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了谢贞字元正,陈郡阳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本文共11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蹦斯餐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碧幽逊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被瓜缋铮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

B.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

C. 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珠链而获罪

D. 贞累启固辞 启:禀告

5页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11.下列对稳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蹦斯餐/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蹦斯餐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蹦斯餐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蹦斯餐/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 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 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 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6分)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4分)

答案:

10.【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吗“乃”,都是副词“于是”A项,前一个表判断,后一个是句末语气词;B项,前一个,人称词“你”,后一个表假设“如果”;D项,前一个:于是,后一个:凭借、依靠。

1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句意思为: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然后寻找句子一些特定的名词、动词进行推断。

1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不正确。

13.【答案】(1)谢贞推测叔陵将会有叛离的心意,趁机与阮卓在叔陵处疏远自己,每次有宴会游乐,就以疾病托辞,不曾参与。学 科网叔陵非常恭谨敬重他(谢贞),不怪罪他。

(2)礼部尚书姚察与谢贞友爱交好,等谢贞病情严重时,姚察前去看望他(谢贞),问他后事。

【解析】

试题分析:(1)关键词:度、因、辙辞以疾(定语后置句)、雅;(2)关键词:友善、笃、省、后事。

谢眺字玄晖,陈郡阳夏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谢眺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祖述,吴兴太守。父纬,散骑侍郎。I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历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子隆①在荆州,好辞赋,数集僚友,I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长史王秀之以I年少相动,密以启闻。世祖敕曰:“I可还都。”寻以本官兼尚书殿中郎。隆昌初,敕I接北使,I自以口讷,启让不当,不见许。高宗辅政以I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启王敬则反谋,上甚嘉赏之。迁尚书吏部郎。I上表三让,中书疑I官未及让,以问祭酒沈约。约曰:“秩弥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I又启让,上优答不许。I善隶草,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敬皇后迁y山陵,I撰哀策文,齐世莫有及者。东昏②失德,江柘欲立江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I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始安③年长入纂,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遥光又遣亲人刘h密致意于I,欲以为肺腑。I自以受恩高宗,非h所言,不肯答。少日,遥光以I兼知卫尉事,I惧见引,即以柘等谋告左兴盛,兴盛不敢发言。柘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乃称赦召眺,仍回车付廷尉,与徐孝嗣、柘、暄等连名启诛I曰:“谢I资性险薄,大彰远近。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比遂扇动内外,处处奸说,妄贬乘舆,窃论宫禁,间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臣等参议,宜下北里,肃正刑书。”诏令收付廷尉,肃明国典。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I,下狱死。时年三十六。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子隆:即随郡王萧子隆。②东昏:即东昏侯萧宝卷,齐明帝萧鸾死后,萧宝卷即位,因失德被封为东昏侯。③始安:即始安王萧遥光。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宗辅政/以I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B.高宗辅政/以I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C.高宗辅政/以I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D.高宗辅政/以I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即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古代普通人不到规定年龄只能穿粗布衣服,故布衣代指平民。

B.廷尉,古代官名,秦时设置,九卿之一。秦汉至南北齐时,是主管司法的官吏,掌管天下刑狱。

C.哀策,亦作“哀册”,古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

D.神器,即宝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例如楚庄王“问鼎中原”就意味着想要谋取周王室权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I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就爱好学习,在当时很出名,步入仕途后,先在豫章王、随王处任职,后转任王俭卫军东阁祭酒。

B.谢I才华横溢,深受随王萧子隆的赏识和厚爱,与之过从甚密,却受到长史王秀之的猜忌,被密告到朝廷,最终被皇帝调回京城。

C.谢I由于奏报王敬则反叛的阴谋,受到高宗的嘉奖,被提升为尚书吏部郎,他再三上表辞让,仍没有获得齐高宗的准许。

D.谢I感念齐高宗的厚恩,不愿意参与江柘、江祀兄弟篡夺皇位的阴谋,后因恐惧就把他们的阴谋暴露了出去,因此被陷害致死。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遥光又遣亲人刘h密致意于I,欲以为肺腑。

(2)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

答案:

10.B

11.D

12.D

13.(10分)

(1)始安王萧遥光又派亲信刘h暗中向谢眺表达心意,想让他做自己的心腹。

(5分。句意2分,“亲人”“肺腑”状语后置各1分)

(2)从前王敬则图谋叛乱时,他立下微小的功劳,自此以后得到提升,官职超过了同僚。(5分。句意2分,“凶逆”“自尔”“伦伍”各1分)

“谢朏,字敬冲,陈郡阳夏人也”文言文阅读及全文翻译

谢朏,字敬冲,陈郡阳夏人也。朏幼聪慧,庄器之,常置左右。年十岁,能属文。齐高帝为骠骑将军辅政,选朏为长史,敕与河南褚炫、济阳江斅、彭城刘俣俱入侍宋帝,时号为天子四友。续拜侍中,并掌中书、散骑二省诏册。高帝进太尉,又以朏为长史,带南东海太守。高帝方图禅代,思佐命之臣,以朏有重名,深所钦属。论魏、晋故事,因曰:“晋革命时事久兆,石苞不早劝晋文,死方恸哭,方之冯异,非知机也。”朏答曰:“昔魏臣有劝魏武即帝位者,魏武曰:‘如有用我,其为周文王乎!’晋文世事魏氏,将必身终北面;假使魏早依唐虞故事,亦当三让弥高。”帝不悦。更引王俭为左长史,以朏侍中,领秘书监。及齐受禅,朏当日在直,百僚陪位,侍中当解玺,朏佯不知,曰:“有何公事?”传诏云:“解玺授齐王。”朏曰:“齐自应有侍中。”乃引枕卧。传诏惧,乃使称疾,欲取兼人。朏曰:“我无疾,何所道。”遂朝服,步出东掖门,乃得车,仍还宅。是日遂以王俭为侍中解玺。既而武帝言于高帝,请诛朏。帝曰:“杀之则遂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耳。”遂废于家。

高祖践阼,征朏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胤散骑常侍、特进、右光禄大夫,又并不屈。仍遣领军司马王果宣旨敦譬。明年六月,朏轻舟出,诣阙自陈。既至,诏以为侍中、司徒、尚书令。朏辞脚疾不堪拜谒,乃角巾肩舆,诣云龙门谢。诏见于华林园,乘小车就席。明旦,舆驾出幸朏宅,宴语尽欢。朏固陈本志,不许;因请自还东迎母,乃许之。临发,舆驾复临幸,赋诗饯别。王人送迎,相望于道。到京师,敕材官起府于旧宅,高祖临轩,遣谒者于府拜授,诏停诸公事及朔望朝谒。

三年元会,诏朏乘小舆升殿。其年,遭母忧,寻有诏摄职如故。后五年,改授中书监、司徒、卫将军,并固让不受。遣谒者敦授,乃拜受焉。是冬薨于府,时年六十六。

参考译文

谢朏,字敬冲,陈郡阳夏人。谢朏小时候聪明慧敏,谢庄很看重他,常常把他带在身边。他十岁就能写文章。齐高帝做骠骑将军辅政,选举谢朏做长史,敕令与河南的褚炫、济阳的江敩、彭城的刘俣一起入朝侍奉宋帝,当时号称为天子四友。接着又拜授为侍中,并且掌管中书、散骑两省的诏册文书。高帝升为太尉,又用谢朏做长史,兼任南东海太守。高帝正要图谋帝位的禅让接替,考虑辅佐他创业的大臣,认为谢朏名望重,深为钦敬瞩目于他。与谢朏谈论魏、晋的故事,高帝(听了谢朏的话)很不高兴。就转而引荐王俭做左长史,让谢朏做侍中,领秘书监职。到了齐接受禅让,谢朏当天轮值,百官陪坐,侍中应当去解下玉玺,谢朏假装不懂,问:“有什么公事?”传诏的人说:“解下玉玺授予齐王。”谢朏说:“齐自己应当有侍中。”就拉过枕头睡觉。传诏的人惧怕,就让他声称有病,想另找别人代替。谢朏说:“我没有病,说的是什么话。”就穿上朝服,走出东掖门,然后坐上车,就回了住处。这一天就用王俭作为侍中负责解玉玺。不久武帝对高帝说,请求杀掉谢朏。高帝说:“杀了他那就成就了他的名声,正应当纵容他而排斥他在法度之外。”于是将他罢官在家。

