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情境学习理论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具体应用论文
- 文档
- 2024-05-25
- 113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研究情境学习理论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具体应用论文,本文共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研究情境学习理论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具体应用论文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更侧重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同于重理论的普通高等教育和重实践的中等职业教育。然而现实是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本身专业办学条件先天不足,再加上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特点,这就使得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计的培养目标。因此,为了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时代要求,培养出旅游管理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设计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引人情境学习理论。
一、情境学习理论概述
“情境学习”最早出现于美国莱夫教授和独立研究者温格在1991年出版的《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参与》一书中。最初情境学习只适用于成人教育,其核心为由从事具体工作的人们组成一个“实践共同体”,人们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即“学徒制”。后来的许多研究者采纳了情境学习中学与用相融合的观点,将学校教育与情境学习进行结合,开发出了新的教育方式。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要素是在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中从事各种相关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发展为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这样学习活动就变成了以解决各种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提升自我的学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果。
情景学习理论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两种,其中显性知识是一般理论知识,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查询等途径轻松获得,默会知识难以计量或书本化,属于经验类知识,学习者只有亲自参与相关实践才能获得,如旅游管理专业学习中的旅游服务礼仪的标准站姿、坐姿、走姿;客房铺床;宴会服务中的摆台、上菜、斟酒、换盘等餐中服务等,都需要学习者亲自参与实践才能够掌握其中技巧。
二、情境学习理论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设计复杂、真实的情境
在学校教学中,学习情境一般不可能是真正的工作环境,因此需要为学生精心设计复杂、真实的情境。本专业的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的相关岗位,需要具备的技能包括导游讲解、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等。因此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设计逼真、仿真的环境和虚拟实境来满足教学需要,如对应设立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餐饮实训室、酒吧实训室等,甚至可以组织学生成立校内旅行社,让学生模拟并学习门市部、前台、计调部、外联部等的岗位技能。
通过创设复杂、真实的'情境可以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模拟真实环境下学习各种操作或服务技能,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纠正。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得知识与技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撑
情境学习并不是单纯的学生自主学习,当情境设计好后,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及支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的个体,每个个体都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创造问题。教师应当在吃透教材、掌握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撑,包括暗示或间接的指导。
在情境学习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通过设计问题、布置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重点、难点上可以采取先亲自示范、再分组作业、学生反复演练的方式保证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同时还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正视学生提出的问题,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做好学生学习的支撑,建立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创造自主、合作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轻松地达到学习目标。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而在情境教学理论下,学生变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须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要及时更新观念,转变和创新角色。情境学习倡导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课堂作风,从单纯的知识讲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支撑者,从重视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从只关注书本转变成关注行业最新动态。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是观众和听众,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教师追求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过多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仅仅是课堂关系,一般情况下课下也很少交流。在情境学习方式中,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除了给予学生引导和支撑外,应该主动放低自己的姿态,与学生形成平等的伙伴关系,给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与学生共同进步。
(四)对学习效果实施灵活的测量和评价
在情境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灵活的测量和评价。传统的考试只是检测学生对书面理论知识的掌握,采取灵活的测量方式如案例分析、开卷、实训等考试形式可以测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实施即时评价。在情境教学中,有些问题可能一闪即逝,比如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或者小动作等,教师须要抓住时机,及时对学生表现作出评价及调整,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对学生实施开放性评价。即教师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主体,可以让更多的主体参与进来,比如全班同学、全部任课教师等,每个评价主体都占有不同的权重比例,这样就打破了原有的评价制度,学生考试得多少分就是多少分,教师给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以更加开放的形式让更多评价主体参与学生的评价,可以更客观地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教师也会更加了解学生。总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量和评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成阶段、自成体系,而不必僵死地与固定标准求统一,这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三、情境学习理论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虽然情境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应用上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有必要探讨情境学习理论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打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基础
从课程设置、教材选定、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进度表追踪,到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训、作业的时数分配等,都要将情境学习理论贯穿其中,打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基础。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教师一定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才能在教学中创设出丰富的情境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师可以自己组织编写,在教材的编写中,注重添加案例、实训环节等情境。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入与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网络资料、教具等来丰富学习材料,打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基础。
(二)定期培训教师
情境学习理论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设计出好的情境,才能在真实情境中掌控教学过程,才能有经验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现在的矛盾是高职院校招聘教师大多数是按照学历为主,不强调必须具备相关的行业经验,这就造成“双师型”教师很难存在。因此,必须定期对现有高学历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实践培训,以满足教学需求,同时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让专业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共同发展。
(三)情境学习与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相结合
情境学习与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相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将课堂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和掌握实际工作中的要求,为今后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学校毕竟不同于职场,学生终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能够使学生开始职业化角色的转变,逐步提高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两者的结合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对行业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为离开学校、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融人社会作好充分准备。
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法研究论文
1、情境教学发展概述
(1)情境教学法的定义。
正所谓“寓情于景谓之境”。情境,并不是指单独的景物、场景。情境不仅是学生对环境的感受,也是学生心理活动的投影。情境可以说是一种认知环境。这种认知环境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和习惯有很大影响。古有孟母三迁,正是因为孟母认识到认知环境对孟子的学习状态和效果的影响,所以才多次搬迁其住所。在学习过程中设置一个特殊场景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的环境,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思维。
(2)情境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情境教学法与一般的室内教学、真正的工作环境都不尽相同。一般的室内教学缺乏趣味性,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老师教、学生听,学生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往往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情境教学法是教师通过设定丰富多变的情境,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既能让教学流程科学合理化,也能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寓教于乐。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情境教学法和真正的工作环境也有本质的区别。情境教学法具有“以人为本”的突出特点,真正的工作环境并不会刻意引导学生学习,并且工作环境往往是有压力并且相对复杂多变的。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设置的环境渗透着教育者的教学目的,这个环境是优化了的工作环境,去掉了工作中其余复杂的成分。情境教学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为目标。在高职院校,情境教学法应该贯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不但可以在校外的酒店、景点等运用这种方法,更加可以将情境设置在大自然的怀抱,不仅陶冶学生情操,对成功实施素质教育有重大意义。
