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则笔正寓言故事
- 文档
- 2024-10-08
- 115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正则笔正寓言故事,本文共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朝有位著名书法家叫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
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
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他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正直不阿(ē)。
据说,有一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皇帝边看边连连赞叹,惊诧地问:“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
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写字的窍诀在于心,心不清净、不端正,字也不可能漂亮。
【拼音】:xīn zhèng bǐ zhèng
【简拼】:xzbz
【解释】:旧时认为书法的优劣与字人的品性有关,心正写出来的字就端正。
【出处】:《旧唐书·柳公权传》:“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柳公权是晚唐大书法家,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柳公权。
二、新授
(一)结合资料,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为什么用“心正笔正”来形容柳公权?“心正”和“笔正”有什么关系……)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讲了关于柳公权的.哪两件事?
(1)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已清政。
(2)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3.反馈交流预习情况。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弦(xìáng)溺(nì)肖(xiào)凑(còu)等字的读音。
(2)由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易写错的字
如“唐”(中间一竖出头);凑(最后一笔是点)
“袍”(衣补旁);贤(右上是“又”字)
“殿”(右半部分是殳)……
(3)出示成语和词语的意思,由学生说出词语,检查预习效果暗藏试着写下词语。
比喻坚贞、刚硬,像铁一样硬的骨头。
形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凛然正气。
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秘诀)
比喻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透露出来的意思。(弦外之音)
高兴到了极点。(喜不自胜)
表示对人重视。(垂青)
(三)学习第一部分,精读品味
1.指名读,自然段,了解柳公权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1)唐朝著名书法家。
(2)对后世影响及大。
(3)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
2.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字——“笔正”。
3.柳公权的字骨力挺秀,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
请你从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人——“心正”
三、练习
1.柳公权的字骨力挺秀,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请你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
2.文中写了柳公权两次直言与劝告,而这两次直言与劝告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来概括吗?
课后小结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讲述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良臣形象。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柳公权及伟大的成就;难点是:理解柳公权“心正、笔正”的含义及重点句子的意思。教这一课的第一课时,我最成功的一点就是从读入手,从默读中自己用最精练的语言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经过我的指导,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在概括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讲究“细”和“全”,经过同学间的相互学习,都概括全面了。然后,我组织学生学习字和词,在学习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学习字、词的充实,充实的是每个学生都能给生字以正确的书写及组词,还能找出每个生字的形近字,并组词。在学习不理解的词语时,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找出不理解的词,然后,再在班上交流意思,老师特别强调要结合句境来理解,不正确时,随时指导。最后,把意思放到文中来读一读课文,深化理解。在进行课文分析时,对柳公权的字的特点“颜筋柳骨”的意思没讲透彻,也没有把“心正笔正”的含义讲透;还有一点,对课后的两个句子表达的品质体会的不到位,应该从读中来理解人物的品质。我这一课成功的地方是把柳公权与穆宗、文宗的对话分析的透彻。
今后讲课,一定不要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柳公权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体会并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柳公权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柳公权是我国古代的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极负盛名。他不仅是位书法家,更是一位难得的贤臣。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了解这位书法家的故事,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板书课题)
二、复习回顾:
1、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柳公权深得世人钦佩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柳公权的柳体特点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板书:骨力秀挺,他的为人也用一个词来形容,板书:铁骨铮铮。
2、柳公权的书法和做人,文中重点表现的是哪一方面?(做人风范)写法指导:写文章就要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3、回忆,课文用哪两件事具体地表现了他铁骨铮铮的品格?课件出示。
三、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件事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你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品格?画出句子,细细品味,做上批注。
(2)交流画出的句子: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师:柳公权这句话是在谈论书法,但仅仅是谈论书法吗?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弦外之音”和“毫不犹豫”的语气。
师:要知道伴君如伴虎啊, 从柳公权的直言答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结:是啊,正因为柳公权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这不正是他铁骨铮铮的表现吗?
