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上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 文档
- 2024-07-08
- 106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新人教版六上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本文共12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教学内容:教材P43-44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3、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热爱和平的意愿。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探究比和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六(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18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镇安到西安的路程是140千米,汽车行驶100分钟可以到达,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3)汪老师买了10斤板栗花了70元钱,每斤板栗多少钱?
二、创设情境,引出“比”。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天宫一号”发射过程视频。)
师:看完这段视频,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9月29日21时16分3秒,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铸就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我国第一位乘坐宇宙飞船登上太空的航天英雄是谁,你知道吗?
(出示课本情境图:杨利伟在飞船内展示国旗)
师: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顺利升空。宇航员杨利伟叔叔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我国国旗。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这面国旗就是杨利伟叔叔展示的国旗,长15厘米,宽10厘米。比较这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长比宽多几厘米?宽比长少几厘米?15-10=5厘米
(2)长是宽的几倍?15÷10
(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3、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师: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三、探究新知,认识“比”。
1、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和后项顺序不能随便调换。
师: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请同学想一想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怎么说呢?
师:15比10和10比5一样吗?能随便调换两个数字的顺序吗?(引导学生理解前后项互换后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2、教学不同量相除也可以用比的形式表示。
师:“神州: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千米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生列式,师板书:42252÷90。)
师:我们也可以用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3、引导归纳比的意义。
师:比较一下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都用除法,又都能说成几比几;不同点:第一个例子中的比 是同类量的比第二个例子中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是速度。)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什么是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4、谁把课前练习的几个算式变成“比”的形式。
5、根据自学提纲,自学教材,掌握比的相关知识。
师: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P44内容,同桌谈论交流,全班反馈交流)
6、完成《分层测试卡》28页基本练习1、2小题和4小题的前两个。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四、沟通旧知,探究“比”。
1、通过具体生活情境,比较、辨析,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师:大家现在对“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举几个生活中的“比”的例子。
(屏幕出示足球比赛场景图片,比分为2:0)
师:这是比分,这里的2:0是什么意思?你们觉得这个“比”想说明的意思和我们今天学的“比”一样吗?
师:其实,这个2:0本身就提醒了我们它不是表示相除关系的,哪里提醒我们了?
(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0)
师:这里只是用比的样子记录各自进球个数或所得分数,并不是表示两数相除的关系,大家可要注意哦。
2、小组合作,探究“除法”、“比”、“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那前项呢?比号呢?
(课件出示“除法”、“比”、“分数”三者关系表,小组内互相讨论并填写卡片,全班交流)
五、趣味练习,巩固“比”。
1、填空题
3÷7= =:() a÷b= =():()
2、讨论题
小强的身高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的身高比是1:173,对不对?如果不对,你认为是多少呢?
3、比一比哪杯糖水更甜?
六、联系生活,拓展“比”。
引出“黄金比”的概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芭蕾舞表演。
(播放视频)
师:芭蕾舞演员为什么都要踮着脚跳舞呢?干嘛不找高一点的演员呢?其中的道理就和我们今天学的比有关。
(教师出示未踮脚和踮起脚的演员的腿长和身高,算出腿长和身高的比,求出比值。)
未踮脚:90:160=90÷160≈0.563
踮脚后:105:175=105÷175=0.6
师:踮脚后的比值非常接近0.618,人们研究发现,当一个比值为0.618时,最能引起人的美感,这个比称为黄金比。所以,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跳舞是在创造黄金比的美呢!现在,你知道妈妈为什么经常穿高跟鞋了吧,她也是在创造黄金比。
师:关于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找。
七、总结提升,深挖“比”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比,回顾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
师:老师有个疑问,既然除法和分数都可以表示相除关系,那人们为什么还要创造比呢?
(出示一杯香浓蜂蜜奶茶)
师:这是一杯很多同学都喜欢的蜂蜜奶茶,你想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制作蜂蜜奶茶需要的原材料有奶精、茶粉、蜂蜜和水,我给大家一个比,看大家能不能看明白。
(牛奶、红茶、蜂蜜、水下方对应出示5:1:1:5)
师:用除法和分数能一下子将四种物品之间的倍数关系表示出来吗?