(3)旅游管理专业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方式。
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外应用情境教学法遵循了实用主义理论,也就是“听了,我知道;做了,我记得”这一谚语的理论指导。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弥补理论或是相关能力的缺陷,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种学习方式往往以团队为单位,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互相协作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在小组中培养团队意识也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做准备。情境教学法具体的应用方式有以下几种:①直接在实训基地进行真实情境的体验。在实训基地如景点直接或者间接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实地训练。直接创设情境可借助产学研结合,与就近适宜的旅游景点或者旅游单位进行合作,为学生创造真实情境的环境。在实施合作以后,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对景点进行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反馈并评判学生的水平,让学生在实训中进步。②在实习地点,工作人员的演示之后学生顶岗学习。同样可以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实习地点,比如跟随摄影老师学习取景,在入住酒店时练习接待业务等。另外还可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采用双师制,学生博采众长,在各种情境中学习。③注重训练学生的导游语言。导游主要以口头表达能力、肢体语言为表现形式,加深游客对景点的感性与理性认识。因此,导游的讲解词准确与否、导游表达的语气,神态动作都影响了游客的反应。
2、应用情境教学法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应用情境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方法的难度高
高职院校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备课方式较为单一,任务相对较轻。情境教学法则要求教师在课前确定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与难点结合到具体案例中,尤其是每个案例应有侧重点,在进行情境案例创设时,不能简单地直接应用教材上的案例,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真实而新鲜的案例。一个单独案例尽管可以成为经典教学的.示范,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的基础上还应该在情境实践过程中把握好节奏和侧重点。其次,在进行旅游路线设计、模拟导游等专业课时,教师只有实践能力达到较高水平,并且对校外教学情境十分熟悉,才能够把握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最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一些教师尽管认真准备了教学环节,但仍不能流畅地应用设计的情境,这是由于情境教学法注重细节和技巧,要求教师多次实践。针对这些难题,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应该深刻理解教学情境,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活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细节,如此才能让情境教学的结果更接近预期。
(2)部分学生参与情景教学时不能较好表达自己。
情境教学法本身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有时尽管学生想参与到这一过程中,由于性格、心理因素、环境等原因,惧怕这种公众场合,不能表达自己。在“模拟导游”和“角色扮演”等专业课中,不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另外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并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肢体表达能力欠缺,导致学生在进行情境教学时胆怯。针对这些问题,情境教学的情境设置应该由简单逐渐增加难度,保障所有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帮助部分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还可以在场景设置时,应用音乐渲染氛围,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设置学生熟悉的情境,学习的内容越贴近生活,越易于让学生接受。
(3)教学场所和情境教学的途径不能满足情境教学法的需求。
实践课程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培养优质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校应该集中资金和精力的投入,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来”是指可以在旅游企业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人才,“走出去”是指可以让本校的教师多出去实践历练,这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情境教学法,提高教师个人的行业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在贯彻实施“双师制”,既可以丰富校外情境教学法的手段,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眼界,充分认识到旅游业的市场需求,并且优秀的教师和有效的实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当然以上方式离不开学校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更加需要教师在思想上重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情境教学。
试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 案例教学 必要性 注意点
论文摘 要:我国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对旅游管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行业一线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十分必要。本文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实施的必要性入手,对案例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进行探讨。
案例教学源于医学和法学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处方、手术或辩护、断案能力。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先把案例教学引入管理学课堂,并发挥到“极至”,把课堂时间全部用于学生对案例的讨论,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而是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
目前旅游业发展呈现大众化、科学化,旅游消费方式改变,我国的旅游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国际市场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行业一线操作型、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需要适应旅游业不断发展的需要。然而,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效避免学生“高分低能”。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或是一些简单陈旧的流于形式的案例教学活动,都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试想,毕业生进入旅行社工作,不会开发设计新的旅游线路,或是在带团中无法解决突发问题,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所以不能单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要与实践中的案例教相结合,给学生营造“实战”氛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学生的能力还体现于在案例讨论中表达自己、说服他人,倾听意见、修正自己。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大体分为讲授法、讨论法、辩论式教学法、角色互换法、综合法和案例分析法。不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不相同,有调查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比,对激发学习热情的作用是最大的。因为案例教学法完全摈弃了教师、黑板、讲台这样传统的授课形式,教室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表演舞台,而是上演一场以学生为中心,案例为桥梁,教师学生一同上演的集体秀。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课堂主角。学生以自由讨论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见闻。
在案例教学中,先由教师讲述案例,再由学生自由讨论。同一个案例,因为个人经验和认识的不同,学生会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讨论结束的时候,大家会从众多答案中挑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摆脱了标准答案的束缚,有助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并使学生记忆深刻。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点
(一)案例的选择要做到“精、实、新、深”。
案例要“精”,指的是课堂时间十分有限,加之同一原理必有诸多案例可用,所以选择案例不可能面面俱到。应选择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的案例,也就是说选用那些实际操作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能体现同类事物共同特性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在工作中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示范作用。
案例要“实”。就是案例应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只有真实的事例才事实清楚,有血有肉,使学生觉得事件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起学习、讨论的兴趣。如果带有主观臆造的痕迹,学生将不以为然,或以假对假,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案例要“新”,讲的是教学案例要与时俱进。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为适应这样变化,旅游业不断推陈出新,更新商品,加强服务。一些情节过时的案例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起不到帮助作用,应舍弃不用。要选择旅游业发展深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再进行提炼和升华,使案例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案例要“深”。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因此选编的案例要有一定的深度。如果案例内容肤浅,学生套用课本基本原理即可得出结论,这种案例的教学缺乏吸引力,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会敷衍了事,得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的讨论结果,教师应求同存异。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该学会多样性和创造性地包容与欣赏,包括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不同的理解水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当然,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如果偏离主题或出现错误,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应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去伪存真”的提炼,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并将讨论引向纵深。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灵活。
不容置疑,案例教学法比较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符合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可完全套用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模式,因为案例教学法只适合技能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并非旅游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都适用。所以,教师不应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根据所受课程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另外,案例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在很多高职院校,从教学硬件设施配备到课程学时安排都很难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对案例的选择、理论知识点的教授及信息的反馈都要在时间上进行很好的处理,才能保证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梅.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与应用[J].黑龙江商教研究,,(1).
[2]任明川.哈佛案例教学的“形”与“神”[J].中国大学教学,,(4).
[3]石海波.浅论案例教学的两个基本环节[J].成人教育,,(4).