高祖即位,征召谢朏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何胤为散骑常侍、特进、右光禄大夫,两人又都不屈就。又派领军司马王果去宣读旨令规劝晓谕。第二年六月,谢朏坐一叶轻舟出城,赴高祖的殿庭自去回话。抵达后,下诏征他为侍中、司徒、尚书令。谢朏借口脚有病不能步行去拜见高祖,就戴着角巾,坐着轿子,到云龙门去谢恩。高祖下诏在华林园召见,谢朏乘坐小车赴宴。第二天早上,高祖驾临谢朏住宅,设宴闲聊尽情欢乐。谢朏再三陈述自己本来的’志向不愿做官,不允许;于是就请求回东边把母亲接来,这才允许。出发前,高祖又驾临,赋诗饯别。使臣送迎,不绝于道。到了京城,敕令材官在他的旧宅上建府第,高祖亲到殿前,派遣谒者到府上去拜授,下诏停下各类公事以及朔望的朝见。

三年元会群臣朝见时,下诏让谢朏乘坐小车登殿。第二年,遭遇母亲死亡,不久有诏让他摄过去所摄官职。此后五年,改授中书监、司徒、卫将军,他一并坚决辞让不接受。派谒者敦促授职,才拜受了。这年冬天在府上去世,当时六十六岁。

相关题答案

(1)【答案】C【解析】这几句的意思是“谢朏再三陈述自己本来的志向不愿做官,不允许;于是就请求回东边把母亲接来,这才允许。出发前,高祖又驾临,赋诗饯别。”由“因”“乃”等关键字词即可断出。

(2)【答案】D【解析】“古代帝王诸侯”有误,“帝王去世”一般称“崩”。

(3)【答案】B【解析】“有卓著的军功”在文中不能体现。

(4)【参考答案】①杀了他那就成就了他的名声,正应当纵容他而排斥他在法度之外。(5分。“成”“容”“度”各1分,句意2分。)

②谢朏借口脚有病不能步行去拜见高祖,就戴着角巾,坐着轿子,到云龙门去谢恩。(5分。“辞”“舆”“诣”各1分,句意2分。)

王德用字元辅。至道二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德用字元辅。至道二年,分五路出兵击李继迁,德用年十七,为先锋,将万人战铁门关,斩首十三级,俘掠畜产以数万计。进师乌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虏锐甚超按兵不进德用请乘之得精兵五千转战三日敌势却。德用曰:“归师迫险必乱。”乃领兵距夏州五十里,绝其归路,下令曰:“乱行者斩!”一军肃然,超亦为之按辔。继迁蹑其后,左右望见队伍甚严整,莫敢近。超抚其背曰:“王氏有子矣。”

盗张洪霸相聚界上,吏不能捕。德用以毡车载勇士,诈为妇人饰,过邯郸。贼果来邀,勇士奋出,悉禽之。徙督捕陕西东路,盗贼相戒曰:“此禽张洪霸者。”皆相率逃去。

仁宗阅太后阁中,得德用前奏军吏事,奇之,以为可大用,拜检校太保、签书枢密院事。

……

德用状貌雄毅,面黑,颈以下白晰,人皆异之。言者论德用貌类艺祖,御史中丞孔道辅继言之,且谓德用得士心,不宜久典机密,遂罢为武宁军节度使。有言德用市马于府州者,上其券,乃市于商人者。言者犹不已,降右千牛卫上将军、知随州,州置判官,家人皆惶恐,德用举止言色如平时,惟不接宾客而已。徙知曹州,或谓德用曰:“孔中丞害公,今死矣。”德用曰:“中丞言官,岂害我者?朝廷亡一忠臣,可惜也。”

陕西用兵久无功,契丹遣刘六符来求复关南地,以兵压境。德用见帝,流涕言:“臣前被罪,陛下赦而不诛,今不足辱命。”帝慰劳,曰:“河北方警,藉卿镇抚之。”拜保静军节度使。岁大熟,六符见德用拜曰:“此公仁政所及也。”

契丹使谍者来觇,或请捕杀之,德用曰:“第舍之,彼得实以告,是服人之兵以不战也。”明日大阅,援桴鼓之士皆踊跃,进退坐作,终日不戮一人。乃下令:“具糗粮,听吾鼓声,视吾旗帜所向。”觇者归告契丹,谓汉兵将大入。

(节选自《宋史王德用传》

【注】①超:王超,王德用的父亲。②艺祖,宋朝人对宋太祖赵匡胤的称呼。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师乌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虏锐甚超/按兵不进/德用请/乘之得精兵五千转战/三日敌势却/

B.进师乌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虏锐甚/超按兵不进/德用请乘之/得精兵五千/转战三日/敌势却/

C.进师乌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虏锐甚/超按兵不进/德用请/乘之得精兵五千/转战三日/敌势却/

D.进师乌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虏锐甚超/按兵不进/德用请乘之/得精兵五千转战/三日敌势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券:契据。古代的券由竹、木刻成,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作为凭证。后世多用纸为券。

B.言官:是古代封建官僚结构的一个较重要的构成部分。他们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文中的御史中丞就是言官。

C.辱,本义指耻辱,用作谦敬词时,表示自己是低下的.,别人对我所作的行为有辱于对方,这里敬称皇帝的任命为“辱命”。

D.卿是古代高级官名,如三公九卿,卿相等;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这里是皇帝对王德用的敬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德用十七岁时担任先锋,带兵出击李继迁,颇有战功。军队撤退时,看到队伍混乱,主动站出来整肃军纪,终于使跟随其后的敌人不敢接近。

B.王德用把装有勇士的毡车装扮成妇人的车饰,经过邯郸,引诱张洪霸前来拦截,从而一举抓获了这个让官吏头痛的强盗,并震慑了陕西的强盗。

C.有人议论王德用向官府买卖马匹,虽然证实是跟商人做的买卖,但仍被降职,家人为此很害怕,而他除了不接待宾客外,言谈举止神色不改。

D.王德用大规模地检阅军队,士兵击鼓跳跃,进退站坐很有章法,演习一天也没有惩治一个人。间谍看后回去告诉契丹说宋兵将要大举进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言者论德用貌类艺祖,御史中丞孔道辅继言之,且谓德用得士心,不宜久典机密,遂罢为武宁军节度使。。

(2)契丹使谍者来觇,或请捕杀之,德用曰:“第舍之,彼得实以告,是服人之兵以不战也。”。

答案:

10.B

11.D(“这里是皇帝对王德用的敬称”错。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为“卿”,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为“卿”。)

12.A(“看到队伍混乱”错,在撤退之前王德用就说“归师迫险必乱”,并有效地防范了撤退时出现混乱的状况。)

13.(1)言官们说德用长相像宋太祖,御史中丞孔道辅接连说到这件事,并且说德用获得士兵的爱戴,不应该长久地掌管机密,于是罢除他为武宁军节度使。(类、得士心、典各1分,句意2分)