师:是呀,多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组成连比,不仅两两之间的倍数关系很明确,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都一目了然,威力真大。小小的“比”,看来还蕴藏着更丰富的内容,后面我们继续研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比的意义。
2、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关键:理解一个比中各部分量的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导语:神话总是在人们期待中变成现实,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那精彩的一幕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请同学们把书轻翻到第43页看书中的插图。此时画面中航天英雄杨利伟向人们展示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师:这两面国旗都是长15cm、宽10cm,根据这两个条件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
生自由汇报:
①15÷10 表示长是宽的几倍。
②10÷15 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③15-10 表示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
教师小结:表示这样的两个数量关系可以用减法,也可以用除法。在用除法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还可以用比的方式。怎么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板书:比的意义
2、出示学习目标:
⑴理解比的意义。
⑵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
⑶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
二、解决问题
(一)、出示自学提示:
⑴看书自学第43----44页,思考:什么是比?你能结合书中的例子谈谈你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吗?
⑵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怎样求比值呢?用序号①②③……标出你学会的内容。
⑶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二)、学生自学汇报
1、师:15÷10表示什么?(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10÷15表示什么?也可以说成谁与谁的比呢?
生: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教师小结:长和宽表示长度,是同类量。同类量可以比,不同类量可以比吗?
2、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离地面350千米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师边说边板书:42252km 90分钟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呢?
生1:42252÷90 表示是飞船速度。(用除法算式)
生2: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生3: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关系
生4:42252÷90也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教师小结:长和宽的比是两个长度比,即同类量的比,表示两个数之间倍数关系。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但它们是有关联的量,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出一个新的量。它们相除时都可以用比来表示。
3、归纳概括
师:观察上面这些例子,你能试着概括什么叫比吗?自说,同桌互议。
生: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师板书)
教师小结:我们把除法形式,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4、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怎样求比值呢?(生继续汇报)
生1:比号像冒号 “ :”
师说明:比有自己的书写形式,写比时把比号写在两数字中间,读作谁比谁,
如10﹕15读作10比15
生2:比各部分名称(生举例说明)
15 ﹕ 10= 15 ÷ 10 = =
︱ ︱ ︱ ︱ ︱
前项 比号 后项 用前项除以后项 商 比值
生3: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生4:比值表示方法有三种:小数、分数、整数
师出示练习题求比值:
10:25 0.5:0.05 :
(指三名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汇报,总结)
生5:比值与比的联系与区别
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来表示。而比是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但不能读作分数,更不能用小数、整数表示。(即比是由两个数和一个比号组成)
练习:p44 1题 做一做(填空汇报)
生6: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师下发表格,小组同学共同完成)
学生汇报填写下表: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
讨论:
①为什么是“相当于”而不是是或等于呢?
②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呢?
③能否用字母表示出它们三者关系呢?a÷b= a/b = a:b(b≠0)
三、归纳概括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怎样获取知识的?
教学目标:
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的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
2、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要想获得好成绩,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2、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四、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经的样子和本领。
2、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最佳创意奖。
4、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
5、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想象奇特合理;第二,说得清楚明白;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五、总结拓展。
1、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2、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地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2、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自主习作。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引导互评。
1、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七、拓展活动。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4、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这5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宽带网
一、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会。
二、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三、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1、组员轮流发布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评选出资料丰富、分类保存最合理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五、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
