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学论文3000
- 文档
- 2024-08-14
- 109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前教学论文3000,本文共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阶段钢琴教学探索论文
一、学前教育阶段进行钢琴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一)感知音乐之美,是培育学生钢琴学习兴趣的前提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应当让学生体会到钢琴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钢琴的声音是美好的,让学生欣赏世界著名的钢琴曲,了解钢琴家们的故事,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熏陶。这样学生对钢琴就会有好奇心,这样才会有兴趣去学习钢琴,并且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喜爱钢琴的,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也会更加喜欢自己的工作。老师在教学生弹奏钢琴的时候,应当要调动自己的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进而挖掘学生在钢琴上的领悟能力,在钢琴教学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深谙音乐价值,是提升钢琴教学质量的保证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的弹奏会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去学习,老师有着较高的音乐造诣才会让学生佩服老师,学生就会真心的喜欢老师,喜欢钢琴。因此,老师的演奏水平可以直接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提升钢琴弹奏的水平,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质量。
(三)领会音乐内涵,是培育学生发掘音乐之美的重要途径
自信在人生历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塑造学生的人格。老师要经常夸奖学生,让学生有自信去展现自己,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达到提高钢琴水平的.目的。参加比赛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知道自己的缺点,也可以知道自己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适当的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二、学前教育阶段提升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整合钢琴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时候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老师在教学生弹琴前应当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乐曲中蕴含的故事描绘出来,对于一些比较童趣的歌曲,可以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讲述,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去观看一些音乐会或钢琴比赛等,让学生可以从心底喜欢上钢琴。在钢琴教学的时候,充分利用周围的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挖掘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到钢琴的学习中,让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弹奏水平,在审美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欣赏能力上都可以得到提升,进而在演奏钢琴的时候可以更加投入,也可以在音乐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审美教学。
(二)感性和理性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
老师在学生面前的示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审美,对学生审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纪并不大,身心还没有完全成熟,知识的积累并不多,因此对于音乐并没有深入的理解,老师在进行演奏前,可以用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音乐,也可以将音乐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把音乐想要传达的内容用故事讲述出来,让原本深奥的音乐变得简单、富有趣味,让指法的练习变得轻松,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更加容易,也可以深入理解音乐的情感,弹出自己的风格。
(三)注重音乐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首先,在钢琴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富有自信心是非常关键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要经常表扬学生,指导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学习钢琴是需要长时间坚持的,老师应当用一双发现的眼睛来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帮助学生改正弹琴的不良习惯、弥补自身的缺陷。其次,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演出或比赛,让学生可以在舞台上向大家展现自己。在这类活动中,起初学生会因为没有经验有些紧张,在演出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差错,但是经过几次演出之后,会逐渐建立自信,对自己的演奏水平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在后期的训练中会不断的克服自身的缺点,这样学生就会有自信去展现自己,有在舞台上演奏的欲望。在这样的不断练习和锻炼中,学生的审美及创造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学前舞蹈教学有效性提升措施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是体现人精神欣赏水平的重要方面,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也开始更多地转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学前教育中,教师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专业能力,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探讨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为强化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教学效果;问题解决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在基层教育中的实现,然而由于在教育界存在的历史原因和应试教育的重大影响,在素质教育方面我国进展较慢。在学前教育领域中,教师应当具备更高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推进教育成果的实现,而重中之重就是对教育人才的培养[1]。本文将以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增进我国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望能通过笔者的经验,为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学前教育开展舞蹈教学的特点