[4]钟杏云.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吸引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
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论文
1引言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迅猛,面貌曰新月异,特色益发鲜明,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竞争力。一般说来,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面向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为目的。众所周知,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教学实施中,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获取知识和熟悉职业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也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有效教学手段。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己成为近年来探讨的热点。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和强烈的技能应用性的专业,主要是为旅行社、景点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等培养具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灵活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从业创新意识的技术性、应用型、职业化的服务与管理人才。强调博学识、宽视野、远见识、厚基础、强能力、广适应的素质教育是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方向,这要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十分注重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教学。
2“一个核心”实践教学的目标指向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应该紧紧围绕“一个核心”一就业而展开,坚持以为旅游行业领域提供服务为宗旨、市场为导向,遵循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摒弃以学科为中心,树立能力为本的思想,理论够用为度,强化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以“圆满完成学业,学成本领就业,抓住机遇创业”的“三业”教育为抓手,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进行大胆的有益的尝试。一个就业率低下的学校是很难谈得上办学成功的。而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追求的实践教学,必须注意以下环节。
(1)以市场为导向。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类型等实际情况,依据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结构确定的不同类型的旅游从业人员培养模式,以确保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而这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开展。
(2)以服务为宗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应该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其培养的人才服务面向的区域应该立足于为区域经济服务。因此,要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培养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立足地方、面向省市、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生产、管理一线,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旅游行业高级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手段,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符合旅游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3)以能力为本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作为办学工作的中心。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果得到提升,就能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这里的素质主要包括独立处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操作适应能力、理论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对于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来说,要求尤高。
(4)以实用为原则。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加强,一切教学手段、方式和内容都得遵循一个重要原则一实用。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专科在校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和宝贵,无论在对其理论教学或者实践教学时,都必须注意实用的原则,让他们学有所用、学能立用、学能好用,这就要求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要始终贯彻实用的原则,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学习和掌握与其旅游行业与职业紧密相关的各种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很快适应未来就业需要。
(5)以动手为关键。实践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动手实践,离开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毫无帮助。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高年级的旅游管理学生可适当让他们参加一些科研工作。旅游专业教师的某些课题和项目的前期调查、问卷统计等工作也可由高年级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做。这既是对其原有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检测,也有助于増强其观察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3“两腿走路”实践教学的明确定位
31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训操作课程齐头并进
高职院校教育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但现在许多学校仍将实践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根据理论教学的安排来确定实践教学环节。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修订中,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应有的重要地位,避免出现实践教学完全依附、从属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零散、重复的现象,努力构建相对完整,与理论教学联系紧密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训操作课程相辅相成,构筑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其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増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另外,实践教学相对来讲动态性大,涉及到旅游行业更是如此。因此旅游管理教学计划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要以当前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社会和企业需要为依据,进行调整和完善。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第一学年专业课的学习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如《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学〉)等课程,在此阶段,实践的重点是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同时也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在课程实习期间,除了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可以在假期安排野外集中实习。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让学生参加旅行团,以一个游客的身分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风景名胜进行认识实习,同时也观察旅行团中全陪、导游的工作,并进行模拟导游讲解将他们领进旅游工作的门槛;另一种方式是建立比较稳定的旅游服务专业实习基地,由各专业课程老师分别下到实习地,各自就所讲授的内容制作出整套的实习项目,如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景点模拟规划实习等,让学生纖些项目参与实习。
3.2专业技能提升与综合素质拓展并驾齐驱
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需要的是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指从事现代化旅游行业的能力,是心理、知识、素质、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在经济时代,培养和发展能力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从事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由于行业特点,既要求从业人员是个知识渊博的“杂家”,又要求具备较强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沟通与协调能力、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各方面能力,达到优秀人员的条件要求非常之高。因此,为了培养深受社会青睐的从业人员,要求我们在旅游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増强感性认识,帮助其接受、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因此,通过实践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果得到提升,就能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这里的素质主要包括独立处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操作适应能力、理论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
3.3职业通识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统筹兼顾
当前高职院校旅游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相当普遍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旅游行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职业素质好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高职旅游实践教学的考核往往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技能“专才”化,忽视职业整体素质的培养。实践环节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服务操作技能和业务施行能力的培养,更是为了毕业生能真正胜任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的具体目的既包括旅游行业最基层服务技能的掌握,更包括职业意识的培养,旅游行业、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对旅游业经营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对旅游行业实际管理活动的考察和见习。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职业通识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应该相互结合。可以按“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类课程平台对全校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素质养成的培养。学科基础课模块是按学科类群设置的课程平台,包括自然科学基础和相同学科类群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原则上相近专业尽可能横向打通。学科基础课平台内课程采用统一大纲、学分、学时、教材,为今后打通专业基础课,按大类招生培养奠定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在于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融合和优化通识课程平台按一级学科,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按二级学科由学校统一搭建,相对稳定,体现“理论基础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的要求,为后期专业教育奠定厚实基础。
3.4专业实践理论与企业案例分析携手同行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改革另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实践指导教材。旅游院校应该在考虑多方实际的基础上,选用和编写具有较高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教材。另外,还要广泛调查和时刻关注旅游行业人才需要的特点和变化,以适宜地调整实践教学相关内容,做到专业实践理论与企业案例分析统筹兼顾。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一方面要追踪课程内容的更新;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或创新活动。要对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进一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増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建设和引进高水平、多样性、立体化实践教材,既体现基础性又体现先进性,既体现学科的内涵、内容的更新,又反映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使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促进虚拟、仿真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对辅助教材一习题、案例和实训,应紧密结合实际,体现实际操作方法,选用有代表性、时代性的典型案例,根据实际情况可每年更新教材内容。