1.四下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2.初一上册语文第六课《理想》教学设计
3.初一上册语文《春》教学设计
4.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学设计
5.初一上册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6.初一上册语文口技教学设计
7.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学设计
8.四年级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9.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10.初一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想像来还原理解诗中所描述的画面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内陆之夜的宁静与安详,和作者所流露的喜悦之情。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美景,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所体会到的美景。
重点:这是一首译作,因此引导学生的理解和想像诗歌内容,感悟作者情感作为重点。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诗歌,品味诗歌
可以从语速、语调、停顿、重音来指导学生朗读。
形式可以多样化,不强求统一。
1、朗读交流。
(朗读是理解诗歌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学生的语感慢慢的培养出来了,他们的情感也渐渐的走进了诗 歌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朗读方式,可以让学生谈谈这样朗读的理由。以次引导学生去体验诗中所描绘的景和情。)
2、朗读后交流。
提问: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
你认为写的最好的句子是那些?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胸怀。)
二、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将诗歌中的画面描述出来。
1、读了诗歌,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2、同学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要求学生运用丰富的想像力,调动各种感官,把画面加以再现。)
三、尝试表达
以“ 之夜”为题写一个片断。(如:中秋、国庆、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物来表现夜景的方法。
让更多的学生走进诗歌,喜欢诗歌。
实在不会写的,可以用散文的形式,写一段话。
(这可以作为回家作业)
四、课后去读一些诗歌,拿自己最喜欢的诗来班级进行交流。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发展过程。据此,我设计了“欣赏激趣、临摹画图、自由创作”三个教学环节。这样安排既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通过精选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引导学生欣赏图案的和谐美、对称美、规则美,让他们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美,激发创造美的欲望。在美好的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到学习内容上,不知不觉中进入课题。
2.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了解情况,我采用“创设情境,分组探究、合作交流,作品展示、自主评价,适时点拨,激励评价”的教学模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见解,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在观察、讨论、操作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在学习“六花瓣”画法时,我没有采用课件演示画图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师生合作的方式,在充分感知画图的方法与要领的基础上,自主画出“六花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规的使用技能,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三花瓣、太极阴阳图结构,自主画出图形,实现了知识的迁移。通过自主探究,自主评价,使人人都参与了学习过程,体现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创新的课堂环境。
3.为了更好地揭示教材丰富的内涵,分解教学难点,我精心设计制作了课件。通过色彩和动画,充分展示了几何图案的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图案的结构,掌握画图的步骤。
4.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临摹画图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考考你”自由创作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用圆规、直尺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有一定含义的图案。这是本节课设计比较成功之处。令我惊喜的是,学生的创作热情与创作能力是巨大的。从随机抽取的四名同学的作品看,第一幅是“禁止吸烟”图案,体现关注环保、关注健康的主题;第二幅是“万箭穿心”,反映了射手高超的技艺;第三幅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表达了社会发展规律;第四幅是“请照顾好您的孩子”,表达了对下一代的关爱。多了不起的学生,多了不起的构思!试想,要是不放手让学生尝试,这些奇妙设计就会被埋没,学生的创造思维火花也将熄灭。
5.精彩无限,课堂时间有限。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了解更丰富精彩的图案世界,我提供了“奥博(中文)”网站的网址,供学生在课外浏览。并要求学生为班级创作一幅“学习园地”图案,体现“探究、合作、交流”的主题。作业反馈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不仅能按要求完成了图案设计,而且创作了丰富多彩的作品,较好地实现了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
6.通过教学《图案设计》,我感到,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不仅可为,而且大有作为。由于课堂时间所限,在自由创作环节仅展示了四幅作品,没有能满足更多学生的表现欲望。此外,新教材怎么教,尤其是数学活动课怎么上,对每位执教者都是全新的课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4、初步了解小说的六要素。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了解作者。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知识渊博、善于教育、幽默、关心穷苦百姓)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爱笑,动作敏捷)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关心平民,深受爱戴)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课前经过预习,谈谈你所了解到的阿累?(课件出示)
二、自读自悟,通过外貌体会鲁迅精神。
1、谈话:当你看到一面这个题目的时候有什么疑惑?经过预习,谁说说一面指的是——(生:一面之交)(板书:一面 之交)谁和谁的一面之交?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快速默读,了解小说六要素
(师巡视: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汇报,师板书。(鲁迅和作者的一面之缘;事情发生在1932年秋的上海;师:那是鲁迅逝世前的四年,作者正是在鲁迅死后回忆四年前的这一面才写的文章。这件事情的起因是——时间没到,书店看书;经过是——没钱买书,鲁迅赠书;结果——认识鲁迅,受到激励。(板书)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几点就是小说的六要素(板书)
3、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师:我们知道故事发生在1932年,也就是鲁迅逝世前四年,当时鲁迅五十二岁。那一年的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什么?