(一)可以让教师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学龄前儿童在思维和审美培养上还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塑造,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不系统的,这种认识上的特点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多加体会。鉴于学龄前儿童具有看问题的直观性,所以舞蹈也成为了一种符合学龄前儿童天性,拉进教师和儿童之间距离的手段。
(二)可以加强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学龄前教育阶段是塑造儿童个性品格的重要时期,教师自身的素养也非常重要,通过开展舞蹈教学,对于教师本身来说也是接触艺术的一次好机会,通过对韵律、节奏的学习,让教师首先具备一定的艺术感知力,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给儿童,增加对学龄前儿童的情感教育和艺术熏陶。
(三)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在学前教育中,由于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需要不断探寻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丰富课堂,如果只是一味的死气沉沉的教学,则很容易让儿童丧失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学前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是多才多艺的,可以找到更多的切入点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内容。
二、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舞蹈教学课程教学缺乏合理性。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舞蹈教育往往是从最为基础的芭蕾教学开始,芭蕾学习见效较慢,而且难度较大,和以娱乐为主的幼儿舞蹈之间联系较小,教学内容很难和实际教育联系起来[2]。一般教师只在学到芭蕾基础之后才开始接触儿童舞蹈,儿童舞蹈课程开展没多久学期就结束了,这种头重脚轻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幼儿教师在今后教育中应用在学校学习到的内容,而且也违背了先易后难的教学规律。
(二)舞蹈教学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由于缺乏对学前舞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所以很多教师在教授学生学前舞蹈教育时常常会和其他类型的艺术类舞蹈相混淆,把所有的舞蹈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只要是让学生舒展筋骨学会一些舞蹈动作就是舞蹈教育的目标。实际上,学前舞蹈教育和其他类型的舞蹈教育有很大区别,学前舞蹈教育应当针对学前儿童的特性进行舞蹈编排,在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们能够在了解儿童天性的基础上通过舞蹈教育激发出儿童的艺术感知能力[3]。
(三)舞蹈教学教材缺乏针对性。当下并没有针对幼儿舞蹈教学的专门教材,很多教材都是从其他舞蹈教学中直接借鉴过来,缺乏针对性,对于学生舞蹈技能的培养也过于单一,并不适合学前舞蹈教学的学生学习。学前舞蹈教学教材应当具有一定的信息整合和综合性,既有理论上的知识,也有和儿童进行互动的指导性内容,兼顾儿童学前教育的多个领域,在动作难易程度上要以儿童能够掌握的程度为标准,对学生的舞蹈训练和对儿童的舞蹈训练要在教材中有所区别。
(四)舞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存在脱节。当下在学前舞蹈教育方面,理论知识性内容仍然较多,课程内容也更多地教授给学生们一些芭蕾舞中的基本动作和肢体训练,学生们能学到都是一些基本内容,缺少和实际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联系,无法将课堂学到的内容投射到实践中,学生只知道基础的舞蹈训练知识,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训练过于枯燥,而学生又不具备根据儿童心理特性编排舞蹈的能力,这种理论和实践中的脱产将导致学前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较低。
三、提高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选择适合的舞蹈教材。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材要注重实际的运用,如何最快地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前舞蹈教育的精髓,需要在教材上进行一定调整,选择适合本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进行授课。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需要面对的是学前儿童,舞蹈教材中的内容需要具有更多实践性内容,并且能够由浅入深地对内容进行渗透,这样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且在舞蹈曲目的选择上,教材中应当有一定的指导性意见,利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可以选择北京舞蹈学院编撰的教材《中国舞考级》进行授课,教材中很多都是儿童熟悉的歌曲,而且语言上也更加生动。
(二)重新设立符合专业特性的舞蹈教学目标。开展学前舞蹈专业培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在未来的实际教学中运用舞蹈知识提高儿童的艺术综合素养,这就让学前儿童舞蹈教学和学院派的舞蹈教学区分开来。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儿童,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需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舞蹈学习需求进行制定。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让学生获得关于舞蹈的基础技能之外,也要强化学生对舞蹈的编排能力,能够在实践中让学生能够带动儿童一起享受舞蹈的乐趣,并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舞蹈曲目的选择和表现题材。
(三)开展舞蹈鉴赏类课程,提高学生对于舞蹈的情感体验。舞蹈重视人的精神体验,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向学生传递这样的概念,不仅仅要传递一定的理论知识,也要注重让学生体验舞蹈中蕴含的感情,激发出学生对于舞蹈的.热爱,在这方面也可以通过舞蹈鉴赏的方式进行提升[4]。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前教育学生观看一些儿童歌舞剧或者儿童舞蹈鉴赏,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性,站在儿童的角度理解舞蹈,体验儿童在舞蹈中的情绪变化,进而在自身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机融入。
(四)改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们在舞蹈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针对性教学,对于舞蹈基础不好的学生应当加强对他们基本功的考察,并对学生多加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舞蹈学习的信心。对于有舞蹈功底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进行舞蹈编排。这种分层次教学的办法可以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并可以做到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的薄弱项,而且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基于自身基础的创新,可以根据自身的舞蹈偏好编排出更多有个性的舞蹈内容,这种学生为主体的授课行为也让学生重新成为课堂上的中心,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通过教师的指导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国龙,杜涓,安冉.提高学前教育师资舞蹈教学组织能力的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6(15):204-205.