3.5教师“走出去”与“引进来”比翼双飞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较高水平、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措施来加以解决。“走出去”是指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经历的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或闲暇时间走进企业进行经验积累和实践锻炼,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适应了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引进来”是指可以聘用具有丰富经验的相关企业服务或管理人员来校兼课。比如主讲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师要么是曾经在导游岗位上工作过的现任教师或者正在从事导游工作的职业导游。这样,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师资策略既精简了机构,又提高了效率,符合高职高专的实际需求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
另外,学校应鼓励教师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繼韩国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颁布的《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详细规定了师资的教育资格、知识证明和职业证书方面的要求。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都来自工业企业,都具有工程资格。许多国家的应用型大学都在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他们从企事业单位招聘既有专业技术特长、又有余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或是高级主管来校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学校不仅要充分利用校内师资资源,也要从社会上选聘专家、工程技术人才充实师资力量。在学院内部,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还应该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到各大单位进行相关业务进修和锻炼。要基本形成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技术职称结构、双师型结构较为合理的学院、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形成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术梯队。
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论文
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我国的旅游产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一直呈稳步上升的态势。但与旅游产业飞速发展不相匹配的一个客观事实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旅游企业一线基层管理人才出现断层。为此,高职院校的旅游教育与研究也在谋求长足发展,以便为旅游业各部门输送大量专业人才,各个高职院校都为此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作者分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问题及对策,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点
首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就业方向: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管理部门及萁它。专业本身实践性强,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操经验和很强的服务意识。其次,旅游管理专业因为建立时间较早,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完整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给操性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带来了一定的瓶颈。很多院校局限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程体系不科学,现有旅游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针对性差,“因人设课”的现象较多,课程设置上基本上沿袭本科的“三段式”模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把旅游高职高专看作旅游本科“压缩饼干”或旅游中专的“发面馒头”,简单的移植普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或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大部分学校无专职教师,教师多为从管理、地理、经济等专业转行过来的,既没有受过系统的旅游专业方面的学习,也没有经过旅游实践的磨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差,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即使现在专职教师也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资格。六是缺乏激励机制,教学评估指标不全面,教师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工作量的多与少,参与教科研的强与弱,在考核方面标准一样,教师缺乏积极性,对学生考核过于注重理论方面,而对于实验、实训方面考核明显缺乏,难以反映学生综合技能水平。因此,面对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高职旅游教育如何主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培养应用型的旅游。
三是教材建设不配套,旅游专业教材建设看似繁荣,不少院校出版了自己的教材,但实际情况是编的多、写的少,剪辑性成果多、研究性成果少,理论的多、操作性的少,继承的多、创新的少,由于缺乏统一的旅游高职教材规划,要么将全日制本科教材照搬使用,要么继续使用旅游中专教材,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采取的措施
(一)改革课程体系,突出高职特色
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一是强化实践教学,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专业特点采用“2+1”模式(即校内理论教学两年,旅游企业实习实践一年),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大旅游实践课教学,实践教学要占到40%左右,实践教学贯穿于学制的全过程,实践教学做到三年不断线。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三年级主要进行生产性实习,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缩短了磨合期。
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变陈旧教学方法,为实地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针对同生源的`学生,因材施教,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快高职师资的培养,尤其是既有教学能力又有该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保证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二是到高校进修,学习国内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三是鼓励专业教师考取相应岗位证书,加大“双师型”教师比例,鼓励、支持专业教师读在职研究生或接收高层次学历人员逐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四是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制作教学课件,进行科学研究。五是高职院校要建立自己的师资库,以避免兼职教师过多带来教学秩序上的冲击或影响,以确保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教材建设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硬件设施,是高职教学特色的重要保证。学院一是要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硬件设备如多媒体电脑、投影仪、数码摄像机、图书、教学软件等的投入和更新。二是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如导游模拟室、客房模拟室、餐饮模拟室、形体训练房等更新与建设,建立起初具规模的校内实训基地,大大改善学生的实验实训条件,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提供有力的保障。三是要加强学校与旅游企业密切的产学合作关系,设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学院定期送学生到酒店、旅行社、进行实训、学习,酒店、旅行社选派有经验的管理专家到学院进行技能教学指导,使得校企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教材选用问题上,鼓励教师从适应旅游管理专业特殊需要实际出发,打破教材原有结构,并允许对其内容进行增删;同时鼓励教师自编讲义和参编高职教材,编写的教材要求突出高职特色,即:专业针对性要强,具有专业特色;以培养为主,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适当反映技术科学领域新发展。
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有效地开展教学、办出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措施和方法,使高职学生毕业后更适合当前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旅游管理 教学改革
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我国现有旅游高职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旅游管理高素质应用人才的需要。面对新形势,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必须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树立旅游管理高职教育必须面向旅游业发展需求,面向旅游一线岗位的需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成高职旅游管理课程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
一、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够明确,观念转变不够
近几年全国由中等专业学校单独或多校合并升格组建了一大批高职院校,但某些领导定位不明确,导致学院的管理、教学环节的运作比较混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高职教育的简单理解和经验思维。因为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升格组成,这些院校的领导多年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哪一个层次、哪一种类型的人才,均不十分清晰。因此,不能正确地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2、招生规模与办学条件不匹配。这类学院大多是刚起步,经费来源不足。不少学院为了加快发展,解决经费问题,大量扩招。他们普遍认为只要有生源就可以求得发展,或者至少可以解决燃眉之急。殊不知,如果这些学生在学院里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待他们走入社会之后,正好是事与愿违,学院只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毁招牌。
(二)教学管理问题
1、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1)专业设置方面:一是“产销”脱节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地方特色,忽视对地方经济结构和办学条件的综合考虑,盲目模仿其它院校,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二是不顾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盲目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三是根据学校师资而不是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2)课程设置方面:一是定位不当,高职院校没有形成适合自己要求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存在太多不定性,专业知识结构不符合市场需求。二是学科理论的内容结构、逻辑顺序与岗位实践的渐进过程不一致;三是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
2、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表面层次。校企合作在实际操作中形式单一,并没有实现深度的合作。目前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是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而双方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题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不多。同时,政府也缺乏有力的财政、政策支持以及对校企双方的规范、协调,没有使双方建立一个健全的合作机制。
(三)教师队伍
师资建设力度不大,现有教师的`资格认定管理不到位。随着学院的升格,教师也应提高学历和学术水平,而他们肩负着繁重的教学工作,这是高职院校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学生质量的高低则关系到整个学院的生存和发展。
二、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要始终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贯彻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
教学改革必须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逐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教师运用现代教育规律,运用最新教育成果,发现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创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
(二)旅游管理专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1、充分体现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1)明确岗位定位,突出能力导向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应以培养旅游企业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既要注重学生服务技能的提高,又突出对本专业中基层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办出特色,走出一条与普通高等教育不一样的路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和技能为重点,以技能立业。
2)突破传统教育局限,大胆进行教育模式探索
