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下通分教学设计
- 文档
- 2024-05-26
- 115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人教版五年级下通分教学设计,本文共1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数学通分教学设计方案1
一 教学内容
通分(一)
教材第93 页的内容及第95 页练习十八的第1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并学会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三 重点难点
1 .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 .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算理。
四 教具准备
每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世界地图一幅。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 . 的分数单位是( )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 与 ,哪个大,为什么?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3 。(出示世界地图)你知道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学生观察图进行判断)
再出示条件: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 。
2 .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条件比较。学生互相交流方法、结果及理由。
3 . 小结:要比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谁大,就是要比较 和 的大小 。因为 表示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l “ ,把单位“l ”平均分成10份,陆地面积是这样的3 份,海洋面积是这样的7 份,所以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也可以这样想: 是3 个 , 是7 个 ,7 个 大于3 个 ,所以 大于 。
4 .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 ○ ○
学生独立完成,口答结果。
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同分母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学生归纳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5 .再出示: ○ ○ ○
学生尝试比较上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6 .请学生汇报自己比较的结果及理由。
以 和 为例,学生可以用分数单位的大小推出:因为
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进行比较或画图来比较。
7 .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子相同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学生试着归纳)
小结: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比较大。
8 .完成教材第95 页练习十八的第1 题。
学生独立填在教材上,口头叙述结果及依据,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这几组分数的大小,巩固分母相同和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思维训练
l . 在
2 .小明、小刚、小亮和小红四人分别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两天后,他们各看了这本书的 、、和 。他们谁看得多?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起来。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在三年级学习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的基础上,研究了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问题,并且得出了结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小。
>>>下一页更多精彩“五年级下册数学通分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设计方案2
一 教学内容
通分
(二)教材第94 页的内容及第95 、96 页练习十八的第2 一10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 重点难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口答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 和8 7 和8 9 和18
12 和24 8 和12 4 和9
2 .填空。
= = = =
3 .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 ○ ○ ○
提问:分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分子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4 。
提问: 和 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2 .学生思考并回答。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思路:
( 1 )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
( 2 )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
3 .老师指出:这两种思路,都能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都是可以的。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我们把几个分数的相同分母叫做公分母。
提问:( 1 )用什么数做公分母?
( 2 )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4 .请学生汇报解答过程。
(1) 先求出 和 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20,用20做公分母。
(2) = = = =
提问:根据是什么?(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把 的分母变成20,就要乘4 ;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2也要乘4;要把 的分母变成20,就要乘5 ,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1 也要乘5 。)
指出: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板书课题:通分)
提问:你能说一说怎样通分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5.小结;通分时,先求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再看原来分数的分母变成公分母要乘上几,分子也要乘上相同的数。
提问:为什么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用其他较大的公倍数作公分母可以吗?
6 .在通分的基础上,比较 与 的大小,让学生完整写出例4的比较过程。
提问:还能用什么方法比较 与 大小?学生还可以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或与“1 ”进行比较。( 1 )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
= = 因为 >,所以 >。
( 2 )与“1 ”比较:
1- = 1- = 因为 。
7 .完成教材第94 页的“做一做”。
( l )让学生先观察,怎样求每组两个分数的公分母,然后分别口答出公分母是多少?
( 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8 .完成教材第95 页练习十八的第2 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9 .完成教材第95 页练习十八的第3 题。
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这些分数与 比较,看谁选择的方法丁算得又对又快。
10 .完成教材第95 、96 页练习十八的第4 一8 题。
学生独立完成,应用分数大小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11 .学有余力的学生试着完成教材第96 页练习十八的第9 、10 题。
(四) 思维训练
你能写出几个比 大而比 小的分数吗?
你能写出几个比 小而比 大的分数吗?
