,如何奖励,何时落实等程序向学生公开,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合作的过程。

2.引进绿色评价。在评价的形式、方法、标识上,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现人文性、可行性、操作性和发展性。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体现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师评和生评相结合。改革评价符号,引进时尚元素,由等级向数字、符号、标识发展。关注学生心理特征,放大激励功能,以加代减,以奖代罚。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工作中越发的体现出来。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独思共研、自主合作能力的有效路径。在深入探索和全面铺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化理念为操作路径,真正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带来质的变化。在小组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探究学习时力求凝聚力

为提高学习小组组员间的契合度,除了引导学生课堂内的合作,还可以开辟校园、家庭、社会3个大舞台,凝聚团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成组。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还指课前的共学,课后作业问题的解决,某知识板块的互查互督巩固,知识点的整理复习,甚至向家庭学习延伸,如家庭作业的督导、实践作业的合作、社团学习的共同参与等。只要是学习活动、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时机,皆可以发挥团队的互帮互督互查互学作用,于合作中学习,于学习中合作,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和谐小组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活动平台锤炼。小队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校级活动、校外活动,皆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参与,让孩子在活动中抱团成长。此外,包干区的承包、绿地的养护、班级事务的承担、中午的用餐管理、贫困同学的资助、灾区的爱心捐赠、低段同学的帮衬、孤寡老人的照顾、生活别字的采集、小区的服务、外出旅游等,皆可以组队而行。高密度地接触、交流、磨合,使组员间的隔阂渐渐消除,留下的只是信任、默契,熟练的交流程序和日渐形成的团队凝聚力、竞争力。

二、训练讲方法

学习小组,质在于如何共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教师需对学生的自学、交流、思辨能力作重点训练。

1.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组共学之基。在操作上,要强化3点:一是给学生预习流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程序。二是给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阅读、查询、批注、理条理、概内容、思考问题、试做练习等,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知识储备,对常用的预习方法作重点指导,专项训练。三是关注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劳,需日久操练,持之以恒。

2.交流能力。研讨是共学的主要呈现形态。如何交流、如何研讨,是小组共学之关键。如何及时展示独思先学成果,如何有效表达,是难点。在操作上,要关注3点:一是以优带差,让优生先示范,带动、影响其他成员。二是以点带面,着重交流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巧选交流内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关键问题的解决。三是以精代繁,指导学生聚焦个人观点想法,交流研讨时重呈现个人观点,简单机械的不说,与他人雷同的不言,省时增效,说重点讲关键。当然,根据学生实际特点,还可以组织以表达能力为主的相关活动,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主题辩论会等活动。同时要注意让每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忌一言堂。

3.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小组共学中最需要和上层的能力。当组友提出一个问题或表述一个观点时,其他组员头脑中能快速及时地对此信息进行评估和辨析,提炼出它的存在价值,同时形成自己的认同系数以及自己随即生成的思考,为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准备。它集倾听、吸纳、分析、内化、生成信息为一体,能助推小组共学绩效的提升。在训练时,可以采用专题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养成逆向思考、发散思维的习惯。

三、评价要创新

1.建立捆绑机制。捆绑评价是优化小组合作绩效的助推器。它主要包括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的制定、评价展示园地的设立、评价过程的运行操作3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成实际,制定集规范性和趣味性一体的《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细则》和《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要点》,明确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价方法和合作要求。二是设计富有意趣的小组评价记录本,取选黑板一角和教室部分空间,建立专项评价展示园地,及时呈现由一节课至一学期的阶段性评价绩效,放大评价的过程性、公开性和鞭策性。三是评价的运行,谁评价,何时评价,何时记录,采用何种评价体系,如何奖励,何时落实等程序向学生公开,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合作的过程。

2.引进绿色评价。在评价的形式、方法、标识上,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现人文性、可行性、操作性和发展性。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体现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师评和生评相结合。改革评价符号,引进时尚元素,由等级向数字、符号、标识发展。关注学生心理特征,放大激励功能,以加代减,以奖代罚。 小 组 建 设 随 笔