教学重点从“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实践应用”的主旨:教学方法提倡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操作示范、管理游戏和实习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我院建立起“专业知识学习-岗位认知-再学习-实训实习-就业工作”的“学习-实践”相互交叉的教育模式,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并将它分解成不同能力模块。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以一定的“知识”和“素质”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突破传统体系,把学生应具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分解成基本素质与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其他必要能力三大模块,并针对以上三种能力模块分别对应不同的课程组合和专业训练。
2、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证书导向
“双证书”制度是指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取得学历证书和技术学习活动,此种教学活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创造性地教;二是学生创造性地学。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者转变;由强调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由重理论轻实践向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转变。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
1、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和优化。现代旅游业内涵日趋丰富,新的理论不断涌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要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吸收、反映旅游业领域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如:旅游业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课程教学内容中应当反映有关环境生态的基本理论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课程内容要体现旅游业的地域性。旅游活动是在一个地区发生的行为,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演变具有各自特色,因此,旅游课程教学内容应十分重视地域性。
3 在教学方法上,引入适应产学结合的新教学方法。如项目实施法、现场实训法、专题培训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四我”教学法(即我讲给你听、我做给你看、你做给我看、我来纠正你),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行业、企业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现场感和角色意识,使学生掌握扎实规范的基本功,逐渐养成注重细节服务与管理,不怕吃苦的良好作风,锤炼坚强的意志,练就健康的心理。
4、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等。让学生通过网络、录像、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了解旅游企业规范化服务与管理,了解国内外旅游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5、实践教学体系的健全上,应当根据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实训课教学大纲,完善实训报告和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特别是实习基地建设,同时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把教学现场从教室向实训现场,由校内向校外延伸。
6、在课程考试考核上,要尽可能多地进行口试和实际操作检测,考试内容上要根据专业特性及其实际需要,倡导形式与方式的多样化,引导督促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又掌握过硬的技能。
7、针对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一方面,可采取集中各课的方式,或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以网络为平台,加强教学交流,合理切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当制订科学的教学大纲,以规范教学内容。
浅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导游专业 实践教学
论文摘 要:文章以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为例,在分析导游专业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导游专业当前主要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训师资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教学缺乏考核等问题,提出要从改革与创新旅游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入手,加强导游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奠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笔者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实际,以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为例对导游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以供其他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借鉴。
一、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现状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的前身为湖北省民政学校、武汉涉外旅游学校,自改为武汉涉外旅游学校后,开始开办旅游专业,旅游专业一度成为学校的核心专业,在校旅游专业学生最多达多人,先后培养旅游专业中专毕业生达6000人,升为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专业作为该校传统优势专业继续得到发展,旅游专业一度成为该院在校人数最多的专业。其中导游专业从开始招生,每年约150人左右,目前在校学生约200人。近几年来,虽然对导游的课程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导游专业课程结构仍存在一些不足,课程设置仍然过于“大学化”,而不够“企业化”,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肃然起敬有余而积极参与不足,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技能训练和现场操作,使得学生的导游服务能力和导游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该院导游专业课堂教学比重大,大部分时间是上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比重小,而且相对较弱,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在教学安排方面,学校在第二或第三学期,拿出其中一周的时间由老师选取黄鹤楼、归元寺、省博物管等景点带学生现场观摩一周即为所谓的实训周。在学校内进行模拟实训的教学工作应该说还都是属于训练的范畴,通常具有单项性、局部性和虚拟性的特征。但毕竟还是有别于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学生只有到实际旅游环境中,深入具体岗位,感受实际的景点导游氛围,体验旅游环境、导游技术、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实际旅游带团的劳动过程的组织方法及企业文化等具体的工作内涵,才能够形成真正的职业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各自为阵,难以形成互动。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产学合作就成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产学合作,真正意义上将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才是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并形成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校内实训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期,拿出其中一周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训。校外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推荐学生去专业领域内的相关企业,从事一线工作。学生的实习去向主要是面向酒店业、导游服务业及旅游风景名胜管理区等三方向。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的实践教学安排。在教学实训条件方面,学校重视不够,实训室的建设资金不足、配备相当简陋。由于导游讲解所需要的实训仪器、设备、器材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好照本宣科,学生只好囫囵吞枣。省去实训环节,虽然从总量上看,第三学年均为校外实习时间,但实际上由于第一、第二学年实训环节薄弱,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缺乏,由第一、第二学年的理论学习突然转向第三学年的校外实习,学生无论从知识的储备、习惯养成、思想准备方面均显不足。
3.实训师资不足。实践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具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众多高校的导游专业属于新建学科,部分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而来,理论准备不足,在实践上又缺乏磨练机会,在教学时往往不能将知识讲透。虽然也有一些教师是导游专业毕业,可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虽然较扎实,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却相对较弱。即使到企业挂职,往往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而多数流于形式,“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实践教学的重要瓶颈。
4.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目前导游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类。校内实训室主要指模拟导游实验室、形体训练室等。由于资金、场地限制,建设高标准实训场所和添购设备基本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张永远的蓝图。校外实训基地则仅有黄鹤楼公园,不仅数量极少,而且样本单一,既不能在容纳量上满足导游专业学生实训需求,又不能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样本案例。由于尚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互惠互利关系,校企合作也仅限于表面的浅层次的基础之上,且可控性不强,校企合作关系非常脆弱。
5.实践教学缺乏考核。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中,对理论教学有一套较严格的规范的考核制度,但对于实践教学,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学生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就行了,特别是作为实践教学重要检验之一的毕业论文考评制度形同虚设,论文抄袭现象严重,教师对于学生的实践成绩往往仍然采用理论教学的考核模式,简单地给个成绩,至于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到底取得哪些成绩,有哪些进步,达到哪种层次根本不清楚,这就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践课。
三、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模式
1.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模式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改革创新之路。
(1)改进课程设置。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目前的课程安排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选修课四部分构成。对于旅游职业教育来说,应以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专业选修课为主,将认知训练与实际操作训练串联起来,在课堂教学时,探索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加强专业技能、开阔专业视野、提高专业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将实用性贯穿到理论教学的全过程,既改变了枯燥理论教学传统模式,又增强了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2)强化实习实训。导游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不应局限在校内或者本地的旅游企业。学院应安排一定时间段的综合实践,将学生推荐到较高端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业发达的地区进行见习锻炼,学习和亲身感受先进的旅游服务流程、了解高水平旅游企业的经营特色和管理理念。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系近两年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开发了实习点十余家,并积极向国外拓展,为旅游职业教育走向专业化、国际化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3)创新教学方式。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需要在一定阶段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而指导下一步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应在传统的书面考试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探索。多进行实际技能测试,通过对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改变,反过来引导教学方式的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实际参与,不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借鉴体育项目中“以赛代练”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比赛,如模拟导游讲解大赛、普通话演讲大赛、导游基础知识比赛。既可以个人,也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展示自我,锻炼提高。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旅游职业教育的师资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提高专任教师业务水平,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进行专业深造,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到实习企业参与业内服务和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聘请旅游企业的专家到学校与教师进行专业研讨、开展专题讲座和承担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在校教师大多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实践操作经验肯定不如长期从事实践工作的'专门人士,所以应创造条件,让教师定期到旅游行业中挂职锻炼,将最新的行业动态传递给学生。