3 .请你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分数。
( l )大于 并且小于 ;
( 2 )分母是两位数质数;
( 3 ).分子是一位数质数。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叫通分和通分的方法。注意通分时,要先观察原分数的分母,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还要掌握如何通过通分,比较分母、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并能运用比较大小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通分》。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学生在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分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本课教学目标是:1、学生认识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会把两个分数通分,能通过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2、在探究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中,体验到“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3、在发现中体验成功,在练习应用中感受知识应用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在学习新知识前,我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比较分数的大小的复习。让学生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数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还有同分子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的依据。为学习通分打基础,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例四时,在故事情境中出示例题,让学生体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独立解决黄豆和蚕豆谁的蛋白质含量高?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困惑,并初步解决。在班内交流,当然在这一环节内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出现了多种方法,首先肯定每种方法都能解决本节内容的基础上指出,把遇到的新的问题转化成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然后优化转回到重点理解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过程,在这一环节里面解决难点问题公分母的确定,其根据是什么,为什么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能不能用他们的乘积?理解最优化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回忆这一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过程。然后揭示课题通分,并阅读课本通分的概念。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与生活紧密联系。最后进行了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
反思本节课,前面的复习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班内交流时大部分学生利用了通分这一方法解决问题。当然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在学生班内交流时,出现了多种方法,在语言表达上需要多加训练。还有在此环节学生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最好,在为什么用通分这一方法解决比较大小时,还有在突破难点公分母的确定上占用时间较多,所以导致最后的拓展练习没有做,在预设上还需完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本意是充分放手,让学生在主动探索来完成。但是实践下来还是说的多了。我认识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参加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不但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经验甚至于生活经验,我做的还是不够的,我会继续努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孩子们呈上“好吃”且“有营养”的数学学习,做到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
看过” 五年级下册数学通分教学设计 "的还看了:
通分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正确地把两个异分母分数进行通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 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难点:较快地求出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列各组数的特点,并说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和5 4和12 6和9
2、口答: ====
任意指一个让学生说说理由,然后问:填数的根据是什么?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还可以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3、把和化成分母是15的分数。三分之一、 五分之一
师:是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我们称它们是异分母分数。
转化后的后分母相同,我们称它们是同分母分数。
由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是依据什么来实现的?
相同的分母15是公共的分母,,我们称它为公分母。
共分母15和原分母3和5有什么关系?
(评析:学习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公分母,通过复习3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并引出三个新名词: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分散了例1的难点。复习1帮助学生复习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方法,为通分时准确快速地确定公分母作好了铺垫,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1、 滑雪运动员每分钟滑行 ,谁跑的速度快?
师:凭我们的生活经验,你认为谁的速度快一些?谁能想办法来证明刚才的猜测?
生1: = 因为 < 所以 < 滑雪运动员的速度快。
生2: 因为﹤ 所以 <滑雪运动员的速度快。
2、 引入新课:这种方法叫什么呢?他是怎样得来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揭题:通分)
(评析:通过复习4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
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较好地把教材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同时课题的引出水到渠成
(一)新授:
1、 教学例1:
(1)例1:把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提问:例1与复习3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告诉我们相同的分母是多少。
讨论:你认为相同的分母(公分母)应是多少?为什么?
交流讨论结果。
提问:怎样把化成分母是18的分数?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过程。
看图说明把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3倍得,把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2倍得,结果不变。
(2)归纳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提问:从图上看,化成后的分数和原来的分数的大小相等吗?化成后的分数的分母相同吗?我们把两个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了怎样的分数?
师: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提问:例1是把哪两个分数通分的?结果化成了哪两个分数?和有什么特点?
提问:例1是怎样把两个分数通分的?通分的依据是什么?