随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学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工作中越发的体现出来。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独思共研、自主合作能力的有效路径。在深入探索和全面铺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化理念为操作路径,真正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带来质的变化。在小组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探究学习时力求凝聚力

为提高学习小组组员间的契合度,除了引导学生课堂内的合作,还可以开辟校园、家庭、社会3个大舞台,凝聚团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成组。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还指课前的共学,课后作业问题的解决,某知识板块的互查互督巩固,知识点的整理复习,甚至向家庭学习延伸,如家庭作业的督导、实践作业的合作、社团学习的共同参与等。只要是学习活动、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时机,皆可以发挥团队的互帮互督互查互学作用,于合作中学习,于学习中合作,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和谐小组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活动平台锤炼。小队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校级活动、校外活动,皆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参与,让孩子在活动中抱团成长。此外,包干区的承包、绿地的养护、班级事务的承担、中午的用餐管理、贫困同学的资助、灾区的爱心捐赠、低段同学的帮衬、孤寡老人的照顾、生活别字的采集、小区的服务、外出旅游等,皆可以组队而行。高密度地接触、交流、磨合,使组员间的隔阂渐渐消除,留下的只是信任、默契,熟练的交流程序和日渐形成的团队凝聚力、竞争力。

二、训练讲方法

学习小组,质在于如何共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教师需对学生的自学、交流、思辨能力作重点训练。

1.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组共学之基。在操作上,要强化3点:一是给学生预习流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程序。二是给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阅读、查询、批注、理条理、概内容、思考问题、试做练习等,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知识储备,对常用的预习方法作重点指导,专项训练。三是关注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劳,需日久操练,持之以恒。

2.交流能力。研讨是共学的主要呈现形态。如何交流、如何研讨,是小组共学之关键。如何及时展示独思先学成果,如何有效表达,是难点。在操作上,要关注3点:一是以优带差,让优生先示范,带动、影响其他成员。二是以点带面,着重交流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巧选交流内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关键问题的解决。三是以精代繁,指导学生聚焦个人观点想法,交流研讨时重呈现个人观点,简单机械的不说,与他人雷同的不言,省时增效,说重点讲关键。当然,根据学生实际特点,还可以组织以表达能力为主的相关活动,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主题辩论会等活动。同时要注意让每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忌一言堂。

3.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小组共学中最需要和上层的能力。当组友提出一个问题或表述一个观点时,其他组员头脑中能快速及时地对此信息进行评估和辨析,提炼出它的存在价值,同时形成自己的认同系数以及自己随即生成的思考,为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准备。它集倾听、吸纳、分析、内化、生成信息为一体,能助推小组共学绩效的提升。在训练时,可以采用专题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养成逆向思考、发散思维的习惯。

三、评价要创新

1.建立捆绑机制。捆绑评价是优化小组合作绩效的助推器。它主要包括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的制定、评价展示园地的设立、评价过程的运行操作3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成实际,制定集规范性和趣味性一体的《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细则》和《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要点》,明确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价方法和合作要求。二是设计富有意趣的小组评价记录本,取选黑板一角和教室部分空间,建立专项评价展示园地,及时呈现由一节课至一学期的阶段性评价绩效,放大评价的过程性、公开性和鞭策性。三是评价的运行,谁评价,何时评价,何时记录,采用何种评价体系,如何奖励,何时落实等程序向学生公开,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合作的过程。

2.引进绿色评价。在评价的形式、方法、标识上,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现人文性、可行性、操作性和发展性。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体现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师评和生评相结合。改革评价符号,引进时尚元素,由等级向数字、符号、标识发展。关注学生心理特征,放大激励功能,以加代减,以奖代罚。

我校实行小组建设已有一段时间了,伴随着小组的成长,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小组建设的必要性。作为一种品质,合作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应,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点很多,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一改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克服了过去在传统意识下被扭曲的竞争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小组内的优秀学生较少,不能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影响了合作的效果。个别同学由于基础太差,较难融入到合作学习的氛围中。这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让它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相信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小组建设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