(3)作者对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看法?画出文中议论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写法指导,出示课件。
2、学习第二件事(5――8自然段)
(1)用第一件事的学习方法:读、画、批,学生自学。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a请同学有感情地分角色读文宗和柳公权的话。听了文宗自夸的话,假如你是众臣中的一员,你会怎么说?是呀,面对国君,一般人都会随声附和,柳公权的表现呢?(课件出示)师:看,别人随声附和时,他――一言不发,别人赞颂不已时,他――提出劝谏,说明他有胆有识,真正为国君着想。指导学生用真诚、坚定的语气读这段话。
b他的这番话不但没有惹恼文宗,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因而文宗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夫。柳公权任职期间,共经历了7位皇帝,而他始终不改本色,坚持劝谏,齐读这句话,出示:就这样,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一面讲出一句句有利于国家的直言,直到他八十八岁去世。
写法指导:柳公权任职期间一定还有许多故事,课文只用这一句话勾勒了他后半生的足迹,与前面两件具体事例相结合,这种写法叫做“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可以使文章既突出典型,又不失简洁。
3、学习最后一段。
师: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铮铮铁骨,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4、课件出示,欣赏柳公权书法作品,师:希望同学们学习柳公权,做正直之人,写端正之字!
四、总结
1、谈收获
2、归纳写作特点
(1)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2)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3)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3、练笔:你的周围一定也有一些性格特点鲜明的人,请你也写一写他的故事。用上本文的写作方法。
五、板书设计: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书法:骨力秀挺
做人:铁骨铮铮
1.《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
2.简笔画鱼教学设计
3.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4.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5.《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
6.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
7.我有一盒彩笔课文教学设计
8.小学四年级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9.教学设计的心得
10.电功教学设计
读《“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有感
读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篇文章后,我拍案叫好,好一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说法,这番话更加反映出了柳公权正直、铁骨铮铮的`诤臣风采,显示了“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的柳“法”。“心正笔正”是柳公权一生的写照,他以“心正”练成了流芳百世的“柳骨”,又以“笔正”给予后人塑造了一个书“法”姿势。
这不正是我们实际生活正缺乏的吗?写字时应心灵平静,要以简短的时间消除所有的杂念。生活中有人写字潦草,有人写字整洁,这就是重要因素。
有时我也会把字写得乱七八糟,那是因为心不静,就如雾里看花的分忧,水中看月随涟漪不断徘徊是水波。于是,我会静下心来,缓缓拿起笔,以心正笔正的观念,描下一个个整洁的字体。一次又一次的触动,对我写字的功底打下了坚硬的基础。
读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我感悟深刻:心正则方能顾全大局,笔正则心美。虚伪做作,绝非“罢黜”的结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柳公权。课文到底怎么写柳公权的心正和笔正的呢?进入课文我们就能解开谜底了
请大家打开书看课文。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笔正。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柳公权的字骨力秀挺,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请你从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2、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由字品过渡到人品)
3、不仅……也……是表示什么关系的关联词?(递进)在字品和人品两方面更强调、突出了他的人品。
4、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为人——铁骨铮铮、
(二)学习3-8自然段。
师过渡语:课文用两件事具体地表现了他的这种铁骨铮铮的品格。请看学习提示: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3——8自然段,想想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品格?试着用精炼的语言概括;
(1)自学
(2)汇报交流:课文写了哪两件事?依据学生汇报板书:(一是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己清政。(3、4自然段);二是写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5、6、7、8自然段)
2、学习第一件事(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你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品格?画出来,细细品味,做上批注。
(2)交流画出的句子:
(3)、依据汇报相机出示句子: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2)柳公权只是在谈论书法吗?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3)“毫不犹豫”说明了什么?
4)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哪些议论?为什么说“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5)从这这件事可以看出柳公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6)师小结:是啊,正因为柳公权的铁骨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做人铁骨铮铮的表现。
7)在这里作者抓住了柳公权的神态、语言突出了他铁骨铮铮的品格。齐读这句话。
3、学习第二件事(5——8自然段)用第一件事的学习方法。
1)读、画、批。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末节罢了。”
(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听了文宗自夸的话,柳公权的表现与在场众人一样吗?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对比)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柳公权是一个怎样的人?(不逢迎附和,不是趋炎附势的小人,而是堂堂正正的君子。)
(3)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4)在这件事中,作者主要抓住柳公权的什么描写来表现他铁骨铮铮的品格?(动作、语言)
(5)他这样和文宗皇帝说话,文宗生气了吗?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出不足。)
(5)过渡:因而文宗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夫。他当上谏议大夫后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就这样,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一面讲出一句句有利于国家的直言,直到他八十八岁去世。
(1)请一个小组同学读这句话。
2)读了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柳公权————————;仿佛看到了————————————。
(三)学习最后一段。
1铮铮铁骨,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2、柳公权流芳百世的只是他的书法吗?由此我们看出柳公权不仅是一位大书法家,而且是一位贤良之臣。
3、对照课文插图说一说插图分别指的是哪一种“柳骨”?