(3)做104页练一练
(4)回头再看复习4,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通分可以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那么就请同学们来做一做例2。
(评析:回头再看复习4,学生发现原来刚才那些同学所用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新学的通分,而这些方法中,只有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的方法才是最简便的,再一次强调了通分的关键,学生也知道了通过通分可以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自然而然地引出例2)
1、 教学例2: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1) (2)
提问:要比较的大小,先要干什么?通分时公分母应是多少?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过程,强调书写格式。
独立完成第(2)小题,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小结: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
(一)巩固提高:
1、 练习二十第1题
2、 说出下面各组分数的公分母。
3、 先通分,再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4、 练习二十第3题
(二)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什么叫通分?通分的依据是什么?怎样通分?通分有什么作用?
(三)课堂作业:
1、 练习二十第2题
2、 练习二十第4题的第3小题
总评: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性地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利用它来处理复习与例1、例2之间的关系,使这节课衔接恰当,自然流畅,让学生完全有能力解答例1、例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通分的概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学习通分时,先提示,再试算,在试算后设计了一组讨论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准确地掌握通分的方法,安排较多的学生试算、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借助图形直观形象的优势,加深学生对通分实质的理解。
形象简洁的板书设计,一目了然,通分的概念、方法尽显其中,不但便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且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板书设计:
通 分
异分母分数 --------- 同分母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大小相等
通分
通分教学反思
“通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它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奠定基础。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每人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生汇报,教师板书两个。(选择异分母分数)
2.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可以自由讨论。
3 .你们知道它们的大小吗?你准备怎么比?你们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各小组确定一种方法,开展讨论研究,等一下分组汇报。
4.分组讨论学习。
5.请大家上台演示交流各自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引出通分的概念。
通分的方法其实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和通分的方法,为此我将通分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探讨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活动,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理解通分的目的。
通分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是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争论辩解的氛围中明
确的,让学生大胆猜测,大胆设想,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所以,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注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适时点拨,当学生的思维遇卡时,教师巧妙催化,这样会使学生
在题中数量间自由地顺逆回环,导致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分教案设计及反思
教师:刘月霞
4月
匆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难点: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2. 听了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揭题:80多年前有一位年轻的作家也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感怀,于是他写下了散文《匆匆》(板书课题,读题。)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书:朱自清)
1. 你了解朱自清吗?(生简介作者)
过渡: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素、精炼,文笔清新如如水,自然如风,令人回味无穷。在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文章里,他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情怀呢?
设计意图: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朱自清的生平,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本文自主阅读的状态。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1. 整体感知:录音朗诵《匆匆》。
听了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懂文中的每个自然段。
(1) 老师选择几个难度的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正音。
(2)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了什么?
(3) 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媒体映示句子: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指导有侧重点地读好问句。
(1)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疑惑。
(2)假如要强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该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3小结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读法和感受。
设计意图:紧扣题眼,用不同的语气朗读重点语句,通过不同角度的朗读,引导学生获取不同的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获得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 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1、课文中,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读读品品,并在旁边做些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在读读写写中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3、交流,随机映示语句,相机指导朗读。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A.指名几声读,谈体会。(在交流中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写作方法,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B.请读的出色的学生介绍为什么能读得好,让学生们明白怎样读进文字中去。
C.小结方法:朗读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就能把文章读好。
D.运用上述方法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教学时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自己朗读喜欢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研读讨论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会了课堂的互动。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圈画:“水盆”“饭碗”“双眼”下面加点。)
A.读了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B.学生评议:他读得怎样?听了同学的朗读,你还想到了什么?
C.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读后的感受,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说话,落实了读的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3)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A.教师范读,你能体会到什么?是你想到了那些时光飞逝的词?