(2)契丹派间谍来窥探,有人请求抓捕杀掉间谍,德用说:“只管放了他,他得到实情回去告知,这样就可以不用战争而征服敌人的军队了。”(觇、第、得实以告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德用字元辅。至道二年,(宋军)分五路出兵攻打李继迁,德用当年十七岁,担任先锋,率领一万人在铁门关一带作战,他杀了十三个敌人,俘获的畜产有好几万。进军乌白池,其他的将领大多迷失道路没有按时到达,敌人的气焰很嚣张。王超让军队停止不进。德用请求掩袭敌军,得到精兵五千人,转战三天,使敌人的气势消退。德用说:“回撤的军队临近危险的形势一定会乱。”就带领部队距离夏州五十里,横拦在回撤的路上,下令说:“乱行的人斩!”全军都整饬有序,王超也因此按住马缰绳(按次序行进)。李继迁紧跟在宋朝军队后面,他的手下远远望见宋朝的队伍十分严整,没有人敢接近。王超用手抚着他的背说:“王家有(有出息的)孩子了。”

强盗张洪霸聚集在边界上(作乱),官吏无法抓捕他们。德用用毡车装着勇士,假妆成妇人的车饰,经过邯郸。贼人果然前来拦截,勇士振奋而出,全部擒获了他们。移任陕西东路督捕,盗贼相互告诫说:“这是擒获张洪霸的人。”都相继逃离了这里。

仁宗到太后阁中阅览,看到德用从前所奏的有关军吏的事,觉得他很奇特,认为可以大用,授予他检校太保、并签书枢密院事。

德用身体相貌雄大坚毅,脸黑,颈部以下白晰,人们都深得他长得奇特。言官们说德用长相像宋太祖,御史中丞孔道辅接连说到这件事,并且说德用获得士兵的爱戴,不应该长久地掌管机密,于是罢除他为武宁军节度使。有人举报德用跟官府做马匹的买卖,德用交上契据,是跟商人所做的买卖。举报的人还不罢休,降职为右千牛卫上将军,随州知府,州内设置判官,他的家很害怕,德用举止言谈神色像平时一样(从容),只是不接待宾客而已。改任曹州知府,有人对德用说:“孔中丞陷害你,你如今死定了。”德用说:“中丞是谏官,哪能陷害我呢?朝廷如果没有一个忠臣,很可惜啊。”

陕西战事很长时间没有功效,契丹派刘六符来请求割让关南地,派军队抵达边境。德用拜见皇帝,流泪说:“我以前获罪,陛下赦免我不杀我,现在我不值得被任用。”皇帝慰劳他说:“河北正告急,依靠你支镇抚那里。”授予他静军节度使。当年大获丰收,刘六符见德用拜服地说:“这是您的仁政所达到的效果啊。”

契丹派间谍来窥探,有人请求抓捕杀掉间谍,德用说:“只管放了他,他得到实情回去告知,这样就可以不用战争而服人之兵了。”第二天大规模地检阅军队,战士们拿着鼓槌击鼓跳跃,前进后退坐下起立(都很有章法),一整天也没有一个人。就下令说:“准备干粮,听我的鼓声,看我的旗帜所指的方向(前进)。”窥探的人回去告诉契丹,说宋朝的军队将要大举进攻了。

①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振远域。

②廷熹二年征,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藏罪狼籍,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③顷之,帝崩。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秉朝政,连谋诛诸宦官,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为长乐少府。及陈、窦之败,膺等复废。

④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⑤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遗漏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节选自《后汉书李膺传》)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膺谢不受 (2) 膺等复废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无所交接( )

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

(2)故引用天下名士( )

A.使用 B.重用 C.荐用 D.任用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公事免官 乃以膺为长乐少府

B.乃复征为度辽将军 至乃杀孕妇

C.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 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

D.为司徒胡广所辟 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

19.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20.请择其一例分析文中间接描写的作用。(4分)

21.依据相关事迹,概括李膺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分)

相关事迹 李膺的品质

矢石破虏 (1)__________________

拒收樊陵 (2)__________________

惩治张朔 (3)__________________

临难不辞 (4)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2分)(1)拒绝 (2)(被)罢免(官职)

17.(2分)(1)A (2)C

18.(2分)C

19.(4分)自从李膺来到边塞,(敌寇)一见(他的)威势都惧怕降服,将原先抓捕的百姓都送还回来。从此以后,(李膺的)声威远震边塞。

20.(4分)间接描写有:第(2)段之末;第(5)段景毅“自表免归”。

其作用:通过“诸黄门常侍”行为收敛,小心谨慎,表现李膺的威严震慑群官, 使之不敢胡作非为。当李膺遭祸,景毅毅然不避牵连,因其子为李膺门徒主动领罚,表现了李膺巨大的影响力及在朝野的正义力量。(例子1分;分析2分;表达1分)

21.(4分)(1)机智英勇 (2)明辨忠奸(3)疾恶如仇(4) 舍生取义

译文:

附参考译文

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人。禀性孤傲清高,不大与人交往,只把同郡人荀淑、陈寔当成师友。

(李膺)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后受司徒胡广征召,又升任青州刺史。郡守县令害怕他威严清明,听说后大都弃官而去。后再次被征召,调任渔阳太守。不久转为蜀郡太守,因为母亲年迈请求不赴任。转为护乌桓校尉。鲜卑多次侵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飞箭流石,击退了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南阳的樊陵请求做他的门徒,李膺辞谢了。樊陵后来凭巴结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便替李膺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竟能够给李君驾车。”

(李膺)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当时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县令,贪婪残暴没有仁道,以至于连孕妇都杀。听说李膺特别威严,畏罪逃回京城后,就躲到哥哥张让家中,藏在空心柱里。李膺知道了这一情况,率领官兵砸破柱子捉住张朔,交付洛阳监狱。记下口供之后,立即杀了。张让向皇帝鸣冤,皇上下诏让李膺进殿,御驾亲临,责问李膺为什么不先请示便将张朔诛杀。李膺回答说:“当年孔子担任鲁国的司寇,七天之后就杀了奸臣少正卯。现在我担任司隶校尉已经有十天了,私下担心错在迟疑拖延,却不料落得个办案太快的罪名。我自己知道有愧职守,只请求让我再苟活五天,能够消灭元凶,我再回来受死,心甘情愿。”皇上无话可讲,回过头对张让说:“这是你家弟弟的罪过,李司隶有什么错呢?”于是让李膺出去了。从此,大小太监全都小心谨慎大气不敢出,休假也不敢走出宫廷。皇帝奇怪,问他们原因,他们全都叩头流泪说:“害怕李校尉。”