[2]孙响占.探索提高幼儿线描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5):122.
[3]苏兴荣.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舞蹈课教学有效性[J].赤子(上中旬),2015(15):277.
[4]杨国龙,杜涓,安冉.提高学前教育师资舞蹈教学组织能力的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6(15):204-205.
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解决措施论文
一、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的形成原因
1.教师方面
大部分教师觉得学前教育这门课程比较难,特别是在没有配备多媒体等此类辅助教学设施的教室中,主要是因为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不仅条条框框的概念多,内容也非常枯燥,对于这些具备很强规范性及概念性的理论知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思路随意发挥,不适宜横向及纵向地展开教学。此外,随着幼教地位的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越来越严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确保其获取相应的工作资格,不得不要求该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理论知识,这样一来,极易陷入传统的机械化的教学境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2.学生方面
在我国的教育现状中,学生处在一种被逼学习的状态,他们自身不愿意学,但是却又不得不去学。不愿意学是因为课堂缺乏趣味,内容枯燥无味;不得不去学则是因为不学就不能应付教师资格考试,不考试就解决不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这种学习境况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茫然。
二、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的解决措施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前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素养。具体来讲,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必须由专业出身的教师来担任。首先,专业教师还应该具备扎实广泛的教育学基础,涉猎并掌握教育学领域内的各类学科知识。其次,专业教师要对各个版本的教材观点及内容进行掌握,进而在教学时能够融会贯通。最后,专业教师要博览该专业基础研究方面的一些优秀的论文,做到多读多写。
2.调整教学与教师资格考试的关系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获取幼教资格,教师应该从教材出发,重点归纳总结考试涉及的各方面考查点,并及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给学生适度地加压。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认真进行批改,以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给学生布置试题来强化所学知识,提升其应试能力。同时教师应做好试题的讲解工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创新教学方式
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室配备的多媒体,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转变为直观形象的'图片或音频,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在教授教材内容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鲜活典型的案例,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学前教育学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学科,面对教学困境,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处理好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学的关系,同时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教育人才。
学前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新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我校外语学院开设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通过对幼儿园和历届毕业生进行调研,对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做出调整和改进,在课堂上把英语与专业技能融合在一起,使培养出的学生达到学前双语教学模式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 英语教育 双语教学
幼儿园教师近几年来,以英语教学为特色的双语幼儿园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在幼儿园中,小朋友从小班开始就每天有英语课程,甚至在语言,游戏等课程中也会用简单英语。那么,我们学校开设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融合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英语水平,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学前双语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的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的训练,旨在培养幼儿听说的兴趣,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而目前,大部分双语幼儿园所谓的双语只是有外教或者幼儿英语教师,而并非全天的英语环境。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母语中文。学前英语教师的师资有限,英语水平也有限。针对这些情况,为了促进学前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在我校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我们进行了如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采用浸入式英语教学模式