B.时间能”跨”能“飞”,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谁也能把日子的这种飞逝的感觉读出来?和老师比一比。指名读。
C.男女生赛读。
D.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站起来读。设计意图:该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个性化阅读的时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真正达到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四、配乐齐读,深化情感
1学生配乐读第2、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2、此刻让我们再来回味文章开头的问句,你是否有新的体会呢?再读。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的设问句在课堂首、尾的运用,既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又对理解文章的内涵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五、总结全文
既然日子这样容易匆匆而逝,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品味,寻找答案。六、作业
1、课外读一读《跟时间赛跑》。
2、协议据有关珍惜实间的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读一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
设计意图: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匆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思南县青杠园小学李恒
【教材分析】: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通过“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列表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初步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列表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具准备】:网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发现鸡和兔的异同点,学生得出鸡和兔都有一个头,鸡有两条腿,兔有四条腿。
2、通过练习发现问题。
出示多媒体课件:
一只公鸡( )条腿,两只公鸡( )条腿,五只公鸡( )条腿。
一只兔子( )条腿,两只兔子( )条腿,五只兔子( )条腿。
鸡兔共五只,腿有( )条。
3、得出关系式:鸡的数量×2+兔的数量×4=腿的数量。
质疑:如果知道了腿的总数能知道鸡兔各几只吗?
4、引出课题: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就在《孙子算经》中提出了这样有意思的题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鸡兔同笼)
二、开展活动,探究规律:
1、课件出示题目:笼中鸡兔共8只,腿有22条,鸡兔各几只?
引导:学生根据总结出的关系式,计算找出正确答案。【学生汇报正确答案是鸡5只,兔3只。】
--小结:像这样把所有情况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叫逐一列表法。(板书)
2、请同学们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讨论出结论:鸡增加1只,同时兔减少1只,腿减少2条
;鸡减少1只,同时兔增加1只,腿增加2条;腿增加和减少于兔保持一致。
4、游戏练习:
鸡增加2只,同时兔减少2只,腿( )。
鸡减少5只,同时兔增加5只,腿( )。
--生得出:鸡兔每对换一次,腿数增加/减少两条。
三、利用规律,实题操作:
利用总结的规律,做一道数目稍大的题,不用逐一列表,试试看。
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有10个头,28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四、练习:
练习熟练运用取中列表法和跳跃列表法。
1、鸡兔同笼,有20个头,56条腿, 鸡、兔各有多少只?
从鸡兔同笼问题中取得数学学习的方法,这里的鸡兔不仅仅代表鸡和兔,运用所学的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2、停车场里停了三轮车和小汽车共11辆,总共有40个轮子,问三轮车和小汽车各有几辆?
这道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
生找出两者的异同点,进行练习。
五、课外延伸:
-- “鸡兔同笼”是一类中国有名的算术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此书约成书于四、五世纪,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代都不清楚。先传版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下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的始祖,后来传到日本,变成“龟鹤算”。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六、作业练习布置:【下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授课过程
导入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
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问题】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幻灯)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问题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问题二】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幻灯片:世界政区图)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等;
北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
可见路途非常的遥远。
【问题三】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长安、楼兰、敦煌等)(幻灯)
我们从这张图片中发现现在的敦煌非常的凄凉,而当时的敦煌却是非常的繁华。敦煌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现在,请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用集体的智慧来再现一下当时的繁荣景象,来当一回小演员。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幻灯)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从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敦煌存在着物资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资非常得广,有西方的毛皮、珠宝玉石、药材等,还有中原的丝绸、瓷器、陶器、铁器等。事实上,在当时的敦煌,不仅存在着物资上的交流,还存在着文化的交流。现在保留下来的敦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就可以印证这一点。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幻灯:建筑,绘画,雕塑)敦煌莫高窟保存着最完好的佛教艺术,曾经有位著名的敦煌学者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学者的论说充分说明敦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则是丝绸之路带给它的。
(三)丝绸之路的交流作用
【问题】敦煌的艺术来自于东西方的交流,来自于东西方的使者们的间接创造。正是由于这些使者们的往来,使得丝绸之路异常的活跃,异常的繁荣。那么,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找到了吗?一起大声告诉我,好吗?(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书本和你已有的知识,举出实例来印证这句话呢?(可作适当补充)(幻灯)
总结:丝绸之路的开辟丰富了东西方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增强了东西方人民的友谊。所以说,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商道,而是一条友谊之道。
(四)丝绸之路的补充
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学生回答)
(幻灯)总结:中国的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分为海陆两路了,此外,还有长城以北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因为这条丝绸之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各个民族、部落纷纷想争夺控制权,因此充满了血腥和暴力。四川云南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和风平浪静的“海上丝绸之路”由于主要以丝绸和香料贸易为主,又称“海上香丝之路”。
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幻灯:亚欧大陆桥的简介,线路图)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问题】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组活动)
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大陆桥横穿大陆,比绕道海路近得多,一般比传统的海运路线缩短一半左右。由于大陆桥运距较近,且能使用铁路集装箱专用直达到车,中间环节少,运行速度快,从而节省了大量的途中运输时间。)
4.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一方面,对于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来说,这一区域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巨大市场,是它们输出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对中国、中亚和东欧国家来说,通过沿桥开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振兴。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越来越需要开拓欧洲市场,而欧盟为谋求发展也需要到亚太地区寻求贸易伙伴,选择投资对象,亚太与欧洲的双向辐射越来越明显。)
所以,大陆桥运输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广泛重视。
总结: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许多专家学者断言,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
课后探究:谈谈你今天的最大收获?