当时朝廷一天天混乱,纲纪颓废,李膺独自坚持自己的节操,保持自己的好名声。士人有被他接纳的,称为“登龙门”。等到党锢之祸发生,需查究李膺等人的情况。案卷经过三府时,太尉陈蕃拒绝了。皇帝更加愤怒,于是把李膺等人交付给黄门北寺狱。李膺等人多揭发宦官子弟,宦官害怕,乞请皇帝以天时不正为由赦免囚犯。于是大赦天下。李膺被赦免后回归故里,住在阳城山中,天下的士大夫都认为他道德高尚,而认为朝廷十分污秽黑暗。后来张俭事发,搜捕党人,同乡人对李膺说:“你可以离开了。”李膺回答说:“遇灾难不逃避,有罪过不推卸,这是做大臣的节操。”于是前往诏狱。李膺被拷打致死,妻子儿女流放边疆,门生、故吏以及他们的父兄都被禁止做官。当时侍御史蜀郡景毅的儿子景顾是李膺的学生,但是没有登在名册上,所以没有遭到处分。景毅于是慨然而叹:“我本来就是认为李膺贤能,才送儿子去拜他为师,怎么可以因为在名单上漏记了姓名,就苟且偷安了呢!”于是自己上表免官回乡,当时人们都认为他有道义。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皮豹子,渔阳人也。少有武略。泰常中,为中散。太武时,为散骑常侍,赐爵新安侯,又拜选部尚书。后除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淮阳公,镇长安。坐盗官财,徙于统万。真君三年,宋将裴方明等侵南秦王杨难当,遂陷仇池。太武征豹子,复其爵位,寻拜使持节、仇池镇将,督并中诸军与建兴公古弼等分命诸将,十道并进。四年正月,豹子进击乐乡,大破之。宋使其秦州刺史胡崇之镇仇池,至汉中,闻官军已西,惧不敢进。豹子与司马楚之至浊水,击禽崇之,尽虏其众,仇池平。未几,诸氐复推杨文德为主以围仇池,古弼讨平之。

时豹子次下辨,闻围解,欲还。弼使谓豹子曰:“贼耻其负败,必求报复,不如陈兵以待之。”豹子以为然。寻除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仇池镇将、持节、公如故。宋复遣杨文德、姜道盛寇浊水,别遣将青阳显伯守斧山,以拒豹子。浊水城兵射杀道盛。豹子至斧山,斩显伯,悉俘其众。

初,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于是武都阴平五部氐人叛应文德,诏豹子讨之。文德阻兵固险,以拒豹子。文德将杨高来降,文德弃城南走,收其妻子寮属及故武都王保宗妻公主送京师。宋白水太守郭启玄率众救文德,豹子大破之。启玄、文德走还汉中。兴安二年,宋遣萧道成等入汉中,别令杨文德、杨头等率氐、羌围武都。豹子分兵将救之,闻宋人增兵益将,表状求助。诏高平镇将苟莫干率突骑二千以赴之,道成等乃退。征豹子为尚书,出为内都大官。宋遣其将殷孝祖修两当城于清东,以逼南境。天水公封敕文击之,不克。诏豹子与给事中周丘等助击之。宋瑕丘镇遣步卒五千助戍两当,豹子大破之。追至城下,其免者千余人而已。既而班师。先是,河西诸胡亡匿避命,豹子讨之,不捷而还,又坐免官。寻以前后战功复擢为内都大官。

卒,文成追惜之,赠淮阳王,谥曰襄。子道明袭。(选自《北史》,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B.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C.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D.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侯”“公”“王”都是古时的爵位封号,其中“王”为最高爵位。

B.“徙”表示官职的调动,“徙于统万”指将皮豹子调到统万去任职。

C.“赠”表示朝廷对已逝官员的职位或爵位进行追封,如赠太子太保。

D.年号是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如“真君”“兴安”等,是帝王正统的标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皮豹子少有武略,被皇上器重,多次授官封爵,号“征西大将军”,身经百战,屡立战功。

B.皮豹子骁勇善战,被派往仇池镇守的宋将胡崇之听说他率领官军西进,恐惧不敢前。

C.皮豹子拙于言词,不善辩论。仇池之围解除后,他想退兵,但被古弼用语言说服而放弃。

D.皮豹子作战稳健,在武都之战中,宋人增兵益将,豹子向皇上请求增援,以保证取得胜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德弃城南走,收其妻子寮属及故武都王保宗妻公主送京师。

译文:

(2)先是,河西诸胡亡匿避命,豹子讨之,不捷而还,又坐免官。

译文:

答案:

4.B

5.B [文中“徙”是流放之意。]

6.C [“皮豹子拙于言词,不善辩论”错,原文“豹子次下辨”意思是皮豹子驻军在下辨。]

7.(1)杨文德弃城向南逃走,(皮豹子)俘虏了杨文德的妻子儿女、僚属以及嫁给已故的武都王(杨)保宗为妻的(北魏)公主,并将他们送往京城。

(2)在此之前,黄河西部几个胡人部落遁逃避命,皮豹子追讨他们,无功而返,又因此而被免官。

参考译文

皮豹子,渔阳人。少年时代即有军事才能。(北魏)泰常年间,任中散。魏太武帝(拓跋焘)时,任散骑常侍,赐爵新安侯,又授官选部尚书。后来又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晋爵淮阳公,镇守长安。后因盗取官家财产,被流放到统万。(太武帝)真君三年(442年),(南朝)宋的将领裴方明等人侵犯南秦王杨难当的辖地,攻陷仇池。太武帝征召皮豹子,恢复其爵位,不久,拜授他为使持节、仇池镇将,督领关中诸路军马,与建兴公古弼等人分统诸将,兵分十路并进。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正月,皮豹子进击乐乡,大破敌军。宋派遣秦州刺史胡崇之镇守仇池,(胡崇之军马)到汉中,听说魏军已向西而来,心生恐惧,不敢前进。皮豹子与司马楚之到了浊水,击败擒拿了胡崇之,尽俘其部下,仇池被平定。没多久,众氐人又推举杨文德为首领围攻仇池,古弼讨伐并平定了叛乱。

当时皮豹子驻军在下辨,听说围势已解,想回师。古弼派使者对皮豹子说:“敌人以其负败为耻,必定要寻求报复,不如现在就派兵与之对阵。”皮豹子觉得有道理。不久被任命为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仇池镇将、持节、公爵等照旧。宋又派杨文德、姜道盛侵犯浊水,另派将领青阳显伯据守斧山以迎击皮豹子。浊水城士兵射死姜道盛。皮豹子到了斧山,斩杀青阳显伯,全部俘虏了他的士兵。

当初,南秦王杨难当归顺朝廷,(皇帝)下诏送杨氏子弟到京城。杨文德以行赂得以留下,逃亡汉中。宋封杨文德为武都王,让他据守葭芦城,招诱氐、羌人入伍。于是武都、阴平五部氐民反叛响应杨文德,皇帝下诏让皮豹子讨伐。杨文德领兵固守天险以阻挡皮豹子。杨文德将领杨高前来投降,杨文德弃城向南逃走,(皮豹子)俘虏了杨文德的妻子儿女、僚属以及嫁给已故的武都王(杨)保宗为妻的(北魏)公主,并将他们送往京城。宋朝的白水太守郭启玄率部解救杨文德,皮豹子大破敌军。郭启玄、杨文德败逃汉中。

兴安二年(453年),宋朝派其将萧道成等人进入汉中,又令杨文德、杨头等率领诸路氐、羌人马围攻武都。皮豹子分兵准备救援,听说宋人增加了兵力将领,(皮豹子)上表请求援助。皇帝下诏让高平镇将苟莫干率领突骑二千人前往,萧道成等人才撤退。帝诏征皮豹子为尚书,出任内都大官。宋派将领殷孝祖在清水以东修两当城以威胁魏之南境。天水公封敕文攻打他们,没有取得胜利。皇帝诏皮豹子与给事中周丘等人助其攻击。宋朝的瑕丘镇派五千步兵帮助戍守两当,皮豹子大破敌军。皮豹子追到城下,免死难的只有一千多个人而已。不久皮豹子班师。在此之前,黄河西部几个胡人部落遁逃避命,皮豹子追讨他们,无功而返,又因此而被免官。不久又因为前后所立的战功,重新被提拔为内都大官。

去世时,魏文成皇帝追挽他,追赠他为淮阳王,谥号为襄。儿子皮道明承袭他的爵位。

[皮豹子,渔阳人也。少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 “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强而公族弱,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於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学也。帝告我:“晋国且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策于是出。夫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于崤而归纵淫,此子之所闻。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间必有言也。”