浸入式(immersion)是指用第二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模式,即学习者在正规教育环境中的全部或部分时间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学者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习者,第二语言不仅仅是教学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学和学习的工具。浸入式教学模式基本有两种:全部浸入式(totalimmersion)和部分浸入式(partialimmersion)。我们专业目前采用的是部分浸入式教学。浸入式教学法遵循语言习得规律,提倡为学习者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这一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有意识的教英语的做法,尽可能的去创设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的有意无意的接受英语。所以,我们以综合英语为试点,整个课堂上都采用全英文,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掌握英语。在学习的初期,允许使用汉语,但是尽量鼓励其养成说英语的习惯,逐步实现全英语的交流环境。
二、课程设置改革
课程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内容,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培养学前双语师资的课程设置,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充分发挥选修课程,活动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的补充,延伸和促进作用。现在一些高职院校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学前教育科研方法,音乐,美术,舞蹈,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语音,视听说,幼儿英语教育活动设计等。其中,英语专业方面的课程大多是必修课,有少量的活动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但几乎没有开设专业选修课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从开设的课程来看,既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有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对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但如语音,视听说课程都只是一年,且课时很少,一周一节。这样很难使学生达到准确流利的使用英语。因此必须在第二,三学年给他们增设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这门课才能使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达到学前双语教学的需求。除了理论知识外,学生还应能将英语教学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和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要具备设计和组织幼儿园双语教学活动的能力。
三、教材内容的选取
幼儿园双语教学是一种浸入式的语言教育教学模式。双语教师不仅在英语语言教学活动中要使用英语为教学语言,在一日活动中,如晨间入园,早餐,洗手,喝水等各个阶段,也要能使用英语和幼儿交流。因此,给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口语课应该由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只是问候,道歉等,还应针对学生从事幼儿英语教学的需要,把童谣,儿歌,绕口令,英语课堂用语,讲故事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阅读,综英等应有一部分与幼儿教师,幼儿教育及幼儿园生活息息相关等专业词汇的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把英语语言知识和幼儿生活以及幼儿园教学环境相结合,使他们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和与幼儿接触交流中能更自然的使用英语。
四、新型的技能培训方式
要想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尽可能多的学会和使用英语,那么我们不仅要在英语课堂上加强对英语的练习,还要在专业课上与英语联系起来:英语口语培训和双语活动设计组织能力培训。英语口语的语音训练可以采用童谣,手指游戏等形式;课堂用语和幼儿园一日活动用语的训练可以以情景对话和角色饰演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观看视频,再总结归纳视频中教师的日常用语和课堂用语。然后学生操练。学生分组饰演演练。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在课外可开展英语儿歌和讲英语幼儿故事的竞赛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对幼儿教师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可见,英语教师与技能课教师脱离授课是不完善的,必须语言与技能结合,这就意味着通过给学前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幼儿园双语主题活动这门选修课。我校在及届学前英语教育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将英语与学前专业技能结合,综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对于课程的设置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2]朱学英.学前双语师资培训问题及对策[J].衡水学院学报,(4).