4、课文的结尾既总结了课文内容,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总结写作特点
1、纵观全文,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呢?
(1)有详有略,重点突出;(书法成就略,做人风范详)
(2)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在文中的4、6、9自然段里,这些语句或独立成段,或放在段中,或作为文尾。与叙述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夹叙夹议中对文章所述内容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表达出作者对柳公权认识的深度和饱含的情感。
(3)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2、回顾课文题目:为什么用“心正笔正”来形容柳公权?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3、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文章的写作方法,柳公权的形象更深深的铭记在了大家的心中。让我们都像柳公权那样,用自己的“心正”练出一个个骨力秀挺的字,做一个“心正笔正”的人,堂堂正正的人!
四: 板书设计:
书法:骨力秀挺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做人:铁骨铮铮
教学反思: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用琅琅的读书声代替“满堂问”、“满堂讲”;把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朗读中张扬个性。我的成功之处:
(一)将“读”贯穿课堂始终。
我们要认识,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讲出来的,也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1)通读感知——自由高声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2)细读悟语——你读懂了什么?这一过程的开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仔细阅读,要保证学生细读的质量,做到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写结合。(3)品读悟情——为什么这样读?(4)诵读积累——你想将它背下来吗?
(二)朗读时评价要到位。
朗读评价,不仅仅是提要求,是修正;它更重要的是作指导,是引路,是准确奏效地让学生内心被拨动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他们内心的感情波澜,诱使他们不读不快。只有评价到位,学生们会越读越有信心,越读越有感情,越读越有个性。这样的读书,因为有了心灵的真正参与,所以才越发折射出生命的光彩。
(三)、总结写作方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章的写作特点,渗透写作知识的讲解。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总分总的的结构学生不仅很容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教给学生在写人的文章时可采用是这种结构,先总写一个人的外貌或性格特点,再用具体的事例体现要写人的性格特点,最后总结点题。文章思路就很明朗了。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自己觉得以下几个地方做的不够好:
一、在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上,有些急,引导还欠巧妙,应给学生充分地思考和交流时间。
二、学生的学习热情依旧没有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不够热烈,我想还是自己的情绪不够感染学生。
三、课前学生没有查阅资料,所以对柳公权这个人了解不够透彻,学生查阅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加强。
总之,上好一节课并不很容易,需要充分准备,多方调控。以上缺点今后教学中我将努力克服与调整。相信长此以往,我在教学方面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柳公权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体会并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柳公权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柳公权是我国古代的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极负盛名。他不仅是位书法家,更是一位难得的贤臣。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了解这位书法家的故事,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板书课题)
二、复习回顾:
1、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柳公权深得世人钦佩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柳公权的柳体特点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板书:骨力秀挺,他的为人也用一个词来形容,板书:铁骨铮铮。
2、柳公权的书法和做人,文中重点表现的是哪一方面?(做人风范)写法指导:写文章就要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3、回忆,课文用哪两件事具体地表现了他铁骨铮铮的品格?课件出示。
三、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件事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你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品格?画出句子,细细品味,做上批注。
(2)交流画出的句子: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师:柳公权这句话是在谈论书法,但仅仅是谈论书法吗?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弦外之音”和“毫不犹豫”的语气。
师:要知道伴君如伴虎啊, 从柳公权的直言答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结:是啊,正因为柳公权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这不正是他铁骨铮铮的表现吗?