居二日半,简子寤,语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心。有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有罴来,我又射之,中罴,罴死。帝甚喜,赐我二笥,皆有副。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壮也以赐之。”帝告我:“晋国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将大败周人於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董安于受言,书而藏之。以扁鹊言告简子,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

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选自《扁鹊仓公列传》有删改)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3分) (原创)

A、间与语曰 间:偶然间

B、血脉治也 治:正常

C、帝属我一翟犬 属:嘱托,托付

D、闻贵妇人 贵:重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能力等级】C

【难度系数】0.75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3分) (原创)

A、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 以勇气闻于诸侯

B、血脉治也,而何怪 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寤之日 蚓无爪牙之利

D、晋国且世衰 吾属皆且为所虏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能力等级】C

【难度系数】0.8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3分) (原创)

A、长桑君将怀中藏着的药给扁鹊,告诉扁鹊说,必须要用上好清澈的池水送服才行。

B、扁鹊吃了长桑君给的药,三十天后,视力好很多,就能看见墙边站着的人了。

C、晋国将要大乱,五代不安,之后将要成就霸业,不久霸主就会死去,他的儿子会下令让国家内的男女没有差别,平等对待。

D、扁鹊到洛阳时,听说当地人尊敬老人,就注意研究耳聋眼花和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

【能力等级】C

【难度系数】0.7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原创)

1、夫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于崤而归纵淫,此子之所闻。(3分)

2、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心。(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能力等级】E

【难度系数】0.65

18、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原创)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能力等级】C

【难度系数】0.65

答案:

14【答案】:A (A间是偷偷地)(3分)

15【答案】:D (A前者是按照,后者是凭借;B前者是你,你们,后者是承接;C前者是结构助词,的,后者是定语后置的标致;D两个都是将要。)(3分)

16【答案】:D (A“上池之水”理解错误,应为青草的露水;B“视见垣一方人”理解错误,应为隔着墙看到另一边的人;C“且令而国男女无别”理解有误,应为是你的国家男女淫乱。)(3分)

17【答案】:1、。晋献公的混乱,晋文公的称霸,以及晋襄公打败秦军在崤山后放纵淫乱,这些都是你所闻知的。(“霸”“纵淫”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我到天帝那儿非常快乐,与百神在天的中央游玩,那里各种乐器奏着许多乐曲,跳着各种各样的舞蹈,不像上古三代时的乐舞,乐声动人心魄。(“之”“钧天”“九”各1分,“与百神游于钧天”句式1分,句子通顺1分)

18【答案】: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3分)

【参考译文】扁鹊是勃海郡郑地人,姓秦,名叫越人。年轻时做一家客馆的主管人。馆客长桑君住到客舍里,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只有扁鹊认为他与众不同),常常很恭敬地接待(招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人(不是平凡之辈)。长桑君在客舍出出入入,住了十多年,后来就把扁鹊叫来私下交谈,悄悄地告诉扁鹊说:“我有秘方,但我年老了,想传给你,请你不要泄露。”扁鹊恭敬地答道:“好的。”长桑君便把他所有的秘方书都取出来交给了扁鹊。忽然间人就不见了,大概他不是凡人吧。扁鹊按照他说的服药三十天,就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因此诊视别人的疾病时,能看五脏内所有的病症,只是表面上还在为病人切脉。他有时在齐国行医,有时在赵国行医。在赵国时名叫扁鹊。

在晋昭公的时候,众多大夫的势力强盛而国君的力量衰弱,赵简子是大夫,却独掌国事。赵简子病了,五天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很忧惧,于是召来扁鹊。扁鹊入室诊视病后走出,大夫董安于向扁鹊询问病情,扁鹊说:“他的血脉正常,你们何必惊怪!从前秦穆公曾出现这种情形,昏迷了七天才苏醒。醒来的当天,告诉公孙支和子舆说:‘我到天帝那里后非常快乐。我所以去那么长时间,正好碰上天帝要指教我。天帝告诉我“晋国将要大乱,会五代不安定。之后将有人成为霸主,称霸不久他就会死去。霸主的儿子将使你的国家男女淫乱”。’公孙支把这些话记下收藏起来,后来秦国的史书才记载了此事。晋献公的混乱,晋文公的称霸,及晋襄公打败秦军在ド胶蠓抛菀乱,这些都是你所闻知的。现在你们主君的病和他相同,不出三天就会痊愈,痊愈后必定也会说一些话。”过了二天半,赵简子苏醒了。

后来扁鹊行医到了虢国。刚好碰到虢国太子病死,扁鹊来到虢国宫廷门前,问喜好医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怎么全国上下都在拜祭祈祷,把别的事情都搁置下了呢?”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不按常规运行,阴阳错乱,而且不能通泄,突然爆发于体外,就使内脏受了伤害。他体内的正气不能抵抗病邪,邪气积聚在体内而且不能发散,因而阳脉弛缓而阴脉拘急,所以突然昏厥死去。”扁鹊问:“太子死了多长时间?”中庶子说:“从鸡鸣到现在。”扁鹊又问:“收殓了吗?”中庶子回答说:“还没有,他死后还不到半天时间呢。”“请禀报说我是齐国勃海郡的秦越人。听说太子不幸死了,我能让他活过来。”中庶子说:“先生该不会是哄骗我吧?你凭什么说能够使太子复生呢?”扁鹊仰面朝天叹息说:“我秦越人的’医疗方法,不需要等到给病人切脉,观察病人的气色、听病人的声音、审察病人的体态,才能知道病症在哪。我可以由表知里,由里知表;闻阴知阳,闻阳知阴。一个人的内脏中有什么疾病都必然会有相应的外部症状,据此可以推断千里远的病人的吉凶。决断的方法极多,不能停止在一个角度上看问题。如果你认为我的话是不真实的,请进去试着诊视太子,会听到他的耳朵有鸣响声而且鼻翼在翕动,顺着他的两腿抚摸到下身,应该还感到有体温呢。”

中庶子就进去把扁鹊的话报告给虢国国君。虢国国君听了,大为吃惊,来到宫廷的中门口接见扁鹊,说:“我听说你崇高道德行为的事迹很久了,却没有能够到您跟前拜见。先生行医到了我们这个小国,幸运地救助我,我们偏远之国、寡小之臣,真是太幸运了!”扁鹊说:“像太子这样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尸蹶’。太子其实并没有死。”

扁鹊于是叫弟子子阳磨针和砭石,从太子的百会穴上扎了下去。不一会儿,太子苏醒了。因此天下人都以为扁鹊能够使死人复生(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说:“我秦越人并非能使人起死回生,这是他本身有活过来的生机,我不过促使他恢复起来(或活过来)罢了。

李绛,字深之,赵郡赞皇人。擢进士、宏辞,补渭南尉,拜监察御史。元和二年,授翰林学士,俄知制诰。皆不离内职,孜孜以匡谏为己任。六年,拜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尝称太宗、玄宗之盛。绛曰:“陛下诚能正身励己,尊道德,远邪佞,进忠直;与大臣言,敬而信,无使小人参焉;与贤者游,亲而礼,无使不肖与焉。去官无益于治者则材能出斥宫女之希御者则怨旷销将帅择士卒勇矣官师公吏治辑矣。法令行而下不违,教化笃而俗必迁。如是,可与祖宗合德,号称中兴,夫何远之有?言之不行,无益也;行之不至,无益也。”帝曰:“美哉斯言,朕将书诸绅。”即诏绛与崔群、白居易等搜次君臣成败五十种,为连屏,张便坐。帝每阅视,顾左右曰:“而等宜作意,勿为如此事。”