论五年教学体制学前教育改革和思考论文
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主要承担着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重要任务。学期教学中,教师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前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幼儿数学素养,所以幼儿师范学院必须重视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培养,提高数学课堂学习质量,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幼儿数学教师。
1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现状
数学课程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文化课,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同时培养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近两年我校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在成绩检测中不及格率高达25%,70分以下成绩的学生比例比较大,几乎占一半以上,还有些班级学生的不及格率高达50%。数学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1)从教学对象来看:生源质量差,学习力不足。五年制学前专业生源一般是没有希望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生,这些学生年龄比较小,学习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而且学习目标不明确。在调查中,有将近68%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有76%认为自己根本学不好数学,自信心严重不足。另外,当涉及专业课学习后,学生更关心专业课的学习,从他们的内心深处不重视数学学习,他们认为数学比较枯燥乏味,相应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学习效果越差,学生就越不愿意学习,越不愿意学习,学习成绩就越差,久而久之陷入恶性循环中,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从教学内容拉看:教学内容枯燥、专业特色不突出。在教材选择上,我校先后用了人教版和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教材,内容陈旧繁多且难度大,有的内容完全不适合当今基础较差的学生。其次,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没有体现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另外,大多数数学教师毕业于数学专业,这些教师不了解学前教学实际情况,所以难免会出现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脱节的现象,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教学方式单一。我校的学生一般是由中专学生组成,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运用中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在教学模式方面,很多教师仍然比较重视“教”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位,将学生置于一种被动地位,导致很多学生失去学习主动性,降低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程序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没有注意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更没有注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情绪和感受。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2 我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改善对策
2.1正确定位教学目的
数学教学目的一般是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思想情操的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上述数学教学目的包含了三方面结构,卩“双基”结构、数学能力结构和数学品质结构。同时,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需要,在数学教学目标上应该使学生了解数学在幼儿培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原则、目标、内容和要求,掌握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以及开展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凸显专业特色。因此,在目标定位上,必须考虑人才培养的适用面,使数学学科突出幼儿师范特色,强调实际运用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养成,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合理优化数学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盲目地进行教学,必须把握好适度原则,适当降低数学系统理论学习,充分体现基础性、学前性的特点。因此,我院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将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其中包括数学双基部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幼儿数学教育部分,数学实践与应用部分。在数学双基部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数学中的基础知识,比如集合、直线、圆锥曲线与方程、数列、立体几何、排列组合、统计等基础理论知识。
幼儿数学教育部分,是指筛选出与专业实际结合紧密的数学知识、能真正服务于未来职业(幼儿园工作)的数学知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向学前儿童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知识的初步感知和兴趣。具体来说表现为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等,它们与幼儿园当前盛行的逻辑狗系列、蒙氏数学,魔力猴系列等有重要关系。
数学实践和应用方面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实际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嘱咐学生结合数学知识观察实际生活中对数学的应用。同时多为学生提供实习训练的机会,比如在寒暑假为学生提供幼儿园实习机会,并要求学生对这段时间的实习写出心得体会,并改正自己在数学方面的不足。在教学中应该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便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2.3切实转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转变其实是基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转变。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给予学习者足够的探索空间,有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起到引导作用,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正确、合理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且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离不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作支撑。(1)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的利用。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教学过程中注意选择多种不同的教学辅助工具。教具的运用能很好地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圆柱拓印就能很直观感受到其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工具都可以用来作教具,比如挂历、闹钟、包装盒、易拉罐、扑克牌和骰子等。(3)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依据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来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也可以利用游戏、表演方式活跃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对于五年制学前专业学生来说,问题的提出和导入显得更为关键,比如问题必须与生活经验直接挂钩,问题必须生动有趣,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问题导向式教学模能够很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师生关系得到改善,课堂交流由单一的灌输式转变为多种交流方式并存,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的教学思维,有效促进了幼儿教师培养的实践性取向。
2.4完善优化评价方式
数学成绩的评价一般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行的检测,这种检测往往是利用能够反映学生学习水平的资料、数据和事实的一种检测,以期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合理判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成绩的评价。
从评价主体来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鼓励开展教师互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活动,加强对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指导,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从评价方式来看,要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期末试卷考核只占50%,平日过程性考核,包括数学学习态度、参与度、完成作业情况等多方面考核学生数学素养,打破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局面,鼓励多用档案袋评价法。从评价内容上看,除了数学知识运用、问题解决水平的实体性考核,更要注重学科情意与学科精神的考核。从评价手段上,可以利用数学手工作业、书面作业、竞赛作业以及表演类作业等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不断完善优化评价方式。
3 小结
总之,基于五年制学前专业学生数学学习特点,数学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既要满足一般意义上数学素养培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把握“以适用为主,实用为度”的原则,充分体现本学科基础性、学前性的特点。在教学模式上,问题导向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当前数学教学困境。在教学评价上,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1学前儿童钢琴教学的内在要求
1.1注重钢琴演奏过程中的心理培养.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会把精力集中在培训学生的演奏技巧或者音乐的表现力方面,但是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心理.事实上,演奏心理在演奏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面对幼小的钢琴学生时,教师应尽可能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演奏自信心,并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身的心理活动,能够以健康、良性的心态面对每一次演奏,消解他们因紧张、焦虑情绪而带来的演奏障碍.