总结: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丝绸之路可以讲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代名词,促进了东西方各国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课后反思
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丝绸之路的线路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大致的线路,经过哪些区域,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古今对照,了解经过现在的哪些国家和地区。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其实离我们很近。另外,在丝路上的交易活动,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对中原和西方之间进行交易的货物作了辨别。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前单一的记忆要强很多,三位学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繁荣景象。此外,也帮助他们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学习更加贴近历史。贴近历史,感受历史正是我的期望,在这节课上,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做到了。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3至94页例3、例4及有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分数大小比较的意义,会比较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并形成经验;能运用转化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感知通分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中运用,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公分母
教学用具:新授课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①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呢?
② 与 ,哪个大,为什么? 与 呢?
③ 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8和9 9和27
并让学生口答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情况和两种特殊情况。
(2)导入新课
同学们 地球,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人类自起源以来就居住在陆地上,与陆地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而海洋又给人类提供了许多丰富的资源,海洋连成一片包围着陆地,陆地和海洋形成了人类生存的优美环境 。 (出示世界地图)那你知道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
(设计意图;主要目的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为学习新知最好铺垫。)
1、分数大小比较
(1)先让学生根据图进行判断,再出示条件: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伴合作寻找解决的策略。
⑵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让学生展示自己得出的结论
⑶讨论与归纳
要比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谁大,就是要比较3/10 和7/10的大小 。如果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l ” ,把单位“l ”平均分成10份,陆地面积是这样的3 份,海洋面积是这样的7 份,所以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也可以这样想: 是3 个 , 是7 个 ,7 个 大于3 个 ,所以 大于 。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所以例3实际上是在复习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问题。)
(4)比较下列分数的大小
①学生自主比较。
师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通过一些特例,自行总结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第一组分数是同分母分数,第二组分数是同分子分数
② 请学生汇报自己比较的结果及理由(重点讲评判断同分子分数大小的理由)
以 与 为例;可以由分数单位的大小推出:因为 大于 ,所以5个 大于5个 。也可以画图或折纸说明,如图:
③小结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比较大;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比较大
2、探索通分的意义
(1)出示例4主题图
豆类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常食用有益于人类健康,黄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 ,蚕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 ,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高。
(2)提问: 和 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像这样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学生思考并回答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思路:
①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
②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
师指出:这两种思路,都能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都是可以的。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我们把几个分数的相同分母叫做公分母。
(3)提问:用什么数做公分母?