学校还应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做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积极从行业中聘请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在校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通过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是要在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对其个体性特征进行认真分析,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要从事的旅游服务工作所做出的方向性的规划和方案,它包括学生对择业的偏好、意向、期望等。现代导游既是一种服务,又是一门专业和艺术。一名合格的导游服务人员首先应该具有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技能,同时也应具有导演的水平和演员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礼貌礼仪、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知识面都应有较高的素质。正因为旅游行业是服务性的行业,服务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而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就必须多样并举,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应将针对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设计贯穿到教学和日常管理当中。开设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为主题的讲座和课程,运用座谈、演讲、话剧、辩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同时,与旅游部门合作,在学校设置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考点,每年在校内与旅游局合作共同举办两次导游资格考试及考前培训,鼓励导游专业学生早拿证、多拿证,早上岗、早就业,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模特大赛、导游员大赛、歌舞比赛等,促进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提高职业能力。
4.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校内旅游导游实训室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是培养应用性导游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导游专业人才除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应用能力,特别是导游讲解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和旅游企业软件使用能力。实训室可以为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提供空间和条件,也只有经过实验室的初步培训,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具体岗位。导游专业应充分挖掘资源,创造条件,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性人才的培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途径有:在现有导游实验室基础上,执行行业标准完善设施设备;将实验室的功能趋向多样化,以满足未来多种实习的需要,使学生在同一场地进行多种导游技能培训。校企合作,可以说是世界各国职业院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成功经验,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目标。对学校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了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又满足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合作教育,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对行业和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专业意识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对企业而言,无须付出前期培训费用,即可获得高质量、高素质的一线人员,提高了企业声誉;降低了用人风险和人工费用,提高了竞争能力和企业效益,缓解了旅游旺季员工紧缺的压力。
导游专业应坚持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与旅游企业紧密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为此,学校一方面选派学生和教师到旅游企业参加工作实习,了解企业运行动态,更新师生的知识,提高师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从社会广泛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到学院任教,包括邀请旅游界的专家、企业家到学院举办学术讲座。实训基地对导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锻炼学习场所,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就业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学校与合作教育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
2.魏所康.培养模式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彭斐章主编.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
摘要: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在市场经济的催生下,高职院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由于诸多原因,很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还是理论偏多,实践偏少,没有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本文主要根据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探讨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给高职院校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带来了机会。很多高职院校都以此为契机,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但很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没有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缺失。
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是:行业指向性明确,应用性强,主要为旅行社、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酒店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
高职院校专门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教育,更应考虑旅游行业对管理层面人才的特殊性需求,重视和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如何构建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新型的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分四个层次若干点:
一、构建成熟的专业课堂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环节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理论知识得到内化认知的根本途径。大部分的专业都设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课强调职业基础素质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实践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一)实践教学类型多样,覆盖面要广。
所开设的实训课程除了主要集中在公共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如礼仪实训、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导游讲解、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考察等方面外,其他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践教学,比如旅游心理学、广西导游等课程,也应该结合我们广西的主要景点:桂林漓江、南宁青秀山、桂平西山等进行实训。
(二)实践教学手段丰富,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化,可采取以下多种形式:
(1)旅游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过程应可遵循以下步骤:分析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还可以通过旅游案例讨论、旅游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旅游案例角色模拟、旅游案例课堂演讲、旅游案例辩论等,让学生感受、体会和把握旅游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决策能力。
(2)旅游管理学习法。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在限定条件下的模仿练习解决,比如模拟导游学,要求学生模拟带团到南山公园玩,教师可以说出一些要求,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愿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分析和决定,然后进行比较,在小组之间决出胜负。
(3)旅游行业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把旅游行业中的某些工作岗位,比如酒店管理的前台接待员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加深理解,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职位表现。
(三)深化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层面
能力培养需要深化。实践教学除了专业技能训练,即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第一层次能力的培养外,更要培养学生的第二层次能力,比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
二、健全实习基地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设立专门的实训管理员,同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齐全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一是按行业标准完善在现有酒店管理模拟实验室、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设施设备;二是将实验室的功能趋向多样化。以满足未来多种实习的需求,使学生能在同一个实习场地进行多种技能培训:三是建立自己的酒店、旅行社、培训中心等设施,支持院校自办的相关产业成为标准化实习基地。此外,学校应该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学习,通过各种渠道督促校外实习基地使其进一步稳定、拓展和开放。
三、提高实践教师的素质,建立综合考核制度
(1)提高实践教师的素质,首先鼓励校内专任教师利用假期去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参加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选派教师去国内外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此外还可以邀请旅游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建立综合考核制度。首先改革考核项目,将课程实践、案例讨论,集中性与经常性实习、参与项目等学校规定范围的实习列入考核体系;其次改革考核方法,除采用开卷或者闭卷形式进行考核外,还可以加上技能考核+口语表达等形式。比如对旅游服务礼仪这门课程的考核,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施校外企业实践,顶岗实习
校外企业实践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一方面,校外企业具有旅游行业的真实环境,与市场紧密相联,可以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大部分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紧张,设备设施落后”,因此,学校应该寻求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整合利用企业资源,搭建校企联合办学平台,让学生到旅游相关企业去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同时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旅游企业解决路线开发、生产管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了条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从而实现双赢。酒店见习可到区内三星级的大酒店,分别在前厅、客房部、餐饮部进行观摩和顶岗实习;景区顶岗实习,“可安排在3A级以上的风景区,分别在游客接待中心、导游中心、营销部、工程部、策划部进行实习,主要参与景区的实际工作,通过实习,熟悉景区经营及管理,各方面的知识得到检验”。
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景化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实景化教学增加了真实的服务于客户的环节,突破了仿真实训的瓶颈,探索和实践了 “理实一体——实景教学——顶岗实习——就业”模式,培养和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技能。通过构建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实景化实训教学基地,在实体中开展实景化实训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生产与销售一体化的特点,工作对象为具有复杂多变需求的“人”,在教学中需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多年来,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遵循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理实一体化——顶岗实习——就业”。[1]这种适合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无法适应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服务类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面向是人,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阶段接触到的是模拟职业对象,而不是真实的职业对象,缺少真实的职业体验。(2)工学交替阶段,学生一般到校外企业进行跟岗实习,直接服务顾客,特别缺乏实际对客经验,新员工容易被客户投诉,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效益,教学和生产成一对矛盾。(3)顶岗实习阶段,由于工学交替成效并不明显,学生综合服务技能不能适应岗位要求,难以学以致用,容易造成学生埋怨、企业抱怨的现象。