1.2注重音乐演奏过程中的音乐记忆培养.音乐是一种运动和变化的复杂体验,在音乐演奏培养训练过程中,对于音乐记忆力的培养也就是背谱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前儿童正处于具象认知阶段,他们对形象性的事物有较好的理解,音乐所潜藏的画面感有助于儿童加深对音乐的体验、意象和审美.同样,这些理解的深化也能够促进学生音乐记忆力的提升.总体来说,音乐记忆的培养无外乎从儿童的心理特质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适宜的音乐内容,加强孩子的注意力;对经典的乐曲要多家练习,反复强化等.因此,如何训练背谱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是钢琴演奏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而言,最常见的背谱方式是通过运动记忆来背谱,也就是通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形成下意识的条件反射,依靠肌肉的运动记忆来进行演奏,这是最轻松的依靠熟能生巧形成的背谱方式,但同时这也是最不可靠的背谱方式.也有通过听觉记忆来背谱,初学的学生很多使用这种方法.此外,也可通过分析和演奏,在理性清晰的记忆基础上进行背谱,通过对乐曲的整体曲式结构、和声、调性、织体的分析记忆来演奏等.
1.3注重音乐审美处理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层次,是关系到学生音乐艺术表现水平高低的关键.审美能力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生活环境、自身的经历来获得的.未经训练的审美能力往往是不发达的,例如,儿童往往只喜爱节拍简单、旋律欢快的歌谣,而不能接受具有复杂的和声织体与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但如果适度给他们提供一些欣赏复杂和声以及变化感强的乐曲,学生的心理结构则可能在“同形作用”的发挥下实现一定程度的美化、提升,其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辨识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便可得到相应的提升.
1.4注重学生正确反馈能力的培养.要培养优秀的学生,让学生成为优秀的演奏者,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高雅的审美趣味,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对于自身演奏的.反馈能力.在传统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演奏出现了错误,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来提醒学生,学生不能客观、独立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在钢琴演奏的舞台实践中,由于演奏前的心理紧张、焦虑等各种因素影响,学生不能及时、独立、客观的自我反馈,并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演奏情绪,扭曲了音乐原作者所想表达的情绪,那么音乐演奏就会出现“变形走样”.反之,如果学生具备了正确的反馈能力,那么,一般情况下,他就能够及时监控到这一问题并适时、灵活地作出反馈.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能力需借助长时间的培养和实践才能最终形成.此类客观的反馈能力若是缺失或未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学生很可能会在演奏的过程中囿于自身情绪的影响而丧失对个体演奏失误之处的修正能力,这也在客观上要求学生应更多地参与到亲身实践中去,在真实情境下不断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当前学前儿童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学习钢琴水平差异较大.在钢琴的教学中,每个孩子在理解能力以及操作能力上都是不同的,同样是学一样的东西,他们的协调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右手能力较强左手较弱,而有的学生又是右手能力强左手稍有弱势,还有的是两只手能力都比较弱.这就要求教师有科学的教法,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另外,处于启蒙阶段的学前儿童,由于身心发展常处于不健全不完善的时期,仅仅依靠兴趣并不足以保证学习钢琴的效果.学前儿童的怠惰问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关注并及时有效地加以控制,使他们逐步具备良好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形成积极健康的意志品质,进而合理规划、发展自身学习目标,以实现钢琴教学的有效性.