出示课件:(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 发动“九·一八”事变,企图侵占上海作为继续侵略中国的基地。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鲁迅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2月6日,由内山书店朋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5月5日——中国与日本签署《淞沪停战协定》。7月18日——日本出兵攻打中国热河、察哈尔,长城战役爆发。)
我们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样的耻辱的历史背景之下。
4、第二次快速浏览课文,体会鲁迅的瘦。
(1)勾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师巡视)
(2)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读了课文鲁迅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板书:瘦)从哪里看出来?交流鲁迅的“瘦”: “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3)交流“瘦”。
师:是啊!鲁迅怎么会这么瘦啊?同桌讨论一下。可以从文章中找出来:正如作者所说:“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以为越老越顽强的战士!”“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课件)
师引导:你会从课文中找答案,真了不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可见,鲁迅先生真的是忘我地工作,他是累成这样的。
生回答,师引导:你会联系课外已有知识学习,很会读书。是的,鲁迅先生是被工作拖垮的,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为曹靖华的译作《苏联作家七人集》写了序;逝世前两天,还在写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5、交流“精神”。
师:作者对鲁迅的外貌描写除了让你感觉到瘦,你还感觉到什么?从哪里看出来?板书:(精神)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朗读指导,读书精神的感觉,读出鲁迅坚强的个性,读出鲁迅的精神抖擞。
6、分组读描写外貌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学习写作方法。
齐读(教师手势指导)后思考:这三次描写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相同都是瘦,不同远、近、更近)(课件出示)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8、总结:这些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从这些外貌描写中我们更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从对话入手,体会关怀
师:当作者没有钱买书时,鲁迅给予了什么帮助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再次快速读课文,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对话入手。在旁边写出批注,从鲁迅的话中作者感受到了什么,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出示课件)
通过几次对话,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2、朗读指导鲁迅的几次话以及我的感受,从而体会鲁迅对青年人的关怀。
3、体会一面给我带来的影响。
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5、反复读“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感受作者受到的鼓舞。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的关怀,所以作者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当作者面对饥饿时会想到——“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当作者被反动派迫害时会想到——“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当作者在马来西亚被驱逐时会想到——“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当作者被抓时,还是会想到——“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现在甚至还可以说鲁迅精神是——“同我们一起的。”
是啊,一面之交,一生影响,萍水相逢,无私关爱。
(板书:之交,一生影响)
四、拓展写作
过渡语:课文学到这里老师已经深深感觉到同学们走进了阿累,走进了鲁迅,为鲁迅这位伟人的精神所鼓舞!
1、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写出一个人的外貌特征。
2、出示范文。
3、学生习作,交流。
五、总结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六、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板书:
一面 之交
时间、地点、人物 小
瘦 精神
起因 说
经过 六
结果 要
一生 影响 素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2、了解藏族的曲调风格
3、介绍藏族的风俗习惯
二、教学目的:
1 、通过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使学生初步了解藏族民歌的风格和体裁的认识。
2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3、讨论歌曲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 、歌曲的节奏比较复杂
2、歌曲音域较广、跨度大。
三、教材分析:
《一个妈妈的女儿》这是一首曲调柔美抒情,言语朴实简练,主题鲜明的儿歌。其曲调采用了川藏地区的民歌音调为素材,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歌风。它热情地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妈妈无比热爱的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由五个乐局构成的一段体。第一,二句是曲调的重复变化,旋律从低声区进入,流畅而又舒展。歌词将“太阳和月亮”,“长江和黄河”比拟成一妈妈的女儿,形象非常生动,起到了借景抒情的作用。第三句“啊”及八度大跳一下子把情绪推上高潮,充满激情地唱去了“我们的妈妈叫中国”。突出了主题,表达了女儿对祖国妈妈发自肺腑的心声崇敬的心情。第四乐句又运用了八度大跳,使得这一情感更为深情。最后结束在重复变化了前乐句后,音域向上高扬,最后结束在“la”音上。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导入:
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现在就让老师跟你们乘坐火车去到一个遥远的地方旅游——西藏。(看视频1)
2、师:我们现在到站了,你们说我们来到了那里呀!哦!原来我们来到了美丽的西藏,你们了解西藏吗?(生……)这里有美丽的大草原,还有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藏族同胞。
二、新授歌曲
1、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藏族民歌《一个妈妈的女儿》,现在让我们欣赏一下《一个妈妈的女儿》,在听之前老师首先要提出一个要求:你们要听一下,这首歌曲说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问:这首歌曲说的是一个什么故事?生......
2、再欣赏一遍,感受歌曲情绪、速度?(优美抒情,稍慢)
3、请大家跟琴用啦模唱歌曲旋律(默唱一遍,用啦轻生演唱)
4、学生朗读歌词
5、随琴加入歌词演唱一遍
6、教唱歌曲难点
7、完整演唱歌曲
二、歌曲处理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老师也想跟你们比一比,仔细听老师唱的和你们唱的跟你们有什麽不同?