所以,现有的教学环节并没有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服务技能,忽视了校企有效过渡衔接的边界问题,即从学生到员工转变的关键一环——综合服务技能的培养。就实训教学环境而言,学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不具备真实的服务环境,学生缺少实际的职业体验,无法积累对客服务经验,不完全适应职业岗位要求;顶岗实习拘泥于企业经营的现状,学校缺少教学自主权,培养成效不明显。在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实景化教学,旨在提高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丰富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质。
实景化教学是一种集知识运用、技能训练、体验感受、问题解决于一体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认识、判断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态度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对学生发展自我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和合作能力都是全方位的。
一、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景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职业技能形成的科学规律需要进行实景化教学
很多知识源于社会生产和生活,职业技能的培养有赖于过程参与而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来自深刻的经历和感受,而这在实景化教学中都能实现。[2]实景化教学安排在五年制高职三年级进行,学生处在18周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学生尚未具备独立自学能力。学生熟悉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是需要经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样的多次反复。在校学生接触到行业并进行实习的机会很少,如果只是在校内实训室的练习和实习,学生掌握的只是生搬硬套的技能,而不会灵活自如的实际运用。
面对游客进行灵活服务,是旅游企业最注重的素质,也是学生毕业初期面临的难题之一。实景化教学环节实际上是学生进行“再实践”的过程,是“再学习”基础上的感性认识,这也是学生了解行业、学会实际运用的过程,为下一步技能培养打下重要基础。学生在行业实践和工作实际中学会如何运用在学校学习到的技能,并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会如何处理突发事情,这才是真正掌握了职业技能,也才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旅游行业的特点需要开展实景化教学模式
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其工作性质、内容与要求与第一、二产业不同,客观上也需要通过实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备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行业是面向旅游企业各岗位,如酒店、景区及旅行社等,他们是旅游服务的供给者,要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很高的服务技能以及较强的应变能力,才能满足各种各样的游客的需求。[3]这些具有各种需求的顾客,不是没有生命的机器或产品,学生需要体会游客的心理需求,不断提高与顾客沟通的能力,对客服务需要融入更多的感情色彩,而不像面对机器或流水线。
旅游企业内部也有不同的岗位,每一岗位的具体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要了解众多岗位服务的要求,必须增加更多的实践,在校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光靠自身体会是难以实现的,只是实训室的反复演练,未必能够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实景化教学模式将教学与工作融合,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工作过程中还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从业人员学会应对和处理,这些场景和情况不是教学环境中可以创设出来的,需要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体验,亲身感受,并在真实的对客服务过程中积极思考,才会有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不会处理或处理不当,有指导教师予以帮助,这样学生的学习印象才会更加深刻。因此,学生要胜任未来企业的岗位要求,必须进行多种工作环境的体验,才能达到经验的积累,才能具备行业需求的素质和能力。
(三)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实景化教学模式来实现
适应旅游行业的特殊特点,实景化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获得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大量的工作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这些经历有助于增强服务意识,促进工作态度、职业价值观等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完善。[4]以导游专业方向为例,很多学生在以往的考试中往往是笔试通过,而口试不能通过。有的同学考取了导游证书,在实际工作上也由于缺乏工作实践,无法胜任岗位要求。为使学生顺利考取证书,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需求,有必要通过实景化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学生增强现场感,心理素质提高,讲解水平提高,从而提高导游考试通过率。在实景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遇到很多问题不会妥善处理,需要教师随时予以纠正和指导。通过实景化教学,教师还可以及时将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补充到教学中,这也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景化教学模式的.可能性
(一)五年制高职的学制为实景化教学模式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长,与三年制中职相比,五年一贯制高职可以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课程体系,在5年时间里,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3年以上的要求。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积累了在校内实训室技能训练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熟练运用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为考取更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和提高综合能力打下基础。由于学制所限,这在三年制中职和高中后高职都是很难实现的。而五年制高职的学制则为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二)实景化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客观上也需要进行实景化教学模式。五年制高职所面向的是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的实际需要,而不是只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具备更高层次的技能,要求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三级(高级工)。如在三年级考取中文导游证书,四年级考取英文导游证书,或者是四年级考取餐厅服务师(三级)或展览讲解员(三级)等。这些培养目标,客观上需要更长的在校学习时间来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来得以保证。实景化教学模式为帮助学生考取高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环节。
(三)充足的旅游资源为实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江苏苏州旅游业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截止底,拥有星级饭店159家、旅行社204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54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1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0家,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名村16家。丰富广泛的旅游企业资源,可以通过多种校企合作形式,开发更多的实景化教学资源,为实景化教学提供更多的平台和空间,也为实景化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提供了实践样本。同时,多种多样的岗位需求使得实景化教学的内涵呈现多样性。旅行社、风景区、园林、森林公园等不同的旅游企业岗位,实景也在发生变化,呈现的有自然、生态的实景,有历史、人文的实景,也有充满诗意的实景。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与顾客互动的要求也不相同,因而,实景化教学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
三、实景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实施准备
1.进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评价体系改革。实景化教学模式增加了新的教学环节,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随之发生了变化。为此,学校应与合作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滚动修订工作,重新梳理课程体系,统整课程、教材和学时、学分,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建立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改革评价模式。由传统相对单一的考试形式转变为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顾客评价、经理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的过程伴随着实训的过程,开展每日一评、每周一评、每阶段一评等多时段评价,便于及时发现和矫正问题。
2.开展实景化教学基地建设——校园实训企业建设。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将部分仿真的实训场所在紧密合作企业的帮助下改变成学校拥有自主权的经营实体;二是通过校企合作,新建学校拥有自主权的、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经营实体。如笔者所在学校对原有的对外经营的教学酒店软硬件环境进行改造和三星级达标升级,改变经营方式,由原来的承包经营改为学校自主经营,总经理、部门经理、现场指导由教师担任,除基本人员外,员工、领班由学生担任,使酒店由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追求人才培养质量效益,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企业化教学环境;与文化国旅合作,成立独立经营的文化国旅旅游财经学校营业部。所有实体经营权归学校所有,管理层由专业教师和部分学生担任,员工由学生担任。
(二)实施过程
1.学生分批到校内实体中轮岗实训。五年一贯制职业学校学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展为期1个月的对客服务实践学习。教师和企业经理现场指导,学生现场开展对客服务。学生每天在《实景化教学手册》中记录工作情况,并运用客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对服务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每天的工作进行点评,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轮岗实训后教师提优补差。实景化教学结束后,学生回到课堂,相关专业课程教师会诊学生《实景化教学手册》内容,根据学生在实景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综合分析、集体示范和集中训练,并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化指导,以达到学生职业能力的整体提升。
近年来沙盘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沙盘模拟实训课程融合了企业管理思想,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对抗中更好的掌握理论运用理论,这种教学方式趣味性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与互动更为充分,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优越很多。天津滨海职业学院自主研发了《酒店管理模拟沙盘》和《旅行社经营管理沙盘》后,我专业将沙盘教学引入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学也取得了预想中的良好效果。
一、专业背景
近年来我国旅游和酒店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其中尤以具备综合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最为紧缺。而这正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仍然是高等教育中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单单掌握技术,更要具备职业思维和理念,是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
二、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人才培养的认知存在误区。
大众在提起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时,多认为这两个专业就是培养导游和酒店、餐厅服务人员,甚至在很多设有该方向的专业的院校在介绍就业方向时也会有此共识。目前高职院校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时对“管理”这个属性重视不够。
2.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还存在缺陷。
高职院校大多较为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涉及技能的课程多为讲授实践操作要领和实践练习的授课方式,但是授课的内容与中职教育并无太大的区别,学生在勤加练习之后即可掌握。
3.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无论是理论或是实践课程,传统的教育模式依然存在,教师讲授学生听或者操作,学生缺少主动思考的`机会,个性和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虽然近年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逐步兴起,但是这些还处在起步阶段。
三、沙盘教学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应用
1.旅游管理沙盘发展