2.2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当前背景下,钢琴教师的构成情况较为复杂,一些琴行的琴师在选拔标准上还不够严谨,这就出现了一些琴师由于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后劲,难以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要求.从整体钢琴教师队伍来看,钢琴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并不理想,不少教师缺乏甚至是从未经历过专业的音乐教学培训,自身可能严重欠缺对钢琴教学的热情.一些非钢琴专业的音乐教师也时常会被学校安排去教授钢琴,这些教师还存在着对自身专业素养、能力的担忧,也就缺乏钢琴教学的信心.此外,钢琴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大的教育理念不变的情况下,结合学科实际,艺术性地展开教学,让课堂充满音乐韵味、充满钢琴魅力,然而实际情况却未能尽如人意.不少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调死板、枯燥无味,甚至完全照搬照抄、套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致使钢琴课严重变味,“教师上课没劲,学生听课没味”.
2.3家庭教育的观念冲突.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国民经济收入情况稳步提升,不少学生的家庭条件水平日趋良好,很多家庭已具备为孩子购置钢琴的能力,并会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为孩子提供钢琴学习的机会.一些孩子平时主要在家里练琴,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家长会在教师上课的时候旁听,他们是想了解如何让自己都可以帮助孩子,所以在家中练习的时候,孩子不会这个音的时候,家长张口就给孩子说,而不是教导孩子如何去识记音符的位置.但是有的家长就不一样,他们一样会在教师身边旁听,家中孩子在练习的时候,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会的时候,家长会在旁边尽可能地教孩子如何去识谱以及更多的知识,这显然更有助于学生的长效学习发展.此外,家庭教育的观念冲突还表现在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不被家长所认同,家长所期待的教学效果未能有效达成,于是一些家长会在和孩子的沟通中直接表现出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质疑甚至不满,这种行为对学前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面对家长和教师教育理念冲突的时候,因自身心智尚不够健全,且3-6岁的孩子一般多处在对权威的服从阶段,这时的孩子听到家长对教师的一些质疑时,很可能会造成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去相信谁的矛盾.
3.1重视对钢琴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听音乐故事,为他们讲解音乐家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鼓励多听音乐歌曲、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经典名曲赏析等等一系列关于音乐知识.比如:在弹奏或欣赏贝多芬的《暴风雨》时,老师可以很形象地去给学生先做一个全面的阐述,让他们在学习的弹奏过程中能够联想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或者情趣弹琴,会对钢琴的演奏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的学习是需要课内外相结合的,家长可以在家中放一些著名的钢琴曲目或者电影以及音乐剧供孩子欣赏,这样不仅可以愉悦家庭气氛还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音乐兴趣是少儿音乐欣赏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比赛或者钢琴考级,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搞一些音乐表演,让他们参与评价,可以选择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找出缺点,找出差距,获取经验,在活动中去学习,由此对学习钢琴产生浓厚的兴趣.
3.2创设条件,提高读谱、快速的视奏能力.演奏者若想实现对各类型作品的高效掌握,提升其手指技能是一条有效的路径.除此之外,养成良好、健康的读谱习惯,也是尤为关键的一个因素.读谱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视奏能力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少儿进步的快慢和自学能力的水平.少儿对音乐感觉的好坏,与识谱、读谱也有直接的关系.由于他们对学习音乐的接受能力不同,对音乐的感受力也有差距,在盲奏上面就能很清晰地表现出来.有些学生得到一首新乐曲的时候,通常都会看完音符再看键盘,看完右手再看左手,这样生搬硬套地比对下来,让很多儿童在开始学习钢琴时感到吃力,一段时间下来弹不了几首曲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视奏能力太差,眼睛无法脱离键盘,稍微开点小差就会弹错.而视奏时的要求就是盲奏,不用眼睛看就能很快找到键盘上每个音节的正确位置,在长期训练中,就能准确、快速地找到键盘位置.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达到预想的水平,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视奏能力.