(3)作者对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看法?画出文中议论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写法指导,出示课件。
2、学习第二件事(5——8自然段)
(1)用第一件事的学习方法:读、画、批,学生自学。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a请同学有感情地分角色读文宗和柳公权的话。听了文宗自夸的话,假如你是众臣中的一员,你会怎么说?是呀,面对国君,一般人都会随声附和,柳公权的表现呢?(课件出示)师:看,别人随声附和时,他——一言不发,别人赞颂不已时,他——提出劝谏,说明他有胆有识,真正为国君着想。指导学生用真诚、坚定的语气读这段话。
b他的这番话不但没有惹恼文宗,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因而文宗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夫。柳公权任职期间,共经历了7位皇帝,而他始终不改本色,坚持劝谏,齐读这句话,出示:就这样,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一面讲出一句句有利于国家的直言,直到他八十八岁去世。
写法指导:柳公权任职期间一定还有许多故事,课文只用这一句话勾勒了他后半生的足迹,与前面两件具体事例相结合,这种写法叫做“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可以使文章既突出典型,又不失简洁。
3、学习最后一段。
师: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铮铮铁骨,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4、课件出示,欣赏柳公权书法作品,师:希望同学们学习柳公权,做正直之人,写端正之字!
四、总结
1、谈收获
2、归纳写作特点
(1)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2)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3)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3、练笔:你的周围一定也有一些性格特点鲜明的人,请你也写一写他的故事。用上本文的写作方法。
五、板书设计: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书法:骨力秀挺
做人:铁骨铮铮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晚唐时期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既简要介绍了他的书法成就,又重点记叙了他向皇帝直言劝谏的两件事,体现出他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这节课教学内容按计划完成,时间安排合理。由于课件的帮助,课堂的容量明显增大,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中,我主要遵循了三点,一是深挖文本,把文本内容讲透。在我的指导和引领下学生较好的理解了课文内容。二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解惑。这节课我采用指名读、齐读、轻声读、默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明白了柳公权流芳百世的不仅是他的书法,还有他那铁骨铮铮的品格。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章的写作特点,渗透写作知识的讲解。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自己觉得以下几个地方做的不够好:
一、在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上,有些急,引导还欠巧妙,应给学生充分地思考和交流时间。
二、学生的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不够热烈,我想还是自己的情绪不够感染学生。
总之,上好一节课并不很容易,需要充分准备,多方调控。以上缺点今后教学中我将努力克服与调整.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合资料,揭示课题
1)师:柳公权是晚唐大书法家,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柳公权。
2)生介绍柳公权(师随机出示柳公权肖像和书法作品图)
3)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为什么用“心正笔正”来形容柳公权?“心正”和“笔正”有什么关系……)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讲了关于柳公权的哪两件事?
1)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已清政。
2)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3、反馈交流预习情况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弦(xìáng)溺(nì)肖(xiào)凑(còu)等字的读音。
2)由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易写错的字
如“唐”(中间一竖出头);凑(最后一笔是点)
“袍”(衣补旁);贤(右上是“又”字)
“殿”(右半部分是殳)……
3)出示成语和词语的意思,由学生说出词语,检查预习效果暗藏试着写下词语。
比喻坚贞、刚硬,像铁一样硬的骨头。
形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凛然正气。
(铮铮铁骨)
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秘诀)
比喻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透露出来的意思。(弦外之音)
高兴到了极点。(喜不自胜)
表示对人重视。(垂青)
三、学习第一部分,精读品味
1、指名读,自然段,了解柳公权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1)唐朝著名书法家。
2)对后世影响及大。
3)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
2、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字--“笔正”
3、柳公权的字骨力挺秀,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
请你从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人--“心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整体回顾。
1、默读课文,思考,柳公权深得世人的钦佩是因为什么?
[写得好,(笔正)做人做得好〈铁骨铮铮〉(心正)]
2、文中写了柳公权两次直言与劝告,而这两次直言与劝告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来概括吗?
(第一次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第二次是机智而大胆的)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过渡:一次当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秘诀时,他豪不犹豫地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1、默读3、4自然段,思考柳公权只是在谈书法吗?
(不是,借书法希望穆守律己清政,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
2、为什么柳公权的劝告如此真诚而大胆,他不怕触怒皇上吗?