绛见浴堂殿,帝曰:“比谏官多朋党,论奏不实,皆陷谤讪,欲黜其尤者,若何?”绛曰:“自古纳谏昌,拒谏亡。夫人臣进言于上,岂易哉?君尊如天,臣卑如地,加有雷霆之威,彼昼度夜思,始欲陈十事,俄而去五六,及将以闻,则又惮而削其半,故上达者财十二。何哉?干不测之祸,顾身无利耳。虽开纳奖励,尚恐不至。今乃欲谴诃之,使直士杜口,非社稷利也。”帝曰:“非卿言,我不知谏之益。”

以足疾求免,罢为礼部尚书。绛虽去位,犹怀不能已。十年,出为华州刺史。宝历初,拜尚书左仆射。绛以直道进退,望冠一时,贤不肖太分,屡为谗邪所中。文宗立,召为太常卿。四年,南蛮寇蜀道,诏绛募兵千人往赴,不半道,蛮已去,兵还。监军使杨叔元者,素疾绛,遣人迎说军曰:“将收募直而还为民。”士皆怒,乃噪而入,劫库兵。绛方宴,不设备,遂握节登陴。或言缒城可以免,绛不从,遂遇害,年六十七。谥曰贞。

(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七十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去官无益于治者 / 则材能出 / 斥宫女之希御者 / 则怨旷销 / 将帅择士卒 / 勇矣 / 官师公吏治 / 辑矣

B.去官无益于治者 / 则材能出 / 斥宫女之希御者 / 则怨旷销 / 将帅择 / 士卒勇矣 / 官师公 / 吏治辑矣

C.去官无益 / 于治者则材能出 / 斥宫女之希 / 御者则怨旷销 / 将帅择 / 士卒勇矣 / 官师公 / 吏治辑矣

D.去官无益于 / 治者则材能出 / 斥宫女之希 / 御者则怨旷销 / 将帅择士卒 / 勇矣 / 官师公吏治 / 辑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名字。

B.诰: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或指帝王任命、封赠的文书。“制诰”即承命草拟诏令。

C.侍郎:古代官名,本为宫廷近侍,后为台省属官。“中书侍郎”即中书省的副官。

D.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绛在元和二年授任翰林学士,不久加官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令。终身在朝廷内任职,勤勉不息以匡救劝谏为己任。

B.李绛对皇帝说,谏官们也很不容易,他们进言时常常昼思夜想,担惊受怕,开始想陈述十件事,反复增减,最后下情达于君上的有十二件。

C.监军使杨叔元率领士卒冲进府库,劫持了府库守卫的兵士,李绛最后逃走,但还是被乱兵所杀。

D.李绛一生时值中唐,国势渐衰,他潜心匡时济世,屡屡上疏,勇于犯颜直谏,多次受到皇帝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乃欲谴诃之,使直士杜口,非社稷利也。(5分)

(2)绛以直道进退,望冠一时,贤不肖太分,屡为谗邪所中。(5分)

答案:

10.B

11.D

12.A

13(1)今天想要谴责呵斥他们,使得正直敢言的人闭口,这对社会没有好处的啊。

(2)李绛言行举止刚正不阿,名声在一时无双,但是把贤良和奸邪分的太清,多次被奸邪谗言所污蔑。

【参考译文】

李绛字深之,赵郡赞皇人。李绛应举进士,登博学宏辞科,任满,补渭南县尉,拜任监察御史。元和二年,授任翰林学士,不久加官知制诰起草诏令。均未离朝任职,勤勉不息以匡救劝谏为己任。元和六年,授李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皇帝曾称赞太宗、玄宗时的兴盛。李绛说:“陛下若能端正磨砺自己的言行,敬重有道德之人,远离奸邪小人,进用忠诚正直之人;与大臣谈论国事,端肃而诚信,不让小人参与其间;与贤才游乐,亲和而有礼,不让无才之人参与其间;驱除对治理国家无益的官僚,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会显露出来;斥去那些盼望你驾临宠幸的宫女,那么女子无夫的怨旷就会消散。将帅经过挑选,士卒作战就会勇敢;百官之长(鲁迅解释“官师”为“考试官”,亦可。)公道正派,吏治就会和睦。法令得到施行,百姓就不敢违反。扎实地施行教化,风俗必定转化。如此,可以跟祖宗齐名,号称中兴,这会有多远呢?言而不行,无益;行而不达到最终目的,无益。”皇帝回答说:“这话说得好啊!我将把这话写在腰带上。”就下诏让李绛与崔群、白居易等人搜集编次君臣成败五十种,做成连屏,张挂在别室里。皇帝每次阅读到,都看着两旁的人说:“你们应该下定决心,不要做这些事。”

李绛在浴堂殿见皇帝,皇帝说:“你们谏官有很多集团派别,上奏论述自己意见不实,都陷入毁谤讥刺之中,想要罢黜其中最严重的人,怎么样?”李绛说:“自古以来,纳谏昌盛,拒谏灭亡。臣子向皇上进谏,难道容易吗?君王尊贵如天,臣子低微如地,加之君王的雷霆之威,那些谏官们昼思夜想,开始想陈述十件事,马上又去掉五六件,到将要把事情讲给君王听的时候,就又害怕而削减一半,所以下情达于君上仅其中的十分之二。为什么呢?担心遭遇无法揣测的祸患,顾虑对自身没有好处。即使广泛采纳谏言,给予嘉奖鼓励,还是担心谏言不会自然到来。如今竟然想要谴责呵叱他们,让耿直之士闭口,对国家没有好处。”皇帝说:“不是你说,我还不知道谏言的好处。”

李绛因为脚病请求免官,免为礼部尚书。李绛虽然离开了宰相的位置,仍然从内心深处不能停止谏言。十年(815),出任华州刺史。李绛进退仕途均奉行正道,一时名望颇大。然而对待贤者与不肖之人态度判然有别,因此被邪恶之辈所忌恨。文宗即位,召李绛为太常卿。大和四年,南蛮进犯西蜀,下诏让李绛招募兵卒千人赴蜀救援。李绛军行路不到一半,蛮军已退,所募兵卒皆返回。监军使杨叔元素来怨恨李绛,派人迎接并劝兵卒说:“将让勇敢前进的士卒回到原籍做老百姓。”兵士们都愤怒了,便喧噪聚集涌向府署,劫夺库中兵器。李绛正与幕僚会宴,来不及防备,就握持符节登上女墙。有人请他缒城出走可以避免凶祸,李绛不从,遭乱兵杀害,时年六十七岁。追封谥号“贞”。

[李绛,字深之,赵郡赞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以勤,字选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B.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C.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D.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检讨,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B.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后来指朝中官员恭请同僚一起讨论朝政。

C.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首席内阁大学士称之为首辅。

D.驰传,古代驿站中的马车;驿站是古代官方为传递文书或接待官员往来设置的交通机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陈以勤不畏权势,义正辞严。严世蕃询问高拱、陈以勤太子向他们如何说当今皇帝的,高拱用戏谑的语言责难严世蕃,而陈以勤态度严肃地反问严世蕃从哪里听到的这些话。

B.陈以勤恪尽职守,忠诚坚贞。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辅助、保护裕王的功劳,但陈以勤从来没有炫耀过这些,因此裕王曾经写“忠贞”两字赠给陈以勤。

C.陈以勤上书言事,皇帝嘉许。陈以勤在穆宗即位后凭借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呈上谨慎开始行政的十件事情,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的建议,都得到皇帝嘉许。