1、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2、分组比一比
3、同学们可还记得4月14日7时49分,一次7.1级强震,再一次撕裂了祖**亲刚刚开始愈合的源自汶川大地震的深创剧痛,顷刻之间,我们美丽的青海玉树变得满目疮痍,顷刻之间,温馨的家园被夷为平地。(视频)
4、同学们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这生死时刻,我们的祖国妈妈没有忘记她的女儿,在第一时间派出了大量的救援部队,这一刻我们13亿华夏儿女紧紧地和玉树心连心、同悲痛,手挽手、齐抗灾,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玉树人民祈福和加油吧!让我们共同歌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教材分析
《语言之美》这篇课文原名《有些语言如此之美》。课文举了只言片语如此之美、值得珍藏心底的`三个例子:第一个是一位多年不曾联系的高中同学在电话中给“我”送来别致的问候和祝福;第二个是刚刚过完米寿的外公用幽默的话语表达了那不曾被山高水远隔断的思念和牵扯不断的亲情;第三个是高度弱视的妹妹平日里言谈表现出了她的诙谐、乐观、豁达。最后在这三个例子的基础上总结,“许多许多这样的只言片语,或许只是不经意,但蕴藏在其中的感情和人生理念,已胜过了长篇的说教铺陈,折射出了原本的生活底色。它们是如此之美,值得我们将之珍藏心底,用一生的时光去念念不忘。”课文层次十分清晰,易于把握。同时课文语言非常优美,许多语句用得有创意、有特点,适于潜心诵读品味。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高中同学、外公、妹妹语言的美,以及他们语言中蕴涵的感情和人生理念。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烧”注意右边的“尧”不要加点,“陈”要注意区别于“阵”。要求认识的字中,“瑟”注意读“sè”
2.朗读指导
课文语言清新优美,教学时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语言的美。朗读作者叙述的三个事例时,应该读出娓娓道来的感觉。而作者抒发自己感受的语句,则应恰如其分地读出作者由衷的感动。如“我一下子就被感动了,仿佛真的有一股香气,若有若无萦绕在身边。在萧瑟落雪的寒冷北方,这样别致的问候和祝福,可以使人在心里开出花来。”朗读时应在加点处前稍稍停顿,把加点的字稍微强调一些,表达出自己听到朋友别致的问候、祝福后,那种发乎心底的感动。
3.阅读教学
课文层次非常清晰,先是举出三个只言片语如此之美、值得珍藏心底的例子,每举出一个例子,都在后面用一段话说明这些“如此之美”的语言“美”在何处,给自己的触动,最后总结出这些语言共同的特点、蕴涵的魅力——蕴藏其中的感情和人生理念折射出了原本的生活底色。教学时可通过“课文提到了哪些人的语言美?他们的语言都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理清课文的层次。
课文语言非常优美,许多语句用得有创意、有特点,适于潜心诵读品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精读课文,可以结合课后活动“思考与交流”进行。围绕“读课文,细致体会高中同学、外公、妹妹的语言美在什么地方,哪些词句用得有创意、有特点”理解课文第一部分,也就是课文前6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高中同学、外公、妹妹语言的美。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读课文,细致体会高中同学、外公、妹妹的语言美在什么地方,哪些词句用得有创意、有特点”旨在推动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高中同学、外公、妹妹语言的美。
(2)拓展与运用
“读一读下面的话,请你也试着写一写这样‘美’的语言,写完后和同学交流交流”,旨在引领学生尝试着以细腻的体验、感受催发生动传神的表达。其实儿童许多语言都是富有诗意、“如此之美”的,像题中给出的“鸡蛋里流出一个金黄的太阳”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教学时一定鼓励学生说出这些“如此之美”的语言。
(3)积累
“读一读,记一记,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的意思”旨在引导学生积累文中重点词语,加点词解释参考如下: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
只言片语:个别词句,片段的话。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读一读”给出的是文中高中同学、外公、妹妹“如此之美”的语言,旨在引导学生积累文中重点句子。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本课安排在《汉语家园》这个板块,理解课文内容固然重要,但侧重点还应放在感受汉语言魅力,积累富有魅力的汉语言以及在表达中使用富有魅力的汉语言上。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这种板块意识必须增强。建议教师结合课后活动“思考与交流”“拓展与运用”“积累”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富有魅力的汉语言。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银河》.