[忠言往往逆耳,但利于行,正因为他铁骨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心正” 的表现
3、带着理解分角色读,穆宗和柳公仅的对话。
指导朗读
[※柳公权豪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读出柳公权的铮铮铁骨,不向当权者奴颜卑膝]
4、默读第二件事,可做简单的画批,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从哪语句能感受到柳公权的“心正笔正”?
1)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柳公权答首:“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未节罢了。”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了不足。)
3)分角色读5-8自然段
三、整体回归,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铮铮铁骨,笔正心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爱。
投影出示他的一幅书法作品,他流芳百世的只是他的字吗?
(正直的良臣形象;铁骨铮铮,高尚的人品……)
2、带着我们的敬佩齐读最后一段。
3、屏幕引唐太宗的一段话: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引导学生感悟,一个国家君主要容百川之胸怀,纳谏如流,更要有像柳公权这样正直,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忠臣,国家才会兴旺、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板书:
书法“笔正”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正直敢言
铁骨铮铮
做人“心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上册)]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吴忠市裕民小学 冯玉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2、请同学们回顾昨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的表达顺序(总-分-总)(3)划分段落(3)重点词语理解。
教师出示:颜筋柳骨 铁骨铮铮 弦外之音 洋洋自得
细枝末节 喜不自胜 名正言顺 流芳百世
A、指名学生读;B、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词语,来谈一谈你的理解
(引导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一)同学们上节课的收获真不少,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课文第二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1、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1)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句子既是全文内容的概括,也是引向下文的总起句。同学们想一想,它强调的重点是(做人要铁骨铮铮)(板书:铁骨铮铮)。
(二)柳公权做人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课文用两件事详细地表现了柳公权的做人本色。请看学习提示:
1、教师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3--8自然段,想想文中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柳公权如何做人的?试着用精炼的语言概括;
(2)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细细品味。
(3)小组交流学习体会,推荐中心发言人参加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3、汇报交流:
(1)课文写了哪两件事?依据学生汇报板书:劝告穆宗、劝诫文宗。(还有哪个小组有不同的意见?哪个小组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来概括?)
(2)教师小结:课文的3、4自然段写了劝告穆宗;5、6、7、8自然段写了劝诫文宗。(边说边板书:3、4; 5、6、7、8。)请小组读一读3、4自然段。
(一是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己清政;
二是写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三)交流画出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1、这两个自然段中,你们小组交流了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依据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1)引导理解这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2)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你们小组回答的真精彩,老师希望你们的朗读更精彩)
2、还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依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
(1)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 为什么说“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3)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柳公权是怎样一个人?
3、师小结:是啊,正因为柳公权的铁骨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做人铁骨铮铮的表现。
4、带着对柳公权的敬佩之情读这句话。
(四)在5--8自然段中,你们小组交流了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1)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末节罢了。”
(1)指名学生读这句话。
(2)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听了文宗自夸的话,柳公权的表现与在场众人有什么不同?(一言不发)
可以看出柳公权是怎样一个人?(不逢迎附和,不是趋炎附势的小人,而是堂堂正正的君子。
(4)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5)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出不足。)
(6)教师小结:柳公权机智大胆的直言,让文宗对他格外垂青。这又是一次他心正的具体体现。
(五)出示:就这样,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一面讲出一句句有利于国家的直言,直到他八十八岁去世。
(1)请一个小组同学读这句话;
(2)读了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柳公权--------;仿佛看到了------------。
三、整体回归,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铮铮铁骨,笔正心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爱。
2、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3、纵观全文,作者是怎样把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刚正不阿的良臣形象跃然于纸上的?在写作上运用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1)有详有略,重点突出;(书法成就略,做人风范详)
(2)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在文中的4、6、9自然段里,这些语句或独立成段,或放在段中,或作为文尾。与叙述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夹叙夹议中对文章所述内容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表达出作者对柳公权认识的深度和饱含的情感。
4、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文章的写作方法,柳公权的形象更深深的铭记在了大家的心中。
四、拓展延伸:
投影出示他的书法作品,这是老师搜集的柳公权的书法作品。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在生活中进一步去感受柳公权“心正笔正”的风格。
板书设计:
书法 骨力秀挺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做人 铁骨铮铮 劝告穆宗(3、4)
劝诫文宗(5、6、7、8)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上册)]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