D.陈以勤洞察局势,辞官回乡。相互倾轧的高拱是旧僚、赵贞吉是同乡,加上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就辞官归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5分)

(2)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5分)

答案:

10,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回答问题可以使用排除法,比如判断“常禄外例/有

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从“常”“外”的对比可以知道“例”后要有停顿;这就可以排除A、D

两项,从表存在的“有”分析,动词谓语是“给赐”,“赐”后要停顿;从专有名词“王”分析,动词谓

语是“请”,这个词语后要停顿,由此可以排除C项。最后得出答案是B。

1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后来指朝中官员恭

请同僚一起讨论朝政”错误,不是“恭请”,就是一般的会见。

1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答案】A项,“高拱用戏谑的语言责难严世蕃”错误,原文有“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这里的

“谑语”是高拱用戏谑的语言回答严世蕃太子是如何说他的父亲的,而不是责难严世蕃。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答案】(1)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皇帝内心触动,想有所举动,最终被内侍阻止,

奏疏也留在宫中。(采分点:“修政”‘心动”“中”各1分,大意2分)

(2)高拱掌管吏部,憎恨陈以勤的奏请侵害了自己的职分,搁置了他的奏疏不用,所用的只有都

察院商议施行惩治赃官一事而已。(采分点:“侵”“寝”“行”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考中进士。选任为庶吉士,授任为检讨。很久之后,

充任裕王讲官,升任修撰,晋升为洗马。当耐,太子的位号还没有确定,小人们多次制造事端。

世宗对于父子之情一向很淡薄,裕王一年时间也难以被召见。正常的俸禄外,按照规矩还有供

给赏赐,裕王也不敢请求。过了三年,府中很窘迫。裕王左右的人用一千金贿赂严世番,严世

番高兴,因此吩咐户部,得以一起供给三年的财物。但是,严世番常暗自怀疑,一天使其他人回

避后对陈以勤和高拱说:“听说太子殿下近来疑心,他说过皇上父亲什么吗?”高拱故意用一些

戏谑的话来回答,陈以勤听后(对严世蕃)正色说:“你从哪里听到这些话?”严世番默然离去,裕

王府这才安定下来。陈以勤担任讲官九年,有辅助保护的功劳,却深深藏匿自己,裕王曾经写

“忠贞”两个字赐给他。父丧期满服除,回来后仍担任侍讲学士,掌管翰林院。穆宗即位,陈以

勤以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呈上谨慎开始行政的十件事情。他陈述收揽权利、听取谏言尤其恳

切。皇帝下诏嘉奖他的忠心诚恳。穆宗朝讲很少驾临,政事无法裁决,身旁受宠的人多因为宫

内的降旨获得厚恩。陈,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皇帝内心触动,想有所举动,最终被

内侍阻止,奏疏也留在宫中。四年分条呈上时政因循守旧的弊端,请求慎重提升任用。皇帝嘉

奖他,下交有关部门商议。高拱掌管吏部,厌恶陈以勤说的侵害自己的职分,停止了他的奏疏 不用,所用的只有都察院商议施行惩治赃官一事而已。起初,陈以勤入值内阁,徐阶任首辅大

臣,而高拱刚刚被任用,朝廷士大夫各有所依附,相互攻击。陈以勤中立无所朋比,也不偏私某

人,直到徐阶和高拱离去,没有诋毁他的人。到高拱再次入内阁,与赵贞吉相互倾轧,张居正又

从中间构陷。陈以勤与高拱是旧罔僚,赵贞吉是他的同乡,而张居正又是他举荐的,揣度不能

为他们调停,恐怕最终不会被众人所容,极力称痛请求罢免官职。于是,升任为太子太师、吏部

尚书,赏赐乘坐驿站快车还乡,诏令他的儿子陈于陛担任编修侍奉皇上出行。之后两年,高拱

被驱逐,仓皇出国都城门,慨叹说:“陈以勤,是明哲保身的人啊。”陈以勤归乡十年,七十岁了。

皇帝又送发宫廷中的银币,命令陈于陛快速回乡赏赐他,并且敕令主管官员慰问。又过了六

年,去世。追赠太保,谥号为文端。

[陈以勤,字选甫,南充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举正统十二年乡试,再上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学。居半载归,读书穷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久之,复游太学。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曰:“龟山不如也。”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给事中贺钦听其议论,即日抗疏解官,执弟子礼事献章。献章既归,四方来学者日进。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至南安,知府张弼疑其拜官,与与弼不同。对曰:“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自是屡荐,卒不起。

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或劝之著述,不答。尝自言曰:“吾年二十七,始从吴聘君学,于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勒也。”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鸢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活孟子”云。

献章仪干修伟,右颊有七黑子。母年二十四守节,献章事之至孝。母有念,辄心动,即归。弘治十三年卒,年七十三。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

门人李承箕,字世卿,嘉鱼人。成化三十二年举乡试,往师献章。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选自《明史陈献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B.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C.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D.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因在秋季举行,故称“秋闱”。

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元代许衡也担任过此职。

C.“抗疏”,就是上书拒绝皇上所授的官职,杜甫诗“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中的“抗疏”正是此意。

D.“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亦即“配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献章考中举人以后两次参加礼部会试,都落第了,而后跟着吴与弼学习,他静心读书,有时甚至几年都不出门。

B.献章复游太学时称赞祭酒邢让一首和诗,说就连龟山先生杨时本人都比不上,他的话被到处宣扬,从而名震京师。

C.献章读书求道,舍繁就简,终于长久静坐中得之,看见其本性隐隐约约地显露出来,被人称为“活孟子”。

D.献章教其弟子李承箕,只是与他游山玩水,饮酒赋诗,谈古论今,却对“道”只字不提,时间长了,李承箕竟也有所领悟,辞别而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

(2)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

答案:

10.C 11.C 12.B

13.(1)(陈献章)被征召到京城,(朝廷)让(他)到吏部试任官职,但是他多次以有病为由推辞不去,上书乞求回家奉养母亲,终其天年,(最终)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回去了。(“召”、“疏乞”“终养”各1分,句意2分)

(2)他教育学生(的方法),只是叫(他们)端正坐好使内心清静,从静中涵养出(道的)头绪来。(“但”、“澄”使动用法、“端倪”各1分,句意2分)

附译文: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人。(陈献章)参加正统十二年的乡试,考中举人,两次参加礼部会试,但没考上。就跟着吴与弼学习,过了半年回家,读书日夜不停。他盖了一座阳春台,(在)阳春台中静静(心)地坐着,几年(专心读书),足不出户。过了很久,又到太学游学。(国子监)祭酒邢让试着(叫他)写了一首应和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的诗,(邢让看了和诗后)惊叹说:“龟山先生(杨时)也不如你啊。”(然后就)在朝廷中大力宣扬, 认为(陈献章是)真儒复出,因为这件事陈献章名震京城。给事中贺钦听了他的谈吐议论后,当天就向皇帝上奏章直言请求解除官职,用弟子礼侍奉陈献章。陈献章回乡后,四面八方来向他求学的人日益增多。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共同(向朝廷)举荐他。(陈献章)被征召到京城,(朝廷)让(他)到吏部试任官职,但是他多次以有病为由推辞不去,上书乞求回家奉养母亲,终其天年,(最终)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回去了。到了南安的时候,知府张弼质疑他被授予官职,和(他老师)吴与弼不一样。(陈献章)就对他说:“吴与弼先生以布衣百姓的身份被石亨举荐,之所以不接受官职 而只求能看一看那些珍稀的藏书,是希望使皇上明白事理。当时的宰相却不明白,先命令他接受官职然后才能看书,大大的违背了先生的本意,于是决然离开了。我凭借国子生的身份等候选用,怎么敢用虚假的言辞来沽名钓誉呢?”从此他又屡次被举荐,但是最终没去。