2、欣赏歌曲《啊,高山》.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2、能自主学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合唱和谐优美。
3、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本单元的标题是“星空畅想”。星空能引起人无数的遐想。自古到今,关于星空有着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例如“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还有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等,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星空的美丽传说?生答。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童声合唱歌曲《我爱银河号》。
2、学唱歌曲。
(1)听范唱录音。
(2)简介“银河合唱”。
(3)随录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谱和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二乐段。
(5)将两个乐段连起来演唱。
3、欣赏歌曲《啊,高山》。
(1)初听歌曲录音。
(2)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讨论。
(3)学习八六拍。
(4)复听。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星空畅想
一,教学内容:
比第六版第六版的应用内容和第六版的相应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理解的生命比分配的意义和这种类型的应用的特点。
2,根据不同解决方案的分布来掌握问题,体验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3,通过学习开发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使用知识解决问题,了解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问题的分布情况正确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困难:
数字与相应数字之间的比例。
五,教学过程:
首先,检查导入
显示:一杯果汁是果汁与水的体积比为1:1,另一杯果汁是果汁和水的体积比为1:2,从上面的信息可以读出什么?
谈论想法
老师:其实,生活中不可能无处不在,而且被广泛使用,今天我们要研究如何根据一定程度的实际问题分配。(黑板主题:比应用程序)
二,探索新知识
(A)制备实施例
我们使用清洁剂进行清洁 浓缩,瓶标记浓缩液和水的比例。现在我们需要1:4比例的一瓶500ml稀释液,这浓缩液体和水量是多少?
(B)探讨该方法
1,分析问题
老师:现在我们可以从标题中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吗?
老师:谁可以解释5是怎么来的4/5和1/5什么意思?
2,独立尝试
老师:现在请学生自己想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你可以试试。
老师:谁在谈论你的想法?
老师:现在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回答。
方法1:部件总数:1 4 = 5(部件)
每个是:500÷5 = 100(ml)
浓缩物:100×1 = 100(ml)
水:100×4 = 400(ml)
方法2:浓缩物:500×1/4 = 100(ml)
水:500×4 / 1,4 = 400(ml)
3,分析两种解决方案
方法一:使用整数除法,乘法求解问题;方法2: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找到少数几个 减。
4,检验
让学生交流测试方法,合理正确。
三,巩固实践
尝试完成独立。
四,课堂总结
老师:你对这课有什么样的印象? 老师:比在我们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下课后你可以去生活收集一些材料,并尝试解决问题吧
一、教材分析
《比一比》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的一篇识字课,本单元专题是围绕着生活展开的。课文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情境图。其间有勤老的黄牛、悠闲的花猫,有嬉闹的鸭子、快乐的小鸟,还有酸酸甜甜的杏子、桃子、苹果和红枣。第二部分是带拼音的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则韵文,也是一首琅琅上口,通俗易懂,节奏感强,非常适合儿童诵读的儿歌,在诵读间会传出一种暖暖的情意。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这是一种简单的比较,又是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课文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具体事物的比较,为学生提供识字的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及相应的词组。
2、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儿歌,并从中体悟“大小、多少”的含义及量词的用法。
(二)、能力目标
能够认真观察图画及周围的事物,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知道语文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
2、在诵读中初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感受农家小院的美丽和农家温馨的生活场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知图文、认识事物的基础上识字学词。