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请学生汇报解答过程。
① 先求出 和 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20,用20做公分母。
②
③提问:根据是什么?(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把 的分母变成20,就要乘4 ;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2也要乘4;要把 的分母变成20,就要乘5 ,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1 也要乘5 。)
④指出: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板书课题:通分)
⑤提问:你能说一说怎样通分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⑥小结;通分时,先求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再看原来分数的分母变成公分母要乘上几,分子也要乘上相同的数。
(4)提问:为什么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用其他较大的公倍数作公分母可以吗?(用原来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计算比较简单一些;如果用其他较大的公倍数作公分母,也是可以的,但计算比较复杂。)
(5)提问:比较 和 的大小,还有什么方法?
让学生自己尝试,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作比较。
(6) 约分与通分的异同,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师小结:约分与通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在于: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都要保持分数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区别在于:约分可以只对一个分数进行,而通分至少要对两个分数进行;约分是对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而通分则对分子、分母同乘一个不等于0的数;约分的结果是最简分数,通分的结果是同分母分数。
(7)先把下面每组中的分数通分,再比较大小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的教学要体现它的应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教材的编排,将通分的教学置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情境中,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而且还通过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探索出通分的一般方法:先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在探索通分的方法之知,为了能让学生的思维自主发挥,采用了先放后收的方法:先允许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总是可以有多样的方法解决,当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又将学生的思维收回来,重点研究转化成同分母的方法,从而引出通分。在研究通分的方法时,采用了逐步建立概念的方法,让学生经历通分的方法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几组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怎样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公分母是多少?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通分的方法,最后掌握通分的方法。)
课件出示:
1、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2、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你是怎么比较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让学生先观察,怎样求每组两个分数的公分母,然后分别口答出公分母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把梨放进相应的框里。
(应允许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列分数
(适当渗透健康教育: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应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
(设计意图:巩固应用环节让学生从基本应用、综合应用、思维拓展三个层次进行了练习,培养了学生根据问题寻找条件的分析问题能力,加深了对通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先让学生进行归纳
(2)师总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叫通分和通分的方法。注意通分时,要先观察原分数的分母,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还要掌握如何通过通分,比较分母、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并能运用比较大小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
2.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分一般方法的概括过程.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8和9 9和27
教师提问:求最小公倍数有几种情况?
(1)一般情况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短除的方法,除到两个商互质后,把各除数和商连乘.
(2)特殊的情况是:
①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时,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②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2.填空.
3.比较下面分数大小.
○ ○ ○ ○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通分的意义.
1.出示例3,比较 和 的大小.
2.小组讨论:怎样运用我们以前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3.教师明确:这个相同的分母叫做两个分数的公分母.这个公分母应该是两个分母的公倍数.
4.教学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教师板书:
5.教师明确: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二)如何比较分数大小.
思考:通分时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
(三)教学例4.
1.出示例4:(1) (2)
2.启发学生思考:应该怎样想?
(四)教学例5.
1.出示例5:把 、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板书: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又学习了什么知识?
四、随堂练习.
1.说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的公分母.
2.做一做 把下面每组中的分数通分,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3.下面哪组分数的通分是对的?哪组不对?哪组不够简单?
(1) (2) (3)
4.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 ○
五、布置作业.
1.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 ○
六、板书设计
通 分
例3.比较 和 的大小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例4.
例5.把 通分
教学目标
(一)理解通分的意义。
(二)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
(三)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通分的一般方法。
(二)确定公分母。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投影片)请说出下面各组数有什么特点?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说出用什么方法求出的最小公倍数?