3.3注重严格的节奏训练.所谓节奏是“指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儿童在学习节奏时,教师就应该提供更多的方法以及例子,让儿童能够体验节奏,并在弹奏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掌握.具体而言,一是要强化节拍的学习.儿童刚刚接触钢琴乐曲就必须接触节奏,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做到尽量让学生体会明白.例如,儿童在最初接触节奏,他们不会知道什么是拍子,不能理解拍子的意义,不知道一拍有多长.教师在讲授拍子时,可以举一个孩子都能听到的声音,时间的“嘀嗒”声,加上老师手指的摇动,能够生动形象的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拍子、一拍有多长、拍子都是匀速的,不是时快时慢.或者做一个儿童都会做的游戏,即拍球.拍球的动作,一上一下即一拍.如果当谱面上出现4/4拍,我们就要给学生讲清楚什么是4/4拍,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如何演奏这4/4拍,就是让学生匀速拍四下球一样.刚接触的孩子我们只需让他们知道拍子有长有短,有快有慢的,是一个相对长度,但都是匀速的即可.二是要注重对特殊节奏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一些学生很容易懂的例子,要把这些例子与日常生活相连接在一起.比如:在教授切分节奏时,可以让学生联想体育课时教师的口令中的“向右转、向左转”等;又可将附点节奏比喻成立正等.这种用于身边事物的比喻,孩子更容易理解与记忆.三是注重对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教师可以运用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原则,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特别是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孩子的听觉以及节奏感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3.4选择科学的弹奏方法.一是规范音阶琶音的指法.钢琴基础教学中最为基础的弹奏内容是音阶和琶音,它们的地位也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应该学好正确的弹奏指法.学生在弹奏时,可以参考《哈农》音阶指法练习.在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无需刻意要求学生看谱练习,应关注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程度,根据音阶的关系,配合听觉训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寻找内在联系.二要充分意识到“预备”的重要性.准确演奏的一项前提条件是演奏者在触键发音前手的预备.具体而言,远距离大跳以单独练习为宜,这一板块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准确,此外还应适当关注速度.慢练作为预备的起先环节,练习时,应注意确保在手臂和手指到位后才能开始触键发音.儿童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多会在个别段落出现弹错音或碰错键的情况,教师可先行将“发音前手指先预备到位”这一要求告诉学生,学生在易错之处先停下来,将手放到正确的位置上.用这样的方式,加之由慢到快直至正常速度的几个回合的反复练习,学生可逐步建立正确的键盘感觉和肌肉习惯.三是注重强化两手独立性的练习.手指独立是指任何一个手指都能在需要时完成触键动作.钢琴弹奏主要就是两手之间独立性问题,它既是钢琴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钢琴学习的一个难点.在一些乐曲或者练习曲中,旋律不会只出现在一只手,而是相互交错的,时而左,时而右.这就要求教授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分手慢练,因为两只手在这种情况下是会做不同动作弹奏不同的音.当两只手分开弹奏能够达到很好效果的时候,再要求学生双手同时弹奏,这样才能够把乐曲很准确地弹奏出来,也是对刚才所练习的成果做一个“检测”,为以后的弹奏做基础.
3.5良好的声音概念训练.听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儿童钢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和手指的训练等同重要.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孩子们正确的弹奏方法,更要帮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声音概念,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听觉.良好的声音概念训练的首要前提是幼儿对音乐形态的审美认知要确保正确、规范,对科学的钢琴弹奏方法和基本原理有正确的理解.钢琴作品中,不仅有旋律,还有丰富的肢体和和声.钢琴的这种多声部特点就要求学生有一种“立体化”的多声部听觉.在弹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聆听和声的变化,和声在整个乐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和声的色彩、松弛和紧张程度都有着千变万化,对乐曲的表现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就要分别举例来进行对比,要让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去体会和声色彩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雅琳,杨鹏飞.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记忆训练[J].音乐时空,2015(23):178+163.
[2]张萍萍.让孩子透过音乐发现美[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204.
[3]韦琴芬.儿童钢琴学习兴趣的成因及培养研究———“本能的缪斯”带来的思考[J].大舞台,2014(11):223-224.
[4]樊芬.浅析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234.
[5]杨彬彬.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研究儿童钢琴教学[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12.
[6]王三权.怎样辅导儿童学好钢琴[J].甘肃教育,2015(5):79.
[7]彭汛.浅谈钢琴教学中对儿童音乐素质的培养和训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7):60-61.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