(二)、教学难点:
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及其他量词的用法。教学方法:兴趣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赏识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实物
五、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情导入
1、同学们起立后比一比谁最高,坐下后比一比谁做得最端正。
2、生活中经常都需要比一比。课件出示篮球、足球,说说图中有什么?哪种球较大?哪种球较小?再出示足球和乒乓球,说说哪种球较大,哪种球较小?出示1个篮球、3个足球,说说哪种球多?哪种球少?再出示3个足球和8个乒乓球,说说哪种球多,哪种球少?通过这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可见大小、多少、长短等都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第1课比一比》。
(二)、创设生活情境,读词识字
1、根据图和拼音读词。
课件出示插图——农家小院。
看着碧绿的禾田,闻着泥土的芬芳,听着青蛙的鸣唱,我们已来到了一户农民伯伯的家,轻轻推开院门,走进小院,看看院里有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随机在图上相应位置出示相应名称的词(带拼音),请大家借助图画和拼音读这些词语,学生自读——指名读,师注意正音:特别是“~子(zi)”的轻声读-生领读(谁想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这些词语?)-齐读。
2、根据图去掉拼音读词。
3、去掉图和拼音读词(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4、把词语按照水果之家和动物之家进行归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 前不久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次热闹的比较,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吗?学生读课文并圈出不认识的字。
2、老师范读,同学们注意听自己圈出的字。
3、学生再读课文。
(四)、学习童谣,积累量词。
1、学习第一句:
(1)、今天农民伯伯家的小动物来和我们打招呼了,他们是谁你知道吗?(课件出示黄牛和花猫的图片)今天的花猫心情非常不好,他俩在比什么让小花猫那样生气?谁大谁小呢?齐读第一句话。
(2)、“头”和“只”换一换说行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黄牛比猫大。猫比黄牛小。)
(3)、同学们知道了大小的区别,你能帮大象和公鸡比一比吗?(课件出示一个,一个(),一()大象,一()鸡。)
2、学习第二句儿歌(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1)、瞧!小鸟和鸭子都来到我们的课堂上想和我一起学习,请你从它们的数量上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展示一只小鸟和一群鸭子的图片)鸭子多,小鸟少。
(2)、因为小鸟只有一只所以叫?一只小鸟。鸭子有很多只所以叫?一群鸭子。
(3)、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一群表示,比一比谁的想象最丰富?在我们教室里有一群_______;;在广阔的草原上,你看到了一群________;清清河水里,你看到了一群______;在蓝蓝的天空中,你看到一群_______、。
师小结:有了你们的想象,“群”字来到哪儿,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3、学习第三句: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
(1)、看到这些动物朋友们在院子里比得这么热闹,水果娃娃们也不甘示弱,它们也要来比一比,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展示实物苹果和红枣)
3(2)、苹果和红枣谁大?谁小?对了,苹果大,枣子小小的。小小的枣子我们就叫他一颗枣子。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一颗来表示?(课件出示珍珠、钻石、星星的图片)你们看像这样小小的,圆圆的东西都可以用“一颗”来表示。
(3)、“一颗”还有一个好朋友和它的读音一样还长得很像,这个“一棵”哪些事物可以用它来表示?和植物有关的就用“一棵”来表示。
4、学习第四句: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1)、老师展示杏的实物请同学填空:一()杏
(2)、课件出示一堆杏的图片,请同学填空:一()杏
(3)、为什么同样是杏我们中间却变了一个字呢?还可以说“一堆”什么?这些东西都可以用一堆来形容只要他们的数量有很多。根据图片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五)、巩固新知 学生齐读词组:
1、巩固词组,讲解量词
一头黄牛 一只猫 一群鸭子 一只鸟 一个苹果 一颗枣 一堆杏子 一个桃
将量词字体变红,解释词组里字体变红的字叫量词,用来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若搭配不当会出现很多的笑话。
2、课外延伸
今天树林里的啄木鸟医生在给大树治病,想去帮帮它吗?请你来看你能找到大树的毛病在哪吗?(课件出示一条老师,一台笔,一颗衣服)
3、完成课后题
(六)、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真不错,能认真听还能主动去想去说,学会了字词和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还学会了一些量词的正确用法。
2、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玩这个游戏,课间和同学到操场上说说校园里的设施,回到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说说家里的东西,好吗?