8和9 9和27 5和6
6和8 12和18 10和15
2.(投影片)口答填空,并说明你是如何算出括号里应填的数的。
投影片做。)
用学生投影片订正。
4.说一说第3题中计算的依据是什么?相同的分母15,与原分母3和5的关系?(15是3和5的最小公倍数。)
同,我们称它们是同分母分数(板书:同分母分数)。由异分母分数到同分母分数这个转化过程是依据分数基本性质来实现的。(板书:转化,分数基本性质。)
问:能直接比它们的大小吗?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化为同分母分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公分母和通分的意义。
母分数的“相同分母”。)
问:想一想,“相同的分母”与4和6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试一试把它们化为同分母分数。(请几位同学写投影片,各种程度的都有。)
学生写完后,请一人口答老师板书:
老师: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先请有不同算式的同学口答,再从学生的投影片中挑出如下等式的答案投影出来。
教师:请观察这几个算式,有没有达到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目的?请对比一下,“相同分母”选哪个数比较好?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我们在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时,首先选定的“相同分母”我们称为公分母。一般我们选已知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它们的公分母。
教师:(指板书)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板书补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板书课题:通分)
(2)我们从下面的图中看一看,通分前后的两个分数,什么发生变化了?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口答。
教师:由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通分并没有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了,这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指原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通分的方法。
(1)板书例4 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教师:请想一想,要把这两组分数分别通分,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学生讨论后试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说一说第①题的公分母21是怎样确定的?第②题的公分母12是怎样确定的?
3倍是如何确定的?
子分母不用扩大?
学生讨论后汇报。
教师:能说一说通分的一般方法吗?
学生口答后,老师归纳并板书: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2)按通分的方法口答填空:(投影片)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汇报口答,如小组汇报有错误,请其它同学帮助,找出错误原因并纠正。
笔算练习:(投影)把下面两组分数通分。
请几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写本上。集体订正。
教师:请再说一说通分过程分几步?每步做什么?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每组分数的公分母。(投影)
2.下面哪组分数的通分是对的?哪组不对?哪组不够简便?
3.下面题中的a,b,c各代表几?□里应填多少?(投影)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什么叫通分?通分的一般方法?
2.作业:课本116页,练习二十五1,2,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通分也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它是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是指定数的同分母分数题目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分数转化的方法学生并不陌生,学生可以直接减算,但是新问题是要自己去确定转化后的“相同分母”,所以学习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公分母以及找出原分数的分子分母需要扩大的倍数。因此,在学习通分方法时,先提示,再试算,在试算后设计了一组讨论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准确地掌握通分的方法。
本节课的新知识不多,算理也不难理解,安排了较多的学生试算、讨论,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让学生了解公分母和通分的意义。分两层。通过试算,认识公分母的概念和通分的意义;借助图形直观形象的优势,加深学生对通分实质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学习通分的方法。分为学习归纳步骤和巩固练习两层。
板书设计
《通分》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认为学生要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分的方法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学、合作交流等活动完成这节课的学习。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真正只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我认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深入解读文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了简单而又有效的问题情境。
新教材把通分的教学与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了解通分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有效地运用教材中的例子,并更进一步挖掘教材,变静止的插图为动画的问题情境,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和欲望,促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新知的探究活动中,为本节课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2、放手自主学习、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数学教学一旦离开了这一核心,就背离了数学教学的本质。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没有追求表面上的花哨、热闹,而是以学生的思维训练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在不断的猜测、验证、交流、总结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教师真正只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例如:在创设问题情境后,我让学生大胆猜测哪个分数比较大,继而用自己的方法验证,并对学生采用的各种有效策略给予肯定,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轨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如:在引导学生理解通分的概念时,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之处,让学生在自学、交流中自己去发现通分的两个基本条件,理解通分的意义。还比如:在总结通分的一般方法时,我让学生尝试通分后,再回忆通分时先想什么,在做什么?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只需略加整理,就轻松地概括出通分的一般方法了。整堂课中,学生一直处于轻松而又紧张的思维活动中,教师没有指令性的要求,没有权威性的评价,我认为,这样的课,才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
3、渗透数学思想、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把“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并较好地完成了这一目标。例如,让学生自己验证2/5与/4的大小时,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学课本、小组交流等活动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都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分》教学反思《通分》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遵循这一教学理念,尊重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如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已经有办法的同学请把你的办法写在答题纸上,有困难的同学有三种求助方式:第1可以向有办法的同学请教;第2可以举手跟老师一起讨论;第3可以求助课本94页。这样,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提供多种途径让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