现阶段关于沙盘教学研究主要以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沙盘课程研究为主。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研发的旅游管理专业沙盘《酒店管理模拟沙盘》和《旅行社经营管理沙盘》的研发时间相对较短,教学中的应用也刚刚起步,因此目前该课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酒店管理模拟沙盘》是以星级酒店内部管理为背景,以酒店客房业务为主线,模拟酒店整体运营。而《旅行社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的是旅行社运营业务。学生分为组分别运行属于团队的酒店和旅行社,通过分析市场、制定战略、整体营销、业务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的活动中,领悟科学管理规律,提高管理规划能力。
2.沙盘教学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1)增强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管理”属性能力的培养。在两种沙盘教学课程中,学生分别经营属于自己团队的酒店和旅行社,在竞争环境中做决策、分析市场、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追求资源合理配置,力争利益最大化。将以往单调的市场营销、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心理学等理论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到实际应用中,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从“管理者”的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加全面的认识企业的运营和行业的发展。
(2)增强了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沙盘教学具有很强的体验性、互动性和竞争挑战性,这些特点对于大学生更具有吸引力,模拟运营中的竞争与对抗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发现问题后主动寻求解决方法,这样的过程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点。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沙盘课程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6-7人一组分工负责不同的工作,必须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才能做出决策完成运营。在模拟经营过程中,竞争激发学生创造,提出新的创意,在竞争中凸显自己的优势。这些都是传统课堂很难达到的授课效果。
通过观察课堂效果、调查与分析学生反馈,旅游管理沙盘的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课堂气氛热烈。沙盘课程体验性、参与性很强,沙盘本身又具有竞争对抗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基本杜绝上课睡觉玩手机的情况。并且学生在模拟运营过程中会主动提问寻求决绝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积极讨论,直至问题解决。课后学生经常主动留下继续完成工作,这样的场景在其他教学课程中很难看到。
(2)学生反馈良好。在对参与过该课程的学生进行的反馈调查中,超过95%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沙盘课程。并且多数学生主动提到该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对自己的能力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真正的做到让学生爱上课堂。
(3)过程性考核更加全面评价学生能力。沙盘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过程性考核,学生开始上课的时候即进入考核之中,课上的表现、团队协作能力、个人能力都将作为考核的评判标准,更加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表现。
四、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沙盘培养了学生更为全面的能力,让学生爱上课堂,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信今后沙盘教学将在旅游管理专业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浅析微课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不断提高以及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正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凭借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高职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为例,探究在高职学校中应用微课给课程教学带来的改变和效用,进而探索如何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摆脱当前高职专业课教学困境的方向,为高职学校培养创新实用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微课;高职;物流;教学
我国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特别强调技术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高职教学应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要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因材施教”,丰富教学手段,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优势和特点正好符合这些需求,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实现对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相对于常规课程而言是一种较为微小的课程,由短时间的视频和配套资源组成,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效果,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主要特点和优势包括:
1、播放时间短。
微课视频播放时间基本都是5―10分钟,短小精悍,易于观看和接受,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高职学生可以利用较短时间观看视频,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主题明确,内容少而精。
微课视频的主题一般很明确,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讲解,重点清晰,内容少而精,便于高职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课本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
3、易于传播和交流学习。
微课视频容量往往只有几十兆,占用信息资源较少,容易存储和传播,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支持在线学习交流,帮助不同院校师生进行交流和学习,促进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完善。
4、实现差异化自主学习。
高职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传统课堂的讲授方式往往不适合所有学生的接受能力,而通过微课将课本内容以知识点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合理控制进度和复习频次,从而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二、高职微课及课程教学现状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的改革和创新,在高职教育方面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也成为许多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目前已有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建设微课资源库,另外也有众多院校参与到微课比赛中,微课的整体发展极其迅速。但许多获奖的微课作品中,虽不乏精品和亮点,但是多数都独立于课程本身存在,系列化的微课资源相对缺乏。因此,目前微课还是主要针对课程独立的知识点,难以支撑整门课程的系列化完整教学工作。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职业技术院校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后续其他的技能训练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和使用课程。这门课程在教学时着重介绍各类设施与设备在实践中的应用,强化学生对于选择和使用设施设备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常见的设施设备形成基本的概念并且掌握其分类和应用领域。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授课方式以传统的理论授课为主,通过课本的文字图片介绍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感性认识。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目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学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着重向学生传达各类设施设备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面的'注意事项等,相对来说这种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学生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在设施设备的使用方面更加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设施设备门类多而杂,知识点多而细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往往由于缺乏足够的兴趣而降低了学习效果。即使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或者分享一线工作中设施设备的使用和发挥的作用,但学生仍难以真正理解设施设备在实际中的作用,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
3、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虽然教材中理论内容全面详尽,但理论知识如果不结合实践,将使学生难以掌握。在教学中,授课教师对书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难以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和体会,也无法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所以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4、实训教学资源匮乏。
针对物流设施设备的教学,一个有效办法就是依托于学校的实训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但是从目前来看,一方面,各个学校的实训资源水平不一,并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即设施设备涵盖范围较广,学校实训室难以做到面面俱到。特别是一些大型设施设备,比如集装箱码头的起重设施等,所以从一定程度上导致实训资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5、教师资源不足。
由于本门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各个物流领域的设施与设备,教师很难达到知识全面和对所有的设施设备都基本了解和使用过。因此,教师本身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的欠缺,往往成为该门课程教学水平提升的一个瓶颈。
四、微课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的形式多样,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包含的可视化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如图片、动画、实拍、演示等,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能够较为主动地在微课的引导下逐步掌握相关知识点,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2、串联知识点,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由于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独特性,其知识点多且分散,仅从目录上看就有八个大类的设施与设备。因此,高职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面对繁杂细碎的知识点无所适从,而通过微课可以更为巧妙地将不同设施与设备的知识要点提炼出来,让学生分清主次,并结合书本脉络进行串联,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增强实训环境的仿真性。
由于学校实训室资源有限,学生对于课本中涉及的专业设施与设备只停留在理论知识了解的基础上,难以接触实物并增强认识。通过微课,可以采用丰富的多媒体手段,以实地拍摄、真人演示、三维仿真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最直观的知识点。通过虚拟实训手段可以打破学校实训资源的限制,并且杜绝了实地考察和亲临实践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企业不配合的问题。随着未来3D、V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使学生足不出户体验到最真实的实践过程。
4、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在教师中提倡微课教学,培养一批微课教学能手,使教师通过合作制作出高品质的微课资源,在学校层面建立起微课化的教学实施方案。将微课资源共享使用,弥补教师个人能力及数量上的不足,通过微课化引导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配合微课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提升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水平。
5、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优化学习效果。
由于高职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有时难以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和速度,从而放弃整门课程。而通过微课,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学习能力的差别有选择地重复观看微课内容。同时,建立微课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交流和提问,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和增强信心,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优化其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和生高职微课发展困境与解决策略[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1)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4]张世微微课应用于高校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
[5]宋文平基于微课模式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学导报,2015(20)
★
★
★
★
★
★
★
★
★
★