陈献章的教学方法,以静修为主。他教育学生(的方法),只是叫(他们)端正坐好使内心清静,从静中涵养出(道的)头绪来。有人劝他著书立说(以传后世),(他)不予答复。曾自言自语:“我二十七岁才拜吴聘君为师,对于古代圣贤的书没有不讲解分析的,也不知道从哪里入门,等到回到家乡新会白沙里,专心致力于学习用功的方法,也最终一无所得。于是舍去繁琐的,寻求简约的,长时间静坐,这之后才看见我的本性隐隐约约地显露出来,日常应用交际往来随心所欲,就好像上了勒的马(在道上奔跑一样不逾矩)。”他的学问洒脱有独到之处,评论者认为有鸢飞鱼跃(万物各得其所)之乐,而兰奚姜麟至称献章为“活孟子”。

陈献章仪表堂堂,身材修长伟岸,右脸颊有七颗黑痣。母亲二十四岁就守节,陈献章侍奉母亲特别孝顺。每当母亲挂念他,他的内心就会有感应,于是立刻回家。弘治十三年(1500)去世,享年七十三岁。万历初,配享于孔庙,被追加谥号“文恭”。

门人中有一个叫李承箕的,字世卿,是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通过乡试考中举人。他前去拜陈献章为师。献章每天与李承箕游山玩水,玩投壶赋诗的游戏,广泛地谈论古今事件,只是没有一个字涉及“道”。时间长了,李承箕有所领悟,便告辞回去,隐居在黄公山,不再出来做官,与兄长进士承芳都喜欢做学问,被称作“嘉鱼二李”,去世时五十四岁。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徙下邦,迁秘书郎、知真源县,开封府司录参军事,迁府推官。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民张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召还,直史馆、知寿州。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后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徙河北,母老祈就养,召纠察在京刑狱,为御试编排官,坐置等误降官,监鄂州茶场。

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进枢密直学士、知河南府,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县逃去,太后果怒。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诂由是得免。以给事中参知政事,迁尚书吏部侍郎。

太后崩,执政多罢,以户部侍郎知永兴军。过郑,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改知庐州,徙同州,复徙永兴军。

初,太后遣宦者起浮图京兆城中,前守姜遵尽毁古碑碣充砖甓用,尧佐奏曰:“唐贤臣墓石,今十亡七八矣。子孙深刻大书,欲传之千载,乃一旦与瓦砾等,诚可惜也。其未毁者,愿敕州县完护之。”徙郑州。既而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以灾异数见,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郑州。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

(节选自《宋史陈尧佐传》)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B.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C.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D.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l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称谓。

C.判:唐宋官制,以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出任州郡官叫“判”。

D.致仕:任命,授予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尧佐担任寿州知州遇凶年,他拿出自己俸禄大米煮成粥给饥饿的老百姓食用,手下的吏人也自发捐献大米,以此振救了数万百姓。

B.尧佐任京西转运使时,因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他怜惜百姓,奏请朝廷不仅免除当地百姓税收,还减少泽州大广冶铁课税几十万。

C.祥符知县陈诂治下太严,手下的官吏逃走使县为之一空,太后大怒,要惩处陈诂,尧佐据理力争,最终使陈诂得以免罪。

D.太后派宦官在京兆城中起造佛塔,前任长官姜遵把古碑古碣全部毁掉充作砖瓦用,尧佐进言希望没有被毁坏的能得到完整保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词语。(10分)

(1)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5分)

(2)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5分)

答案:

10.D

11.D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12.B应该是任职河东路转运使时。

13.(1)恰逢他哥哥陈尧叟出使陕西,揭发宦官方保吉的罪行,方保吉怨恨他,捏造事情诬陷陈尧佐,陈尧佐被降为朝邑县主簿。(‘‘使”“发”“怨”各1分,“诬尧佐以事”倒装句l分,句意l分)

(2)被该郡人王文吉拿谋反的事告发,传送御史中丞范讽审理治罪,事情才得以辨明。(“为”“变事”“劾治”“辨”各l分,句意l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尧佐字希元,他的先辈是河朔人。他的高祖叫陈翔,是蜀州新井县令,因而安家在那里,于是为阆州阆中人。陈尧佐进士及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尉,撰写《海喻》一篇文章,人们对他的志向表示惊奇。凭借试秘书省校书郎的身份,任朝邑知县,恰逢他哥哥陈尧叟出使陕西,揭发宦官方保吉的罪行,方保吉怨恨他,捏造事情诬陷尧佐,尧佐被降为朝邑县主簿。改任下邦县主簿,升任秘书郎、真源知县,任开封府司录参军事,升为开封府推官。因评论政事忤逆圣旨,被降为潮州通判。修建孔子庙,建造韩吏部祠,以讽劝潮州人民。百姓中有个张姓的孩子与他的母亲在江中洗涤,鳄鱼尾随而吃掉张姓孩子,母亲不能救助。尧佐听说后为此伤心,命令二个下吏划小船拿着网前去捕捉。鳄鱼最为凶暴,不能网到,到这时,鳄鱼顺服被网住,尧佐写文章把鳄鱼的事在街市公告出来,并烹煮了它,人们都感到惊异。

召尧佐回朝廷,任直史馆、寿州知府。当年大饥荒,尧佐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饥饿的人吃,吏人都献出大米,赈济了几万人。后来担任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用竹笼装石作堤坝,堤坝第二年就毁坏。尧佐请求放进柴薪装满泥土才坚固耐久,丁谓不认为他的观点是对的,尧佐移任京西转运使,后来终于按尧佐的建议实行。改任河东路转运使,因河东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依靠石炭为生,尧佐奏请朝廷免除税收。又减少泽州大广冶铁课税几十万。移任河北,因母亲年老请求就近侍养,朝廷召他纠察在京刑狱,任御试编排官,因安排等次失误被降职,任监鄂州茶场。

天禧年中,黄河决口,起用他任滑州知州,他制造木笼以减除猛烈的水势,又修筑了长堤,人们称作“陈公堤”。进升枢密直学士、任河南知府,转任并州知州。每次汾水暴涨,并州百姓总是忧虑,尧佐替他们修筑堤防,栽植几万株柳树,修造柳溪,百姓依靠这些得到好处。

祥符知县陈诂治理严厉苛刻,官吏打算加罪给陈诂,就逃离使县为之一空,太后果然发怒;但陈诂与吕夷简连亲,执政大臣因避嫌不敢争辩。事情传送至枢密院,只有尧佐一个人说:“惩处陈诂就会使奸吏计谋得逞,以后谁还敢再约束官吏呢?”陈诂因此得以免罪。尧佐以给事中的身份参予朝廷政事,升任尚书吏部侍郎。

太后去世,执政大臣大多被免除职务,尧佐以户部侍郎的身份掌管永兴军。经过郑州,被该郡人王文吉以谋反的事告发,传送御史中丞范讽审理治罪,事情才得以辨明。改任庐州知州,移任同州,又移任永兴军。

当初,太后派宦官在京兆城中起造佛塔,前任长官姜遵把古碑古碣全部毁掉充作砖瓦用,尧佐上奏说:“唐代贤臣墓碑,现在已损失十分之七八了。子孙深深地镌刻大字,是想让它们传承千年,没想到有一天竟会与瓦砾等同,实在是可惜。那些没有被毁坏的,希望敕令州县完整保护。”移任郑州。不久授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因灾异多次出现,被免为淮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郑州。以太子太师的身份退休,去世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