七、板书设计:
大 小黄牛 猫 苹果 枣
比一比
多 一群鸭子一堆杏子少
鸟 桃
【教材简解】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比”,但并不了解数学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目标预设】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联系比的意义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感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的理解,比同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设计理念】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话题引入新课。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初步认识比,又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比的意义,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都能够在一个宽松、和谐、愉快地数学活动中,获取新的知识,充分体现数学在身边,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更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日常生活引入,引发了学生对美的思考,及时呈现例l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与经验,认识到用减法、分数或除法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通过同类量、不同类量间的比的教学,又认识到还可以用比来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适时引出比的意义,有层次的帮助学生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比同分数除法的关系、比值的意义等知识点,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从情境中引入比
1.谈话:每周一,在学校我们都将参加升旗仪式,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尊严和荣誉的象征。(电脑出示)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的3幅有关我国国旗的图片。
提问:哪幅图片的形状看起来更美观?(学生认为第二幅)讨论:同样是国旗的图案,为什么大家都认为第二幅最美观呢?(太长或太方,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小结:这3幅国旗的图片长和宽的长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看来长和宽长度之间还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2.电脑呈现例l图。
启发:“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课件出示)牛奶比果汁多一杯
果汁比牛奶少一杯相差关系(减法)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倍数关系(除法)
小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另外的一种方法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认识比(板书)。
【设计说明】从欣赏3幅国旗图片的角度为切入口,既引发了学生对美的思考,又让学生产生一种期待,这些图片与今天的数学课会有什么关系?同时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然后,及时呈现例l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与经验,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此时揭题,能激趣引思。
二、在探索中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1.谈话:“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出示)”。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还可以怎样说?(出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2.介绍:2比3记作2:3(板书,同时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3比2呢?
3.明确比是有序的。
提问:2:3是哪个量与哪个量的比?3:2呢? 引导比较:为什么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中2是比的前项,而在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中2又是比的后项了呢? 小结:看来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示出谁与谁在比,不能颠倒位置。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根据“果汁是牛奶的”,换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突出了老师的教。在教师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后,结合两个比的前后项的“不同”,适时引导学生比较并明确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力求及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概念。
4.完成“试一试”。(1)全班交流:
①指图中的1:8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1:4呢? ②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③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2)再思考:你知道第几瓶溶液最浓吗?(二)深入认识比
1.认识不同量之间的比。
(1)电脑出示例2讨论完成表格,问:你是怎么求出他们的速度的?(2)交流板书: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
(3)提问:你知道900∶15表示什么吗?900∶20又表示什么?(900∶15是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900∶20是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伟走这段山路的速度。)
2.揭示比的意义。
(1)观察:观察黑板上的几个比,想一想,比与什么有关系?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引导:你能说出黑板上各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
【设计说明】再通过教学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对比的认识。通过填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速度是路程与时间比较的结果,再通过用比表示这一关系,在描述比的意义时重点强调了比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师生的共同交流,让学生对比的意义有一个本质的理解。3.弄清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1)3∶5=()÷()=
①填写完整,并观察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②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 引导交流完成表格。名称 相互联系 比 前项 :(比号)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除数 商 分数 分子—(分数线)分母 分数值
③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④说说比与除法、分数的区别在哪里?
⑤介绍: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两个数的比有时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2∶3也可以写成,仍读作“2比3”。注意的写法,从上往下写,它仍表示一个比。
【设计说明】通过试一试这道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既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也弄清了它们间的区别,帮助学生建立了较清晰的认知脉络。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介绍比的另一种写法,显得比较自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4.加深对比的认识。
出示:“在刚刚进行的三跃中心小学学生象棋擂台赛中,红方开局就以3:0领先黑方。”这里的“∶”的后面怎么出现了0呢,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比,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这个比分只表示双方的得分,只要反映的双方比分的差,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在意义上是不同的。
【设计说明】联系生活,与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相比,产生认知冲突,教师适时启发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问题,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为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困惑,从而加深了对比的认识。
三、在练习中应用比 1.指导完成练一练
(1)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的比是(),比值是()。空白部分和涂色部分的比是(),比值是()。
指出:比的前项和后项是有顺序的,不能颠倒,这里的3∶4和4∶3表示的是两个不同的比,比值也是不一样的。
(2)张祥买3本笔记本用了元,笔记本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比值是()。
指出:这一题的比值就是笔记本的单价。(3)11÷6=()∶()=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三第1-5题,及时小结。
四、在生活中感受比
1.介绍你知道吗?
欣赏图片:如埃及金字塔、东方明珠塔、展开的蝴蝶等
课件介绍:这些图片都运用了一种很特殊的比——“黄金比”,当比值为时,这个比就称为“黄金比”,“黄金比”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埃及金字塔的'高与底的比值大约是;东方明珠塔的上球体到塔尖的距离:它到地面的距离大约是;蝴蝶身体长:双翅展开的长度大约是。
2.释疑。国旗设计师在确定设计方案的时候也采用了第二种。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第二幅国旗的图片最美观了吗?(它的宽与长的比的比值就很接近。)
【设计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比值的意义及求法,在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与大家共同分享?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